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林[1](2021)在《鸡苗脱温阶段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文中研究说明雏鸡脱温阶段的饲养管理对雏鸡育成率和后期饲养管理及成鸡的生产性能都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养鸡生产中必须抓好雏鸡脱温阶段的饲养管理,防止疾病发生,提高雏鸡育成率,最大化提高成鸡的生产性能,增加养鸡经济效益。本文从鸡舍建造、进雏前准备、脱温阶段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控等方面进行总结。
周贤生,陈绍俊[2](2019)在《冬春季鸡场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制措施》文中认为冬春季节,由于天气寒冷,气温多变,是鸡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有时由于饲养人员管理意识差或责任心不强,可造成饲养管理不当,如饲养密度高、饲养温度低、环境卫生差、不同龄期鸡只混养、通风不良、消毒不严格及免疫程序紊乱等均可诱发鸡群呼吸道疾
贺军虎,栾爱萍[3](2019)在《菠萝水心病和裂果的发生与防治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菠萝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主要种植在广东省雷州半岛和海南省东部与西北部。菠萝耐旱、耐瘠薄,不耐涝、不耐寒,种植技术简单,对环境要求不严格,产量高,被称为容易致富的"发财树"。然而,菠萝种植过程中常受水心病和裂果等生理病害的危害,果实的品质、产量和商品果率受影响较大。2018年我国菠萝产区普遍遭遇水心病危害,台农11号、17号,巴厘、维多利亚等品种均
湛磋玉,方绪光,湛四红,冯格林[4](2018)在《提高土肉鸡育成率的体会》文中指出为实施好产业扶贫项目,切实提高农户养殖土肉鸡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文章就"公司+农户"的饲养流程,从公司培育幼雏、农户饲养和疾病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养殖经验。
吴迪,高玉云[5](2017)在《浅谈林下养殖生态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鸡是将传统的散养模式与科学的管理相结合,利用林地、果园、荒山等土地资源放养的优质鸡。生态鸡主要以天然的五谷杂粮以及青草、昆虫为食,保证了鸡肉的安全和品质,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食品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生态鸡绿色无公害的特点则迎合了市场需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林下养殖生态鸡既能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林地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又能保护环境,缓解耕地紧张的压力,其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都极为显着。
刘丽萍,王守君,单艳君,朱永信,张玲,张谦[6](2011)在《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文中认为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猪高热病在不少地方经常发生,尤其是高温高湿夏季。
景广宇[7](2014)在《鸡大肠杆菌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文中提出随着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鸡大肠杆菌病越来越成为危害养鸡业的重大危害。文章综述了鸡场大肠杆菌病发病原因、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介绍分离菌株做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的结果,为综合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沈荣华,肖娟,吴彦茹,邱新梅,蒋茜,钟生明[8](2014)在《林下养鸡如何防治传染病》文中认为鸡群发病,病因各异,可以按季节性分为季节性传染病和非季节性传染病。1季节性鸡传染病的防治是指鸡传染病发病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强调其季节性,是为了根据季节变换规律,积极主动搞好防治工作,减少损失,提高效益。1.1林下养鸡冬春季节易发的鸡传染病冬春季节寒冷、干燥、多风,气温起伏较大,下列疫病多发:1.1.1高致病性禽流感
仲维芬[9](2014)在《冬春寒冷季节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文中提出雏鸡的饲养管理在整个养鸡过程中至关重要,要掌握好育雏饲养的各个环节,做好温度、湿度、密度、光照、饮水、开食、疫病防治等各方面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雏鸡成活率,促进鸡群生长。
薛翠云[10](2013)在《无公害优质土杂鸡养殖配套技术示范推广》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餐桌上已经不满足于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肉鸡食品,而是追求更好的风味、更高的营养的肉类产品。无公害优质土杂鸡养殖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能够将无公害优质土杂鸡技术带进更多的养殖场,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无公害优质土杂鸡食品,丰富老百姓的餐桌。本项目采用边调查、边研究、边应用的方法,将綦江本地优质土杂鸡采用露天散养与舍饲进行对照的方法,在土杂鸡的主产区——重庆市綦江区的广大农村养鸡专业户中进行了试验,比较两种饲养条件下养殖土杂鸡的经济效益;同时,因为无公害优质土杂鸡饲养周期短,肉质好,对养殖技术要求不高,养鸡场户按无公害土鸡的饲养管理要求喂养和放养土杂鸡即可饲养成功,因此将无公害优质土杂鸡技术进行了大力推广。无公害优质土杂鸡实验结果及配套技术推广情况如下:1.该技术应用后,饲养的土杂鸡肉质好、味道鲜。项目组选3000只优质土杂鸡(广西鹞鸡与本地土鸡的杂交鸡)做为试验组,选3000只普通肉鸡(三黄鸡)做为对照组,两组鸡在始重基本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进行肉质风味对比试验。试验结束,经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对两个组的鸡肉进行了肌肉品质评定,结果证明,土杂鸡在各项肉质指标上都优于普通肉鸡,更适合老百姓的口味,更受市场的欢迎。2.该技术的推广给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项目组选6000只优质土杂鸡(广西鹞鸡与本地土鸡的杂交鸡)平均分为两组进行对比试验,一组做为试验组,采用无公害土杂鸡养殖配套技术饲养,另外一组做为对照组,采取全程圈养的饲养方式。试验结束后统计,试验组土杂鸡成活率为99.6%,对照组土杂鸡成活率为95.5%;试验组土杂鸡末重5109.12公斤,市场价单价26元/公斤,对照组土杂鸡末重4871.34公斤,市场价单价24元/公斤。结果对比,试验组比对照组单只鸡利润高出3.10元,项目结束时,试验组盈利2.99万元,对照组盈利1.98万元,试验组比对照组多盈利1.01万元。3.在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推广示范无公害土杂鸡养殖配套技术。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的试验示范基地有81户养鸡户,存栏土杂鸡18.11万只。此种技术的应用,永城镇民益养鸡专业合作社2012年共出栏土杂鸡54.26万只,纯利润542.6万元,极大的经济效益激发了更多农民饲养土杂鸡的积极性,整个綦江掀起了饲养土杂鸡的高潮。通过本项目,更好地证明了生态型生物循环养鸡技术对环境、对养殖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果园、桑园、树林、草场、山地、荒山、丘陵等地散养优质无公害土杂鸡,有利于果园除草、灭虫,提高粮菜水果品质。发展生态养殖,既可节约建设投资,节省饲料,实现清洁养殖、清洁生活,又可保护生态环境,综合经济效益更好。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鸡舍建造及用具选择 |
| 1.1 鸡舍建造 |
| 1.2 用具选择 |
| 2 引进鸡苗前的准备 |
| 3 雏鸡苗的脱温管理 |
| 3.1 分群饲养 |
| 3.2 及早开饮开食 |
| 3.3 温度和湿度控制 |
| 3.4 水、料管理 |
| 3.5 通风 |
| 3.6 光照 |
| 3.7 清洗消毒防鼠灭蚊蝇 |
| 4 疾病防治 |
| 4.1 日常观察 |
| 4.2 雏鸡常见疾病防治 |
| 4.2.1 鸡白痢 |
| 4.2.2 低致病性禽流感 |
| 4.2.3 传染性支气管炎 |
| 4.2.4 雏鸡球虫病 |
| 5 免疫程序 |
| 6 小结 |
| 1 发病原因分析 |
| 1.1 饲养管理原因 |
| 1.2 鸡舍通风原因 |
| 1.3 环境消毒原因 |
| 1.4 免疫接种原因 |
| 1.5 疾病防治原因 |
| 2 表现呼吸道症状的常见病 |
| 2.1 细菌性疾病 |
| 2.2 病毒性疾病 |
| 3 综合防制措施 |
| 3.1 加强饲养管理 |
| 3.2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 |
| 3.3 保持鸡舍通风良好 |
| 3.4 重视环境消毒 |
| 3.5 重视带鸡消毒 |
| 3.6 免疫接种 |
| 3.7 药物防治 |
| 3.8 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体系 |
| 4 小结 |
| 一、水心病 |
| 1. 发生情况 |
| 2. 防治措施 |
| 二、裂果 |
| 1. 发生情况 |
| 2. 防治措施 |
| 1 抓住0~50天幼雏培育的关键工作 |
| 1.1 幼雏的生理特点是培育幼雏的工作依据 |
| 1.1.1 掌握育雏舍温度 |
| 1.1.2 注意幼雏的饲养 |
| 1.1.3 注意通风排气 |
| 1.1.3 制定科学饲养管理措施: |
| 1.2 保证良好的育雏环境, 选择好饲养场所 |
| 1.3 抓住生产环节的关键措施 |
| 1.3.1 进雏前后的消毒工作 |
| 1.3.2 饲养过程中的消毒工作 |
| 1.3.3 掌握好温度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
| 1.3.4 注意饲养密度 |
| 1.3.5 光照 |
| 1.3.6 湿度 |
| 1.3.7 通风 |
| 1.3.8 饮水、开食 |
| 1.3.9 搞好防疫灭病工作是育雏成活率的保证 |
| 2 中雏-肉土鸡阶段的饲养管理 |
| 2.1 中鸡出场前的注意事项 |
| 2.2 中鸡到成鸡在农户手中的饲养管理 |
| 2.2.1 栏舍场地的准备 |
| 2.2.2 防应激 |
| 2.2.3 饲料与环境逐渐过渡适应 |
| 2.2.4 做好防疫灭病工作 |
| 3 中鸡阶段疾病防治 |
| 3.1 一般性感冒 |
| 3.2 大肠杆菌病 |
| 3.3 鸡痘 |
| 3.4 磺胺类药物中毒 |
| 3.5 黄曲霉素中毒 |
| 1 林下养殖生态鸡的优势 |
| 2 场舍的建设 |
| 2.1 场地的选择 |
| 2.2 建筑物的布局与设计 |
| 3 林下生态鸡的饲养及管理 |
| 3.1 雏鸡的饲养管理 |
| 3.1.1 雏鸡的选择 |
| 3.1.2 雏鸡进舍前的准备 |
| 3.1.3 雏鸡的饲喂 |
| 3.1.4 雏鸡的管理 |
| 3.2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
| 3.2.1 放养前后的训练 |
| 3.2.2 育成鸡的饲喂 |
| 3.2.3 育成鸡的管理 |
| 3.3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
| 3.3.1 开产前的准备 |
| 3.3.2 产蛋期的饲喂 |
| 3.3.3 产蛋期的管理 |
| 3.4 生态鸡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 |
| 4 生态鸡的疾病防治 |
| 4.1 卫生消毒 |
| 4.2 生态鸡的免疫和预防 |
| 5 养殖过程中的其他注意事项 |
| 5.1 巡逻观察 |
| 5.2 防止兽害 |
| 5.3 减少应激 |
| 1 流行特点 |
| 2 临床症状 |
| 3 剖检变化 |
| 4 预防措施 |
| 5 治疗方案 |
| 1 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 |
| 1.1 饲养管理不当, 卫生条件差 |
| 1.2 饲料、饮水质量低 |
| 1.3 药物滥用, 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 |
| 1.4 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
| 1.5 血清型众多, 菌苗免疫效果不好 |
| 1.6 混合感染越来越多 |
| 2 病原的生物学特征 |
| 2.1 ph值 |
| 2.2 生化反应 |
| 2.3 抗原构造 |
| 2.4 抵抗力 |
| 3 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 |
| 3.1 易感动物 |
| 3.2 发病日龄 |
| 3.3 发病季节及发病情况 |
| 3.4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
| 3.5 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
| 4 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 |
| 4.1 死胚、弱雏 |
| 4.2 败血型 |
| 4.3 全眼球炎 |
| 4.4 气囊炎 |
| 4.5 其他 |
| 4.6 常见病理组织变化 |
| 5 大肠杆菌病的诊断 |
| 5.1 病原分离和鉴定 |
| 5.2 诊断和鉴别 |
| 6 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
| 6.1 通过药敏试验选药治疗 |
| 6.1.1 试验材料。 |
| 6.1.2药敏试验方法。 |
| 6.1.3 结果与分析。 |
| 6.2 中草药治疗大肠杆菌病 |
| 6.3 预防措施 |
| 6.3.1 加强雏鸡生产和孵化管理。 |
| 6.3.2 加强鸡舍内外环境控制。 |
| 6.3.3 净化鸡群内环境。 |
| 6.3.4 加强病毒性疾病的预防。 |
| 6.3.5 加强饲养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
| 6.3.6 加强肉鸡饲养场的日常管理。 |
| 6.3.7 使用全价饲料, 提高机体抵抗力。 |
| 1 季节性鸡传染病的防治 |
| 1.1 林下养鸡冬春季节易发的鸡传染病 |
| 1.1.1 高致病性禽流感 |
| 1.1.2 鸡支原体病 |
| 1.1.3 传染性鼻炎 |
| 1.1.4 感冒 |
| 1.1.5 传染性喉气管炎 |
| 1.1.6 传染性支气管炎 |
| 1.2 林下养鸡夏秋季节易发的鸡传染病 |
| 1.2.1 鸡痘 |
| 1.2.2 禽曲霉菌病 |
| 2 非季节性鸡传染病的防治 |
| 2.1 马立克氏病 |
| 2.2 鸡新城疫 |
| 2.3 法氏囊病 |
| 2.4 禽霍乱 |
| 2.5 鸡白痢 |
| 2.6 大肠杆菌病 |
| 1 育雏室的准备 |
| 2 做好雏鸡运输工作 |
| 3 保持适宜温度 |
| 4 湿度要合理 |
| 5 密度均匀合理 |
| 6 合理适宜光照 |
| 7 及早饮水 |
| 8 适时开食饲喂 |
| 9 日常管理 |
| 1 0 认真做好疫病防治 |
| 摘要 |
| ABSTRACT |
| 1 引言 |
| 1.1 研究的出发点与目的 |
| 1.1.1 肉食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
| 1.1.2 市场需求多元化影响着养鸡的生产方向 |
| 1.1.3 集约化高效养鸡生产是世界养鸡业的发展模式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1.2.1 我国土杂鸡产业发展现状 |
| 1.2.2 重庆市土杂鸡产业发展现状 |
| 1.2.3 綦江区土杂鸡产业发展现状 |
| 2 正文 |
| 2.1 材料与方法 |
| 2.1.1 土杂鸡肉质风味研究 |
| 2.1.2 土杂鸡不同饲养方式效益比较研究 |
| 2.2 结果和分析 |
| 2.2.1 土杂鸡肉质风味研究 |
| 2.2.2 土杂鸡不同饲养方式效益比较研究 |
| 2.2.3 土杂鸡配套技术集成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