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贺立,王蓓蓓,李尔春,吴邦谟,董靖,郭端,张亚锋[1](2021)在《我国兽药残留限量相关标准的分析与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多个标准规定并行有效,对于同种检品不同检验参数,其标准法规种类繁多,造成标准使用不方便。现以我国发布的农业部公告[第193号]、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农业部公告[第560号]、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GB 31650—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等相关标准为例,梳理了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优化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指标提供参考依据。
梁晋刚,张开心,张旭冬,王颢潜,陈子言,刘鹏程,张秀杰[2](2021)在《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检测标准体系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检测标准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技术保障。截至2021年1月,农业部/农业农村部共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检测标准47项。本文对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检测标准体系现状进行初步总结,对国内外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检测标准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探讨了今后一段时间内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检测标准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检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使其更好地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赵义良,赵兴鑫,田梅,苏青,崔荣飞,赵永坡,谢亮[3](2021)在《中兽药散剂中非法添加物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文中提出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养殖环节全面减抗时代的到来,然而在中兽药中非法添加各类违禁物质的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养殖业经济效益,还对动物和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后果。根据现行农业部公告中兽药中违法添加物的检测方法里提及的非法添加物,结合养殖场养殖的养殖环境和养殖动物的疾病主要集中于呼吸道疾病和消化类疾病,可以将非法添加物大致分为抗菌类非法添加物和由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对应的药物。因此,本文深入分析和总结了中兽药散剂中非法添加物的现状,对比了目前国内常用的检测技术,对中兽药散剂中非法添加物的检测提出建议。
陈昌福[4](2020)在《试谈水产养殖中微生物制剂菌株来源与安全性的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第七十二条的规定,所谓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微生态制品、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外用杀虫剂、消毒剂等。根据《兽药管理条例》中对兽药的界定,微生态制品也是属于兽药,无疑也是应该依据《兽药管理条例》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制品。
王聪,赵晓宇,张会亮,王海燕,孙磊[5](2020)在《中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动物食品兽药残留标准的比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中国新实施的兽药残留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兽药残留限量指标进行比对,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国兽药限量相关标准GB 31650-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以及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CX/MRL 2-2018《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最大残留限量和风险管理建议》规定的兽药种类、涉及的物种及部位、残留限量进行逐级比对。结果在可比指标中,我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限量相同的指标有316个,占全部可比指标的94.3%;我国比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更为严格的兽药残留限量指标有12个,占全部可比指标的3.6%;我国比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宽松的指标有7个,占可比指标总数的2.1%。结论我国动物食品的兽药残留标准中, 97.9%的可比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规定,说明我国动物食品兽药残留标准较为全面与严格。
贺丽[6](2020)在《我国绿色建筑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的协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业作为第一大高耗能领域,持续推广绿色建筑对促进建筑业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而政府政策对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影响重大。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但2017年我国新增绿色建筑面积仅2亿平方米,且建设绿色建筑项目比例超过60%的建筑企业仅有9%,因此政策的引导力度和准确性还需进一步加强,找出我国绿色建筑政策的不足进行完善,才能提升政策作用效果。目前对于绿色建筑政策的研究偏向于对政策进行定性分析,鲜有文章探讨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协同关系,即针对各项政策目标,如何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协同使用。本文筛选出1980年-2018年我国颁布的303条绿色建筑政策作为研究基础,选取1980年-2003年、2004年-2008年、2009年-2018年三个时间段为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首先,基于绿色建筑政策的政策措施、政策目标两个维度建立绿色建筑内容分析框架,通过内容分析法梳理了三个阶段绿色建筑政策措施、政策目标的使用情况;其次,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分别呈现了三个阶段绿色建筑政策措施-措施、政策措施-目标的协同网络及演变规律;最后,构建绿色建筑政策量化手册,逐条对绿色建筑政策的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进行量化处理,分别建立单一、双项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协同对绿色建筑发展影响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其协同的有效性深入讨论。研究表明:(1)绿色建筑政策措施-措施协同网络中,鼓励引导措施扮演主导角色,协同频次最高的政策措施-措施组合为组织人事-鼓励引导;绿色建筑政策措施-目标协同网络中,与政策措施协同程度最高的政策目标为绿色运营,与政策目标协同程度最高的政策措施为行政强制,协同频次最高的政策措施-目标组合为行政强制-绿色运营。(2)单项政策措施与各政策目标协同时,财政税收-绿色开发、行政强制-绿色开发、行政强制-绿色设计、行政强制-绿色采购、组织人事-绿色运营、其他经济-绿色运营六项政策措施-政策目标协同组合对绿色建筑发展具有显着促进作用。(3)双项政策措施与各政策目标协同时,组织人事-财政税收-绿色开发、财政税收-行政强制-绿色开发、组织人事-行政强制-绿色设计、组织人事-财政税收-绿色设计、组织人事-行政强制-绿色设计、财政税收-行政强制-绿色设计、组织人事-财政税收-绿色采购、组织人事-鼓励引导-绿色采购、财政税收-鼓励引导-绿色采购、财政税收-其他经济-绿色采购、组织人事-财政税收-绿色施工、组织人事-鼓励引导-绿色施工、财政税收-鼓励引导-绿色施工十三项双项政策措施-政策目标协同组合对绿色建筑发展具有显着促进作用。针对研究结果,本文就提升绿色建筑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之间的有效协同、提高绿色建筑政策的效果提出对策建议。
徐萍[7](2020)在《大数据视角下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2019年某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产品的工作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对1 278批次产品进行微生物、重金属元素、农残、兽残与常规等项目的检测,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数据评价。结果:1 278批次样品中,不合格批次27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2.1%,重金属镉(Cd)、呋喃西林代谢物(SEM)与恩诺沙星等项目超标。结论:重金属残留与兽药残留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同时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也依旧存在,应当引起重视。
陈巧[8](2020)在《闽东地区市售生鲜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监测与分析》文中认为监测闽东地区市售生鲜水产品中多种兽药残留的含量,从而了解本地区生鲜水产品中兽药残留污染的状况。通过随机采样法,于2019年从宁德市辖区、福安、霞浦、周宁、柘荣、古田等闽东地区采集生鲜水产品样品495份,样品经前处理后用LC-MS/MS检测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硝基呋喃代谢物等多种兽药残留的含量。结果表明:闽东地区生鲜水产品中多种兽药残留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采集的495份样品中,兽药残留检出121批次,检出率为24.44%(121/495)。其中,不合格产品15批次,不合格率3.03%(15/495)。不合格产品涉及恩诺沙星不合格3批次,氧氟沙星不合格10批次,硝基呋喃代谢物不合格2批次。闽东地区生鲜水产品中兽药残留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表明本地区水产养殖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兽药滥用现象,结果也表明,鱼类和牛蛙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兽药使用频率较虾蟹类及其他水产品高。
农业农村部[9](202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续) 第222号》文中认为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农业农村部开展"三减一优"行政审批服务便民活动,修订了"出口农业主管部门管理的国家重点保护或者国际公约限制进出口的野生植物审批"等30项(含48个小项)行政许可事项服务指南,现予公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特此公告。
夏珍珍,张隽娴,周有祥,彭立军,郑丹,张仙,胡西洲,夏虹[10](2020)在《我国小龙虾质量安全标准的现状分析》文中提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小龙虾是近年来兴起的重要的经济虾类,我国是其最大生产国,2018年小龙虾产量高达163.87万t,经济效益多达3697亿元。目前小龙虾的养殖模式主要包括稻虾和塘虾模式,其中稻虾模式已成为主要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之一。但是现有小龙虾标准发展滞后,多数由现有食品类标准移植过来,缺乏针对小龙虾品种特点的有关标准,因而对我国小龙虾相关的标准进行梳理,为其标准制定提供依据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针对小龙虾质量安全、生产、产业现状,分别介绍了与小龙虾相关的质量安全方面的指标参数和限量要求,以及与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相关的生产标准,并针对小龙虾现有相关标准的特点和不足,对其标准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给我国政府及其标准制定人员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兽药残留的危害 |
| 2 兽药残留的相关标准 |
|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3号] |
|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35号] |
|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560号] |
|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292号] |
|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 |
| 2.6 GB 31650—2019 |
| 2.7 兽药残留相关标准的关系 |
| 3 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存在的问题 |
| 3.1 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不统一 |
| 3.2 兽药残留检测方法不完善 |
| 3.3 兽药残留标准基础工作薄弱 |
| 4 建议 |
| 5 结论 |
| 1 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检测标准 |
| 1.1 转基因玉米 |
| 1.1.1 目标性状功能效率的有效性 |
| 1.1.2 生存竞争能力 |
| 1.1.3 外源基因漂移 |
| 1.1.4 对生物多样性影响 |
| 1.2 转基因大豆 |
| 1.2.1 目标性状功能效率的有效性 |
| 1.2.2 生存竞争能力 |
| 1.2.3 外源基因漂移 |
| 1.2.4 对生物多样性影响 |
| 1.3 转基因水稻 |
| 1.3.1 目标性状功能效率的有效性 |
| 1.3.2 生存竞争能力 |
| 1.3.3 外源基因漂移 |
| 1.3.4 对生物多样性影响 |
| 1.4 转基因油菜 |
| 1.4.1 目标性状功能效率的有效性 |
| 1.4.2 生存竞争能力 |
| 1.4.3 外源基因漂移 |
| 1.4.4 对生物多样性影响 |
| 1.5 转基因棉花 |
| 1.5.1 目标性状功能效率的有效性 |
| 1.5.2 生存竞争能力 |
| 1.5.3 外源基因漂移 |
| 1.5.4 对生物多样性影响 |
| 1.6 转基因苜蓿 |
| 1.7 对非靶标生物影响 |
| 2 国内外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检测标准比较 |
| 2.1 标准框架 |
| 2.2 内容结构 |
| 3 展望 |
| 3.1 标准的个案性进一步增强 |
| 3.2 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检测 |
| 3.3 转基因植物对地下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检测 |
| 3.4 风险低、熟悉度高的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检测 |
| 3.5 具备新性状、使用新技术研发的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检测 |
| 0 引言 |
| 1 兽药中草药中的非法添加物现状 |
| 1.1 兽药中草药中非法添加物的主要物质 |
| 1.2 兽药中草药非法添加的现状特点 |
| 1.2.1 非法添加物种类繁多 |
| 1.2.2 非法添加的方式和手段多样 |
| 2 中兽药中非法添加物的现有检测技术 |
| 2.1 显微镜检查法 |
| 2.2 薄层色谱法 |
| 2.3 高效液相色谱法 |
| 2.4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 |
| 2.5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
| 2.6 其他可用于兽用中草药中非法添加物检测的技术 |
| 3 结论与展望 |
| 1采用微生态制品调节养殖水体水质是水产养殖技术的进步 |
| 2农业农村部关于养殖动物用微生态制品出发菌株的部分公告 |
| 3.微生态制品中微生物菌株在水产养殖动物中应用的问题 |
| 4.水产养殖中微生物制剂菌株来源与安全性的问题 |
| 摘要 |
| ABSTRACT |
| 1.绪论 |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 1.1.1 研究背景 |
| 1.1.2 研究意义 |
| 1.2 文献综述 |
| 1.2.1 绿色建筑市场研究 |
| 1.2.2 绿色建筑政策研究 |
| 1.2.3 政策协同相关研究 |
|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
| 1.3.1 概念界定 |
| 1.3.2 研究内容 |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 1.4.1 研究方法 |
| 1.4.2 技术路线 |
| 1.4.3 创新点 |
| 2.绿色建筑政策内容分析 |
| 2.1 绿色建筑政策来源及统计分析 |
| 2.2 绿色建筑政策内容分析框架 |
| 2.3 基于政策措施的政策内容分析 |
| 2.3.1 各阶段政策措施使用情况分析 |
| 2.3.2 政策措施演变规律 |
| 2.4 基于政策目标的政策内容分析 |
| 2.4.1 各阶段政策目标使用情况分析 |
| 2.4.2 政策目标演变规律 |
| 2.5 本章小结 |
| 3.绿色建筑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协同网络分析 |
| 3.1 政策措施与措施协同网络分析 |
| 3.1.1 各阶段政策措施与措施协同网络图 |
| 3.1.2 政策措施与措施协同指标统计及变化规律 |
| 3.2 政策措施与目标协同网络分析 |
| 3.2.1 各阶段政策措施与目标协同网络图 |
| 3.2.2 政策措施与目标协同指标统计及变化规律 |
| 3.3 本章小结 |
| 4.绿色建筑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的协同有效性分析 |
| 4.1 政策量化 |
| 4.2 变量选取 |
| 4.2.1 自变量 |
| 4.2.2 因变量 |
| 4.3 模型构建 |
| 4.4 数据分析 |
| 4.4.1 数据平稳性检验 |
| 4.4.2 单项措施与政策目标协同效果 |
| 4.4.3 双项措施与政策目标协同效果 |
| 4.5 本章小结 |
| 5.结论和建议 |
| 5.1 结论 |
| 5.2 建议 |
| 5.3 不足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 附录Ⅰ 政策文献统计表 |
| 附录Ⅱ 政策量化数据表 |
| 附录Ⅲ 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协同度平均值数据表 |
| 致谢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数据来源 |
| 1.2 实验方法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整体情况分析 |
| 2.2 结果汇总 |
| 2.3 结果与分析 |
| 2.3.1 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项目 |
| 2.3.2 餐饮食品抽检不合格项目 |
| 2.3.3 方便食品抽检不合格项目 |
| 3 结论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主要仪器 |
| 1.2 方法 |
| 1.2.1 样品采集 |
| 1.2.2 样品分析 |
| 1.2.3 判定依据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总体监测结果分析 |
| 2.2 恩诺沙星监测情况分析 |
| 2.3 氧氟沙星监测情况分析 |
| 2.4 硝基呋喃代谢物监测情况分析 |
| 3 讨论与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