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顺[1](2021)在《笼养模式对番鸭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番鸭最早生活在热带地区,耐热不耐寒,人工饲养以后,仍旧需要10℃以上的生存温度,所以在我国南方饲养比较多。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人们通过平养/笼养等养殖模式,克服番鸭畏寒、就巢等生理习性,在我国北方饲养番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了研究平养/笼养模式对番鸭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对比分析了平养/笼养模式下番鸭的产蛋性能及同一栋舍不同笼层之间的产蛋差异;探讨了笼养模式下番鸭软蛋发生的比例及解决办法;人工授精番鸭精液品质的检测;获得如下结果:1.笼养对番鸭产蛋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择黑/白羽番鸭共12000羽(黑/白羽各6000羽),研究平养/笼养模式下的产蛋率及笼养模式下不同笼层之间产蛋的差异。(1)白羽番鸭:笼养番鸭第一个产蛋期的产蛋时间(23周)极显着高于平养(17周);笼养番鸭达70%以上周产蛋率的维持时间(10周)极显着高于平养(2周),且笼养番鸭最高的周产蛋率(84.69%)极显着高于平养(74.61%)。笼养番鸭第二个产蛋期的产蛋时间(20周)显着高于平养(17周);笼养番鸭达70%以上周产蛋率的维持时间(6周)极显着高于平养(4周),且笼养番鸭最高的周产蛋率(80.51%)极显着高于平养(75.51%)(P<0.05)。(2)黑羽番鸭:笼养黑羽番鸭第一个产蛋期产蛋时间(19周)显着高于平养(16周);笼养番鸭达70%以上周产蛋率的维持时间(3周)显着高于平养(2周),且笼养番鸭最高的周产蛋率(79.48%)极显着高于平养(73.05%)。笼养番鸭第二个产蛋期的产蛋时间(19周)显着高于平养(16周);笼养番鸭达70%以上周产蛋率的维持时间(5周)极显着高于平养(2周),且笼养番鸭最高的周产蛋率(77.84%)极显着高于平养(71.09%)(P<0.05)。(3)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同批次黑/白羽番鸭高层组产蛋数明显高于中层组和低层组,而中层组与低层组之间产蛋数差异不显着。2.笼养模式下软蛋发生比例及解决办法:本试验选择黑/白羽番鸭共计6480羽,分别记录第一个产蛋期和第二个产蛋期内的产蛋数、软蛋数,计算软蛋发生率;同时解剖产软蛋的番鸭,查看连续产软蛋的番鸭子宫部变化。(1)番鸭软蛋发生比例结果显示:番鸭笼养后,白羽番鸭第一个产蛋期软蛋率显着低于黑羽番鸭(1.02%,1.49%),且随着日龄的增加,产软蛋的比例也上升,在第二个产蛋期,黑/白羽番鸭的软蛋率分别为2.40%和2.22%。总体而言,黑羽番鸭的软蛋率显着高于白羽番鸭,第二个产蛋期软蛋率高于第一个产蛋期。(2)番鸭子宫部:解剖连续产软蛋番鸭的生殖系统,发现产软蛋番鸭的子宫部显着增厚,弹性降低,且出现炎症现象。为了解决番鸭笼养产软蛋的问题,本试验挑选了367羽产软蛋的番鸭,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以期解决番鸭产软蛋问题。结果显示:更换饲养模式、药物治疗番鸭产软蛋现象改善不明显;人工强制换羽能使97.23%的产软蛋的番鸭恢复正常产蛋。3.番鸭精液品质研究:为有效解决实习基地番鸭受精率低的问题,本试验通过采集番鸭精液,用生理盐水按照1:100稀释后,分别在3-5℃、18-20℃条件下,保存0、20、40、60、90分钟,检测精液品质。结果表明番鸭精液稀释后,在18-20℃下,保存40分钟,黑羽番鸭精液活率为63.54%、有效精子数为5.44亿,白羽番鸭精液活率为64.87%、有效精子数为5.47亿,基本能满足配种需要(活率为60%)。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笼养模式能够延长番鸭的产蛋期及产蛋高峰期,提高产蛋率;笼养黑羽番鸭产软蛋比例显着高于白羽番鸭,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产软蛋比例也明显上升;笼养番鸭精液在18-20℃下保存40分钟,精液品质能满足配种需要(活率在60%以上)。以上试验结果可为一线生产提供数据支撑,指导生产实践,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
张汉臣[2](2018)在《种鸭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文中认为种鸭的养殖目标是获得更多的合格种蛋,孵化出更多的优质雏鸭,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要重视种鸭的饲养管理,针对于此本文对种鸭饲养的管理要点进行了介绍。
李硕,卫德生,明士居,姬红波,刘龙,龚道清[3](2018)在《旱养肉种鸭鸭舍建造及饲养管理要点》文中研究指明在水资源缺乏和污染问题及巨大的水禽出栏量问题存在的情况下,肉种鸭无水旱养模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对近年来我国肉种鸭旱养技术成果进行了整理,介绍了旱养肉种鸭鸭舍建设及种鸭各阶段饲养管理要求。
王秀茹[4](2016)在《规模化养鸭场种鸭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文中提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也直接促进了畜禽产品的大量消费,畜禽产业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养鸭业作为养禽业的重要部分,是很多地方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养鸭规模较大,为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但是,很多养殖户缺乏必要的饲养管理技术,导致养鸭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种鸭与产蛋鸭的饲养管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养种鸭不仅要获得较高的产蛋量,而且还要保证蛋的质量。笔者对种
董建民,赵香胜,田学敏[5](2015)在《肉种鸭强制换羽技术》文中认为种鸭在第一个产蛋高峰过后,为了缩短休产期,提高经济收益,增强种鸭的抗逆性,提高种蛋品质,应该采用强制换羽技术。一般条件下,种鸭在强制换羽后30 d开产,60 d产蛋率达50%左右。目前,该项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养鸭生产中。近年来,发现许多鸭场强制换羽后恢复产蛋很慢,达不到预期效果,有的换羽90 d后产蛋率只有30%,甚至换羽4个月后仍不产蛋,不但起不到经济高效的效果,而且投资加大,笔者分析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
闫忠香[6](2014)在《浅谈种鸭的饲养管理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青州地区养鸭产业发展比较迅速,规模比较大。但是很多人只懂肉鸭养殖,对种鸭养殖则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种鸭与产蛋鸭的饲养管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养种鸭不仅要获得较高的产蛋量,而且还要保证蛋的质量。本文对种鸭养殖过程中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吴景树[7](2013)在《产蛋期蛋种鸭饲养管理的要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种用蛋鸭饲养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尽可能多的合格种蛋,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有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并且孵出的雏鸭质量较好。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就要求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和管理技术,养好种公、母鸭。1蛋种鸭地挑选选留种公鸭一定要严格按照种公鸭的品种标准要求,进行育雏期、育成期和性成熟初期3个阶段的
聂淼[8](2011)在《蛋鸭的饲养管理》文中提出蛋鸭产蛋量的大小、鸭蛋品质的好坏以及种用鸭蛋受精率和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为了提高蛋鸭的产蛋量、鸭蛋的品质及种用鸭蛋受精率和孵化率,一定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在饲养管理方面,要尽量创造和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以达到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的目的。主要对不同季节蛋鸭的日常饲养管理技术作一介绍,以期为养殖同仁提供参考。
吴凡[9](2010)在《母鸭强制换羽技术要点》文中研究说明母鸭经过春季几个月连续不断的产蛋,体内营养物质不断消耗,或因日粮中营养不完善及管理不善,都会出现脱毛换羽现象。换羽期间,母鸭产蛋量减少甚至停产;所产的蛋品质也不好,容易破损;而且自然换羽的时间较长(约4个月),换羽后的初期产蛋也参差不齐,影响鸭群的饲养管理和种蛋孵化。为了保持鸭群产蛋平衡,争取秋冬季多产蛋,冬季有较多的肉鸭供应市场,应在夏季对母鸭实行人工强制换羽,以期短期内恢复产蛋。
李静,黄勇富,王阳铭,赵献芝,罗艺[10](2010)在《鹅反季节繁殖技术要点》文中研究指明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番鸭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
| 1.1 番鸭 |
| 1.1.1 白羽番鸭 |
| 1.1.2 黑羽番鸭 |
| 1.2 番鸭笼养技术 |
| 1.2.1 层叠式笼养 |
| 1.2.2 阶梯式笼养 |
| 1.2.3 笼养模式下动物福利研究 |
| 1.3 番鸭人工授精技术 |
| 1.3.1 种公番鸭的培育 |
| 1.3.2 番鸭精液品质的控制 |
| 1.3.3 精液保存和输入 |
| 1.3.4 输精间隔时间 |
| 1.4 强制换羽 |
| 1.5 番鸭笼养蛋品质变化 |
| 1.6 技术路线 |
|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 第二章 养殖模式对番鸭产蛋性能的影响 |
| 2.1 材料与方法 |
| 2.1.1 试验动物 |
| 2.1.2 饲养管理 |
| 2.1.3 试验仪器试剂 |
|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 2.2 结果 |
| 2.2.1 白羽番鸭第一个产蛋期 |
| 2.2.2 黑羽番鸭第一个产蛋期 |
| 2.2.3 白羽番鸭第二个产蛋期 |
| 2.2.4 黑羽番鸭第二个产蛋期 |
| 2.2.5 不同层次笼养番鸭产蛋率的比例 |
| 2.3 讨论 |
| 2.3.1 平养/笼养模式对黑/白羽番鸭产蛋性能的影响 |
| 2.3.2 笼养模式下,不同笼层对黑/白羽番鸭产蛋性能的影响 |
| 2.4 小结 |
| 第三章 笼养对番鸭产软蛋的影响 |
| 3.1 材料与方法 |
| 3.1.1 试验动物 |
| 3.1.2 饲养管理 |
| 3.1.3 试验仪器试剂 |
| 3.1.4 试验方法 |
| 3.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 3.2 结果 |
| 3.2.1 软蛋发生率 |
| 3.2.2 产软蛋番鸭子宫变化 |
| 3.2.3 饲养模式对番鸭产软蛋的影响 |
| 3.2.4 强制换羽对番鸭产软蛋的影响 |
| 3.2.5 药物治疗对番鸭产软蛋的影响 |
| 3.3 讨论 |
| 3.3.1 笼养模式对黑/白羽番鸭产软蛋的影响 |
| 3.3.2 更换饲养模式对产软蛋番鸭的影响 |
| 3.3.3 人工强制换羽对产软蛋番鸭的影响 |
| 3.4 小结 |
| 第四章 番鸭精液品质研究 |
| 4.1 材料与方法 |
| 4.1.1 试验材料 |
| 4.1.2 饲养管理 |
| 4.1.3 试验仪器试剂 |
| 4.1.4 采精 |
| 4.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 4.2 结果 |
| 4.2.1 最佳输精时间 |
| 4.2.2 精液最佳存放温度 |
| 4.3 讨论 |
| 4.4 小结 |
| 结论与创新点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1 种公鸭的选育 |
| 2 公母比例应适当 |
| 3 日常管理 |
| 4 温度控制 |
| 5 光照管理 |
| 6 产蛋 |
| 7 种蛋的管理 |
| 8 强制换羽 |
| 1 鸭场的选址 |
| 2 鸭舍的建造 |
| 2.1 半开放式鸭舍 (房舍+运动场) |
| 2.1.1 房舍建造 |
| 2.1.2 运动场建造 |
| 2.2 密闭式房舍 |
| 2.3 产蛋箱的设置 |
| 3 进雏前的准备 |
| 3.1 育雏舍的清洗消毒 |
| 3.2 设备的检查和修理 |
| 3.3 其他准备工作 |
| 4 育雏期的环境控制 |
| 4.1 育雏舍的温度控制 |
| 4.2 育雏舍的湿度控制 |
| 4.3 光照控制 |
| 4.4 饲养密度 |
| 5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
| 5.1 饮水 |
| 5.2 开食 |
| 5.3 分群 |
| 6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
| 6.1 转舍或扩栏 |
| 6.2 更换饲料 |
| 6.3 公母分群 |
| 6.4 限制饲喂 |
| 7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
| 7.1 产蛋期饲养管理 |
| 7.2 饲养环境的要求 |
| 7.3 肉种鸭的换羽管理 |
| 8 小结 |
| 1 种公鸭的饲养管理 |
| 2 公母比例 |
| 3 加强运动和洗浴 |
| 4 及时收集种蛋 |
| 5 保持环境干燥卫生 |
| 6 人工强制换羽 |
| 6.1 换羽时间的选择 |
| 6.2 换羽前的准备 |
| 6.3 强制换羽方法 |
| 6.3.1 给予强烈的应激 |
| 6.3.2 停水、停料在停止光照的同时, 立即给鸭群停水、停料, 只喂青料。 |
| 6.3.3 拔羽 |
| 6.4 恢复期的饲养管理拔羽后5d内避免烈日暴晒, 保护毛囊组织, 以利新羽长出;逐步提高日粮营养水平, 增加饲喂量, 促使体力恢复。强制换羽期中, 公母鸭分开饲养, 同时拔羽。这样可避免未拔羽的公鸭损伤已拔羽的母鸭或拔羽母鸭已恢复产蛋时, 公鸭还处于自然换羽期, 而不愿与母鸭交配, 影响种蛋受精率。 |
| 6.5 强制换羽的注意事项 |
| 6.5.1 每年的2~8月份是全年孵化的旺季, 又是种鸭的产蛋盛期, 一般不采取强制换羽, 以免影响种蛋的供应。 |
| 6.5.2 实行人工强制换羽时, 老弱病残者应及时淘汰, 以免在应激时死亡。 |
| 6.5.3 换羽期要将栏舍彻底打扫干净, 以免种鸭因饥饿吞食异物而造成死亡。 |
| 6.5.4 在人工拔羽时, 天气炎热的季节, 胸、腹、背部的羽毛可一并拔去, 天气寒冷时可不拔, 让其自然脱落换羽, 以达到保温防寒的目的。拔羽后5d内, 应注意防寒保暖, 避免阳光曝晒。 |
| 6.5.5 当鸭新长成的主翼羽达1~2cm长时, 可逐渐下水洗浴, 以增强体质。 |
| 6.5.6 恢复喂料时, 应安排足够的饲槽并逐渐增加喂料量, 以免发生食滞。 |
| 6.5.7 种蛋孵化旺季及产蛋盛期, 一般不实行强制换羽, 以免影响种蛋供应。 |
| 6.5.8 后备种鸭不足时, 可用人工强制换羽的方法延长种鸭的使用期限。 |
| 7 结束语 |
| 1 肉种鸭强制换羽 |
| 1.1 换羽季节的选择 |
| 1.2 停水、停料时间 |
| 1.3 给料时间的选择 |
| 2 换羽后给料技术要点 |
| 2.1 供给育成料时, 要限制种鸭饲料 |
| 2.2 光照 |
| 2.3 开产日龄 |
| 2.4 产蛋后根据每日的产蛋情况来增减日采食量 |
| 2.5 饲料严防霉菌的发生 |
| 3 换羽前后要做好疾病防治 |
| 3.1 清理肠道与驱虫 |
| 3.2 免疫 |
| 引言 |
| 1 种公鸭的饲养管理 |
| 2 公母比例 |
| 3 加强运动和洗浴 |
| 4 及时收集种蛋 |
| 5 保持环境干燥卫生 |
| 6 人工强制换羽 |
| 6.1 换羽时间的选择 |
| 6.2 换羽前的准备 |
| 6.3 强制换羽方法 |
| 6.3.1 给予强烈的应激 |
| 6.3.2 停水、停料 |
| 6.3.3 拔羽 |
| 6.4 恢复期的饲养管理 |
| 6.5 强制换羽的注意事项 |
| 7 结束语 |
| 1 蛋种鸭地挑选 |
| 2 日常饲养 |
| 3 人工强制换羽 |
| 1 以放牧饲养为主的饲养管理 |
| 1.1 春季 |
| 1.2 夏季 |
| 1.3 秋季 |
| 1.4 冬季 |
| 2 人工强制换羽 |
| 1 种鹅强制换羽技术 |
| 1.1 强制换羽的目的 |
| 1.2 操作方法 |
| 2 反季节繁殖的配套技术 |
| 2.1 人工控制光温 |
| 2.2营养调控 |
| 2.3其它配套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