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韵,李飞,黄明丽,李玲玉,张凤魁,颜冬云[1](2019)在《螯合肥料对作物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无机肥料的长期施用会导致许多环境问题,螯合肥料由于结构上的特殊性,在农业化肥中表现出色,对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品质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已应用于高经济增长作物。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螯合肥料对作物的外观、叶绿素、产量等生长指标以及维生素C、糖类、蛋白质、微量元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贮藏品质、硝态氮等品质指标的影响。文章最后分析了4种主要螯合剂的特点,以期为高品质螯合肥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陈绍荣[2](2019)在《科学发展生物刺激剂产业,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农业》文中研究指明系统阐述生物刺激剂在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农业中的作用,科学论证了应用生物刺激剂是当前化肥减施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分析我国生物刺激剂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科学发展我国生物刺激剂产业提出建议,即研发生物刺激剂高端产品,生物刺激剂产业与化肥产业协同发展,强化产品的推广服务。
冯杰[3](2019)在《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的《广西农学报》论文摘要英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期刊英文摘要是传播最新农业成果的重要媒介,对增加我国农业期刊被重要检索机构和数据库收录的频次、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系翻译实践报告,拟在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分析笔者参与的《广西农学报》摘要英译实践。分析表明,《广西农学报》论文摘要属于信息型文本,其核心旨在将源语文本中的信息完整传递给目标读者。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任务、研究背景和论文框架。第二章主要介绍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任务反馈。第三章主要介绍文本类型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并结合翻译案例讨论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的翻译。第四章概括本次《广西农学报》论文摘要翻译实践过程中的收获、经验以及心得启示。笔者希望本报告能为同类文本的翻译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何键,聂兆广,李玲玉,黄明丽,张凤魁,徐荣臣,颜冬云[4](2017)在《螯合肥料在农业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提出在分析我国肥料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当前市场上主要螯合肥料的肥效研究现状。综合研究表明:氨基酸螯合肥、EDTA螯合肥、腐殖酸螯合肥、糖醇螯合肥的肥效明显高于普通无机肥料,不仅可以增加作物产量,而且在改善品质等方面具有显着的优势,其中,糖醇螯合肥具有易螯合的多齿结构,在植物体内输送能力强且肥料效果好,相比其它螯合肥料具有明显的优势。分析了当前螯合肥在合成与施用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目前我国开展螯合肥料研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发展糖醇螯合肥料是实现我国化肥用量零增长的有效途径。
张小静,袁安明,陈富,马海涛,谭伟军,陈自雄,徐祺昕,孟红梅[5](2015)在《氨基酸微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文中指出通过氨基酸微肥拌种对马铃薯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6个氨基酸微肥处理较对照生育期缩短25 d、出苗率提高1.4%2.8%,产量提高7.7%34.5%;拌种浓度在7.5%12.5%时,盛花期茎粗及株高、产量构成要素、单株产量、折合产量方面均优于对照与其他试验处理;且处理浓度为10.0%时主茎数、小区结薯量、小区产量、单株产量等调查指标表现最好,折合产量为2 619 kg/667m2,较对照增产34.5%。
黄浩,范稚莲,莫良玉[6](2015)在《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肥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3种氨基酸微肥(Ⅰ、Ⅱ和Ⅲ)对糯玉米的作用。[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清水为对照,喷施不同氨基酸微肥,研究对玉米性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与清水处理相比,氨基酸微肥明显提高玉米产量,比对照高13.43%以上,其中氨基酸微肥(Ⅲ)产量最高,为31 900.45 kg/hm2,高于对照23.04%,其次为氨基酸微肥Ⅰ29 411.76 kg/hm2和氨基酸微肥Ⅱ29 502.26 kg/hm2,最低是对照25927.60 kg/hm2。氨基酸微肥处理的可溶性还总糖和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对照,其中氨基酸微肥Ⅲ处理的玉米品质最佳,显着高于氨基酸微肥Ⅰ和Ⅱ处理。[结论]氨基酸微肥Ⅲ对玉米生长影响最大,不仅提高产量,而且改善玉米品质,是一种理想的叶面肥。
陈宁,林多,李素美,杨延杰[7](2014)在《氨基酸微肥对日光温室黄瓜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不同用量氨基酸微肥对日光温室黄瓜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其在黄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日光温室内,黄瓜定植后进行6个氨基酸微肥施用量5、10、15、20、25、30 L/667 m2的灌根处理,以清水作为对照。处理40 d后,取相同果位的黄瓜进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硝酸盐含量的果实品质测定,并调查记载产量。【结果】与清水对照相比,施用氨基酸微肥可以显着提高日光温室栽培黄瓜果实品质。随着氨基酸微肥施用量的增大,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含量均逐渐增加,且表现出低浓度增加幅度大,高浓度增加幅度下降的趋势;硝酸盐含量随施用浓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施用量超过20 L/667 m2时,硝酸盐含量降低幅度减小。各处理中,以施用20 L/667 m2氨基酸微肥提高果实品质效果最佳(T4处理),该处理下的黄瓜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含量分别较对照高出92.85%、96.77%、120.93%,硝酸盐含量较对照降低了32.77%。同时,施用氨基酸微肥还不同程度提高了黄瓜产量,尤以T4处理效果最显着。【结论】施用氨基酸微肥可以提高日光温室栽培黄瓜果实品质及产量,且以施用20L/667 m2氨基酸微肥效果最好。
董志刚,马小河,赵旗锋,李晓梅,王敏,唐晓萍[8](2012)在《氮素与氨基酸微肥混施在设施早黑宝葡萄上的应用初探》文中研究指明以设施早黑宝葡萄为试材,在生长季节喷施不同浓度氮素和氨基酸微肥混合液,研究了不同浓度氮素和氨基酸微肥混合喷施对设施早黑宝葡萄叶绿素含量、叶片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果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不同浓度氮素和氨基酸微肥混合喷施后,均可明显提高设施早黑宝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穗质量,显着降低叶片电导率,其中尤以1‰尿素+600倍氨基酸微肥效果最好。
才晓泉,包朝龙[9](2012)在《氨基酸的基本类别和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氨基酸是同时具有氨基与羧基的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与非蛋白质氨基酸存在结构差异。可根据化学性质和营养学特性对氨基酸进行分类。氨基酸是生物体重要的组成成分,有着不可替代的生物学功能。同时,氨基酸具有多种特殊官能基团和多样的结构,在精细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莫良玉,范稚莲,冯人伟[10](2012)在《氨基酸微肥对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在田间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3种氨基酸微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微肥处理的马铃薯块茎产量均比清水对照的高,其中氨基酸微肥Ⅲ处理的产量最高(37 769.19 kg/hm2),其次是氨基酸微肥Ⅰ(35 564.07 kg/hm2)和氨基酸微肥Ⅱ(31 794.84 kg/hm2),比对照分别提高25.15%、17.84%和5.35%;氨基酸微肥Ⅲ、氨基酸微肥Ⅰ和氨基酸微肥Ⅱ处理的马铃薯商品率比对照分别提高5.4%、3.1%和2.0%;氨基酸微肥处理的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其中淀粉含量提高23%40%,蛋白质含量提高41.9%177.3%。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0 引言 |
| 1 螯合肥对作物生长指标的影响 |
| 1.1 外形 |
| 1.2 叶绿素 |
| 1.3 螯合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 2 螯合肥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
| 2.1 维生素C含量 |
| 2.2 糖类含量 |
| 2.3 蛋白质含量 |
| 2.4 微量元素含量 |
| 2.5 可溶性固形物与贮藏品质 |
| 2.6 硝酸盐含量 |
| 3 结论与展望 |
| 0 引言 |
| 1 生物刺激剂在建设我国现代生态文明农业中的作用 |
| 1.1 应用生物刺激剂是化肥减施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
| 1.2 应用生物刺激剂是作物增产提质的有效手段 |
| 1.2.1 生物刺激剂能有效促进作物新陈代谢,提高作物营养效率 |
| 1.2.2 生物刺激剂能双向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大幅度增产提质 |
| 1.3 生物刺激剂是建设生态文明农业的绿色农资 |
| 1.4 生物刺激剂能高效治理修复土壤的退化和污染 |
| 2 我国生物刺激剂产业的现状和问题 |
| 3 科学发展我国生物刺激剂产业的建议 |
| 3.1 复配创新,研发生物刺激剂高端产品 |
| 3.2 有机结合,无机化肥产业和生物刺激剂产业融合发展 |
| 3.3 重在应用,强化生物刺激剂创新产品的推广服务 |
| Acknowledgments |
| 摘要 |
| Abstract |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 1.1 Task Description |
| 1.2 About the Translation of Abstracts |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Report |
| Chapter 2 Process Description |
| 2.1 Pre-task Preparation |
| 2.2 Translating Process |
| 2.3 Post-task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
| Chapter 3 Case Analy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mark’s Text TypologyTheory |
| 3.1 An Overview of the Text Typology Theory |
| 3.1.1 Development of the text typology theory |
| 3.1.2 Studies on the text typology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
| 3.2 Case Study |
| 3.2.1 Lexical level |
| 3.2.1.1 C-E translation of technical terms |
| 3.2.1.2 Nominalization of verbs |
| 3.2.2 Syntactical level |
| 3.2.2.1 Voice |
| 3.2.2.2 Tense |
| 3.2.2.3 Long sentences |
| 3.2.3 Textual level |
| Chapter 4 Conclusion |
| 4.1 Findings |
| 4.2 Lessons Learned |
| References |
| Appendix 1: Term List |
| Appendix 2: The Source Text |
| Appendix 3: The Target Text |
| 1 螯合肥料及螯合技术 |
| 2 主要螯合肥料及其施用效应 |
| 2.1 氨基酸螯合肥 |
| 2.2 EDTA螯合肥 |
| 2.3 腐殖酸螯合肥 |
| 2.4 糖醇螯合肥 |
| 3 螯合肥料的主要弊端分析 |
| 4 展望 |
| 1材料与方法 |
| 2结果与分析 |
| 3结论与讨论 |
| 0 引言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材料 |
| 1.2 方法 |
| 1.3 数据处理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氨基酸微肥对黄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
| 2.1.1 对黄瓜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 2.1.2 对黄瓜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 2.1.3 对黄瓜果实VC含量的影响 |
| 2.1.4 对黄瓜果实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 2.2 氨基酸微肥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
| 3 讨论 |
| 4 结论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供试材料 |
| 1.2 试验方法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不同处理葡萄果穗质量的影响 |
| 2.2 不同处理对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 2.3 不同处理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 |
| 2.4 不同处理对葡萄叶片电导率的影响 |
| 3 讨论 |
| 1 氨基酸的概念 |
| 1.1 氨基酸的发现及命名 |
| 1.2 生物体内的氨基酸 |
| 1.2.1 蛋白质氨基酸 |
| 1.2.2 非蛋白质氨基酸 |
| 2 蛋白质氨基酸的基本分类 |
| 2.1 按氨基酸的化学性质分类 |
| 2.2 从营养学角度分类 |
| 3 氨基酸应用的研究进展 |
| 3.1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 |
| 3.2 氨基酸类食品添加剂 |
| 3.3 氨基酸类药物 |
| 3.4 氨基酸类保健品和化妆品 |
| 3.5 氨基酸作为表面活性剂 |
| 3.6 支链氨基酸的应用 |
| 1 材料与方法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不同氨基酸微肥处理的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商品率 |
| 2.2 不同氨基酸微肥处理的马铃薯块茎蛋白质含量 |
| 2.3 不同氨基酸微肥处理的马铃薯淀粉含量 |
| 3 结论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