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综述: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减缓 COPD 患者通气限制的进展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综述: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延缓COPD患者通气限制的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刘晴[1](2021)在《清金化浊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清金化浊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痰热蕴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究该组方的临床作用,为该组方的临床运用及推广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排标准,筛选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呼吸科住院的AECOPD(痰热蕴肺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接受中药(清金化浊方)治疗分为暴露组(82例)和非暴露组(105例),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最邻近匹配法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配对。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0天(±3天)的中医证候评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评级量表(mMR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反应蛋白(CRP)、肝肾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E)的指标变化及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的差异。研究结果: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两组患者进行配对,匹配比例为1:1,卡钳值取0.02。匹配前,两组患者的NEUT%、FEV1%pred、FEV1/FVC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数据不可比。经配对,共匹配108例患者,每组54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各临床特征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数据具有可比性。1.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症状疗效比较治疗后暴露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8.15%,非暴露组为94.44%,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等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症状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咳嗽、咯痰、痰色、喘息气急、发热、口渴、便秘症状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组间比较,咳嗽、便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咯痰、痰色、喘息气急、口渴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热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暴露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等级显着高于非暴露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能改善咳嗽、咯痰、痰色、喘息气急、发热、口渴、便秘的症状,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相比可显着改善咳嗽、咯痰、痰色、喘息气急、口渴、便秘的症状,两组在改善发热症状方面无显着差异。2.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均得到显着改善,暴露组的改善程度优于非暴露组。3.肺功能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FEV1%pred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FEV1%pred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EV1/FVC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FEV1/FVC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FEV1%pred、FEV1/FVC)均得到显着改善,暴露组改善肺功能的程度优于非暴露组。4.炎症指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炎症指标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暴露组及非暴露组的WBC、NEUT%、CR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炎症指标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WBC、NEU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指标均降低,暴露组降低WBC、NEUT%的程度优于非暴露组,两组在降低CRP水平方面的疗效相当。5.住院天数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数值来看,暴露组住院天数短于非暴露组。说明联合应用清金化浊方对缩短AECOPD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积极意义。6.安全性指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肝肾功(ALT、AST、BUN、CRE)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清金化浊方临床安全性好,未增加肝肾负担。研究结论:清金化浊方联合西医治疗AECOPD痰热蕴肺证患者,相较于单用西医治疗,可显着提高中医证候疗效等级,改善患者咳嗽、咯痰、痰色、喘息气急、口渴、便秘的临床症状,减轻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改善肺功能,降低炎症指标水平,缩短住院时间,且治疗后未增加肝肾负担,提示药物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杨舒雯[2](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01.01-2019.07.31入住某三甲医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及电话联系获取患者相关临床信息,包括一般资料、生活资料、入院资料等。所有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入选患者在出院后随访1年,了解患者出院后因再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入院情况。根据患者出院后1年内有无因慢阻肺急性加重再入院治疗分为再入院组和无再入院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再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探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构建回归预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能力。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患者180例,其中随访1年中无再次因慢阻肺急性加重入院者102例,发生慢阻肺急性加重再入院者78例。1.两组患者(再入院组与无再入院组)在日均中低强度身体活动时间<2小时(66.7%VS 43.1%,P=0.002),基本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91.41 VS97.5,P=0.007),肺动脉高压(44.9%VS 27.5%,P=0.015),家庭氧疗(44.9%VS 28.4%,P=0.022),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时间(10天VS 8天,P=0.026),使用含酶抑制剂抗生素(61.5%VS 40.2%,P=0.005),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the volume of forced breathing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50%(88.5%VS 76.5%,P=0.039),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2次(32.1%VS7.8%,P<0.001),住院期间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52.6%VS 37.3%,P=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将上述9个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发现日均中低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不足2小时(P=0.006)、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50%(P=0.025),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2次(P<0.001)为急性加重再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Logistic方程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能正确分类67.6%的研究对象,对患者出院后1年的急性加重再入院情况的预测敏感度为71.8%,特异度为64.4%。绘制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出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25。结论:1.监测FEV1,可一定程度上预测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未来1年因再发急性加重而入院的风险。2.慢阻肺患者适当增加日常活动时间,有助于减少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再入院风险。

詹小燕[3](2021)在《慢性气道疾病气道一氧化氮水平的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比较气道一氧化氮水平在不同慢性气道疾病中的差异,探讨气道一氧化氮水平在慢性气道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45位受试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72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86人,非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慢性咳嗽患者46人,同期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41人。分别进行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小气道或肺泡一氧化氮(Aveolar nitric oxide,CaNO)、肺功能、脉冲震荡、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测定。分析不同组间气道一氧化氮测量值的差异,分析气道一氧化氮测量值与嗜酸性粒细胞、年龄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气道炎症指标诊断哮喘的最佳临界值。结果(1)哮喘组的FeNO值高于COPD组、非CVA慢性咳嗽组及健康对照组[40.80(37.27)ppb vs.17.85(15.58)ppb,13.80(12.22)ppb,10.10(9.80)ppb,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PD组FeNO值高于健康对照组[17.85(15.58)ppb vs.10.10(9.80)ppb,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哮喘组的CaNO值高于非CVA慢性咳嗽组[3.30(4.63)ppb vs.2.50(1.75)ppb,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aNO与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47、0.170、0.130,P均<0.05)。CaNO与吸烟指数无相关关系(r=0.102,P=0.111)。(4)FeNO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2、0.296,P均<0.05),FeNO与年龄呈负相关(r=-0.130,P<0.05)。(5)气道炎症指标对哮喘诊断的价值:FeNO的ROC曲线下面积:0.81,最佳临界值:22.90ppb,敏感度76%,特异度77%;CaNO的ROC曲线下面积:0.60,最佳临界值:3.65ppb,敏感度43%,特异度82%。(6)鉴别哮喘和非CVA慢性咳嗽的价值:FeNO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最佳临界值:21.15ppb,敏感度77%,特异度76%;CaNO的ROC曲线下面积:0.65,最佳临界值:3.45ppb,敏感度45%,特异度85%。(7)FeNO与FEV1%Pred呈负相关(r=-0.214,P<0.05);CaNO与FEV1%Pred无相关关系(r=-0.058,P=0.366)。(8)气道一氧化氮与脉冲震荡法检测的气道阻力参数无相关关系。结论(1)CaNO与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CaNO与吸烟指数无相关关系。FeNO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2)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高于其它慢性气道疾病组。哮喘患者的CaNO水平高于非CVA慢性咳嗽组。(3)FeNO比CaNO及其它气道炎症指标,对哮喘的诊断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4)CaNO用于鉴别诊断哮喘与非CVA慢性咳嗽,灵敏度低。(5)气道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与脉冲震荡法测定的气道阻力检测参数可能不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黄浩[4](2021)在《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临床疗法。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2018年4月期间在安徽某大型医院入院并出院的AECOPD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研究的患者共348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有无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分为观察组(n=163)、对照组(n=185),两组都接受常规抗感染与雾化吸入等干预。对患者出院后情况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一年内有无AECOPD相关事件(再入院或死亡)。记录患者基础肺功能检查结果、急性发作入院即刻和出院前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住院时间、出院后一年内再次因急性加重住院间隔时间等。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等统计性描述。采用Kaplan-Meier分析全身应用G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急性加重再发的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天数分别是12.99±2.88d、13.79±3.22d,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后一年内因AECOPD再住院的例数分别为94例、115例,占比分别为57.67%、62.16%,无统计学意义(P=0.393)。因AECOPD再入院患者距离上次出院间隔时间中位数观察组为238天,对照组208天,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Kaplan-Meier分析及Breslow验证,两组患者疗效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Breslow<0.001)。2、对患者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男性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入院首次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和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治疗依从性、末次PCO2、全身应用GC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分别为:1.041、6.598、6.975、1.053、1.052、0.190、1.063、2.699、0.741。3、基于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年龄、男性性别、吸烟史是AECOPD再入院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1.032、0.287、3.913。入院首次SPO2、全身应用GC与良好转归相关(P<0.001)。其OR值分别为0.298、0.507。结论: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虽不能减少急性发作再入院率,但对延缓患者再发急性加重有益,并有利于AECOPD获得较好临床转归。

孙宁[5](2021)在《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中医用药规律及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哮病是一种以突然发作、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喉间发出哮鸣音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以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均可参照其辨证论治。这其中部分支气管哮喘极为顽固,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约5%会发展为难治性哮喘,尤其是激素依赖性哮喘(steroid dependent asthma,SDA),需要长期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才能控制。现代医学对SDA的治疗措施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撤药与治疗的矛盾,临床多应用中医中药进行干预。然针对其中医证候类型划分、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始终无法得到统一,尚无证候学与治疗学相结合的规范化治疗指南或共识出现,严重困扰着众多的临床医生和患者。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崔红生教授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哮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经验。并重点分析其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治疗SDA的分子机制。最后围绕SDA的中医中药应用过程中尚未达共识的证型、遣方用药及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德尔菲法的调查问卷初探,详细地进行了专家访谈,拟定了关于SDA中医药诊治的量表,供后续指南的拟定提出研究方向与科学基础。方法1.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为计算载体,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的用药规律,通过统计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经崔红生教授诊治哮病的医案,筛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后纳入病历,通过中国科学院研制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录入审核数据,最后利用平台软件以及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总结崔红生教授的用药经验。2.对崔红生教授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治疗SDA进行分子机制研究,分别通过TCMSP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查找加减乌梅丸中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靶点蛋白和人类激素依赖型哮喘相关的作用靶点,构建有效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的网络图;蛋白互作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构建,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使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有效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验证。3.根据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构建SDA治疗量表初稿,并通过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治疗量表各级指标,供后续指南的拟定提出研究方向与科学基础。结果1.研究纳入病历2011例/次,共计有效处方1040张。纳入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05,年龄区间8~99岁。医案中处方用药涉及273味,药物四气以寒、凉为主(共占50.52%),其中寒性药使用最多(占45.92%),其次为温性药、平性药;药物五味以以甘、苦、辛为主(共占87.69%);药物归经以归肺、胃、脾为主(共占57.86%)。医案涉及高频用药补虚药使用最多(占总用药比22.86%),其次为止咳平喘药(占总用药比16.37%)。根据统计结果及组方规律,通过频数及置信度统计得出常见药物组合:麦冬-芦根、芦根-黄芩、炙甘草-枇杷叶、麦冬-黄芩、乌梅-白芍。通过基于网络的关联性分析得出纳入医案中运用的核心方药为:乌梅、白芍、黄芩、紫苏子、金银花、麦冬、芦根、薏苡仁、杏仁、生石膏、桃仁、枇杷叶、桑白皮、桔梗、炙甘草、菊花、防风、桑叶、法半夏、蝉蜕、浙贝母。多项结果均显示治疗中多与吾师的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有密切关系。2.经过筛选,加减乌梅丸方中的槲皮素、β-谷甾醇、山奈酚、豆甾醇等多个关键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在转录因子AP-1(Transcription factor AP-1,JU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细胞肿瘤抗原 p53(Cellular tumor antigen p53,TP53)等核心基因表达上参与加减乌梅丸方的治疗。KEGG富集分析所涉及的通路包括癌症通路(Pathways in cancer)、PI3K-Akt 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HIF-1 信号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NF-kappa B 信号通路(NF-kappa B signaling pathway)、cAMP 信号通路(cAMP signaling pathway)、Jak-STAT 信号通路(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等。3.建立了 2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及234项三级指标的激素依赖型哮喘治疗量表初稿。结论1.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主要通过祛邪扶正、调补阴阳的治法,提出从肝论治,其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应用频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用药经验。2.加减乌梅丸方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作用机制发挥抗炎作用,进而对激SDA起到治疗作用。3.通过德尔菲专家访谈法,分析、整合出适合SDA的治疗量表初稿,对未来指南的拟定提供了研究方向与科学基础。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6](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文中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我国慢阻肺领域的专家们通过检索和整合近年来慢阻肺领域的研究进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进行了重新修订。本次修订提出了将危险因素、筛查问卷和普及肺功能应用相结合的策略,期望提高慢阻肺的早期诊断率,减少漏诊;对疾病综合评估、稳定期药物治疗、急性加重的评估、规范化治疗、后续访视和预防未来的急性加重等方面根据最新的研究证据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并对慢阻肺诊疗及临床研究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展望。

李百艳[7](2021)在《临床体验式培训对COPD患者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疗效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临床体验式培训对伴有高碳酸血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及短期内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因COPD急性加重经河北省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诊科治疗后病情平稳但伴有高碳酸血症的COPD患者。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或对照组。纳入研究的患者在实施居家无创通气治疗前接受一种模式的培训,试验组为临床体验式培训,对照组为常规模式培训。通过患者依从性及短期内疗效等指标的比较评价培训模式对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影响。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67例,男性43例(64.2%),女性24例(35.8%),平均年龄67.37±8.93岁,平均病程9.04±8.00年。其中进入试验组有32例(47.8%),对照组35例(52.2%)。两组患者的一般指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存在可比性。所有纳入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29.9%采用LAMA治疗,26.9%采用LAMA+LABA治疗,34.3%采用LABA+ICS治疗,9.0%患者采用LAMA+LABA+ICS治疗,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方案构成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无创通气的呼吸机参数设置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在呼吸机使用1个月末、3个月末的咨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1个月末、3个月末的通气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8.2±1.6h vs 7.1±2.3h,P<0.05),(9.5±1.0h vs 8.4±2.0h,P<0.05)。试验组1个月末、3个月末的呼吸机使用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90.6%vs 65.7%,P<0.05),(96.9%vs77.1%,P<0.05)。本组患者呼吸机使用中20.9%出现口鼻干燥,19.4%出现面罩不适,14.9%出现吞气症,14.9%出现面部红斑,9.0%出现鼻溃疡,7.5%出现眼睛刺激,6.0%出现头痛。两组患者出现呼吸机并发症的比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肺功能参数FEV1%、FEV1(L)经呼吸机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试验组治疗后Pa O2、Pa CO2的改善均早于对照组。试验组在1月末、3月末的的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1个月后Pa CO2明显低于对照组(49.21±6.25 mm Hg vs53.31±8.44 mm Hg,P<0.05)。试验组CCQ的生活治疗改善早于对照组。3个月末试验组CCQ总分(2.33±0.47 vs 2.03±0.69)、CCQ症状评分(2.43±0.64 vs 2.05±0.83)、CCQ功能评分(2.35±0.58 vs 1.97±0.76)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临床体验式培训是有效的可行的无创呼吸机培训模式,其培训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培训。患者经临床体验式培训后使用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明显优于普通培训。2.稳定期的COPD伴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居家长期无创通气治疗是可行的。经居家长期通气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患者经临床体验式培训后实施无创通气治疗的获益早于普通培训。

赵介孚[8](2021)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LABA/LAMA/ICS三联与LABA/LAMA或LABA/ICS二联药物吸入治疗临床获益差别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目前现行指南中LABA/LAMA/ICS的三联治疗方案以及LABA/ICS和LABA/LAMA的二联治疗方案均在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最近的循证研究提示,对于COPD患者尤其是中重度的COPD患者而言,相较于LABA/ICS、LABA/LAMA这两种常用的治疗方案,三联治疗能显着的减少患者的急性加重发生,降低SGRQ评分,并且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患者肺功能,不过近两年又有新的研究结果公布,且既往研究在部分结局指标上存在不一致性,存在研究的必要性。目的:这篇论文是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LABA/LAMA/ICS治疗组与LABA/LAMA或LABA/ICS的治疗组对于稳定期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风险、肺功能变化、临床症状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局指标上的差异,意图进一步明确三联治疗方案治疗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使用计算机从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以及CIinical Ttial.gov进行检索。搜索有关LABA/LAMA/ICS研究的相关文献,根据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识别所需的临床研究,将纳入临床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进行数据提取,采用Stata16.0进行数据分析。对于二分类变量,对其RR值或OR值的对数进行效应量的合并统计,并描述其95%的可置信区间;对于连续型变量,对其SMD进行效应量的合并统计,并描述其95%的可置信区间。结果:共纳入了8篇文献,9项随机对照实验,总计24794名稳定期COPD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任何二联治疗方案相比三联治疗方案有明显更低的中重度急性加重风险(lg RR=-0.21,95%CI:-0.28~-0.16));除此以外,三联治疗方案相较于二联治疗方案能够更有效减少每日急救药物的使用次数(SMD=-0.25,95%CI:-0.35~-0.15)。同时,相较于所有二联治疗方案,使用三联治疗方案的患者有更高的FEV1测量值(SMD=84.80ml,95%CI:50.20~119.40)。且相较于二联药物治疗,三联药物治疗有更低的SGRQ评分(SMD=-1.71,95%CI:-2,11~-1.31)。而在药物的安全性方面,三联药物治疗发生严重不良反映的风险与二联药物治疗并无统计学差异(lg OR=0,95%CI:-0.06~0.06)。对肺炎的发生风险而言,三联治疗方案与LABA/ICS治疗方案肺炎发生风险并无统计学差异(lg OR=-0.04,95%CI:-0.12~0.04),而三联治疗方案相较于LABA/LAMA治疗方案有更高的肺炎发生风险(lg OR=0.23,95%CI:0.01~0.46)。结论:(1)三联治疗方案相较于二联治疗方案,能更有效的降低稳定期COPD患者急性加重风险、减少急救药物的使用、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并能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2)在药物安全性方面,三联治疗方案与二联治疗方案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并无统计学差异;不过对于肺炎的发生风险而言,三联治疗方案较LABA/LAMA治疗方案有着更高的风险,而三联治疗方案却与LABA/ICS治疗方案发生肺炎的风险并无统计学差异。

陈远彬[9](2020)在《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据评价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籍文献证据评价目的:系统梳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相关的中医古籍条文,概述古代医家治疗慢阻肺的发展源流,以及挖掘和评价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籍文献证据。方法:通过《慢阻肺中医病名调查问卷征询表》,确定慢阻肺相关的中医病名作为检索词,以《中华医典》为检索源,检索出与慢阻肺可能相关的古籍条文。建立慢阻肺条文相关性评分规则,对检索出的条文进行筛选和梳理,总结慢阻肺在古代的发展源流,提炼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代证据。结果:1.通过中医病名检索出9770条古籍条文,最终纳入慢阻肺相关条文共3069条,出自公元206至1934年间的174本不同古代书籍。共筛选出185条与慢阻肺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条文中描述的患者病史、临床症状等均与慢阻肺的表现较为吻合。2.在可能是慢阻肺的古籍条文中,共检出1173条治疗慢阻肺的中药方剂,频数分析排名前5的是十枣汤、小青龙汤、小半夏汤、苓桂术甘汤和五苓散。以呼吸困难为主症,常选用甘草附子汤和小青龙汤;以咳嗽或慢性咳嗽为主症,常选用十枣汤和小青龙汤;以痰多为主症,常选用苓桂术甘汤和麻黄散。常用方剂的药物组成主要包括人参、半夏和麻黄等药物。人参款冬花散、异功散和四君子汤是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代表性方剂。3.在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中,共检出78条不同的方剂,最常用的方剂是人参款冬花散,充分体现出古代医家采用“培土生金”治疗慢阻肺的思想。频数分析结果提示与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相关的中药方剂,排名前10的中药方剂还包括有异功散和六君子汤,可见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在古代并不少见。4.在可能是慢阻肺的古籍条文中,共检出561种治疗慢阻肺的中药,排除起辅助治疗作用的中药外,频数分析排名前10的中药依次为茯苓、人参、半夏、肉桂、杏仁、五味子、陈皮、白术、桑白皮和麻黄。其中与培土生金法相关的中药包括茯苓、人参、半夏、陈皮、白术,提示慢阻肺的治疗较常使用健脾益肺类的中药。5.在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中,共检出173种治疗慢阻肺的中药,排除起辅助治疗作用的中药外,频数分析排名前10的中药依次为杏仁、人参、款冬花、陈皮、桑白皮、半夏、五味子、罂粟、贝母和乌梅。其中与培土生金法相关的中药包括人参、陈皮、半夏,同样提示健脾益肺的中药在慢阻肺的治疗中较为常用。6.对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进行脏腑病机传变规律的分析,筛选出30条涉及脏腑定位的古籍条文。结果显示:慢阻肺脏腑相关的传变规律存在多种模式,包括肺脾、肺肾、肺脾肾传变模式。其中肺脾传变模式最为常见,肺脾之间的关联性强,提示治疗慢阻肺当从脾论治、肺病治脾或从肺脾论治、健脾益肺。结论:中医治疗慢阻肺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价值。培土生金治疗慢阻肺应以补益脾土为核心,通过调补后天之本,健脾益肺,以达到治肺之目的。古代采用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有据可循,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部分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和GRADE证据质量评价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估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应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评估临床证据的质量分级。方法:检索国内外电子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 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Chonqing VIP,CQ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和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自数据库收录起始至2020年8月。纳入培土生金中药与安慰剂对比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参考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RCT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3软件对慢阻肺急性加重、生存质量、运动耐力、肺功能等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参考GRADE系统对Meta分析中的研究证据质量进行汇总和分级。结果:1.纳入13项符合标准的RCT研究,合计1933例患者。研究大部分在中国实施,1项研究由澳大利亚和中国共同完成。6项研究结果发表在SCI期刊,7项发表在中国的核心期刊杂志,发表时间范围为2010-2020年。研究的治疗周期为2个月-12个月,纳入患者的肺功能分级为I-IV级。2.方法学质量评估:10项研究报道了随机序列产生的方式和分配隐藏的方法。所有纳入研究均对研究者和受试者进行了设盲,7项研究对结局评价者进行设盲。12项研究报道数据完整或者基线特征是均衡的,仅有1项研究报告了脱落率超过了20%。6项研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注册登记或在数据库中发表。3.急性加重事件评估:Meta分析结果显示: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显着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频次(SMD=-0.82次,95%CI:-1.43,-0.20;I2=95%)、缩短慢阻肺急性加重持续时间(MD=-3.13天,95%CI:-4.15,-2.11;I2=2%),疗效优于安慰剂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率和缩短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方面,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评分:与安慰剂比较,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未能显着降低慢阻肺SGRQ评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4.26分,95%CI:-9.71,1.19;I2=89%),但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采用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治疗能降低慢阻肺SGRQ评分,疗效优于安慰剂组(MD=-8.07分,95%CI:-12.77,-3.37;I2=67%),而培土生金单味中药治疗并不优于安慰剂组。5.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与安慰剂比较,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未能降低CAT评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00分,95%CI:-2.77,0.78;I2=74%),但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采用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治疗能降低慢阻肺CAT评分,疗效优于安慰剂组(MD=-2.64分,95%CI:-4.04,-1.24;I2=0%),而培土生金单味中药治疗并不优于安慰剂组。6.其它结局指标的评估: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运动耐力、肺功能、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 MR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ODE指数等方面,培土生金中药治疗并不优于安慰剂,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安全性评估:10个研究对安全性进行了报道,总共报告不良事件357例,其中培土生金中药治疗组有168例,安慰剂治疗组有189例,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8,95%CI:0.31,1.49;I2=65%)。不良事件和干预措施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培土生金中药疗法的安全性与安慰剂治疗相当。8.GARDE评价:培土生金中药疗法与安慰剂比较的整体证据质量为低到高,其中培土生金中药疗法可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频次(证据质量:中)和缩短急性加重持续时间(证据质量:高),而低至中等质量的研究证据认为培土生金中药疗法在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延长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改善运动耐力和肺功能等方面,疗效并不优于安慰剂。中等质量的研究证据认为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显着降低慢阻肺患者的SGRQ和CAT评分,疗效优于安慰剂治疗。结论:中等至高质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培土生金中药疗法能显着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频次、缩短急性加重持续时间。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治疗能显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采用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慢阻肺稳定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潜在的治疗价值大。第三部分健脾益肺Ⅱ号治疗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目的:观察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防治慢阻肺提供高级别的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以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的比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照组给予健脾益肺Ⅱ号安慰剂颗粒治疗。导入期2周,完成中央随机化分配操作后,患者每日服用药物1剂,每周服药5天,连续治疗52周。评估两组患者的SGRQ评分、急性加重频次、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test,6WMT)、CAT评分、BODE指数等结局指标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1.入组和完成情况:在全国不同地区的6个研究中心共纳入284例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实际完成病例276例,完成率97.18%。纳入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的患者共276例,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138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8例;安慰剂组脱落19例。纳入安全性数据集(safety set,SS)的患者共284例,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142例。2.基线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慢阻肺的疾病特征、严重程度和中医证候等基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生存质量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降低V4和V6访视点的SGRQ评分,P值均<0.05。采用末次观测值结转法(last observation carried forward,LOCF)填补缺失数据,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降低V4和V6访视点的SGRQ评分,P值均<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优于安慰剂。4.慢阻肺急性加重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减少患者的年发生急性加重频次(P<0.01)、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和严重程度(P<0.05),并延长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P<0.01)。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减少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频次、延缓首次急性加重时间、降低急性加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疗效优于安慰剂。5.临床症状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能显着降低患者V4和V6访视点的CAT评分(P<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安慰剂。6.运动耐力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能增加患者V4和V6访视点的六分钟步行距离(P<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提高慢阻肺患者的运动耐力,疗效优于安慰剂。7.BODE指数和Sp O2评估:FAS结果显示:比较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在不同访视时点的BODE指数和Sp O2,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于BODE指数和Sp O2的改善,疗效并不优于安慰剂。8.肺功能变化评估:FAS结果显示:(1)比较舒张前的肺功能改变,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V4访视点FVC(L)的改善优于安慰剂治疗(P<0.05),而其它访视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同访视时点FEV1(L)、FEV1(%)和FVC(%)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并不优于安慰剂治疗。(2)比较舒张后的肺功能改变,两组在不同访视时点FEV1(L)、FEV1(%)、FVC(L)和FVC(%)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并不优于安慰剂治疗。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于舒张前和舒张后肺功能指标的改善,疗效并不优于安慰剂。9.安全性评估情况:安全性数据集(safety set,SS)结果显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与安慰剂在不良事件发生频次和例数、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提示口服健脾益肺Ⅱ号颗粒的安全性好。结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改善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临床症状,增加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曹荣荣[10](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发生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均为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由于两者各自的常见性和多发性,同时发生于同一个患者的几率很大,两者同时并存又被称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 OS),大量研究显示,OSAHS与COPD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一方面OSAHS合并COPD后,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从而加重肺功能损害;另一方面,COPD亦能加重OSAHS的发展程度。重叠综合征将比单纯OSAHS或COPD有更严重的与睡眠相关的低氧血症。COPD、OSAHS疾病缺血缺氧增加了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及其他合并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通过对COPD合并OSAHS患者的临床观察,了解COPD合并OSAHS患者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对今后预防中老年人群,特别对COPD合并OSAHS患者骨质疏松发生预防有重要临床价值。目的本研究通过对COPD合并OSAHS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单纯COPD患者对比,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并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1)选取2017年9月~2019年6月间在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住院诊治的COPD合并OSAHS患者18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我院诊治的单纯COPD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肺功能结果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组四个亚组。根据患者的骨密度检查结果,以T≤-2.5作为骨质疏松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和无骨质疏松组,计算COPD合并OSAHS患者及对照组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2)通过病历资料及问卷调查两种形式,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影响COPD合并OSAHS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研究组183例COPD合并OSAHS患者中,骨量正常患者42例(22.96%),骨量减少患者78例(42.62%),骨质疏松患者63例(34.42%)。骨质疏松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COPD病程、OSAHS病程显着高于无骨质疏松组患者。(2)在骨质疏松组中,有饮酒史和有糖皮质激素应用史患者的比例显着多于无骨质疏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骨质疏松组中,有家庭氧疗、家庭使用呼吸机及运动良好的患者的比例显着低于无骨质疏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骨质疏松组患者COPD病情分级严重程度显着高于无骨质疏松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FVC、FEV1、FEV1/FVC水平均低于无骨质疏松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OSAHS病情分级严重程度显着高于无骨质疏松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骨质疏松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低于无骨质疏松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6.214,P=0.001)、体重指数(OR=4.514,P=0.015)、饮酒史(OR=5.554,P=0.006)、COPD病情(OR=3.657,P=0.031)、OSAHS病情(OR=3.941,P=0.029)、FEV1/FVC水平(OR=4.214,P=0.021)、糖皮质激素应用史(OR=5.558,P=0.006)、血氧饱和度(OR=2.556,P=0.039)为COPD合并OSAHS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独立影响因素;家庭氧疗(OR=-4.614,P=0.020)、家庭使用呼吸机(OR=-5.164,P=0.007)、运动良好(OR=-5.944,P=0.004)为COPD合并OSAHS患者骨质疏松发生保护因素。研究组患者中肺功能下降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骨质疏松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17.65%vs.4.35%,35.21%vs.11.36%,43.90%vs.12.24%,55.00%vs.17.65%,P<0.05)。结论(1)COPD合并OSAHS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较单纯COPD患者高。(2)影响COPD合并OSAHS患者骨质疏松发生危险所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体重指数、饮酒史、COPD和OSAHS病情严重程度、肺功能、糖皮质激素应用史、血氧饱和度等,同时家庭氧疗、家庭使用呼吸机及良好运动能降低COPD合并OSAHS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临床中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和保护因素,加强对COPD合并OSAHS患者进行管理和预后,对延缓患者骨量流失,降低骨质疏松发生风险有重要价值。

二、综述: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延缓COPD患者通气限制的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述: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延缓COPD患者通气限制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清金化浊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慢阻肺的发病因素
    2. 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发病机制
    3. 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治疗
    4. 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预防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中医诊治进展
    1. 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中医认识
    2. 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中医药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筛选与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采集指标与时点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倾向性评分匹配结果
        3.2 临床疗效比较
        3.3 安全性指标比较
    4. 讨论
        4.1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4.2 AECOPD痰热蕴肺证的中医认识
        4.3 研究结果分析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清金化浊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分组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检查仪器及检测方法
        2.3 定义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单因素分析
        1.1 一般资料
        1.2 生活资料
        1.3 入院资料
    2 多因素分析
讨论
    1 COPD的疾病状态
    2 患者的生活状态
    3 气道炎症
    4 合并症
    5 治疗策略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再入院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慢性气道疾病气道一氧化氮水平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病例收集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资料收集
        2.3.2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
        2.3.3 肺功能测定
        2.3.4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测定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临床资料
    3.2 各组间FeNO水平的比较
    3.3 各组间CaNO水平的比较
    3.4 CaNO与FeNO及其它临床检测资料相关性
    3.5 FeNO与临床检测资料相关性
    3.6 气道炎症指标对哮喘诊断的价值
    3.7 FeNO、CaNO的鉴别诊断价值
    3.8 气道一氧化氮水平与FEV1%Pred的相关性
    3.9 气道一氧化氮与脉冲震荡法检测的气道阻力参数的关系
4 讨论
    4.1 一般人口学特征及临床资料
    4.2 各组间FeNO水平的比较
    4.3 各组间CaNO水平的比较
    4.4 CaNO与FeNO及其它临床资料相关性
    4.5 FeNO与临床检测资料相关性
    4.6 气道炎症指标对哮喘诊断的价值
    4.7 FeNO、CaNO检测鉴别哮喘与非CVA慢性咳嗽的价值
    4.8 气道一氧化氮水平与FEV1%Pred的关系
    4.9 气道一氧化氮与脉冲震荡法检测的气道阻力参数的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的标志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筛选标准
    2.2 研究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数据处理
    2.5 技术路线图
3.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临床基本资料
    3.2 生理指标结果
    3.3 观察性指标的结果
    3.4 K-M生存曲线的对比分析结果
    3.5 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4.讨论
    4.1 两组患者结果分析及可能机制
    4.2 AECOPD再入院相关因素分析
    4.3 不足及展望
5.结论
参考文献
五、附录
六、致谢
综述 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中医用药规律及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激素依赖型哮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激素依赖型哮喘概述
        2 激素依赖性哮喘、激素抵抗性哮喘、难治性哮喘之间的关系
        3 激素依赖性哮喘的诱因
        4 激素依赖型哮喘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特征
        5 鉴别诊断
        6 激素依赖性哮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激素依赖性哮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2.1 分期辨证论治
        2.2 脏腑辨证论治
        2.3 分型辨治
        2.4 专方专治
        2.5 中西医结合治疗
        2.6 其他治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三步序贯法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概况
        1 三步序贯法理论的产生及内涵
        2 三步序贯法治疗SDA的理法方药
        3 三步序贯法临床应用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章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的中药用药规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 基本信息统计
        2 总体方药信息统计
        3 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分析
        第四节 讨论
        1 哮病概述
        2 SDA的中医证治机理
        3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4 从肝论治治疗哮病
        5 加减乌梅丸方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加减乌梅丸方治疗SDA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1 加减乌梅丸方有效活性成分
        2 筛选加减乌梅丸方与SDA的共同作用靶点
        3 关键化学成分-共同靶点网络构建
        4 PPI网络构建
        5 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
        6 分子对接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 加减乌梅丸方有效活性成分
        2 加减乌梅丸方-SDA靶点预测
        3 加减乌梅丸方中活性成分与SDA基因网络构建
        4 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5 GO功能富集分析
        6 KEGG通路富集分析
        7 靶点-通路网络构建
        8 分子对接结果
        第四节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SDA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的初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激素依赖型哮喘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方案构建
        3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4 统计学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 专家积极程度与权威程度
        2 专家协调程度
        3 专家咨询建议
        4 问卷调查评分结果
        5 构建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
        第四节 讨论
        1 拟定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
        2 拟定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拟定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的依据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临床体验式培训对COPD患者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稳定期COPD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LABA/LAMA/ICS三联与LABA/LAMA或LABA/ICS二联药物吸入治疗临床获益差别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2.3.1 文献资料提取
        2.3.2 文献质量评价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筛选流程及纳入文献特征
    3.2 文献质量评估
    3.3 结局指标
        3.3.1 主要结局指标
        3.3.2 次要结局指标
    3.4 发表偏倚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据评价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慢阻肺的认识
        1.1.1 慢阻肺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1.1.2 影响慢阻肺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
        1.1.3 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特点
        1.1.4 慢阻肺的诊断标准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1.1.5 慢阻肺的药物治疗
        1.1.6 慢阻肺的非药物疗法
        1.1.7 慢阻肺西医治疗面临的难题
    1.2 中医学对慢阻肺的认识
        1.2.1 概述
        1.2.2 病因病机
        1.2.3 辨证分型
        1.2.4 中医治法
        1.2.5 中医治疗的优势
        1.2.6 中医治疗面临的困境
    1.3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研究进展
    1.4 健脾益肺II号治疗慢阻肺的前期研究基础
第二章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籍文献证据评价
    2.1 中医古籍检索策略
        2.1.1 确定检索词
        2.1.2 检索方法
    2.2 文献筛选方法和流程
        2.2.1 建立慢阻肺条文相关性评分规则
        2.2.2 筛选流程
    2.3 古籍文献的研究结果
        2.3.1 检索结果
        2.3.2 高度相似的代表性条文
        2.3.3 治疗慢阻肺的常用方剂
        2.3.4 治疗慢阻肺的常用中药
        2.3.5 慢阻肺脏腑相关的病机传变规律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和GRADE证据质量评价
    3.1 资料与方法
        3.1.1 检索策略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预设的结局指标
        3.1.5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3.1.6 偏倚风险评估
        3.1.7 数据分析
        3.1.8 GRADE评价系统
    3.2 结果
        3.2.1 检索结果
        3.2.2 纳入研究的文献特征
        3.2.3 方法学质量评价
        3.2.4 培土生金中药疗法治疗慢阻肺的疗效评价结果
        3.2.5 敏感性分析
        3.2.6 安全性评价
        3.2.7 GRADE 证据质量评价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健脾益肺Ⅱ号治疗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设计
    4.3 研究对象
        4.3.1 研究人群
        4.3.2 西医诊断标准
        4.3.3 中医辨证标准
        4.3.4 入选标准
        4.3.5 排除标准
    4.4 随机分组
    4.5 盲法实施
    4.6 样本量估算
    4.7 治疗方案
        4.7.1 干预措施
        4.7.2 观察周期
    4.8 观察指标与时点
        4.8.1 主要结局指标
        4.8.2 次要结局指标
        4.8.3 安全性指标
    4.9 不良事件
    4.10 病例退出与研究中止标准
    4.11 知情同意
    4.12 数据录入与管理
    4.13 统计分析
        4.13.1 统计分析集
        4.13.2 基线资料、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分析
    4.14 研究结果
        4.14.1 入组与完成情况
        4.14.2 基线分析
        4.14.3 研究对象使用药物情况和依从性分析
        4.14.4 治疗前后SGRQ评分的组间比较
        4.14.5 治疗后急性加重发作频率的组间比较
        4.14.6 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的组间比较
        4.14.7 急性加重严重程度分级的组间比较
        4.14.8 急性加重发生率的组间比较
        4.14.9 治疗前后CAT评分的组间比较
        4.14.10 治疗前后6MWT的组间比较
        4.14.11 治疗前后BODE指数的组间比较
        4.14.12 治疗前后Sp O2 指标的组间比较
        4.14.13 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舒张前)的组间比较
        4.14.14 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舒张后)的组间比较
        4.14.15 安全性评估
    4.15 讨论
    4.16 结论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10)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发生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 临床资料
    1.3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四、综述: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延缓COPD患者通气限制的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清金化浊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D]. 刘晴.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杨舒雯.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慢性气道疾病气道一氧化氮水平的观察[D]. 詹小燕.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D]. 黄浩.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中医用药规律及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初探[D]. 孙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03)
  • [7]临床体验式培训对COPD患者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疗效的影响[D]. 李百艳.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8]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LABA/LAMA/ICS三联与LABA/LAMA或LABA/ICS二联药物吸入治疗临床获益差别的Meta分析[D]. 赵介孚.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9]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据评价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陈远彬.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10]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发生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D]. 曹荣荣. 青岛大学, 2021(02)


慢阻肺论文 安慰剂论文 中医论文 哮喘论文 健康论文

上一篇:宗教对全球化的关注
下一篇:糙米虱温度及发育时期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