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氮磷肥对亚麻产量形成的影响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氮磷化肥对胡麻产量形成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马伟明,史丽萍,韩宝萱,曹智,王英泽,刘宝文,李文珍,高玉红[1](2020)在《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旱地胡麻氮磷运移规律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旱地胡麻植株养分运移规律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胡麻,植株茎叶中氮、磷积累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胡麻全生育期各处理植株茎叶氮、磷积累量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其中,90%福瑞年土壤调理剂替代化肥(F9)处理的胡麻盛花期和成熟期叶片氮含量分别较单施化肥(F1)处理显着增加13.6%和50.9%,磷含量显着增加了32.2%和32.9%%,且该处理能有效增加现蕾-成熟期胡麻茎秆氮素含量,而90%的肉蛋白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F8)处理对盛花-成熟期胡麻的茎秆磷素含量增加效果显着。旱地胡麻氮、磷素收获指数均在90%福瑞年土壤调理剂替代化肥(F9)处理下最大,且在该处理下单位面积胡麻籽粒产量较单施化肥(F1)处理显着增加3.5%。90%福瑞年土壤调理剂替代化肥有利于促进胡麻植株对于养分的吸收和积累,增加胡麻籽粒产量,是当地胡麻生产中比较适宜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

曹彦,张晓英,焦伟红,刘金善,张存霞,刘凯,贾海滨[2](2020)在《不同氮磷钾含量复合肥对胡麻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筛选适合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胡麻生产的最佳施肥模式,为乌兰察布市胡麻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8种不同氮磷钾含量的复合肥,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探讨施用不同氮磷钾含量复合肥对胡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适当施肥有助于提高胡麻出苗率,莱四维特的出苗率最高,同时莱四维特的产量相关性状最优;芭田、莱四维特、联盟3种复合肥显着提高胡麻产量。【结论】综合分析,莱四维特复合肥的氮磷钾含量适合乌兰察布市的胡麻生产。

汪苏洁[3](2020)在《有机替代对土壤特性和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文中指出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合理的施肥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棉花增产。过量施肥不仅降低肥料利用率,减少棉花产量,而且引起土壤板结、土壤酸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为了响应绿色棉花生产要求,提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棉花绿色节本增效施肥措施。本研究在有机替代定位试验(始于2016年)的基础上,2018-2019年继续研究有机替代对土壤环境和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探讨不同有机替代率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氮转化相关酶活性、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棉花生长发育、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旨在探讨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最佳替代率,以确保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研究结果如下:(1)有机肥替代处理与单施化肥处理间土壤物理性质无显着差异;有机肥替代处理与单施化肥处理间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pH在不同土层均无显着差异;在0-20 cm、20-40cm土层,与单施化肥相比,单施有机肥处理显着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其余有机肥替代处理差异不显着;40-60 cm土层,40%、50%有机肥替代处理和单施有机肥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显着高于单施化肥处理。(2)有机肥替代处理与单施化肥处理间土壤脲酶和羟胺还原酶活性无显着差异;与单施化肥相比,50%有机肥替代处理显着增加土壤蛋白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单施有机肥处理显着增加土壤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着正相关;土壤亚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着正相关;土壤羟胺还原酶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着正相关。施肥处理间土壤细菌Alpha指数没有显着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促进细菌群落的均匀度和多样性;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促进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土壤酶活性与细菌多样性指数没有显着相关性。细菌门水平上,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是细菌群落最优势菌群;PCoA结果显示,不同处理间细菌群落结构无显着差异;Heatmap和RDA结果显示,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pH值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3)40%和50%有机肥替代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显着增加棉花的日增长量;有机肥替代处理与单施化肥处理间棉花生长发育、籽棉产量和产量构成及纤维品质无显着差异;50%有机肥替代处理一定程度增加棉花生物量积累、养分积累和籽棉产量。综上所述,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减少化肥用量,维持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氮转化相关酶活性、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棉花生长发育、生物量、养分积累量、产量和纤维品质;有机肥替代50%化肥处理能增加棉花生物量、养分积累量,籽棉产量,替代效果最好。

张迎春[4](2019)在《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生长生理、养分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文中认为为了改善因化肥过量施用导致的蔬菜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试验以塑料大棚春茬莴笋为试材,以不施肥(CK)和常规施肥(CF)为对照,设置处理减肥20%+200 kg/667 m2生物有机肥(F1B1),减肥20%+400kg/667 m2生物有机肥(F1B2),减肥30%+200 kg/667 m2生物有机肥(F2B1),减肥30%+400 kg/667 m2生物有机肥(F2B2),研究常规施肥总施肥量减量20%和30%,配施200 kg/667 m2、400 kg/667 m2生物有机肥对莴笋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期为莴笋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00400 kg/667 m2生物有机肥替代20%30%的化肥可使莴笋的株高、茎长及茎粗不同程度地增加,其中F1B2效果最优。F1B2处理的莴笋叶片叶绿素总量比CK和CF分别提高17.32%和1.74%,净光合速率较其他处理提高6.90%49.35%,其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较CF分别增加5.74%、22.19%和17.82%。2.在不同施肥处理中,增施生物有机肥均能使作物增产,其中增施400kg/667 m2时效果尤为显着。F1B1、F1B2、F2B1和F2B2较CF分别增产4.76%、15.33%、4.11%和11.08%,其中F1B2产量最高,达8277.00 kg/667 m2。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莴笋茎、叶中硝酸盐含量降低。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提高莴笋茎、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在同一处理下,莴笋茎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低于叶。同一化肥处理下,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为400 kg/667 m2的处理较施用量为200 kg/667 m2的处理能显着提高产品维生素C的含量。3.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处理肥料贡献率均显着高于CF处理,100%常规施肥供大于求,供需平衡破坏,导致肥料的浪费。与CF相比,F1B2处理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分别提高128.96%、113.23%和23.10%。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使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均显着提高,常规施肥的土壤氮素、磷素、钾素依存率均最高。4.化肥减量条件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显着提高土壤养分含量。F1B2和F2B2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比CF处理分别增加71.65%和58.51%,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增加84.53%、75.41%、19.94%和70.17%、72.13%、9.28%,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75.90%、17.06%、24.35%和42.94%、13.48%、11.42%。5.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增加莴笋根际土壤细菌数和放线菌数,抑制真菌的生长,且细菌的数量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升高,放线菌的数量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而增加,真菌的数量则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同CF相比,F1B2处理的好氧自生固氮菌、厌氧自生固氮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36倍、6.10倍、47.50倍和23.76倍。细菌数量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全氮含量呈显着正相关性,放线菌数量与全磷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固氮菌和氮转化细菌的数量与碱解氮、全氮含量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肥力次序为F1B2>F2B2>F1B1>F2B1>CF>CK。综上所述,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通过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调节土壤微生物结构来改善莴笋根际土壤理化性状,进而增强莴笋叶片光合能力,提高莴笋养分积累量和肥料利用率,最终实现增产和改善可食用部分品质的效果。综合对莴笋养分吸收积累和肥料利用效率的提高及土壤的培肥效果,其中F1B2处理最好,是实现肥料资源合理利用和改善土壤环境的良好施肥模式。

刘晓永[5](2018)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化肥消费量大、有机肥资源丰富,但有机肥养分资源数量和还田量以及农田养分的输入、输出时空分布特征尚不明确,各地区农业生产中养分需求和供给不清楚,严重制约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和国家层面上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以及农业生产对养分的需求,把握不同区域养分资源与利用特点,可为养分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分配提供战略性对策和依据。本研究采用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等,研究了19802016年中国秸秆、粪尿等有机肥养分的数量、区域分布和还田量,分析了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平衡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估算了2016年全面平衡施肥场景下我国农业生产的养分需求以及化肥需求和供给差。主要结果如下:1)依据作物产量、草谷比、秸秆还田率和秸秆养分含量,计算不同年代各省秸秆和氮磷钾养分量及其还田利用。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秸秆及其NPK量(N+P+K)分别增长85.77%和104.00%,2010s年均分别为90585.89×104和2502.11×104 t,西北诸省、西藏和黑龙江省增幅明显,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以及黑龙江省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占全国2/3以上。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秸秆NPK还田量增长2倍多,2010s年均为1783.23×104t,还田率为71.27%,其中N 579.14×104 t,P 106.27×104 t和K 1097.87×104 t,还田率分别为60.70%、77.34%和77.83%。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黑龙江省的秸秆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70%。2)基于畜禽年末存栏数、年内出栏数、饲养周期、排泄系数和粪、尿养分含量,计算不同年代各省畜禽粪尿量、粪尿养分及其还田利用。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畜禽粪尿量及其NPK量(N+P+K)分别增长53.35%和62.28%,2010s年均分别为423529.66×104(鲜基)和4095.76×104 t,东北地区增幅最大。畜禽粪尿NPK还田量从1980s年均1132.71×104增加到2010s年均1713.33×104 t,河南、四川、内蒙古、山东、河北、湖南、新疆、广西、云南和安徽的畜禽粪尿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55.02%59.66%。2010s畜禽粪尿N、P和K年均还田量分别为617.99×104、297.81×104和797.53×104 t,还田率分别为30.58%、70.75%和48.22%。3)我国有机肥NPK(N+P+K)资源量持续增加,2010s年均达到7797.41×104 t,比1980s增加67.11%,东北地区增幅最大,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湖南、内蒙古、湖北、云南、江苏和安徽有机肥NPK资源量约占全国的55.21%57.33%。2010s有机肥N、P和K年均还田量分别为1332.69×104、437.97×104和1929.30×104 t,还田率分别为35.00%、61.91%和58.78%。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内蒙古、湖南、安徽、江苏、湖北和广东的有机肥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55.72%60.82%。4)基于作物产量,单位经济产量吸收养分量和秸秆还田养分量,估算了不同年代各省作物生产中养分移走量。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农田氮磷钾养分移走量(N+P2O5+K2O)增长75.33%,其中N、P2O5和K2O分别增长67.03%、82.59%和84.81%,西北地区增幅最大,2010s年均移走量为3086.90×104 t,其中N 1497.07×104 t,P2O5 621.23×104 t,K2O 968.60×104t,河南、黑龙江、河北、江苏、四川、吉林、安徽、湖北、湖南和广东的农田养分移走量约占全国的55.66%59.75%。5)通过计算养分的投入(化肥、有机肥)和产出(作物移走量),得出不同年代各省养分表观平衡和偏平衡(PNB,养分移走量/投入量)。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氮磷钾养分盈余量(N+P2O5+K2O)增长208.23%,东北地区增幅最大,河南、山东、四川、湖北、河北、广西、广东、安徽、湖南、江苏和云南的盈余量占全国的56.23%64.33%。2010s盈余5284.42×104 t,其中N、P2O5和K2O分别盈余2220.36×104 t、2002.27×104 t和1061.79×104t。1980s到2010s PNB逐渐下降,2010s PNB-N介于0.130.87,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多数省份高于0.37;PNB-P2O5介于0.060.41,东北高于0.26,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多数省份介于0.190.29,其他省份低于0.20;PNB-K2O介于0.020.85,东北和华北大多数省份高于0.53,其他多数省份介于0.30.6。6)按2016年农作物、林地、草地、水产养殖面积和平衡施肥量,全面平衡施肥场景下全国氮磷钾养分(N+P2O5+K2O)的需求量为8441.80×104 t,其中N 3758.13×104 t、P2O5 2035.96×104t和K2O 2647.71×104 t。粮食作物养分需求量约占全国的41.53%,其次蔬菜/瓜果占21.09%。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的养分需求较大,河南、四川、山东、湖南、广西、河北、云南、湖北、内蒙古和江苏的养分需求量占全国的52.96%。全国化肥消费与需求差为744.52×104 t,其中N亏缺120.61×104 t,P2O5过量474.78×104 t,K2O过量390.35×104 t,华北地区过量最多,特别是河南、山东、河北过量较多,而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多数省份化肥投入不足。

王利琴,杨建春,冯学金,吴瑞香,张永福[6](2017)在《不同降水年型施氮磷肥对胡麻经济产量的影响》文中认为通过田间试验,探讨在丰水年型和干旱年型下4种氮磷配施处理对旱地胡麻经济产量的影响,为合理栽培胡麻提高产量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丰水年型和干旱年型下,不同处理间的胡麻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有显着差异,其中低氮低磷处理(N60P60)的值最大,与对照相比,在丰水年和干旱年中分别增产23.3%和10.4%。4个处理对肥料贡献率都有增长作用,但不同处理之间的肥料贡献率有显着差异,以低氮低磷处理(N60P60)差异最大,丰水年为18.9%,干旱年为9.4%。

吴兵,高玉红,谢亚萍,张中凯,崔政军,剡斌,牛俊义[7](2017)在《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决旱地胡麻施肥增产不明显的问题,设2个施氮(纯N)水平:75 kg·hm-2(N1)、150kg·hm-2(N2);2个施磷(纯P2O5)水平:75 kg·hm-2(P1)、150 kg·hm-2(P2),共4个施肥处理(N1P1、N1P2、N2P1和N2P2),以不施肥为对照(N0P0),研究了氮磷配施对胡麻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促进了胡麻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比N0P0明显增加11.90%59.29%,且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和分配比例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以N2P1最大,比其他处理显着增加7.76%34.73%和8.07%9.14%(P<0.05)。与N0P0相比,各施肥处理的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显着增加3.26%39.06%和5.72%61.50%。不同氮磷配施水平对胡麻籽粒产量的影响显着,与N0P0相比,N1P1、N1P2、N2P1和N2P2的籽粒产量分别显着增加16.21%21.69%、28.47%36.05%、44.27%56.55%、36.34%47.10%。胡麻的水分利用效率与籽粒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N2P1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N2P2次之,分别比N0P0显着增加30.23%38.54%、20.50%36.81%。可见,适宜的氮磷配比(N2P1:150 kg N·hm-2、75 kg P2O5·hm-2)在增加旱地胡麻干物质累积量、促进土壤水分吸收的基础上,保证了胡麻的高产高效,这为旱区胡麻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天庆,高玉红,牛俊义,谢亚萍,李春春,滕圆圆,李思艳,任金虎[8](2017)在《肉蛋白生物有机肥对胡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不施肥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单施化肥、单施肉蛋白生物有机肥和不同比例肉蛋白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肉蛋白生物有机肥增加了株高和茎粗,促进了胡麻干物质积累进程,现蕾期以后30%肉蛋白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T4)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速率明显增加,盛花期、子实期、成熟期分别比不施肥CK(T1)增加102.33%、55.16%、58.68%(P<0.05);肉蛋白生物有机肥提高了胡麻产量,单位面积实际产量T4处理比不施肥CK(T1)、单施化肥(T2)和单施肉蛋白生物有机肥(T3)处理分别增加了73.66%、17.49%、13.74%(P<0.01);不同比例肉蛋白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改善了胡麻品质,T4处理下胡麻含油率最佳,60%肉蛋白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T5)的处理胡麻籽粒亚麻酸及亚油酸含量较高。综合考虑,30%肉蛋白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效果最佳。

杨天庆,牛俊义[9](2016)在《氨基酸配方有机肥对胡麻生长和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通过田间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了单施化肥(T0)、不同比例氨基酸配方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和单施氨基酸配方有机肥(T100)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氨基酸配方有机肥对胡麻出苗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随着氨基酸配方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胡麻出苗率提高。(2)氨基酸配方有机肥促进了胡麻干物质积累进程,增加了干物质积累总量,如在成熟期时,30%氨基酸配方有机肥与70%化肥配施(T30)处理的干物质积累总量最大,比不施肥、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分别显着增加60.52%、37.01%和29.97%;且T30处理的产量与不施肥(CK)、单施化肥(T0)、单施生物有机肥(T100)相比分别增加了72.07%、16.47%、13.30%。(3)不同比例氨基酸配方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处理下均可改善胡麻的品质,提高胡麻氮肥利用效率,其中在30%氨基酸配方有机肥替代化肥(T30)的情况下胡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亚麻酸含量最高,60%氨基酸配方有机肥替代化肥(T60)的情况下胡麻亚油酸含量较高。研究认为,30%氨基酸配方有机肥与70%化肥配施对当地胡麻生产的影响效果最佳。

崔政军[10](2016)在《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水肥效率及产量的影响》文中提出以“陇亚杂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施肥、单施氮肥、单施磷肥和氮磷配施处理下旱地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可溶性糖积累转运规律、植株氮素积累转运规律及其对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氮磷配施有利于旱地胡麻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累积量的增加。总叶绿素含量分别较单施氮、单施磷和不施肥高5.08%18.64%、0.32%13.27%和4.05%17.45%;叶面积分别较单施氮、单施磷和不施肥高35.85%58.97%、4.39%27.90%和23.72%39.18%;干物质积累量别较单施氮、单施磷和不施肥高8.44%15.75%、7.45%14.70%和7.67%14.93%。2.氮磷配施下,旱地胡麻茎叶中可溶性糖积累均呈双峰曲线,氮磷配施利于增加子实期茎秆中可溶性糖的积累量。施氮150kg·hm-2、施磷75 kg·hm-2处理茎秆可溶性糖输出率最高,达到55.09%,单施氮肥、单施磷肥处理茎秆可溶性糖输出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施氮150kg·hm-2、施磷150 kg·hm-2处理叶片可溶性糖转移率最高,显着高于其他处理。3.胡麻氮素累积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呈“慢-快-慢”生长趋势,氮磷配施处理增加了胡麻茎秆氮素积累量,成熟期施氮150kg·hm-2、施磷75 kg·hm-2处理氮素积累量最高;叶片氮素积累量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花期。胡麻叶片氮转移量在单施氮磷水平下,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氮75 kg·hm-2、150kg·hm-2时,随施磷量的增加而下降;在施磷75 kg·hm-2、150kg·hm-2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不同施肥方式下0200 cm土层贮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生育时期的推进、气温回升和土壤蒸散的加剧而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土壤贮水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现蕾期和现蕾期之前,现蕾期施氮150kg·hm-2、施磷150 kg·hm-2处理土壤贮水量最高,较其他处理分别高1.07%9.50%。5.氮磷配施对胡麻千粒重没有显着影响,但对蒴果籽粒数影响显着。在施氮150kg·hm-2时,配施磷75 kg·hm-2能显着增加胡麻单株有效蒴果数,此处理产量最大,达1746.4 kg·hm-2,增产33.02%;施氮150kg·hm-2配施磷75 kg·hm-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WUE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6.28%34.62%。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和施磷量分别为150kg·hm-2和75 kg·hm-2,是胡麻最佳的氮磷肥配施组合。

二、氮磷化肥对胡麻产量形成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氮磷化肥对胡麻产量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旱地胡麻氮磷运移规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干物质。
        1.3.2 植株氮和磷。
        1.3.3 产量构成及产量。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下胡麻养分积累的动态分析
        2.1.1 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下胡麻叶片氮、磷素积累规律。
        2.1.2 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下胡麻茎杆氮、磷素积累规律。
    2.2 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胡麻养分吸收与积累影响的分析
        2.2.1 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胡麻氮素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2.2.2 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胡麻磷素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2.3 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胡麻产量效应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2)不同氮磷钾含量复合肥对胡麻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指标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复合肥对胡麻出苗率的影响
    2.2 不同复合肥对胡麻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复合肥对胡麻产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有机替代对土壤特性和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2.2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1.2.3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2.4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5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2.6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技术在棉花上的应用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域概况
    2.2 供试材料
        2.2.1 供试土壤
        2.2.2 供试作物
        2.2.3 供试肥料
    2.3 试验设计
    2.4 样品采集
        2.4.1 植株样品采集
        2.4.2 土壤样品采集
    2.5 测定项目和方法
        2.5.1 植株样品测定项目和方法
        2.5.2 土壤样品测定项目和方法
    2.6 有关指标的计算
    2.7 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1.1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的影响
        3.1.2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3.1.3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全氮的影响
        3.1.4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
        3.1.5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3.1.6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3.1.7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pH的影响
    3.2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氮转化相关酶的影响
        3.2.1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2.2 土壤氮转化相关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
    3.3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3.3.1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细菌Alpha多样性的影响
        3.3.2 细菌Alpha多样性与土壤养分、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3.3.3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细菌组成的影响
        3.3.4 细菌群落组成的PCoA分析
        3.3.5 土壤养分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3.4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3.5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棉花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3.5.1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棉花营养器官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3.5.2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棉花生殖器官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3.5.3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棉花整株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3.6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棉花养分积累的影响
        3.6.1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棉花氮积累的影响
        3.6.2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棉花磷积累的影响
        3.6.3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棉花钾积累的影响
    3.7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7.1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3.7.2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3.7.3 棉花生物量、养分积累量、产量相关性分析
        3.7.4 棉花生物量、养分积累、产量与土壤特性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2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3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4.4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棉花生长、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4.5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棉花养分积累的影响
    4.6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生长生理、养分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2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施用现状
    1.3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研究进展
        1.3.1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作物生长指标的影响
        1.3.2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1.3.3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作物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1.3.4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3.5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作物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供试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5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生长生理的影响
        3.1.1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生长的影响
        3.1.2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根系活力的影响
        3.1.3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3.2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光合参数的影响
        3.2.1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光合色素的影响
        3.2.2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光合特性的影响
    3.3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3.1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产量的影响
        3.3.1.1 产量与光合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3.2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经济效益的影响
        3.3.3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品质的影响
    3.4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养分吸收利用及分配的影响
        3.4.1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养分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3.4.2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3.4.3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3.4.4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3.5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影响
        3.5.1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5.2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5.3 莴笋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
        3.5.4 莴笋根际土壤各项指标主成分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生长的影响
    4.2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光合参数的影响
    4.3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4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养分吸收利用及分配的影响
    4.5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影响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5)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农田养分平衡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农田养分平衡研究方法与参数选择
        1.3.1 研究方法
        1.3.2 参数选择
    1.4 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
    1.5 研究契机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秸秆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估算方法
        2.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秸秆及其养分资源时空分布
        2.2.2 秸秆还田
    2.3 讨论
        2.3.1 秸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时空分布
        2.3.2 估算方法和结果与其他研究比较
        2.3.3 秸秆养分的有效性
        2.3.4 对策和建议
    2.4 小结
第三章 畜禽粪尿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估算方法
        3.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资源量
        3.2.2 畜禽粪尿资源量时空分布
        3.2.3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养分资源量
        3.2.4 畜禽粪尿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3.2.5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
        3.2.6 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时空分布
    3.3 讨论
        3.3.1 畜禽粪尿及其养分量
        3.3.2 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
        3.3.3 问题及建议
    3.4 小结
第四章 人粪尿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估算方法
        4.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1980 —2016年人粪尿及其养分资源量
        4.2.2 人粪尿资源量时空分布
        4.2.3 人粪尿养分量时空分布
        4.2.4 1980 —2016年人粪尿养分还田量
        4.2.5 人粪尿养分还田量时空分布
    4.3 讨论
        4.3.1 中国人粪尿、粪尿养分及其还田量时空变化
        4.3.2 问题及建议
    4.4 小结
第五章 有机肥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估算方法
        5.1.2 数据来源
        5.1.3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1980 —2016年有机肥养分资源量
        5.2.2 有机肥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5.2.3 1980 —2016年有机肥还田量
        5.2.4 有机肥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5.3 小结
第六章 化肥消费量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估算方法
        6.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6.1.3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1980 —2016年化肥消费量
        6.2.2 化肥消费量时空分布
    6.3 讨论
        6.3.1 化肥消费量中复合肥的氮、磷、钾估算方法
        6.3.2 1980 —2016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养分偏生产力
        6.3.3 2016 年不同省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养分偏生产力
    6.4 小结
第七章 农田养分移走量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估算方法
        7.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7.1.3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1980 —2016年农田养分移走量
        7.2.2 农田养分移走量时空分布
    7.3 讨论
        7.3.1 农作物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时空分布
        7.3.2 对策建议
    7.4 小结
第八章 中国农田养分平衡
    8.1 材料与方法
        8.1.1 估算方法
        8.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8.1.3 数据处理
    8.2 结果与分析
        8.2.1 1980 —2016年农田养分表观平衡及偏平衡
        8.2.2 农田养分平衡时空分布
        8.2.3 养分偏平衡时空分布
    8.3 讨论
        8.3.1 中国农田养分平衡时空分布
        8.3.2 2016 年农田养分平衡
        8.3.3 对策建议
    8.4 小结
第九章 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
    9.1 材料与方法
        9.1.1 估算方法
        9.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9.1.3 数据处理
    9.2 结果与分析
        9.2.1 养分需求
        9.2.2 化肥消费及分布状况
        9.2.3 有机肥养分还田量
        9.2.4 化肥消费与需求差异分析
    9.3 讨论
        9.3.1 养分需求量估算
        9.3.2 有机肥在化肥零增长中的地位
    9.4 小结
第十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不同地区各种作物的草谷比
    附录2 不同作物秸秆氮磷钾养分含量
    附录3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4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5 200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6 201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7 198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8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9 200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10 201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11 主要作物秸秆养分当季释放率
    附录12 不同畜禽的粪、尿日排泄系数及其粪、尿养分含量(鲜基)
    附录13 199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4 200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5 201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6 人粪、尿日排泄量及其氮磷钾养分含量(鲜基)
    附录17 各种作物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
    附录18 各种作物的养分推荐施用量
    附录19 经济林、草地和水产养殖的养分推荐施用量
    附录20 畜禽粪肥养分的当季释放率
致谢
作者简历

(6)不同降水年型施氮磷肥对胡麻经济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区概况
    1.2试验设计
    1.3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经济产量及收获期干物质量
        1.3.2肥料贡献率
        1.3.3土壤含水量
        1.3.4胡麻降水年型的划分
    1.4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旱地胡麻干物质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2.2不同处理下旱地胡麻籽粒产量和肥料贡献率的变化
    2.3不同处理下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变化
3 讨论与结论

(7)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
        1.3.2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1.3.3 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磷配施对胡麻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2.2 氮磷配施对胡麻成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中分配的影响
    2.3 氮磷配施对胡麻开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的影响
    2.4 氮磷配施对胡麻籽粒产量的影响
    2.5 氮磷配施对胡麻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8)肉蛋白生物有机肥对胡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区概况
    1. 2 试验设计
    1. 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 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 1 肉蛋白生物有机肥对胡麻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2.1.1对胡麻株高的影响
        2.1.2对胡麻茎粗的影响
    2. 2 肉蛋白生物有机肥对胡麻干物质积累运转的影响
        2.2.1干物质积累量
        2.2.2干物质积累速率
    2. 3 肉蛋白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下胡麻干物质分配规律
    2. 4 肉蛋白生物有机肥对胡麻产量的影响
    2. 5 肉蛋白生物有机肥对胡麻品质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9)氨基酸配方有机肥对胡麻生长和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实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出苗率
        1.3.2 生物量
        1.3.3 产量构成因子
        1.3.4 籽粒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
        1.3.5 氮肥利用率和收获指数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氨基酸配方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胡麻出苗率的影响
    2.2 氨基酸配方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比率的影响
        2.2.1 干物质积累总量
        2.2.2 干物质积累速率
        2.2.3 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率
    2.3 氨基酸配方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胡麻籽粒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影响
        2.3.1 胡麻亚油酸含量
        2.3.2 胡麻亚麻酸含量
    2.4 氨基酸配方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胡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2.5 氨基酸配方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胡麻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收获指数的影响
3 结果与讨论
    3.1 配施氨基酸配方有机肥与胡麻生长的关系
    3.2 配施氨基酸配方有机肥与胡麻籽粒品质的关系
    3.3 配施氨基酸配方有机肥与胡麻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关系

(10)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水肥效率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依据
        1.1.1 水资源短缺限制我国旱区农业生产
        1.1.2 土壤肥力不足限制作物产量提高
        1.1.3 氮磷肥配施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
        1.2.1 施肥对作物的影响
        1.2.2 旱作农田水肥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1.2.3 氮磷肥配施对可溶性糖的影响
        1.2.4 氮磷肥配施对作物养分积累转运影响
        1.2.5 氮磷肥配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2.6 氮磷肥配施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1.3 施肥对胡麻的影响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形态指标测定
        2.3.2 干物质测定
        2.3.3 水分利用效率测定
        2.3.4 叶绿素和可溶性糖测定
        2.3.5 产量测定
        2.3.6 植株氮磷钾测定
    2.4 试验数据的处理
第三章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生理指标的影响
    3.1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光和面积的影响
        3.1.1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单株叶面积的影响
        3.1.2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叶绿素a的影响
        3.1.3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叶绿素b的影响
        3.1.4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总叶绿素的影响
    3.2 氮磷配施对胡麻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1 对胡麻茎杆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2 对胡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3 对胡麻非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4 对胡麻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5 对胡麻茎可溶性糖积累的影响
        3.2.6 对胡麻叶可溶性糖积累的影响
        3.2.7 对胡麻茎和叶片中可溶性糖输出率及转换率的影响
    3.3 氮磷配施对胡麻各器官蔗糖含量的影响
        3.3.1 对胡麻茎杆蔗糖含量的影响
        3.3.2 对胡麻叶片蔗糖含量的影响
        3.3.3 对胡麻非籽粒蔗糖含量的影响
        3.3.4 对胡麻籽粒蔗糖含量的影响
    3.4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3.4.1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4.2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成熟期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分配的影响
第四章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氮磷积累转运的影响
    4.1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器官氮含量的影响
        4.1.1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茎杆氮含量的影响
        4.1.2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叶片氮含量的影响
        4.1.3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非籽粒氮含量的影响
        4.1.4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籽粒氮含量的影响
    4.2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器官氮素积累的影响
        4.2.1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茎杆氮素积累的影响
        4.2.2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叶片氮素积累的影响
    4.3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器官氮素转移的影响
        4.3.1 氮磷配施对茎杆、叶片氮素转移量的影响
        4.3.2 氮磷配施对茎秆氮素转移率的影响
        4.3.3 氮磷配施对叶片氮素转移率的影响
    4.4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器官磷含量的影响
        4.4.1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茎杆磷含量的影响
        4.4.2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叶片磷含量的影响
        4.4.3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非籽粒磷含量的影响
        4.4.4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籽粒磷含量的影响
    4.5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器官磷素积累的影响
        4.5.1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茎杆磷素积累的影响
        4.5.2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叶片磷素积累的影响
    4.6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各器官磷素转移的影响
        4.6.1 氮磷配施对茎杆、叶片磷素转移量的影响
        4.6.2 氮磷配施对茎秆磷转移率的影响
        4.6.3 氮磷配施对叶片磷转移率的影响
第五章 氮磷配施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5.1 氮磷配施对浅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5.1.1 氮磷配施对 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
        5.1.2 氮磷配施对 2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
        5.1.3 氮磷配施对 40~60cm土层土壤含水量
    5.2 不同生育时期 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
    5.3 氮磷配施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
    5.4 氮磷配施对胡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5.5 氮磷配施对胡麻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5.6 氮磷配施对胡麻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氮磷配施对胡麻生长的影响
        6.1.2 磷配施对可溶性糖的影响
        6.1.3 氮磷配施对氮、磷养分积累转移的影响
        6.1.4 氮磷配施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6.1.5 氮磷配施对胡麻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6.1.6 氮磷配施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四、氮磷化肥对胡麻产量形成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旱地胡麻氮磷运移规律的影响[J]. 马伟明,史丽萍,韩宝萱,曹智,王英泽,刘宝文,李文珍,高玉红. 土壤与作物, 2020(04)
  • [2]不同氮磷钾含量复合肥对胡麻产量的影响[J]. 曹彦,张晓英,焦伟红,刘金善,张存霞,刘凯,贾海滨. 北方农业学报, 2020(05)
  • [3]有机替代对土壤特性和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D]. 汪苏洁.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4]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生长生理、养分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D]. 张迎春. 甘肃农业大学, 2019(02)
  • [5]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D]. 刘晓永.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12)
  • [6]不同降水年型施氮磷肥对胡麻经济产量的影响[J]. 王利琴,杨建春,冯学金,吴瑞香,张永福. 北方农业学报, 2017(03)
  • [7]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 吴兵,高玉红,谢亚萍,张中凯,崔政军,剡斌,牛俊义. 核农学报, 2017(05)
  • [8]肉蛋白生物有机肥对胡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杨天庆,高玉红,牛俊义,谢亚萍,李春春,滕圆圆,李思艳,任金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01)
  • [9]氨基酸配方有机肥对胡麻生长和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杨天庆,牛俊义. 西北植物学报, 2016(08)
  • [10]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水肥效率及产量的影响[D]. 崔政军.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3)


生物有机肥论文 土壤调理剂论文 秸秆论文 土壤结构论文 农业论文

上一篇:唐诗宋词赏析
下一篇: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