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尿脱氧吡啶是骨吸收的新生化标志物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尿脱氧吡啶酚是新的骨吸收生化指标(论文文献综述)

谢芬,庞红霞,吴云菲,周美燕,孙小春,郑旭[1](2021)在《血清IL-1β及尿DPd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牙周学指标的相关性》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及尿脱氧吡啶酚(DPd)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牙周炎患者牙周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90例为合并组,单纯老年T2DM患者60例为T2DM组,40例年龄、性别与上述两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3组牙周学指标、血清IL-1β及尿DPd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老年T2DM患者伴发牙周炎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IL-1β及尿DPd水平与牙周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牙周菌斑指数(PLI)、附着丧失(AL)水平均显着高于T2DM组及对照组(P<0.05),且T2DM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血清IL-1β、尿DPd水平均显着高于T2DM组及对照组(P<0.05),且T2DM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组FBG、HbA1c、血清IL-1β、尿DPd、BI、PD、PLI、AL水平显着高于T2DM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BG、HbA1c、血清IL-1β、尿DPd水平均是影响老年T2DM患者伴发牙周炎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1β与BI、PD、PLI、AL呈正相关(r=0.559、0.592、0.544、0.648,均P<0.05),尿DPd与BI、PD、PLI、AL呈正相关(r=0.533、0.526、0.493、0.551,均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中血清IL-1β、尿DPd水平异常升高,与牙周学指标有一定相关性。

苗婵婵[2](2020)在《左乙拉西坦对新诊断癫痫患者骨代谢影响的比较》文中提出背景: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的特点。全世界约有6500万癫痫患者,我国目前约900万癫痫患者,年发病率为(5070)/10万,患病率约为7‰,死亡率为(1.33.6)/10万,为一般人群的23倍。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但癫痫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对于新诊断的癫痫患者,尽可能单药治疗。各国临床研究表明,新诊断的癫痫患者,如果接受规范、合理AEDs治疗,70%80%患者的发作可以良好控制。然而AEDs疗程长,有长期治疗的副作用,其中一种不良反应就是对骨骼系统的影响,且容易被患者及临床医生忽视。研究表明长期的AEDs治疗会影响骨代谢,加速骨矿物质的丢失,进而导致骨质疏松,但是AEDs治疗对骨代谢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在传统AEDs中,酶诱导的AEDs如卡马西平、苯妥因等通过肝酶诱导使维生素D代谢加快而影响骨代谢,但对于非酶诱导的传统抗癫痫AEDs(VPA)和新型AEDs(LEV)对骨代谢的影响尚不清楚。VPA为肝酶抑制剂,国内外研究发现可影响骨代谢,但得出的结论尚不一致。多数研究表明长期予以VPA治疗,可影响癫痫患者骨代谢。目前关于新型AEDs LEV对骨代谢的研究较少,得出的结论尚不一致。目的:选取传统抗癫痫药VPA和新型抗癫痫药物LEV,比较VPA和LEV抗癫痫治疗6个月后对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为癫痫患者的选药和骨保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12-2019.12年就诊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癫痫的患者57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4例口服VPA,实验组33例口服LEV。服药前、服药6个月时监测患者骨代谢指标:钙(Ca2+)、磷(P3-)、骨形成指标I型胶原N端前肽(PINP)和骨吸收指标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及25羟维生素D3(25(OH)D3)。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VPA和LEV对癫痫患者骨代谢的影响。结果:对照组(VPA组)与实验组(LEV组)治疗前检测骨代谢指标Ca2+、P3-、25(OH)D3、PINP、β-CTX均无显着差异(P>0.05);VPA单药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相比,骨代谢指标Ca2+、P3-、25(OH)D3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PINP、β-CTX差异显着(P<0.05),且均升高;LEV单药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相比,患者骨代谢指标Ca2+、P3-、25(OH)D3、PINP、β-CTX均无显着差异(P>0.05)。LEV组与VPA组治疗前后比较,Ca2+、P3-、25(OH)D3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INP、β-CTX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差异显着。结论:1.LEV和VPA对癫痫患者血清钙、血清磷、25羟维生素D3无显着影响;2.VPA组,骨形成指标PINP和骨吸收指标β-CTX均升高,显着影响骨代谢,影响骨健康;3.LEV组,骨形成指标PINP和骨吸收指标β-CTX均无明显变化,对骨代谢无明显影响;4.VPA组与LEV组,组间相比,VPA组对骨形成指标PINP和骨吸收指标β-CTX影响差异显着。

张萌萌,张秀珍,邓伟民,张智海,徐辉,葛继荣,王永福,黄宏兴,史晓林,张东伟,毛未贤,马倩倩,高远,杨茂伟,郭郡浩,张红红,张晓梅,印平,赵方,郑洪新,晁爱军,张岩,孔西建,李英华,李毅中,赵国阳,胡玲,董红宇,吴岩,吴涤,邹军,周惠琼,范馨月[3](2020)在《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文中认为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白或非胶原蛋白代谢产物。骨代谢生化指标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用于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以及代谢性骨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且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进行了修订,共有41处修改,保留了经典文献,删减了部分内容,增加了近三年的文献,收集整理了骨代谢指标实验检测参考范围。

柴勇[4](2019)在《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干预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比观察去卵巢大鼠与去睾丸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异同点、以及右归丸对其干预作用的异同点,并从MAPK(Erk1/2)/c-Fos/AP-1信号通路的角度,部分揭示差异产生的机制。为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并进一步丰富“肾主骨”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选用同月龄(3月龄)SD大鼠156只,SPF级,雌雄各半。先将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8个组,分别是:雌性基础组与雄性基础组,雌性空白对照组与雄性空白对照组,雌性假手术组与雄性假手术组,每组各12只;雌性造模组与雄性造模组,每组各42只。使用3%的戊巴比妥钠按照0.15ml/100g体重的剂量对雌、雄造模组大鼠进行麻醉,之后分别施以双侧卵巢切除手术或睾丸切除手术(去势);手术过程中,雌性造模组死亡5只,雄性造模组死亡4只;雌、雄假手术组大鼠的手术过程与雌、雄造模组大鼠相同,但是不切除卵巢或睾丸,仅切除卵巢或睾丸周围少许的脂肪组织。在进行上述手术的前一天,将雌、雄基础组大鼠麻醉后处死,取双侧股骨,用于Micro CT骨组织形态指标与电子万能试验机骨生物力学指标的检测,将测得的数据作为其它各分组实施处理因素之前的基础值。手术3个月后,将雌性造模组37只大鼠按照体重再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是:卵巢切除组(OVX组)13只,OVX+戊酸雌二醇组(雌激素组,即阳性对照组)12只,OVX+右归丸组(雌性右归丸组)12只;将雄性造模组38只大鼠按照体重再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是睾丸切除组(ORX组)13只,ORX+甲睾酮组(雄激素组,即阳性对照组)13只,ORX+右归丸组(雄性右归丸组)12只。分组结束后,对各给药组大鼠进行灌胃给药:雌性右归丸组与雄性右归丸组给予右归丸水煎液,给药浓度、体积分别为:1.024g生药/ml、1ml/100g体重,给药剂量为10.24g生药/kg体重(此剂量是以往研究已被证实的有效剂量,相当于成人临床用药的等效剂量,为成人临床用量的6.5倍);雌激素组大鼠给予戊酸雌二醇(E2)药液,给药浓度,体积分别为:0.0184mg/ml、1ml/100g体重,给药剂量为0.184mg/kg体重;雄激素组大鼠给予甲睾酮(T)药液,给药浓度、体积分别为:0.184mg/ml、1ml/100g体重,给药剂量为1.84mg/kg体重。以上各组给药,一天一次,连续6天,休息1天后,再连续给药6天,如此连续给药3个月。雌、雄空白对照组,雌、雄假手术组,OVX组与ORX组则按照上述方法给予等体积的纯净水进行灌胃。灌胃期间,每周对大鼠进行一次体重称量,根据体重变化调整给药体积。给药结束后,将实验各组大鼠麻醉后迅速处死,取双侧股骨,用于Micro CT骨组织形态指标与电子万能试验机骨生物力学指标的检测;取胫骨,制作脱钙骨冰冻切片,用于MAPK(Erk1/2)、c-Fos、AP-1三者蛋白表达的检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数据呈正态分布,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处理;方差齐性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的,采用Dunnett’s T3(3)检验。若数据呈非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单因素ANOVA(k样本)(W)进行处理;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其项下的Stepwise step-down检验。结果1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形态结构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1.1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BV/TV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的BV/TV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呈现负增长,即大幅度的减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BV/TV均呈现负增长,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其减少的程度要明显低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BV/TV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而雌性右归丸组的减少程度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1.2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onn.Dn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的Conn.Dn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呈现负增长,即大幅度的减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Conn.Dn均呈现负增长,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其减少的程度要明显低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Conn.Dn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而雌性右归丸组的减少程度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1.3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b.C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的Cb.C呈现负增长,即减少;而OVX组和ORX组的增加,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Cb.C也增加,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其增加的程度要明显小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与ORX组比较,OVX组Cb.C的增加程度明显要大;雌性右归丸组的Cb.C较雄性右归丸组虽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1.4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DA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OVX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大鼠股骨松质骨DA显着低于雌性假手术组;而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DA显着高于OVX组。与雄性假手术组比较,ORX组、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DA明显降低;而与ORX组比较,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DA均显着提高。ORX组的DA明显高于OV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与雌性右归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1.5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Tb.Pf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与雌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Tb.Pf 比较,OVX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皆明显提高;而与OVX组比较,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Tb.Pf皆显着降低。ORX组、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Tb.Pf较雄性假手术组的均明显提高,而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Tb.Pf较ORX组的均明显降低。ORX组的Tb.Pf显着低于OV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与雌性右归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2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大鼠股骨最大载荷(ML)、断裂强度(BS)和弹性模量(EM)变化率能够反映股骨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情况。2.1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ML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雄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皮质骨ML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ML虽也有增加,但增加的程度要显着小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ML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OVX组,而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不明显。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ML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ORX组,但明显小于雄性假手术组。OVX组ML的增加程度明显小于ORX组;雌性右归丸组的亦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2.2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BS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皮质骨BS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呈现负增长,即减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着。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BS均增加,增加的程度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但明显大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BS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而雌性右归丸组的与雄性右归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2.3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EM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皮质骨EM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EM呈现负增长,即减少,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EM均增加,增加的程度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而明显大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EM减少的程度与ORX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雌性右归丸组EM增加的程度与雄性右归丸组比较,亦无显着性差异。3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c-Fos、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3.1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l/2)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OVX组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高于雌性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与OVX组比较,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减少。ORX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与雄性假手术组的相比,明显增加,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与之相比,无显着性差异;与ORX组比较,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明显减少。ORX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与OVX组的比较,明显减少。雄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明显高于雌性右归丸组。3.2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c-Fos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OVX组大鼠胫骨骨髓中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增加,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无显着性变化;与OVX组比较,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减少。ORX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较雄性假手术组的明显增加,雄激素组的与雄性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与ORX组比较,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皆明显减少。ORX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较OVX组显着减少。雄性右归丸组的较雌性右归丸组的明显增加。3.3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OVX组大鼠胫骨骨髓中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高于雌性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低于OVX组。与雄性假手术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比较,OR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明显增加,雄激素组的无显着性差异;与ORX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比较,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均明显减少。ORX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低于OV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则显着高于雌性右归丸组。以上指标,雌性假手术组与雌性空白对照组比较以及雄性假手术组与雄性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从而排除了手术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结论(1)雌、雄大鼠去势后,均发生了骨质疏松症;但两者在微观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体现在:雌性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的BV/TV、Conn.Dn的减少程度以及Cb.C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雄性去势大鼠;DA明显低于而Tb.Pf明显高于雄性去势大鼠。右归丸对去势所致的雌、雄大鼠骨质疏松症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在微观结构的改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右归丸对雌性去势大鼠BV/TV、Conn.Dn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雄性去势大鼠的改善程度;而对DA、Cb.C、Tb.Pf的改善作用,两者无明显差异。(2)雌、雄大鼠去势后,皮质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均明显下降,但存在明显差异,体现在:雌性大鼠最大载荷、断裂强度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雄性大鼠,而弹性模量雌、雄之间无明显差异。右归丸对此均具有明显的增加作用,但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右归丸对雄性去势大鼠最大载荷的增加程度要明显大于雌性去势大鼠;而对断裂强度、弹性模量的增加作用,两者无明显差异。(3)MAPK(Erk1/2)/c-Fos/AP-1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雌、雄大鼠去势后,骨髓(松质骨部分)中的MAPK(Erk1/2)、c-Fos和AP-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雌性去势大鼠的这三个关键因子的表达明显强于雄性去势大鼠,这是去势所致雌、雄大鼠松质骨在微观结构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的机制之一。右归丸能通过抑制这一通路达到治疗去势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其对雌性去势大鼠的抑制作用要明显强于雄性去势大鼠,这是右归丸对雌性去势大鼠松质骨微观结构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雄性去势大鼠的机制之一。

李超雄,吴银生,林向全,林海鸣[5](2016)在《鹿衔草水提剂对去卵巢模鼠骨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鹿衔草水提剂对卵巢切除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以及骨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 3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鹿衔草组各10只。模型组、鹿衔草组大鼠采用手术切除双侧卵巢造模,鹿衔草组灌服鹿衔草水提剂12周,检测各组大鼠骨密度,血清雌激素(E2)、骨钙素(BG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碱性磷酸酶(BALP)、尿脱氧吡啶酚(D-Pyr)水平,观察股骨骨组织形态。结果卵巢切除术后12周,鹿衔草组E2水平与骨密度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但低于假手术组(P<0.01);ALP、BGP、BALP及D-Pyr/Cr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鹿衔草组大鼠骨小梁组织形态较模型组明显粗大,相对骨小梁体积与平均骨小梁厚度均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结论鹿衔草水提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去卵巢大鼠E2水平,降低骨转换,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改善骨组织结构,对减缓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

乔林,白峰,赵轶男,徐向东,王仁,张卫涛[6](2014)在《低氧环境下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骨吸收标志物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观察低氧条件下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骨吸收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探讨其在低氧条件下骨质疏松症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选用纯种SD雌性大白鼠72只,随机分为A组(低氧去卵巢组)、B组(常氧去卵巢组)、C组(低氧对照组)和D组(常氧对照组)。术后分别在低氧模拟环境下和正常环境下饲养。并于术后4周、12周和24周测量大鼠的腰椎骨密度和相关生化指标,包括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尿脱氧吡啶酚。12周时,去卵巢大鼠骨密度下降较为显着(P<0.05),且低氧去卵巢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常氧去卵巢组(P<0.05),对照组均无显着变化(P>0.05)。24周,除常氧对照组骨密度无显着变化,其它三组骨密度均有显着降低,且低氧去卵巢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其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指标检测发现,12周时,所有组尿羟脯氨酸浓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24周时,低氧去卵巢组血尿羟脯氨酸浓度显着高于其它三组(P<0.05)。12周时,去势大鼠的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和尿脱氧吡啶酚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而饲养于低氧环境后,这种差异更加显着(P<0.01)。低氧环境可引起骨代谢异常,骨吸收增加,应用骨吸收生化指标检测有助于高空、高原低氧环境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

李旭斌[7](2014)在《二仙汤对去势后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研究二仙汤对去势后大鼠血钙、血磷、骨钙素、尿脱氧吡啶酚、尿肌酐、I型前胶后羧基端前肽,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骨密度的变化及骨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探讨二仙汤对去势后大鼠骨质疏松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增加理论依据。方法50只健康成年SD去势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二仙汤低剂量组、二仙汤高剂量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只暴露双侧卵巢不切除,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术后5天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中药低剂量组灌胃1.79ml中药(含3.04g生药),中药高剂量组灌胃1.79ml中药(含12.16g生药),每天一次,连续12周。第6周取尿测量空腹尿脱氧吡啶酚(DPD)、尿肌酐(U-Cr)、U-DPD/Cr;第12周取血清测定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骨钙素、I型前胶后羧基端前肽(PICP)、钙(S-Ca)、磷(S-P);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左侧股骨骨密度。右侧股骨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血清钙、磷、骨钙素含量的影响:血钙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雌激素组、二仙汤各组含量均增加(P<0.05)。与二仙汤高剂量组比较,雌激素组无明显差异(P>0.05)。二仙汤低剂量组与雌激素组比较含量下降(P<0.05)。各组S-P无明显差异(P>0.05)。骨钙素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雌激素组、二仙汤各组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二仙汤高剂量组比较,雌激素组和二仙汤低剂量组含量均升高(P<0.05)。脱氧吡啶酚、尿肌酐、脱氧吡啶酚/尿肌酐、I型前胶后羧基端前肽、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雌激素组、二仙汤各组脱氧吡啶酚、尿肌酐、脱氧吡啶酚/尿肌酐、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含量显着降低(P<0.01); I型前胶后羧基端前肽含量显着升高(P<0.01)。与二仙汤高剂量组比较,雌激素组脱氧吡啶酚,尿肌酐、脱氧吡啶酚/尿肌酐无明显差异(P>0.05),I型前胶后羧基端前肽含量升高(P<0.05),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含量显着降低(P<0.01);二仙汤低剂量组脱氧吡啶酚,尿肌酐、脱氧吡啶酚/尿肌酐、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含量显着升高(P<0.01),I型前胶后羧基端前肽含量显着降低(P<0.01)。骨密度的影响:与假手术组(Sham组)比较,模型组(OVX组)骨密度明显降低(P<0.01),提示完成了对大鼠骨质疏松的造模。与模型组比较,二仙汤各组、雌激素组,骨密度含量显着升高(P<0.01)。与二仙汤高剂量组相比,雌激素组和二仙汤低剂量组骨密度含量显着降低(P<0.01)。显示出二仙汤疗有明显计量依赖性。病理切片:假手术组(Sham组)可见骨组织结构完整,骨小粱致密粗壮,数目多,形态规则,间隙适中,排列齐整;图2所示,模型组(VOX组),骨小梁纤细、稀疏,骨小梁间有断裂并且分离,间隙增大,排列紊乱,骨板层结构疏松,骨质疏松特征明显;图3所示,雌激素组(EST组),骨小梁粗壮,结构完整,形态规则,骨小粱排列致密,且骨小梁数目明盟多于模型组;图5所示,二仙汤高剂量组(EXT/L组)可骨小梁致密丰实,间距较窄,形态结构规整,宽度和间隙与假手术组和雌激素组接近。结论二仙汤使去势后大鼠血钙、I型前胶后羧基端前肽、骨密度增加;骨钙素、尿脱氧吡啶酚,尿肌酐减少;尿脱氧吡啶酚/尿肌酐下降;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降低;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善。二仙汤可以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维持骨再建过程中骨代谢平衡,提高骨密度,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疗效和骨保护作用。

杨辉[8](2011)在《电子垃圾拆解区铅镉暴露对儿童骨骼生长和骨、钙代谢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电子与电器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大量报废的电子电器设备或称为电子垃圾在世界范围内急剧增长。在处理这些电子垃圾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类繁多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及其他化学物质),可能对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巨大的威胁。广东贵屿镇是“世界电子垃圾终点站”之一,有着二十多年的作坊式电子垃圾拆解历史。长期不当的电子垃圾处理方式,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我们以往的研究发现贵屿地区儿童血铅血镉水平明显高于周面地区及其它地区。铅、镉为己知的最易在体内蓄积的毒物之一,人体内90%-95%的铅储存于骨内,铅在骨中的半衰期很长(5-20年)并可保持相对稳定,镉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长达10-30年。无论是从毒性还是蓄积作用来看,铅,镉都是污染人类生存环境、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的金属元素。骨骼是铅,镉的主要靶器官之一,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显示,儿童时期的铅,镉能导致骨软化及骨质疏松。目的监测电子垃圾拆解区儿童血铅,血镉负荷水平及骨代谢相关指标,探讨铅镉暴露对儿童生长发育及骨代谢影响。材料与方法2009年1112月调查贵屿当地幼儿园238名38岁儿童,采集静脉血及尿样,并进行问卷调查。用原子石墨炉吸收法检测血铅,血镉浓度,ELISA试剂盒检测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尿脱氧吡啶酚)水平,化学比色法检测尿肌酐水平,尿脱氧吡啶酚的水平经肌酐校正,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钙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双变量相关,率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均值比较使用Mann-Whitney U-test,或者t-test。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暴露与调查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体检儿童血铅平均水平7.30μg/dL(3.30-24.90μg/dL),超标率(>10μg/dL)为16.4%血镉的平均水平0.69μg/L (0.25-6.86μg/L )。血镉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家庭周围存在电子垃圾拆解是血铅,血镉增高的危险因素,经常补充钙,维生素D,和乳制品为保护因素。2.相关性分析发现血铅与尿脱氧吡啶酚正相关,血钙水平与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和尿脱氧吡啶酚的水平正相关,同时发现女童血钙水高于男童,四岁儿童血钙,尿脱氧吡啶酚值最高,六岁儿童血钙,尿脱氧吡啶酚值最低。3.单独分析血铅与骨代谢指标之间相关性,根据血铅的四分位数,将儿童分为四组,结果显示高铅暴露组儿童尿脱氧吡啶酚值最高,低铅暴露组儿童尿脱氧吡啶酚值最低。4.为进一步分析暴露与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校正年龄和性别的因、素,血铅水平与儿童身高体重负相关,与尿脱氧吡啶酚水平正相关。通过校正,血镉与儿童身高的关系消失了,同时并没有发现血镉与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论2009年当地儿童血铅,血镉水平与以往相比已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本次研究发现儿童时期铅暴露可以影响其体格生长并提高儿童破骨细胞的活性,可能导致成年的骨质疏松,此次研究并未发现镉暴露对儿童身高和骨代谢的影响,考虑到镉在儿童体内的累积效应可能对成年后的健康造成威胁,铅镉暴露对儿童健康威胁仍不容忽视。

张红品,王维群[9](2007)在《运动对骨代谢调节激素和生化指标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人的骨密度有积极的影响,综述运动对骨矿生化成分、骨形成生化标志物及骨吸收生化标志物的影响,以期为开展健骨运动处方的研究、探讨运动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机制提供研究思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79-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Exerciseortraining,boneormetabolism”,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运动或训练,骨或代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运动对骨影响有关的文章,纳入标准:随机临床实验及基础研究,有对照组等。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0篇关于运动对骨代谢或骨有关的实验或综述文章,选用24篇,分别为不同强度运动对骨矿生化成分、钙调节激素、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的影响。排除16篇为重复研究或综述类文献。资料综合:①运动对骨矿生化成分的影响:血钙水平与运动负荷呈正比,持续运动后24h恢复阶段内,血钙增加,在两个持续运动之间的休息阶段钙离子和甲状旁腺素的变化削弱。②运动对钙调节激素的作用:钙磷代谢和骨再建过程主要受甲状旁腺激素、1α,25(OH)2D3及降钙素的调节。在最大无氧运动后即刻甲状旁腺素的分泌受到短暂的抑制,恢复阶段中又被刺激,交感神经的兴奋可能会引起甲状旁腺素水平的提高;甲状旁腺素浓度在运动中增加。③运动对骨形成指标的影响:体育运动对骨代谢的影响作用要依赖于运动的性质而定。游泳运动可以使血清骨钙素、B型血清碱性磷酸酶和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等骨形成生化标志物显着升高,而骨吸收生化标志物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显着下降。④运动对骨吸收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对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在运动中的变化发现未经训练者的骨对一次抗阻练习的早期反应是骨形成和骨吸收的短暂降低,年轻男子长时间体育锻炼主要是增强骨形成作用,抑制骨吸收作用不明显。抗阻练习后,尿钙分泌增加,尿脱氧吡啶酚也下降。结论:运动对骨代谢影响的两种观点:一种是体育运动有助于骨代谢;另一种是体育锻炼对任何部位的骨丢失都没有效果。此外,不同的运动形式和强度对骨的影响也不同。虽然运动对这些指标的影响观点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运动对骨是有积极影

余靖,邸立军,宛凤玲,勇威本[10](2006)在《骨代谢生化指标和恶性肿瘤骨转移不同临床表现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尿吡啶酚(uPYD)、尿脱氧吡啶酚(uDPD)、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血清骨钙蛋白(sBGP)和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99例进展期骨转移阳性肿瘤进行uPYD、uDPD、sBAP、sBGP的浓度水平检测。结果uPYD和uDPD、sBAP和sALP之间显着相关,肿瘤骨转移重度疼痛、无痛和轻度疼痛之间uPYD、uDPD、sALP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5),uDPD、sBAP和sALP水平在不同的骨转移程度有显着性差异(P<0.05),sBAP和sALP水平在不同的骨转移数目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骨转移时uPYD和uDPD、sBAP和sALP之间显着相关,uPYD、uDPD、sBAP水平和骨痛明显相关,uDPD、sBAP水平和肿瘤骨转移程度、骨转移数目明显相关。骨代谢生化指标uPYD、uDPD、sBAP和骨转移临床表现的关系对肿瘤骨转移的病情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二、尿脱氧吡啶酚是新的骨吸收生化指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尿脱氧吡啶酚是新的骨吸收生化指标(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IL-1β及尿DPd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牙周学指标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牙周学指标的评估
    1.4 血清IL-1β、尿DPd水平的检测
    1.5 临床资料收集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3组牙周学指标比较
    2.2 3组血清IL-1β及尿DPd水平比较
    2.3 单因素分析可能影响老年T2DM患者伴发牙周炎的危险因素
    2.4 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老年T2DM患者伴发牙周炎的危险因素
    2.5 合并组血清IL-1β、尿DPd水平与牙周学指标的相关性
3 讨 论

(2)左乙拉西坦对新诊断癫痫患者骨代谢影响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给药方法
        1.2.2 标本采集
        1.2.3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定
        1.2.3.1 钙、磷测定
        1.2.3.2 25羟维生素D_3、I型胶原N端前肽(PINP)、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测定
    1.3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的比较
    2.2 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的比较
    2.3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比较
    2.4 实验组治疗前后的比较
    2.5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3.1 正常的钙磷代谢及调节
    3.2 丙戊酸钠(VPA)对骨代谢的影响
    3.3 左乙拉西坦(LEV)对骨代谢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1. AEDs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1.1 AEDs对一般生化指标的影响
        1.1.1 传统的AEDs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1.1.2 新型AEDs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1.2 AEDs对骨代谢调控激素的影响
        1.2.1 AEDs对维生素D的影响
        1.2.2 AEDs对PTH的影响
        1.3 AEDs对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
    2. AEDs对骨骼健康的作用机制
        2.1 传统AEDs对骨骼健康的作用机制
        2.1.1 酶诱导的AEDs对骨骼健康作用机制
        2.1.2 非酶诱导AEDs对骨骼健康的作用机制
        2.2 新型AEDs对骨骼健康的作用机制
    3. 总结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论文提纲范文)

1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1.1 甲状旁腺素
    1.2 降钙素
    1.3 维生素D3
2 骨形成标志物
    2.1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2.2 骨钙素
    2.3 Ⅰ型前胶原C-端前肽/N-端前肽
    2.4 骨保护素
3 骨吸收标志物
    3.1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3.2 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3.3 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
4 激素与细胞因子
    4.1 生长激素
    4.2 雌激素
    4.3 睾酮
    4.4 白细胞介素-1
    4.5 白细胞介素-6
    4.6 转化生长因子β
    4.7 肿瘤坏死因子
    4.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4)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干预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主要试剂
        1.4 实验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2.1.1 卵巢切除手术(OVX)的具体方法
        2.1.2 睾丸切除手术(ORX)的具体方法
        2.2 取材
        2.3 脱钙骨冰冻切片的制作
        2.4 指标检测
        2.4.1 骨组织形态指标的检测
        2.4.2 骨生物力学指标的检测
        2.4.3 胫骨骨髓中MAPK(Erk1/2)、c-Fos、AP-1蛋白表达的检测
        2.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形态结构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1.1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BV/TV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1.2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onn.Dn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1.3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b.C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711.4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DA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1.4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DA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1.5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Tb.Pf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2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2.1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ML变化率的比较及右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2.2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BS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2.3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EM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3 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c-Fos、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3.1 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3.2 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c-Fos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3.3 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讨论
    1 从“性别差异”角度探讨中医“肾主骨”理论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2 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的比较
    3 雌雄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
    4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干预作用
        4.1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的干预作用
        4.2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干预作用
    5 机制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图

(5)鹿衔草水提剂对去卵巢模鼠骨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鹿衔草水提剂制备:
        1.2.2 动物分组、造模与给药:
        1.2.3 取材与指标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骨密度:
    2.2 血清及尿生化指标:
    2.3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
3 讨论
    3.1 鹿衔草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3.2 鹿衔草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与骨组织形态的影响:

(7)二仙汤对去势后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8)电子垃圾拆解区铅镉暴露对儿童骨骼生长和骨、钙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电子垃圾拆解区铅镉暴露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1.1 引言
    1.2 材料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电子垃圾拆解区铅镉暴露对儿童骨、钙代谢的影响
    2.1 引言
    2.2 对象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1
附录2

(9)运动对骨代谢调节激素和生化指标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运动对骨矿生化成分的影响
2 运动对钙调节激素的作用
3 运动对骨形成指标的影响
    3.1 运动对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3.2 运动对血清骨钙素的影响
4 运动对骨吸收生化指标的影响
    4.1 运动对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4.2 运动对尿钙的影响

(10)骨代谢生化指标和恶性肿瘤骨转移不同临床表现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指标间相关系数, 见表2。
    2.2 各指标按不同分组比较的结果
        2.2.1 骨痛程度与各指标间的比较
        2.2.2 转移程度与各指标间的比较
        2.2.3 转移数目与各指标间的比较
        2.2.4 转移类型与各指标间的比较
3 讨论

四、尿脱氧吡啶酚是新的骨吸收生化指标(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IL-1β及尿DPd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牙周学指标的相关性[J]. 谢芬,庞红霞,吴云菲,周美燕,孙小春,郑旭.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21)
  • [2]左乙拉西坦对新诊断癫痫患者骨代谢影响的比较[D]. 苗婵婵. 延安大学, 2020(12)
  • [3]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J]. 张萌萌,张秀珍,邓伟民,张智海,徐辉,葛继荣,王永福,黄宏兴,史晓林,张东伟,毛未贤,马倩倩,高远,杨茂伟,郭郡浩,张红红,张晓梅,印平,赵方,郑洪新,晁爱军,张岩,孔西建,李英华,李毅中,赵国阳,胡玲,董红宇,吴岩,吴涤,邹军,周惠琼,范馨月.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0(06)
  • [4]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干预作用的研究[D]. 柴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5]鹿衔草水提剂对去卵巢模鼠骨代谢的影响[J]. 李超雄,吴银生,林向全,林海鸣. 福建医药杂志, 2016(04)
  • [6]低氧环境下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骨吸收标志物观察[J]. 乔林,白峰,赵轶男,徐向东,王仁,张卫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07)
  • [7]二仙汤对去势后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旭斌. 辽宁医学院, 2014(03)
  • [8]电子垃圾拆解区铅镉暴露对儿童骨骼生长和骨、钙代谢的影响[D]. 杨辉. 汕头大学, 2011(01)
  • [9]运动对骨代谢调节激素和生化指标的作用[J]. 张红品,王维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06)
  • [10]骨代谢生化指标和恶性肿瘤骨转移不同临床表现的关系[J]. 余靖,邸立军,宛凤玲,勇威本. 肿瘤防治研究, 2006(05)


右归丸论文 二仙汤论文 血清蛋白论文 健康论文

上一篇:新阶段对“三农”的思考
下一篇:生猪进入指定屠宰场有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