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老年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研究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老年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冠华[1](2021)在《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髁突形态与下颌尖牙牙尖斜度的相关研究&病例报告》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形态与下颌尖牙牙尖斜度存在的相关性。材料及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并拍摄大视野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27例,将其DICOM格式的CBCT数据导入Dolphin11.95软件,对双侧髁突及下颌尖牙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侧关节窝宽度、髁突短轴径、尖牙牙尖斜度有统计学差异,关节窝宽度左侧大于右侧(t=3.049,P<0.01);髁突短轴径右侧大于左侧(t=3.048,P<0.01);尖牙牙尖斜度右侧大于左侧(t=3.027,P<0.01);其余测量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下颌尖牙牙尖斜度与右侧侧向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度呈负相关(r=-0.424,P=0.028);其余测量项目与牙尖斜度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BCT在分析TMJ运动时虽然没有面弓颌架等精准,但临床使用较简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以分析TMJ的形态和运动特点;2、骨性Ⅰ类患者双侧下颌尖牙的牙尖斜度差异可能导致不对称咬合关系,这种差异在TMJ的生理改建范围内,则TMJ可能在形态上存在改变而功能上不会造成紊乱。3、骨性Ⅰ类患者正畸治疗后,应尽量恢复双侧尖牙对称的咬合关系,实现下颌正常生理运动。

刘亚蕊,宋志强,朱明静,曹威,张颖,何霞,张清彬[2](2020)在《关节下腔注射HA联合稳定型垫治疗老年TMJOA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关节下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稳定型垫治疗老年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颞下颌关节科行关节下腔透明质酸注射及稳定型垫治疗的老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张口度、VAS疼痛评分和Fricton指数以及CBCT显示的髁突形态变化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7例经关节下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稳定型垫治疗的老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患者张口度、VAS疼痛评分和Fricton指数评分以及髁突影像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结论:关节下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稳定型垫能有效地减轻老年人OA的临床症状,促进破坏的髁突修复。

于水鹏[3](2020)在《200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统计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200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TMD流行病学趋势,探讨TMD危险因素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与主诉症状间相关性,为临床医生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2019年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2000例临床病例,使用EXCEL录入及整理TMD患者性别、年龄、职业、主诉症状、危险因素、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数据,使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TMD患者性别分布中,女性1441例(72.05%)约为男性2.5倍;年龄分布中,30岁以下合计发病人数1266人(61.30%),年龄最小仅有5岁;职业分布中,学生人数最多792人(43.28%),普通职员578人(31.58%)排第二位。2、TMD患者主诉症状中,疼痛最多共801例(40.05%),因2种以上症状并存就诊的患者758例(37.90%);患者临床检查中,弹响发生率最高1556例(77.80%)。3、TMD相关危险因素中,偏侧咀嚼最多1241例(62.05%),有夜磨牙习惯的患者463例(23.15%)。4、TMD患者开口度检查中,初诊开口度中<3.7cm共775例(38.75%),而末次开口度中<3.7cm共154例(11.48%),通过治疗开口度有提升的病例共1098例(82.43%)。5、通过颞下颌关节手法复位治疗的315例病例中,治疗前存在开口受限248例,经过手法复位,236例解除开口受限,有效率95.16%,且经过治疗所有患者开口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6、TMD患者CBCT检查报告中,关节移位最多共721例(65.13%),其中双侧同时移位461例(41.64%);MRI检查报告中,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最多共35例(60.34%),可复性盘前移位共18例(31.03%)。7、TMD患者偏侧咀嚼与疼痛、弹响、下颌运动异常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三组检验结果均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夜磨牙与疼痛、下颌运动异常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两组检验结果均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夜磨牙与弹响组中P=0.492>0.05,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8、患者主诉症状与影像学检查间存在一致性,但一致性较差。结论:1、TMD好发于30岁以下女性,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且学生、职员更易患病;疼痛是TMD患者主要就诊原因,但是TMD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关节弹响;偏侧咀嚼是TMD患者发病的重要诱因,其与弹响、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均有密切关系;TMD患者中关节移位最常见,尤其是双侧关节同时移位,并且以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为主。2、临床诊断:患者的主诉症状仅可作为参考,不建议作为诊断依据,明确诊断须进行详细临床检查并辅以影像学检查。3、临床治疗:临床上常采用的无创性治疗方案对多数TMD患者是有效且可行的,对于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建议行有创性治疗;TMJ手法复位对于盘髁关系异常的患者,尤其是临床表现为开口受限的患者具有显着疗效,有效率达95.16%。4、应采取措施对TMD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早期纠正诱发或加重TMD的不良习惯可预防TMD,同时家长应密切注意儿童的异常临床表现,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林晨[4](2020)在《伴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使用第四代计算机化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ph,Cadiax)记录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及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下颌边缘运动,测量各项运动中髁突在各个方向上的最大位移量及前伸髁道斜度和侧方髁道斜度。通过与不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个别正常牙合对照组进行对比,总结伴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特征,并探讨TMD与错牙合畸形对髁突运动的影响。方法:收集个别正常牙合样本:在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及天津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在校学生中采用志愿者招募的方式,筛选出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学生共19例。根据主诉及临床检查,将其分为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13例,平均23.50±2.14岁)和双侧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6例,平均24.50±3.45岁)。收集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样本:筛选2017年9月-2019年9月就诊于天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共26例(平均25.30±2.70岁)。根据前牙唇倾度、覆牙合覆盖和患者的主诉及临床检查,筛选出不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5例(平均23.40±3.10岁)、双侧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9例(平均26.40±2.40岁)、不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6例(平均24.80±1.55岁)、双侧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6例(平均26.70±2.33岁)。使用CadiaxⅣ分别记录所有受试者的边缘运动轨迹。统计项目包括矢状向位移量(X)、水平向位移量(Y)、垂直向位移量(Z)、空间位移量(S)、矢状面髁道倾斜度(sagittal condylar inclination,SCI)及水平面髁道倾斜度(transversal condylar inclination,TCI)。将所有统计数据录入软件SPSS17.0,分别对个别正常牙合组及伴和不伴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组的髁突运动幅度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在正中运动中,左右侧髁突运动轨迹测量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轨迹平滑、无明显抖动及铰锁,且曲线分离较少。2.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与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相比,在正中运动中Z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余测量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前伸-后退运动中,与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相比,不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TCI增大(P<0.05),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Y值增大(P<0.05),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的Z值、S值增大(P<0.05);与不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TCI增大(P<0.05);与不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的Z值增大(P<0.05)。4.开闭口运动中,与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X值和S值减小、Z值增大(P<0.05)。安氏Ⅱ类2分类组在各个方向上运动幅度无变化(P>0.05)。5.侧方运动中,与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非工作侧SCI增大(P<0.05),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的非工作侧Z值和非工作侧SCI均增大(P<0.05);与不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的非工作侧Z值增大(P<0.05)。结论:1.TMD因素对个别正常牙合者边缘运动时髁突的垂直向运动幅度有影响。2.安氏Ⅱ类错牙合因素对下颌边缘运动幅度无影响。3.TMD因素对安氏Ⅱ类错牙合者边缘运动时的髁突曲线特征有影响。

闫梦寒,洪伟彬,梁奕轩[5](2020)在《推拿治疗中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中老年患者因咀嚼肌紊乱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中老年颞下颌紊乱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频电治疗,2组均为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Friton指数(DI)、(PI)、(CMI)和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77.50%,2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DI)、(PI)、(CMI)指数及(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咀嚼肌紊乱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张宇[6](2020)在《医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医学生进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探讨口腔医学生TMD的流行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为TMD的预防及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生发放TMD相关调查问卷并进行临床检,收集样本417份,医学生包含本科生312人、研究生105人,其中男生151名,女生266名,年龄在20~30,平均年龄23.41岁。2.利用Fonseca记忆指数(Fonseca anamnestic index,FAI)对口腔医学生进行诊断(FAI指数>15为TMD),确定TMD的患病人数,对医学生TMD的患病率进行分析。3.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对口腔医学生TMD的临床表现流行程度以及其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将口腔医学生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两组,分别对TMD的临床表现和其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将其二者进行比较。结果:1.发放问卷417份,问卷全部回收,有效率100%。2.TMD的患病率:大连医科大学417名口腔医学生中患TMD者289例,患病率为69.3%。男生患TMD有98例,患病率为64.9%;女生患TMD者191例,患病率为71.8%。男、女生患病率比较,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X2=2.158,P>0.05)。年龄在22~30,不同年龄患病率比较,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X2=1.803,P>0.05)。本科生患TMD者212例,患病率67.9%,研究生TMD者77例,患病率74.3%。本科生与研究生患病率比较,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X2=1.071,P>0.05)。3.TMD的临床表现:(1)口腔医学生TMD的临床表现中有弹响及杂音体征的学生最多为240人(57.7%);关节区疼痛130人(31.1%)、下颌运动异常86人(20.6%);耳鸣、耳痛症状学生最少,有20人(4.8%)。(2)本科生TMD临床表现中有弹响及杂的学生184人(59.0%),关节区疼痛104人(29.9%)、下颌运动异常63人(18.1%),耳痛症状学生最少,有14人(4.5%)。(3)研究生TMD临床表现情况中有弹响及杂音的学生56人(53.3%),关节区疼痛26人(24.8%)、下颌运动异常23人(21.9%)、耳痛症状的学生最少,有6人(5.7%)。4.TMD独立危险因素:(1)口腔医学生中TMD独立危险因素有:经常失眠(0R=1.958,95%CI=1.021-3.758)、经常颈椎不适(0R=2.444,95%CI=1.307-4.571)、经常熬夜(0R=1.655,95%CI=1.053-2.601)、紧咬牙(0R=7.193,95%CI=1.682-30.756)、不经常运动(0R=2.218,95%CI=1.413-3.480)。(2)本科生TMD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牙列拥挤(0R=2.411,95%CI=1.051-5.527)、磨牙根管治疗史(0R=4.229,95%CI=1.420-12.600)、紧咬牙(0R=7.764,95%CI=1.009-59.754)、不经常运动(0R=2.408,95%CI=1.438-4.033)。(3)研究生TMD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经常熬夜(0R=4.664,95%CI=0.998-121.796)、经常颈椎不适(0R=8.733,95%CI=1.792-44.118)、长时间玩手机(0R=42.383,95%CI=1.936-928.083)、经常失眠(0R=11.778,95%CI=1.242-111.684)。结论:1.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生TMD患病率为69.3%,提示TMD在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生中流行程度处于较高水平。本科生和研究生TMD流行程度相似。性别或年龄对TMD患病率无影响。2.弹响或杂音是口腔医学生TMD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次是关节区疼痛和下颌运动异常。本科生和研究生TMD的临床表现分布与医学生TMD临床表现分布情况具有相似性。3.不同人群TMD患病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本科生独立危险因素倾向与牙齿相关的问题,研究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多与不良生活习惯和身体健康状况有关。

静国懿[7](2020)在《能量密度对激光治疗TMD疗效的影响: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系统评价低水平激光治疗及其能量密度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发表于2019年8月27日前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激光治疗TMD的英文文献。文献筛选、偏倚风险评估和数据提取由两名评价员独立完成。使用Stata15.0完成网状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文献。使用节点分割法分析一致性后,采用一致性模型对不同能量密度的激光治疗进行排序。当能量密度低于10 J/cm2时,治疗结束后患者疼痛缓解最明显,相比于安慰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2.51,95%CI=[1.40,3.61]);相比于d4组(能量密度高于100 J/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2.14,95%CI=[0.67,3.60])。以上两组比较GRADE证据质量分别为高和中。激光治疗结束1月后,各组激光治疗未能有效缓解TMD患者疼痛程度。该证据体GRADE证据质量为“中”。结论当能量密度小于10 J/cm2时,激光治疗可在短期内有效缓解TMD患者疼痛程度。

蔡锦芬,张清彬,覃兰妹,张颖[8](2019)在《两种形态全口义齿对老年无牙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比较两种形态全口义齿对老年无牙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全口义齿修复的老年无牙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解剖型全口义齿修复,观察组患者进行舌侧集中型全口义齿修复。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修复结果。结果:修复后3个月,试验组的功能障碍指数为(0.118±0.040),与修复前(0.238±0.039)相比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个月,试验组的功能障碍指数为(0.079±0.029),与修复后3个月相比,仍有小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修复后3、6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0.161±0.039)和(0.131±0.031),与修复前(0.241±0.041)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修复后3、6个月的下降幅度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治疗总满意度为92.31%(36/39),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舌侧集中型全口义齿修复治疗老年无牙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效果更佳,使患者的咀嚼功能得以恢复,改善临床症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永强[9](2019)在《男性应征青年颞下颌紊乱病的患病率调查及临床治疗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2015年、2016年、2017年参加青州市应征公民征兵体检的男性青年进行颞下颌紊乱病患病情况调查,分析检查结果,明确该群体颞下颌紊乱病的发病率;探寻颞下颌紊乱病的病因,选择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为应征青年体检工作及颞下颌紊乱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参加青州市应征公民征兵体检的2152名男性青年进行口腔病史采集和颞下颌关节功能检查,对数据进行整理及统计学分析,计算颞下颌紊乱病的患病率、各症状出现比率及临床体征与既往症状的分布情况;从调查中诊断为颞下颌紊乱病的407名患者中筛选符合条件的193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选择口颌系统功能锻炼治疗(让患者端坐,双肩自然放松,两眼平视前方,吞咽实现牙尖交错位,紧咬10s,然后放松使下颌处于姿势位10s,从姿势位开始匀速缓慢张闭口10次,张闭口时下颌颏点保持在中线,张口度限制在35-40mm之间,闭口至下颌姿势位稍停顿;反复4个循环为1次功能锻炼,每天4次),B组选择全牙弓解剖式合垫治疗(取上颌印模,灌制超硬石膏模型,选择1.8mm厚的塑料片用真空负压成型机制作上颌全牙弓解剖式合垫,嘱患者全天配戴,共戴3个月),治疗3个月后根据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协会(AAOMS)评价TMD治疗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别计算治愈率及有效率,追踪12个月,观察疾病复发情况。结果:2152名应征青年中有407例不同程度患病,患病率18.91%,其中2015年调查的681名青年中有145例患病,患病率21.3%,2016年调查的725名青年中有120例患病,患病率16.6%,2017年调查的746名青年中有142例患病,患病率19.0%,三年患病率有差异,但并不显着。在2152名应征青年中,弹响的发病率最高,为17.7%。下颌运动异常的发病率为8.3%,疼痛者仅有35名,发病率为1.63%。既往症状阳性者占5.02%;临床体征阳性者占18.91%;407名临床体征阳性者中,单纯弹响的发生率最高(50.86%),其次为弹响合并下颌运动异常者(36.85%)。经过3个月治疗后,A组的97例患者经功能锻炼治疗后各症状均有改善,显效率100%,其中88例症状完全消失,治愈率为90.72%,追踪12个月无复发;B组合垫治疗的96例患者中,有53例治愈,治愈率为55.21%,但摘除合垫后有13例复发,复发率24.52%。结论:(1)颞下颌紊乱病在男性应征入伍青年中患病率较高,为18.91%,但大多数为轻度,症状以弹响为主。(2)颞下颌紊乱病青年经口颌系统功能锻炼法保守治疗后可以治愈,应准予入伍。

李浩,张正,杨超,周峻名,韩晓艳,王晓慧[10](2019)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全身健康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s)在泰安地区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主要临床症状及口腔健康意识;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全身健康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口腔专科检查的方式进行检查记录。结果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在老年人群中检查阳性率为44.38%,以关节弹响、杂音为主要症状(54.43%)。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以引起颌面部疼痛与不适方面的影响程度最大,分布范围最广。受该病影响,患者过去一年中的全身健康状况逐渐变差。结论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健康意识普遍偏弱且发病群体主要位于农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全身健康影响较大,应积极地开展口腔卫生宣教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意识。

二、老年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髁突形态与下颌尖牙牙尖斜度的相关研究&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髁突形态与下颌尖牙牙尖斜度的相关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病例报告
    病例1
    病例2
    病例3
    病例4
    病例5
    病例6
综述 咬合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关节下腔注射HA联合稳定型垫治疗老年TMJOA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颞下颌关节下腔注射方法
        1.2.2 稳定型牙合垫的制作与调磨稳定型牙合垫
    1.3 疗效评价标准
        1.3.1 张口度(mm)
        1.3.2 疼痛指数
        1.3.3 Fr icton指数
        1.3.4 CBCT检查
        1.3.5 随访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2.2 复发
3. 讨论

(3)200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200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统计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临床资料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排除标准
        1.1.4 数据整理
        1.1.5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性别分布
        1.2.2 年龄分布
        1.2.3 职业分布
        1.2.4 主诉症状
        1.2.5 临床检查
        1.2.6 危险因素
        1.2.7 开口度
        1.2.8 颞下颌关节手法复位
        1.2.9 影像学表现
        1.2.10 偏侧咀嚼、夜磨牙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1.2.11 CBCT、MRI与主诉症状间的一致性
    1.3 讨论
        1.3.1 TMD患者性别分布特点
        1.3.2 TMD患者年龄分布特点
        1.3.3 主诉症状、临床检查
        1.3.4 TMD的相关危险因素
        1.3.5 开口度
        1.3.6 颞下颌关节手法复位
        1.3.7 CBCT、MRI在 TMD诊断中的作用
        1.3.8 偏侧咀嚼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1.3.9 夜磨牙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1.3.10 CBCT、MRI与主诉症状间的一致性
    1.4 小结
二、临床病例
    2.1 病例一
    2.2 病例二
    2.3 病例三
    2.4 病例四
    2.5 病例五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不同种植体数目对下颌种植覆盖义齿临床疗效的影响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伴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个别正常牙合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伴和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髁突运动轨迹测量结果及对比
        1.2.2 伴和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轨迹曲线的特征对比
    1.3 讨论
        1.3.1 研究髁突边缘运动的意义
        1.3.2 髁突运动轨迹仪的优势及特点
        1.3.3 关于参考位置
        1.3.4 定位铰链轴的意义
        1.3.5 个别正常牙合者边缘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分析
    1.4 小结
二、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统计方法
    2.2 结果
        2.2.1 伴和不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者髁突运动轨迹测量结果及对比
        2.2.2 伴和不伴TMD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者轨迹曲线的特征对比
    2.3 讨论
        2.3.1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口颌系统的特点
        2.3.2 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边缘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分析
    2.4 小结
三、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统计方法
    3.2 结果
        3.2.1 伴和不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者髁突运动轨迹测量结果及对比
        3.2.2 伴和不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者轨迹曲线的特征对比
    3.3 讨论
        3.3.1 安氏Ⅱ类 2 分类错牙合患者口颌系统的特点
        3.3.2 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边缘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分析
    3.4 小结
研究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下颌运动轨迹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推拿治疗中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3.2 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Fricton指数结果
    2.3 NRS评分结果
3 讨论

(6)医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大学生TMD的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2.TMD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
        2.1 心理社会因素与TMD的关系
        2.2 牙合因素与TMD的关系
        2.3 创伤因素与TMD的关系
        2.4 免疫因素、关节解剖因素与TMD的关系
        2.5 其他因素与TMD的关系
    3.国内外常用的TMD分类诊断
    4.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样本量确定
        1.3 抽样方法
    2.调查及诊断
        2.1 调查表
        2.2 临床检查
        2.3 诊断标准
    3.质量控制
    4.数据处理
结果
    1.医学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1 患病率
        1.2 TMD临床表现
        1.3 性别比较
        1.4 年龄比较
        1.5 本科生与研究生比较
    2.危险因素分析比较
        2.1 医学生TMD独立危险因素
        2.2 本科生与研究生独立危险因素
讨论
    1.医学生TMD患病特点
        1.1 患病率
        1.2 TMD的临床表现
        1.3 性别与TMD的关系
        1.4 年龄与TMD的关系
    2.口腔医学生TMD的相关危险因素因素分析
        2.1 TMJ及牙齿相关病史与TMD的关系
        2.2 牙合因素与TMD的关系
        2.3 不良习惯与TMD的关系
        2.4 身体健康程度与TMD的关系
    3.本科生与研究生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比较
    4.研究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能量密度对激光治疗TMD疗效的影响: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TMD概述
        1.1.1 TMD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1.1.2 TMD研究可视化分析
    1.2 TMD病因
    1.3 TMD诊断
    1.4 TMD治疗
        1.4.1 咬合治疗
        1.4.2 物理治疗
        1.4.3 其它治疗
    1.5 激光治疗
        1.5.1 激光治疗研究可视化分析
        1.5.2 激光治疗在口腔医学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1.5.3 激光治疗在TM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
第二章 方法
    2.1 引言
    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文献检索
        2.3.1 PubMed检索式
        2.3.2 Embase检索式
        2.3.3 Cochrane library检索式
    2.4 偏倚风险评估
    2.5 文献筛选
    2.6 数据提取
    2.7 统计分析
    2.8 GRADE证据质量评价
第三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
    3.2 偏倚风险评估
    3.3 文献筛选
    3.4 数据提取
    3.5 主要结局指标
        3.5.1 网状证据图
        3.5.2 证据贡献图
        3.5.3 森林图1
        3.5.4 节点分割
        3.5.5 预测区间图
        3.5.6 排序图
        3.5.7 漏斗图
        3.5.8 GRADE证据质量评价1
    3.6 次要结局指标
        3.6.1 森林图2
        3.6.2 GRADE证据质量评价2
第四章 讨论
    4.1 总结
    4.2 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4.3 后续研究
    4.4 结论
参考文献
Review: EBM about low-level laser therapy for TMD
    References
缩略词表
病例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两种形态全口义齿对老年无牙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修复前后的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9)男性应征青年颞下颌紊乱病的患病率调查及临床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男性应征青年颞下颌紊乱病的患病率调查研究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样本量估算
        3.研究方法
        4.调查工具和材料
        5.数据整理及统计学分析
        6.调查方案流程图
    结果
        1.TMD患病率
        2.三大症状的患病情况
        3.各临床体征的发生频率
        4.临床体征与既往症状对照
    讨论
        1.TMD患病率
        2.TMD的症状及评估
        3.关于弹响
        4.关于疼痛
第二部分 两种不同方法对男性应征青年颞下颌紊乱病治疗效果的比较
    材料与方法
        1.主要设备与材料
        2.研究对象选择
        3.治疗方法
        4.疗效评价标准
        5.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1.TMD的治疗原则
        2.TMD的保守治疗
        3.对征兵体检中TMD淘汰原则的探讨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颞下颌关节内功能性紊乱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10)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全身健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1.2.2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 (OHIP-14)
        1.2.3 SF-36健康调查量表
    1.3 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检查阳性率
    2.2 性别差异
    2.3 主要症状
    2.4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5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对患者全身健康的影响
3 讨 论
    3.1 泰安地区老年人颞下颌关节病现状
    3.2 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3 对老年患者全身健康的影响

四、老年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髁突形态与下颌尖牙牙尖斜度的相关研究&病例报告[D]. 陈冠华.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关节下腔注射HA联合稳定型垫治疗老年TMJOA的临床疗效[J]. 刘亚蕊,宋志强,朱明静,曹威,张颖,何霞,张清彬.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0(06)
  • [3]200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统计分析[D]. 于水鹏.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4]伴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D]. 林晨.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推拿治疗中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观察[J]. 闫梦寒,洪伟彬,梁奕轩.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04)
  • [6]医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流行病学调查[D]. 张宇.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7]能量密度对激光治疗TMD疗效的影响: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D]. 静国懿. 兰州大学, 2020(01)
  • [8]两种形态全口义齿对老年无牙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影响[J]. 蔡锦芬,张清彬,覃兰妹,张颖. 中外医学研究, 2019(19)
  • [9]男性应征青年颞下颌紊乱病的患病率调查及临床治疗研究[D]. 杨永强. 青岛大学, 2019(02)
  • [10]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全身健康的影响研究[J]. 李浩,张正,杨超,周峻名,韩晓艳,王晓慧.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9(04)


关节弹响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健康论文

上一篇:国债价格指数研究
下一篇:继往开来,乘胜追击——纪念福建省党史组织恢复成立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