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西强,王墨,陶于洪,赵非,赵成广,吴玉斌[1](2018)在《儿童血液灌流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文中认为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是将患者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循环系统内,通过灌流器中吸附剂非特异性吸附毒物、药物和代谢产物,达到清除这些物质的一种血液净化治疗方法[1]。与其他血液净化模式组合可形成不同的杂合式血液净化。HP不但对毒物和药物中毒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对许多慢性、顽固性和疑难重症也有一定疗效[2]。目前,我国儿童HP治疗存在地区不均衡、治疗不足或过度问题。为了进一步规范HP在儿童中的
李和军,韩金涛,杨莉,祁晓芳,闫蕾,杨静,赵慧洁,张文忠[2](2017)在《咪达唑仑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患者,均应用血液灌流联合咪达唑仑治疗及护理干预。结果 3例患者均出现抽搐,其中1例20min内控制,2例30min1h内控制,全部患者1417d内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血液灌流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毒鼠强中毒效果显着,加强心理护理是急性毒鼠强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
张小明,齐兵[3](2016)在《高压氧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6例临床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高压氧在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2002-2004年共六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治疗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高压氧联合内科综合治疗能明显缓解患者中毒症状降低死亡率。结论高压氧治疗毒鼠强中毒疗效好,能缩短患者昏迷时间、降低死亡率,是治疗毒鼠强中毒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严峰[4](2013)在《血液灌流联合二巯基丙醇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疗效》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二巯基丙醇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巯基丙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联合二巯基丙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愈29例,治愈率达96.67%,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第4天,观察组患者GCS评分为(12.8±3.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住院(10.2±2.9)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灌流联合二巯基丙醇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袁玲,刘天福,沈大莲,唐万彪[5](2013)在《急性毒鼠强中毒97例的急救与护理》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院前快速出诊,对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维持呼吸道通畅;催吐和控制患者抽搐;院内做好洗胃工作,清除体内毒鼠强药物。结果 97例患者治愈90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2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及时洗胃、控制抽搐、加强患者呼吸管理,可提高毒鼠强中毒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彭丽莉,何梅[6](2011)在《急性毒鼠强中毒急救护理28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的综合救治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医院急救中心28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28例中救治成功26例,无明显后遗症,抢救成功率为92.9%;死亡2例,均死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结论:入院前控制抽搐,入院后反复、彻底洗胃,配合控制抽搐的综合救治与护理是急性毒鼠强中毒救治成功的关键。
张鸿秋[7](2011)在《群体急性毒鼠强中毒12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的特点和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及时清除毒物、控制抽搐、机械通气、生命体征监测及早期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是提高急性毒鼠强中毒治台愈率的关键。
李国安[8](2011)在《洗胃及血液净化技术对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洗胃及血液净化技术对治疗小儿四亚甲基二砜四氨(毒鼠强)中毒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7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近10年来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ATI)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中毒患儿中治愈70例,有2例死亡,全部有神经系统症状,血清酶学检查提示:有心肌酶谱改变31例,肝功能异常22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影响恢复的主要因素,疗效分析:4小时以内洗胃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未洗胃和4小时以上洗胃的患儿;在洗胃基础上进行血液净化效果更好( P<0.05 )。结论:ATI患儿多数预后很好,毒鼠强对儿童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为脑、心肌、肝脏,4小时以内洗胃是较好的治疗措施,同时进行血液净化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吴小花,曹钏宏,于芳霞[9](2010)在《急性毒鼠强中毒致抽搐的变化规律及护理》文中提出
周荣,孙永锡,谢海,周静[10](2009)在《毒鼠强中毒患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病程中血清CK、CK-MB、LDH、AST、CTN-T等的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32例急性毒鼠强中毒者的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心电图;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A组)。结果:与A组比较,轻度中毒者(A1组)心肌酶谱及轻、中度中毒组(A2组)肌钙蛋白无显着差异(P>0.05);A2组心肌酶谱有显着差异性(P<0.05)。32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在病程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病情好转后亦恢复正常。结论:毒鼠强中毒心肌酶谱升高与心电图异常并非心脏损害,可能与骨骼肌损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等有关。血清酶活性增高与病情的轻重和转归有密切关系。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临床资料 |
| 1.1一般资料 |
| 1.2临床表现 |
| 1.3治疗方法 |
| 1.3.1洗胃 |
| 1.3.2抗惊厥、镇静 |
| 1.3.3血液灌流 |
| 1.3.4呼吸道管理 |
| 1.3.5对症治疗 |
| 1.4结果 |
| 2护理体会 |
| 2.1彻底清除胃肠道毒物 |
|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
| 2.3预防惊厥 |
| 2.4用药护理 |
| 2.5血液灌流治疗的护理 |
| 2.5.1注意血压的变化 |
| 2.5.2病情观察 |
| 2.5.3防止凝血堵管 |
| 2.5.4其他 |
| 2.6并发症护理 |
| 2.7心理护理 |
| 3结果 |
| 4讨论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资料来源 |
| 1.2 一般资料 |
| 1.3 治疗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临床表现 |
| 1.2.1 神经系统 |
| 1.2.2 消化系统 |
| 1.2.3 循环系统 |
| 1.3 方法 |
| 1.3.1 院前急救 |
| 1.3.1. 1 快速吸氧 |
| 1.3.1. 2 控制抽搐 |
| 1.3.2 院内急救 |
| 1.3.2. 1 快速、彻底清除毒素 |
| 1.3.2. 2 血液净化疗法 |
| 1.4 支持疗法及护理 |
| 1.5 对症处理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前言 |
| 1. 资料与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全文小结 |
| 参考文献 |
| 文献综述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 临床资料 |
| 1 一般资料 |
| 2 抽搐的变化 |
| 3 护理 |
| 4 结果 |
| 讨 论 |
| 1 临床资料 |
| 1.1 一般资料 |
| 1.2 临床表现 |
| 1.3 辅助检查及治疗 |
| 1.4 检测方法及项目 |
| 2 结果 |
| 3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