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动能与势能》讲座设计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动能和势能”说课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杨森[1](2017)在《高中物理说课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在2010年提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说课来源于中国基层教育实践,在加强教师交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上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选择了“高中物理说课的实践研究”为课题,从国家对人才、物理教育人才的需求方面阐述了研究背景,从说课对物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方面阐述了研究意义。通过国内研究现状的综述发现,虽然当下有不少说课内容、流程、评价、应用方面的研究,但物理方面的说课研究很少。通过对国外说课的综述发现,国外虽然没有说课这一说法,但却有一些自发的教师团体与说课有类似的形式。根据综述结果笔者给出了说课的内涵和理论基础,用理论基础指导说课稿设计。为了进一步了解高中物理教师的说课情况,笔者对一线高中物理教师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一线高中物理教师的说课频率基本为一月1到2次;他们的说课稿多照搬网上现有说课稿,质量不高;他们对说课流程、原则、相关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欠缺。通过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发现,新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老教师对说课的需求各不一样。新教师迫切需要借助说课来学习中青年骨干教师、老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也需要说课的相关分析方法来武装自己。中青年骨干教师、老教师的说课多依赖于教学经验,他们需要一定的分析方法来升华说课的各个环节。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笔者给出了说课的流程、原则、策略,旨在为一线高中物理教师说课提供新参考。经过研究生就读期间的不断研究与实践,笔者将高中物理分为规律课、概念课、实验课、复习课四类,设计了不同的说课稿。实习期间笔者在校外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说课,通过老师的指导笔者扩充了说课各个环节的分析方法。任教期间笔者多次进行说课,在学校“师父”的指导下继续完善理论,特别是经验法分析学情。通过实习和任教期间的说课,笔者的教学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所带班级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有了一定提高,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同时,通过“牛家班”的学习,笔者的研究被推荐给青岛市的几位其他刚入职的高中物理教师。他们参考本研究的内容设计说课稿、实施教学。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他们的说课能力和教学技能也得到一定提升。本文的研究为一线高中物理教师说课,特别是为新教师快速学习教学经验与相关理论提供了参考。

张金丽[2](2017)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问题导学”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探究物理现象,操作物理实验,获得物理知识,奠定物理基础。"问题导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本文就以初中物理教学为内容,对问题导学模式应用进行研究。

徐永平[3](2017)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分析》文中认为问题导学是初中物理教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不断的实践中研究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在实际的应用中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具体是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实践操作后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因此,对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从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模式的有效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

欧阳锡城,汤剑锋[4](2016)在《基于思维导图的问题解决理论在伯努利方程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针对农业院校大学物理教学现状,以伯努利方程教学为例,尝试在课堂中引入基于思维导图的问题解决理论。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张晓秀[5](2015)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问题导学”模式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为了适应我国课改的大趋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断寻找新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就是在教师们不断的探索中找出来的一种基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针对问题导学的目的、设置方向及具体应用三个层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王理想[6](2014)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探究,讨论了恒力和变力做功两个方面速度变化的关系。实现了对学生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王晶,张成春[7](2011)在《《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说课设计》文中认为通过说教材、说教学法、、教学程序设计三方面对大学物理《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章节设计说课方案,展现大学物理灵活的教学方法,为教师授课提供科学的借鉴,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郁雯[8](2011)在《关于“电磁振荡”说课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使电磁振荡这一抽象过程形象化。在对难点的化解过程中,从学生所熟悉的也较容易理解的单摆振动中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引导学生得出电磁振荡的概念,再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电磁振荡过程。

邹玉,窦瑾[9](2011)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说课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说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活动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水平。说课主要是说"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教",其内容主要围绕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流程以及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展开。

卢正明[10](2003)在《“动能和势能”说课设计》文中认为 一、说教材"动能和势能"是九年制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能量、动能和势能与及机械能的初步概念,研究、探索决定动、势能大小的因素与及介绍机械能的单位等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四章"功"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能量的概念贯穿初中物理第二册,本课时的内容又是学习各种形式的能的起点,和后面各章节的物理知识有着密

二、“动能和势能”说课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动能和势能”说课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物理说课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说课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2.1 说课的内涵及类型
    2.2 说课的理论基础
        2.2.1 教育学基础
        2.2.2 教育心理学理论
        2.2.3 系统科学理论
        2.2.4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第3章 高中物理教师说课调查
    3.1 调查目的、方法与内容
    3.2 调查结果分析
    3.3 调查结论与建议
第4章 高中物理说课的原则、流程与策略
    4.1 高中物理说课的原则
    4.2 高中物理说课的流程
        4.2.1 设计说课稿
        4.2.2 外化交流
        4.2.3 高中物理说课评价
    4.3 高中物理说课策略
第5章 高中物理说课稿设计
    5.1 高中物理概念课说课稿设计
    5.2 高中物理规律课说课稿设计
    5.3 高中物理实验课说课稿设计
    5.4 高中物理复习课说课稿设计
第6章 高中物理说课的实践应用与反思
    6.1 研究与实践过程
    6.2 实践成果
    6.3 实践反思与建议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作者简历
致谢

(2)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问题导学”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导学的目的
二、问题的设置方向
三、问题导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
     (一) 课前问题设置
     (二) 课堂上引导式提问
     (三) 设置课后问题
四、结束语

(3)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课前的问题导学设置
二、将问题贯穿至整个课堂教学当中
三、在实验课上进行问题导学的实际应用

(4)基于思维导图的问题解决理论在伯努利方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思维导图与问题解决教学理论
3 基于思维导图的问题解决理论在伯努利方程教学中的应用
4 结语

(5)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问题导学”模式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导学的目的
二、问题的设置方向
三、问题导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
    (一) 课前问题设置
    (二) 课堂上引导式提问
    (三) 设置课后问题

(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设计思想
2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
4 课前准备
     (1)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的准备
     (2) 教师辅助教学资料
     (3) 实验装置图 (图1、2)
5教学过程
    5.1 课题的引入
    5.2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5.3 实验操作与相关数据的采集
    5.4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5.5 作业设计
6教学反思

(8)关于“电磁振荡”说课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说教学目的
二、说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5分钟)
    2. 新课教学 (30~35分钟)
    3. 巩固练习 (5分钟)
    4. 布置作业
四、说为什么这样上

四、“动能和势能”说课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物理说课的实践研究[D]. 杨森. 鲁东大学, 2017(04)
  • [2]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问题导学”应用[J]. 张金丽.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7(09)
  • [3]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分析[J]. 徐永平.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05)
  • [4]基于思维导图的问题解决理论在伯努利方程教学中的应用[J]. 欧阳锡城,汤剑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02)
  • [5]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问题导学”模式应用[J]. 张晓秀. 西部素质教育, 2015(17)
  • [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J]. 王理想. 物理教学探讨, 2014(01)
  • [7]《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说课设计[J]. 王晶,张成春. 中国校外教育, 2011(14)
  • [8]关于“电磁振荡”说课的设计[J]. 郁雯. 成才之路, 2011(05)
  • [9]《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说课设计[J]. 邹玉,窦瑾. 物理教学探讨, 2011(01)
  • [10]“动能和势能”说课设计[J]. 卢正明. 中学物理, 2003(01)


说课论文 高中物理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中学物理论文

上一篇: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比较初探
下一篇:当代学者的社会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