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时龙[1](2021)在《数字指示秤检定误差要素来源和应对措施》文中研究指明数字指示秤是日常生产以及生活过程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称量器具,但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的延长,数字指示秤当中的一些关键的元件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变化跟磨损,导致最终的结果不够准确,所以必须要按照相关的规程来对数字指示秤进行计量检定,这就要求检定人员必须要把握数字指示秤在进行检定过程当中的误差要素以及误差的来源,包括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计量的准确性。数字指示秤的零点准确度以及偏载测试和称量测试,包括鉴别力测试等等,都会对其检定的误差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进行计量检定的过程当中,做好前期的校准工作,加强器具的检测,严格执行相关规程,保证称量的准确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谢少锋[2](2020)在《数字指示秤不确定度评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稳定市场秩序,确保交易的公平性,提高指示称的测量准确率非常重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数字指示称存在不确定度,做好不确定度的评定工作非常重要。分析数字指示称的相关测量条件环境和数学模型构建中的不确定度类型,制定相应的评定方法,为做好数字指示称的校对工作提出建议。
吴忠义,田晓,宣晓丹[3](2020)在《多分度秤称量检定载荷点选择探讨》文中提出在多分度数字指示秤的检定工作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称量检定载荷点,行业内对选择称量检定载荷点尤其是选择检定分度值变化点有很多争议,本文依据JJG 539-2016《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提出检定载荷点的选择。
王硕[4](2019)在《数字指示秤检定误差要素来源和应对措施》文中认为零点准确度、偏载测试、称量测试、鉴别力测试、除皮后测试和重复性测试是数字指示秤检定的误差要素,偏载误差和称量误差是误差的主要来源。在计量检定过程中,要做好测试前的校准工作,加强检定器具的检测,严格执行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保证衡器称量的准确性。
尹雄刚[5](2019)在《浅谈非自动衡器中鉴别力鉴别阈灵敏度与应用》文中认为本文根据鉴别力、鉴别阈、灵敏度的定义,结合个人的理解和工作经验,谈一谈鉴别力、鉴别阈、灵敏度的认识与应用。
刘彦,朱报平[6](2018)在《学习JJG539-2016《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思考——仅“e=d”还是应该“d≤e≤10d”》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根据当前检定工作的实况,对JJG 539-2016规程中"e=d"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认为仅写"e=d"不能适应当前的称重技术水平和实际应用情况。目的在于引起同行们的共鸣和衡器技术专家的关注,以期问题得到尽快解决。
黄长增[7](2018)在《在JJG539—2016《数字指示秤》新规程下数字指示秤检定过程详解》文中提出JJG539-2016《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已于2016年11月30日发布,2017年5月30日开始实施,而旧的JJG539-1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已经发布近20年,相较于旧规程来说,新规程编制的依据、原则和要求更加科学、严谨和规范,更注重电子秤防作弊功能,规程变化明显,因此本文主要是依据新规程对数字指示秤的检定进行详细解析以供同行参考。
浦峻骏[8](2017)在《多分度数字指示秤的称量和重复性的载荷点的选择》文中指出在《JJG 539-2016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中,依然没有对多分度电子秤检定的各称量点进行明确规定,以致许多检定人员对多分度电子秤的载荷点选择存在分歧,选择载荷点不准确,最终导致检定结果不可靠,笔者通过对《JJG 539-2016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的学习和理解,结合对多分度值电子秤检定工作的经验,选择多分度指示秤的载荷点。
罗锋,罗春菊[9](2017)在《浅析JJG 539-2016《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的亮点及建议》文中指出本文对JJG 539-2016《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与JJG 539-1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新旧规程条款进行了对照和分析,整理了异同点,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指导数字指示秤的日常检定工作。
罗锋[10](2016)在《浅析多分度值数字指示秤称量测试点的选取》文中指出对JJG 539-1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中没有明确的多分度值数字指示秤称量测试时检定点选取进行科学的分析并作出合理的选择,为数字指示秤检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出正确操作思路和方法。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数字指示秤操作的注意事项 |
| 1.1 理论准备 |
| 1.2 规范操作 |
| 1.3 测量对象 |
| 2 检定误差要素 |
| 2.1 零点准确度 |
| 2.2 偏载测试 |
| 2.3 称量测试 |
| 2.4 鉴别力测试 |
| 2.5 除皮后测试 |
| 2.6 重复性测试 |
| 3 误差来源 |
| 3.1 偏载误差 |
| 3.2 称量误差 |
| 4 应对措施 |
| 4.1 测试之前需要较准 |
| 4.2 加强检定器具的检测 |
| 4.3 严格执行数字指示秤的检定规程 |
| 4.4 多次核对检测结果 |
| 5 结束语 |
| 1 不确定度评定分析 |
| 1.1 测量依据 |
| 1.2 测量环境 |
| 1.3 测量标准 |
| 1.4 测量对象 |
| 1.5 测量过程 |
| 1.6 评定结果的使用 |
| 2 数学模型的构建 |
| 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
| 3.1 电子计价秤示值引起的不确定度 |
| 3.2 附加砝码引起的不确定度 |
| 3.3 标准砝码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
| 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
| 5 扩展不确定度 |
| 6 常见各级数字指示称测点测量不确定度 |
| 1 JJG 539-2016《数字指示秤》要求 |
| 2 多分度数字指示秤称量检定载荷点产生争议的原因 |
| 3 准确理解JJG 539-2016《数字指示秤》,称量检定执行规程要求 |
| 4 结语 |
| 1 引言 |
| 2 检定误差要素 |
| 2.1 零点准确度 |
| 2.2 偏载测试 |
| 2.3 称量测试 |
| 2.4 鉴别力测试 |
| 2.5 除皮后测试 |
| 2.6 重复性测试 |
| 3 误差来源 |
| 3.1 偏载误差 |
| 3.2 称量误差 |
| 4 应对措施 |
| 4.1 测试前的校准工作 |
| 4.2 加强检定器具检测 |
| 4.3 严格执行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 |
| 1 概述 |
| 2 鉴别力、鉴别阈、灵敏度的定义 |
| 3 鉴别力、鉴别阈、灵敏度的解读和应用 |
| 4 结束语 |
| 1 问题的提出 |
| 2 检定分度值的认知 |
| 3“e=d”存在的问题 |
| 3.1 技术要求与衡器生产技术水平及市场应用状况不一致 |
| 3.2“e=d”易产生评判标准不唯一的歧义 |
| 3.3 值得探讨的几点 |
| 4 二个小问题: |
| 5 结束语 |
| 0 引言 |
| 1 检定详解 |
| 2 结束语 |
| 一、引言 |
| 二、编制的依据、原则和要求更加科学、严谨和规范。 |
| 三、编制的内容更加丰富详实, 可操作性强 |
|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 0 引言 |
| 1 多分度值数字指示秤称量测试的检定要求 |
| 2 多分度值数字指示秤的主要计量特征与最大允许误差 |
| 3 多分度值数字指示秤称量测试检定点的选择 |
| 4 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