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峰[1](2013)在《富士苹果芽变品种(系)调查及S-SAP分子标记鉴定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富士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苹果栽培品种之一。富士作为我国第一大主栽品种,生产中选用的芽变优系类型较多,品种(系)混杂问题非常突出,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较为普遍。本研究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对国内外富士苹果芽变品种(系)类型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并对陕西省目前富士芽变品种(系)栽培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探讨了S-SAP分子标记鉴定技术在富士芽变品种(系)鉴定上的应用,以期为富士优良品系的发展和鉴定提供依据。取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国内外现发现的富士芽变品种(系)近150个,主要分为晚熟着色系、早熟类型和短枝型等三大变异类型,并建立了富士芽变品种(系)的基本数据库。2、陕西省富士系苹果栽培面积为46万公顷,约占栽培总面积的74%。通过对宝塔、扶风、白水、富平、旬邑、洛川等6个苹果基地县部分果园的抽样调查,目前生产栽培的富士芽变品种(系)主要为长富2号、玉华早富、烟富6号、礼泉短富、惠民富士、秋富1号等,其中长富2号栽培面积最大,其它品种(系)栽培面积相对较小,早熟富士类型中以玉华早富发展最快。3、采用S-SAP分子标记技术,对选择的26个富士芽变品种(系)进行了分子鉴定。在选用的15对引物中,4对引物可将17个芽变品系区分开来,以遗传相似系数0.65为标尺,可将供试的26个富士芽变品系分为4大类。表明S-SAP标记技术可作为富士芽变品种(系)一种准确、有效的鉴定方法。
陈爱武,陈长波,尹作兰,巩玉善,丁洪存[2](2005)在《也说“凉香”苹果》文中研究说明
姜日光,李元军,张振英,于青,张成君,刘美英[3](2004)在《“早熟富士王”苹果的选育研究报告》文中认为自 1995年开始 ,经过 6年的初选和复选 ,2 0 0 0年筛选出着色系富士早熟浓红型芽变品种———早熟富士王 (暂定名 )。此品种果个大 ,果形正 ,着色好 ,品质优良 ,坐果率高 ,丰产性强。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同期成熟的日本早熟富士品种红将军 ,且成熟期于中秋、国庆节时 ,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姜日光,李元军,张振英,于青,张成君,刘美英,王红,张美玲,栾玲文[4](2004)在《早熟富士王(暂定名)选育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 1.1 芽变选种在果树品种育种中的应用 |
| 1.2 果树芽变及其类型 |
| 1.2.1 果树芽变及其特点 |
| 1.2.2 富士系苹果芽变主要类型 |
| 1.3 果树芽变品种(系)鉴定方法及研究进展 |
| 1.3.1 形态学与解剖学观察 |
| 1.3.2 同工酶标记 |
| 1.3.3 染色体观察 |
| 1.3.4 孢粉学研究 |
| 1.3.5 DNA 分子标记 |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 2.1 数据调查与统计 |
| 2.1.1 富士芽变品种(系)研究现状 |
| 2.1.2 陕西省富士苹果品种(系)栽培现状 |
| 2.2 S-SAP 分子标记技术 |
| 2.2.1 试验材料 |
| 2.2.2 S-SAP 分子标记方法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 3.1 国内外富士芽变品种(系)选育现状 |
| 3.2 陕西省富士芽变品种(系)栽培现状分析 |
| 3.3 S-SAP 分子标记技术在富士苹果芽变品种(系)鉴定上的应用 |
| 3.3.1 基因组 DNA 提取及酶切连接 |
| 3.3.2 S-SAP 选择性扩增分析 |
| 第四章 讨论 |
| 4.1 富士苹果发展中的优良芽变品种(系)选择问题 |
| 4.2 分子标记技术在富士芽变品种(系)鉴定的应用 |
| 第五章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作者简介 |
| 1 发展前景看好 |
| 1.1 早果性、丰产性好 |
| 1.2 果实经济性状好 |
| 1.3 耐贮性和抗逆性较好 |
| 2 栽培措施要得当 |
| 3 不可忽视的一品多名 |
| 1 选育过程与方法 |
| 1.1 初选 |
| 1.2 复选 |
| 2 选育结果 |
| 2.1 “早熟富士王”来源 |
| 2.2 “早熟富士王”果实经济性状 |
| 2.3 植物学特性 |
| 2.4 物候期 |
| 2.5 生长结果习性 |
| 2.6 适应性与抗逆性 |
| 3结论 |
| 1 初选 |
| 2 复选 |
| 3 早熟富士王的主要性状 |
| 3.1 果实经济性状 |
| 3.2 植物学特征 |
| 3.3 物候期 |
| 3.4 生长结果习性 |
| 3.5 适应性与抗逆性 |
| 4 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