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抗生素治疗点滴状银屑病75例临床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抗生素治疗点滴状银屑病75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许明明[1](2021)在《红皮病型银屑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166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为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意见。方法:搜集2009年~2021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166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病例,运用Excel表及SPSS22.0软件,统计并总结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共患病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研究166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中平均年龄51.35±16.38岁,年龄分布情况:9例患者年龄≤20岁(占5.4%);7例患者年龄21-30岁(占4.2%);20例患者年龄31-40岁(占12.0%);45例患者年龄41-50岁(占27.1%);39例患者年龄51-60岁(占23.5%);28例患者年龄61-70岁(占16.9%);18例患者年龄≥71岁(占10.8%);男性135例(占81.3%),女性31例(占18.7%),男女比例为4.4:1;其中3例患者有家族史,均为男性。发病季节无明显差异。婚姻状况中122例患者已婚(占73.5%);29例未婚(占17.5%);7例丧偶(占4.2%);8例离婚(占4.8%);152例患者常住新疆,14例住疆外;汉族占大多数,其次为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壮族、满族;有药物过敏史者35例,其中有29例抗生素过敏,2例中药过敏,1例巴比妥过敏,1例利福平过敏,1例普连膏过敏,1例地塞米松过敏。既往表现为寻常型银屑病者159例,初始的即表现为红皮病型银屑病者7例。病程时间越长,病例数出现越多。原银屑病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37.68±16.49岁,原银屑病的病程3月~38年,平均14.08年。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病程1天~9年,平均5.72月。平均住院天数为15.27±6.94天。诱发因素除了无明显诱因72例(占43.4%),有诱发因素中使用不明药物37例(占22.3%)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25例(占15.0%),邮购药13例(占7.9%),不规则应用糖皮质激素5例(占3%),情绪因素5例(占3%),UVB照射加重3例(占1.8%),食用海鲜者3例(占1.8%),其他诱因2例(占1.2%),饮酒者1例(占0.6%);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1)皮疹情况: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全身弥漫性红色或暗红色皮疹,炎性浸润,片状或糠秕状脱屑,其中17例呈急性期,149例呈亚急性期表现,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粘膜损害。(2)系统表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29例,发热19例,关节痛14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0例,掌跖袜套样脱屑或掌跖角化3例。合并慢性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者22例,糖尿病者15例,冠心病7例,脂肪肝3例,甲亢1例,甲减1例。检验结果: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50例,血红蛋白降低24例,嗜酸性粒细胞升高31例;尿液分析中蛋白尿12例,尿潜血7例;生化指标中总蛋白降低83例,白蛋白降低91例,免疫球蛋白E测定升高38例,谷丙转氨酶升高14例,谷草转氨酶升高12例,甘油三酯偏高22例,胆固醇偏高6例,血糖升高6例,血钠降低13例,血钙降低22例,血钾降低12例,血沉升高15例,25-羟基维生素D降低15例,肌酐升高2例。检查结果中:心电图异常30例,胸片异常26例;西医治疗中使用阿维A治疗36例,激素(地塞米松、甲泼尼龙、倍他米松注射液)11例,甲氨蝶呤11例,白芍总苷9例,复方甘草酸苷5例,阿达木单抗2例,雷公藤多苷片2例,环孢素1例,全身黑光治疗16例,阿维A+光疗10例,阿维A+激素8例,甲氨蝶呤+激素1例,甲氨蝶呤+阿维A1例,雷公藤+激素1例,阿维A+甲氨蝶呤+激素1例,阿维A+甲氨蝶呤+光疗1例,阿维A+糖皮质激素+光疗1例。结合四诊合参,中医证型:脾虚湿盛证65例,气阴两虚证55例,脾肾两虚证20例,湿热蕴肤证9例,血热证8例,血燥证3例等等。针对证型不同,临床中药基本方亦有所差别,中医治疗:清热养阴汤58例,健脾解毒汤55例,健脾益肾汤18例,参苓白术散12例,清热除湿汤7例,清热活血方6例,除湿止痒汤4例等等。中医综合治疗包括中药口服,药浴,中药塌渍治疗,放血疗法,中药涂擦治疗,中药封包治疗,中药药膏等等。结论:红皮病型银屑病常见的诱发因素为使用不明药物和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伴发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等。四诊合参,通过辨病、辨证、辨体,脾虚湿盛证是166例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主要证型。

曹晶晶,赵唯贤[2](2020)在《凉血消斑散配合点刺放血治疗急性点滴状银屑病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凉血消斑散配合点刺放血治疗急性点滴状银屑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自拟凉血消斑散配合点刺放血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2组均外用蜈黛软膏治疗,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o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积分、患者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8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PASI积分为(17.97±4.42)分,对照组为(18.86±3.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SI积分为(2.97±4.64)分,低于对照组的(12.33±3.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消斑散配合点刺放血治疗急性点滴状银屑病临床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

周玉媛[3](2020)在《决银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决银方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PASI评分和DLQI评分的影响,计算其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名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去除研究过程中脱落的8例,纳入结果每组36例。研究组给予决银方配合尿素乳膏治疗,对照组予复方青黛胶囊配合尿素乳膏治疗。中药口服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半小时后温服。尿素乳膏作为一个基础护理治疗,外用,每天1-2次。治疗周期是8周,随访8周,治疗期间4周为一个观察周期,嘱患者分别在第4周、第8周时进行复诊,在治疗前和每一次复诊时对患者的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进行评定,根据PASI评分计算两组药物的临床有效率,复诊时询问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并记录,治疗结束后2个月进行随访,了解两组患者的银屑病复发情况。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疗效情况比较:(1)将两组患者第4周和第8周时的银屑病PASI评分、DLQI评分分别与同组治疗前进行比较,第4周和第8周同组进行比较,结果PASI评分、DLQI评分均较前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将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银屑病PASI评分、DLQI评分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将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银屑病PASI评分、DLQI评分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安全性情况: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血、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进行检查,结果未见异常。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且均休息后能缓解,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复发情况:治疗结束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组出现3例,对照组出现4例,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决银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可有效降低PASI评分和DLQI评分,临床疗效优于复方青黛胶囊对照组,且安全性和复发率与复方青黛胶囊相当。因此,决银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效果显着。

崔碟[4](2020)在《活血消疕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活血消疕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血瘀证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9例血瘀证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每组各33例。试验组口服活血消疕汤联合刺络拔罐;对照组1口服阿维A胶囊联合刺络拔罐;对照组2口服活血消疕汤。3组均外用黄金万红膏,疗程4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DLQ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的变化。运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例患者中,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1脱落3例,对照组2脱落2例,共观察有效病例93例。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PAS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分别为:96.86%,76.67%,80.65%;试验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PAS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4.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分别为:6.25%,26.67%,6.45%;试验组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停药后随访3月,复发率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分别为:8.70%,46.15%,37.50%;试验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消疕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血瘀证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CommitteeonPsoriasis,ChineseSocietyofDermatology[5](2019)在《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文中研究说明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银屑病的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发生炎症。中医认为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银屑病是不可治愈性疾病,目前可使用的治疗药物及方法甚多,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对控制病情,维持长期疗效十分重要。指南的目的就是为了逐渐规范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能,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银屑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症状确定,轻度以外用治疗为主,中重度可使用系统治疗,对传统系统性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适当选择靶向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治疗目的以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银屑病药物及治疗方法不断发展,新的成果不断涌现,更新指南的目的是及时将国际国内研究的新的成果及时介绍给国内医师,与全球进展保持同步发展。本指南在前两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订,以进一步规范中国银屑病诊断与治疗,提高诊疗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姜云平,王坤,刘爱民[6](2019)在《犀角地黄解毒汤治疗点滴型银屑病30例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犀角地黄解毒汤治疗点滴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热型点滴状银屑病9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治疗组(犀角地黄解毒汤)、对照组A(犀角地黄汤组)和对照组B(罗红霉素组),全部患者均同时外用尿素软膏,治疗2周后评估两组PAS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0%和总有效率93.33%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PASI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SI积分与两组对照组分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犀角地黄解毒汤对点滴型银屑病的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蔡玲玲,张丰川,胡博,李萍,王燕,杭小涵,林玮华,许开拓,吴美超,任雪雯,郭丽媛,李元文[7](2019)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点滴状银屑病血热内蕴证伴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验证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点滴状银屑病血热内蕴证伴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完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疏风解毒胶囊口服,对照组予复方青黛胶囊口服,疗程均为4周。采用疾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观察2组治疗前后皮损面积、红斑、肥厚浸润及鳞屑症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41例,治疗后总有效率70. 73%,对照组33例,总有效率60. 60%,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PASI评分总分和单项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中医症候总积分治疗1、2、4周时试验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中医症候单项积分咽痒咽痛症状、瘙痒症状积分治疗1周或2周开始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 05),作用持续到治疗4周。结论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点滴状银屑病血热内蕴证伴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使用安全,综合疗效与复方青黛胶囊相当,且在中医症候的改善、瘙痒、咽喉疼痛等症状缓解等方面均优于复方青黛胶囊。

任玲[8](2019)在《犀角地黄汤在皮肤科应用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整理近二十年用犀角地黄汤治疗皮肤科疾病的临床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及质量评估,进一步探讨本方在皮肤科的应用范围及特点,为临床应用本方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以犀角地黄汤为摘要词进行高级检索,限定时间为1999年-2018年,得到应用犀角地黄汤的所有临床文献,整理筛选本方治疗皮肤科疾病的临床文献。分析总结犀角地黄汤在皮肤科的使用范围,治疗皮肤科疾病的发表年份、应用范围、干预措施、治疗方法、常用药物、用法、疗程、疗效、安全性及随访情况等方面,并对文献质量进行方法学评估。结果:所选52篇文献,37个RCT研究,31个研究为中等程度偏倚,6个研究为高度偏倚,Jadad量表评分:3个5分,3个4分,3个3分,17个2分,11个1分;共涉及10余种常见皮肤科疾病,以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痤疮等疗效突出。单用犀角地黄汤临症加减有效率为70%-97.7%,联合其他药物或外用的方法更广泛,疗效更佳,有效率为75%-100%。用量上受地理位置、天气、患者体制及病情影响,频次较为统一。病程以3周-8周普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呕吐、上腹不适和轻度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和皮肤干燥、头晕嗜睡。发生率分别为2.5%-18.18%和5%-6.25%、7.69%结论:犀角地黄汤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痤疮等10余种疾病,病因病机主要为血热、血瘀、血燥,其中血热证最多。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皮肤科疾病疗效显着,总有效率高。单用或者联合它药或外用药,皆可取得较好疗效。适应症多、随症加减,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应用前景好。

王云龙[9](2016)在《清热凉血汤联合NB-UVB治疗点滴状银屑病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清热凉血汤联合NB-UVB治疗点滴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点滴状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清热凉血汤联合NBUVB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NB-UVB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凉血汤联合NB-UVB治疗点滴状银屑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方一妙[10](2015)在《清热凉血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点滴型银屑病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清热凉血中药联合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点滴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60例急性点滴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1.5 g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凉血中药内服治疗,每日1剂,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不良反应,并随访4周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随访4周,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有2例复发(6.67%)。结论:清热凉血中药联合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点滴型银屑病是一种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方法。

二、抗生素治疗点滴状银屑病75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生素治疗点滴状银屑病7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红皮病型银屑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和方法
    1.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3 统计方法
    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2)凉血消斑散配合点刺放血治疗急性点滴状银屑病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判定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积分比较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2.4 2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3 讨论

(3)决银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1.1 银屑病的病名及病因病机
        1.2 银屑病“血证论”的发展
        1.3 银屑病血热证的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银屑病发病因素
        2.3 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病例分组
        1.3 研究方法
        1.4 治疗方案
        1.5 注意事项
        1.6 观察记录指标
        1.7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诊疗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临床效应指标
        2.7 安全性评价标准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PASI评分变化分析
        3.3 DLQI评分变化分析
        3.4 临床疗效分析
        3.5 安全性评价
        3.6 复发情况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决银方方药分析
        2.1 前期研究
        2.2 方药分析
    3 复方青黛胶囊
    4 尿素乳膏
    5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银屑病血热证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活血消疕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说明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分组
    1.4 试验方案
    1.5 疗效观察指标及记录方法
    1.6 疗效评价
    1.7 复发率
    1.8 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研究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3.2 西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3.3 血瘀与银屑病
    3.4 活血消疕汤方药分析
    3.5 刺络拔罐作用机制探讨
    3.6 研究结果分析
    3.7 创新点
    3.8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银屑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6)犀角地黄解毒汤治疗点滴型银屑病3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治疗方法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3组治疗前后PASI积分比较
    2.3 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7)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点滴状银屑病血热内蕴证伴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随机分组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
        1.3.2 中医证候诊断: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治疗与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试验组:
        2.1.2对照组:
    2.2 观察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14-15]
    3.2 结果
        3.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3.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3.2.3 2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及皮损面积百分比比较:
        3.2.4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单项积分及总积分比较:
        3.2.5 2组治疗前后咽部体征评分比较:
        3.2.6 2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比较:
    3.3 2组安全性分析
4 讨论

(8)犀角地黄汤在皮肤科应用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Jadad 评分量表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清热凉血汤联合NB-UVB治疗点滴状银屑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10)清热凉血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点滴型银屑病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四、抗生素治疗点滴状银屑病75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红皮病型银屑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D]. 许明明.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2)
  • [2]凉血消斑散配合点刺放血治疗急性点滴状银屑病观察[J]. 曹晶晶,赵唯贤.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5)
  • [3]决银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周玉媛.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活血消疕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D]. 崔碟.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J]. CommitteeonPsoriasis,ChineseSocietyofDermatology.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10)
  • [6]犀角地黄解毒汤治疗点滴型银屑病30例临床观察[J]. 姜云平,王坤,刘爱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17)
  • [7]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点滴状银屑病血热内蕴证伴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 蔡玲玲,张丰川,胡博,李萍,王燕,杭小涵,林玮华,许开拓,吴美超,任雪雯,郭丽媛,李元文. 北京中医药, 2019(07)
  • [8]犀角地黄汤在皮肤科应用的文献研究[D]. 任玲.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清热凉血汤联合NB-UVB治疗点滴状银屑病临床研究[J]. 王云龙. 亚太传统医药, 2016(08)
  • [10]清热凉血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点滴型银屑病疗效观察[J]. 方一妙.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1)


银屑病论文 寻常型银屑病论文 清热凉血论文 中医论文 皮肤科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与数学史——论马克思数学史研究的特点和意义
下一篇:俄罗斯女性的婚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