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应尽快建立细毛羊基地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应尽快建立细毛羊基地(论文文献综述)

陈甜[1](2015)在《中国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与区域布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在世界绒毛用羊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受绒毛用羊生活习性及世界地貌特征分布影响,绒毛用羊养殖区域相对集中。我国是主要的绵羊、山羊养殖国家,据FAO统计数据,2013年世界绵羊存栏量为11.73亿只,其中,中国绵羊存栏量居世界第一,为1.50亿只,占世界存栏量的12.78%,同年世界山羊存栏量为10.06亿只,其中,中国山羊存栏量居世界第二为1.40亿只,占世界存栏量的13.92%。同时,我国还是羊毛羊绒主产国之一,2012年世界羊毛产量为206.67万吨,我国羊毛产量居世界第一,为40.04万吨,占世界羊毛产量的19.37%,同年世界羊绒产量为2.63万吨,我国是羊绒产量最高的国家,约为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受到非农产业及其他农业部门发展的挤压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华东地区,绒毛用羊生产萎缩趋势明显。中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呈现出向“老少边穷”地区转移、由南方地区向北方地区进一步集中的变化趋势。这种生产布局的变动趋势使得我国绒毛用羊生产所需的资金越来越难以同其他相关资源整合在一起,整体上削弱了绒毛用羊生产的综合优势,不利于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的发挥。近年来,受畜牧业无序养殖、超载放牧以及气候变化等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草原及山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草原沙化、退化、盐碱化及山区植被破坏等问题比较严重。较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使这些地区绒毛用羊养殖面临饲草料不足的制约,同时,为有效治理草原及山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各省区均出台并实施了严格的草原禁牧政策或封山禁牧政策,并且还推广实施细毛羊、绒山羊等畜牧品种的舍饲和半舍饲养殖,这无疑又增加了绒毛用羊的养殖成本。因此,在养殖成本不断攀升的趋势下,广大农牧区如何调整养殖规模、形成环境友好同时经济效益良好的生产布局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对我国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和区域布局的研究对促进我国乃至世界绒毛用羊生产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区位布局理论、空间经济学理论和区域规划理论,采用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比较与规划分析的方法,深入探究绒毛用羊(细毛羊、半细毛羊、绒山羊)生产的比较优势与区域布局;在此基础上对绒毛用羊生产合理布局提出优化方向,有助于提高我国绒毛用羊生产能力,促进绒毛用羊产业发展。本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分析我国绒毛用羊生产的基本状况及不同地区成本收益情况;分析我国绒毛用羊生产的比较优势和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区域布局的历史变迁;探究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优化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包括:(1)由于地区之间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我国各省区绒毛用羊生产的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且各省区各品种绒毛用羊生产的比较优势具有动态变化性。总体来讲,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省区集中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自80年代中期以来,华东地区的绒毛用羊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弱,东北地区绒毛用羊生产的比较优势提高。(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绒毛用羊各品种生产的区域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绒毛用羊生产布局逐渐从自然性布局向经济性布局转变。具体来讲,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呈现出由南方地区向北方地区集中、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集中的的变化趋势。华北、东北地区绒毛用羊生产的比重提升较快,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绒毛用羊生产的比重降低。我国细毛羊、半细毛羊、绒山羊生产集中程度是不同的,其中,绒山羊生产的集中程度最高,其次是细毛羊,半细毛羊生产的集中程度最低。从历年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来看,各品种生产集中度的变化不大,总体上,细毛羊的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半细毛羊、绒山羊的生产集中度有所降低。(3)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的变迁基本符合比较优势原理。即绒毛用羊生产的布局趋向于朝着有自然资源优势、优良种质资源优势、生产成本效益优势、规模优势及综合优势的地区转移。(4)影响我国绒毛用羊空间布局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绒毛和羊肉的比价、绒毛生产综合比较优势、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非农就业机会、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运输条件、自然灾害、草原面积等都是影响中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变迁的因素。(5)在优化绒毛用羊生产布局时应坚持的原则有:因地制宜资源可持续原则、比较优势原则、产业安全的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市场调节作用与宏观管理相结合原则、促进产业发展和加工链条拉长原则、生产布局调整与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相结合原则、结构优化原则。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的优化方向,细毛羊:新疆北部、内蒙古中东部、祁连山区、河北西北部、吉林、黑龙江西部和南部;半细毛羊:内蒙古中部、黑龙江东北、新疆北部、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河北;绒山羊:西藏西部、内蒙古、陕北、冀北、辽东半岛、黑龙江中北部、新疆西北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

马强[2](2012)在《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内蒙古自治区既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经济欠发达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动内蒙古农业现代化,实现增产、增收、增绿的重大战略选择。本文探讨了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认为现代特色农业相对于传统特色农业: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背景不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逐步加大。二是功能不同,更加关注农业多功能融合。三是特色的内容不同,创造特色的环节和途径更加广泛。四是发展方式不同,发展主要依靠现代集约型方式。五是在区域发展中的任务与地位不同,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本文认为区域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打破大宗粮食作物与特色农产品的传统界限,将优质、专用粮食作物按照比较优势就是特色、差异化就是特色的理念,作为特色农产品发展,可以从根本上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巩固粮食安全。本文基于对新时代农业基本特性的新认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现代特色农业基本内涵的分析研究,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内容包括: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分析、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以及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创新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方法:以城乡统筹理论为指导,综合内蒙古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农业功能区布局、基于比较优势的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以及内蒙古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研究结果,从点、区、带多层次相结合,优化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所处的各种影响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提出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施“收缩集中,集约发展”战略:促进农业发展战略重点向农业主体功能区集中,特色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业开发重心向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主要以综合应用科技投入和机械化、劳动力素质提高和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创新为支撑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区域化、特色产品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化;协调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组织企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协调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化、从业人员知识化、服务信息化。

王为,李浩,张相鹏[3](2011)在《吉林省细毛羊产业发展对策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要使细毛羊尽快走出困境,就必须加快细毛羊品种内部结构的调整,走以质量取胜的道路,实现全面振兴吉林细毛羊产业。

欧阳喜光,许承云[4](2011)在《新疆2010年羊毛产业损害预警监测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农业与世界关联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外两个市场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我国农业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部分农产品受进口产品的挤压,已经影响到国内产业发展和升级。为妥善解决国际贸易摩擦,维护国内农业产业安全,农业部于2007年在15个省

本版编辑 新疆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阿德力汗·叶斯汗 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郭选政 自治区兽医局 行庆华 刘英豪 新疆农业大学 黄锡霞 新疆农业大学校长 雒秋江 新疆水利厅科技管理处副处长 张璐 民革新疆区委会 李兴莲 钟伟 新疆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 玉素甫·哈斯木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 王延辉 兵团农业局 兵团畜禽品种改良中心 苗启华 岳元新 司建军[5](2008)在《自治区政协“现代畜牧业与新疆发展”研讨会文件摘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建设新农村 难点在牧区 阿德力汗·叶斯汗 新疆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一是牧民增收难,生活水平已远远落后于农民。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草场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四是牧民定居水平不高。五是牧区各项社会、文化、教?

高雪峰,康凤祥[6](2008)在《内蒙古细毛羊产业状况和今后发展方向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1 内蒙古细毛羊业的发展现状内蒙古是我国细毛羊主产区之一。2007年全区绵羊存栏 5779.45万只.其中:细毛羊及改良羊存栏1936.19万只,半细毛羊及改良羊756.65万只。细毛羊及改良羊存栏占绵羊总数的33.5%;2007年绵羊毛产量98195t,其中细羊毛总产量 52609t。分别比2006年增长0.5%和0.6%。细羊毛产量居全国首位,占全国细羊毛总产量的34.5%。

曹文军,敖特根巴雅尔,谷子科[7](2006)在《发展优势产业建设国内一流的细毛羊生产基地》文中研究说明

郑江平[8](2005)在《新疆羊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畜牧业是新疆最具特色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绵山羊一直是新疆畜牧业的主要畜种,50多年来,羊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实现了快速增长。羊产业已成为畜牧业的主导产业。研究羊产业的发展对新疆农业结构优化、农牧民增收以及提高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和经济计量分析方法,首次对新疆羊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本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包括第一、二、三、四章。本部分首先提出了新疆羊产业的概念。接着对产业经济学理论、产业链理论和竞争力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的阐述,作为指导整个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最后在对世界和中国羊产业的生产、消费、贸易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是世界羊肉、羊毛生产和羊毛消费大国,中国羊肉、羊毛区域化分布已十分明显。今后中国羊产业生产方向应逐渐从以毛为主向以肉为主,肉、毛、皮全面发展转变;由自由放牧向集约化饲养发展转变;羊肉生产向羔羊肉生产转变。第二大部分包括第五、六、七、八、九章,本部分从资源优劣势、羊产品生产、加工、贸易、消费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新疆羊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特点及发展规律。通过对新疆羊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的分析,认为新疆羊产业生产在品种、天然草地和饲草料加工方面具有较大的资源优势,羊产业已成为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全国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鲜活产品仍然是新疆消费的主要方式,羊肉消费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同时新疆羊产业发展仍存在生态系统脆弱、草地退化严重、牧场载畜能力不平衡、饲料生产布局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和饲料安全隐患等制约因素,在羊产品生产加工、贸易方面存在规模小、企业亏损严重、羊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等问题。第三大部分包括第十、十一、十二、十三章,本部分首先分析了新疆羊产业链存在城郊型羊产业链、牧区型羊产业链和农区型羊产业链三种模式。研究表明,新疆羊产业纵向链各活动关系对羊产业发展有较大影响。其次从竞争绩效、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三个方面,进一步对新疆羊产品的国内市场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表明,新疆绵羊毛和牧区羊肉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农区肉羊竞争力较弱。在以上研究的基础

黄锡霞[9](2005)在《超细型细毛羊优化育种规划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紧密结合新疆超细型细毛羊育种的需要,以基因流动法为核心,利用系统分析方法确定了超细型细毛羊的育种目标性状,并采用差额法计算了各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采用基因流动法应用育种规划专用程序ZUPLAN分析研究了细毛羊现行育种方案的育种成效。在此基础上研究影响现行育种方案育种成效的不同因素,就育种群的比例、公母羊使用年限、后测与配母羊在育种群中比例、群体规模等因素进行优化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根据我国超细型细毛羊的育种、生产和市场条件,并适当考虑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计算制定了育种目标所必需的经济学和生物学、育种技术参数,并制定了包括3类6个生产性状的育种目标。通过边际效益分析得出,超细型细毛羊3类性状,毛用性状、繁殖性状、生长发育性状的权重比为66.43:25.12:8.41,近似于8:3:1,说明超细型细毛羊毛用性状具有更大的经济价值。 2.优化分析表明,现行育种方案在群体规模、育种核心群比例、留种公羊、种羊使用年限方面尚未处于最佳状态,仍有很大改进余地。现行方案世代间隔为4.48年,投入产出比为1:14.04,公羊后裔测定的后代数低,种公母羊的利用年限较长,还有较大的改进余地。 3.优化研究表明,育种群公、母羊育种年龄,使用年限对育种效益有较大影响。在育种群公羊使用1年,母羊使用2年,生产群母羊使用5年时,可获得理想的育种效率。从近交系数增量考虑,育种群公羊使用年限最多不应超过4年。 4.在育种群规模比例固定的情况下,群体规模每扩大5000只,育种效益平均增加7.21%,遗传进展平均增加6.60%。育种投入平均减少22.97%,但单一加大群体规模,随着留种公羊数的增加,将降低育种效益和综合遗传进展,在育种实践中应尽量扩大育种群规模和主动育种群比例。 5.优化各种影响因素后,现行育种方案在育种群比例为65%,后测与配母羊在育种群中比例为40%,后测公羊数为15只时,验证公羊数为6只时综合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最高。达到最优状态时超细型细毛羊群体综合育种进展和育种效益可达到每母羊每年18.631元和375.569元,比现行育种方案的13.616元和148.208元分别提高了36.83%和153.41%。 6.本文还对有限规模群体中影响育种成效的近交问题进行了分析,本研究认为,在群体处在最佳状态时,近交系数不应超过0.3%,在留种公羊数为10只时,育种群公羊使用年限不应超过3年。对有限群体还可以建立开放式育种体系,必要时通过引进公羊或精液,解决近交问题。 7.本文还对非后测体系育种方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后测体系育种方案优于非后测体系育种方案,育种实践中应采取后测体系育种方案。

王丽娜[10](2004)在《世界羊毛生产与贸易的经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羊毛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产业,又是广大牧区居民赖以生存的主要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绵羊饲养国,第二大羊毛生产国,同时又是最大的羊毛进口国,在世界羊毛生产与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毛纺织业发展迅猛,羊毛需求量快速增加。我国羊毛业伴随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牧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羊毛生产量翻了一翻。尽管如此,我国羊毛生产还难以适应毛纺织业的发展,国产羊毛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我国毛纺织业的需求。我国羊毛进口的快速增长,影响着世界羊毛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对我国羊毛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压力与冲击。明确世界羊毛生产和贸易的现状,我国羊毛生产与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我国羊毛生产与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羊毛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无论是对我国的毛纺织业,还是羊毛业都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本论文以世界羊毛业的生产和贸易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围绕世界羊毛生产和贸易的国际竞争以及我国羊毛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问题,从应用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共由9章组成。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构成。 第二章和第三章实证分析了世界羊毛总产量与贸易量的变迁,世界羊毛业的产地分布和世界羊毛市场的贸易结构,采用指数增长模型对世界羊毛总产量进行了定量预测,采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法、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指数对主要羊毛出口国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四章到第六章实证分析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乌拉圭三大主要的羊毛产销国的羊毛生产与贸易发展历程与现状,并展望了它们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到第九章简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羊毛业的发展历程,实证分析了我国羊毛业生产和贸易的现状,系统分析了我国羊毛进口的快速增长的成因,以及对我国羊毛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羊毛生产与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应尽快建立细毛羊基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尽快建立细毛羊基地(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与区域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测算方法
    2.1 理论基础
    2.2 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的测算方法
第三章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基本情况及成本收益状况
    3.1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概况
    3.2 绒毛用羊各品种生产的成本收益情况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4.1 方法选择与数据说明
    4.2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地区比较优势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的历史变迁
    5.1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的历史变迁
    5.2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集中度测算
    5.3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历史变迁的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6.1 影响绒毛用羊生产布局的各种因素的现状分析
    6.2 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绒毛用羊生产布局优化分析
    7.1 生产布局优化的原则
    7.2 生产布局优化的方案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2014年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专家专项访谈
致谢
作者简介

(2)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代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1.1.2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1.1.3 发展特色产业是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1.1.4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为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2.2 丰富区域现代特色农业研究理论与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特色农业研究
        1.3.2 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研究
    1.4 理论方法和研究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内容与框架
    1.5 特色与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的构建
    2.1 对农业基本特性的新认识
        2.1.1 新时代农业的基本特性
        2.1.2 从农业基本特性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
    2.2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2.3 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
        2.3.1 共同特征
        2.3.2 主要区别
    2.4 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基本内容
        2.4.1 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
        2.4.2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
        2.4.3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2.4.4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优化研究
        2.4.5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战略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特色农业的理论基础
    3.1 特色农业理论基础
        3.1.1 比较优势理论
        3.1.2 “钻石”模型
        3.1.3 创新理论
        3.1.4 垄断、竞争理论
        3.1.5 产品差别化理论
    3.2 现代农业的理论基础
        3.2.1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3.2.2 制度创新理论
        3.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3.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5 城乡一体化理论
        3.2.6 中国传统农业改造与转型理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
    4.1 内蒙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分析
        4.1.1 内蒙古农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趋向下降
        4.1.2 内蒙古农业产值份额下降与劳动力份额下降不对称
    4.2 对新时代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新认识
        4.2.1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国家食物安全中的作用
        4.2.2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国家生态安全中的作用
        4.2.3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4.3 内蒙古多功能农业价值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
    5.1 内蒙古农业发展成就
    5.2 内蒙古农业发展阶段分析
        5.2.1 数量发展阶段
        5.2.2 优化农业阶段
        5.2.3 现代农业阶段
    5.3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综合评价
        5.3.1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测算
        5.3.2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测算
    5.4 内蒙古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
        5.4.1 城乡一体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
        5.4.2 较长时期稳定增长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态势
        5.4.3 多功能性成为农业功能拓展的主要特征
        5.4.4 制度创新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5.4.5 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生产成为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趋势
        5.4.6 现代要素投入成为农业增长的主要依靠
        5.4.7 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
        5.4.8 惠农政策体系成为政府支农的主要形态
        5.4.9 非农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6.1 内蒙古区域农产品产量构成
        6.1.1 内蒙古农作物产量构成
        6.1.2 内蒙古畜产品产量构成
    6.2 内蒙古农产品比较优势测算
        6.2.1 分析思路与方法
        6.2.2 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6.2.3 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
    6.3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的选定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
    7.1 内蒙古国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特征
        7.1.1 区位独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7.1.2 地域辽阔,适宜开发面积少,空间结构不合理
        7.1.3 资源富集,开发利用效率低,环境压力日益加大
        7.1.4 生态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
        7.1.5 生产力快速发展,区域发展不均衡,人口与经济集聚不协调
    7.2 内蒙古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农业功能区布局
        7.2.1 农业主体功能区
        7.2.2 农业辅助功能区
    7.3 内蒙古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
        7.3.1 内蒙古水土资源分布特点
        7.3.2 内蒙古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研究
    7.4 基于比较优势的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7.4.1 特色农作物区域布局
        7.4.2 特色畜产品区域布局
    7.5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重点发展区域及区域重点产业
        7.5.1 现代特色农业战略重点区
        7.5.2 现代特色农业一般区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战略选择
    8.1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8.1.1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 SWOT 分析的技术路线
        8.1.2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8.1.3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组合分析
    8.2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选择
        8.2.1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8.2.2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化
        8.2.3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区域化、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化
        8.2.4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
        8.2.5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组织企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化
        8.2.6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化、从业人员知识化、服务信息化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全文主要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与特色
    9.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4)新疆2010年羊毛产业损害预警监测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疆羊毛产业状况
2 与2009年度相比羊毛产业的变化情况
3 新疆羊毛产业变化情况分析
4 措施与建议
    4.1 加快细毛羊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重点发展市场需求的羊毛品种
    4.2 增加政府扶持力度,推动细毛羊基地建设
    4.3 积极推动羊毛标准化生产
    4.4 要建立完善的细毛羊市场营销体系

(7)发展优势产业建设国内一流的细毛羊生产基地(论文提纲范文)

细毛羊产业发展现状
细毛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乌审旗细毛羊产业发展方向及对策
    1 细毛羊产业发展方向
    2 细毛羊产业发展对策
        2.1 加快细毛羊内部结构的调整,突出发展市场需求的肉毛兼用品种。
        2.2 要切实抓好细毛羊基地的建设。
        2.3 积极推动羊毛工业化管理,努力提高细毛羊生产效益。
        2.4 要建立完善的细毛羊市场营销体系。
        2.5 乌审旗细毛羊产业发展技术路线。

(8)新疆羊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羊产业发展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羊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1.2.2 研究羊产业发展的理论意义
    1.3 产业形成与羊产业的界定
        1.3.1 产业形成
        1.3.2 羊产业的界定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1.6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6.1 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依据
    2.1 国内外研究的动态
        2.1.1 国外研究动态
        2.1.2 国内研究的动态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2.2.1 产业经济学理论
        2.2.2 产业链理论
        2.2.3 竞争力理论
第三章 世界羊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3.1 世界羊产业生产、消费与贸易的现状
        3.1.1 世界肉羊业生产现状
        3.1.2 世界羊毛业生产现状
        3.1.3 世界羊产品贸易现状
        3.1.4 世界羊产品消费现状
    3.2 世界羊产业发展模式
        3.2.1 国外集约化饲养模式
        3.2.2 国外羊产业链模式
    3.3 国外羊产业发展启示
        3.3.1 生产方向逐渐从以毛为主转向以肉为主
        3.3.2 从自由放牧向集约化饲养发展
        3.3.3 羊肉生产从成年羊肉向羔羊肉生产转化
        3.3.4 国外畜牧业产业化的产生以商品经济为基础
        3.3.5 以国家的适当干预、调控、扶持和良好政策环境为保证
        3.3.6 以高新科技进入畜牧业领域并广泛应用为前提
第四章 中国羊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4.1 中国羊产业布局与生产现状
        4.1.1 中国肉羊生产区域分布与特点
        4.1.2 中国羊毛生产区域分布与特点
    4.2 中国羊产品贸易现状
        4.2.1 活羊进出口贸易
        4.2.2 羊肉进出口贸易
        4.2.3 羊毛进出口贸易
        4.2.4 羊绒进出口贸易
    4.3 中国羊肉屠宰加工
        4.3.1 羊产品加工的历史
        4.3.2 屠宰加工概况
        4.3.3 中国重点肉羊屠宰加工企业介绍
    4.4 中国羊产品消费现状
        4.4.1 羊肉消费现状
        4.4.2 羊毛市场消费现状
    4.5 中国羊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4.5.1 从以毛为主向以肉为主,肉、毛、奶、皮全面发展转化
        4.5.2 山羊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4.5.3 农区养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5.4 中国羊肉进入国际市场的发展前景
第五章 新疆羊产业生产资源分析
    5.1 新疆羊产业生产发展史
        5.1.1 缓慢发展时期(1949-1964 年)
        5.1.2 波动停滞时期(1965-1978 年)
        5.1.3 调整、改革、全面发展时期 (1979-1993 年)
        5.1.4 快速发展时期(1994-2003年)
    5.2 新疆羊产业生产资源优势
        5.2.1 羊品种资源优势
        5.2.2 天然草地资源优势
        5.2.3 饲草料资源优势
    5.3 新疆羊产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5.3.1 缺水草地面积大,生态系统极其脆弱
        5.3.2 牲畜超载过牧,草地退化严重
        5.3.3 季节牧场载畜能力不平衡
        5.3.4 饲料生产布局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
        5.4.5 饲料安全问题制约羊产业发展
第六章 新疆羊产业生产发展状况
    6.1 新疆羊产业生产布局及发展特点
        6.1.1 肉羊生产区域分布及特点
        6.1.2 绵羊毛生产区域分布及特点
        6.1.3 绒山羊生产区域分布及特点
    6.2 新疆羊产业内部结构与生产水平
        6.2.1 畜群结构
        6.2.2 质量结构
        6.2.3 羊产业生产水平
    6.3 新疆羊产业饲养模式及发展特点
        6.3.1 集约化饲养模式
        6.3.2 家庭饲养模式
    6.4 新疆羊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6.4.1 生产方式传统落后
        6.4.2 牧区存在着尖锐的草畜矛盾
        6.4.3 资源产出率低
        6.4.4 缺乏严格的良种管理制度
        6.4.5 新疆羊品种资源保护问题迫在眉睫
第七章 新疆羊饲养成本收益分析
    7.1 新疆牧区不同绵羊品种成本收益分析
        7.1.1 本种绵羊成本收益分析
        7.1.2 改良绵羊成本收益分析
        7.1.3 本种绵羊和改良绵羊成本收益比较
    7.2 新疆农区养菜羊成本收益分析
        7.2.1 新疆农户养菜羊成本收益分析
        7.2.2 北疆、南疆、东疆农户养菜羊成本收益比较
        7.2.3 新疆与全国主要农区养菜羊成本收益分析
第八章 新疆羊产品加工和贸易分析
    8.1 新疆羊产品屠宰加工现状
        8.1.1 肉羊屠宰加工现状
        8.1.2 毛、绒及其他加工现状
    8.2 新疆羊产品贸易分析
        8.2.1 羊产品进出疆贸易
        8.2.2 羊产品进出口贸易
    8.3 新疆羊产品加工和贸易存在的问题
        8.3.1 屠宰场多且分散,屠宰设备简易落后
        8.3.2 屠宰加工点布局不合理,资源配置浪费
        8.3.3 羊肉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加工企业
        8.3.4 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8.3.5 羊毛市场流通体制不完善
第九章 新疆羊产品消费分析
    9.1 新疆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及变化
        9.1.1 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及变化
        9.1.2 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及变化
    9.2 新疆羊产品消费特点
        9.2.1 羊肉消费特点
        9.2.2 羊毛消费特点
        9.2.3 羊绒消费特点
    9.3 新疆羊肉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9.3.1 收入水平
        9.3.2 消费习惯与偏好
        9.3.3 价格因素
        9.3.4 人口因素
    9.4 新疆羊产品消费发展趋势
        9.4.1 羊产品消费趋势
        9.4.2 未来羊肉产量需求量预测
第十章 新疆羊产业纵向链关系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10.1 新疆羊产业纵向链关系的演变过程
        10.1.1 羊产业纵向链活动与关系
        10.1.2 羊产业纵向链关系的演变过程
    10.2 新疆羊产业纵向链关系模式分析
        10.2.1 城郊型羊产业链模式
        10.2.2 牧区型羊产业纵向链模式
        10.2.3 农区羊产业链模式
    10.3 新疆羊产业纵向链关系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10.3.1 饲草料与羊产品生产活动之间关系对羊产业发展的影响
        10.3.2 羊产品生产与加工、销售之间的关系对羊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十一章 新疆羊产品竞争力分析
    11.1 竞争力概念
        11.1.1 农业竞争力概念
        11.1.2 羊产品市场竞争力
    11.2 新疆羊产品国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11.2.1 生产要素
        11.2.2 羊产品国内需求
        11.2.3 相关及支持产业
        11.2.4 食品安全
        11.2.5 成本与价格
        11.2.6 制度因素
        11.2.7 政府
    11.3 羊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测定方法
        11.3.1 羊产品竞争绩效
        11.3.2 羊产品竞争实力
        11.3.3 羊产品竞争潜力
    11.4 新疆羊产品国内竞争力实证分析
        11.4.1 羊产品竞争绩效测定
        11.4.2 羊产品竞争实力测定
        11.4.3 羊产品竞争潜力分析
第十二章 新疆羊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
    12.1 新疆羊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12.1.1 市场发展思路
        12.1.2 生产发展思路
        12.1.3 产业组织发展思路
    12.2 新疆羊产业区域布局及发展方向
        12.2.1 区域布局的原则
        12.2.2 区域布局和发展方向
    12.3 新疆羊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12.3.1 抓住机遇,加速羊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化
        12.3.2 加强草原建设,促进传统羊产业向现代羊产业转变
        12.3.3 完善羊产业生产加工体系,提高产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12.3.4 坚持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12.3.5 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工作力度,提高羊产业的科技含量
        12.3.6 实施现代化管理,促进细毛羊产业发展
        12.3.7 强化监督管理,确保羊产品质量安全
        12.3.8 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新疆羊产业的发展
        12.3.9 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第十三章 基本结论
    13.1 中国是世界羊肉、羊毛生产和羊毛消费大国,中国羊产品区域化分布明显
    13.2 新疆羊产业生产具有资源优势,也存在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
    13.3 新疆羊产业已成为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13.4 新疆牧区饲养改良绵羊成本收益高于本种绵羊,牧区绵羊的成本收益在全国居中上水平;北疆农区肉羊的成本收益高于南疆和东疆,农区绵羊成本收益在全国不具有优势
    13.5 新疆羊产品生产加工规模小,毛纺织企业亏损严重,羊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
    13.6 羊肉具有较大的市场消费前景,而羊毛消费面临巨大挑战
    13.7 羊产业纵向链组织关系对新疆羊产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13.8 新疆的绵羊毛和牧区羊肉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农区肉羊竞争力较弱
    13.9 突出主导产品,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化区域布局,加快新疆羊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致 谢
作者简历

(9)超细型细毛羊优化育种规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细毛羊生产的历史和现状
    1.2 细毛羊育种技术
    1.3 动物育种规划方法的发展
    1.4 绵羊育种方案的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细型细毛羊育种目标的确定
    2.1 前言
    2.2 育种目标性状和选择性状的筛选
    2.3 生产体系的描述及各种生物学和经济学参数的计算
    2.4 性状边际效益的计算
    2.5 结果与分析
    2.6 讨论
    2.7 小结
第三章 超细型细毛羊核心群优化育种规划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10)世界羊毛生产与贸易的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构成
第二章 世界羊毛生产
    第一节 世界羊毛生产量的变化
    第二节 世界羊毛业的产地分布
    第三节 羊毛主产国相对地位的变化
    第四节 羊毛主产国生产能力的比较
    第五节 世界养羊技术的进步与羊毛品种结构的变化
    第六节 世界羊毛生产发展趋势的预测
第三章 世界羊毛贸易
    第一节 世界羊毛贸易量的变化
    第二节 世界羊毛市场的贸易结构
    第三节 羊毛贸易国的比较优势分析
    第四节 羊毛贸易国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第五节 世界羊毛贸易的展望
第四章 澳大利亚羊毛生产与贸易
    第一节 澳大利亚羊毛生产
    第二节 澳大利亚羊毛贸易
    第三节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羊毛贸易
    第四节 澳大利亚羊毛业的展望
第五章 新西兰的羊毛生产与贸易
    第一节 新西兰羊毛生产
    第二节 新西兰羊毛贸易
    第三节 新西兰与中国的羊毛贸易
    第四节 新西兰羊毛业的展望
第六章 乌拉圭的羊毛生产与贸易
    第一节 乌拉圭的羊毛生产
    第二节 乌拉圭的羊毛贸易
    第三节 乌拉圭与中国的羊毛贸易
    第四节 乌拉圭羊毛业的展望
第七章 中国羊毛生产
    第一节 中国羊毛生产的发展与现状
    第二节 中国羊毛流通体制的变革
    第三节 中国羊毛价格的演变
    第四节 中国羊毛标准和质量监督管理
    第五节 中国羊毛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八章 中国羊毛贸易
    第一节 中国羊毛贸易的发展与现状
    第二节 中国羊毛进口增长对羊毛业及毛纺织业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羊毛进口增长的成因分析
第九章 中国羊毛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应尽快建立细毛羊基地(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与区域布局研究[D]. 陈甜.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2]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 马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3]吉林省细毛羊产业发展对策的探讨[J]. 王为,李浩,张相鹏. 吉林畜牧兽医, 2011(11)
  • [4]新疆2010年羊毛产业损害预警监测情况分析[J]. 欧阳喜光,许承云. 新疆畜牧业, 2011(07)
  • [5]自治区政协“现代畜牧业与新疆发展”研讨会文件摘编[N]. 本版编辑 新疆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阿德力汗·叶斯汗 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郭选政 自治区兽医局 行庆华 刘英豪 新疆农业大学 黄锡霞 新疆农业大学校长 雒秋江 新疆水利厅科技管理处副处长 张璐 民革新疆区委会 李兴莲 钟伟 新疆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 玉素甫·哈斯木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 王延辉 兵团农业局 兵团畜禽品种改良中心 苗启华 岳元新 司建军. 亚洲中心时报(汉), 2008
  • [6]内蒙古细毛羊产业状况和今后发展方向及对策[A]. 高雪峰,康凤祥. 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07-2008), 2008
  • [7]发展优势产业建设国内一流的细毛羊生产基地[J]. 曹文军,敖特根巴雅尔,谷子科. 中国畜禽种业, 2006(12)
  • [8]新疆羊产业发展研究[D]. 郑江平. 新疆农业大学, 2005(03)
  • [9]超细型细毛羊优化育种规划的研究[D]. 黄锡霞.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10]世界羊毛生产与贸易的经济分析[D]. 王丽娜. 浙江大学, 2004(01)


特色农业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新疆生活论文 中国现状论文 农业论文

上一篇:股份回购若干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附件疾病治疗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