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龄[1](2019)在《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愈加凸显,社会对文科人才的素养和能力也呈现高企盼和高标准。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下,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作为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人才战略和培养机制的突破与创新,正渐趋成为培育创新型文科人才的基地、孵化跨学科教学科研的摇篮和践行社会服务的平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助推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就。然而,纵观整体发展状况仍存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不受重视、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路径不清晰、功能定位单一等困境亟待解决和突破。基于此,本文选取首批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等方法为工具开展研究。首先,在明晰概念和梳理理论基础上,分析新时期促成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驱动机制。再次,探析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中心建设路径选择。而后,凝练实践的主要特征、分析成效与问题,深化建设的认知。最后,结合我国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实际困境和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通过调查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索的驱动机制为环境挑战、外部保障、发展潜能以及内部激发四个维度的作用结果,即时代发展对文科教育提出新要求、国家政策及资金提供建设的外部保障、学校前期发展奠定了建设的各种资源以及中心为实现育人使命而积极行动。(2)中心通过更新实验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文科综合实验教学新模式、拓展实践创新人才成长新渠道以及建立实验教学管理新机制等四个路径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探索和实践。(3)中心建设的实践路径呈现着内涵式创新发展的特征,集中表现为教育理念注重价值取向的统筹耦合、教改路径重视开放式与综合化、培育路径关注协同化与人文性和保障路径注重集成化与效益性。(4)从以创新观念为先导,进行合理规划建设;以实验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跨学科融合,深化文科综合实验教学内涵;注重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发展,实现中心多功能性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保障发展的合力等四个方面得出启示和对策,至此为其他院校建设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提供借鉴和可行性路径。
张奎,任翠娟,潘伟伟,聂冬梅,彭雪梅[2](2017)在《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文中认为高校实验室开放是新形势下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培养学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实验室开放促进了实验教学内容的革新,是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深度改革。本文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和设置实验开放选课学分来保障实验室开放运行;通过增加综合设计性和创新型实验项目,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实验室建设,并以信息网络化平台为基础,促进实验室的开放管理。
李金波,张崇礼,李永武,毛金峰[3](2021)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初探——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文中指出针对新疆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全面分析并梳理了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提出了优化实验室组织机构、建设安全制度体系、建设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安全教育体系、建设安全文化体系等五项安全管理措施。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的提出与实践,为学校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为有序开展教育教学夯实了基础。
叶江海,赵臣亮,杨雅欣,邹娟[4](2021)在《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高校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因此,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已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阐述我校近几年来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地降低了实验室安全风险,减少了安全事故隐患,确保了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赵红昆,王修光,刘正宇,丁波,杨恩翠[5](2021)在《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质和解决教师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建设综合化学实验室,开设综合化学实验,优化实验室管理模式,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和参加化学专业竞赛等一系列措施,解决了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问题,为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开辟了新途径。
王芳[6](2021)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开放目的及意义,分析了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化工食品学院实验室为例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
张朝正,赵华[7](2021)在《高校院级实验平台高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认为高等院校实验平台中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的大型分析仪器,如何高效管理这些仪器是一项需要仔细研究的课题。基于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平台多年的管理和运行经验,以提高仪器使用效率为出发点,从实验队伍建设、仪器合理分类、高效运行、开放共享四个方面介绍了怎样建设实验平台,从规范管理、安全管理、高效管理、合理管理四个方面介绍了怎样管理实验平台,对建立高效、集约、信息化的实验平台做出了探索和实践,初步建立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仪器的使用效率和实验平台的管理水平。
梁曦彤[8](2021)在《地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地方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问题导向"为原则,对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的建立、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的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的加强以及实验室危险化学品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为地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室建设提供参考。
王莉莉[9](2021)在《学生助理参与高校实验室管理探索与实践——以太原师范学院管理系实验室为例》文中指出许多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专职管理人员数量少、管理工作任务繁重的现状。针对这种状况,太原师范学院管理系实验室进行了学生助理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只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学生助理参与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许志忠,曹机良[10](2020)在《应用技术型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河南工程学院轻化工程实验中心为例》文中指出在应用技术型大学理念的指导下,参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评审指标体系,文章对河南工程学院轻化工程实验中心建设模式进行了探索,并付诸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一、研究缘起 |
| 二、研究意义 |
| (一)理论意义 |
| (二)实践意义 |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 (三)现有研究述评 |
| 四、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 (一)研究思路 |
| (二)主要内容 |
| (三)研究方法 |
| 五、创新点 |
| 第二章 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理论概述 |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 (一)文科综合 |
| (二)文科综合实验教学 |
| (三)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
| 二、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基本特征与意义 |
| (一)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基本特征 |
| (二)建设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意义 |
| 三、相关理论基础 |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 (二)协同创新理论 |
| 五、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索的驱动机制 |
| 一、背景概述 |
| (一)基本情况 |
| (二)发展历程 |
| 二、驱动机制 |
| (一)环境挑战:社会对文科教育凸显高要求 |
| (二)外部保障:国家的战略导向及经费支持 |
| (三)发展潜能:学校前期发展沉淀建设基础 |
| (四)内在激发:中心实现育人使命积极行动 |
| 三、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实践路径分析 |
| 一、价值路径:更新实验教育教学理念 |
| (一)中心定位思路 |
| (二)实验教学理念 |
| (三)教学管理理念 |
| 二、教改路径:创新文科综合实验教学新模式 |
| (一)实验课程体系 |
| (二)实验教学内容 |
| (三)实验教学方法 |
| (四)实验教学评价 |
| 三、培育路径:拓展实践创新人才成长新渠道 |
| (一)以学科为依托,促进学研融合 |
| (二)以社团为支点,连结第二课堂 |
| (三)面向社会情境,联动校外实践 |
| 四、保障路径:建立文科实验教学管理新机制 |
| (一)改革机构制度,虚实结合提高管理效率 |
| (二)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实验教学师资建设 |
| (三)搭建管理平台,软硬件打造以支撑教学 |
| (四)构建内部管理质量监控模型 |
| 五、本章小结 |
| 第五章 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评析 |
| 一、主要特征 |
| (一)教育理念注重价值取向的统筹耦合 |
| (二)教学模式构建重视开放式与综合化 |
| (三)培育途径拓展关注协同化与人文性 |
| (四)保障资源建设注重集成化与效益性 |
| 二、建设的主要问题 |
| (一)基础设施经费压力较大 |
| (二)物理空间缺乏聚积统合 |
| (三)外部标准游离特色发展 |
| 三、实施成效 |
| (一)文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 |
| (二)文科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增强 |
| (三)文科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提升 |
| 四、本章小结 |
| 第六章 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启示 |
| 一、以创新观念为先导,合理规划建设发展 |
| (一)以创新观念为先导 |
| (二)进行科学规划建设 |
| 二、以教学改革为突破,积极推动学科融合 |
| (一)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探索实验教学规律 |
| (二)推动跨学科课程开发,深化文科综合建设内涵 |
| 三、耦合三位一体,实现多功能性质 |
| (一)促进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三位一体发展 |
| (二)实现中心的多功能性质,积极扩大示范辐射 |
| 四、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保障发展合力 |
| (一)宏观层面 |
| (二)中观层面 |
| (三)微观层面 |
| 五、本章小结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 致谢 |
| 附件 |
| 一、引言 |
| 二、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 |
| (一) 提高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
| (二) 培养学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 |
| (三) 促进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
| 三、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 (一) 实验室开放管理体系不完善 |
| 1. 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健全。 |
| 2. 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不完善。 |
| (二) 实验师资队伍建设边缘化, 实验技术人员缺乏, 结构不合理。 |
| (三) 实验仪器使用效益低下, 维护维修滞后 |
| (四) 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落后, 开放形式单一, 学生创新意识受限, 积极性不高 |
| (五) 实验室开放管理信息网络化程度不高, 管理方式较为传统 |
| (六) 实验室开放缺少相对独立的开放基金支持 |
| 四、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
| (一) 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体系建设 |
| (二) 建立实验室开放运行保障与激励措施 |
| 1. 经费保障。 |
| 2. 人员保障。 |
| 3. 设置实验开放选课学分。 |
| (三) 多种开放模式推进实验室开放软环境的建设 |
| (四)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 以点带面, 促进实验室的开放 |
| (五) 以信息网络化平台为基础, 创新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 |
| 五、结语 |
| 1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
| 1.1 实验室建设现状 |
| 1.2 实验室管理现状 |
| 2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
| 3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
| 3.1 实验室管理机构建设与优化 |
| 3.2 实验室安全制度体系建设 |
| 3.3 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
| 3.4 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 |
| 3.5 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
| 4 结语 |
| 1 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
| 1.1 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不完善 |
| 1.2 实验室安全场所与设施不完备 |
| 1.3 实验室管理体系混乱 |
| 1.4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监管不严 |
| 1.5 安全意识淡薄 |
| 2 建立完善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
| 2.1 健全化学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
| 2.2 完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
| 2.3 强化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与培训 |
| 2.3.1 以安全知识宣传为起手,强化安全教育 |
| 2.3.2 举办实验室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应急演练 |
| 2.4 构建“四查一督”体系 |
| 3 结语 |
| 1 我校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
| 1.1 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理念 |
| 1.2 构建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
| 1.3 建立一支创新能力强的专业师资队伍 |
| 1.4 优化实验室管理模式 |
| 2 我校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研究与实践的成效 |
| 3 结语 |
| 1 实验室开放的目的及意义 |
| 1.1 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 |
| 1.2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 1.3 促进实验教学的改革 |
| 2 实验室开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 2.1 管理制度不完备 |
| 2.2 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够 |
| 2.3 实验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难及损耗率高 |
| 2.4 实验经费投入不足 |
| 3 加强实验室开放项目建设的策略 |
| 3.1 健全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
| 3.2 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
| 3.3 适当加大经费投入 |
| 3.4 提升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效能 |
| 4 结束语 |
| 1 构建人员稳定、分类合理、运行高效、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 |
| 1.1 保持稳定,促进实验队伍成长 |
| 1.2 合理分类,增强管理效率 |
| 1.3 高效运行,保证仪器完好率 |
| 1.4 开放共享,提高仪器使用效率 |
| 2 建立健全实验平台管理运行机制 |
| 2.1 以管理制度建设为支撑,规范管理实验平台 |
| 2.2 以入室培训和使用培训为抓手,安全管理实验平台 |
| 2.3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高效管理实验平台 |
| 2.4 以服务教学科研为目标,合理管理实验平台 |
| 3 结束语 |
| 一、学生助理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优势及可行性分析 |
| (一)学生助理熟悉实验室的具体情况 |
| (二)学生助理的责任意识强 |
| (三)学生助理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验操作能力较强 |
| (四)学生助理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
| 二、学生助理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
| 三、学生助理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所产生的良好效果 |
| (一)有效缓解了我系实验管理人员短缺、工作负荷重的问题 |
| (二)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践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
| (三)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
| 四、学生助理参与实验室管理应该遵循的原则 |
| (一)不断加强对学生助理的思想教育 |
| (二)实行“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制 |
| (三)建立并规范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的奖励、激励机制 |
| (四)学生助理的业务培训制度化、常态化 |
| (五)培养学生助理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团队协作精神 |
| (六)发挥“传帮带”在学生助理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
| (七)以健全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做保障 |
| 五、结语 |
| 1 轻化工程实验中心建设的RSP-CDIO思想理念 |
| 1.1 责任感(Responsibility) |
| 1.2 安全(Safety) |
| 1.3 职业素质(Professionalism) |
| 2 轻化工程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建设 |
| 2.1 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
| 2.2.1 学院实验教学相关政策 |
| 2.2.2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 |
| 2.2.3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
| 2.2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
| 2.2.1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
| 2.2.2 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 |
| 3 轻化工程实验中心实验队伍建设 |
| 3.1 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
| 3.2 学院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
| 3.3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发展规划 |
| 3.4 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状况 |
| 3.5 实验教学中心队伍教学、科研、技术状况 |
| 4 轻化工程实验中心管理模式建设 |
| 4.1 轻化工程实验中心管理体制 |
| 4.2 运行机制 |
| 5 轻化工程实验中心仪器设备建设 |
| 5.1 轻化工程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的购置 |
| 5.2 轻化工程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的使用 |
| 6 轻化工程实验中心环境建设 |
| 6.1 轻化工程实验中心文化氛围布置 |
| 6.2 轻化工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 |
| 6.3 轻化工程实验中心管理制度 |
| 7 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