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珍,朱永健,程丹,王鹰,何晓求[1](201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婺源茶产业转型与创新发展》文中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婺源县为了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大力实施"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战略,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标杆,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内涵。茶产业作为婺源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婺源县在发展茶产业进程中,以"全域有机、质量兴茶、品牌强茶、茶旅融合"为发展理念,通过政府引导、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深入挖掘茶叶资源优势,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不断延伸和拓展茶产业链,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探索走出一条以茶助脱贫、以茶促增收、以茶保生态的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深入分析总结了婺源特色茶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要做法、经验、成效及启示,并就如何更好促进婺源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宋振平[2](2019)在《情倾梦里老家 定格醉美乡村》文中指出山高人为峰。珍珠山,不产珍珠,过去因山路崎岖,山村贫穷,珍珠山名实不相称;现在,珍珠山,仍不产珍珠,却闪耀着珍珠般的人文光泽,皆因长眠于珍珠山下的一名村支书。我是新华社记者,采访报道对象范围遍及全国。但在25年的时间里,我到一个县调研采访了将近200次。这意味着,25年来,我平均每个月几乎有超过60%的概率是在这个县里。那里,是我的"梦里老家",是我
何晓求,王永刚,卢新松,王鹰,程丹[3](2018)在《婺源县立足优势聚力打造“中国有机茶之乡”》文中指出一直以来,婺源县把有机茶叶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立足于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科技兴茶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不断优化县域环境,实施全域有机发展战略,聚力打造"中国有机茶之乡"。简要介绍了婺源县有机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有机茶产业发展措施。
陈丽珍,朱永健,程丹,王鹰,何晓求[4](2018)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婺源茶叶出口形势分析》文中认为简述了婺源茶叶的发展现状和出口现状,分析了婺源茶叶出口贸易的优势,针对婺源茶叶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婺源茶叶出口的对策。
何晓求,王鹰,王永刚,卢新松,程丹[5](2018)在《婺源县立足优势聚力打造“中国有机茶之乡”》文中研究指明婺源县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是一个"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山区县,境内生态环境优美,气候温和湿润,是中国茶叶之乡。2017年底,全县茶园面积1.25万hm2,采制茶叶1.7万t,加工贸易量6.5万t,茶产业系列产值35.02亿元,出口创汇5 000万美元;全县农民人平茶叶收入3 250元。先后荣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及全国重点产茶县。一直以来,婺源县把有机茶叶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立足于生态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实施全域有机战略,聚力打造"中国有机茶之乡"。
陈丽珍,程根明,程国新,卢新松,王永刚,程丹,王鹰,何晓求[6](2017)在《婺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文中研究说明一、基本情况江西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茶业是婺源传统特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近年来,婺源县因势利导,调整茶叶产业结构,提出"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全力抓好婺源绿茶品牌整合,引导茶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快茶产业从资源经济向品牌经济、产茶大县向茶业强县转变",把茶产业发展定位"有机"高度,推进经济新常态下的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陈丽珍,程根明,程国新,卢新松,王永刚,程丹,王鹰,何晓求[7](2017)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文中研究指明简要介绍了婺源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近年来发展茶叶产业的一些主要做法,并提出了婺源茶业的今后发展展望。
刘涛,廖珊珊[8](2016)在《标准化助力江西茶叶品牌整合实施》文中研究说明江西省作为我国江南茶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产绿茶、红茶、白茶。省政府《关于推进全省茶叶品牌整合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以标准化为推手整合江西省茶叶品牌,助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茶叶品牌影响力的新思路。本文结合江西省茶叶产业标准化工作的实际出发,借鉴外省已有的经验成果,从标准化视角提出当前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针对性建议,并依据全省"四绿一红"茶叶品牌整合战略构建茶叶标准综合体和标准体系。
程丹,程根明,王永刚,卢新松,程国新,王鹰,陈丽珍,何晓求[9](2016)在《婺源绿茶品牌建设“十三五”展望与建议》文中认为婺源绿茶一直以生产出口原料为主,对内销市场开发不够,导致现有品牌小而散,各品牌各自分散运营,未能使婺源绿茶赢得更大的市场品牌效应,缺乏整体意识和统一品牌运作,使得婺源绿茶在茶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借2015年"婺源绿茶"品牌成为江西省茶叶品牌整合"四绿一红"重点扶持品牌的东风,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做好品牌管理、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宣传推介、发展茶旅结合以及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提升婺源绿茶品牌在国内的影响力,实现婺源绿茶品牌综合实力进入全国茶叶品牌第一方阵。
卢新松,陈丽珍,潘来发,王鹰,何晓求,程丹[10](2016)在《婺源县茶产业发展报告》文中认为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面积2 967平方公里,人口36万。2014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80亿元,财政总收入11.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578元。婺源境内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厚重,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中国十大特色产茶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中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婺源县茶产业概况 |
| 2 主要经验做法 |
| 2.1 突出政策扶持, 强化支撑 |
| 2.2 突出科技兴茶, 提升品质 |
| 2.3 突出品牌引领, 拓宽市场 |
| 2.4 突出茶旅融合, 提高效益 |
| 2.5 突出龙头带动, 激发活力 |
| 2.6 突出机制创新, 搭建平台 |
| 3 启示及发展建议 |
| 3.1 启示 |
| 3.2 发展建议 |
| 1 婺源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
| 2 婺源县茶产业发展措施 |
| 2.1 高端运作, 为有机茶保驾护航 |
| 2.1.1 成立领导机构 |
| 2.1.2 完善制度, 实现常态长效 |
| 2.1.3 理念引领, 明晰思路 |
| 2.2 特色创新, 全面覆盖有机茶标准化 |
| 2.2.1 打造婺源特色的标准化生态有机茶园 |
| 2.2.2 推行有机茶园管理模式 |
| 2.2.3 推进有机茶标准化初、精、深加工 |
| 2.3 严防监管, 铸造质量安全高墙 |
| 2.4 整合资源, 推动茶业经济发展 |
| 2.4.1 加大有机茶项目资金投入 |
| 2.4.2 注重茶业科技服务 |
| 2.5 扩大宣传, 拓宽品牌市场 |
| 2.5.1 多样宣传 |
| 2.5.2 拓宽国内、外市场 |
| 1 婺源茶叶发展和出口现状 |
| 1.1 出口企业情况 |
| 1.2 出口量、市场情况 |
| 1.3 出口产品情况 |
| 2 婺源茶叶出口贸易的优势 |
| 2.1 环境优势 |
| 2.2 历史优势 |
| 2.3 有机优势 |
| 3 婺源茶叶出口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
| 3.1 劳动力成本高且素质低 |
| 3.2 品牌推广力度不够, 品牌效应不显着 |
| 3.3 苛刻的绿色贸易壁垒 |
| 4 促进婺源茶叶出口的对策分析 |
| 4.1 坚持有机理念不动摇 |
| 4.2 大力实施品牌兴茶战略 |
| 4.3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
| 1 高端运作, 为有机保驾护航 |
| 2 特色创新, 全面覆盖有机标准化 |
| 3 严防监管, 铸造质量安全高墙 |
| 4 整合资源, 推动茶业经济发展 |
| 5 扩大宣传, 拓宽品牌市场 |
| 一、基本情况 |
|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
| 1. 强化政策扶持 |
| 2. 以有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 |
| 3. 发挥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 |
| 4. 强化品质提升、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
| 5. 做大做强婺源绿茶品牌 |
| 三、发展展望 |
| 1 基本情况 |
| 2 主要做法及经验 |
| 2.1 强化政策扶持 |
| 2.2 以有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 |
| 2.3 发挥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 |
| 2.4 强化品质提升,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
| 2.5 做大做强婺源绿茶品牌 |
| 3 发展展望 |
| 1 基本情况 |
| 1.1 江西省茶叶产业品牌现状 |
| 1.2 江西省茶叶标准化建设情况 |
| 1.2.1 茶叶标准制修订情况 |
| 1.2.2 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情况 |
| 1.2.3 茶叶企业实施标准化情况 |
| 1.3 外省茶叶标准化建设情况 |
| 1.4 综述 |
| 2 总体思路 |
| 3 主要工作 |
| 3.1 筹建茶叶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 |
| 3.2 构建核心品牌茶叶标准综合体 |
| 3.3 构建江西省茶叶标准体系 |
| 3.4 构建质量追溯系统 |
| 3.5 统一包装标识 |
| 3.6 开展茶叶综合标准化示范建设 |
| 3.7 构建茶叶团体标准及标准实施第三方评价机制 |
| 3.8建立标准化创新激励机制和人才培育机制 |
| 1 茶叶生产 |
| 1.1 种植面积及产量 |
| 1.2 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 |
| 1.3 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 |
| 2 茶叶加工 |
| 2.1 茶叶初制加工 |
| 2.2 茶叶精深加工 |
| 2.3 茶叶加工经营企业 |
| 3 品牌建设及文化活动 |
| 4 茶叶贸易 |
| 4.1 国际贸易 |
| 4.2 国内贸易 |
| 4.3 电子商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