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飞[1](2012)在《浙西南地区豌豆反季节栽培技术》文中提出针对浙西南高山区夏秋季节气候凉爽、适宜豌豆生长发育等特点,介绍了豌豆反季节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选地整地、科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供参考。
吴光武,陈延云,高丽娥,陈锡本[2](2011)在《山地气候资源在反季节蔬菜种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尤溪县热量、光照和水分资源随海拔高度升高差异明显,地区分布差异大,尤以热量资源差异最为明显。介绍了如何运用高海拔山区春季回暖迟缓、夏秋季节温凉的气候条件,进行反季节蔬菜种植的基本方法,为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提供参考。
卢凤初,赖积明[3](2003)在《甜豌豆高山反季节栽培技术》文中指出 甜豌豆以其嫩荚甜度高、质嫩清脆、营养丰富为消费者喜爱。根据甜豌豆生长发育特性,适宜秋冬种植,每亩产鲜荚1000公斤以上,但在中高海拔地区作反季节栽培有一定难度。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海拔高度选择与播期确定甜豌豆属长日照、半耐寒植物,在整个生育期间要求较强和较长的光照,营养生长适温为200℃左右,开花结荚适温为15~20℃,若温度超过25℃
刘金成[4](2001)在《甜豌豆高山反季节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
李建生[5](2001)在《龙岩市蔬菜生产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蔬菜种植是龙岩市许多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龙岩市发展蔬菜产业的气候条件、区位条件、技术及销售渠道方面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种植种类结构不合理、销售流通体系建设不健全、保鲜加工能力滞后、农民市场保护意识较差等问题。要使我市蔬菜产业健康稳步发展,必须理清思路,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李振群[6](2001)在《高山反季节甜豌豆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甜豌豆,嫩荚色泽翠绿,肥嫩多汁,鲜嫩香甜,营养丰富,近年来在国内外供不应求。豆秆还田后,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反季节种植可有效地增加土壤复种指数,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汤川乡是尤溪县的农业大乡,人少地多,全乡海拔在840米以上,夏秋凉爽。近年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摸索出了一条“烟—豆—萝卜”模式。通过公司+基地+农
沈开平,吴利兵,吕跃强,周林松[7](2004)在《鲜食荷兰豆新品种反季节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黄漫红[8](2005)在《北京市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分析北京蔬菜发展历史和已有蔬菜结构调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一般分析与重点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蔬菜生产现状及结构调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农业产业化理论和供求均衡理论,综合分析北京自然资源和制约北京蔬菜发展的内外因素,找出了目前北京蔬菜种植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北京蔬菜种植结构调整依据和理念。运用农业结构调整理论,结合案例研究,探讨了北京蔬菜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新的蔬菜种植结构模式,并提出了促进蔬菜发展的建议。 北京蔬菜种植结构的调整理念是立足都市型蔬菜生产发展实际,改变就蔬菜生产环节调整蔬菜种植结构的传统观念,树立跳出北京,从全国蔬菜大生产、大流通特别是北京周边蔬菜产业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多视角、综合调整蔬菜种植结构的理念。北京蔬菜种植结构的调整依据是以现有生产为基础,结合北京的自然、地理和经济优势,充分利用和整合外埠土地及人力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蔬菜生产的综合效益为目标,促进蔬菜种植模式向高效、精品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北京蔬菜发展方向是要紧紧抓住四类蔬菜,一是抓好设施蔬菜,二是不放松安全蔬菜,三是积极推进加工蔬菜,四是大力发展出口蔬菜。北京蔬菜应实现由原料菜向加工、配送菜;由普通菜向出口菜;由大宗菜向安全菜的结构调整。
吕跃强[9](2003)在《豌豆反季节栽培技术》文中认为
李祥敏[10](2000)在《农业产业开发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在农业产业化开发经营思想引导下,基于对大量农业产业规划实例的深入思考,初步建立了一套有关农业产业开发规划这个崭新论题的理论方法体系,探讨了规划学思想在农业项目开发建设实践中的应用途径。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产业开发规划的理论、方法、规划文本的内容与格式及两个规划实例。 本文绪论对农业产业开发规划概念作了界定,探讨了其与农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生态设计及园林规划之间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对产业规划进行分类。其后的三章则分别提出了农业产业开发规划的指导理论包括系统科学理论、农业生态学理论、景观学理论和农业区位理论,以及规划方法包括传统经验规划方法、生态工程方法、系统工程方法、3S方法和规划的图文方法。文章重点阐明了农业产业开发规划的两大基本类型即区域农业产业开发规划和农业园区规划的文本内容、格式及步骤,使农业产业规划显示出较强的可操作性。通过两个规划实例即成都市双流县无公害蔬菜开发规划和抚州地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村规划清楚的再现文章所要阐述的主要问题:如何制订农业产业开发规划。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品种选择 |
| 2 选地整地 |
| 3 科学播种 |
| 4 田间管理 |
| 5 病虫害防治 |
| 5.1 病害防治 |
| 5.2 虫害防治 |
| 6 适时采收 |
| 1 山地气候特征[1-6] |
| 1.1 热量资源 |
| 1.1.1 气温稳定通过初终期。 |
| 1.1.2 年总温度。 |
| 1.1.3 季节。 |
| 1.2 水分和光照资源 |
| 1.2.1 降水。 |
| 1.2.2 光照。 |
| 2 高山反季节露地蔬菜栽培[7-9] |
| 2.1 高山春季蔬菜露地延后栽培 |
| 2.2 高山夏秋季蔬菜露地提前栽培 |
| 2.3 高山夏季蔬菜反季节露地栽培 |
| 3 小结 |
| 1 品种选择 |
| 1.1 荷兰豆台中11号 |
| 1.2 奇珍76 |
| 2 高山反季节荷兰豆栽培技术 |
| 2.1 栽培季节 |
| 2.2 选地 |
| 2.3 整地 |
| 2.4 播种 |
| 2.5 除草 |
| 2.6 施肥 |
| 2.7 插竿引蔓 |
| 2.8 水分管理 |
| 2.9 病虫防治 |
| 3 适时采收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 1.2 研究综述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 第二章 北京蔬菜产销发展历史与现状 |
| 2.1 北京蔬菜产销发展历史 |
| 2.2 北京蔬菜发展现状 |
| 2.3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北京自然资源与种植结构调整 |
| 3.1 北京自然资源 |
| 3.2 自然资源利用与种植结构调整 |
| 3.3 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北京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整体思路 |
| 4.1 理论借鉴 |
| 4.2 北京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原因 |
| 4.3 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理念 |
| 4.4 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方向 |
| 4.5 本章小结 |
| 第五章 北京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实证分析 |
| 5.1 北京市蔬菜种植结构调整案例 |
| 5.2 昌平区蔬菜种植结构调整案例 |
| 5.3 大兴区礼贤镇蔬菜种植结构调整案例 |
| 5.4 本章小结 |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 6.1 北京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
| 6.2 北京蔬菜种植结构调整思路 |
| 6.3 北京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建议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作者简历 |
| 1 品种选择 |
| 2 栽培技术 |
| 2.1 选地 |
| 2.2 播种 |
| 2.3 施肥 |
| 2.4 田间管理 |
| 2.5 病虫防治 |
| 2.6 适时采收 |
| 致谢 |
| 目录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第一章 绪论 |
| 一、 背景和意义 |
| 二、 农业产业开发规划的概念 |
| 三、 农业产业开发规划的分类 |
| 四、 农业产业开发规划的两大类型及其特点 |
| 第二章 农业产业开发规划的理论指导 |
| 一、 系统科学理论 |
| 二、 农业生态学理论 |
| 三、 景观学理论 |
| 四、 农业区位理论 |
| 五、 农业产业开发规划的原则 |
| 第三章 农业产业开发规划的方法 |
| 一、 基本思路 |
| 二、 传统经验规划 |
| 三、 生态工程方法 |
| 四、 系统工程方法 |
| 五、 农业产业开发规划的3S方法 |
| 第四章 农业产业开发规划方案的图文方法 |
| 一、 规划方案文本制作方法 |
| 二、 规划图的制作方法 |
| 三、 图文制作的计算机硬件环境 |
| 四、 图文制作的计算机软件环境 |
| 第五章 区域农业产业开发规划 |
| 一、 区域农业产业开发规划的主要内容 |
| 二、 区域农业产业开发规划方案的文本格式 |
| 三、 区域农业产业开发规划的基本步骤 |
| 第六章 农业园区规划 |
| 一、 农业园区规划的类型和特点 |
| 二、 农业园区规划内容 |
| 三、 农业园区规划方案的文本格式 |
| 四、 农业园区总体规划的步骤 |
| 第七章 区域农业产业开发规划案例一:成都市双流县无公害蔬菜开发规划 |
| 第八章 农业园区规划案例一:抚州地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村规划 |
| 全文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Ⅰ 抚州地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村规划经济可行性研究附表1~8 |
| 附录Ⅱ 抚州地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村规划图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