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新型广谱抗病毒药物——明珠新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广谱抗病毒新药——明竹欣(论文文献综述)

刘婧[1](2016)在《行气活血方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探讨以行气活血方为基础加减的中药方剂对于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患者是否能起到缓解、减轻疼痛的作用。以期为缩短本病病程、缓解疼痛、改善预后提供新的、有效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筛选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门诊带状疱疹患者,将符合标准的40例病例纳入本课题,按照随机原则将他们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初诊时的病程、首发症状上并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较性。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联合伐昔洛韦抗病毒、甲钻胺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使用伐昔洛韦、甲钴胺治疗,疗程为14天。疗程结束一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是否发生后遗神经痛以及疼痛的程度。观察记录患者的皮损情况、疼痛等级以及疼痛改善情况、皮损消退时间等数据,收集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1)治疗组的显效率为95.00%,对照组显效率为70.00%(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比对照组高。 (2)治疗组能够显着缩短疾病的病程,降低疼痛程度,促进痂皮脱落,修复皮损。(3)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病率为10.00%,对照组为25.00%(P<0.05),治疗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高丽娜[2](2013)在《盐酸万乃洛韦合成工艺改进》文中研究指明阿昔洛韦是天然核苷的无环类似物,对疱疹类病毒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目前作为疱疹、带状疱疹等的治疗药广泛使用。但是,阿昔洛韦的水溶性和口服吸收性较差(20%左右),因而为了维持血浆中有效的抗病毒浓度必须大量给药。为了改善这些性质,开发出了阿昔洛韦与氨基酸形成的酯,特别是阿昔洛韦-L-缬氨酸酯(简称盐酸万乃洛韦),口服吸收性较好。盐酸万乃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前药,口服后吸收迅速并在体内很快转化为阿昔洛韦,其抗病毒作用为阿昔洛韦所发挥。盐酸万乃洛韦作为新一代抗病毒药,疗效显着,生物利用度高,可代替阿昔洛韦。本文对盐酸万乃洛韦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和研究。综合温度、pH、压力等反应条件,确定其工业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阿昔洛韦和CBZ-L-缬氨酸(实验室合成)为原料缩合生成CBZ-万乃洛韦,然后通过加氢还原生成盐酸万乃洛韦,收率较高,适合工业化生产。经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DMF作为反应溶剂,原料阿昔洛韦、CBZ-L-缬氨酸、DCC的摩尔比为1:1.5:1.7,加入定量的DMAP,反应温度为2530℃,反应时间为6h,蒸出DMF,用甲苯:环己烷(体积比)=1:3进行重结晶,得到产品CBZ-万乃洛韦;在乙醇溶液中,CBZ-万乃洛韦在5%的钯碳催化下加氢还原,反应温度为55℃,压力控制在0.6MPa,反应3h,每半小时换一次气,得到产品盐酸万乃洛韦。该工艺条件下,产品总收率达到80%,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产品纯度达99%。与文献报道的合成工艺相比,收率大幅提高,且降低了生产成本。优化后盐酸万乃洛韦的合成工艺,反应条件温和,重现性好,产品质量稳定,收率大幅提高,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张艳琳,蒋学华,王凌[3](2012)在《不同厂家盐酸伐昔洛韦片的体外溶出曲线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3个厂家盐酸伐昔洛韦片在4种溶出介质中溶出曲线的相似性。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测定方法第一法装置,转速为50r/min,分别以pH1.2盐酸溶液、pH4.5醋酸盐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水为溶出介质,在252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绘制3个厂家盐酸伐昔洛韦片的体外溶出曲线,并采用f2相似因子法考察其相似性。结果在4种不同溶出介质中,3个厂家的盐酸伐昔洛韦片溶出曲线的f2值差异较大,有1厂家产品只在一种介质中的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相似,而另1厂家产品只在一种介质中的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不相似。结论不同厂家的辅料、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导致了盐酸伐昔洛韦片溶出度的差异。

李红毅[4](2008)在《中药抗病毒胶囊对RGH患者TLR9及对小鼠HSV-2感染TLR9、IFNα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目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主要是由单纯疱疹病毒-2(HSV-2)感染生殖器部位皮肤粘膜所引起的炎症、水疱、溃疡性疾病,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具有反复发作和缠绵难愈的特点。生殖器疱疹反复发作不仅给患者自己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上的压力,而且影响家庭的稳定,从而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低下,长期生活在性病的阴影之下。其长期的复发性和目前的不可治愈性,又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感染生殖器疱疹的孕妇会引起流产和新生儿死亡,并且生殖器疱疹反复发作的患者其宫颈癌、阴茎癌、前列腺癌和艾滋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HSV感染增加了HIV感染的危险性,HSV-Ⅱ被视为HIV的辅助因子。因此HSV感染受到人们重视,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是机体通过感知微生物病原体并激活细胞直接产生免疫防御的天然免疫受体,是免疫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参与微生物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的识别,从而诱导天然免疫应答。由于TLRs即能调节先天免疫,又能直接参与启动获得性免疫反应,因此TLRs对免疫系统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TLR9主要表达于B细胞和浆细胞样前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predendritic cells,PDCs)内,可特异性地识别细菌和病毒DNA中丰富的未甲基化CpG基序(CpGDNA),通过MyD88依赖的信号传导途径激活NF-κB、AP1和IRF-7等转录因子和蛋白激酶,释放TNF-α、IL-6、IL-8等炎症介质和Ⅰ型干扰素(IFN-α/β),介导急性炎症反应,并发挥抗病毒作用。现有的证据表明,许多中药可通过多种途径或环节提高机体抗感染免疫力,由此不难推测,中药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杀伤能力,以及诱导、调节更有效的免疫防御反应,与TLR及其相关信号分子密切相关,二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根据中医理论,在宝贵的中医药资源中寻求高效价廉的抗病毒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以TLR9作为检验指标来观察中药抗病毒胶囊制剂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的影响,并观察中药抗病毒胶囊制剂对小鼠攻击HSV-2病毒后TLR-9及IFNα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发病机理及中药抗病毒胶囊的作用机制,为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二、方法1.临床研究选择合格的30例复发性生殖器患者作为受试对象,给予抗病毒胶囊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TOLL样受体9的比较,同时对患者的平均复发频率(次/3个月)、皮损愈合时间与治疗前进行比较。2.实验研究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选用C57BL/6小鼠,以抗病毒2号胶囊进行预防试验,提前7天给与抗病毒2号胶囊,然后攻击病毒后,12小时和7天后各取小鼠的血和阴道组织进行TLR9和IFNα检测。第二部分选用C57BL/6小鼠,以抗病毒1号胶囊进行治疗实验,以HSV-2病毒攻击阴道后,给与抗病毒1号胶囊服用,在攻击后12小时和7天后各取小鼠的血和阴道组织进行TLR9和IFNα检测。三、结果1.临床试验显示:患者治疗后的复发频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皮损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与治疗前比较,P均<0.05,有显着性差异),治疗6个月与治疗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治疗前TLR9含量与正常人比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TLR9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着性。3.实验研究的预防试验显示,提前给予抗病毒2号胶囊喂食小鼠,攻击病毒后预防2组TLR9含量与阳性对照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预防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2组和阳性对照1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实验研究治疗试验显示:在淋巴细胞TLR9含量显示:治疗1组与阳性对照1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组和治疗2组相比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道组织均数比较:治疗2组与正常组比较、阳性对照1组与阳性对照2组、治疗1组与阳性1组、阳性1组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组与治疗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在两组试验研究IFNα检测显示:在预防试验中IFNα含量在四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从含量来讲,预防2组TLR9含量高于阳性对照1组基本,预防组和阳性对照组TLR9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在治疗试验中IFNα含量四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治疗1组与阳性对照1组之间差异有显着意义,治疗1组与治疗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阳性对照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四、结论1.以TLR9测定作为抗病毒胶囊的评价指标,观察到患者治疗前TLR9含量与正常人比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TLR9含量与治疗前相比统计无显着差异。说明抗病毒胶囊可以维持TLR9含量,从天然免疫方面探讨抗病毒胶囊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机制;同时亦观察到中药抗病毒胶囊制剂患者经治疗后的复发频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皮损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表明中药抗病毒胶囊制剂在HSV-2侵袭人体后诱导天然免疫,服用中药后使TLR9表达维持高水平,从而启动后天免疫发挥抗病毒作用,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频率,缩短皮损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2.实验研究显示:在动物被HSV-2病毒攻击后,TLR9介导了HSV天然免疫,预防试验显示,中药提前喂食小鼠,中药的小分子可能与TLR9的活性部分结合,促进了TLR9活化,在病毒攻击时启动天然免疫时,TLR9含量增加;治疗试验显示,在病毒攻击时启动了天然免疫,经过中药治疗基本维持天然免疫。同时,预防和治疗实验显示:在启动天然免疫的同时,其信号传导的终点没有显着增加IFNα的量,可能是启动的1型IFN中的βγ或其他的细胞因子。

蔡德山,窦勇[5](2007)在《抗疱疹病毒药物市场分析》文中提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病毒的认识逐渐清晰。病毒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种,其核心物质是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迄今为止,人们已发现了许多种病毒,但是新的病毒仍在不断地滋生,导致了各类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当前,针对不同的病毒感染,合理地选择疫苗防疫和药物治疗是防治这类疾病的有效手段。

金小涓[6](2004)在《益气利湿解毒法治疗尖锐湿疣的复发》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探讨尖锐湿疣的基本中医证型及治疗方法。 2.方法:选择符合尖锐湿疣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对照组一20例,对照组二20人。治疗组采用CO2激光汽化治疗加抑疣饮内服一个半月,对照组一采用单纯CO2激光汽化治疗;对照组二采用激光汽化治疗加干扰素全身注射。跟踪观察三个月,统计其复发率。并且统计60例患者中属于中医气虚湿毒证型的患者比例。分析治疗组患者气虚湿毒证型在治疗前后分值的改变。 3.结果:治疗三个月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0例患者中属于中医气虚湿毒证型的患者比例为73.33%。治疗组患者气虚湿毒证型的改变与尖锐湿疣痊愈有相关性。 4.结论:益气利湿解毒法对尖锐湿疣有很有效,尖锐湿疣的基本中医证型是气虚湿毒。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又称尖圭湿疣、性病疣(venereal warts)、肛门生殖器疣(anogenital warts),它由人体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所致的皮肤粘膜良性赘生物,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少数通过间接接触传染,是我国目前最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与生殖器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加之亚临床感染增多,易于复发,故引起人们的重视。 尖锐湿疣属于中医学“疣”的范畴。临床上基本分为肝经湿热、气滞血瘀、脾虚湿浊、肝肾亏虚、气血亏虚等证型。 尖锐湿疣经治疗后极易复发,而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以破坏局部皮损为目的,对本病的易复发和亚临床感染等却未有较满意、明确的疗法。把各种免疫疗法作为辅助疗法在目前来看是最被大家认可的,但亦不能保证疗效。目前治疗基本上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 本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大部分。 文献综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尖锐湿疣现代医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的总结,包括病因和发病机制、复发机理、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几个方面。第二部分为尖锐湿疣的中医学认识和研究进展,包括病因病机及治则、内外治疗方法。 临床研究部分临床研究部分我们用益气解毒利湿法(代表方为抑疣饮)治疗尖锐湿疣。选择符合尖锐湿疣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对照组一20例,对照组二20人。治疗组采用CO2激光汽化治疗加抑疣饮内服一个半月,对照组一采用单纯CO2激光汽化治疗;对照组二采用激光汽化治疗加干扰素全身注射。跟踪观察三个月,统计其复发率。并且统计60例患者中属于中医气虚湿毒证型的患者比例。分析治疗组患者气虚湿毒证型在治疗前后分值的改变。治疗三个月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0例患者中属于中医气虚湿毒证型的患者比例为73.33%。治疗组患者气虚湿毒证型的改变与尖锐湿疣痊愈有相关性。最后得出结论:益气利湿解毒法对尖锐湿疣很有效,尖锐湿疣的基本中医证型是气虚湿毒。

柳齐福[7](2003)在《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及进展》文中提出本文详述了 4代的抗病毒药。

杜梅,张一萍[8](2002)在《广谱抗病毒新药——明竹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瑶纾,王丽琴,郭艳娟,崔金国,李娟[9](2002)在《泛昔洛韦稳定性的研究》文中认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泛昔洛韦在不同温度、不同 p H磷酸盐缓冲液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研究泛昔洛韦在不同 p H缓冲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泛昔洛韦在弱酸性 (p H3.0~ 5 .8)溶液中较稳定 ,在强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稳定性较差。

李翠奇,刘稚然[10](1999)在《盐酸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

二、广谱抗病毒新药——明竹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谱抗病毒新药——明竹欣(论文提纲范文)

(1)行气活血方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中医治疗
        3.1 辨证论治
        3.2 外治法
        3.3 针灸治疗
        3.4 中成药治疗
    二、带状疱疹的西医认识
        1. 定义、分类及流行病学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及诊断
        4. 西医带状疱疹的治疗
        4.1 内服药物
        4.2 外用药物
        4.3 物理治疗
        4.4 其他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1.1 诊断及辨证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中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方法及内容
        2.4 疗效评定
        2.5 统计方法
    二、资料分析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性别分布比较
        1.2 年龄分布比较
        1.3 病程长短比较
        1.4 发病部位比较
        1.5 首发症状比较
        2. 临床研究结果
        2.1 治疗前后临床综合评分比较
        2.2 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2.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4 临床疗效比较
        2.5 时效性数据比较
        2.6 证候偏向病例情况
        2.7 不良反应
        2.8 随访情况
    三、讨论
        1. 发病机理
        2. 治疗
        2.1 对照药物
        2.2 中药治疗方
        2.3 临证体会
        2.4 不足与展望
        2.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带状疱疹病例观察表
    附录二:症状积分记录表
    附录三:部分患者治疗前后对比照
致谢

(2)盐酸万乃洛韦合成工艺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抗病毒药物的发展
    1.3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1.3.1 国外在研的抗病毒新药
        1.3.2 我国在研的抗病毒新药
        1.3.3 我国药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1.4 抗病毒类药市场分析
    1.5 阿昔洛韦和盐酸万乃洛韦简介
        1.5.1 阿昔洛韦结构式及其用途
        1.5.2 盐酸万乃洛韦结构式及其用途
第二章 盐酸万乃洛韦合成路线选择
    2.1 文献报道的盐酸万乃洛韦合成路线
        2.1.1 BOC-L-缬氨酸
        2.1.2 PMZ-L-缬氨酸
        2.1.3 PNZ-L-缬氨酸
        2.1.4 CBZ-L-缬氨酸
    2.2 合成路线选择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仪器与药品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药品
    3.2 盐酸万乃洛韦的合成
        3.2.1 CBZ-L-缬氨酸的制备
        3.2.2 CBZ-万乃洛韦的制备
        3.2.3 盐酸万乃洛韦的制备
    3.3 产品检测与表征
        3.3.1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3.3.2 红外谱光谱检测
第四章 盐酸万乃洛韦合成工艺考察
    4.1 CBZ-L 缬氨酸工艺条件考察
        4.1.1 投料比对 CBZ-L-缬氨酸收率的影响
        4.1.2 温度对 CBZ-L-缬氨酸收率的影响
        4.1.3 反应过程中 pH 对 CBZ-L-缬氨酸收率的影响
        4.1.4 正交试验
        4.1.5 萃取溶剂进行酸碱萃取的原因
        4.1.6 CBZ-L-缬氨酸的成本核算
    4.2 盐酸万乃洛韦工艺条件考察
        4.2.1 投料比对 CBZ-万乃洛韦收率的影响
        4.2.2 温度对 CBZ-万乃洛韦收率的影响
        4.2.3 CBZ-万乃洛韦重结晶溶剂的选择
        4.2.4 CBZ-万乃洛韦的成本核算
    4.3 还原加氢反应条件考察
        4.3.1 溶剂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4.3.2 Pd/C 量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4.3.3 压力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4.3.4 盐酸万乃洛韦的成本核算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3)不同厂家盐酸伐昔洛韦片的体外溶出曲线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出度试验条件
    2.2 溶出介质
    2.3 方法学考察
        2.3.1 线性关系考察
        2.3.2 仪器精密度考察
        2.3.3 重复性考察
        2.3.4 稳定性考察
        2.3.5 加样回收率试验
        2.3.6 专属性试验
    2.4 溶出度试验
    2.5 溶出曲线相似性评价
3 讨论

(4)中药抗病毒胶囊对RGH患者TLR9及对小鼠HSV-2感染TLR9、IFNα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一
        1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1.1 中医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有关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2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治疗研究
        2.1 中医药治疗
        2.2 现代西医学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治疗研究进展
        2.3 特殊类型GH的治疗
        2.4 药物耐受和替代治疗
        2.5 妊娠期间GH的预防和治疗
        2.6 预防
    文献研究二
        1 概述
        2 TLR9的表达和分布
        3 TLR9识别CpG介导免疫应答的机制
        3.1 CpG结构特点及其作用特点
        3.2 TLR9介导免疫应答的机制
        3.3 TLR9对HSV-2病毒的免疫作用
        4 展望
第二章 临床与实验研究
    1. 中药抗病毒胶囊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及对患者TLR9的影响
        1.1 立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1.2 抗病毒胶囊制剂的组方及组方依据
        1.3 研究对象
        1.4 治疗方法
        1.5 结果
        1.6 讨论
    2. 中药抗病毒胶囊对小鼠HSV-2感染 TLR9、IFNα影响的研究
        2.1 立体依据及研究目的
        2.2 材料与方法
        2.3 分组与造模
        2.4 统计学处理
        2.5 结果
        2.6 讨论
结语
    1 结论
    2 本实验的创新之处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英文缩写(Abbreviations)
    2 技术线路图
    3 流式细胞图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益气利湿解毒法治疗尖锐湿疣的复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1 尖锐湿疣的现代医学概况
文献综述2 尖锐湿疣的中医研究概况
论文部分 益气利湿解毒法治疗尖锐湿疣复发性的临床研究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1 《尖锐湿疣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附录2 病例采集及打分表

(8)广谱抗病毒新药——明竹欣(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2 作用机制
3 药代动力学研究
4 抗病毒活性
5 安全性
6 适应症
7 用法与用量
8 临床评价

(10)盐酸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入选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1.3 一般临床资料
    1.2 治疗及观察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
    2.2 不良反应
3 讨 论

四、广谱抗病毒新药——明竹欣(论文参考文献)

  • [1]行气活血方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2]盐酸万乃洛韦合成工艺改进[D]. 高丽娜. 济南大学, 2013(06)
  • [3]不同厂家盐酸伐昔洛韦片的体外溶出曲线比较[J]. 张艳琳,蒋学华,王凌.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2(03)
  • [4]中药抗病毒胶囊对RGH患者TLR9及对小鼠HSV-2感染TLR9、IFNα影响[D]. 李红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5]抗疱疹病毒药物市场分析[J]. 蔡德山,窦勇.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7(08)
  • [6]益气利湿解毒法治疗尖锐湿疣的复发[D]. 金小涓.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01)
  • [7]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 柳齐福. 皮肤病与性病, 2003(04)
  • [8]广谱抗病毒新药——明竹欣[J]. 杜梅,张一萍.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2(04)
  • [9]泛昔洛韦稳定性的研究[J]. 张瑶纾,王丽琴,郭艳娟,崔金国,李娟.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2(09)
  • [10]盐酸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J]. 李翠奇,刘稚然.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06)


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论文 带状疱疹论文 阿昔洛韦论文 盐酸论文 缬氨酸论文

上一篇:精神信仰的心理含义
下一篇:萨达姆被捕:伊拉克之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