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海马体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海马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论文文献综述)

李秀[1](2021)在《益气补肾方干预糖尿病海马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 益气补肾法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评价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益气补肾法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互联网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Sino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文献,按纳入标准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9月30日的应用益气补肾法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RCT),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统计分析并评价其有效性。结果纳入16篇RCT研究,共有1216例患者,结果显示应用益气补肾法治疗可以 明 显提高 认知 功 能 障 碍 患 者 的 临 床 疗 效[RR=2.2,95%CI(1.52,3.18),z=4.20,P<0.01],改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SMD=0.92,95%CI(0.54,1.29),z=4.83,P<0.01],画钟测验量表(CDT)评分[SMD=0.93,95%CI(0.54,1.31),z=4.73,P<0.01]。结论在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益气补肾法对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恢复缺损的神经功能方面显着优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但未进行不良反应的系统描述,且研究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少,后期还需大样本、多中心的RCT研究进行补充。第二部分 益气补肾方干预糖尿病海马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目的以前期临床经验为依托,对益气补肾方干预糖尿病海马损伤的作用及其内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制订糖尿病海马损伤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提供基础实验支撑。方法选取8周龄C57BL/6J健康雄性小鼠80只(体重25±2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20 只、实验组 60 只,应用柠檬酸钠溶液稀释的 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溶液进行为期5天的腹腔注射。造模成功后将实验组分为糖尿病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 200mg/kg/d和800mg/kg/d的益气补肾中药悬浊液,止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天灌胃等量的双蒸水,连续灌胃12周。期间记录小鼠体重及随机血糖的动态变化,并观察小鼠的精神状态、毛束色泽、饮食和尿量等基本情况,各组小鼠于灌胃12周后进行行为学评价(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束后,采集脑组织样本及血清。将小鼠左脑浸泡在4%多聚甲醛中固定后进行石蜡包埋并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尼氏染色检测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并进行Krt8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小鼠右脑的海马分离出来并冻存于-80℃冰箱,通过qRT-PCR实验检测Krt8 mRNA表达水平;通过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Krt8的含量。结果1.大体观察:正常对照组小鼠体型适中,精神状态良好,行动自如,反应灵敏,毛束有光泽,摄食及饮水量、大小便正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小鼠体重减轻,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摄食、饮水、尿量及排便量显着增加;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均出现糖尿病组的症状,但症状有所减轻。2.体重结果:造模前,各组小鼠均为健康小鼠,体重均处于正常水平;经STZ造模成功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小鼠体重均显着下降(P<0.01),其中,糖尿病组小鼠体重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药物干预后,与糖尿病组相比,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小鼠体重显着回升(P<0.05或P<0.01),但均未达到正常对照组的体重水平(P<0.01),中药低、高剂量组之间体重无显着性差异(P>0.05)。3.血糖结果:经STZ造模成功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中药低剂量组及中药高剂量组小鼠血糖均高于正常水平(>16.7mmol/L),其中,糖尿病组小鼠一直维持在高血糖状态;药物干预后,与糖尿病组相比,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血糖显着降低(P<0.05或P<0.01),但均未降到正常对照组的血糖水平(P<0.01);灌胃12周后,中药高剂量组的血糖水平显着低于中药低剂量组(P<0.05)。4.Morris水迷宫行为学评价结果:潜伏期结果比较: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中药低、高剂量组较糖尿病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低剂量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穿越平台次数结果比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中药低剂量组及中药高剂量组穿越平台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中药低、高剂量组较糖尿病组穿越平台次数均明显增加(P<0.05),且中药低、高剂量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5.脑组织海马区染色结果:苏木精-伊红(HE)染色:正常对照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排列紧密整齐,层次清晰,数量较多,细胞大而饱满,核仁清晰,结构完整;糖尿病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损伤明显,数量减少,排列松散,细胞间出现空隙,核膜胞膜界限模糊,结构不完整。中药低、高剂量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的损伤程度较轻,排列较整齐,层次较清晰,结构较完整。尼氏染色:正常对照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无损伤,锥体细胞排列整齐有序,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胞浆内尼氏小体丰富;糖尿病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损伤严重,锥体细胞排列紊乱,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晰,胞浆内尼氏小体明显减少;中药低、高剂量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排列较整齐,结构较完整,层次较清晰,尼氏小体较丰富。6.免疫组化结果:正常对照组海马CA1区Krt8的表达水平较低,存在少量阳性反应的棕黄色颗粒;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与中药低、高剂量组的Krt8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出现较多的棕黄色阳性颗粒;与糖尿病组相比,中药低、高剂量组Krt8棕黄色阳性颗粒面积明显减少(P<0.01);中药低、高剂量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7.qRT-PC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与中药低、高剂量组Krt8 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糖尿病组相比,中药低、高剂量组Krt8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中药低、高剂量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8.Elisa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与中药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Krt8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糖尿病组相比,中药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Krt8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中药低、高剂量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小鼠,体重明显减轻,血糖明显升高,益气补肾方可以显着改善糖尿病小鼠的一般状态及体重、血糖情况。2.糖尿病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显着下降,益气补肾方可以显着提高糖尿病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3.益气补肾方能改善糖尿病小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情况,进而对糖尿病小鼠海马损伤的改善并延缓其损伤进展起到显着效果,这可能与下调糖尿病小鼠海马Krt8的表达有关。

汪镇朝[2](2021)在《迷迭香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表现出持续性增长的态势,已变成全球的健康问题,同时T2DM患者中会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的现象。因此,由糖尿病导致的神经性疾病也正在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关注,当前还没有有效药物可以根治T2DM及其伴有的认知功能障碍,同时它的发病机制也暂时没能阐释完全。迷迭香作为灌木状芳香植物的一种,具有镇静安神、抗氧化、抑菌、抗肿瘤、消炎、对抗抑郁等药理作用。目前已有文献报道,迷迭香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而关于迷迭香改善糖尿病认知障碍作用及具体的作用机制却鲜见报道。当前版本的《中国药典》之中还没有将迷迭香收录在其中,更没有它的药用使用评析标准。本文把迷迭香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它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进行研究,同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仪、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和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等技术,对迷迭香中的成分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研究,还研究了迷迭中4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迷迭香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论文内容共分四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一、迷迭香改善糖尿病认知障碍的研究以T2DM的db/db小鼠为模型,通过灌胃给药,8周后分别检测小鼠的代谢、炎症以及认知等相关指标。实验结果显示迷迭香可使小鼠的体重减轻,显着使小鼠空腹血糖、甘油三脂含量降低,减少游离脂肪酸和胰岛素,同时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以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血脂。病理结果表明迷迭香可以显着减少脂肪沉积及组织炎症水平。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显示迷迭香可以显着改善db/db小鼠的学习认知能力。q PCR结果显示迷迭香可使db/db小鼠海马TNF-α促炎细胞因子表达降低,且有助于IL-4和ARG1抗炎细胞因子表达升高。ELISA试剂盒及Western Blot印迹分析结果显示迷迭香增加db/db小鼠海马BDNF含量并减少MDA的水平,从而增强海马神经的可塑性,同时可以增加db/db小鼠海马组织NF200和PSD95的表达,使GFAP水平明显降低,说明迷迭香能使db/db小鼠中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降低同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从而降低神经炎症。。这些结果在动物水平证实迷迭香具有一定的治疗DCI的作用。二、基于UPLC-Q-TOF/MS迷迭香化学成分研究采用Agilent Zorbax-C18(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采集。实验共鉴定了17个化学成分,可以分为黄酮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该方法准确、快速,为迷迭香的水煎液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及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三、迷迭香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其多成分定量分析采用月旭Ultimate XB-C18分析柱(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检测紫外波长为284nm。建立24批迷迭香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885~0.967之间,系统聚类分析分为三大类,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找出了6个差异性大的标记物。经过与对照对比共指认出了5个色谱峰,分别为丹参素、绿原酸、咖啡酸、高车前苷以及峰迷迭香酸。同时测定迷迭香中这5中成分的含量,并考察其方法学。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0.9999);方法重复性良好(RSD≤2.54%,n=6);加样回收率为84.5%~116.88%(RSD≤2.84%,n=3);样品室温放置24h(RSD≤2.97%),稳定性良好。该方法专属性好、准确度高、快速简便,为迷迭香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四、迷迭香中4种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建立了LC-MS/MS法,以此测定大鼠血浆中的丹参素、绿原酸、高车前苷以及迷迭香酸血药浓度。采用Agilent Zorbax-C18(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0.1%甲酸-乙腈溶液作为流动相来进行梯度洗脱,测定其血药浓度,并进行药动学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各组分在8min检测时间内可达到基线分离,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都比较良好(r2≥0.9978),日间以及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的RSD小于6.24%,平均提取回收率的大小在86.2%~115.47%之间。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后成功应用于大鼠,灌胃迷迭香水煎液后血浆中4种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范阮成功(PHAM NGUYEN THANH CONG)[3](2021)在《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局部结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持续性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代谢疾病。其病因复杂,可因感染、免疫功能紊乱、遗传、精神因素等因素的作用下,使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功能减退而引发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异常,长期可引起全身多器官病变,包括心、脑、肾及视网膜等脏器的损害。目前已证实,T2DM会增加罹患脑血管性病变的风险,对认知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发展成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1,2]。流行病学数据统计显示,T2DM(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轻度认知损害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1.4~1.8倍,发生痴呆的风险高1.5~2.5倍[3]。T2DM脑部损害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记忆功能、注意力、视空间、执行功能及信息处理速度[4-7]。2型糖尿病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T2DM-MCI)作为一种不可逆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临床上也无早期临床诊断指标,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作用有限。它起病隐匿,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症状变得日益明显,临床上常进展至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程度才引起重视,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早期诊断识别,及早干预T2DM-MCI的发展,可明显延缓T2DM的脑部损害,预防痴呆及AD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探索具体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8,9]。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脑成像技术为T2DM-MCI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反映了脑功能及结构细微的改变,揭示了疾病的潜在机制,为T2DM-MCI的早期诊断、评估病情提供了新的可能。本研究借助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镜像同伦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等新技术探索T2DM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神经基础,分析T2DM患者认知能力下降与神经病变的相关性,从影像学技术层面发掘识别T2DM患者早期认知下降的敏感指标,为T2DM-MCI的早期识别,及早干预,判断病情,预估预后提供新的临床指标。研究方法:1.采集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相匹配的50例T2DM患者和46例健康人受试者的数据,均进行基于MRI脑灰质数据的VBM分析。运用Mo CA(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量表来评估两组被试的认知表现。2.本研究纳入50例T2DM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组,应用Free Surfer软件自动分割被试7个皮层下深部灰质结构,并对其体积进行评估。运用Mo CA量表对各组被试进行认知评分。在T2DM患者,使用典型相关分析评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皮层下深部灰质结构体积变化以及受试者神经心理测验之间的相关性。3.纳入50例T2DM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应用VMHC方法分析所有被试的静息态磁共振数据。运用偏相关分研究脑区VMHC值和神经心理测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认知能力、记忆力、注意力、视觉空间能力和执行能力均明显下降,总体认知能力差于正常人群(P<0.05)。T2DM组患者(558.42±30.75ml)灰质体积较正常健康者(618.12±46.62ml)总灰质体积显着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组在小脑、梭状回、额叶、枕叶、颞叶区域显示灰质体积显着减少;而半球间、额下回灰质体积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脑灰质体积与Moc A患者和记忆力评分相关(P<0.05)。2.相对于正常健康组,T2DM患者双侧海马、尾状核、丘脑体积显着减少。偏相关分析表明,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海马体积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与壳核成显着正相关关系。T2DM患者的Mo CA评分与杏仁核、尾状核、海马、苍白球、海马旁回、壳核和丘脑也均无显着相关性,但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等与记忆力减退有关的量表与双侧海马、杏仁核、海马旁回灰质体积均成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此外,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较高的Hb A1c水平与较差的记忆力和海马萎缩显着相关(P<0.05)。3.T2DM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VMHC的变化差异。与正常健康组相比,T2DM患者在颞中回等默认网络脑区以及小脑_10、小脑后叶等脑区的VMHC显着下降(P<0.05)。在个别脑区如距状沟脑区VMHC则是呈显着上升趋势(P<0.05)。这种差异可能为早期检测T2DM相关的认知障碍提供了线索。此外,T2DM患者小脑_10、小脑后叶、距状沟VMHC值与Mo CA评分之间呈显着正相关。结论:1.T2DM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大脑整体灰质体积、局部脑区的灰质体积均明显降低,包括颞叶,额叶和枕叶等涉及认知、记忆以及言语功能的大脑区域。此外,T2DM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认知能力受损,这表明,T2DM中的认知功能障碍与颞叶、额叶、枕叶、顶叶、舌状回、小脑等大脑结构损伤有关,其中额叶、颞叶区域大脑微结构改变对T2DM患者认知能力受损具有重要作用。2.在大脑皮层下深部灰质结构中,双侧海马、尾状核、丘脑可能是T2DM的主要受影响区域。高血糖血症、胰岛素抵抗可能是海马功能障碍的主要潜在神经生物学病变机制。3.T2DM患者主要在颞中回等默认网络脑区以及多个小脑区域存在镜像同伦连接异常的改变,提示在T2DM患者大脑默认网络区域受损害是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病理基础。

康璇[4](2021)在《Asprosin负调控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新机制》文中研究指明Asprosin是由原纤维蛋白前体(profibrillin,FBN1基因编码)裂解产生的含140个氨基酸残基的C末端蛋白片段分子,具有促进肝糖释放、升高血糖的生理功能,已被证实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险因素。探讨Asprosin在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diabetes-associated cognitive decline,DACD)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最常见的修饰形式。研究表明海马METTL3-m6A-YTHDF1轴可正向调控学习与记忆,甲基转移酶METTL3催化形成的m6A修饰促进学习记忆,而m6A对学习记忆的调控依赖于识别蛋白YTHDF1。故我们将从调控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的视角阐释DACD的发病机制。综上,Asprosin是否通过负调控海马METTL3-m6A-YTHDF1轴介导DACD的发生呢?为回答上述科学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明确糖尿病大鼠在认知受损的同时存在海马组织Asprosin表达升高和METTL3-m6A-YTHDF1轴紊乱;2)明确海马过表达Asprosin可使正常大鼠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认知功能受损;3)明确沉默海马Asprosin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并使其海马METTL3-m6A-YTHDF1轴恢复正常。第一部分糖尿病大鼠同时存在认知受损、海马组织Asprosin表达升高和METTL3-m6A-YTHDF1轴紊乱研究目的:明确DACD与海马Asprosin、METTL3-m6A-YTHDF1轴的异常改变相关。研究方法:在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喂养4周后,给予SD大鼠腹腔注射STZ(3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8周后采用新物体识别(Novel object recognition,NOR)试验、Morris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试验评估大鼠的认知功能;RT-qPCR检测海马组织Asprosi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Asprosin、突触相关蛋白(PSD95和SYN1)、谷氨酸受体(NMDAR1、NMDAR2A、NMDAR2B、GluA1和GluR2)、METTL3和YTHDF1的表达;比色法定量检测m6A修饰丰度;m6A-seq及转录组测序检测海马m6A修饰及基因表达的改变。研究结果:1)糖尿病大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大鼠在NOR试验中的分辨指数显着降低;在MWM试验中找到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穿过逃逸平台的次数均显着减少,表明糖尿病大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2)糖尿病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受损: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突触相关蛋白PSD95和SYN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谷氨酸受体NMDAR1、NMDAR2A、NMDAR2B、GluA1和GluR2蛋白表达显着升高,表明糖尿病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受损。3)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Asprosin水平增高: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Aspros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4)糖尿病大鼠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m6A修饰丰度降低,METTL3、YTHDF1表达明显下降,表明糖尿病大鼠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5)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的m6A修饰和基因表达的变化:m6A-seq数据鉴定出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有692个m6A修饰上调的差异peak和1210个m6A修饰下调的差异peak,功能注释主要富集于树突棘发育、轴突再生;转录组测序发现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有140个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和99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主要富集于突触、帕金森病、氧化磷酸化、阿尔兹海默病;转录组测序和m6A-seq的关联分析发现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有28个差异基因,功能注释主要富集于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第二部分海马过表达Asprosin可诱导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和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研究目的:明确海马过表达Asprosin能诱导认知功能障碍、海马突触可塑性受损及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研究方法:SD大鼠通过侧脑室注射腺相关病毒过表达载体AAV-Asprosin。4周后采用NOR试验、MWM试验评估大鼠的认知功能,RT-qPCR检测海马组织Asprosi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Asprosin、突触相关蛋白、谷氨酸受体、METTL3和YTHDF1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突触超微结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海马组织谷氨酸含量;比色法定量检测m6A修饰丰度;m6A-seq及转录组测序检测海马m6A修饰及基因表达的改变。研究结果:1)海马过表达Asprosin诱导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海马过表达Asprosin显着降低正常大鼠在NOR试验中的分辨指数,明显延长在MWM试验中找到平台潜伏期,显着减少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穿过逃逸平台的次数,表明海马过表达Asprosin使正常大鼠的认知功能受损。2)海马过表达Asprosin损伤正常大鼠的海马突触可塑性:海马过表达Asprosin可降低正常大鼠海马组织突触相关蛋白PSD95和SYN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谷氨酸受体NMDAR1、NMDAR2A、NMDAR2B、GluA1和GluR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海马CA1、CA3和DG区突触数密度,显着减少突触活性区长度和突触后致密物厚度,明显增宽突触间隙宽度;对海马组织谷氨酸水平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海马过表达Asprosin损伤正常大鼠的海马突触可塑性。3)海马过表达Asprosin使正常大鼠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海马过表达Asprosin下调海马组织m6A丰度,降低海马组织METTL3、YTHDF1表达,提示海马过表达Asprosin使正常大鼠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4)海马过表达Asprosin对正常大鼠海马组织m6A修饰及基因表达的影响:m6A-seq数据鉴定出海马过表达Asprosin大鼠海马组织有1014个m6A修饰上调的差异peak和759个m6A修饰下调的差异peak,功能注释主要富集于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及信号通路、免疫应答、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转录组测序发现海马过表达Asprosin大鼠海马组织有79个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和83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主要富集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受体活性的调节、突触后密度、树突棘形态发生及PI3K-Akt信号通路;转录组测序和m6A-seq的关联分析发现海马过表达Asprosin大鼠海马组织有10个差异基因,功能注释主要富集于Hippo信号通路。第三部分沉默海马Asprosin能逆转糖尿病大鼠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改善其认知功能研究目的:明确沉默海马Asprosin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并使海马METTL3-m6A-YTHDF1轴恢复正常。研究方法:SD大鼠给予HFD喂养4周,在腹腔注射STZ(30 mg/kg)前预先侧脑室注射AAV-Asprosin-sh RNA,8周后采用NOR试验、MWM试验评估大鼠的认知功能,RT-qPCR检测海马组织Asprosi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Asprosin、突触相关蛋白、谷氨酸受体、METTL3和YTHDF1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突触超微结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海马组织谷氨酸含量;比色法定量检测m6A修饰丰度;m6A-seq及转录组测序检测海马m6A修饰及基因表达的改变。研究结果:1)沉默海马Asprosin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沉默海马Asprosin显着增加糖尿病大鼠在NOR试验中的分辨指数,缩短在MWM试验中找到平台潜伏期,增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穿过逃逸平台的次数,表明沉默海马Asprosin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2)沉默海马Asprosin改善糖尿病大鼠的海马突触可塑性:沉默海马Asprosin升高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突触相关蛋白PSD95和SYN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谷氨酸受体NMDAR1、NMDAR2A、NMDAR2B、GluA1和GluR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谷氨酸水平;增加海马CA1、CA3和DG区突触数密度,增加突触活性区长度和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减少突触间隙宽度。表明沉默海马Asprosin改善糖尿病大鼠的海马突触可塑性。3)沉默海马Asprosin使糖尿病大鼠海马METTL3-m6A-YTHDF1轴恢复正常:沉默海马Asprosin上调海马组织m6A修饰丰度;增加海马组织METTL3、YTHDF1表达,表明沉默海马Asprosin可恢复糖尿病大鼠海马METTL3-m6A-YTHDF1轴。4)沉默海马Asprosin对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m6A修饰及基因表达的影响:m6A-seq数据鉴定出沉默海马Asprosin的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有845个m6A修饰上调的差异peak和736个m6A修饰下调的差异peak,功能注释主要富集于糖酵解和糖异生、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免疫应答、钙信号通路;转录组测序发现沉默海马Asprosin的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有140个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和99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主要富集于固有免疫应答、帕金森病、氧化磷酸化、PI3K-Akt信号通路;m6A-seq的关联分析发现沉默海马Asprosin的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有29个差异基因,功能注释主要富集于炎症反应、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Asprosin通过负调控海马METTL3-m6A-YTHDF1轴介导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唐菊丽[5](2021)在《外泌体miR-146a介导中等强度运动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观察8周不同方式的中等强度运动对2型糖尿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糖尿病的运动处方制定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2.验证8周不同方式的中等强度运动对2型糖尿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与外泌体miR-146a/PrPC/Aβ通路减少神经炎症有关。研究方法:2型糖尿病db/db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DA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DR组),中等强度抗阻运动组(DP组)。另取12只同周龄的非糖尿病野生型m/m小鼠作为正常安静对照组(MA组)。DA组和MA组正常活动不进行干预。DR组和DP组小鼠进行为期8周的中等强度运动,并在正式干预之前先进行一周适应性运动。DR组每周干预5次,每次45min,强度为10m/min。DP组每周干预3次,每次爬梯3组,每组间隔2min,第1周不负重,第2周尾部负重量为20%体重,第3-4周尾部负重量为30%体重,第5-6周尾部负重量为40%体重,第7-8周尾部负重量为50%体重。每周固定时间测试1次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detection,FBG),8周运动结束后进行旷场和Morris水迷宫测试,测试完成后禁食12小时取材。甲醛灌注取脑组织,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细胞大体观,冰冻切片荧光染色检测突触素、细胞朊蛋白(Cellular Prion Protein,PrPC)、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每组3只小鼠取新鲜海马组织,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鉴定外泌体(Exosomes,EXs);磁珠分选出小胶质细胞源性外泌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组织中和小胶质细胞源性外泌体中miR-146a的表达。取小鼠新鲜海马组织,蛋白印迹法检测PrPC、Aβ蛋白表达。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1)体重:组内比较,各组小鼠体重8w时比0w均显着升高(P<0.01或P<0.05)。组间比较,DA小鼠体重在0w、8w时显着高于MA组(P<0.01);中等强度运动后DR组和DP组小鼠体重均显着低于DA组(P<0.01或P<0.05)且DR组对体重控制效果最佳。(2)空腹血糖(FBG):组内比较,MA正常对照组小鼠空腹血糖无显着差异(P>0.05);db/db小鼠DA组、DR组、DP组8w后空腹血糖均显着升高(P<0.05或P<0.01)。组间比较,DA组小鼠空腹血糖在0w、8w时显着高于MA组(P<0.01);8w中等强度运动后DR组和DP组空腹血糖显着低于DA组(P<0.01);8w中等强度运动后DR组与DP组小鼠空腹血糖无显着性差异(P>0.05)。2.认知功能(1)短时记忆力:新物体探索时间百分比:组间比较,DA组新物体探索时间百分比显着低于MA组(P<0.01);8w中等强度运动后DR组和DP小鼠新物体探索时间百分比显着高于DA组(P<0.01);DR组与DP小鼠新物体探索时间百分比无显着差异(P>0.05)。(2)空间认知能力:a.逃避潜伏期(Escapelatency):组间比较,DA组小鼠逃避潜伏期(Escapelatency)显着高于于MA组(P<0.01);8w中等强度运动后DR组和DP逃避潜伏期均低于DA组,其中DR组与DA组相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DR组与DP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无显着差异(P>0.05)。b.游泳速度、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平台次数:组间比较,DA组游泳速度、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穿越平台次数均显着低于MA组(P<0.01);8w中等强度运动后DR组和DP组游泳速度、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穿越平台次数均高于DA组,其中DR组与DA组相比较和DP组与DA组相比较,三项指标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DR组与DP组相比较,三项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病理形态学(1)HE染色:MA组细胞分布均匀,细胞核大小匀称,细胞层数较多。细胞排列整齐而紧密;DA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松散、紊乱,细胞层次变少,细胞外空隙明显,细胞核大小不均,个别细胞核固缩;经8周运动后DR组与DP组CA1区锥体细胞排列松散、紊乱现象相对DA组有所减少;组间比较:DA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低于MA组(P<0.01);8周有运动干预后,DR组与DP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显着高于DA组(P<0.01);DR组与DP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突触素免疫荧光:组间比较,DA组海马CA1区突触素表达显着低于MA组(P<0.01);DR组与DP组海马突触素表达显着高于DA组(P<0.01);但DR组与DP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4.海马组织神经炎症小胶质细胞活化量:组间比较,DA组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活化量显着高于MA组(P<0.01);DR组与DP组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活化量显着低于DA组(P<0.05或P<0.01);与DR组比较,DP组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活化量显着高于DR组(P<0.05)。5.神经炎症通路相关指标(1)海马组织中miR-146a和小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中miR-146a:组间比较,DA组海马组织中miR-146a和小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中miR-146a表达显着低于MA组(P<0.01);DR组和DP组海马组织中miR-146a和小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中miR-146a表达显着高于DA组(P<0.01);DR组海马组织中miR-146a和小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中miR-146a表达显着高于DP组(P<0.05);海马组织中miR-146a和小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中miR-146a的表达呈正相关。(2)PrPC和Aβ蛋白:组间比较,DA组PrPC和Aβ蛋白表达灰度值显着高于MA组(P<0.01);DR组和DP组PrPC和Aβ蛋白表达灰度值显着低于DA组(P<0.01);DR组PrPC蛋白表达灰度值显着低于DP组(P<0.05);DR组与DP组Aβ蛋白表达灰度值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结论:1.8周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的认知功能;2.运动干预改善糖尿病认知障碍的机制可能与小胶质来源外泌体miR-146a/PrPC/Aβ通路抑制神经炎症有关。

严碧莹[6](2021)在《生酮饮食改善db/db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观察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干预糖尿病小鼠认知障碍改善的效果,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KD在糖尿病认知障碍(Diabetes cognitive impairment,DCI)的临床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36只8周龄雄性SPF级小鼠,分别为12只野生型m/m小鼠和24只db/db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共分成3个组,每组12只,m/m小鼠作正常对照组(MA组),db/db小鼠分为实验对照组(DA组)和KD干预组(DS组)。MA组和DA组作常规饲养,DS组使用生酮饲料喂养,生酮饲料配比为:70%椰子油、20%酪蛋白、5.5%纤维素和4.5%预混料,共干预8周。期间每周测一次体重和空腹血糖,每两周测一次血酮。8周之后,对三组小鼠的认知能力进行检测,以自发活动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来检测三组小鼠的自主探究行为和非空间短时间记忆力,以定向导航和空间探索实验来验检测三组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每组取3只实验小鼠用4%多聚甲醛进行心脏灌注,灌注固定完成后取全脑,用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锥体细胞的排列,用免疫荧光检测海马组织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离子钙接头蛋白(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1,Iba-1)”、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荧光强度。剩余9只小鼠处死取材,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AGE)、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1.一般指标体重:组内比较,三组小鼠8周时的体重相较于0周时均显着增高(P<0.01或P<0.001);组间比较,0周时,MA组体重显着低于DA组(P<0.001),DS组与DA组之间无显着差异,8周时,MA组和DS组体重均显着低于DA组(P<0.01或P<0.001)。空腹血糖:组内比较,MA组8周相较于0周时无显着差异,DA组8周相较于0周时显着增高(P<0.05),DS组8周相较于0周显着降低(P<0.01);组间比较,0周时,MA组空腹血糖显着低于DA组(P<0.001),DS组与DA之间无显着差异,8周时,MA和DS组空腹血糖均显着低于DA组(P<0.001)。血酮:组内比较,DA组各周与0周相比较均无显着差异,DS组各周与0周相比均有显着增长(P<0.01或P<0.001)。且DA组小鼠各周的血酮值均处于正常值,DS组小鼠各周的血酮值均处在营养性酮症的范围。2.认知能力自发活动:MA组和DS组的活动时间百分比显着多于DA组(P<0.01或P<0.001)。新物体识别:MA组和DS组新物体探索时间百分比显着多于DA组(P<0.05)。定向导航:随着训练的进行,三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依次降低。组间比较,4天的定向导航测试中,MA组和DS组的逃避潜伏期均显着低于DA组(P<0.01或P<0.001)。空间探索:在空间探索实验中,对三组小鼠的游泳速度、目标象限探索时间百分比、穿越平台次数进行统计比较,MA组各项指标均显着高于DA组(P<0.05或P<0.001),DS组的游泳速度、目标象限探索时间百分比均显着高于DA组(P<0.05),穿越平台次数也稍高。3.形态学指标HE染色结果:DA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松散、紊乱,细胞层次变少,细胞核大小不均。MA组和DS组锥体细胞排列整齐、紧密,细胞层数较多,细胞核大小匀称。对同一视野的椎体细胞个数进行统计,MA和DS组的锥体细胞个数显着多于DA组(P<0.05)。免疫荧光结果:Aβ荧光强度结果:MA组和DS组的Aβ的表达显着较低于DA组(P<0.001)。Iba-1荧光强度结果:MA组和DS组的Iba-1的表达显着低于DA组(P<0.001)。GFAP荧光强度结果:MA组和DS组的GFAP的表达显着低于DA组(P<0.01或P<0.001)。4.海马组织Western Blot指标:AGE蛋白表达结果:MA组和DS组的AGE蛋白表达的灰度值显着低于DA组(P<0.05或P<0.01)。RAGE蛋白表达结果:MA组和DS组的RAGE蛋白表达的灰度值显着低于DA组(P<0.001)。NF-κB蛋白表达结果:MA组和DS组的NF-κB蛋白表达的灰度值显着低于DA组(P<0.05或P<0.01)。IL-6蛋白表达结果:MA组和DS组的IL-6蛋白表达的灰度值显着低于DA组(P<0.05或P<0.01)。TNF-α蛋白表达结果:MA组和DS组的TNF-α蛋白表达的灰度值显着低于DA组(P<0.01或P<0.001)。研究结论:1.KD可通过降低db/db小鼠的体重和血糖,使其处于营养性酮症状态而改善糖尿病症状;2.db/db小鼠采用KD后DCI显着改善,其机制可能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优化,炎症相关指标下调及AGE/RAGE/NF-κB信号通路的改变有关。

史丽[7](2021)在《miR-132介导GSK-3β/Tau通路参与糖尿病脑病发病的分子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脑病(diabetic encephalopathy,DE)是由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大脑神经发生功能和结构的改变,以获得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缺陷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注意力下降。其发病隐匿、进展缓慢,不易被及时诊断发现,是糖尿病并发症中较难防治的并发症之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对糖尿病脑病的防治已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献报道糖尿病脑病大鼠呈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样病理改变,如神经元变性、海马萎缩、Aβ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等。流行病学研究也提示糖尿病将增加AD的患病风险,糖尿病是AD的独立风险因子之一。我们推测糖尿病脑病和AD存在某些相似的病理改变和发病机制。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损伤被认为是糖尿病和AD发病的重要机制。由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细胞膜由大量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构成,对氧化应激损伤更加敏感。因此,氧化应激是糖尿病脑病和AD发病的早期事件,并且贯穿病程的始终。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可诱导一系列基因表达的失衡,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并在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微小RNA(micro RNA,miRNAs)是长度约为22个碱基的非编码小RNA,属于生物功能调节中的负向调控因子。miR-132是脑内含量最丰富的miRNAs之一,它在神经元的神经发生和可塑性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发现,miR-132在AD患者死亡后脑中显着下调,并伴有神经元死亡、淀粉样蛋白沉积等病理表现,提示miR-132可能参与AD的分子机制。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用H2O2刺激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制备氧化应激细胞模型,结合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和SAMP10,以及在AD患者外周血清中,采用芯片和q PCR技术筛选并验证了一系列氧化应激介导的与AD发病相关的miRNAs,其中miR-132表达显着下调,提示miR-132可能在AD中起作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是参与调控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酶之一。研究证实,在AD发病机制中,miR-132模拟剂通过GSK-3β可以减少Tau蛋白在ser396和ser404位点的磷酸化,从而起到对AD的治疗作用。那么miR-132是否参与糖尿病脑病发病,其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32是否通过介导GSK-3β/Tau通路参与糖尿病脑病的发病。第一部分miR-132在糖尿病脑病动物海马中的表达和意义目的:探究miR-132在糖尿病脑病动物海马中的表达情况。方法:1.选取40只8周龄体重在200g左右的雄性SD大鼠,用高脂饲料喂养28天。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大鼠10只,模型组大鼠30只。在大鼠禁食24 h后,给予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1%的STZ(40 mg/kg),给予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72 h后,所有大鼠继续禁食24 h后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空腹血糖≥16.7 mmo1/L提示SD大鼠DM模型建立成功。造模28周后,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大鼠进行神经认知功能学测量,进而判定S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在DM大鼠中筛选出DE大鼠模型。之后分别将Con组、DM组及DE组大鼠麻醉后脱臼处死,提取DE大鼠海马组织中的微小RNA,按反转录说明操作进行反转录,之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miR-132的表达水平。2.选取出生1 d的新生雄性SD大鼠,取海马组织按原代细胞培养操作步骤进行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生命维持。制造不同浓度下的H2O2、高糖、甘露醇孵育原代海马神经元的细胞损伤模型。提取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模型中的微小RNA,按反转录说明操作进行反转录,之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miR-132的表达水平。结果:1.DE组和DM组miR-132的表达明显降低,miR-132在DE组海马组织中的表达较DM组明显降低(P<0.01)。2.甘露醇、高葡萄糖和H2O2干预原代海马神经元组miR-132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但仅高葡萄糖和H2O2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结:在糖尿病脑病大鼠海马组织及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中,miR-132表达水平减低,提示miR-132可能是糖尿病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保护性分子。第二部分miR-132介导GSK-3β/Tau信号通路参与糖尿病脑病的发生目的:探究miR-132是否通过调控GSK-3β/Tau通路,参与大鼠糖尿病脑病发病和HT-2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方法:1.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E模型海马中GSK-3β、p-GSK-3β(T216)、p-Tau(Ser404)和p-Tau(Ser396)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T-22氧化应激损伤条件下GSK-3β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验证miR-132过表达对氧化应激条件下HT-22细胞中GSK-3β的表达情况。2.培养HT-22海马神经元细胞系,用不同浓度的H2O2、高糖和AGEs分别刺激HT-22细胞建立氧化应激细胞损伤模型,在体外模拟DE早期病变。3.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132在HT-22细胞中成功转染(过表达)。4.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on、DM和DE组GSK-3β和p-Tau(Ser404)的表达及共定位情况。5.免疫沉淀技术检测GSK-3β和p-Tau(Ser404)蛋白之间是否存在相互结合关系。6.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on、DM和DE组GSK-3β、p-Tau(Ser404)和p-Tau(Ser396)的表达情况。结果: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M和DE组海马组织中GSK-3β、p-GSK-3β(T216)、p-Tau(Ser404)、和p-Tau(Ser39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DE组较DM组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体外模拟DE实验表明,H2O2、高糖和AGEs刺激后HT-22细胞中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3.GSK-3β和p-Tau(Ser404)在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中表达水平上调(P<0.05)。4.免疫沉淀结果表明GSK-3β与p-Tau(Ser404)蛋白之间存在着相互结合关系,DE组结合程度较DM组和Con组之间相比显着增强。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SK-3β与p-Tau(Ser404)蛋白表达水平在Con、DM和DE组之间表达呈上调趋势。6.miR-132下调HT-22损伤细胞中GSK-3β的表达水平(P<0.05)。小结:1.miR-132通过介导GSK-3β/Tau信号通路参与大鼠糖尿病脑病的发生,可能是糖尿病脑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2.miR-132通过介导GSK-3β信号通路参与HT-2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可能是糖尿病脑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第三部分2型糖尿病脑病患者外周血miR-132和GSK-3β的水平变化及意义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脑病患者外周血的miR-132和GSK-3β的水平变化及意义,为2型糖尿病脑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1.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60例DE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性别、年龄等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匹配的健康志愿者60名,作为健康受试组。2.分别收集DE组和健康受试组患者的各2管静脉血,每管5 m L,分别完成血清和血浆的分离。3.q RT-PCR检测DE患者外周血血清中miR-132的水平。4.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E组外周血血浆中GSK-3β的水平。结果:1.DE组患者外周血血清中miR-132水平明显下调(P<0.05)。2.DE组患者外周血血浆中GSK-3β相对水平明显上调(P<0.05).小结:糖尿病脑病患者外周血的miR-132水平下调,GSK-3β水平上调,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基础实验的研究结果,miR-132可能是糖尿病脑病发病机制过程中的保护性分子。

何万利[8](2021)在《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2型糖尿病脑协同功能及功能连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技术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及种子点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双侧大脑半球间的功能协同性及协同性受损脑区与全脑FC的改变,进而探讨糖尿病脑损害的神经病理学机制。方法前瞻性收集T2DM患者88例,最终纳入78例,广告招募收集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61例,最终纳入57例,且与T2DM组年龄、性别以及教育程度相匹配。对所有受试者采集临床资料,评估神经心理量表及扫描头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使用基于MATLAB的SPM12和DPABAI_V4.2软件对扫描的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DPARSF 4.3软件计算分析VMHC和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两样本t检验分析T2DM组与HC组间VMHC值及FC值的差异。使用统计软件SPSS 23.0对VMHC值和FC值与临床变量和神经心理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HC组相比,T2DM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4,HAMD-24)评分显着升高,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分显着减低,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双侧扣带回/辅助运动区VMHC值较健康对照组显着升高(GRF校正,单个体素P<0.005,簇大小P<0.05)。T2DM患者左侧辅助运动区与双侧小脑小叶VI间的FC值显着降低(GRF校正,单个体素P<0.005,簇大小P<0.05)。T2DM患者左侧辅助运动区与左侧顶下小叶间FC值显着升高(GRF校正,单个体素P<0.005,簇大小P<0.05),且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229,P=0.044)。结论T2DM患者认知功能受损、存在抑郁及焦虑症状,双侧扣带回/辅助运动区半球间功能协同性受损及其FC异常,提示存在半球间信息交流整合障碍,可能是T2DM患者脑损害的重要神经病理机制及神经影像学标记。

田赛[9](2020)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外周血ACE水平、活性及I/D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背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关键酶,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发展均密切相关。T2DM可并发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痴呆。MCI是一种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ACE水平、活性及ACE I/D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招募210例T2DM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得分,将T2DM患者分为MCI组116例,非MCI组94例。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使用多维度神经学量表评估受试者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CE含量,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ACE活性;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ACE I/D基因多态性。结果:1、MCI组与非MCI对照组相比,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血清ACE水平及ACE活性明显升高(p<0.05),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FCP)水平明显降低(p<0.05),Mo CA得分及各项认知功能得分明显降低(p<0.05)。2、在T2DM-MCI人群中,ACE活性分别与Mo CA、逻辑记忆功能测验(logical memory test,LMT)之间呈显着负相关(r=-0.242,p=0.009;r=-0.286,p=0.002)。3、在T2DM-MCI人群中,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教育水平、FBG、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血脂水平等因素后,ACE活性是LMT得分的一个危险因素(β=-0.186,p=0.035)。4、MCI组与非MCI组之间的ACE I/D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在T2DM-MCI人群中,DD基因型对应的血清ACE水平、ACE活性均明显高于ID、II基因型(p<0.05)。结论:在T2DM人群中,MCI患者的血清ACE水平及活性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者,其中增加的血清ACE活性与T2D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尤其是记忆功能障碍。此外,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ACE的D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记忆功能障碍的一个候选基因。第二部分RAS在KK-Ay小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背景:慢性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慢性高血糖可激活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脑内RAS激活可进一步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脑淀粉样蛋白假说是T2DM认知功能障碍的几大发病假说之一,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Aβ)由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经过β和γ分泌酶剪切生成。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发现,T2DM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外周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水平及活性均升高,其中血清ACE活性与T2D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尤其是记忆功能障碍。目的: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RAS参与T2DM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观察T2DM认知功能障碍小鼠脑内RAS系统ACE-AngⅡ-AT1R轴蛋白水平,脑内APP、Aβ代谢水平;以及卡托普利、氯沙坦、PD123319对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小鼠中的干预效应。方法:选取8周龄KK-Ay小鼠予以专用饲料喂养作为实验组,8周龄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在8周龄、20周龄时处死两组小鼠。选取20周龄KK-Ay小鼠继续喂养,随机分组,每天分别予以卡托普利(5 mg/kg/d)、氯沙坦(10 mg/kg/d)、PD123319(10 mg/kg/d)灌胃8周,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20周龄KK-Ay小鼠8周,各组小鼠喂养至28周龄时处死。每周监测小鼠体重、空腹血糖。处死前眼球内眦静脉取血,检测空腹血胰岛素水平,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水平;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明暗箱被动回避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处死后,取脑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中海马部位的神经元形态学和尼氏小体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ACE、AT1R、AT2R、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p-JNK、p-APP Thr 668、APP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小鼠海马组织匀浆ACE活性、AngⅡ、Aβ40、Aβ42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中海马部位的p-JNK、p-APP Thr 66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20周龄KK-Ay小鼠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水平明显高于20周龄C57BL/6小鼠(P<0.05),且20周龄KK-Ay小鼠空腹血糖均≥11.1mmol/L,符合T2DM诊断标准;分别予以卡托普利、氯沙坦、PD123319干预20周龄KK-Ay小鼠后,各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水平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20周龄KK-Ay小鼠与20周龄C57BL/6小鼠相比,其寻找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穿梭目标平台的正确次数明显减少(P<0.05);明暗箱避暗实验结果表明,避暗潜伏期(即错误进入暗区的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卡托普利组、氯沙坦组小鼠的水迷宫寻找平台潜伏期明显缩短,穿梭目标平台的正确次数明显增加(P<0.05);明暗箱避暗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5)。而PD123319干预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HE染色和尼氏染色结果显示,20周龄KK-Ay小鼠与20周龄C57BL/6小鼠相比,大脑海马部位的神经细胞出现排列松散、结构破坏的现象,尼氏小体数量减少,尤以CA1最为明显。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卡托普利组、氯沙坦组小鼠的大脑海马CA1细胞排列松散、结构破坏的现象均有所改善,且尼氏小体数目增加。而PD123319干预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上述现象无明显改变。4、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20周龄KK-Ay小鼠与20周龄C57BL/6相比,海马CA1区p-JNK与p-APP Thr 668表达较强;卡托普利、氯沙坦分别干预KK-Ay小鼠后,p-JNK与p-APP Thr 668表达减弱。而PD123319干预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上述观察指标无明显改变。5、20周龄KK-Ay小鼠与20周龄C57BL/6相比,海马组织ACE活性、AngⅡ、ACE、AT1R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AT2R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p-JNK水平明显升高(P<0.05)、总JNK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APP Thr 668水平明显升高(P<0.05)、总APP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Aβ40、Aβ4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卡托普利组小鼠的海马组织ACE活性、AngⅡ、ACE蛋白水平下降,伴随p-JNK、p-APP Thr 668、Aβ40、Aβ42水平降低(P<0.05);氯沙坦干预组小鼠的海马组织AT1R蛋白水平下降,伴随p-JNK、p-APP Thr 668、Aβ40、Aβ42水平降低(P<0.05);PD123319组小鼠的海马组织AT2R蛋白水平下降(P<0.05),而p-JNK、p-APP Thr 668、Aβ40、Aβ42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2型糖尿病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可能与慢性高血糖引起的脑内ACE-AngⅡ-AT1R轴激活,p-JNK、p-APP Thr 668蛋白水平升高,Aβ40和Aβ42生成增多有关;分别予以卡托普利或氯沙坦干预T2DM认知功能障碍小鼠后,脑内ACE-AngⅡ-AT1R轴蛋白水平受到抑制,脑内p-JNK、p-APP Thr 668蛋白水平降低,以及Aβ40和Aβ42的生成减少,从而改善了T2DM认知功能障碍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第三部分RAS在高糖诱导HT22细胞损伤中的机制研究背景:脑淀粉样蛋白假说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认知功能障碍的几大发病假说之一。脑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激活后可参与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Aβ)代谢。Aβ由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经过β和γ分泌酶剪切生成。γ分泌酶剪切由β分泌酶剪切APP后形成的羧基末端片段时,需要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对APP苏氨酸668(Thr 668)位点进行活化。我们前期动物实验结果发现,T2DM认知障碍小鼠脑内ACE-AngⅡ-AT1R轴激活,伴随着脑内p-JNK、p-APP Thr 668水平升高,Aβ40和Aβ42生成增多;分别予以卡托普利、氯沙坦干预后,脑内p-JNK、p-APP Thr 668水平降低,Aβ40和Aβ42生成减少,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损伤有所缓解。但在细胞水平,RAS在高糖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细胞系)损伤中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RAS在高糖诱导HT22细胞损伤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HT22细胞作为细胞模型,予以高糖干预作为高糖毒性模型,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和不同孵育时间对HT22细胞活力的影响。在高糖诱导HT22细胞稳定生长一定时间后,分别予以卡托普利(1μmol/L)、氯沙坦(1μmol/L)、PD123319(1μmol/L)、SP600125(5μmol/L)干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ACE、AT1R、AT2R的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CE、AT1R、AT2R、p-JNK、JNK、p-APP Thr 668、APP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AngⅡ、Aβ40、Aβ42水平。结果:1、高糖干预HT22细胞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影响细胞活力,本研究中选取75m M的葡萄糖干预HT22细胞48h作为高糖毒性模型。2、与对照组(25m M葡萄糖)相比,高糖(75m M葡萄糖)干预HT22细胞可使细胞ACE、AT1R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细胞上清中AngⅡ水平升高,细胞p-JNK、p-APP Thr 668蛋白水平升高,Aβ40和Aβ42水平升高(P<0.05)。3、与对照组(75m M葡萄糖)相比,卡托普利干预高糖处理的HT22细胞后,细胞上清中AngⅡ水平下降,细胞ACE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伴随p-JNK、p-APP Thr 668、Aβ40、Aβ42水平降低(P<0.05);氯沙坦干预高糖处理的HT22细胞后,细胞AT1R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伴随p-JNK、p-APP Thr 668、Aβ40、Aβ42水平降低(P<0.05);PD123319干预高糖处理的HT22细胞后,细胞AT2R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p-JNK、p-APP Thr 668、Aβ40、Aβ42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4、与对照组(75 m M葡萄糖+DMSO)相比,SP600125干预高糖处理的HT22细胞后,p-JNK蛋白水平降低,伴随p-APP Thr 668、Aβ40、Aβ42水平降低(P<0.05),而ACE、AT1R、AT2R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高糖毒性可引起神经元细胞ACE-AngⅡ-AT1R轴表达上调,p-JNK、p-APP Thr 668蛋白水平升高,Aβ40、Aβ42生成增多,从而导致认知功能损伤;分别予以卡托普利、氯沙坦干预高糖诱导的HT22细胞后,ACE-AngⅡ-AT1R轴受抑制后可通过下调p-JNK水平,降低p-APP Thr 668蛋白水平,减少Aβ40和Aβ42生成,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张家林[10](2020)在《石斛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石斛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初步探索石斛合剂保护脑功能的部分机制,为基于“肠-脑轴”探讨石斛合剂防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选取2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2周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20只)。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后予25mg/kg STZ2次,间隔72h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模型,正常组予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注射,5天后测空腹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成模鼠。将成模大鼠16只,按照血糖分层随机分成模型组、石斛合剂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石斛合剂组给予石斛合剂灌胃,治疗持续8周后行Morrie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取材前测空腹血糖、收集粪便检测肠道菌群16S rDNA,麻醉后取血和组织,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LPS,HE染色观察海马、结肠形态,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结肠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结果:1.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检测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0.05),表明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说明糖尿病大鼠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石斛合剂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5),说明石斛合剂可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2.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清ELISA检测显示炎症因子IL-6、TNF-α、LPS增高(P<0.05),石斛合剂组IL-6、TNF-α、LPS下降(P<0.05)。3.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海马HE染色显示CA1区细胞数量减少,分布不均,排列疏松,胞核固缩,Western Blot显示海马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表达减少(P<0.05),石斛合剂组海马CA1区细胞数量相对较多,分布均匀,排列规整,海马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表达增加(P<0.05)。4.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结肠HE染色显示上皮连续性破坏、杯状细胞减少、固有层出现较多淋巴细胞浸润,Western Blot显示结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表达下降(P<0.05),石斛合剂组结肠上皮细胞相对完整,肠腺排列相对规则,固有层存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表达增加(P<0.05)。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门水平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属水平的普雷沃菌属等丰度增加,门水平的拟杆菌门,属水平的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丰度等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石斛合剂组门水平的拟杆菌门,属水平的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丰度增加,门水平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属水平的普雷沃菌属等丰度减少。结论:1.石斛合剂可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2.石斛合剂对糖尿大鼠血脑屏障有保护作用,可能其与减少炎症因子IL-6、TNF-α、LPS,提高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表达有关。3.石斛合剂减少炎症因子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提高结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表达而保护肠道屏障作用有关。

二、海马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马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论文提纲范文)

(1)益气补肾方干预糖尿病海马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益气补肾法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1.6 文献质量评价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2 纳入研究的风险评估结果
        2.3 Meta分析结果
        2.4 偏倚分析
第二部分 益气补肾方干预糖尿病海马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内容
        2.1 大体观察
        2.2 体重检测
        2.3 血糖检测
        2.4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评价
        2.5 脑组织海马区染色
        2.6 免疫组化
        2.7 qRT-PCR检测海马组织Krt8 mRNA
        2.8 Elisa检测血清中Krt8的含量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讨论
    1 糖尿病海马损伤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
    2 中医学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病因病机认识
        2.1 古代认识
        2.2 现代认识
    3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的认识
    4 益气补肾法为主治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理论研究
        4.1 从“虚损-痰瘀毒”论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4.2 益气补肾方药物组成及其方解
    5 Meta分析的研究意义及结果讨论
    6 实验研究结果讨论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中医证型研究
    3 辨证论治
    4 单味中药及提取物治疗
    5 中药专方治疗
    6 结语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表
致谢
论文着作

(2)迷迭香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1.立题依据
        1.1 糖尿病及其认知功能障碍危害人类健康
        1.2 迷迭香的应用前景与困境
    2.研究目的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目的与思路
        2.2 技术路线
第一章 迷迭香改善糖尿病认知障碍的研究
    1.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1.3 迷迭香的制备
        1.4 实验动物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给药方法
        2.3 行为学评价:水迷宫实验
        2.4 小鼠血样采集及保存
        2.5 小鼠脑组织采集及保存
        2.6 苏木素-伊红染色
        2.7 检测指标
        2.8 统计学方法
    3.实验结果
        3.1 迷迭香对小鼠体重变化的影响
        3.2 迷迭香对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3.3 水迷宫结果
        3.4 迷迭香对小鼠海马炎症的影响
        3.5 迷迭香对小鼠海马神经的影响
    4.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基于UPLC-Q-TOF/MS迷迭香化学成分研究
    1.材料与试药
    2.实验方法
        2.1 供试品的制备
        2.2 色谱条件
        2.3 质谱条件
        2.4 数据分析
    3.实验结果
        3.1 UPLC-Q-TOF-MS成分推断
        3.2 成分分析
        3.3 主要色谱峰鉴定
    4.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迷迭香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其多种成分定量分析
    1.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制备
        2.2 指纹图谱研究
        2.3 迷迭香水煎液中多种成分的定量测定
    3.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迷迭香4 种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1.材料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剂
        1.3 实验动物
    2.方法与结果
        2.1 LC-MS/MS的分析方法
        2.2 溶液的配制
        2.3 血浆样品处理
        2.4 给药方案与血样采集
        2.5 方法学验证
        2.6 药代动力学研究
    3.讨论与小结
全文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迷迭香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3)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局部结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及评定意见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糖尿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
        1.1.1 糖尿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1.2 认知功能障碍中神经心理学量表的应用
        1.2.1 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
        1.2.2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1.2.3 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
        1.2.4 连线测验(TMT)
        1.2.5 画钟测验(CDT)
        1.2.6 数字广度测试(DSPT)
    1.3 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影像学技术的研究
        1.3.1 弥散张量成像(DTI)
        1.3.2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l)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1.3.3 脑血流灌注(CBF)和脑血管反应性(CVR)
    1.4 糖尿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
        1.4.1 控制危险因素
        1.4.2 药物治疗
    1.5 祖国医学对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1.5.1 病因病机的认识
        1.5.2 辨证论治及验案
    1.6 总结与展望
第二章 基于VBM方法分析T2DM-MCI患者脑部灰质体积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扫描设备与序列
        2.2.3 VBM数据分析
        2.2.4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生化和心理学量表结果
        2.3.2 两组受试对象记忆力量表分数比较
        2.3.3 两组受试对象注意力量表分数比较
        2.3.4 两组受试对象视觉空间能力和执行能力比较
        2.3.5 两组受试对象认知能力比较
        2.3.6 基于VBM比较两组全脑总灰质体积差异
        2.3.7 两组受试对象局部脑灰质变化比较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T2DM患者皮层下深部灰质结构体积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
        3.2.3 MRI数据采集
        3.2.4 数据分析
        3.2.5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两组受试对象灰质皮层下核团各区域的体积差异比较
        3.3.2 各核团体积与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典型相关分析
        3.3.3 各核团体积与T2DM患者量表评分偏相关分析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静息态下T2DM患者脑镜像同伦功能连接的MRI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
        4.2.3 MRI数据采集
        4.2.4 功能磁共振图像数据预处理
        4.2.5 VMHC分析
        4.2.6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3.1 两组受试对象VMHC组间差异比较
        4.3.2 两组受试对象有差异脑区VMHC值差异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4.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4)Asprosin负调控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新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课题资助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中英文索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糖尿病大鼠同时存在认知障碍、海马Asprosin升高和METTL3-m~6A-YTHDF1轴紊乱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三章 海马过表达Asprosin可诱导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和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四章 沉默海马Asprosin可逆转糖尿病大鼠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改善其认知功能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总结与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m~6A甲基化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外泌体miR-146a介导中等强度运动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技术路线图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动物分组与训练方法
        2.3.2 实验动物取材
        2.3.3 检测实验指标
    2.4 统计方法
3.实验结果
    3.1 中等强度运动对2 型糖尿病小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3.1.1 中等强度运动对2 型糖尿病小鼠体重的影响
        3.1.2 中等强度运动对2 型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FBG)的影响
    3.2 中等强度运动对2 型糖尿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3.2.1 中等强度运动对2 型糖尿病小鼠行为学上认知功能的影响
        3.2.2 中等强度运动对2 型糖尿病小鼠病理学上认知功能的影响
    3.3 中等强度运动对2 型糖尿病小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3.3.1 中等强度运动对2 型糖尿病小鼠海马CA1 区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3.4 中等强度运动对2 型糖尿病小鼠神经炎症通路相关指标的影响
        3.4.1 中等强度运动对2 型糖尿病小鼠海马组织及小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中miR-146a表达的影响
        3.4.2 中等强度运动对2 型糖尿病小鼠PrP~C和Aβ蛋白表达的影响
4 分析与讨论
    4.1 中等强度运动对一般情况的影响
        4.1.1 中等强度运动对体重的影响
        4.1.2 中等强度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4.2 中等强度运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4.2.1 中等强度运动对认知功能(行为学)的影响
        4.2.2 中等强度运动对认知功能(病理学)的影响
    4.3 中等强度运动对神经炎症的影响
    4.4 中等强度运动对神经炎症通路相关指标的影响
        4.4.1 中等强度运动对外泌体及miR-146a表达的影响
        4.4.2 中等强度运动对PrP~C和Aβ蛋白表达的影响
5.结论
文献综述
    1. 外泌体与2 型糖尿病
        1.1 外泌体概述
        1.2 糖尿病概述
        1.3 外泌体与2 型糖尿病
    2. 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
        2.1 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概述
        2.2 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3 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病理机制
    3. miR-146a对2 型糖尿病认知障的影响
    4. 运动对2 型糖尿病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其外泌体的介导作用
        4.1 运动诱导的外泌体在2 型糖尿病中的作用
        4.2 运动诱导的外泌体在2 型糖尿病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6)生酮饮食改善db/db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前言
2.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实验仪器
        2.1.3 主要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干预
        2.2.2 体重、空腹血糖、血酮的监测
        2.2.3 4%多聚甲醛心脏灌注
        2.2.4 实验动物取材
        2.2.5 旷场实验
        2.2.6 Morris水迷宫
        2.2.7 HE染色
        2.2.8 免疫荧光
        2.2.9 蛋白印迹
    2.3 技术路线图
    2.4 统计分析
3.实验结果
    3.1 一般指标
        3.1.1 生酮饮食对db/db小鼠体重的影响
        3.1.2 生酮饮食对db/db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3.1.3 生酮饮食对db/db小鼠血酮的影响
    3.2 认知能力
        3.2.1 生酮饮食对db/db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3.2.2 生酮饮食对db/db小鼠新物体识别实验的影响
        3.2.3 生酮饮食对db/db小鼠定向导航的影响
        3.2.4 生酮饮食对db/db小鼠空间探索的影响
    3.3 形态学指标
        3.3.1 海马组织HE染色结果
        3.3.2 海马组织免疫荧光结果
    3.4 免疫印记结果
4.分析讨论
    4.1 生酮饮食对小鼠一般指标的影响
    4.2 生酮饮食对小鼠认知能力的影响
    4.3 生酮饮食对小鼠海马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4.4 生酮饮食对小鼠海马组织神经炎症通路的影响
5.全文总结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点
    5.3 研究的不足
6.文献综述
    6.1 糖尿病认知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6.2 生酮饮食对2 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6.3 生酮饮食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miR-132介导GSK-3β/Tau通路参与糖尿病脑病发病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miR-132在糖尿病脑病动物海马中的表达和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iR-132介导GSK-3β/Tau信号通路参与糖尿病脑病的发生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miR-132及其靶分子GSK-3β在2型糖尿病脑病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糖尿病脑病损伤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2型糖尿病脑协同功能及功能连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认知障碍的海马多模态MRI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Meta分析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一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一、危险因素
    二、发病机制
    三、结语
文献综述二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一、脑组织中RAS组成成分的分布及作用
    二、RA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三、结语
第一部分 外周血ACE水平、活性及I/D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二部分 RAS在KK-AY小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三部分 RAS在高糖诱导HT22细胞损伤中的机制研究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石斛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动物饲养
        1.2 实验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研究方法
        2.1 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
        2.2 动物分组、干预及取材
        2.3 水迷宫测定
        2.4 血清IL-6、TNF-α、LPS检测
        2.5 海马、结肠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
        2.6 海马、结肠组织相关蛋白检测
        2.7 肠道菌群16S rDNA检测及多样性分析
    3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1 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及血清炎症指标情况
    2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
    3 各组大鼠脑海马CA1 区、结肠HE染色情况
    4 石斛合剂对糖尿病大鼠海马Occludin、ZO-1、BDNF蛋白的影响
    5 石斛合剂对糖尿病大鼠结肠Occludin、ZO-1 蛋白的影响
    6 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
讨论
    1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理论
    2 糖尿病大鼠与认知功能障碍
    3 本课题研究思路及石斛合剂防治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理论基础
    4 石斛合剂防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作用机制
    5 石斛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海马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 [1]益气补肾方干预糖尿病海马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李秀.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迷迭香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 汪镇朝.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局部结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D]. 范阮成功(PHAM NGUYEN THANH CO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4]Asprosin负调控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新机制[D]. 康璇. 南华大学, 2021
  • [5]外泌体miR-146a介导中等强度运动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实验研究[D]. 唐菊丽. 武汉体育学院, 2021(12)
  • [6]生酮饮食改善db/db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D]. 严碧莹. 武汉体育学院, 2021(12)
  • [7]miR-132介导GSK-3β/Tau通路参与糖尿病脑病发病的分子机制[D]. 史丽.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8]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2型糖尿病脑协同功能及功能连接研究[D]. 何万利.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D]. 田赛. 东南大学, 2020(02)
  • [10]石斛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D]. 张家林.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糖尿病论文 海马论文 认知障碍论文 健康论文

上一篇:假冒伪劣全球公害
下一篇:关于“教育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