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奶牛断奶后长时间不发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奶牛产后久不发情原因探析及防治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张大华[1](2021)在《奶牛常见繁殖障碍疾病及防治措施》文中研究说明繁殖障碍是奶牛饲养过程中一类常见的疾病,可导致奶牛繁殖性能降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卵巢囊肿等疾病是引发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此外,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也可造成奶牛繁殖障碍,严重影响奶牛的正常生产,对我国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引起奶牛繁殖障碍的疾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论述,提高奶牛场对该病的认识。

王东[2](2021)在《基于LC/MS的卵巢静止奶牛卵巢皮质组织和卵泡液的代谢组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奶业的政策扶持,奶牛规模化养殖不断扩大。奶牛年单产稳步提升的同时,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病率呈升高趋势,给牛场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NEB)所致的卵巢静止(IO)是卵巢功能暂时性紊乱的一种病理性乏情,不但影响奶牛产后卵巢机能恢复,妨碍正常的发情配种,而且会降低奶牛繁殖效率,现已成为制约规模化牛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鉴于有关NEB所致的奶牛产后IO的卵巢组织代谢组学研究尚无报道,因此本研究采用非靶向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产后IO奶牛的卵巢皮质组织和卵泡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阐明不同代谢物在奶牛IO发生后的变化及其作用,为今后深入探究奶牛产后IO发生的机制和防治策略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在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随机选取具有相近的年龄、胎次、状况的泌乳奶牛为试验动物(n=100)。在分娩后14~21 d根据血清β-羟丁酸(BHBA)和血糖(GLU)的水平,被分为能量平衡(PEB)组和能量负平衡(NEB)组,每组各30头。在产后50~55d,进行发情鉴定,分为PEB正常发情组(A组)和NEB卵巢静止组(B组),每组选择6头牛进行屠宰,并采集血液、卵巢皮质组织及卵泡液。随后,对两组试验奶牛血清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应用LC/MS技术对A和B两组奶牛卵巢皮质组织及卵泡液进行代谢谱分析,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差异代谢物及其代谢途径,进而探讨差异代谢产物与卵巢静止的关系。结果:(1)通过试验奶牛血液临床病理学分析发现,与PEB组相比,NEB奶牛泌乳早期体况损失增大,发情率降低,输精次数增多和产犊间隔延长;与A组相比,B组奶牛血糖浓度降低,NEFA和BHBA的含量升高,表明NEB不仅造成奶牛繁殖性能下降,而且所引起的卵巢静止与脂肪动员增强和高酮血症有关。(2)通过LC/MS检测、多元统计学分析和单变量分析筛选出A组和B组间卵巢皮质组织的差异代谢物29种。与A组相比,B组奶牛卵巢皮质组织中亚油酰胺、油酸乙酯、组胺、磷脂酰胆碱等9种代谢物升高;13-羟基过氧化亚油酸、溶血磷脂酰乙醇胺、8,9-二羟基二十碳三烯酸、谷氨酸、L-脯氨酸、8-甲基壬酸、L-缬氨酸、ɑ-氧戊二酸等20种代谢物下降。它们主要参与的富集通路为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亚油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等生物代谢过程。(3)通过LC/MS检测、多元统计分析和单变量分析筛选出A组和B组间卵泡液的差异代谢物45种。与A组相比,B组奶牛卵泡液中12-酮-白三烯B4、鞘磷脂、20-羧基花生四烯酸、磷脂酰胆碱、油酰胺、16-羟基棕榈酸酯、焦谷氨酸、葡萄糖酸内酯、黄嘌呤、胞嘧啶、尿酸等28种代谢物升高;丙内酯、11,12-二羟基二十碳三烯酸、L-缬氨酸、苯丙酮酸、L-赖氨酸、D-甘露糖、蔗糖等17种代谢物下降。它们主要参与的富集通路为花生四烯酸代谢、嘌呤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组氨酸代谢。(4)A组和B组试验奶牛卵巢皮质组织和卵泡液中共同的差异代谢物有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和谷氨酰胺,且变化一致,而其它差异代谢物不同。尽管二者之间差异代谢物的富集通路都涉及糖、氨基酸及脂质代谢,但是在卵巢皮质组织和卵泡液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根据卵巢皮质组织和卵泡液的差异代谢物和主要富集通路,分别构建了差异代谢物的互作图,进而探究了差异代谢物与卵巢静止发生的关系。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奶牛产后IO的奶牛卵泡液和卵巢皮质组织的差异代谢物谱,构建了差异代谢物的互作图,明确了奶牛NEB所致的产后IO时机体糖类、脂类和氨基酸类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代谢通路及其相互关系,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奶牛产后IO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提供了方向。

孟德超[3](2021)在《集约化牛场体况管理对泌乳奶牛代谢、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体况是奶牛营养储备水平的一种体现。体况管理不当对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有不利的影响,会给奶牛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尽管国内外已有奶牛泌乳周期的体况管理目标,但是存在着标准不一致,集约化牛场重视不够,控制效果不一的问题。为此,本研究通过二个试验“四个集约化牛场奶牛泌乳周期体况、生产性能和健康的调查研究”、“奶牛围产期体况损失对代谢、生产性能、健康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评估集约化牛场奶牛体况管理的效果,为今后集约化牛场奶牛体况优化管理提供有效的规范技术或标准奠定基础。1、四个集约化牛场奶牛泌乳周期体况、生产性能和健康的调查研究。在黑龙江省四个大型集约化奶牛养殖场,每个牛场随机选择产前21 d、分娩当天、产后21 d、产后50 d、产后150 d、产后200 d及产后250 d等7个时间点,共计2276头奶牛进行试验。详细记录试验奶牛BCS、生产性能、疾病及经济效益等信息。同时,在7个时间根据BCS,分为BCS≤2.5、BCS=2.75、BCS=3、BCS=3.25、BCS=3.5、BCS=3.75及BCS≥4等7组试验奶牛,每个时间点每组40头。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描述性统计及卡方检验进行场间和组间分析,结果显示:(1)黑龙江省四个集约化牛场泌乳奶牛体况管理水平不一,未达到国内外体况管理标准。牛场泌乳奶牛体况管理水平高低的顺序依次为牛场D、B、C、A。(2)黑龙江省四个集约化牛场泌乳奶牛的日泌乳量、疾病发生率和次数或死淘率以及繁殖性能均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奶牛泌乳性能高低的顺序依次为牛场D、C、B、A;疾病和繁殖的管理好坏的顺序依次为牛场B和D,其次牛场A和C。(3)四个牛场泌乳奶牛获得净利润的高低顺序依次为牛场D、B、C、A。泌乳奶牛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的体况管理目标为产前21 d与分娩当天的最佳BCS为3.5;产后21 d的最佳BCS为3.25;产后50 d到产后250 d的最佳BCS为3。2、围产期奶牛体况损失对代谢、生产性能、健康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黑龙江省某集约化奶牛养殖场,随机选取156头奶牛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根据奶牛围产期体况损失的程度进行分组分为体况无损失组(M组,BCS损失0);体况低损失组(L组,BCS损失0.25);体况高损失组(H组,BCS损失≥0.5)。在试验奶牛产前21 d、分娩当天、产后7 d、产后14 d、产后21 d、产后28 d及产后50 d进行体况评分,采集血液做生化指标分析。记录奶牛生产性能、疾病及经济效益等信息。通过GLM模型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Pearman相关性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预测等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1)奶牛产前21 d BCS对围产后期BCS损失程度有良好的预警作用,围产后期BCS损失0、0.25及0.5以上的产前21 d BCS预警值分别为3.375、3.625及3.875。(2)奶牛围产前期BCS高,同时围产后期BCS损失高引起奶牛产后发生能量负平衡(BHBA、NEFA和LP升高,Glu、INS降低)、肝功异常(AST、ALB和TC升高)、氧化应激(T-AOC降低、MDA升高),日泌乳量和繁殖性能均下降和疾病发生率增高。(3)围产后期BCS损失程度对酮病、真胃变位有一定诊断价值,对子宫炎有低诊断价值。对酮病、真胃变位和子宫炎的围产期BCS损失预警值分别为0.375、0.625和0.375。(4)牛场奶牛每日净利润,L组最高,其次M组,H组最低。奶牛围产后期体况损失控制在0.25,经济效益更好。一旦体况损失超过0.50,奶牛产后代谢、生产性能、健康和经济效益都将受到不利影响。结论:黑龙江省四个集约化牛场经生产性能、健康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定,牛场D管理水平最好,其次牛场B,而后牛场C和A。确定了泌乳奶牛体况管理的控制目标。明确了围产期BCS及其损失是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及经济效益下降的重要风险因素。确立了奶牛产前21 d BCS对围产期BCS损失程度的预警作用以及BCS损失对酮病、真胃变位和子宫炎的诊断价值。

赵畅[4](2021)在《能量负平衡奶牛产后乏情的关键蛋白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NEB)会抑制卵泡发育,使得乏情率升高。尽管集约化牛场应用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TAI)来提高奶牛发情率,但仍有部分NEB奶牛产后经TAI处理后无优势卵泡供机体选择排卵,出现乏情表现。目前,高产奶牛产后NEB所致的乏情率升高已成为制约奶牛繁殖效率的一大瓶颈。为此,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通过NEB乏情奶牛血清、卵泡液和卵巢皮质组织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的体内实验,结合ADPN对低糖培养奶牛体外颗粒细胞(GCs)生长发育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的体外实验,阐明NEB奶牛产后乏情蛋白质组学变化特征,明确所筛选的差异蛋白如脂联素(ADPN)与奶牛产后乏情的关系及其对奶牛乏情发生的风险预警作用,以及ADPN影响奶牛产后乏情和体外GCs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为今后研究奶牛产后NEB导致乏情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1.体内实验。为了明确奶牛产后乏情蛋白组学特征谱以及差异蛋白的作用,本实验在奶牛产后14-21 d根据血清中β-羟丁酸(BHBA)浓度高于1.20 mmol/L,同时葡萄糖(Glu)浓度低于2.80 mmol/L,被分成能量负平衡组(NEB,n=30)和能量平衡组(PEB,n=30),跟踪至产后55-60 d;在产后50-55d根据是否发情及卵泡直径大小选择NEB组乏情奶牛(NEB-A,n=6,卵泡直径<8 mm)和PEB组发情奶牛(PEB-E,n=6,优势卵泡直径在15-20 mm之间)进行屠宰采集样品,开展了系列实验,结果如下:(1)应用TMT/LC-MS/MS蛋白组学技术筛选NEB-A和PEB-E奶牛血清、卵泡液和卵巢皮质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DEP),分析DEP功能和富集通路等。与PEB-E组相比,NEB-A组奶牛血清中DEP有82个下调,78个上调,主要富集通路包括:补体和凝血系统、P13K-AKT通路、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MAPK通路等;NEB-A组奶牛卵泡液中DEP有135种下调,37种上调,主要富集通路包括:脂质代谢、IGF调节系统、免疫系统等;NEB-A组奶牛卵巢皮质组织中DEP有88个下调,70个上调,主要富集通路包括:类固醇激素代谢、脂肪酸代谢、免疫系统等。(2)应用Western blot验证筛选的5种DEP,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ADPN、和C反应蛋白(CRP)在卵泡液和血液中的表达水平,与组学结果一致。同时,验证试验奶牛卵巢皮质组织中AKT和ERK1/2磷酸化水平,与PEB-E组相比,AKT和ERK1/2在NEB-A组奶牛卵巢皮质组织的磷酸化水平显着下调(p<0.05)。(3)应用免疫组化对ADPN在卵巢组织中进行定位,与PEB-E组相比,NEB-A组奶牛ADPN在卵巢髓质下调,与血液、卵泡液和脂肪组织中的下调一致(p<0.05),证实ADPN主要分布于卵巢髓质。(4)NEB和PEB奶牛血清中肝功指标、胰岛素调控相关指标及血清和卵泡液中ADPN和Glu,经生化分析、聚类分析、二元逻辑回归分析、风险指数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血清中ADPN与胰岛素调控和肝功指标呈强相关,卵泡液中Glu与ADPN呈正相关。并且,奶牛产后14-21 d血清中ADPN<2.365μg/m L可以用于奶牛产后乏情发生的风险预警。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奶牛产后经历NEB后血液、卵泡液及卵巢皮质组织中DEP主要通过富集通路影响奶牛产后发情,其中AKT和ERK1/2在奶牛卵巢皮质组织的磷酸化水平下调,以及血液、卵泡液和卵巢组织中ADPN的下调在奶牛产后乏情发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2.体外实验。为了阐明低糖/ADPN在奶牛卵泡发育或GCs生长发育的作用,本实验在建立低糖培养体外牛GCs模型基础上,开展了系列实验,结果如下:(1)用Western blot检测低糖培养和正常培养下牛GCs细胞周期蛋白(CCNA1、CCND1、CCNE2、CDK1)、类固醇激素合成蛋白(St AR、HSD3B1)、ADPN蛋白受体(Adipo R2)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培养相比,低糖培养GCs细胞周期蛋白、类固醇激素合成蛋白、Adipo R2的表达水平都显着下调(p<0.05)。(2)在低糖培养下,添加低(0.1μg/m L)、中(0.5μg/m L)和高剂量(1μg/m L)的牛重组ADPN蛋白,仅添加蛋白包被溶剂为对照组。在处理12 h、24 h、48 h后,用CCK8、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活性、ADPN受体R2、细胞周期蛋白、类固醇激素合成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培养基中E2和P4含量。与其他组相比,高剂量组48 h后细胞活性最高;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St AR蛋白水平极显着升高(p<0.05),三组HSD3B1蛋白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低剂量组GCs分泌E2能力无显着变化,高浓度ADPN显着增加E2合成能力;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ADPN对GCs分泌P4无明显影响。(3)在低糖培养下,外源性添加LY294002(PI3K/AKT抑制剂)和高剂量ADPN,在处理12 h、24 h、48 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AKT磷酸化水平以及CDK2、St AR、HSD3B1、Adipo R2的蛋白水平,用q-PCR检测CYP19A1、3β-HSD的基因表达水平,用放免法检测不同组中E2、P4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添加ADPN+PI3K抑制剂组细胞活性显着下降(p<0.01),CDK2蛋白水平极显着下降(p<0.01),St AR和HSD3B1蛋白水平极显着下降(p<0.01),培养基中P4含量无明显变化,但E2含量显着下降(p<0.05)。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高剂量ADPN经Adipo R2激活PI3K-AKT-CDK2通路刺激低糖环境下GCs类固醇激素E2的分泌,增强细胞活性,促进细胞生长发育。综上所述,本研究获得了奶牛产后乏情蛋白组谱,发现NEB通过补体和凝血系统、P13K-AKT通路、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MAPK通路、脂肪酸代谢、免疫系统调控以及IGF调节系统等主要富集通路影响奶牛产后卵泡发育,确立了ADPN对NEB奶牛产后乏情发生的风险预警作用,证实了ADPN可以经Adipo R2-PI3K-AKT通路影响低糖培养下牛GCs活性和类固醇激素合成,进而调控卵泡生长发育。

王翌翀[5](2021)在《北京地区奶牛场生产性能分析及优化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旨在利用奶牛养殖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对奶牛产奶性能和繁殖性能进行分析。按照国际标准收集北京地区5个牧场2019年1月-2020年12月牛只个体信息、DHI测定记录和繁殖记录,利用SPSS25.0单因素方差Duncan模型及T检验进行显着性分析,对奶牛生产性能进行计算(平均值±标准差);使用一般线性多变量模型对代表性牧场2号牧场和4号牧场胎次、产犊季节对空怀天数、输精次数进行研究;利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奶牛场智能管理系统》对DHI数据、繁殖记录进行整理;使用Excel 2016绘制折线图和柱状图。经研究获得如下结果:2020年,5个牧场年均产奶量较2019年均有所增加。2020年,1、3、5号牧场产奶量显着高于2号和4号牧场(P<0.05)。5个牧场乳蛋白水平均处于3.21-3.58%,2号牧场乳脂率显着(P<0.05)低于其他牧场,3号和5号牧场乳脂率>4.8%牛只比例较大,4号牧场乳脂率<2.5%比例较大。1、2、4、5号牧场脂蛋比<1.10比例较高,存在酸中毒风险,3号牧场脂蛋比>1.40比例较高,存在酮病风险。5个牧场各季节MUN均在10-18mg/dL之间,其中1号和2号牧场个别月份MUN>18mg/dL比例较高,3号和4号牧场个别月份MUN<10mg/dL比例较高。2020年3号牧场SCC显着低于其他牧场(P<0.05),1、2、5号牧场SCC显着(P<0.05)增加。2号牧场产犊间隔超过理想值。5个牧场产后第一次配种平均天数均超过理想水平。5号牧场始配天数最合理,3号牧场泌乳150d配准率最高,5号牧场首配妊娠率最佳。综上所述,5个牧场两年校正奶量综合排名:3号>5号>1号>2号>4号。1号牧场应加强泌乳后期管理,关注奶牛瘤胃健康,及时调整奶牛精粗饲料比、蛋白组成。2号牧场关注热应激对牛只产奶量的影响,头胎牛的瘤胃健康,经产牛酮病及能量负平衡发生,加强同期发情操作及奶牛发情鉴定工作。3号牧场应注意头胎牛冷应激,应加强营养调控,提高首配妊娠率较低,注意饲料能氮比,规避牛只能量负平衡问题。4号牧场关注温度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关注奶牛乳房健康,谨防瘤胃酸中毒现象发生。5号牧场应适当补充蛋白质,并预防酮病、能量负平衡的发生,关注奶牛乳房健康。

李玉霞[6](2021)在《山东省泰安市某规模奶牛场奶牛配种受胎率低原因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山东省泰安市某奶牛场从国外大规模引进妊娠母牛,分娩后奶牛配种受胎率低,直接影响奶牛场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通过现场座谈、实地查看和直肠检查等方式发现,造成受胎率低的原因是妊娠母牛长期营养不足,分娩后长期不发情、子宫疾病所致。根据该场实际情况,本文从加强产后营养、疾病治疗、减少外界环境气候(季节)的影响、加强环境及牛体消毒工作、做到"适时输精"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能够更好地促进奶牛产后机能恢复,提高奶牛受胎率,为奶牛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经验,供从业人员参考。

崔东安[7](2014)在《基于奶牛胎衣不下基本病机—治则—疗效评价体系的中药复方制剂研究》文中提出胎衣不下是奶牛临床上常见产科疾病之一,常继发奶牛产后子宫疾病,降低产奶量,降低产后繁殖性能。由于其病因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案。传统兽医学在防治家畜胎衣不下方面累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但由于传统兽医学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特点,目前尚缺乏基于群体防治的有效中药制剂。本研究以奶牛胎衣不下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兽医理论,根据目前规模化牛场该病发病特点和用药需求,构建奶牛胎衣不下的基本病机–治则–疗效评价体系,开展中兽医药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研究,旨在研制有效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中药复方制剂。运用传统兽医学辨证分型和基于临床病例分析,建立防治奶牛胎衣不下药物疗效评价标准,构建了奶牛胎衣不下基本病机(血瘀证)–治则(活血化瘀)–疗效评价体系,以临床疗效为导向,进行有效方筛选,确立了防治奶牛胎衣不下中药制剂——“宫衣净酊”。采用L49(3)正交设计方法,优选了“宫衣净酊”渗漉提取制备工艺,即加入10倍量70%乙醇,浸渍24h,以2mL/(min·kg)进行渗漉提取;开展薄层色谱鉴定试验研究,确定了急性子、红花、葛根及川牛膝4味主药的TLC检测条件;建立了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和葛根素为主要成分的HPLC定量检测方法;确定了制剂质量控制参数,分别为相对密度不低于0.90mg/mL;“宫衣净酊”中,HSYA含量不低于0.350mg/mL,葛根素含量不低于1.35mg/mL;pH范围在4.56.5;乙醇含量不高于40浓度%(v/v)。采用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开展“宫衣净酊”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改良寇氏法测得“宫衣净酊”对小鼠的经口LD50为28.84g/kg·bw,以7.00g/kg·bw(相当于1/101/4LD50剂量)作为最高给药剂量,连续给药30天,“宫衣净酊”对受试大鼠体重及脏器系数、血液常规、生化指标及主要脏器无不良影响;综合分析,“宫衣净酊”属实际无毒性产品。开展了“宫衣净酊”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宫衣净酊”可有效促进滞留胎衣自主排出,有效率为76.4%;与子宫灌注土霉素疗法比较,给予“宫衣净酊”治疗后,受试母牛产后首次配种时间显着提前(74.8±23.7vs.94.6±33.3days, P <0.01),空怀时间显着缩短(94.8±41.3vs.141.7±53.3days, P <0.01),首次配种怀孕率(56.9%vs.40.7%, P=0.06)和产后180天内的怀孕率(84.9%vs.72.7%, P=0.054)均有升高趋势。与健康产犊母牛比较,产后24h内灌服“宫衣净酊”,受试母牛产后胎衣不下发病率(3.3%vs.17.0%, P <0.01)和产褥期子宫炎发病率(6.1%vs.20.9%, P <0.01)显着降低,产后首次配种时间显着提前(71.8±18.4vs.86.4±33.5days, P <0.01),空怀时间显着缩短(89.8±32.3vs.113.6±42.9days, P <0.01),并且产后180天内的怀孕率有升高趋势(87.3%vs.80.7%, P=0.096)。表明“宫衣净酊”是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有效中药制剂。以奶牛胎衣不下自然病例为研究对象,从自由基代谢抗氧化酶活性、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肝功能酶活性角度,探讨“宫衣净酊”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宫衣净酊”可有效调节胎衣不下患牛血清中GSH-Px、SOD、MPO、IL–2、TNF–α及IFN–γ水平,而对ALT和AST水平的影响不显着,表明“宫衣净酊”防治奶牛胎衣不下可能与其调节机体自由基代谢抗氧化酶活性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关;并且按照推荐给药剂量和治疗程序,该制剂不会对奶牛肝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采用大鼠血瘀模型和小鼠疼痛模型,开展“宫衣净酊”药理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宫衣净酊”可有效提高Dextran-500诱导的血瘀大鼠血浆中NO和6-keto-PGF1α水平,降低ET-1和TXB2水平,调节ET-1/NO和TXB2/6-keto-PGF1α比例平衡;抑制醋酸诱导的小鼠疼痛反应,延迟小鼠对热刺激的痛觉反应时间,并具有明显量-效和时-效关系;提示“宫衣净酊”具有改善机体血瘀状态和缓解疼痛的作用。

高树[8](2013)在《奶牛产后不同阶段卵巢疾病的B超影像学诊断及优化治疗方案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立足于生产实践,针对于奶牛场不孕症发病率高的难题,在新疆北疆地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奶牛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直肠检查、B超结合激素测定对卵巢疾病性不孕奶牛做出综合诊断,采用优化激素方案和中药理囊散、促孕散分别对其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应用B超对治疗前后卵巢和子宫的形态变化进行连续跟踪检查,总结出卵巢疾病治疗前后较为完整的B超声像图谱,为今后科研和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结合中药治疗前后患病奶牛血清中P4、E2、LH、FSH四种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为今后进一步探讨中药理囊散、促孕散治疗卵巢疾病性不孕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试验方法及结果:1.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常见卵巢疾病性不孕症的调查与分析查阅2008~2012年的农七师和农八师地区部分代表性牛场的繁殖资料(产犊、配种记录、年龄、胎次、体况、空怀天数等),结合临床诊断对上述地区奶牛不孕症的发病情况进行随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不孕奶牛中卵巢疾病发病率为74%,子宫疾病23%,卵巢性疾病不孕的发病率与胎次、体况、季节等因素密切相关。2.奶牛常见卵巢疾病的综合诊断应用直肠检查、B超结合激素测定的方法在排除子宫疾病和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共诊断出卵巢疾病奶牛233头,其中卵巢囊肿66头、排卵延迟38头、卵巢静止91头、持久黄体38头。3.应用优化激素方案治疗奶牛常见卵巢疾病的研究应用常规激素治疗方案结合VADE注射以及配后不同阶段保胎措施组成的优化激素治疗方案对卵巢囊肿、排卵延迟、卵巢静止、持久黄体各20头患病奶牛进行治疗,应用B超对治疗前后奶牛进行跟踪检查,结果显示四种疾病的治愈率分别为60%、55%、55%、70%,高于常规激素治愈率,治疗前后卵巢疾病奶牛的B超声像图变化比较明显。4.口服中药治疗奶牛常见卵巢疾病前后B超动态监测研究对卵巢囊肿、排卵延迟各15头奶牛口服中药理囊散,卵巢静止、持久黄体奶牛各15头口服中药促孕散,以上患病奶牛口服1-2个疗程后,B超连续动态跟踪检查,结果显示卵巢囊肿、排卵延迟、卵巢静止、持久黄体奶牛的治愈率分别为66.7%、60%、60%、60%,和优化激素方案比差异不显着。口服中药后囊肿卵巢的长宽和口服理囊散前下降不显着(P>0.05),子宫角纵径在第16天下降显着(P<0.05),子宫颈纵径下降不显着(P>0.05),但均达到了正常的大小;排卵延迟奶牛卵巢的长宽和口服前相比下降不显着(P>0.05),但均达到了正常卵巢的大小;子宫角纵径在口服理囊散后第7、10、13天下降差异显着(P<0.05),子宫颈纵径口服中药下降差异不显着(P>0.05);卵巢静止奶牛卵巢长在停药后第1、4、10、19天显着升高(P<0.05);子宫颈纵径在第13、16天升高极显着(P<0.01),第19天升高显着(P<0.05),子宫角纵径升高不显着(P>0.05)。持久黄体停药后第1天卵巢出现小卵泡和中等卵泡,第10、19天大卵泡数量最多,左侧卵巢长宽和右侧卵巢长宽在停药后降低,差异不显着(P>0.05);子宫颈纵径和子宫角纵径在停药后升高,差异不显着(P>0.05)。5.口服中药理囊散、促孕散治疗奶卵巢疾病牛前后对P4、E2、LH、FSH变化的研究应用ELISA方法对正常组、口服中药组奶牛血清中的P4、E2、LH、FSH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卵巢囊肿奶牛血清中E2、P4水平高于正常组水平,LH、FSH水低于对照组水平,口服中药理囊散后卵巢囊肿和排卵延迟奶牛血清中E2、LH、FSH水平升高,P4下降;其中卵巢囊肿奶牛E2水平在第7天升高显着(P<0.05),LH、FSH水平分别在第19天、10天显着高于口服前水平(P<0.05),P4下降不显着(P>0.05);排卵延迟奶牛P4水平在第13、16、19天低于口服前(P<0.01),E2水平在停药后第13、16、19天高于口服前(P<0.05),LH水平在第7、13天高于口服前(P<0.05),在第16、19天高于口服前水平(P<0.01),FSH水平在第10天高于口服前(P<0.05);口服促孕散后卵巢静止奶牛血清中P4、E2、LH、FSH水平升高,差异不显着(P>0.05);持久黄体奶牛血清中E2、FSH水平升高,LH、P4水平下降,其中P4水平在第16、19降低(P<0.01),LH水平降低不显着(P>0.05),E2水平在第10、13、16、19天升高(P<0.05),FSH水平水平升高但差异不显着。

孟玲玲,王丽娟[9](2013)在《浅析宁夏奶牛产后不发情原因及防治措施》文中提出奶牛不发情是指奶牛在预定发情的时间内不出现发情的一种异常现象,正常发情是妊娠的前提和基础,不发情母牛不能在产后最佳生理期配种受胎,最后可能导致长期不孕,造成奶牛繁殖率降低,饲养成本增高,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吕雪峰[10](2008)在《采取综合措施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研究》文中认为试验从奶牛产后处理、长期不孕奶牛的治疗和早孕诊断三个方面进行,并结合B-超诊断技术综合缩短产犊间隔。试验一:为了确定LRH-A2和PG对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效果,选择产后适宜的激素处理时间,选用50头年产奶量约8000kg和51头年产奶量约6000kg的经产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后时间分对照组、试验Ⅰ组(产后2周)、试验Ⅱ组(产后20~40d)、试验Ⅲ组(产后41~60d),分别用LRH-A2、PG进行处理,每组随机选择3头,用B-超观测处理前后奶牛的卵巢状态变化。结果表明,奶牛产后2周用LRH-A2处理,有利于缩短产犊间隔。试验二:试验对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卵巢静止以及产后超过80天没有妊娠的奶牛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清宫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疗效较好;LRH-A2治疗奶牛卵泡囊肿、卵巢静止效果显着;PG对黄体囊肿作用明显; LRH-A2+PG处理卵泡组奶牛使其发情,发情后配种时再肌注LRH-A2可以提高奶牛受胎率;PG+亚硒酸钠维生素E处理黄体组奶牛可以提高奶牛受胎率。试验三:用B-超对123头配种后40d未返情的荷斯坦母牛进行早孕诊断,对确诊为空怀的母牛,根据子宫和卵巢的状况,分别用生殖激素进行处理发情,结果表明,在配种后28~35d进行早孕诊断并及时处理空怀母牛,有利于缩短产犊间隔,提高牛群繁殖率。

二、奶牛产后久不发情原因探析及防治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奶牛产后久不发情原因探析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奶牛常见繁殖障碍疾病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病因
    1.1 隐性发情
    1.2 卵巢静止
    1.3 持久黄体
    1.4 卵巢囊肿
    1.5 子宫炎症
2 临床症状
    2.1 隐性发情
    2.2 卵巢静止
    2.3 持久黄体
    2.4 卵巢囊肿
    2.5 子宫炎症
3 防治措施
    3.1 隐性发情和卵巢静止
    3.2 持久黄体
    3.3 卵巢囊肿
    3.4 子宫炎症
4 预防措施
    4.1 加强环境卫生
    4.2 加强营养管理
    4.3 加强围产期奶牛的监护

(2)基于LC/MS的卵巢静止奶牛卵巢皮质组织和卵泡液的代谢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说明
1 文献综述
    1.1 奶牛产后卵巢静止的研究进展
        1.1.1 奶牛产后正常发情周期与卵泡生长动态
        1.1.2 奶牛产后卵巢静止
        1.1.3 能量负平衡对奶牛产后卵巢静止的影响
    1.2 奶牛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1.2.1 代谢组学及其技术
        1.2.2 LC/ MS技术
        1.2.3 代谢组学技术在奶牛疾病中的应用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动物背景信息
        2.1.2 主要试验仪器及试剂
        2.1.3 主要应用软件与数据库
    2.2 方法
        2.2.1 试验奶牛分组与临床信息采集
        2.2.2 试验动物样品采集和检测项目
        2.2.3 卵巢组织提取物和卵泡液的LC/ MS分析
        2.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试验奶牛临床病理学分析
        3.1.1 试验奶牛临床信息的比较
        3.1.2 试验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水平
    3.2 基于LC/ MS的卵巢静止奶牛卵巢皮质组织代谢谱分析
        3.2.1 质量控制
        3.2.2 多元统计分析
        3.2.3 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
        3.2.4 代谢通路分析
    3.3 基于LC/ MS的卵巢静止奶牛卵泡液代谢谱分析
        3.3.1 质量控制
        3.3.2 多元统计分析
        3.3.3 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
        3.3.4 代谢通路分析
    3.4 试验奶牛卵巢皮质组织及卵泡液组学差异代谢物的整合分析
        3.4.1 卵巢静止奶牛卵巢皮质组织和卵泡液中共同的差异代谢物
        3.4.2 卵巢静止奶牛卵巢皮质组织和卵泡液中代谢通路的比较
4 讨论
    4.1 卵巢静止奶牛临床病理学变化分析
    4.2 卵巢静止奶牛卵巢皮质组织的代谢组学分析
        4.2.1 脂肪酸与卵巢静止之间的关系
        4.2.2 糖代谢与卵巢静止之间的关系
        4.2.3 氨基酸代谢与卵巢静止之间的关系
        4.2.4 其他物质代谢与卵巢静止之间的关系
    4.3 卵巢静止奶牛卵泡液代谢组学分析
        4.3.1 脂肪酸与卵巢静止之间关系
        4.3.2 氨基酸代谢与卵巢静止之间关系
        4.3.3 糖类代谢与卵巢静止之间关系
        4.3.4 其他物质代谢与卵巢静止之间关系
    4.4 影响奶牛卵巢静止发生的主要差异代谢物及其富集通路的作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集约化牛场体况管理对泌乳奶牛代谢、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说明
1 文献综述
    1.1 奶牛体况的研究进展
        1.1.1 奶牛体况评分
        1.1.2 奶牛体况评分的发展
        1.1.3 奶牛体况管理的目标
        1.1.4 影响奶牛体况的因素
    1.2 奶牛体况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1.2.1 奶牛体况对泌乳性能的影响
        1.2.2 奶牛体况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3 奶牛体况与健康的关系
        1.3.1 体况对奶牛代谢健康的影响及其病理学基础
        1.3.2 体况对奶牛生殖健康的影响及其病理学基础
    1.4 奶牛产后疾病发生的风险预警评估研究进展
        1.4.1 疾病发生的风险预警评估方法
        1.4.2 主要代谢病和繁殖障碍发生的风险预警评估
    1.5 奶牛体况管理的优化措施
        1.5.1 奶牛饲料的营养调控
        1.5.2 改善奶牛体况的管理措施
    1.6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四个集约化牛场奶牛泌乳周期体况、生产性能和健康的调查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2.1.2 试验方法
        2.1.3 信息采集
        2.1.4 疾病诊断标准
        2.1.5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四个牛场奶牛BCS及其损失的比较
        2.2.2 四个牛场奶牛泌乳性能的比较
        2.2.3 四个牛场奶牛繁殖性能的比较
        2.2.4 四个牛场奶牛疾病状况的比较
        2.2.5 四个牛场奶牛经济效益的比较
    2.3 讨论
        2.3.1 四个牛场奶牛体况管理水平
        2.3.2 四个牛场奶牛泌乳量状况
        2.3.3 四个牛场奶牛繁殖性能状况
        2.3.4 四个牛场奶牛健康状况
        2.3.5 四个牛场经济效益状况
    2.4 小结
3 奶牛围产期体况损失对代谢、生产性能、健康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3.1.2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1.4 信息采集
        3.1.5 血液样品采集
        3.1.6 血液生化检测指标
        3.1.7 疾病的诊断标准
        3.1.8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试验奶牛背景信息的比较
        3.2.2 试验奶牛的体况评分、体况损失及其相关分析与预测分析
        3.2.3 试验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
        3.2.4 试验奶牛的疾病患病情况
        3.2.5 试验奶牛繁殖性能的状况
        3.2.6 试验奶牛的日泌乳量
        3.2.7 试验奶牛经济效益分析
    3.3 讨论
        3.3.1 体况与体况损失的关系
        3.3.2 体况损失对奶牛激素、代谢、肝功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3.3.3 体况损失对奶牛健康状况的影响
        3.3.4 体况损失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3.3.5 体况损失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3.3.6 体况损失对奶牛经济效益的影响
    3.4 小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能量负平衡奶牛产后乏情的关键蛋白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奶牛能量负平衡与繁殖的关系
        1.1.1 奶牛能量负平衡的概述
        1.1.2 能量负平衡对奶牛发情周期和繁殖的影响
    1.2 奶牛卵泡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1.2.1 卵泡发育的生理过程
        1.2.2 奶牛产后腔前卵泡发育
        1.2.3 排卵前卵泡的发育
    1.3 能量负平衡对奶牛卵泡发育的影响
        1.3.1 卵泡液中能量代谢对卵泡发育的影响
        1.3.2 卵泡内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1.3.3 卵泡内细胞对脂肪酸的摄取
        1.3.4 葡萄糖和脂肪酸代谢之间的稳态对卵泡内细胞的影响
        1.3.5 能量负平衡对奶牛产后发情的影响
    1.4 奶牛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1.4.1 蛋白组学技术在奶牛临床上的作用
        1.4.2 奶牛血液蛋白质组学
        1.4.3 奶牛组织蛋白质组学
    1.5 奶牛脂联素的研究进展
        1.5.1 脂联素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1.5.2 脂联素与生殖机能的关系
        1.5.3 脂联素在奶牛繁殖中的作用
    1.6 PI3K-AKT信号通路与奶牛卵泡生长发育的关系
        1.6.1 PI3K-AKT信号通路
        1.6.2 PI3K-AKT信号通路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主要试验仪器
        2.1.3 实验耗材和试剂
    2.2 方法
        2.2.1 试验动物分组
        2.2.2 试验样品采集
        2.2.3 样品处理
        2.2.4 生化指标的检测
        2.2.5 Western blot 检测方法
        2.2.6 免疫组化检测方法
        2.2.7 ELISA 检测方法
        2.2.8 统计学分析方法
        2.2.9 血清、卵泡液和卵巢皮质组织的蛋白组学分析
        2.2.10 差异表达蛋白 ADPN 与 NEB 奶牛乏情的关系及其风险预警作用
        2.2.11 ADPN 对低糖环境下奶牛体外 GCs 增殖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
        2.2.12 ADPN 经 PI3K-AKT 信号通路对低糖环境下 GCs 增殖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
3 结果
    3.1 两组试验奶牛临床病理学变化
        3.1.1 试验奶牛临床信息的比较
        3.1.2 试验奶牛血液生化指标水平的比较
    3.2 两组试验奶牛蛋白组学分析结果的比较
        3.2.1 试验奶牛血清、卵泡液和卵泡腔组织匀浆液中蛋白浓度
        3.2.2 蛋白质鉴定结果和质谱总体分析
        3.2.3 血清差异蛋白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3.2.4 卵泡液差异蛋白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3.2.5 卵巢组织差异蛋白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3.3 两组试验奶牛DEP的免疫印迹验证结果
        3.3.1 血清中DEP疫印迹验证
        3.3.2 卵泡液中DEP疫印迹验证
        3.3.3 卵巢皮质组织差异蛋白免疫印迹验证
    3.4 能量负平衡所致的乏情奶牛DEP的韦恩分析结果
    3.5 ADPN与NEB奶牛乏情的关系及其风险预警作用
        3.5.1 试验牛产后生化指标的水平
        3.5.2 试验奶牛产后血液和卵泡液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3.5.3 试验奶牛卵巢组织中ADPN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水平
        3.5.4 试验奶牛组织中ADPN及其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
        3.5.5 奶牛产后NEB与血清ADPN的关系
        3.5.6 奶牛产后14-21d血清ADPN对产后55-60d卵泡发育的风险预警作用
    3.6 ADPN对低糖环境下奶牛颗粒细胞增殖和激素分泌的影响
        3.6.1 奶牛体外培养的颗粒细胞(GCs)模型的鉴定
        3.6.2 低糖培养对GCs类固醇激素分泌的影响
        3.6.3 低糖培养对GCs增殖的影响
        3.6.4 低糖培养GCs对ADPN受体的影响
        3.6.5 低糖培养模型中ADPN最佳添加剂量和时间
        3.6.6 低糖培养模型下不同浓度ADPN对GCs激素分泌的影响
        3.6.7 低糖培养模型中添加不同浓度ADPN对GCs增殖的影响
    3.7 ADPN经PI3K-AKT信号通路对低糖环境下GCs增殖和激素分泌的影响
        3.7.1 ADPN对低糖培养GCs模型中AKT磷酸化的影响
        3.7.2 ADPN 经 PI3K/AKT 通路对低糖培养 GCs 模型细胞活性的影响
        3.7.3 ADPN 通过 PI3K-AKT-CDK2 对低糖培养 GCs 模型 CDK2 的影响
        3.7.4 ADPN 经 PI3K/AKT 对低糖培养 GCs 模型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
4 讨论
    4.1 能量负平衡奶牛产后乏情蛋白组学分析及其差异蛋白的潜在作用
    4.2 ADPN与NEB奶牛卵泡发育的关系及其风险预警作用
    4.3 ADPN对低糖环境下奶牛颗粒细胞增殖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
    4.4 ADPN 经 PI3K-AKT 对低糖环境下 GCs 增殖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
5 结论
6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北京地区奶牛场生产性能分析及优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综述部分
    引言
    1 国内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现状
        1.1 国内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现状
        1.2 国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现状
    2 奶牛生产性能主要指标
        2.1 泌乳天数
        2.2 日产奶量
        2.3 乳脂率和蛋白率
        2.4 脂蛋比
        2.5 尿素氮
        2.6 体细胞数
        2.7 泌乳高峰日和高峰日产奶量
        2.8 泌乳持续力
        2.9 群内级别指数
    3 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3.1 遗传因素
        3.2 生理因素
        3.3 环境因素
        3.4 饲料因素
    4 奶牛繁殖性能主要指标
        4.1 繁殖率
        4.2 产犊间隔
        4.3 空怀天数
        4.4 第一次产犊日龄
        4.5 输精次数
    5 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
        5.1 遗传因素
        5.2 生理因素
        5.3 营养因素
    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牧场产奶性能整体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季节生产性状统计
        2.2 不同年份群内级别指数
        2.3 不同胎次、泌乳天数的生产性状统计
    3 讨论
        3.1 产奶量
        3.2 乳品质
    4 小结
第三章 牧场产奶性能详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产奶量
        2.2 乳品质
    3 讨论
        3.1 产奶量
        3.2 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
        3.3 尿素氮
        3.4 体细胞数
    4 小结
第四章 牧场繁殖指标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初产月龄、产犊间隔、空怀天数、输精次数、产后第一次发情、产后第一次输精
        2.2 始配天数
        2.3 配准天数
        2.4 首配妊娠率
        2.5 牧场、胎次、产犊季节对空怀天数、配种次数的影响
    3 讨论
        3.1 初产月龄
        3.2 产犊间隔
        3.3 产后第一次配种平均天数和平均空怀天数
        3.4 怀孕所需要配种次数
        3.5 始配天数
        3.6 配准天数
        3.7 首配妊娠率
    4 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1 牧场1的综合分析
    2 牧场2的综合分析
    3 牧场3的综合分析
    4 牧场4的综合分析
    5 牧场5的综合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介绍

(6)山东省泰安市某规模奶牛场奶牛配种受胎率低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牛群来源与基本情况
    1.1 牛群来源
    1.2 临床症状
    1.3 直肠检查
2 奶牛不发情、受胎率低的主要原因
    2.1 妊娠母牛长时间营养不足
    2.2 妊娠母牛体质虚弱
    2.3 子宫炎症
3 治疗措施
    3.1 临床治疗奶牛不发情、配种受胎率低的措施
    3.2 针对本场情况采取的措施
        3.2.1 注意营养搭配
        3.2.2 解决“产后长期不发情”问题
        3.2.3 分群饲养
    3.3 科学的治疗疾病
        3.3.1 一般疾病
        3.3.2 生殖疾病
4 治疗效果
5 购买国外奶牛提示

(7)基于奶牛胎衣不下基本病机—治则—疗效评价体系的中药复方制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前言
    1.1 胎衣不下概述
    1.2 奶牛胎衣不下诊断要点
        1.2.1 奶牛胎衣不下类型
        1.2.2 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断要点
    1.3 奶牛胎衣排出机理
    1.4 奶牛胎衣不下病因
        1.4.1 西兽医学对奶牛胎衣不下病因认识
        1.4.2 传统兽医学对家畜胎衣不下病因认识
    1.5 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措施
        1.5.1 手工剥离
        1.5.2 子宫局部给药疗法
        1.5.3 全身给药疗法
        1.5.4 其他疗法
    1.6 中药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系统综述
        1.6.1 资料与方法
        1.6.2 数据分析
        1.6.3 结果
        1.6.4 讨论
    1.7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奶牛胎衣不下基本病机–治则–疗效评价标准的有效方筛选
    2.1 奶牛胎衣不下基本病机辨析和候选中药方确立
        2.1.1 奶牛胎衣不下基本病机
        2.1.2 奶牛胎衣不下基本病机辨析
        2.1.3 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断标准
        2.1.4 治法和候选方剂
    2.2 基于临床病例分析构建奶牛胎衣不下的药物疗效评价标准
    2.3 有效配方筛选与确立
        2.3.1 有效配方初步筛选
        2.3.2 有效配方优选
        2.3.3 有效方的剂量优选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宫衣净酊”质量控制初步研究
    3.1 “宫衣净酊”中药材质量鉴别研究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2 “宫衣净酊”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3.2.1 材料
        3.2.2 方法
        3.2.3 结果
        3.2.4 讨论
    3.3 “宫衣净酊”薄层色谱鉴别试验研究
        3.3.1 材料
        3.3.2 方法
        3.3.3 结果与分析
    3.4 “宫衣净酊”中葛根素 HPLC 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3.4.1 材料
        3.4.2 方法
        3.4.3 结果与分析
    3.5 “宫衣净酊”的质量控制参数测定
        3.5.1 材料
        3.5.2 方法
        3.5.3 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宫衣净酊”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
    4.1 材料
        4.1.1 供试药物
        4.1.2 试验动物与管理
        4.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4.2 方法
        4.2.1 急性毒性试验
        4.2.2 亚慢性毒性试验
        4.2.3 数据统计
    4.3 结果
        4.3.1 急性毒性试验
        4.3.2 亚慢性毒性试验
    4.4 讨论
        4.4.1 “宫衣净酊”的急性毒性评价
        4.4.2 “宫衣净酊”的亚慢性毒性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宫衣净酊”防治奶牛胎衣不下临床疗效评价
    5.1 “宫衣净酊”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临床试验研究
        5.1.1 材料与方法
        5.1.2 结果
        5.1.3 讨论
    5.2 “宫衣净酊”预防奶牛胎衣不下的临床试验研究
        5.2.1 材料与方法
        5.2.2 结果
        5.2.3 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宫衣净酊”临床药效学试验研究
    6.1 材料
        6.1.1 药品与试剂
        6.1.2 仪器
        6.1.3 受试动物
    6.2 方法
        6.2.1 试验设计
        6.2.2 样品采集和指标检测
    6.3 结果
        6.3.1 “宫衣净酊”对受试母牛血清 GSH-Px 水平的影响
        6.3.2 “宫衣净酊”对受试母牛血清 SOD 水平的影响
        6.3.3 “宫衣净酊”对受试母牛血清 MPO 水平的影响
        6.3.4 “宫衣净酊”对受试母牛血清 IL-2 水平的影响
        6.3.5 “宫衣净酊”对受试母牛血清 IFN–γ水平的影响
        6.3.6 “宫衣净酊”对受试母牛血清 TNF–α水平的影响
        6.3.7 “宫衣净酊”对受试母牛血清 ALT 水平的影响
        6.3.8 “宫衣净酊”对受试母牛血清 AST 水平的影响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宫衣净酊”药理学试验研究
    7.1 材料
        7.1.1 药品与试剂
        7.1.2 试验动物
        7.1.3 仪器
    7.2 方法
        7.2.1 试药配制
        7.2.2 血瘀模型制备与试验方案
        7.2.3 热板法
        7.2.4 扭体法
        7.2.5 数据统计
    7.3 结果
        7.3.1 “宫衣净酊”对血瘀大鼠的内皮系统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7.3.2 “宫衣净酊”对醋酸诱导的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7.3.3 “宫衣净酊”对热板诱导的痛觉反应的影响
    7.4 讨论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奶牛产后不同阶段卵巢疾病的B超影像学诊断及优化治疗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奶牛卵巢性疾病不孕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B 超在监测奶牛卵巢上的应用
第二章 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常见卵巢疾病性不孕症的调查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牛场
        1.2 调查方法
        1.3 临床诊断方法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2.2 不同胎次奶牛卵巢疾病的发生情况
        2.3 不同体况奶牛卵巢疾病的发生情况
        2.4 不同规模奶牛场奶牛卵巢疾病的发生情况
        2.5 不同检查季节奶牛卵巢疾病的发生情况
        2.6 不同空怀时间奶牛卵巢疾病的发生情况
        2.7 伴发其他类型疾病的情况
    3 讨论
        3.1 胎次对卵巢疾病发病的影响
        3.2 不同体况对卵巢疾病发病的影响
        3.3 不同规模牛场对卵巢疾病发病的影响
        3.4 不同季节对卵巢疾病发病的影响
        3.5 不同空怀时间对卵巢疾病发病的影响
        3.6 伴发疾病对卵巢疾病发病率的影响
第三章 奶牛常见卵巢疾病的综合诊断
    第一节 奶牛卵巢囊肿和排卵延迟的综合诊断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1.3 奶牛卵巢疾病 B 超诊断的操作方法
        1.4 血样采集与保存
        1.5 奶牛卵巢囊肿血清中雌激素和孕酮测定的方法
        1.6 奶牛卵巢囊肿和排卵延迟的诊断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卵巢囊肿和排卵延迟奶牛的诊断结果
        2.2 奶牛卵巢疾病的典型 B 超图像
        2.3 卵巢囊肿和排卵延迟奶牛血清中雌激素、孕酮测定的结果
        3. 讨论
        3.1 卵巢囊肿奶牛的诊断
        3.2 排卵延迟奶牛的诊断
    第二节 奶牛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的综合诊断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1.3 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诊断的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的诊断结果
        2.2 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的典型 B 超声像图
        2.3 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奶牛血清中雌激素、孕酮浓度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奶牛卵巢静止的诊断
        3.2 持久黄体奶牛的诊断
第四章 应用优化激素方案治疗奶牛常见卵巢疾病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药品与器材
        1.3 优化激素治疗方案
        1.4 治疗效果判定
        1.5 优化方案治疗卵巢疾病前后 B 超扫查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优化激素方案治疗常见卵巢疾病效果统计
        2.2 应用优化方案治疗奶牛卵巢疾病前后 B 超声像图
    3. 讨论
        3.1 优化方案中注射 VAD E的作用
        3.2 优化方案中不同阶段保胎措施的分析
        3.3 优化方案治疗卵巢囊肿
        3.4 优化方案治疗排卵延迟
        3.5 优化方案治疗卵巢静止
        3.6 优化方案治疗持久黄体
第五章 口服中药理囊散、促孕散治疗奶牛常见卵巢疾病前后 B 超动态监测研究
    第一节 口服理囊散治疗奶牛卵巢囊肿和排卵延迟前后 B 超动态监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药品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口服理囊散治疗奶牛卵巢囊肿和排卵延迟的效果
        2.2 口服理囊散前后卵巢囊肿奶牛卵巢和子宫形态指标变化
        2.3 口服理囊散前后排卵延迟奶牛卵巢和子宫形态指标变化
        2.4 口服理囊散前后卵巢囊肿奶牛 B 超声像图
        2.5 排卵延迟奶牛口服理囊散前后 B 超声像图
        3. 讨论
        3.1 理囊散治疗卵巢囊肿和排卵延迟的中兽医辨证理论
        3.2 口服理囊散前后对卵巢囊肿奶牛卵巢和子宫形态的影响
        3.3 口服理囊散对排卵延迟奶牛卵巢和子宫形态的影响
    第二节 口服促孕散治疗奶牛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前后 B 超动态监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药品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口服促孕散治疗奶牛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的效果
        2.2 口服促孕散前后卵巢静止奶牛卵巢和子宫形态指标变化
        2.3 口服促孕散前后持久黄体奶牛卵巢和子宫形态变化
        2.4 口服促孕散前后卵巢静止奶牛 B 超声像图
        2.5 口服促孕散前后持久黄体奶牛 B 超声像图
        3. 讨论
        3.1 中药促孕散对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奶牛治疗效果的分析
        3.2 促孕散治疗奶牛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的中兽医辩证理论
        3.3 口服促孕散前后对卵巢静止奶牛卵巢和子宫形态的影响
        3.4 口服促孕散对持久黄体奶牛卵巢和子宫形态的影响
第六章 口服中药理囊散、促孕散治疗奶卵巢疾病牛前后对 P4、 E2、 L H 、F S H 变化的研究
    第一节 口服中药理囊散治疗卵巢囊肿和排卵延迟奶牛前后对 P4、E2、 LH、 FSH变化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1.3 试验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殖激素标准曲线方程和相关系数
        2.2 口服理囊散前后卵巢囊肿奶牛血清中 P4、 E2、L H、 FSH含量变化
        2.3 口服理囊散前后排卵延迟奶牛血清中 P4、 E2、L H、 FSH含量变化
        3. 讨论
        3.1 正常发情周期奶牛血清中 P4、 E2、 LH、FSH含量的变化
        3.2 口服理囊散前后对卵巢囊肿奶牛血清中 P4、E 2、 LH、 FSH含量变化的影响
        3.3 口服理囊散前后对排卵延迟奶牛血清中 P4、E 2、 LH、 FSH含量变化的影响
    第二节 口服中药促孕散治疗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奶牛前后对 P4、 E2、 LH 、FSH 变化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1.3 试验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殖激素标准曲线方程和相关系数
        2.2 口服促孕散前后卵巢静止奶牛血清中 P4、 E2、 LH、 F S H 含量变化
        2.3 口服促孕散前后持久黄体奶牛血清中 P4、 E2、L H、 FSH含量变化
        3. 讨论
        3.1 正常发情周期奶牛血清中 P4、 E2、 LH、FSH含量的变化
        3.2 口服促孕散前后对卵巢静止奶牛血清中 P4、E2、 LH、 FSH含量变化的影响
        3.3 口服促孕散前后对持久黄体奶牛血清中 P4、E2、 LH、 FSH含量变化的影响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1 防治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技术操作规程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浅析宁夏奶牛产后不发情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奶牛产后不发情机理
2 原因及分析
    2.1 营养不足
    2.2 气候条件的影响
    2.3 卵巢静止或卵巢萎缩
3 防治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
    3.2 激素疗法
    3.3消除黄体疗法

(10)采取综合措施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前言
    综述一、产后激素处理奶牛对缩短产犊间隔的研究
    综述二、B-超在奶牛繁殖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激素处理产后母牛对产犊间隔以及卵巢状态变化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药品
        1.3 试验仪器
        1.4 实验方法
        1.5 结果判断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产奶量6000kg 组的奶牛激素处理结果
        2.2 产奶量6000kg 组奶牛处理时卵巢的状态
        2.3 产奶量8000kg 组奶牛的激素处理结果
        2.4 激素处理时产奶量 8000kg 组奶牛卵巢状态
        2.5 LRH-A2 处理对奶牛卵巢状态的影响
        2.6 氯前列烯醇处理前后奶牛卵巢状态变化
        3. 讨论
        3.1 产奶量6000kg 组的奶牛与8000 kg 组的奶牛结果比较
        3.2 产奶量8000kg组的奶牛
        3.3 激素对奶牛产后卵巢恢复的影响
        3.4 激素处理前后卵巢的变化情况
        4 结论
    试验二、产后难孕母牛的诊治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
        1.3 试验仪器
        1.4 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清宫液对产后奶牛的效果
        2.2 奶牛卵巢囊肿的治疗
        2.3 卵巢静止的治疗结果
        2.4 产后80 天以上空怀奶牛的处理结果
        3. 讨论
        3.1 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处理情况
        3.2 卵巢囊肿奶牛的处理情况
        3.3 卵巢静止处理后卵巢的状况
        3.4 产后80 天以上空怀奶牛的处理情况
    试验三、B-超对早期孕检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效果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药品
        1.4 试验方法
        1.5 空怀母牛的处理
        2. 结果
        2.1 奶牛不同妊娠天数的 B-超检查结果
        2.2 空怀母牛的处理
        2.3 不同妊娠天数的 B-超影像
        3 分析与讨论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前景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四、奶牛产后久不发情原因探析及防治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奶牛常见繁殖障碍疾病及防治措施[J]. 张大华. 中国乳业, 2021(12)
  • [2]基于LC/MS的卵巢静止奶牛卵巢皮质组织和卵泡液的代谢组学分析[D]. 王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9)
  • [3]集约化牛场体况管理对泌乳奶牛代谢、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D]. 孟德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4]能量负平衡奶牛产后乏情的关键蛋白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D]. 赵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1)
  • [5]北京地区奶牛场生产性能分析及优化方案研究[D]. 王翌翀. 北京农学院, 2021(08)
  • [6]山东省泰安市某规模奶牛场奶牛配种受胎率低原因分析及对策[J]. 李玉霞. 中国乳业, 2021(04)
  • [7]基于奶牛胎衣不下基本病机—治则—疗效评价体系的中药复方制剂研究[D]. 崔东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10)
  • [8]奶牛产后不同阶段卵巢疾病的B超影像学诊断及优化治疗方案的研究[D]. 高树. 石河子大学, 2013(04)
  • [9]浅析宁夏奶牛产后不发情原因及防治措施[J]. 孟玲玲,王丽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3(03)
  • [10]采取综合措施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研究[D]. 吕雪峰. 石河子大学, 2008(01)


奶牛论文 产后护理论文 优势卵泡论文 血清蛋白论文 卵泡监测论文

上一篇:水稻机械化直播栽培技术
下一篇:无诗无潇湘——湖湘古文化对秦观诗歌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