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丹峰,胡慧军[1](2021)在《放射性膀胱炎的高压氧治疗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放射性膀胱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公认的可能副作用,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严重出血甚至死亡。高压氧治疗是放射性膀胱炎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文章主要对高压氧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作用机理、疗效、方案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高复峪,曲高伟,毕本军,井龙飞[2](2021)在《高压氧联合显微外科松解术治疗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33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显微外科松解术治疗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栓系)(TCS)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烟台山医院骨科和毓璜顶医院骨科收治的脂肪瘤型TCS 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26)。对照组予以常规显微外科松解术治疗,观察组在显微外科松解术的基础上联合HBO治疗。按照术后TCS松解分级标准评定其临床疗效。松解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脑脊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光密度(D)值。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并判断手术效果及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主要包括胫后神经诱发电位波幅、潜伏期及传导速度3个指标。按照脊柱裂神经量表(SBNS)评定神经反射功能、肌力、大小便情况。采用多功能尿动力学测压仪检测术后患者膀胱顺应性、逼尿肌反射、逼尿肌力量。评估患者治疗后头痛、神经损害、脑脊液漏和假性囊肿、再栓系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1,P<0.05)。2组患者治疗后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顺应性下降和逼尿肌无力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34,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脑脊液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MDA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明显升高,潜伏期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SBNS评分[(14.49±1.7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86±1.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头痛、脑脊液漏和假性囊肿、神经损害、再栓系的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95,P<0.05)。结论 HBO联合显微外科松解术治疗脂肪瘤型TCS疗效显着,脊髓神经元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胫神经传导速度加快,SBNS综合评分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俊影[3](2021)在《自拟凉血清淋饮治疗膀胱湿热型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自拟凉血清淋饮对膀胱湿热型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为临床上治疗该类患者提供新思路,减轻患者痛苦以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本课题将符合膀胱湿热型放射性膀胱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进行临床观察,对照组予口服三金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口服中药自拟凉血清淋饮,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尿常规变化、生活质量评分、卡氏评分相关指标,然后运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结果:(1)在改善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小便短赤、腰痛、口干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血尿、发热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疗效相当;(2)在中医证候总积分上两组均有下降,但治疗组经治疗后得到更好的改善,有效率更高;(3)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及KPS评分比对照组的提高更明显;(4)对治疗后的尿常规进行比较,两组治疗后对尿常规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27<0.05)。(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生命体征及心电图正常,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自拟凉血清淋饮能有效治疗膀胱湿热型放射性膀胱炎,且中西医结合治疗更有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雷宝玉,赵波,岳永俊,王晓华,李岗,尚鹏飞[4](2021)在《经尿道膀胱电凝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电凝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2014年6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6例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出血点电凝术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尿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尿道综合征症状评分量表(U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量表(OABSS)、膀胱炎症评分量表(ICS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74%,36/38)显着高于对照组(81.58%,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膀胱容量及排尿量较治疗前显着上升,最大排尿压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膀胱容量、排尿量和最大排尿压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排尿量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USS评分下降,排尿、尿急和尿失禁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USS、排尿次数、尿急和尿失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其中USS、排尿次数及尿急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ICSI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经尿道膀胱电凝术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疗效显着,能有效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降低USS、OABSS、ICSI及VAS评分,促进预后。
于洪强,刘荣[5](2020)在《高压氧综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16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
王欣,谢智慧,梁国标,王远亮,梁天才,杜洋,李浩,杜江,彭显月,陈安健,李成[6](2020)在《高压氧对大鼠肾移植后缺血再灌注肾组织中Th17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建立同种大鼠肾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观察Th17细胞标志物(IL-17)和单核巨噬细胞标志物(ED1)在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及高压氧(HBO)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肾移植组、肾移植+HBO治疗组(HBO治疗组)及假手术组,每组又分为1、3和5 h组。留取移植肾组织和血标本,假手术组留取大鼠左肾组织和血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IL-17和ED1蛋白的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结果①肾功能变化:在再灌注1、3、5 h时,与假手术组比较,肾移植组和HBO治疗组Scr值均显着增高(P<0.05);与肾移植组比较,HBO治疗组在1、3 h时无明显差异,在5 h时Scr值则明显降低(P<0.05);②肾组织病理变化: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肾组织结构正常。肾移植组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组织损伤加重,可见肾小管管腔扩张,上皮细胞肿胀,肾小球体积增大,逐渐可见蛋白样管型、红细胞管型、颗粒样变性及中性粒细胞浸润。HBO治疗组在1、3 h时与肾移植组无显着差异,在5 h时其肾组织损伤则较肾移植组明显减轻;③IL-17蛋白和ED1蛋白相对定量结果显示:再灌注1、3、5 h时,肾移植组的IL-17和ED1蛋白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HBO治疗后其表达量则显着降低(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肾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可通过抑制肾组织中Th17细胞的聚集和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发挥保护肾脏的作用,其保护作用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更加突出。
马千里[7](2019)在《高压氧治疗眼底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眼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海城市中心医院眼底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48例,治疗组行高压氧治疗,常规组行药物对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5.83%(46例),高于常规组的81.25%(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精力评分[(84.75±3.92)分vs (80.63±3.15)分]、精神健康评分[(86.21±3.07)分vs(82.14±3.59)分]、生理机能评分[(82.36±3.27)分vs(77.45±3.18)分]、社会功能评分[(83.22±3.04)分vs(79.12±3.68)分]均高于常规组(P <0.05)。治疗组治疗满意度为93.75%(45例),高于常规组的79.17%(3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压氧能促进眼底病患者治疗有效性并提升生活质量,优化医患关系,疗效显着。
王伟,杨建军,杨关天,周翔,丁永峰,胡向农,朱伟,杨正平[8](2019)在《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进展》文中提出放射性膀胱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以血尿为主要表现,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本文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度、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多个方面总结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进展,以期为该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王海东,杨智权,张平,张庆民,徐啸,李贵忠,黄广林,满立波[9](2014)在《冲击波联合高压氧治疗长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高压氧对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5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分为ESWT联合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组,n=83)和对照组(n=32)。治疗组采用ESWT治疗35次,每次治疗冲击计量3000次,期间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继续观察,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治疗组总治愈率为78.31%,对照组为12.50%(P<0.01)。治疗组并发症少且轻微。结论 ESWT联合高压氧治疗骨折不愈合安全有效。
陈富昌[10](2013)在《高压氧治疗高能冲击波致兔肾损伤的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在治疗高能冲击波(high energy shock wave, HESW)致肾损伤中的安全性,并初步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60只雄性兔子随机分成4组。A组空白对照组6只;B组:单纯高压氧组18只;C组:HESW模型组18只;D组:高压氧治疗组18只,其中B、C、D3个大组按不同处死时间1、3、7天随机分成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C、D组在超声定位引导下左肾冲击1500次(电压12kV)以造成肾脏损伤,而B、D组给予0.2MPa(2.0ATA)高压氧处理。A组与各第三个亚组在冲击前、冲击后8h及HBO干预后1、3、7天同一时点采取血标本,检查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血小板(platelet, 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变化。各亚组1、3、7天同一时点处死并观察左肾脏外观及肾周组织情况,取左肾组织以HE染色做病理学检查。结果:1.血细胞的变化:各组冲击前各血细胞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WBC:冲击后C3、D3组前期均明显升高(P<0.01),3d后开始下降,D3组恢复的速率明显优于C3组(P<0.05),在3d时基本恢复正常(P>0.05),C3组7d时才基本恢复至冲击前水平(P>0.05)。RBC:各组HESW处理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PLT:冲击后C3、D3组的PLT下降,3d时两组均开始升高,但D3组恢复较C3组快(P<0.01)。A、B3两组各血细胞前后未见明显改变(P>0.05)。2.凝血功能的变化:D。组APTT、PT在3d时开始降低并显着低于冲击前0h(P<0.05),且在3d、7d均低于C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3、C3组APTT、PT在冲击后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3.MDA的变化:冲击后C3、D3组血中MDA含量明显升高,显着高于A、B3两组(P<0.05);但D3组治疗3d MDA开始下降且显着低于C3组(P<0.01),在7d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P>0.05)。A、B两组冲击前后MDA未见明显改变(P>0.05)。4.肾脏组织病理检查:A、B组肾脏组织结构正常;C、D组在冲击后左肾受到不同程度上损伤,但D组经HBO干预肾脏组织损伤比C组较轻,恢复较快。C、D组在1d、3d时,肾脏损伤及肾实质出血程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D组在第7d时损伤评分显着低于C组(P<0.01)。结论:1.做为临床上运用广泛的治疗方法,HBO不会诱发或加重HESW致兔肾损伤后的出血,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措施;2.在HESW致兔肾损伤中HBO能降低WBC、MDA的水平,这可能与其减轻炎症反应及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有关,但其保护及治疗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0 引言 |
| 1 放射性膀胱炎的病理生理 |
| 2 高压氧治疗的作用机制 |
| 3 高压氧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疗效 |
| 4 高压氧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时机 |
| 5 高压氧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方案选择 |
| 6 结语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 1 诊断标准 |
| 1.1 西医诊断标准 |
| 1.2 中医诊断标准 |
| 2 病历选择 |
| 2.1 病例纳入标准 |
| 2.2 病例排除标准 |
| 2.3 病例剔除标准 |
| 2.4 病例终止标准 |
| 3 临床研究方法 |
| 3.1 病例来源 |
| 3.2 分组与治疗方法 |
| 4 观测指标 |
| 4.1 疗效性观测 |
| 4.2 安全性观测 |
| 5 疗效评价标准 |
| 5.1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
| 5.2 尿常规疗效评价标准 |
| 5.3 肿瘤病人QOL评价标准 |
| 5.4 肿瘤病人KPS评价标准 |
| 6 统计方法 |
| 研究结果 |
|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 1.1 年龄比较 |
| 1.2 性别比较 |
| 2 治疗前数据资料比较分析 |
| 2.1 两组病例治疗前单项证候积分比较 |
| 2.2 两组病例治疗前KPS、QOL评分比较 |
| 3 治疗后数据资料比较分析 |
| 3.1 膀胱湿热型单项证候评分比较 |
| 3.2 QOL评分比较 |
| 3.3 KPS评分比较 |
| 4 疗效评价 |
| 4.1 两组病例治疗后膀胱湿热型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
| 4.2 两组病例治疗后KPS评分疗效比较 |
| 4.3 两组病例治疗后QOL评分疗效比较 |
| 4.4 两组病例治疗后尿常规疗效比较 |
| 5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比较 |
| 5.1 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 |
| 5.2 不良反应 |
| 讨论 |
| 1 西医对放射性膀胱炎的认识 |
| 2 中医对放射性膀胱炎的认识 |
| 3 自拟凉血清淋饮的组方及方药分析 |
| 3.1 方解 |
| 3.2 方中单药现代药理研究 |
| 4 研究结果分析 |
| 4.1 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
| 4.2 疗效分析 |
| 5 安全性分析 |
| 思考与展望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文献综述 放射性膀胱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 一 西医对放射性膀胱炎的研究进展 |
| (一)放射性膀胱炎的病因及发病 |
| (二)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分型及分度 |
| (三)放射性膀胱炎的西医治疗 |
| 二 中医对放射性膀胱炎的认识 |
| (一)中医对放射性膀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 (二)中医对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 |
| 三 总结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附表1 知情同意书 |
| 附表2 临床研究观察表 |
| 附表3 中医临床证候评分表 |
| 附表4 尿常规观察表 |
| 附表5 生活质量评分(QOL) |
| 附表6 Karnofsky(卡氏,KPS,百分法)功能状态评分标准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 致谢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研究对象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
| 2.3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
| 3 讨论 |
| 1 放射性膀胱炎的病因与发病 |
| 2 放射性膀胱炎的病理表现 |
| 3 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和分度 |
| 4 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诊断 |
| 5 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治疗 |
| 5.1 支持治疗 |
| 5.2 高压氧治疗 |
| 5.3 药物灌注疗法 |
| 5.3.1 甲醛膀胱灌注 |
| 5.3.2 明矾膀胱灌注 |
| 5.4 医用三氧疗法 |
| 5.5 外科治疗方法 |
| 6 放射性膀胱炎的预防 |
| 7 总结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一般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3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3 典型病例 |
| 4 讨论 |
| 主要英文缩略词 |
| 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