刘海鹏[1](2021)在《良性食管穿孔的临床诊治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良性食管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预后结局,分析良性食管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积极有效的诊治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和预后结局,按照患者的中位禁食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可能与预后有关的潜在因素,分析良性食管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纳入样本量为135例,其中A组76例,B组59例。因异物导致食管穿孔118例,非异物性穿孔17例,异物性穿孔中异物多为鱼刺(78/118),非异物性原因多为自发性食管破裂(14/17)。异物性穿孔多发生在胸上段(70/118)和胸中段(31/118),自发性破裂多发生在胸下段(15/17)。所有患者中共有15例(11.1%)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1月内死亡,8例(5.9%)患者后期存在食管瘘。单因素分析显示,非异物性(外伤、自发性破裂、医源性)损伤、白细胞水平高、存在食管/纵膈炎症或脓肿、纵膈或胸腔积气、胸腔积液、心率快、体温升高、不同的损伤位置、首诊时间>24h提示预后不良。多因素分析显示,提示预后不良的指标有3个:炎症或脓肿(P<0.001,OR值=12.380,Exp(B)95%CI:3.939-38.912);胸腔积液(P=0.006,OR值=4.723,Exp(B)95%CI:1.565-14.256);白细胞数(P=0.008,OR值=3.894,Exp(B)95%CI:1.421-10.675)。结论:1、食管穿孔死亡率高,发生不良预后风险高,一经发现,应及时有效处理。良性食管穿孔的治疗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损伤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适当的治疗方式可减少患者损伤,改善甚至改变预后。2、非异物性损伤、白细胞水平高、存在食管/纵膈炎症或脓肿、纵膈或胸腔积气、胸腔积液、心率快、体温升高、不同的损伤位置、首诊时间均与不良预后相关。3、多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水平高、存在食管/纵膈炎症或脓肿、胸腔积液是良性食管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不良预后显着相关。
马光耀[2](2019)在《胸腔镜辅助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辅助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术治疗,内固定材料均采用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胸切口长度、术后胸引流量、引流管拔管时间、镇痛药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率、骨折对位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情况(性别和年龄和骨折原因)以及骨折相关病情分析(包括部位、根数、合并血气胸情况)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胸切口长度、胸引流量均显着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减少,镇痛药应用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s-CRP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肺不张,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对照组为23.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相比传统内固定术,切口小,肋间神经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术中定位准确,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段娟娟[3](2019)在《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术与单纯套扎术、硬化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分析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术与单纯套扎术、硬化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资料与方法:将2016年09月份至2018年08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32例为联合组(套扎+硬化剂序贯联合应用),30例为套扎组(单纯行套扎术),30例为硬化剂组(单纯行硬化术),统计三种治疗方法在止血成功率(治疗后72h无再出血)、术后并发症情况、第三次治疗后曲张静脉消失情况及随访6个月静脉曲张复发的情况,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资料中三个不同分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肝硬化病因、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止血成功例数分别为:31、28、29,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术后总的并发症例数分别为5、6、16,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总并发症例数经两两比较,联合组与套扎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与硬化组比较以及套扎组与硬化组比较,P均<0.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在第三次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86.7%、93.3%,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联合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3.1%;套扎组复发12例,复发率为40.0%;硬化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10.0%。三组间复发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套扎联合硬化组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可靠、并发症少而轻、静脉曲张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颜海强,金忠文,阮巧玲,何昌进,何丽云,吴小倩[4](2016)在《外科手术对严重胸部外伤合并血气胸患者的临床救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外伤合并气血气胸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6-2015-06我院收治并给予手术的51例严重胸部外伤合并气血气胸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实施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胸腔闭式引流术或开胸手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3例送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2例患者术后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死亡率为9.8%。46例患者抢救成功,治愈率为90.2%,住院27周,平均(13.6±2.6)d,均康复出院,出院后随访无复发或后遗症。结论:对血气胸患者应尽早实施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实施开胸手术的患者,术后应注意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莫伟强,朱鋆,黄健宇,梁兵,于晓钧[5](2016)在《喉镜联合负压吸引在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喉镜联合负压吸引应用于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需心肺复苏行气管插管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喉镜方式行气管插管,观察组实施喉镜联合负压吸引行气管插管。对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成功28例(93.33%),失败2例(6.67%),对照组分别为22例(73.33%)、8例(26.67%),观察组气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为(46.2±0.8)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7.3±1.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镜联合负压吸引行气管插管可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缩短气管插管时间,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意义重大。
王云清,鹿德智,荣良群,贾晓民,梁振[6](2013)在《煤矿创伤10年入院零死亡救治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救治煤矿创伤10年入院零死亡的经验。方法 2001年1月—2011年12月,救治煤矿创伤271例,对其致病和治疗特点、院前急救、多学科协作、专业急救队伍和体系建设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入院救治的患者无一例死亡。煤矿创伤与其他创伤不同,有着明显的专业特性,救治的时效性十分显着。多发伤、开放性损伤、胸腹合并伤、脊髓神经损伤多见,伤后并发症多,及时和措施得当的院前急救、多学科多专业协作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结论加强院前急救、进行专业化救治、多学科多专业协作、专业急救队伍和体系建设在煤矿创伤救治中至关重要。
叶巧[7](2013)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空气加压舱治疗的陪舱护理》文中研究说明总结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空气加压舱治疗时护士全程陪护的护理要点及主要措施。主要包括进舱前的护理、治疗中的护理、出舱后护理。认为护士在空气加压舱内全程陪护,可以严密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及抢救措施。使危重患者能安全顺利地完成高压氧治疗,促进患者早日苏醒,提高生存质量。
谢大琼[8](2012)在《外科清创术中患者病情变化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普外科患者在进行清创术中病情变化的原因、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观察记录清创术中患者的表征,分析记录发生病情变化的原因。结果患者在清创术中由于情绪紧张、恐惧、疼痛、出血等原因诱发头晕、恶心、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肢体发软;患者自身疾病也会导致窒息、神志模糊。结论对创伤患者在进行清创术时应加强病情观察,增加预见性和相应的急救措施,同时要规范患者处置流程,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早日康复。
何开明,戴天阳,唐远军,彭莉[9](2012)在《12例气管和支气管断裂的外科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气管或支气管断裂外科治疗中应用的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1年7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气管断裂2例、支气管断裂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近期死亡1例(8.33%),出现手术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和检查对气管和支气管断裂修补具有重要价值;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方式及术后护理等对患者的恢复均有较大影响。
孟华,黄琴,陆静芳[10](2010)在《标准化急诊预检系统的使用效果》文中提出目的采用标准化急诊预检系统对急诊预检进行干预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08年7-9月某院急诊就诊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系统进行预检;同法抽取2009年7-9月某院急诊就诊的3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标准化预检系统进行预检。以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急诊患者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对其基本资料、需求内容以及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组危重患者就诊等待时间缩短、抢救成功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在候诊期间发生意外事件,而实验组无一例患者在候诊期间发生意外事件。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标准化的急诊预检系统进行预检使危重患者等待救治时间缩短,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显着下降,明显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急诊患者满意度。该系统可在综合医院急诊科推广应用。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1章 引言 |
| 第2章 研究资料和方法 |
| 2.1 研究资料 |
| 2.1.1 研究对象来源 |
| 2.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 2.1.3 分组方法 |
| 2.2 诊治流程 |
| 2.2.1 诊断依据 |
| 2.2.2 内镜下治疗 |
| 2.2.3 手术治疗 |
| 2.3 临床观察指标 |
| 2.4 随访 |
| 2.5 统计分析 |
| 第3章 结果 |
| 3.1 患者临床特征 |
| 3.2 治疗方法及治疗结局 |
| 3.3 危险因素分析 |
| 3.3.1 单因素分析 |
| 3.3.2 多因素分析 |
| 第4章 讨论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 5.1 结论 |
| 5.2 不足之处与展望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食管异物的外科诊治 |
| 参考文献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 前言 |
| 研究现状、成果 |
| 研究目的、方法 |
| 1.对象和方法 |
| 1.1 资料入选标准 |
| 1.2 排除标准 |
| 1.3 一般资料 |
| 1.4 研究方法 |
| 1.5 统计学方法 |
| 2.结果 |
| 2.1 一般资料比较 |
| 2.2 手术情况比较 |
| 2.3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
| 2.4 手术前后hs-CRP比较 |
| 2.5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 3.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 综述 |
| 综述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一、引言 |
| 二、资料与方法 |
| 三、结果 |
| 四、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附录A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 附录B 个人简历 |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 附录D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进展 |
| 参考文献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术前检查 |
| 1.3 方法 |
| 1.4 术后处理 |
| 1.5 观察指标 |
| 2 结果 |
| 2.1 治疗效果 |
| 2.2 患者手术前后情况 |
| 2.3 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 3 讨论 |
| 1 资料和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两组气管插管成功率比较 |
| 2.2 两组气管插管时间比较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治疗方式 |
| 2 治疗结果 |
| 3 讨论 |
| 3.1 煤矿创伤致病和治疗特点 |
| 3.2 及时和措施得当的院前救治是煤矿创伤抢救成功的关键 |
| 3.3 煤矿创伤患者救治中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
| 3.4 重视煤矿创伤专业急救队伍和体系建设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2.1 采用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 |
| 1.2.2 陪舱护士安排 |
| 1.3 结果 |
| 2 护理 |
| 2.1 进舱前的护理 |
| 2.1.1 心理护理 |
| 2.1.2 检查氧舱内各部件的性能及氧舱设备是否正常 |
| 2.1.3 安全护理 |
| 2.1.4 体位的护理 |
| 2.1.5 氧舱内温度 |
| 2.1.6 气管套管的护理 |
| 2.1.7 防窒息及呼吸困难 |
| 2.1.8 引流管的护理 |
| 2.1.9 PICC携带者的护理 |
| 2.1.10 注射用药和输液的准备 |
| 2.2 治疗中的护理 |
| 2.2.1 升压阶段的护理 |
| 2.2.2 稳压阶段的护理 |
| 2.2.3 减压阶段的护理 |
| 2.2.4 出舱后护理 |
| 3 讨论 |
| 1 临床资料 |
| 2 原因分析 |
| 2.1 血管抑制性晕厥[1] |
| 2.1.1 消毒剂 (碘、酊) 的刺激 |
| 2.1.2 情绪激动 |
| 2.2 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 |
| 2.2.1 疼痛刺激 |
| 2.2.2 就诊时间 |
| 2.2.3 不良的视觉刺激 |
| 2.3 药物反应 |
| 2.4 体位改变 |
| 2.5 循环血量减少 |
| 2.6 心理精神因素 |
| 2.7 呕吐物、血液反流 |
| 2.8 其他 |
| 3 护理对策 |
| 3.1 病情观察 |
| 3.1.1 重视患者主诉 |
| 3.1.2 注意步态的变化 |
| 3.1.3 注意口唇、面色及皮肤色泽、温度、湿度的变化 |
| 3.1.4 观察神志、瞳孔、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 |
| 3.2 护理对策 |
| 3.2.1 清创室环境 |
| 3.2.2 体位安置 |
| 3.2.3 了解既往病史 |
| 3.2.4 术前有效止血、止痛 |
| 3.2.5 急救准备 |
| 3.2.6 防止窒息 |
| 3.2.7 用药护理 |
| 3.2.8 加强心理护理 |
| 4 讨 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手术方法 |
| 2 结 果 |
| 3 讨 论 |
| 3.1 发病机制及临床症状 |
| 3.2 诊断 |
| 3.3 治疗 |
| 3.3.1 保守治疗 |
| 3.3.2 介入治疗 |
| 3.3.3 手术治疗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研究对象 |
| 1.2 方法 |
| 1.2.1 预检的实施 |
| 1.2.2 满意度的调查 |
| 1.3 评价指标 |
| 1.4 统计学处理 |
| 2 结果 |
| 2.1 两组危重患者等待时间、抢救成功率的比较 |
| 2.2 两组急诊患者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 |
| 2.3 两组急诊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
| 3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