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早熟甜桃曙光引种栽培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早熟甜桃曙光引种栽培(论文文献综述)

王力荣,吴金龙[1](2021)在《中国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新品种选育70年》文中指出受益于地方名特优品种资源利用、新品种选育以及国外优良品种引进等各方面工作的有力支撑,中国果树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保持世界第一。本文回顾了过去70年中国果树种质资源考察收集、鉴定评价、安全保存、共享利用,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发展的建议。

李桂祥,张春山,陈铁牛,董晓民,张安宁[2](2020)在《蒙阴地区鲜食黄肉桃品种调查及提质增效措施》文中研究表明对山东蒙阴地区的鲜食黄肉桃品种情况进行调查表明,种植成规模的黄肉桃品种有4个类型44个品种。4个类型为黄肉普通桃、黄肉油桃、黄肉蟠桃和黄肉油蟠桃,对44个品种主要性状进行了描述;提出了鲜食黄肉桃提质增效措施。

林永高,胡章琼,刘礼仕,蔡力夫,曾洪挻,郑其铣[3](2017)在《21个油桃品种在福州地区的种植表现观察》文中认为通过对福州地区种植的21个油桃品种多年观测分析,大部分品种普遍表现出适应性差、产量低、果实小、味酸或裂果和顶腐病严重等缺点,不宜在福州规模发展;‘农艳’和‘南方早红’等2个早熟甜油桃品种表现适应性强、品质优,在海拔100m以上地区均可种植,并总结出一套适合福州地区的早熟甜油桃栽培技术。

文杨,姜卫兵,魏家星,张斌斌,俞明亮[4](2016)在《桃资源多样性、价值综合性与绿化应用的途径》文中研究表明总结了桃品种资源类型,阐述了桃生产、观赏、文化和生态等多重价值,指出了其在城乡绿化中的多样应用途径,并分析了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曾洪挺,林永高,胡章琼,陈雪金[5](2015)在《永泰10个油桃品种的引种及其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为丰富永泰县油桃品种系列,分别引进甜油桃和酸甜油桃系列共10个品种,经10年试验观察其在永泰县的气候条件下各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特征、生长结果习性、果实品质及抗病性等。结果表明,从裂果、适应性和抗顶腐病等因素综合考虑,‘海峡佳丽’、‘农艳甜桃’、‘南方早红’果实综合品质较优,适合在永泰适量规模栽培。

马秀丽[6](2014)在《新疆鄯善县设施桃品种筛选与配套栽培技术集成》文中研究说明新疆鄯善县光热资源丰富,近年来设施桃的产业化发展迅速。当前,适宜品种以及配套栽培技术成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以新疆鄯善县目前引入的油桃品种“新油1号”(Prunus persica var.Nectariana cv. Xinyouyihao)、“曙光”(Prunus persica var. nectariana cv. Shuguang),普通桃“夏香姬”(Prunus persica cv. Xiaxiangji)、“加州早甜”(Prunus persica cv. Jiazhouzaotian)、“韩国大白桃”(Prunus persica cv. Hanguodabaitao)5个设施桃品种为调查对象,在鄯善县辟展乡设施桃示范区进行了品种筛选试验。在此基础上,对当地设施桃栽培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集成出一套适合当地设施桃产业化发展的技术规程。主要结果如下:1.对5个设施桃品种的植物学特征、设施内物候期以及果实外观和品质性状的全面调查和综合分析表明:新油1号较曙光表现出树势旺、萌芽力强、成枝力强、座果率高、亩产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等特点;加州早甜较夏香姬、韩国大白桃表现出树势旺、萌芽力强、成枝力强、亩产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成熟期短等良好性状特点。综合评定,筛选出适宜在鄯善县推广种植的油桃品种为新油1号,普通桃品种为加州早甜。2.通过对鄯善县设施桃的栽培管理模式的多年调查分析,总结出在设施桃栽培过程中的整形修剪、扣棚升温、花果管理、肥水管理、温湿度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如,树型以开心型为宜,注重休眠期的桃树修剪;扣棚后根据需冷量计算出升温时间;花期蜜蜂授粉,提高坐果率;疏花疏果,提高果品质量;施好基肥、花前肥、果实膨大期肥,采后肥对健壮树势,丰产有重要作用;管理好萌芽期、花期、果实膨大期、果实着色期的温湿度;在秋季落叶和扣棚后10d喷施石硫合剂进行预防蚜虫和红蜘蛛。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鄯善县设施桃栽培技术规程及设施桃周年管理历。

韩明玉,王安柱,赵彩平,刘航空,田玉命,张满让[7](2011)在《陕西桃、油桃新品种选育研究报告(2007-2010)》文中认为2007~2010年在杨凌桃种资资源圃、杂交园及眉县桃育种基地开展桃、油桃及其近缘种的优异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和新品种选育研究。四年来,从国内外引进优良的桃、油桃新品种、品系及地方品种资源50份;配置杂交组合69个,获杂交苗5410株;对已结果的杂交苗进行观察、鉴定,初选优株189个,复选新品系15个,审定新品种3个。本文对初选优株进行了简介,同时探讨了今后桃育种的重点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李文贵,邓家林,张全军,钟必凤[8](2011)在《成都桃需冷量研究》文中认为于2008年到2010年以水培法在成都地区测定桃需冷量。统计了2个完整年度的7.2℃模型、07.2℃模型、犹它模型秋冬季需冷量累积量变化趋势,成都桃自然休眠期的结束时间差异很大,最早12月上旬,最晚2月下旬,大部分的桃品种在1月中旬到2月中旬结束自然休眠。需冷量累积数据分别用3种模型统计比较,前两种模型计算不同起始时间比较,已报道数据等的比较,结果表明成都地区桃需冷量的较好计算模型是以低于7.2℃温度为起始时间,07.2℃模型。在此模型下统计了部分桃需冷量数据。

陆苏瑀[9](2010)在《油桃及硬肉桃品种群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系蔷薇科李属植物,我国是世界桃的起源中心,经过长期的品种演化、栽培和定向选育过程,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这些资源对于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更为我国桃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桃种质资源的遗传评价已经从形态学、细胞学、孢粉学、同功酶、RAPD标记等方面展开,获得了一些桃种群发生和系统演化的结论,SSR和SRAP标记作为稳定的共显性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在欧美桃的遗传评价中已经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SSR和SRAP标记技术对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资源圃中收集、保存的80份油桃种质、10份具有典型生态类的桃种质及45份硬肉桃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以期为油桃和硬肉桃种质的利用和系统演化提供分子依据。1.油桃品种群SSR、SRA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鉴定结果利用25对位于桃参考图谱上8个连锁群的SSR引物和60对SRAP引物,对80个油桃品种和10个具有典型生态类的桃品种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25对SSR引物共获得73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8个,多态性高达93.15%,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2784,Shannon信息指数(H0)为0.4210;60对SRAP引物共获得213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07个,多态性仅为50.23%,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1384,Shannon信息指数(H0)为0.2136。因此与SRAP相比,SSR具有稳定性好、多态性高和引物特异性强等特点。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不同生态区的种质存在着一定的交叉,但是聚类图能够比较好地体现出一些生态区划特征,油桃品种的聚类与地理起源也有一定的相关性2.硬肉桃品种群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鉴定结果以45个硬肉桃品种为试材,利用25对位于桃遗传参考图谱上8个连锁群的SSR引物进行了硬肉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5对SSR引物共获得152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46个,多态性高达96.05%,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2283,Shannon信息指数(H0)为0.3609。长江流域桃区的硬肉桃品种群体具有最高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0.2211)和Shannon信息指数(0.3476),其次为华南亚热带桃区和云贵高原桃区,最低的为华北平原桃区。UPGMA聚类分析结果虽然体现出一定的生态区划特征,但不完全与地理起源相吻合,不同生态区的硬肉桃品种存在一定的交叉;长江流域桃区和云贵高原桃区的硬肉桃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其次为华南亚热带桃区,最远的为华北平原桃区。本研究结果更倾向于认为长江流域的硬肉桃可能来源于北方硬肉桃群体,还可能来源于云贵高原生态区和华南亚热带生态区的硬肉桃群体。

石俊[10](2009)在《甜樱桃‘红灯’与郁李的远缘杂交及杂种胚抢救体系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樱属的矮生樱亚属,包括起源于我国的毛樱桃(Prunus tomentosa),欧李(Prunus humilis),麦李(Prunus glandulosa)及郁李(Prunus japonica(Thunb.)Lois.)等,在山东、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及辽宁等地有广泛的野生分布,种质资源极为丰富。欧李、麦李及郁李树体矮化,抗寒、抗旱耐瘠薄,果实富含Ca、Fe等营养成分,不仅可直接选育优良品种类型栽培利用,而且是甜樱桃矮化与抗性砧木育种的种质材料。远缘杂交是种质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果树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及远缘杂种的不育性,本实验室进行了樱桃远缘杂交及胚挽救试验的研究。试验于20062008年在山东农业大学果树生物学实验室和山东农业大学泰安市横岭果树育种基地进行樱桃远缘杂交试验。以甜樱桃(Prunus avium L)‘红灯’为母本,以矮生樱亚属中的郁李(Prunus japonica(Thunb.)Lois.)为父本进行了种间远缘杂交,研究了平板静电场对甜樱桃与郁李远缘杂交坐果率及其杂交亲和性的影响,建立了远缘杂交的胚抢救体系,优化了樱桃杂种胚抢救体系;并成功地将一批远缘杂种胚培苗定植于大田,并采用叶片形态学及Sallele-specific PCR等方法对杂种胚培苗的真实性进行了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静电场强度处理的效果在甜樱桃‘红灯’×郁李不同株系杂交组合中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红灯’×郁李d6及‘红灯’×郁李x11两个杂交组合的坐果率,均表现为随着电场强度增大而增加(前者的坐果率由0.487%增加到2.21%,后者由0.498%增加到1.86%);而在‘红灯’×郁李d8杂交组合中,434 kV/m和474.74kV/m两个静电场强度处理的坐果率最高,分别为2.75%和3.07%,分别为对照(1.40%)的1.96倍和2.19倍,而150kV/m和555.55kV/m静电场强度处理的坐果率分别仅为1.46%和0.47%;2.研究发现,甜樱桃与郁李远缘杂交的最佳萌发培养基:1/2MS + 6-BA 2mg/L + IAA 1mg/L + VC10mg/L,杂交种的胚萌发率达到92.6%,长势也最好,且胚芽生长健壮,基本无愈伤组织;3.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MS + 6-BA 0.5mg/L + IAA 0.1mg/L + NAA 0.1mg/L + VC 5 mg/L,细胞分裂素(6-BA):生长素(NAA+ IAA)的比值等于2.5时,增殖系数最高;4.最佳生根培养基:1/2 MS + IBA 0.2 mg/L + NAA 0.3mg/L + VC5mg/L;1/2MS培养基是远缘杂种苗生根的适宜基本培养基。该处理胚培苗长势健壮,且生根数较多,达到了7.2;5.将健壮的组培苗用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洗去培养基移栽于培养钵,并移入可密闭的炼苗棚中,及时喷水。成活率最高,达24.00%,长势最好;6.经形态学鉴定和Sallele-specific PCR分子鉴定,利用引物:EM-PC2consFD(5’to3’):TCA CMA TYC Atg gCC TAT gg和引物:EM-PC5(5’to3’):CAA AAT ACC ACT TCA TgT AAC ARC。对提取的父母本及杂种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杂种Z1为甜樱桃‘红灯’×郁李d8杂交组合真杂种。

二、早熟甜桃曙光引种栽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熟甜桃曙光引种栽培(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新品种选育7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果树产业发展概况
2 种质资源研究历史回顾与成就
    2.1 开展广泛的资源考察与收集
    2.2 果树种质资源得到妥善保护
    2.3 系统开展遗传多样性本底调查
    2.4 发掘一批优异种质
    2.5 基因组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6 共享利用取得显着成效
3 育成一批新品种支撑产业发展
    3.1 建成一批遗传改良创新平台
    3.2 建立新品种保护制度和测试体系
    3.3 自主培育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新品种
    3.4 育种技术不断创新
    3.5 相关国家级奖项
4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1 种质资源研究
        4.1.1 加强野生资源收集和国外种质引进
        4.1.2 加强种质多元化保存技术研究与应用
        4.1.3 利用多组学加快种质的精准鉴定
        4.1.4 完善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4.2 新品种选育
        4.2.1 世界果树育种发展方向
        4.2.2 中国果树育种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

(2)蒙阴地区鲜食黄肉桃品种调查及提质增效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鲜食黄肉桃品种
2 山东地区主要鲜食黄肉桃主要性状
3 提质增效措施
    3.1 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3.2 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按需浇水施肥
    3.3 果园生草,改善果园生态环境
    3.4 提高果园机械化水平,减少用工量
    3.5 果实套袋,改善果品质量

(3)21个油桃品种在福州地区的种植表现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引种地概况
    1.1引种地及引进品种
    1.2试点生态环境概况及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结果性能
    2.2风味
    2.3裂果、顶腐和裂核
    2.4果实大小
    2.5成熟期
3福州地区早熟甜油桃主要栽培技术
    3.1起墩种植和深沟排水
    3.2夏秋枝条长放修剪
    3.3果实套袋
    3.4采收

(4)桃资源多样性、价值综合性与绿化应用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源多样性
2 综合价值
    2.1 食用价值
    2.2 观赏价值
        2.2.1 观花
        2.2.2观果
        2.2.3 观叶
        2.2.4 观枝(形)
    2.3 文化价值
        2.3.1 长寿寓意
        2.3.2 神符民俗
        2.3.3 爱情内涵
        2.3.4 理想环境
        2.3.5 友谊象征
        2.3.6 教育意义
    2.4 生态价值
3 绿化应用途径
    3.1 建立观光(休闲)桃园
    3.2 公园绿化
    3.3 小区、庭院绿化
    3.4 城市道路绿化
    3.5 盆景绿化
4 展望
    4.1 食用桃的发展
    4.2 观赏桃的发展
    4.3 兼用桃的发展

(5)永泰10个油桃品种的引种及其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地理气候概况
2引种表现
    2.1甜油桃系列
        2.1.1‘农艳甜油桃’
        2.1.2‘南方早红’
        2.1.3‘ 96-1-3’
        2.1.4‘华光’
        2.1.5‘极早518’
        2.1.6‘艳光’
        2.1.7‘海峡佳丽’
        2.1.8‘荔红甜油桃’
    2.2酸甜油桃系列
        2.2.1‘千年红’
        2.2.2‘美国油桃’
3品种筛选
4关键生产栽培技术
    4.1建园选址
    4.2整形修剪
    4.3疏果和树体保护

(6)新疆鄯善县设施桃品种筛选与配套栽培技术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设施桃栽培概述
    1.2 国外设施桃发展现状
    1.3 国内设施桃发展现状
    1.4 国内设施桃主要研究方向
    1.5 鄯善县设施桃生产现状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鄯善县设施桃品种筛选
    2.1 试验地点概况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鄯善县设施桃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
    3.1 设施桃的栽培管理模式的调查及对比研究
    3.2 鄯善县设施桃栽培技术规程
第4章 结论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成都桃需冷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都桃自然休眠期变化
    2.2 3种模型需冷量数据两年比较变化情况
    2.3 模型起始时间的确定
    2.4 与历史数据比较的结果
3 讨 论

(9)油桃及硬肉桃品种群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研究现状
        1.1 形态学分析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1.2 孢粉学研究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1.3 细胞学分析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1.4 生化分析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1.4.1 同工酶分析
        1.4.2 蛋白质分析
    2 DNA 分子标记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2.1 桃主要DNA 分子标记技术
        2.1.1 RFLP (Restrieted Fragments Length Polymorphism)
        2.1.2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2.1.3 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2.1.4 ISSR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2.1.5 AFLP (Amplified FragmentLength Polymorhism)
        2.1.6 SRAP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2.1.7 SCAR (Sequence-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2.1.8 STS(Sequenee-Tagged Sites)
    3 DNA 分子标记技术在桃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3.1 桃种质资源的起源、进化与分类研究
        3.1.1 桃种质资源的起源与进化研究
        3.1.2 桃种质资源分类研究
        3.2 桃种质资源的鉴别和整理
        3.2.1 桃指纹图谱的构建
        3.2.2 芽变鉴定
        3.2.3 父系分析
        3.3 桃遗传多样性
        3.4 桃核心种质的构建
        3.5 桃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3.5.1 质量性状基因的定位
        3.5.2 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3.5.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4 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油桃品种群SSR 和SRAP 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统计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扩增结果
        2.1.1 SSR 扩增结果
        2.1.2 SRAP 扩增结果
        2.2 品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
        2.2.1 SSR 在品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
        2.2.2 SRAP 在品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
        2.2.3 SSR 与SRAP 相结合在品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
        2.3 油桃品种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的比较
        2.4 油桃品种群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SSR 与SRAP 在油桃品种中的识别能力
        3.2 国内和国外油桃品种间的关系
        3.3 油桃种质利用前景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硬肉桃品种群SSR 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统计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SSR 扩增结果
        2.2 SSR 在品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
        2.3 硬肉桃品种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的比较
        2.4 硬肉桃品种聚类分析
        2.5 四个适宜栽培区域硬肉桃的亲缘关系分析
    3 讨论
        3.1 SSR 在硬肉桃品种中的识别能力
        3.2 硬肉桃种质的起源与演化
        3.3 硬肉桃种质利用前景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10)甜樱桃‘红灯’与郁李的远缘杂交及杂种胚抢救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远缘杂交的成果、难点及克服方法
        1.2.1 远缘杂交的研究进展及作用
        1.2.1.1 创造作物新类型
        1.2.1.2 提高作物的抗性
        1.2.1.3 利用杂种优势
        1.2.2 果树远缘杂交中存在的问题
        1.2.2.1 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1.2.2.2 远缘杂种的不育性
        1.2.3 克服果树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1.2.3.1 选择适当亲本并注意正反交
        1.2.3.2 提前或延迟授粉
        1.2.3.3 花粉辐射
        1.2.4 远缘杂种不育性的克服方法
        1.2.4.1 胚培养
        1.2.4.2 染色体的加倍
        1.2.5 远缘杂种的鉴定与选择
    1.3 樱桃遗传资源及种质创新的目标与途径
        1.3.1 樱属植物的分类系统
        1.3.2 樱属植物种及野生近缘种的特征特性
        1.3.2.1 典型樱亚属
        1.3.2.2 矮生樱亚属
        1.3.3 樱桃种质创新的目标与途径
        1.3.3.1 现代育种目标
        1.3.4 育种技术与手段
        1.3.4.1 杂交育种技术
        1.3.4.2 生物技术辅助育种技术
        1.3.4.3 成果与展望
    1.4 本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试材
        2.1.1 植物生长调节剂
        2.1.2 培养基成分
        2.1.2.1 母液的配制和保存
        2.1.2.2 培养基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花粉采集和电场处理
        2.2.2 人工授粉
        2.2.2.1 人工去雄
        2.2.2.2 授粉
        2.2.2.3 坐果率的调查及杂种败育发生的时期的确定
        2.2.3 杂种的胚抢救技术构建
        2.2.3.1 杂种幼胚的萌发及生长培养
        2.2.3.2 杂种胚培苗多丛芽诱导与增殖培养
        2.2.3.3 生根培养基筛选
        2.2.4 生根与移栽
        2.2.5 杂种胚培苗的早期鉴定
        2.2.5.1 形态学鉴定
        2.2.5.2 分子鉴定
        2.2.5.2.1 酶及主要试剂
        2.2.5.2.2 基因组DNA 的提取
        2.2.5.2.3 Sallele-specific PCR 检测体系及条件
3 结果与分析
    3.1 静电场处理父本花粉对远缘杂交坐果率的影响
    3.2 杂种的胚萌发生长
    3.3 杂种胚培苗多丛芽诱导与增殖培养
    3.4 杂种胚培苗生根培养基筛选
    3.5 炼苗及移栽
    3.6 杂种胚培苗的早期鉴定
        3.6.1 形态学鉴定
        3.6.2 S-allele specific PCR 分子鉴定
4 讨论
    4.1 关于静电场处理对远缘杂交亲和性的影响
    4.2 关于植物激素对杂交种新梢增殖的影响
    4.3 关于杂种胚培苗的炼苗与移栽
5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四、早熟甜桃曙光引种栽培(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新品种选育70年[J]. 王力荣,吴金龙. 园艺学报, 2021(04)
  • [2]蒙阴地区鲜食黄肉桃品种调查及提质增效措施[J]. 李桂祥,张春山,陈铁牛,董晓民,张安宁. 落叶果树, 2020(05)
  • [3]21个油桃品种在福州地区的种植表现观察[J]. 林永高,胡章琼,刘礼仕,蔡力夫,曾洪挻,郑其铣. 东南园艺, 2017(03)
  • [4]桃资源多样性、价值综合性与绿化应用的途径[J]. 文杨,姜卫兵,魏家星,张斌斌,俞明亮.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3)
  • [5]永泰10个油桃品种的引种及其栽培技术[J]. 曾洪挺,林永高,胡章琼,陈雪金. 东南园艺, 2015(02)
  • [6]新疆鄯善县设施桃品种筛选与配套栽培技术集成[D]. 马秀丽. 新疆农业大学, 2014(05)
  • [7]陕西桃、油桃新品种选育研究报告(2007-2010)[A]. 韩明玉,王安柱,赵彩平,刘航空,田玉命,张满让. 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 [8]成都桃需冷量研究[J]. 李文贵,邓家林,张全军,钟必凤. 西南农业学报, 2011(03)
  • [9]油桃及硬肉桃品种群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 陆苏瑀. 扬州大学, 2010(02)
  • [10]甜樱桃‘红灯’与郁李的远缘杂交及杂种胚抢救体系的建立[D]. 石俊.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3)


油桃论文 遗传多样性论文 中国樱桃论文 农业论文 三农论文

上一篇:滇西北生态退化成因及保护建设对策
下一篇:简要回顾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