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小儿哮喘的中医辨证论治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小儿哮喘的中医辨证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谭田慧[1](2021)在《化痰方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儿童哮喘患者缓解期的治疗前后的主要指标,并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化痰方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0例就诊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并符合儿童哮喘缓解期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口服化痰方饮片剂的为治疗组,口服橘红痰咳液的为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按照1周为一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在此过程中保持密切联系,间隔半年随访一次。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疗效指标的变化,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气短、咯痰等主要观察症状基本消失属痊愈的共有5例,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的属于显效的共有12例,临床症状有些许好转,属于有效的19例,无效4例;对照组患儿气短、咯痰等主要观察症状基本消失属痊愈0例,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的属于显效的共有8例,临床症状有些许好转,属于有效的21例,无效11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相对比较高,达到了90.00%以上,而对照组相对较低,只有72.50%,很明显,两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总之,在改善患儿气短、咯痰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降低发病次数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方是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安全有效的药物(中药方),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临床疗效显着,建议推广使用。

谢静[2](2021)在《健脾益肺膏治疗小儿哮喘迁延期(风痰恋肺,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及分析健脾益肺膏治疗小儿哮喘迁延期(风痰恋肺,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探索其组方及用药特点,期望能为丰富小儿哮喘迁延期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资料与数据。方法本课题共选取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儿科门诊,符合西医诊断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辨病辨证为小儿哮喘迁延期(风痰恋肺,肺脾气虚型)诊断标准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口服健脾益肺膏(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提供),对照组予普米克都保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2个月后两组主症、次症改善情况、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肺功能参数、中医证候积分等并作出统计学分析,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共纳入处于哮喘迁延期(风痰恋肺,肺脾气虚型)的患儿80例,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因患儿随诊失败、病情变化等原因共脱落4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2例),实际共完成76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38例)。经比较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主次症单项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着降低,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健脾益肺膏和普米克都保治疗小儿哮喘迁延期(风痰恋肺,肺脾气虚型)均有疗效,治疗后两组在哮鸣音、咳嗽、喘息、鼻塞、纳差、神疲等方面比较(P<0.05),而在胸闷、便溏方面比较(P>0.05),提示健脾益肺膏在哮鸣音、咳嗽、喘息、鼻塞、纳差、神疲方面疗效优于普米克都保,在胸闷、便溏方面与其无明显差异。3治疗前两组患儿肺功能参数PEF、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儿肺功能参数PEF、FEV1/FVC经比较均较治疗前显着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治疗后C-AC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5治疗组临床痊愈5例,显效24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3%;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14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47%;经秩和检验分析,(P<0.05)有显着差异,证明健脾益肺膏在治疗小儿哮喘迁延期(风痰恋肺,肺脾气虚型)临床疗效优于普米克都保。6两组停止治疗后安全性观察本次研究中未发现临床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患儿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无异常。结论1健脾益肺膏对于6~14岁哮喘患儿,可以明显改善喘息、哮鸣音、咳嗽、纳差、鼻塞、神疲症状,疗效优于普米克都保。2健脾益肺膏对6~14岁哮喘患儿,具有保护肺功能的作用。3试验中,未发现试验药物有不良事件,初步提示健脾益肺膏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图0幅;表14个;参120篇。

罗海强[3](2021)在《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型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喘息性支气管炎住院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本病中医证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总结其中的变化规律,促进该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微观化、精准化。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2012-2019年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儿,共224例。按照制定的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历调查表,对患儿的性别、民族、年龄、喂养方式、发病季节及主要症状体征等研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录入Excel制表建立资料数据库,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1)性别:男女比例为2.61:1,男性患儿多于女性。(2)民族:民族构成比汉族>壮族>瑶族>苗族>黎族=侗族。(3)发病年龄:年龄最小为2月,最大为47月,平均年龄16.23±11.08月。年龄分段方面,年龄小于1岁病例数最多,占44.2%。(4)发病季节与节气:冬春季节发病例数最多,分别为67例(29.9%)和64例(28.6%)。发病例数前3位的节气分别为白露19例(8.5%)>立冬18例(8.0%)>雨水15例(6.7%)。(5)既往史与家族史:87例(39%)患儿有明确既往疾病史,主要疾病为喘息51例(58.6%)>新生儿黄疸16例(18.3%)>G-6-PD缺乏症15例(17.2%)>湿疹12例(13.8%);家族史方面,13例(5.8%)患儿一级亲属存在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或哮喘病史,9例(4.0%)患儿二级亲属存在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病史。2.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与临床特征的关系:224例患儿中,热性哮喘病例数最多,为160例,占71.4%;寒性哮喘38例,占17.0%;外寒内热证15例,占6.7%;虚实夹杂证11例,占4.9%。各证型在性别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性哮喘与热性哮喘性别构成比均为男性多于女性。各证型在发病年龄段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性哮喘与寒性哮喘两个证型均在0~1岁患儿多见。各证型之间病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在0~14天以寒性哮喘及热性哮喘多见。各证型在喘息程度、咳嗽程度、鼻塞、涕色、痰质、便质几种症状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例患儿体征出现频率前2位的为咽红(73.7%)、湿啰音(43.7%),各证型之间舌质、舌苔及指纹、咽红及三凹征体征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型与胸片情况比较,有202例(88.0%)出现胸片异常,中医各证型胸片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CRP均以≤10mg/L为主,各证型之间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之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降钙素原及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样本中喘息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型以热性哮喘居多,男性患儿数量明显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左右,本病病程多在2周以内,冬、春两季为本病好发季节。中医证型与性别、病程、发病年龄具有相关性。2.喘息程度、咳嗽程度、鼻塞、涕色、痰质、便质、三凹征及咽部颜色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型的辨证要点。3.喘息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型与感染指标有一定相关性,CRP升高在热性哮喘及外寒内热证型多见。

邓穗超[4](2021)在《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外寒内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外寒内热证病例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探讨该方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依从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纳入符合喘息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6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雾化治疗联合孟鲁司特钠或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定喘汤加味方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用药3天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以中医症候积分为主要依据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停药后1个月进行随访。研究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表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加用定喘汤加味方改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2)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两组患儿主症及次症的症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主症(喘息、咳嗽、喉间痰鸣)及次症(喷嚏、鼻塞、流涕、出汗、大便、咽部查体)的症候积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主症、次症积分进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候总积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加用定喘汤加味方改善症候的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3)实验室指标:两组白细胞计数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前后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未见明显差异。(4)安全性:临床观察期间两组患儿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近期复发率:两组近期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复发率低于对照组。(6)依从性:在临床研究观察期间,两组无脱落病例,无拒绝治疗,无自行停药,能坚持整个疗程,依从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外寒内热证,能有效缓解喘息、咳嗽、喉间痰鸣等主要症状,同时改善流涕、大便症状。(2)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外寒内热证临床疗效确切,近期复发率低,安全性好,依从性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由明庆[5](2021)在《儿童哮喘证型证素规律及对应方药的现代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整理近十年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文献资料,探求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以及简要的遣方用药规律等,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诊治提供资料,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文献研究: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进行检索,选取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中药内服法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整理其中的年龄、性别、证型证素及所用方药,利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统一规范证型证素名称,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以及聚类分析,归纳并总结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证治规律。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篇文献,其中明确标明发作期性别数量及证型的文献有23篇,缓解期性别数量及证型的文献有16篇;其中明确标明发作期年龄分布及证型的文献有27篇,明确标明缓解期年龄分布及证型的文献有16篇。2.证型证素分布规律:根据儿童哮喘发病分期不同,归纳出12种证型。其中儿童哮喘发作期常见的证型有痰热壅肺证、热哮证、寒哮证、寒热错杂证等;缓解期常见的证型是肺脾气虚证、肺脾肾气虚证、脾气虚证等。发作期的主要病变脏腑是肺,脾脏也与发病关系密切;病性方面,主要以寒、热、痰较为多见,少数可见气虚、气滞、饮等病性。缓解期的主要病变脏腑是肺脾,亦可见肺脾肾同病,或单纯脾脏病变;病性方面,主要以气虚为主。3.相关性方面:儿童哮喘证型证素分布规律与性别无相关性,与年龄段有相关性。发作期小于等于6岁的患儿证型以痰热壅肺证为主,其次为热哮证、肺脾气虚证、寒热错杂证等。病性证素以痰、热为主,其次为气虚等。大于6岁患儿证型以寒热错杂证、热哮证、寒哮证为主,具有明显的寒热等病性。4.现代医家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热哮证常用麻黄、甘草、杏仁、半夏等中药,整体组方思路以调节寒热、化痰定喘为原则,多用定喘汤、麻杏石甘汤、苏葶丸等方剂。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常用白术、茯苓、陈皮、黄芪等药,在补益的同时兼以祛湿化痰,多用玉屏风散、六君子汤、资生丸等方剂加减。结论:1.儿童哮喘发作期证型较为多样,常见证型为痰热壅肺证、热哮证、寒哮证、寒热错杂证,其余证型相对较少。发作期病性主要以痰热、热、寒、寒热并存等实性病性较为多见,虚性病性相对较少。儿童哮喘缓解期主要证型为肺脾气虚证,其余证型相对较少。病位在肺脾二脏的病例较多,病位在其它脏腑的病例相对较少。2.儿童哮喘证型证素与性别无相关性,与年龄有相关性。年幼患儿较年长患儿更易出现痰、虚等病性表现。3.现代医家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热哮证常用麻黄、甘草、杏仁、半夏等中药,整体组方思路以调节寒热、化痰定喘为原则,多用定喘汤、麻杏石甘汤、苏葶丸等方剂。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常用白术、茯苓、陈皮、黄芪等药,在补益的同时兼以祛湿化痰,多用玉屏风散、六君子汤、资生丸等方剂加减。

郭晓黎[6](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尚莉丽教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尚莉丽教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用药规律,客观提炼和总结尚莉丽教授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学术思想,开拓哮喘治疗新思路。方法:依据诊断、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整理尚莉丽教授于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病历资料。将符合标准的数据资料进行预处理,然后将规范化后的患儿性别、年龄、西医诊断、中医诊断、中药处方等数据录入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中心自主研发的临床病历采集系统V3.1,再经过临床病历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一步的规范、审核及导入,建立本次研究的数据库。运用Excel2010软件,通过频数分布得出常用药物、类别及性味、归经;运用Clementine11.1数据挖掘软件分析得出高频药对组合;通过Liquorice复杂网络软件分析得出核心处方。最后对数据挖掘的结果进行整合,总结尚莉丽教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处方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合格处方418张,对处方资料按不同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得出以下结果:1.418张处方中共涉及中药61味,分属16个类别。2.药物类别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平肝息风药为主。使用频次≥100的药物共17味,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姜半夏、炒杏仁、麻黄、葶苈子、炒僵蚕、紫苏子、地龙、五味子、白芍、桂枝、干姜、细辛、黄芩、款冬花、桑白皮、桑叶、全蝎。药物归经以肺、脾经为主。温性药使用最多;药物五味以辛、苦为主。3.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高频药对组合33条。常用二联药对组合有:麻黄→葶苈子,麻黄→炒僵蚕,葶苈子→姜半夏,炒僵蚕→姜半夏,炒僵蚕→葶苈子等;常用三联药对组合有:炒杏仁、姜半夏→麻黄,葶苈子、姜半夏→麻黄,葶苈子、炒杏仁→姜半夏,炒僵蚕、炒杏仁→葶苈子、炒僵蚕、炒杏仁→姜半夏等。综合分析发现,炒僵蚕、麻黄、葶苈子、姜半夏、炒杏仁之间存在密切联系。4.运用核心处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炒僵蚕、葶苈子、桑白皮、杏仁、款冬花、炒苏子、桑叶、麻黄、姜半夏、黄芩、炙甘草。结论:对数据挖掘的结果进行整合,总结尚莉丽教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学术思想及处方规律,主要如下:1.病因病机认识上,尚莉丽教授认为外风引动内风是哮喘发作的核心病机。通常先有内风伏于易感之体,遇外风引诱,同气相求,外风借内风之势,内风助外风之威,与伏痰、逆气搏于气道,致气道挛急,气机升降失常,发为咳、喘、哮。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肺、脾虚损是哮喘发作的根源,以“风、痰、气”为主要病理因素,责之肺、脾、肝三脏。2.治疗上,结合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从肺、脾、肝三脏着手,选药多属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等类别,配伍僵蚕、地龙、全蝎等好动之品,息风之痉,引药直达病所,兼可散风、搜剔肺络之宿痰,亦有“动者静之”之意。辨明疾病的寒热之性,谨守药物性味与脏腑的补泻规律,寒温并用,辛苦相宜,收敛相合,合乎肺、脾之性,可祛除致病之“风、痰、气”。

苏珍珍[7](2020)在《定喘汤合旋覆代赭汤化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结合现代医学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认识,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支持,探讨痰热壅肺证小儿哮喘的中医病因病机的特点,运用宣肺降气、和胃化痰的治法,运用定喘汤合旋覆代赭汤化裁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症状、体征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为痰热壅肺证儿童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60例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符合小儿哮喘痰热壅肺证标准的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定喘汤合旋覆代赭汤化裁)联合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中成药(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在治疗第1天、第3±1天、第7±1天、第14天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雾化吸入次数以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运用统计学软件SPASS21.0对最终收集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并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临床控制11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临床控制3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66%。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疾病疗效经数据统计分析,P<0.05,提示治疗组临床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中医总证候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临床控制13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0例;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临床控制1例,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2例。两组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处理,P<0.05,提示治疗组中医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3.各单项症状的组内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各单项症状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用药前后各单项症状均有改善。4.各单项症状的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1天、第7±1天、第1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咳嗽、喘促、咳痰、肺部哮鸣音评分方面进行组间比较,均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各单项症状的疗效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及肺部哮鸣音缓解时间比较:两组在咳嗽、喘促以及肺部哮鸣音的缓解时间进行比较,均有P<0.05,治疗组缓解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6.两组雾化吸入次数比较:两组患者中,轻度患者按需使用雾化吸入次数进行比较,P<0.05,中度患者使用雾化吸入次数进行比较,P<0.05,两组雾化吸入的总次数进行比较,P<0.05,说明治疗组雾化吸入次数少于对照组。7.肺功能比较:两组在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改善情况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通过运用定喘汤合旋覆代赭汤化裁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从气机升降及肺胃相关理论阐述了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因病机,采用宣肺降气、和胃化痰之法,临床疗效显着。尤其在肺功能方面,治疗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这就为哮喘痰热壅肺证的认识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体现了中医治疗的辨证论治与西医的精准治疗完美结合,中西融合贯通,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黄永莲[8](2019)在《小儿哮喘发作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各证型与肺功能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小儿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探究小儿哮喘发作期各中医证型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及评估预后。方法:本研究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儿科哮喘门诊及病房中年龄在514岁范围内哮喘发作期的患儿104例,以患儿的临床症状、舌象、脉象作为辨证依据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对入组的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测,通过统计学分析,分析证型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选的104例小儿哮喘发作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寒性哮喘>外寒内热证>热性哮喘>虚实夹杂证,其中,寒性哮喘共43例,占41.3%;外寒内热证共30例,占28.8%;热性哮喘共24例,占23.1%;虚实夹杂证7例,占6.7%。在性别分布上,男性哮喘患儿多达70例,占67.3%,而女性哮喘患儿只有34例,占32.6%,男性哮喘患儿的发病比例约为女性哮喘患儿的2倍。在年龄分布上,小儿哮喘发作期主要集中于57岁,占44.2%,其次为710岁患儿,占37.5%,说明入组的学龄前期儿童哮喘发作的比例最高,学龄期次之。在季节分布上,冬季的发病比例最高,共35例,占33.7%;其次是秋季25例,占24.0%;春夏两季发病比例较低,春季23例,占22.1%,夏季21例,占20.2%。说明秋冬两季是儿童哮喘高发的季节,春夏两季发病比例相当。小儿哮喘发作期证型与肺功能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小儿哮喘发作期各证型的肺功能报告结果均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多见,各证型均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以小气道中度重度下降多见。小儿哮喘发作期证型与肺功能各项具体指标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厦门地区小儿哮喘发作期的中医证型主要以寒性哮喘为主,外寒内热证及热性哮喘次之,虚实夹杂证最少。秋冬两季是小儿哮喘的高发期,男性患儿的发病比例高于女性患儿,以学龄前期为主,学龄期次之。哮喘发作期的各中医证型与肺功能报告结果均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多见,各证型均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以小气道中度-重度下降多见。小儿哮喘发作期证型与肺功能各项具体指标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本研究为小样本研究,故其代表性和准确性值得商榷,仍需要大样本研究或重复研究以验证结果。

陆婷婷[9](2019)在《壮医穴位疗法调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壮医穴位疗法调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该疗法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脾肾阳虚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患儿,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单号分为治疗组,双号分为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壮医穴位疗法,对照组予以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治疗疗程:3周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随访时间:疗程结束后的第1月、第2月、第3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C-ACT评分的改善情况,观察和评价壮医穴位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儿在主症、次症总积分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主症改善方面,治疗组在改善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发作次数、哮喘发作程度、哮喘持续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组间各单项次症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疾病疗效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控制、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4、7、16、1和0、5、17、6,治疗组疾病总有效率96.4%,对照组疾病总有效率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5)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控制、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2、10、13、2和0、3、17、8,治疗组疾病总有效率89.3%,对照组疾病总有效率7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6)两组患儿C-ACT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及随访第1月的C-ACT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2个月、第3个月的C-AC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远期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壮医穴位疗法调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脾肾阳虚证)可以有效控制患儿哮喘及相关症状的发作,改善患儿中医症状群,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袭雷鸣[10](2017)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现代文献资料Meta分析及中成药治疗方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统计分析近20年临床文献中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的组方用药规律,筛选临床常用方剂;2运用Meta方法系统分析验证中成药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3通过临床观察,探索制订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的中成药治疗方案。方法:1文献评价:设定检索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小儿哮喘治疗药物的使用频率、关联度等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筛选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有效药物及方剂;2按照Meta系统评价方法,设计技术路线图,提取入选文献的相关数据,对小儿哮喘常用方剂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3临床研究:按照临床试验研究规定设计规范的实验方案,按照伦理委员会的要求制定病例调查表,纳入160例病例,单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记录各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等资料,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1文献评价及Meta分析示: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定喘汤或和麻杏石甘汤加减、大青龙汤及其组成药物等为治疗哮喘的最常用方药;经Meta分析证明,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寒哮、定喘汤加减治疗热哮安全、有效;寒热错杂组文献研究资料不足,故未进行统计学分析。2临床研究示:①160例入组病例中,男童多于女童,发病年龄主要为3~6岁;部分患儿有肺部炎症、湿疹史或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个人史和家族史;呼吸道感染、冷空气、季节转换等因素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②各组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控显率达60.0%以上;中西药各组患儿在总疗效、喘息、哮鸣音、肺功能等方面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中成药在改善咳嗽、咯痰、舌脉症状等方面相比西药更有优势。各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治疗起效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在缓解咳嗽、咯痰、流涕等方面更为迅速;对照组在缓解哮鸣音方面起效时间优于治疗组;患儿病程与疗效关系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患儿入组时的病程越短,治疗越及时,临床疗效越好。③小儿哮喘中医证候与病原体感染类型有一定相关性,寒哮组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为主;热哮组以感染流感病毒A、腺病毒为主;寒热错杂组以感染流感病毒A、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P<0.05。各证型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成药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的疗效显着,并且无明显副作用,依从性好,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中成药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2、湿疹史、肺部炎症或变态反应病史、药物或食物过敏史等,是哮喘患儿发病的高危病史因素,而呼吸道感染、冷空气、季节转换则是发病主要诱因;3、小儿哮喘中医证候与病原体感染种类、病程、疗程、家族史、个人史有一定相关性,从而为临床有针对性的及时防治小儿哮喘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小儿哮喘的中医辨证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哮喘的中医辨证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化痰方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临床试验方法
    3.统计学方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5.医案举隅
讨论
    1.哮喘缓解期的病因病机
    2.哮喘缓解期中医治疗
    3.方药分析
    4.疗效分析
    5.结论
    6.不足与展望
    7.体会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健脾益肺膏治疗小儿哮喘迁延期(风痰恋肺,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临床材料与研究方法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3 病例选择标准
        1.1.4 研究方法
        1.1.5 观测指标
        1.1.6 疗效判断标准
        1.1.7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分析
        1.2.2 治疗后结果分析
    1.3 讨论
        1.3.1 立题依据
        1.3.2 哮喘迁延期的认识
        1.3.3 导师治疗小儿哮喘迁延期(风痰恋肺,肺脾气虚型)的经验分析
        1.3.4 玉屏风散的出处及应用
        1.3.5 健脾益肺膏方药分析
        1.3.6 对照组选药依据
        1.3.7 疗效分析
        1.3.8 哮喘患儿的日常调护
        1.3.9 体会
    1.4 小结
    1.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第2章 综述 哮喘的研究概况
    2.1 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2.1.1 哮喘的溯源与沿革
        2.1.2 病因病机研究
        2.1.3 小儿哮喘的辨证论治
        2.1.4 中医外治法
        2.1.5 综合疗法
        2.1.6 膏方的发展及应用
    2.2 现代医学对哮喘的研究
        2.2.1 流行病学
        2.2.2 病因研究进展
        2.2.3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2.4 治疗研究进展
        2.2.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 病例观察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3)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型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与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的关系
3 讨论
    3.1 祖国传统医学对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认识
    3.2 现代西医对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认识
    3.3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及意义
    3.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外寒内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治则治法
        1.4 古方常今用
    2 现代医学相关认识
        2.1 流行病学的研究
        2.2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致病因素
        2.3 病理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2.4 西医治疗的不足
        2.5 实验室指标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对象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临床观察的知情告知
        2.4 观察指标与方法
    3 临床观察疗效评估
        3.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3.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3.3 复发率评定
    4 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基本资料分析
        1.1 两组患儿性别分布比较
        1.2 两组患儿平均年龄的比较
    2 发病诱因及过敏性疾病史
    3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4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5 两组症候积分比较
        5.1 两组主症积分比较
        5.2 两组次症积分比较
        5.3 两组症候总积分比较
    6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6.1 两组白细胞计数的比较
        6.2 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比较
        6.3 两组C-反应蛋白的比较
    7 安全性分析
    8 近期复发率比较
    9 依从性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 外寒内热证的证型探讨
    2 立题依据
        2.1 方药组成及方义分析
        2.2 药物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疗效分析
        3.3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3.4 实验室指标分析
        3.5 近期复发率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儿童哮喘证型证素规律及对应方药的现代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基于数据挖掘的尚莉丽教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尚莉丽教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学术思想初探
        1.1 外风引动内风是哮喘发作的核心病机
        1.2 风、痰、气相搏于气道是哮喘发作的关键
        1.3 肺、脾虚损是哮喘发作的根源
    2.数据挖掘在名医经验传承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研究
    1.资料收集与整理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数据资料的预处理
    3.建立数据库
    4.数据挖掘分析过程
    5.数据资料统计分析及结果
        5.1 一般情况统计
        5.2 中药使用统计分析及结果
        5.3 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
        5.4 中药的核心处方
第三部分 结果讨论
    1.一般情况讨论
    2.中药使用讨论
        2.1 中药类别讨论
        2.2 中药使用频次讨论
        2.3 中药的归经讨论
        2.4 中药四气讨论
        2.5 中药五味讨论
    3.组方分析
        3.1 基于关联规则的高频药对结果讨论
        3.2 核心处方讨论
第四部分 尚莉丽教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案举隅
总结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发表论文
致谢

(7)定喘汤合旋覆代赭汤化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目的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评分标准
        1.5 病例纳入标准
        1.6 病例排除标准
        1.7 退出(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对照方法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肺功能检测方法
    3.安全性评价
    4.疗效判定标准
        4.1 疾病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4.2 中医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5 统计方法
    6 结果分析
        6.1 两组基线比较
        6.2 肺功能比较
        6.3 临床观察结果统计
        6.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技术路线图
综述一 儿童支气管哮喘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小儿哮喘发作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各证型与肺功能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研究
    1.中医对小儿哮喘的认识
        1.1 中医对小儿哮喘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小儿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小儿哮喘发作期辩证分型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小儿哮喘的认识
        2.1 小儿哮喘的概念
        2.2 小儿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3 小儿哮喘的诊断
    3.肺功能
        3.1 肺功能的临床应用
        3.2 小儿哮喘发作期的肺功能特点
        3.3 哮喘发作期的中医证型与肺功能的关系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3.研究对象
        3.1 研究对象来源
        3.2 病例选择
    4.研究方法
        4.1 病例样本量估算
        4.2 小儿哮喘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方法
        4.3 小儿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型与肺功能的研究方法
        4.4 统计学处理
        4.5 技术路线图
    5 结果及统计学处理
        5.1 一般资料
        5.2 研究结果
讨论
    1.小儿哮喘发作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2.小儿哮喘发作期不同证型与肺功能的关系
不足以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壮医穴位疗法调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小儿哮喘的研究
        1.1 哮喘病名沿革
        1.2 对哮喘病因病机的研究
        1.3 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的研究
    2 西医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研究
        2.1 基本概念及流行病学
        2.2 病因病机的研究
        2.3 治疗方法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2 临床观察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干预措施
        2.3 治疗疗程
        2.4 急性发作期的对症处理
        2.5 观察时间点
        2.6 观察指标
        2.7 疗效评定标准
        2.8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人口学资料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比较
        3.2 观察指标的结果
        3.3 疗效分析
        3.4 两组患儿C-ACT评分的对比
        3.5 安全性分析
    4 讨论
        4.1 小儿哮喘缓解期调、养、防、治的重要性
        4.2 外治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优势
        4.3 小儿哮喘缓解期脾肾阳虚证多见,温肾健脾法常用
        4.4 壮医对哮喘的认识
        4.5 壮医穴位疗法的选穴依据
        4.6 评价分析与评价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现代文献资料Meta分析及中成药治疗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评价
    一、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研究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1.2 方剂筛选
        1.3 资料处理
        2. 数据统计结果
        2.1 方剂频次统计
        2.2 药物频次统计
        2.3 用药模式和网络展示
        3. 结论
        3.1 药物分析
        3.2 治法分析
    二、现代文献Meta系统评价
        1 资料及方法
        1.1 技术路线
        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1 设计方案类型
        2.2 干预与对照措施
        2.3 结局指标
        3 资料检索
        3.1 文献数据库
        3.2 文献检索词
        4 文献筛选
        5 文献质量评价
        6 资料数据提取
        7 统计方法
        8 结果及分析
        8.1 寒哮文献资料的Meta分析如下
        8.2 热哮文献资料的Meta分析如下
        8.3 寒热错杂哮文献资料的Meta分析
        8.4 安全性分析
        9 结论
        10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1
    附表1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课题设计
        1 临床资料
        1.1 技术路线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选择标准
        1.5 安全性评价标准
        1.6 疗效评判标准
        2 研究方法
        2.2 西药对照组治疗方案
        2.3 合并用药
        2.4 治疗疗程
        2.5 观察指标
        3. 统计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患儿发病相关因素统计
        4.3 各组病例治疗资料比较
        4.4 不同病毒感染疗效比较
        5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中医古籍中对小儿哮喘认识
        1.1 哮喘的病名认识
        1.2 哮喘的病因认识
        1.3 哮喘的病机认识
    2. 现代中医哮喘理论研究进展
        2.1 痰瘀相合致病说
        2.2 风痰相合致病说
        2.3 多脏并虚致病说
        2.4 多因素相关致病学说
    3. 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3.1 现代医学病因研究进展
        3.2 现代医学病机研究进展
    4 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4.1 西医西药治疗研究
        4.2 中医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5 实验方案选方依据
    6 实验方案方药分析
        6.1 小青龙颗粒组方分析
        6.2 小青龙颗粒现代药理研究
        6.3 清咳平喘颗粒组方分析
        6.4 清咳平喘颗粒现代药理分析
        6.5 小儿清肺丸组方及现代药理分析
    7 研究结果讨论
结语
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2
附录
致谢
附件

四、小儿哮喘的中医辨证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化痰方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谭田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健脾益肺膏治疗小儿哮喘迁延期(风痰恋肺,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谢静.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3]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型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D]. 罗海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外寒内热证的临床研究[D]. 邓穗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儿童哮喘证型证素规律及对应方药的现代文献研究[D]. 由明庆.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基于数据挖掘的尚莉丽教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用药规律研究[D]. 郭晓黎.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定喘汤合旋覆代赭汤化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研究[D]. 苏珍珍.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小儿哮喘发作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各证型与肺功能的关系研究[D]. 黄永莲.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壮医穴位疗法调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陆婷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现代文献资料Meta分析及中成药治疗方案研究[D]. 袭雷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7)


哮喘论文 对照组论文 哮喘性支气管炎论文 支气管炎的治疗论文 中医论文

上一篇: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研究培训中心2000年度培训班介绍
下一篇:我国物流业的瓶颈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