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十味龙胆花颗粒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63例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十味龙胆花颗粒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63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新[1](2021)在《基于GRADE系统方法学的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目前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证据有限,本研究拟运用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方法学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指南制定手册,系统检索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Cochran系统评价方法,参考当前最佳证据,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制定《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遴选出临床定位准确、疗效确切、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或专家共识意见高度支持的中成药,解决哮喘防治过程中存在的中成药滥用、不合理使用的问题,规范化并推广中成药在成人哮喘防治中的应用,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并推动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的产生。研究方法:1.形成指南制定小组:指南发起者中国中药协会建立指南指导委员会,指南指导委员会按照中西医并重的原则确立指南共识专家组成员、指南秘书处和指南专家顾问。2.指南选题:依据PICO(P:人群;I:干预措施;C:对比;O:结局指标)模式,确定指南范围、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本指南主要关注中成药对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优势。通过两轮调查问卷获取临床专家的意见并使用专家共识法完成临床问题的确立和结局指标重要性排序。临床问题通过PICO进行解构,达成共识。结局指标分为关键结局(7-9分)、重要结局(4-6分)、不重要结局(1-3分),由指南小组组员进行打分并有效排序。3.中成药遴选:基于全面的数据库(《国家医保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等药品查询网站)检索和专家推荐意见进行中成药的筛选。4.证据获取与系统评价:制定高效准确的检索策略,运用网络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根据纳排标准,筛选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如果为质量较高的系统评价则直接利用,如果需要更新则在原研究基础上进行更新。如需进行新的系统评价,则严格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指导手册进行。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结局指标相同、数据类别相同的RCT研究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合中医药的特殊性,本指南充分考虑中医古典文献、中医教科书中推荐的中成药并将中医经典方药的汤剂文献也纳入到指南证据当中。5.证据质量分级:对于证据数量充足的中成药,采用GRADE方法对纳入的中成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体进行汇总和质量评价,制定证据总结表和从证据到决策的框架表。证据数量不足、无法进行Meta分析的中成药由秘书组制作共识意见表,通过德尔菲法进行问卷调查,形成基于专家共识的推荐意见。根据GRADE方法,专家应在充分考量5个降级因素(偏倚风险、间接性、异质性、不精确性和发表偏倚)和3个升级因素(大效应量、剂量效应关系和负偏倚)基础上形成证据总结表,得出初步推荐意见。6.推荐意见形成与共识方法:指南共识小组成员基于当前最佳研究证据,考虑经济学因素、患者偏好和价值观、公平性、可及性等因素就形成推荐意见。对基于临床证据水平的推荐意见采取1次或多次的专家共识法,对于某些中医传统经典名方和根据名老中医验方化裁的中成药,采用德尔菲(Delphi)法通过1轮调查,形成推荐意见共识。研究结果:1.循证研究:共纳入10种中成药(循证证据支持:8种,专家共识推荐:2种),涉及研究文献69篇,包括13篇小青龙汤研究、32篇苏黄止咳胶囊、3篇玉屏风颗粒、2篇丹龙口服液相关、3篇平喘益气颗粒、喘可治注射液10篇、2篇固本咳喘胶囊、三拗片4篇,另有寒喘祖帕颗粒、止喘灵口服液通过德尔菲(Delphi)专家共识法纳入指南。2.指南推荐意见:(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遇寒受冷发作,咳嗽痰少或清稀泡沫痰,舌淡苔白(寒哮证)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推荐联合使用小青龙制剂(极低质量,强推荐);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咳嗽,咳痰较重(寒哮证)的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寒喘祖帕颗粒(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痰白清稀、神疲乏力,怕风怕冷(气虚寒哮证)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推荐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平喘益气颗粒(低质量,弱推荐)。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痰黄粘稠、烦热燥渴,舌红苔黄(热哮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推荐联合使用丹龙口服液(中等质量,强推荐)。(2)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以喘息,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痰多,痰黄粘稠,舌红苔黄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丹龙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以喘息,咳嗽,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期患者,如胸闷、咳嗽较重,兼见痰多,色白或黄白相间,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止喘灵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以喘息,胸闷,气短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症状反复加重,怕风怕冷,面色苍白,腰膝酸软(肾虚挟痰证)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喘可治注射液(极低质量,弱推荐);间歇状态或轻度持续患者,如患者不耐受或不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可考虑单独使用丹龙口服液、止喘灵口服液或喘可治注射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3)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以出汗多,怕风怕冷,气短乏力,体弱易感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玉屏风颗粒(极低质量,弱推荐);以气短乏力,咳痰,食少,面色萎黄,手脚发冷,腰腿酸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固本咳喘胶囊(低质量,弱推荐);(4)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咳嗽,阵发性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风咳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苏黄止咳胶囊(低质量,强推荐);以咳嗽声重,咳嗽有痰,痰白清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推荐联合使用三拗片(低质量,弱推荐)。3.指南质量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方面,本指南纳入的多数研究质量偏低,严重影响了研究结果的证据水平,因此本指南推荐意见的质量等级较低,只有1项B级(中等质量)、4项C级(低质量)和3项D级(极低质量)。指南方法学方面,基于AGREE-Ⅱ工具的指南评价显示本指南的得分较高,范围与目的得分为96.3%、参与人员为75.9%、制定的严谨性为93.1%、清晰性与可读性为90.5%、应用性为16.7%、编辑的独立性为100%,全面评估方面均为建议使用。研究结论: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本指南的制定,将中成药治疗哮喘从经验用药发展为“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推荐。经专家共识后得出以下推荐意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患者正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小青龙制剂(强推荐,极低质量)、寒喘祖帕颗粒(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气虚寒哮证患者推荐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平喘益气颗粒(弱推荐,低质量),热哮证患者推荐联合使用丹龙口服液(中等质量,强推荐)。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推荐痰热壅肺证患者使用丹龙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胸闷咳嗽痰多患者使用止喘灵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肾虚挟痰证患者使用喘可治注射(极低质量,弱推荐),间歇状态或轻度持续患者,如患者不耐受或不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可考虑单独使用以上中成药(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推荐表虚自汗证患者使用玉屏风散(弱推荐,极低质量)、脾肾气虚证患者使用固本咳喘胶囊(弱推荐,低质量)。咳嗽变异性哮喘,推荐风咳证患者使用苏黄止咳胶囊(强推荐,低质量)、咳嗽声重有痰患者使用三拗片(弱推荐,低质量)。本指南基于循证方法,严格遵循指南制定方法学,但局限于低质量的临床研究和有限的证据,本指南推荐意见证据质量较低,且依赖于间接证据和专家共识意见,因此本指南的推荐意见可靠性较低。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为中成药治疗哮喘提供有力的证据。

李珉景[2](2011)在《参萸饮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持续期30例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又称为隐匿型哮喘或者是咳嗽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也可认为是典型哮喘的前驱表现,是儿科的常见病。其临床特点表现为无喘息或呼吸困难症状的持续性、反复性、顽固性的咳嗽。当前中医界对CVA的认识及治疗尚未形成共识,多数医家认为该病与本虚、标实及感受外邪有关,本虚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不足,标实主要责之于痰湿、血瘀,感受的外邪中以风邪最为多见,此外尚有花粉、异味、烟尘等过敏物质,在多种因素的刺激下,使得肺气不利而作咳,其治疗以补虚、祛邪为主。目前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CVA,比单纯西医治疗CVA具有一定优势,对CVA症状及患儿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改善。本研究旨在通过运用参萸饮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观察其有效性。目的:观察参萸饮加减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持续期(气阴两虚证)的有效性。资料与方法:30例患儿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门诊患儿,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均符合西医诊断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的患儿。观察2个月,分析自身前后症候变化。结果:按照C-ACT及GINA控制量表,参萸饮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阴两虚型)1个月后完全控制33.3%,部分控制63.3%,未控制3.3%;治疗2个月后完全控制93.3%,部分控制6.6%,未控制0%。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6.6%;治疗2个月总有效率100%,疗效有显着性差异(P<0.01)。

叶秀儿[3](2011)在《祛风解痉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免疫细胞因子和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又称咳嗽型哮喘(cough type ashtma),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1]。GINA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中明确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形式,它的病理生理改变与哮喘病一样,也是持续气道炎症反应与气道高反应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CVA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治疗CVA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中晁恩祥教授提出“从风论治”的观点[3],治疗当以疏风、散风为主,旁及兼症,提出了“疏风宣肺、缓急解痉、利咽止咳”为主的治疗大法,在中医学者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本研究通过观察祛风解痉汤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IL一4,IFN-γ)干预作用和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为进一步阐述祛风解痉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作用机制提供依据,从而为中医药更有效的治疗该病、改善预后奠定理论基础。目的初步探讨血清细胞因子(IL一4,IFN-Y)及气道反应性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发病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及祛风解痉汤对其的干预作用,为祛风解痉类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阐明中医药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CVA缓解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祛风解痉汤,每天一剂;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和酮替芬片口服;疗程为4周,以治疗前后被测者静脉血中血清细胞因子(IL一4,IFN-Y)和肺功能的数值差异为指标进行客观评估,以评价本药能否改善或提高CVA缓解期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肺功能。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抽血测IL-4,IFN-γ较治疗前明显明显变化,差异有显着性(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抽血测IL-4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IFN-Y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支气管激发试验均为阳性,但PD20FEV1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解痉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可通过调节细胞分泌IL一4,IFN-γ而发挥作用。且其可以显着降低患者的气道反应性。

李园白[4](2010)在《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往利用信息学方法研究中医药数据时主要是发现共性规律,但中医医案文献的主要贡献却恰恰在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方面,因而需要建立一套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学方法来评价中医数据。医案传千载而不衰,古今文献中关于医案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角度纷繁多样,然而当研究者需要获取医案中某些特殊的辨证及处方情况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故本研究以哮喘医案为范例,利用现有的信息相似度比较技术,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医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为测度医案的辨证和处方的特殊性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需求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进行小规模调查。调查对象为三级甲等医院初、中、高级临床医师,共收回86份有效问卷,经统计分析后认为:医案特殊性评价研究受到临床医师的肯定,并认为“辨证”和“处方”这两点较适于作为医案特殊性的评价点。第二部分确定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分为被评价对象和参照对象,被评价对象是被评价的主体,而参照对象是凸显被评价对象特殊性的参照物。通过调查425种中医疾病文献发表量,分析不同疾病诊治复杂程度等因素后,最终确定哮喘作为被评价病种;同时比较分析了期刊医案、专着医案等不同载体的医案特点,发现期刊医案最具有特殊性这一特色,故最终确定以发表于期刊的中草药治疗哮喘有效医案为被评价对象,并制定了筛选细则,共筛选文献1347篇,时间限定为20年(1988年至2007年)。参照对象需要具有“普遍性”特征,故选择公认度较高、研究病例数较大、流传较久的哮喘诊疗文献信息作为参照对象。经调研确定参照对象信息来源为:中国方剂数据库(涉及书籍240种)、10例以上哮喘临床研究文献(涉及文献1293篇)、书籍中记载哮喘的相关知识(涉及书籍44种)。第三部分确定评价具体目标:遵循评价目标有意义及有可比性的原则,并根据调查结果,最终确定“中药处方的特殊性”及“辨证特殊性”作为评价具体目标。第四部分遴选评价指标:本研究以筛选有效信息为目标,故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中药名称、中药剂量、中药功效、证候的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证素及基本证候。第五部分评价指标的预处理:由于评价指标之间的(量纲)度量单位及变化幅度不同,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例如:中药的常用剂量不同。故本研究对中药名称、中药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名称四个方面的指标信息进行了预处理,即规范化处理:①中药名称规范处理:采用词典排序、正异名顺序标注建立标准表的方法处理中药名称,原文的中药名称被规范修动的比例为20%左右,处理后的规范数据占总数据的95%左右。②中药剂量规范处理:在以往指标标准化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本研究的中药剂量规范化公式,对中药剂量进行处理,消除了中药之间不同常用剂量范围所造成的计算误差。③中药功效预处理:根据中药功效、剂量信息,提出了功效信息处理方式,形成处方的功效信息集合。④证候指标预处理:运用从简单到复杂多层次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对证候指标进行预处理,共提取“病位”、“病性”、“病位-病性”等证候单元565个。第六部分评价模型的确定:本研究的评价模型使用相似度模型来计算特殊性。根据两个主要评价目标即“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和“证候特殊性评价”的不同特性,分别使用了不同的相似度模型进行计算。其中中药处方的特殊性评价模型采用了三层分析法:一层为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二层为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其中一层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通过比较Jaccard算法和Dice算法两种集合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对于被比较双方的相似部分与非相似部分应设置相同权重,故最终选择Jaccard相似系数作为计算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方法。二层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通过比较“相关系数比较法”和“夹角余弦比较法”这两种矢量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夹角余弦比较法”的计算结果取值范围、取值趋向等方面特点比较适合组成剂量相似度比较,故最终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进行处方组成剂量的比较。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处方功效被评价信息与处方组成剂量信息类似,故同样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计算处方功效相似度。而证候相似度的计算模型,与处方信息不同,是文本信息比较,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计算模型、空间向量模型、本体中概念相似度计算模型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敏感度较好、操作性较强,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计算进行证候相似度计算。第七部分评价结果计算:本研究按照评价指标采集、指标预处理、评价模型计算一系列步骤,进行哮喘医案被评价对象及参照对象的相似度比较,并制订出结果划分规则,筛选出有特殊性意义的被评价对象。被评价的中药处方信息共2779个,通过计算得出结论:①“全特殊处方信息”为0个,即被评价对象中没有处方组成、剂量、功效三方面信息均为特殊的处方信息。②“部分特殊处方信息”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信息”557个、“特殊处方组成剂量信息”16个,“特殊处方功效信息”0个。此类信息是从组成、剂量、功效三个角度分别独立分析,其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及特殊处方组成剂量,均有部分阳性结果,而特殊处方功效信息方面并没有阳性结果。③“一般处方信息”为375个,即有375个处方信息基本没有新意,与普通成熟的处方信息基本雷同。另外除了上述三类处方结果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处方信息,本研究认为无意义故未予分类。证候信息共1506个,其中特殊证候为0,部分特殊证候为258个,常见证候为1248个。第八部分辅助软件开发:本研究开发了三个软件以辅助课题的评价工作,主要用于处理本研究中计算量大、手工难以处理、易出错的几个环节,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其中“中药规范系统”辅助中药名称、剂量、功效标准表的建立,“正异名修正系统”可以辅助中药名称等规范工作,“方剂相似识别系统”可以进行相关方剂相似度的计算。小结:本研究的创新性贡献在于利用信息学分析方法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包括从处方药物组成、处方组成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四方面进行医案特殊性研究,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探求医案中特殊辨证和用药的信息。从研究结果分析,医案在辨证方面特殊性不高,大多数医案的辨证信息都在以往成熟文献中提及过;而在方剂特殊性方面具有阳性结果,其组成和剂量都筛选出一些较特异的处方,这些特异性用药信息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开拓思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新视角。本研究在特殊性评价方法学上进行了探索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特定的评价指标处理方法、处方多层次相似计算方式及证候单元相似度的计算思路,最终确定了较为合理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并提出了特殊性计算结果的分类规则,在中医药处方和辨证信息相似性研究方面,提供了有意义的方法学上的探索和实践应用范例。

原铁,李显生[5](2009)在《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常伴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表现,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患者往往有个人或家族过敏症。该

祁海燕[6](2009)在《润肺止咳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研究背景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并有气道高反应性。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部分患者可发展为典型哮喘。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大约5%-6%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出现典型的哮喘症状之前数年仅表现为顽固性咳嗽,且28%的哮喘病人仅以咳嗽为唯一症状。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国内外从多角度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与气道高敏性、气道神经调节、炎症、免疫学和遗传学及环境、感染因素有关。在治疗方面,西医主要以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为主。在中医传统着述中,没有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完全相对应的病名,从该病的发生、发展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特点分析,众医家大多将其分属于“咳嗽”、“哮病”、“喘证”、“百日咳”、“咽源性咳嗽”等不同疾病范畴。中医药治疗方面,运用辨证论治的理论,整体施治,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势,能够明显改善CVA患者症状。本研究根据CVA肺热阴虚的病机,采用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功效之润肺咳喘方治疗CVA,取得良好的疗效。为了进一步对润肺咳喘方的临床疗效作一客观评价,探讨其治疗CVA的作用机理,本文从临床和动物实验两方面进行研究。2.临床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单项症状改善、气道反应性、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变化,探讨“肺热阴虚型”在CV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西医诊断标准并中医辨证为肺热阴伤证的CVA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观察组)27例,西药治疗组(对照组)28例,治疗组应用润肺咳喘胶囊,对照组应用美普清(盐酸丙卡特罗),疗程14天,治疗前后测定症状体征积分、激发试验PD20-FEV1、CD4/CD8、IL-2、IL-6、TNF-α等指标。并对结果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疾病综合疗效:观察组控显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控显率为57.14%,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的控显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单项症状在咳嗽次数、咳嗽程度、气急、咯痰、咽痒、咽干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在改善咳嗽次数、咳嗽程度、气急方面疗效明显,组间比较治疗组在咳嗽次数、咳嗽程度、咽干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单项症状控显率和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PD20-FEV1水平治疗后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IL-2、TNF-α水平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IL-2水平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TNF-α水平对照组改善优于观察组,CD4/CD8、IL-6水平仅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润肺止咳法在改善CVA肺热阴虚型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气高道反应性、改善CVA中免疫失调及细胞因子水平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3.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复制CVA豚鼠模型,探讨豚鼠CVA模型与豚鼠哮喘模型之间气道反应性、病理改变、肺泡灌洗液等的异同:并探讨润肺咳喘方剂干预豚鼠CVA模型后气道反应性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普通级健康雄性豚鼠(200±20克)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CVA模型组、CVA激素组、CVA中药组。正常饲养一周后开始实验。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在第1天每只豚鼠肌肉注射4%OVA溶液0.5ml,同时腹腔注射2%AL(OH)3凝胶0.2ml。第14天起,CVA三组豚鼠均用1%OVA溶液雾化攻击最多2min,隔天一次,制成咳嗽变异性哮喘模型。哮喘模型组攻击时间为5min,豚鼠出现明显呼吸急促,甚至腹式呼吸,抽搐,制成哮喘模型。第14天起,CVA激素组及CVA中药组灌胃给药14天。第29天,进行咳嗽次数、动物肺功能激发试验、肺泡灌洗液嗜酸粒细胞计数测定,处死豚鼠留取气管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进行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结果:咳嗽次数测定方面,正常对照组咳嗽次数最少,哮喘模型组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三组咳嗽次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CVA模型组咳嗽次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从气管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正常对照组支气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清晰,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哮喘模型组支气管壁及其周围组织局部粘膜上皮有损伤脱落,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嗜酸性细胞;CVA模型组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较哮喘模型组减轻;CVA激素组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较CVA模型组减轻,较哮喘模型组明显减轻。CVA中药组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较CVA模型组减轻,较哮喘模型组明显减轻。从豚鼠肺泡灌沈液中嗜酸细胞计数方面观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模型组的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CVA模型组计数低于哮喘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吸气总气道阻力(RL)测定中,前两次给药时,RL上升水平并不明显,第三次给药(10min),RL水平其余四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第四次给药(15min),RL水平其余四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其中哮喘模型组增高最为明显,P<0.01。肺顺应性(Cdyn)测定中,第一次给药(st),仅哮喘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比较顺应性明显改善,第二次给药(5min),仅中药组顺应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第三次给药(10min),CVA激素组、CVA中药组顺应性高于CVA模型组,第四次给药(15min),哮喘模型组、CVA激素组、CVA中药组顺应性高于正常组,CVA激素组、CVA中药组顺应性高于CVA模型组。细胞因子相关测定中,IL-1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IL-2水平测定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和CVA模型组明显改善,CVA三组间比较,正常对照组和CVA中药组较CVA模型组有明显差异。IL-6水平测定中,除CVA模型组外,其余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IL-8水平测定中,哮喘模型组水平不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还高于CVA三组,其中仅和CVA模型组比较组间有明显差异。TNF-α水平测定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模型组有明显差异。结论:豚鼠CVA模型在气道反应性、病理改变、肺泡灌洗液等方面的水平测定均低于豚鼠哮喘模型,并高于正常对照组。润肺咳喘方能显着降低豚鼠CVA模型气道阻力并提高肺的顺应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面中药及激素对于各指标影响作用不完全相同,润肺咳喘方对气道炎症改善方面有较好疗效。

蔡绣鸿[7](2009)在《咳嗽变异型哮喘证候特征与体质特点及其发病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又名隐匿型哮喘、咳嗽型哮喘,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多无喘鸣和呼吸困难等表现,其病理生理改变以持续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bronchial hypef rcsponsiveness,BHR)为特点,存在与典型哮喘患者相似的异常变化,故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典型哮喘的前期表现。近年来本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属常见病,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就其相关发病病机目前尚无确切定论。西医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治疗方面,虽使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可取得一定疗效,但对患者及家属来说,无论从心里还是身体上都是不小的负担。尤其是激素的应用,使得患者依从性低、接受度差,故多转求中医治疗.中医本着辨证论治的优势,各学者分别提出风、痰、瘀、虚及脏腑不调等多种病因病机,采用内治、外治、内外合治等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好的疗效。因此,本研究秉持对此病累积可靠数据外,找到其发病的致病因素、体质及证候特点等,不仅为治疗,更为预防CVA提供可靠的依据。这不仅是今后西医学研究CVA的重点,更为我们中医学对该病的诊治提供了更好的发挥空间。1理论研究1.1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诊断与机理的再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概念被提出后,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反复临床观察研究,我国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05年制定出CVA诊断标准(草案),从而进行更科学性的诊断,提出肺通气功能和气道高反应性检查是诊断CVA的关键方法.目前CVA发病机制达成共识的上要有几个方面:1.与气道变异性炎症有关;2.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刺激了咳嗽感受器;3.免疫学TH1/TH2失衡;4.气道神经调节失衡,造成气道阻塞,诱发本病.综观其机制涵盖了遗传、免疫、神经调节、炎症等多方面因素。而本部分主要从西医学对本病的概念、诊断标准及病因病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各国诊断标准的比较及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探讨。1.2咳嗽变异型哮喘(CVA)与中医辨病依据研究本部分从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这几方面概括整理了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和研究现况。在病名上,中医学历代着作中没有与CVA完全相对应的病名,多数学者认为隶属“咳嗽”范畴。但也有学者从该病的发展转归等特点分析,将本病按哮证论治。对CVA病因病机的探讨概括有以下三点:1.从风立论,以风邪为主,风寒、燥为患,认为CVA的临床表现符合风邪致病的特性。;2.从内虚立论,认为肺虚、脾虚、肾虚才是发病的关键之处3.从痰瘀立论,认为其与典型哮喘的发病机理相同,痰饮留伏是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又有学者提出,患者久咳不愈者,根据”久病入络”理论,认气滞血瘀也是导致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机之一.对该病的有关证型整理如下:风邪犯肺证,寒邪侵肺证,肺经风热证,肺阴亏虚,痰热壅肺症,肝火犯肺证,肺脾气虚证及肺肾两虚等。综合相关文献研究表明,CVA涉及肺脾肝肾四脏,病因集中在“风”“火”“寒”“热”,本虚主要体现在肺脾肾三脏,与“气虚”“阴虚”相关。就其论治方面,多从以下几个方面治疗:1.疏风宣肺、止咳缓急利咽;2.温肺散寒、降气止咳;3.调理肺肾、纳气止咳;4.养阴润燥、疏肝降逆止咳等.治疗的关键仍是抓主证,辨兼证,进行系统的辨证论治。1.3体质与疾病的关系辨析《景岳全书》云:“外感之嗽,凡属阴虚少血,或脾肺之辈则最易感邪”。此话说明,咳嗽由外邪所致者,必有内在的发病基础,是内因的不足,导致外邪乘虚而入。就本病的咳嗽表现而言,与单纯的外邪犯肺不同,也与哮喘宿痰伏肺有别,从临床报导总结CVA发病特点来看,多数病人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体现出个体禀赋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疾病的易感性。故该部分从体质因素与发病病因和治疗方面,浅析体质因素在疾病防治的重要地位。体质是指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证是机体在发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映疾病发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特点.但体质和证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体质在许多情况下决定着机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患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而证的背后或多或少体现着个体的体质特点,体质是证产生的基础,证含有体质的成分,且体质的差异导致病症的多变性。故将其与证的关系及异同处简述提出。2临床研究2.1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发病因素研究本次调查了80例诊断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患者,与80例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研究。对调查表中所涉及的因素逐一使用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主要与调查表中14个因素有显着联系。将14个显着相关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果:体型肥胖、家族父母均有过敏史、出生后四个月内以牛奶为主要喂养方式、感冒持续时间长、呼吸道感染时间长与CVA的发生有显着相关。说明咳嗽变异型哮喘与过敏、感染因素有密切关系.并从80例患者咳嗽情况分析,诱发因素及发病与季节、时间关系。统计说明以冬季、夜晚发病为多,且多易因冷空气而诱发。提示CVA其咳嗽发生的基础与气道上皮的保护作用降低,呼吸道黏膜敏感性增强有关,易被微小刺激所激惹,从而出现咳嗽症状。咳嗽的时间性可能与生物节律有关,导致了夜间气道高反应性(bronchial hyper responsiveness,BHR)。2.2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体质因素研究采用由王琦教授领导课题组开发的《中医体质分类研究》调查问卷,量表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60个条目构成。体质表采用1-5分5段计分法,9个亚量表分别计算分数,再得出相应体质。统计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体质分布,得出本研究中各类体质按照其发生频率由多到少依序为:特禀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及平和质。而正常对照组各类体质由多到少分布的顺序情况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阴虚质、特禀质及血瘀质。两组体质特点进行分析比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体质特点与特禀质、阴虚质呈现正相关,而平和质与CVA发生呈负相关,说明CVA患者出现平和质次数显着低于健康人群。研究结果提示了除特禀质外,阴虚体质与咳嗽变异型哮喘有着重要联系,故在CVA患者的治疗及调护上也需注重养阴。2.3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症状与证候特征研究本次研究通过统计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症状发生频率,筛选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常见症状,再依照课题专家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将收集的每一位患者病历资料进行辨证,筛选出其常见的证候。就统计症状结果来看,症状频次在50%以上者,为咽痒、冷或异味诱发咳嗽、口燥咽干、痰少、阵咳;舌像及脉像上分布来看,以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弦者多。经由辨证分析及统计结果后,我们发现风邪犯肺证最为突出,风邪是本病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其它证候出现频率为肺阴亏虚、肺气亏虚、肝火犯肺证较多。其结果提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病性为本虚标实,存在肺、脾、肾三脏的功能不足,气虚、阴虚的一面,其标为风盛、气滞的一方,标本相合而成。小结此次在理论研究部分,发现各国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时,更重视气道高反应性及支气管扩张剂是否有效;而从中医角度来阐述CVA及患者临床常见症状来看,更符合”风咳”的表述;并辨析其体质,重视中医的整体观念,有利于全面的防治。在临床研究结果中,提示在其发病因素方面,与过敏因素、感染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外,体质上提示个体为特禀质、阴虚质与咳嗽变异型哮喘有其易感性。最后在统计CVA的症状证候频率上,我们发现风邪是本病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王跃梅[8](2009)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借鉴祖国医学治疗哮喘的经验,对咳嗽变异型哮喘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同时也对射干麻黄汤的现代医学基础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的综合探讨,进而结合现代临床统计研究方法对射干麻黄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文献进行了研究。依据大量的文献研究数据资料得出,咳嗽变异型哮喘发病与不同的诱因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得出了射干麻黄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核心症状以及间有症状、舌象脉象,并且对射干麻黄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方剂药物组成加减变化、剂量规律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期这些研究成果能够更好的反之运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王海[9](2009)在《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体格生长及补益肺肾法调节其免疫失衡的研究》文中提出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儿童慢性咳嗽的最常见原因,约30%~50%的CVA预后可转变为典型哮喘。及早发现CVA预后转归的危险因素并予以治疗,可以预防哮喘,降低发病率。目的:研究体格生长与儿童CVA预后的关系;探讨身高矮小与儿童肾虚的联系;研究补益肺肾法对CVA患儿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实验一:追踪528例CVA,其中1 40例转变为典型哮喘,为哮喘组,其余缓解为对照组;评价体格生长情况,并研究其与典型哮喘发作的关系。实验二:将1 6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予补益肺肾方“防哮汤”治疗;对照组吸入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研究治疗前后外周血IgE、PBMC培养上清液IL-4、IFN-γ的变化。结果:实验一:哮喘组男童身高低于正常男童,与同组女童及对照组男童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体重及BMI指数等方面,虽然有组间或组内差异,但均大于正常儿童均值。实验二:治疗组治疗后IgE、IL-4显着降低,IFN-γ显着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IgE较治疗前亦有降低(P<0.05)。结论:男童身高矮小可能是CVA转为典型哮喘的危险因素,补益肺肾方“防哮汤”可能通过改善CVA患儿的免疫失衡,进而起到预防哮喘的作用。

朴振暻[10](2009)在《史锁芳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分理论研究、临床经验总结二个部分。在理论研究部分,从古今两方面探讨了中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的认识;总结了现代医学对该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现状。在经验总结部分,结合导师多年实践的临床体会,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提出风邪犯肺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发病机制,祛风达邪、轻清宣肺法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治法,并根据临床实际,总结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常见兼夹证及其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总结导师临床经验,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辨治提供借鉴。

二、十味龙胆花颗粒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63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味龙胆花颗粒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63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GRADE系统方法学的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近20年中药复方制剂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述评
        一、前言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五、文献综述结果与结论
        六、文献质量评估结果与结论
        七、讨论
        八、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我国中成药发展历程与临床应用分析
        一、前言
        二、中成药的概念
        三、中成药的发展简史
        四、中成药的命名与分类
        五、中成药常见剂型与制备
        六、中成药临床应用现状——以连花清瘟胶襄为例
        七、中成药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八、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
    一、前言
    二、研究方法
        1. 临床问题
        2. 中成药遴选
        3. 文献检索
        4. 纳排标准与资料提取
        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6. 证据综合分析
        7. 证据体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
        8. 推荐意见形成
    三、结果
        1. 研究概述
        2. 推荐意见及其证据描述
        2.1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2.2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
        2.3 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
        2.4 咳嗽变异性哮喘
        4. 指南质量评价
    四、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课题组
    附录2:临床问题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临床问题调查问卷
    附录3 常用产品使用临床情况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临床应用指南》常用产品临床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4 慢性持续续期中成药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拟通过专家共识法新增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成药的调查问卷
    附录5 新增中成药及修改意见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拟通过专家共识法新增中成药品种及修改推荐意见调查问卷
    附录6 中成药筛选目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参萸饮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持续期3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1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概况
    2 病因病机
    3 诊断及辅助检查
    4 治疗
    5 小结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方案
    1.2 目的与设计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药物、剂型与疗程
    1.5 观察指标
    1.6 疗效判定与标准
2 研究结果
    2.1 病例一般资料
    2.2 统计学处理
    2.3 疗效性观察
    2.4 病案举例
    2.5 结果
3 讨论
    3.1 立法与组方思路
    3.2 参萸饮-方义分析
    3.3 结论
4. 问题与展望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祛风解痉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免疫细胞因子和气道反应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CVA的病因研究现状
    二、CVA的发病机理研究
    三、CVA的西医治疗现状
    四、CVA的中医病因病机
    五、CVA的中医治疗现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分析
    三、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四、不良事件
    五、病例脱落处理
    六、统计分析
    七、试验结果分析
    八、副作用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一、咳嗽变异性哮喘
    二、细胞因子选择
    三、立法依据
    四、中医药防治优势
    五、存在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正文
    1 评价目的和意义
        1.1 探索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
        1.2 筛选出辨证治疗独特的哮喘医案
    2 技术路线
    3 需求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被调查对象
        3.3 调查方式
        3.4 调查结果
        3.5 调查结论
    4 研究对象
        4.1 病种及文献来源的确定
        4.1.1 病种确定
        4.1.2 被评价对象文献类型
        4.1.3 参照对象文献来源
        4.2 被评价对象
        4.2.1 入选及排除条件
        4.2.2 被评价对象概况
        4.3 参照对象
        4.3.1 入选条件
        4.3.2 参照对象概况
        4.4 检索来源及方式
        4.4.1 公开信息检索来源
        4.4.2 评价对象检索方式
    5 评价目标
    6 评价指标
        6.1 特殊性指标选择
        6.1.1 中药处方的特殊性指标
        6.1.2 证候的特殊性指标
        6.2 指标预处理
        6.2.1 中药指标预处理
        6.2.1.1 中药名称的预处理
        6.2.1.1.1 中药名称标准表的建立
        6.2.1.1.2 其他不规范现象处理
        6.2.1.1.3 规范处理概况
        6.2.1.2 中药剂量的预处理
        6.2.1.3 处方功效的预处理
        6.2.2 证候指标预处理
    7 评价模型
        7.1 中药处方相似度评价模型
        7.1.1 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
        7.1.2 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
        7.1.3 处方功效相似度
        7.2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7.2.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7.2.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7.2.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7.3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7.3.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7.3.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7.3.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7.3.1.3 欧式距离计算
        7.3.2 证候评价模型选择
    8 评价结果
        8.1 评价结果处理
        8.1.1 中药处方相似度
        8.1.2 证候相似度
        8.2 评价结果概况
        8.2.1 中药处方评价结果
        8.2.2 证候评价结果
    9 辅助软件
        9.1 中药规范系统
        9.2 正异名修正系统
        9.3 方剂的相似识别系统
结论
    1 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
    2 评价方法学上进行探索
    3 数据规范上进行探索
展望
    1 方剂的查新工作可以开展
    2 中药、证侯信息的标准化工作待大力开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
    附录B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统计报告
    附录C 被评价对象文献名称详表
    附录D 参照对象书籍详表
    附录E 中医疾病临床研究数据库来源文献详表
    附录F 中国方剂数据库方剂来源详表
    附录G 证候单元详表
    附录H 处方特殊度结果(部分)
        表H-1 处方组成特殊度前50名
        表H-2 处方组成剂量特殊度前50名
        表H-3 处方功效特殊度前50名
    附录Ⅰ 证候特殊性前50名
致谢
个人简介

(6)润肺止咳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定义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制
        4.临床特点
        5.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6.CVA的治疗
    第二部分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关于中医病名
        2.病因病机
        3.中医药防治
        4.问题与展望
第二章 润肺止咳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前言
    1.材料
    2.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4.临床资料的统计处理
    5.结果
    6.讨论
第三章 润肺止咳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实验研究
    前言
    1.材料
    2.实验方法及观察指标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咳嗽变异型哮喘证候特征与体质特点及其发病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理论研究
    1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诊断与机理的再探讨
        1.1 诊断标准的比较探讨
        1.2 CVA与哮喘机理的异同之处
    2 咳嗽变异型哮喘与中医辨病依据研究
        2.1 病因病机探讨
        2.3 从中医学对咳嗽的认识来论
        2.4 从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来看
    3 体质与疾病的关系辨析
        3.1 与病因的关系
        3.2 与辨证的关系
        3.3 与治疗的关系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1 咳嗽变异型哮喘发病因素的研究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 统计方法
        1.4 研究结果
        1.6 讨论
        参考文献
    2 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体质因素研究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3 统计方法
        2.4 研究结果
        2.5 讨论
        参考文献
    3 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症状与证候特征研究
        3.1 临床资料
        3.2 研究内容及方法
        3.3 统计方法
        3.4 研究结果
        3.5 讨论
        3.6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8)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上篇 研究综述
    第一节 中医学关于咳嗽变异型哮喘研究进展
        1.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中医学临床疾病归类
        1.1 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哮喘治则治法的认识
        2.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中医学研究
        2.1 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中医学病因病机
        2.2 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2.3 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中医学专方专药治疗
        2.4 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治疗
        3.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射干麻黄汤研究现状
        1.射干麻黄汤的临床研究
        1.1 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
        1.2 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炎
        1.3 其它疾病
        2.射干麻黄汤的现代实验研究
        2.1 射干麻黄汤单味药物研究
        2.2 射干麻黄汤合方、复方药理的研究
        3.小结
        参考文献
下篇 射干麻黄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文献研究
    第一节 研究的方法
        1.收录范围及标准
        1.1 诊断标准
        1.2 排除标准
        2.疗效标准
        3.统计方法
    第二节 研究的结果
        1.一般情况
        2.咳嗽变异型哮喘诱发原因
        3.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表现
        3.1 咳嗽变异型哮喘现代医学临床诊断分析:
        3.2 咳嗽变异型哮喘中医学症状总结分析
        4.射干麻黄汤主方的药物组成变化
        5.射干麻黄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加减用药变化
    第三节 讨论
        1.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诊断分析
        2.射干麻黄汤加减临床常用药物分析
        2.1 宣肃肺气 司其升降
        2.2 疏肝理脾调畅气机
        2.3 酸甘缓急祛风止痉
        2.4 运脾祛痰绝病之源
        2.5 清热解毒养阴润肺
        3.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3.1 结合中医体质学研究咳嗽变异型哮喘
        3.2 循证是中医临床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必须遵循的原则
        3.3 采用合适的现代实验方法是咳嗽变异型哮喘研究的基础
    第四节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体格生长及补益肺肾法调节其免疫失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文献综述
    一、中医药关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概况
    二、现代医学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概况
临床研究
    一、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体格生长与预后的研究
        (一)资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研究二:防哮汤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免疫影响的研究
        (一)临床资料
        (二)治疗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个人简历

(10)史锁芳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理论研究
    一、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定义
    二、历史文献的有关论述
    三、研究现状
        (一)、西医学方面
        1、发病机制
        2、诊断
        3、治疗
        (二)、中医学方面
        1、病因病机
        2、辨证论治方法
        3、专方专药治疗方案
        4、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5、问题及展望
第二部分 导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学术思想
    一、祛风达邪、轻清宣肺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基本治法
        (一)、风邪特点
        (二)、风邪致咳
        (三)、风邪犯肺、肺气上逆CVA是的重要证型
        (四)、祛风达邪、轻清宣肺是CVA的重要治则
    二、临床常见兼夹证候
        (一) 兼有肝郁气逆证
        (二) 兼有风寒证
        (三) 兼有风热证
        (四) 兼有风燥证
        (五) 兼有风毒、湿毒、热毒证
        (六) 兼有肺阳虚证
        (七) 兼有胸痹证
        (八) 临床常见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数脏同病证
    三、总结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致谢

四、十味龙胆花颗粒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63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RADE系统方法学的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王建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参萸饮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持续期30例临床观察[D]. 李珉景.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04)
  • [3]祛风解痉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免疫细胞因子和气道反应性的影响[D]. 叶秀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4]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D]. 李园白.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8)
  • [5]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J]. 原铁,李显生. 中国中医急症, 2009(08)
  • [6]润肺止咳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祁海燕.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9(11)
  • [7]咳嗽变异型哮喘证候特征与体质特点及其发病因素研究[D]. 蔡绣鸿.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8]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文献研究[D]. 王跃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9]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体格生长及补益肺肾法调节其免疫失衡的研究[D]. 王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11)
  • [10]史锁芳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D]. 朴振暻.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6)


哮喘论文 cva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变异性哮喘论文 变异性哮喘的症状论文

上一篇:企业内部维修制度改革的实践
下一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细胞计数Hb和CRP浓度变化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