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脑卒中患者的情绪护理干预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脑卒中病人的情志护理干预(论文文献综述)

谢书红,王爱菊[1](2021)在《个体化中医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分析个体化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50例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患者为对照组,50例接受个体化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对照研究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各项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评分(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个体化中医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加强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各项康复功能评分,并进一步加强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明显。

程胜娟,刘婷婷,杨淑怡,李佩芳[2](2021)在《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对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工具(洼田饮水试验、多伦多床边吞咽困难筛查试验、Gugging法吞咽功能筛查、标准吞咽评估量表)、吞咽功能障碍的仪器、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生活质量及饮食、口腔、体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模式进行综述,提出应根据医院条件及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评估指标,改进护理模式,提升病人生活质量,改善其临床结局。

崔雪岩[3](2021)在《基于5E康复模式的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脑血管病患者日益增多。脑梗死作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重的特点,脑梗死后遗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运动功能和心理状况,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5E康复模式包括鼓励(Encourage)、教育(Education)、运动(Exercise)、工作(Employment)和评价(Evaluation)5个部分,广泛应用于糖尿病、透析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因此,本研究以5E康复模式为框架,构建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目的构建基于5E康复模式的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并评价该方案的应用效果,以期改善患者肌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焦虑、抑郁状况,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1.护理方案的构建以5E康复模式为框架进行文献研究,初步拟定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通过研究小组讨论和2轮专家函询,对方案进行修订,最终从鼓励、教育、运动、工作和评价5个方面构建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2.护理方案的应用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构建的护理方案在患者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症状稳定后开始对其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干预4周和8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肌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价比较。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χ2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构建的方案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包括鼓励、教育、运动、工作和评价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内容涵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运动指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及效果评价等。2.两组患者肌力分级比较干预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肌力(t4周=4.283,t8周=6.447)和下肢肌力(t4周=2.762,t8周=4.018)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肢肌力(F时间=107.855,F处理=21.667,F交互=14.777)和下肢肌力(F时间=186.339,F处理=8.930,F交互=6.956)分级的时间效应、处理效应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分级比较干预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t4周=3.257,t8周=3.814)、手运动功能(t4周=2.139,t8周=3.061)和下肢运动功能(t4周=2.606,t8周=4.950)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时间=73.224,F处理=7.986,F交互=5.688)、手运动功能(F时间=119.894,F处理=4.280,F交互=4.348)和下肢运动功能(F时间=172.729,F处理=8.629,F交互=8.425)分级的时间效应、处理效应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干预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t4周=3.402,t8周=5.3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时间效应、处理效应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35.239,F处理=11.667,F交互=9.910(P<0.05)。5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干预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焦虑(t4周=-3.116,t8周=-4.724)和抑郁(t4周=-3.359,t8周=-5.302)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焦虑(F时间=56.315,F处理=5.958,F交互=9.529)和抑郁(F时间=66.299,F处理=4.559,F交互=16.965)得分的时间效应、处理效应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基于5E康复模式的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增强患者肌力、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焦虑、抑郁状况。

由建辉[4](2020)在《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与功能锻炼依从性和康复训练效果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描述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健康素养、功能锻炼依从性和康复训练效果的现状;分析脑卒中健康素养、功能锻炼依从性与康复训练效果的关系,为今后脑卒中患者有效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山东省淄博市三所综合医院康复科住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35名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工具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调查表、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并用Barthel指数、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表评估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采用纵向调查的方法,入院时完成健康素养基线调查;对第一次入院时、第二次入院时、第三次入院时3个时间点的功能锻炼依从性进行调查;同时对患者第一次入院时、第一次出院时、第二次入院时、第二次出院时和第三次入院后5个时间点的康复锻炼效果进行调查。健康素养、功能锻炼依从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五个时间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用频率表示,采用单因素广义估计方程比较五个时间点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的差异。以功能锻炼依从性为因变量、健康素养为自变量,拟合广义估计方程(GEE),探讨健康素养与功能锻炼依从性关系,然后以五次的康复训练效果为因变量,健康素养、功能锻炼依从性为自变量,拟合GEE模型分别探讨健康素养和功能锻炼依从性对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所有模型调整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个人收入、费用报销情况、诊断类型、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等协变量。结果:脑卒中患者基线健康素养总分为(90.55±14.12)分,不充足者占66.9%,在健康素养的四个维度中,信息获取能力充足比例最高,经济支持意愿充足比例最低。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在第一次住院时得分为(37.05±7.59)分,之后两次随访依从性总分及三个维度均呈上升趋势,低、中水平依从性比例在逐渐缩小。脑卒中患者初次入住康复科时平均BI得分为(28.30±21.34)分,第五次评估时得分为(58.43±23.36)分,整个住院过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都有显着改善。Brunnstrom分期运动功能评估中,上肢、手和下肢均随着住院时间延长明显改善,其中IV期及以上患者所占的百分比,下肢上升幅度最大(39.4%),其次是上肢(38.51%),而手功能恢复比例最小(16.72%)。GEE结果显示,控制有关混杂因素后,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在不同时间点上健康素养充足组皆大于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分β=-5.10,95%CI=3.66~6.53,P<0.001),但总的来讲,随着时间的推移,依从性各维度评分两组差异逐渐减小;健康素养与BI指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2.65,95%CI=-7.76~2.45,P=0.308);脑卒中偏瘫患者Brunnstrom分期中,上肢、手、下肢出现分离运动的比例,在各时间点健康素养充足组与不足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肢:OR=0.76,95%CI=-0.41~1.42,P=0.397;手:OR=0.56,95%CI=0.30~1.06,P=0.077;下肢:OR=0.72,95%CI=0.39~1.32,P=0.290);BI指数在功能锻炼依从性中水平组与低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7.69,95%CI=-0.27~15.66,P=0.058),但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18.44,95%CI=9.51~27.38,P<0.001);Brunnstrom分期中出现分离运动比例,在功能锻炼依从性中水平组与低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肢:OR=1.16,95%CI=0.36~3.69,P=0.802;手:OR=0.85,95%CI=0.23~3.12,P=0.809;下肢:OR=0.39,95%CI=0.08~1.84,P=0.235),但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组间比较,上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1,95%CI=0.12~1.39,P=0.153),手和下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OR=0.24,95%CI=0.06~0.9,P=0.035;下肢:OR=0.11,95%CI=0.02~0.56,P=0.007)。结论:1、首发住院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偏低。2、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效果呈上升趋势。3、健康素养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提高健康素养水平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从而改善康复训练效果。

谭诗韵,刘艳梅,白薇薇[5](2020)在《中医延续性护理在卒中后偏瘫肩痛病人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从中医基本护理以及中医特色护理如穴位按摩、针灸疗法、穴位贴敷、中药熏蒸方面综述中医延续性护理在卒中后偏瘫肩痛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对中医延续护理的研究文献中大多存在样本量较小、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问题。同时中医护理技术缺乏循证,需在将来的研究中不断完善操作步骤及评价标准,探索出适应卒中后偏瘫肩痛病人的中医延续护理模式。

杨晓波[6](2019)在《基于放松训练的情志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基于放松训练的情志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缺血型脑卒中为观察组,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8例缺血性脑卒中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基于放松训练的情志护理。干预后3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抑郁、焦虑程度,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评分评定行为信心水平,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价锻炼依从性;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采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评定上肢、下肢运动功能。结果干预后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AMA、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行为信心水平明显升高(P<0.05),锻炼依从性评分明显提高(P<0.05)。干预前,两组上肢、下肢FMA FMA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放松训练的情志护理可显着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心理状态和行为信心水平,有效提高锻炼依从性,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董莉莉[7](2018)在《基于PEO模式强化家属心理健康教育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基于PEO模式强化家属心理健康教育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对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康复治疗(运用综合康复手段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肌力的训练、平衡及转移的训练等等)、心理治疗(进行中西医结合心理干预,结合我科特色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评估、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沙盘疗法、五行音乐结合头面部穴位刺激等)。治疗组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对家属进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WHOQOL-BREF(即生存质量评价量表,以下简称WHOQOL-BREF)、HAMD的得分改变。选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进行WHOQOL-BREF及HAMD的评分的比较并观察整体疗效。结果:干预开始前两组患者的HAMD得分和WHOQOL-BREF得分存在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HAMD的得分同前减少(P<0.05),且治疗组HAMD的得分的降低相比对照组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HOQOL-BREF各个领域(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及总体都同前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WHOQOL-BREF各个分领域及总体分的提高较对照组幅度更大(P<0.05)。结论:基于PEO模式强化家属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心理状态,以及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徐桂红[8](2017)在《脑卒中病人焦虑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引起脑卒中病人焦虑心理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及合并焦虑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的焦虑心理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2天、第5天、第8天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病人焦虑心理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减轻病人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对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郑玉红,张圆,程海英[9](2012)在《痰湿质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文中认为脑卒中是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发展中国家,脑卒中将是未来10年内的第2位死因,是严重致残的首要原因[1]。随着中医体质学说的不断发展以及对脑卒中病人体质的深入研究,发现痰湿质是脑卒中病人多发体质,由于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血管壁病变、血流动力学、血

徐静静[10](2011)在《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探讨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2、探讨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3、探讨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4、探讨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5、探讨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影响。6、探讨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肌力及继发合并症的影响。7、探讨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神经内科病房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66例中风恢复期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87例,对照组79例。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6年制定的中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康复护理部分采用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其它护理同对照组。资料收集: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课题组成员收集,其中疗效性指标在入组时及护理干预1个月后各评价1次。(1)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诊断类型、病变部位、瘫痪肢体等。(2)疗效性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CNS)、肢体运动功能(FMA)、巴氏指数(BI)、生存质量(SF-36)、焦虑和抑郁心理状况、肌力及继发合并症状况。统计处理:采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及标准差、构成比等对样本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卡方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和t检验进行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及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采用Wilcoxon检验对干预后研究对象神经功能缺损、BI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进行组间及组内的比较分析;采用Wilcoxon检验和成组t检验分别对干预后研究对象肢体运动功能进行组内和组间的比较分析;采用成组t检验对干预后研究对象SF-36评分进行组间及组内的比较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干预后研究对象肌力、继发合并症进行组间及组内的比较分析。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a=0.05。研究结果:1、基线资料: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诊断类型、病变部位、瘫痪肢体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干预前CNS、FMA、BI、SF-36、HAMD、HAMA评分及肌力、继发合并症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护理干预后CNS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较对照组好。3、运动功能评分(FMA):护理干预后FMA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提高优于对照组。4、巴氏指数(BI)评分:护理干预后BI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优于对照组。5、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SF—36):护理干预后两组比较,两组在躯体疼痛(BP)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活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总体健康(GH)方面,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各维度(除“躯体疼痛”项外)积分均高于护理干预前。6、汉米尔顿焦虑及抑郁评分(HAMA及HAMD):护理干预后HAMA及HAMD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干预后焦虑及抑郁心理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7、肌力评定:护理干预后肌力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干预后肌力提高优于对照组。8、继发合并症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比较,两组在足下垂、足内翻、关节挛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方面,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干预后患者在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1、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措施可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其疗效优于对照组。2、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3、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措施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躯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生存质量提高明显,其疗效优于对照组。5、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干预措施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的改善十分有效,促进了心理康复,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6、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肌力,同时降低了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其疗效优于对照组。

二、脑卒中病人的情志护理干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卒中病人的情志护理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个体化中医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对比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康复指标评分对比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3 讨论

(2)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吞咽障碍病人的评估
    1.1 吞咽功能障碍的初筛评估工具
        1.1.1 洼田饮水试验
        1.1.2 多伦多床边吞咽困难筛查试验(Toronto Bedside Dysphagia Screening Test, TOR-BSST)
        1.1.3 Gugging法吞咽功能筛查
        1.1.4 标准吞咽评估量表(Standar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cale, SSA)
    1.2 吞咽功能障碍的仪器评估
    1.3 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生活质量评价
        1.3.1 吞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wallowing-Quality of Life, SWAL-QOL)
        1.3.2 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
        1.3.3 吞咽障碍指数量表(Deglution Handicap Index, DHI)
2 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干预
    2.1 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护理
        2.1.1 饮食管理
        2.1.2 口腔护理
        2.1.3 体位护理
        2.1.4 健康教育
    2.2 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护理干预模式
        2.2.1 多学科协作
        2.2.2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
        2.2.3 延续性护理
        2.2.4 集束化护理
    2.3 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非药物治疗干预
3 总结及展望

(3)基于5E康复模式的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与概念框架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理论基础
    3 操作性定义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5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的构建
    1 初步构建护理方案
    2 专家函询
    3 确立护理方案
    4 讨论
第三部分 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的应用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4)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与功能锻炼依从性和康复训练效果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样本的纳入标准:
        1.2 样本的排除标准:
        1.3 研究样本量
    2 研究工具
        2.1 脑卒中患者一般人口学调查表
        2.2 慢性病病人健康素养调查量表
        2.3 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
        2.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
        2.5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价表
    3 研究资料的收集
        3.1 康复时间安排
        3.2 确定研究人员
        3.3 研究人员的具体工作
        3.4 具体研究时间点
    4 质量控制
        4.1 研究前期准备阶段
        4.2 研究实施阶段
        4.3 资料录入阶段
    5 统计学方法
    6 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2 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水平
    3 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情况
    4 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效果情况
        4.1 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情况
        4.2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情况
    5 脑卒中患者基线健康素养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关系
    6 脑卒中患者基线健康素养与康复训练效果的关系
        6.1 脑卒中患者基线健康素养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系
        6.2 脑卒中患者基线健康素养与运动功能康复的关系
    7 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与康复训练效果的关系
        7.1 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系
        7.2 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与运动功能康复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致谢

(5)中医延续性护理在卒中后偏瘫肩痛病人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基本护理
    1.1 辨证施膳
    1.2 情志护理
2 中医特色护理
    2.1 穴位按摩
    2.2 针灸疗法
    2.3 穴位贴敷
    2.4 中药熏蒸
3 展望

(6)基于放松训练的情志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锻炼依从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护理方法
    1.3 基于放松训练的情志护理
        1.3.1 信心支持
        1.3.2 放松训练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和行为信心水平的比较
    2.2 两组锻炼依从性的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比较
3 讨论

(7)基于PEO模式强化家属心理健康教育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一般资料
        (一)诊断标准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病例中止标准
        (五)病例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设计
        (三)观察指标与评分标准
        (四)统计学分析
    三、临床研究结果
        (一)相关资料分析
        (二)治疗结果
        (三)脱落病例
讨论
    一、中医学对卒中后抑郁的认识
        (一)中医学对其病因的认识
        (二)中医学对其病机的认识
        (三)中医对其的治疗方法
    二、现代医学对卒中后抑郁的认识
        (一)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方法
    三、基于PEO模式强化家属心理健康教育的治疗作用分析
        (一)理论基础
        (二)家属心理健康教育对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三)家属心理健康教育对患者抑郁情绪的作用
        (四)小结
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性
    二、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8)脑卒中病人焦虑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焦虑原因分析
        1.2.2 综合护理干预
        1.2.2. 1 情志护理
        1.2.2. 2 康复护理
        1.2.2. 3 家庭与医疗护理团队支持
        1.2.2. 4 穴位按摩的干预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痰湿质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2.1.1 饮食调养
        1.2.1.2 起居调摄
        1.2.1.3 情志调节
        1.2.1.4 健康指导
        1.2.1.5 运动调养
        1.2.2 评价指标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见表2、表3)
3 讨论
    3.1 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3.2 辨体质施护是辨证施护的补充

(10)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
    1 主要概念
    2 相关理论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的剔除、脱落
        1.6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护理干预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资料收集
        2.5 质量控制
        2.6 科研伦理
    3 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1 病例脱失情况
    2 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比较
    3 护理干预后结果
        3.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3.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3.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BI评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F—36评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状况比较
        3.6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状况比较
        3.7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肌力比较
        3.8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继发合并症比较
讨论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2 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3 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肌力的影响
    4 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 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的影响
    6 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继发合并症的影响
研究结论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脑卒中病人的情志护理干预(论文参考文献)

  • [1]个体化中医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J]. 谢书红,王爱菊. 黑龙江中医药, 2021(05)
  • [2]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研究进展[J]. 程胜娟,刘婷婷,杨淑怡,李佩芳. 循证护理, 2021(07)
  • [3]基于5E康复模式的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应用[D]. 崔雪岩.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4]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与功能锻炼依从性和康复训练效果关系研究[D]. 由建辉. 青岛大学, 2020(01)
  • [5]中医延续性护理在卒中后偏瘫肩痛病人中的应用进展[J]. 谭诗韵,刘艳梅,白薇薇. 全科护理, 2020(10)
  • [6]基于放松训练的情志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 杨晓波.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04)
  • [7]基于PEO模式强化家属心理健康教育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D]. 董莉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脑卒中病人焦虑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徐桂红. 全科护理, 2017(18)
  • [9]痰湿质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J]. 郑玉红,张圆,程海英. 护理研究, 2012(30)
  • [10]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研究[D]. 徐静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10)


脑卒中论文 对照组论文 依从性论文 中风后遗症论文 中风的原因论文

上一篇: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下一篇:数字仪表自动量程转换装置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