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山[1](2014)在《明代农具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析了明代农业经济状态、农业制度、农业科技、农学和人文思想等与明代农具发展有关的农业状况,为明代农具设计研究提供背景资料,从而分析明代农具设计独特的特点。通过对明代农具设计与农事应用、明代农具设计与手工业两方面的研究,探究农具设计与农业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首先,明代农具设计与农事应用方面,以农作物(主要指粮食作物)耕种先后环节为序,选取各环节中典型性农具作为分析的切入点,研究耕垦农事、播种农事、田间农事、收获农事、加工农事五个生产环节对农具设计的不同需求,不同的农事需求产生不同的农具设计创意,农具设计创意改良农业生产状态;其次,明代农具设计与手工业方面,根据手工业行业的不同,选取各行业中代表性农具作为研究的突破口,研究大农业及农具设计对手工百业,如织造业、烧造业、髹造业、木作业、皮作业与畜牧业、纸作业六大行业的深刻影响,发达的明代大农业和先进的农具影响着同时期所有手工业的材料、工艺、形态等设计条件与设计手段。大农耕经济孕育下的明代农具设计,具有创新性、实用性、适人性及普惠性的特点,体现了中国设计传统的最突出特点,使用方面的因人而异、条件方面的因地制宜、成本方面的因陋就简、事理方面的因势利导。
李端明,杨传铎,姜延洲[2](2002)在《钛钢螺纹融合器在腰椎不稳定中应用的哲学思考》文中指出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绪论 |
| 一.研究对象与意义 |
| 1. 研究对象与主题 |
| 2. 研究的意义 |
| 二.研究对象相关概念的界定 |
| 1. 关于农具的界定 |
| 2. 关于时期和地域的界定 |
| 3. 关于案例采选范畴的界定 |
| 三.论题的研究现状与回顾 |
| 1. 古代文献 |
| 2. 现代着作 |
| 3. 论文 |
| 四.研究框架与方法 |
| 1. 研究框架 |
| 2. 研究方法 |
| 第一章 明代农业状况与农具设计 |
| 第一节 明代农业经济状态 |
| 1. 明代农业经济的规模 |
| 2. 明代农作物常规品种 |
| 3. 明代南北社会农业经济特点分析 |
| 4. 明代农业在明代经济社会所占重要比重 |
| 第二节 明代农业制度与生产方式 |
| 1. 明代朝廷官府的农业政策 |
| 2. 明代农业经济的赋税制度 |
| 3. 明代乡村自耕农生产状态 |
| 4. 明代乡村佃户生产状态 |
| 5. 明代乡村雇佣生产状态 |
| 第三节 明代农业科技与农具设计 |
| 1. 明代水利与农业排灌 |
| 2. 明代历法与农时 |
| 3. 明代漕运、车船建造与农产品物流 |
| 4. 明代冶铁与铁制农具普及 |
| 5. 明代机械与农事动能来源 |
| 第四节 明代农学与人文思想 |
| 1. 明代文化精英的“重农”思想 |
| 2. 明代统治者的“重农”言论 |
| 3. 《农政全书》、《便民图纂》、《农说》、《天工开物》与明代农学研究 |
| 第二章 明代农具设计与农事应用 |
| 第一节 耕垦农事与农具 |
| 1. 垦荒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 |
| 2. 粗耕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 |
| 3. 耘作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 |
| 第二节 播种农事与农具 |
| 1. 选种技术与农具设计特点 |
| 2. 育秧技术与农具设计特点 |
| 3. 播种技术类农具设计特点 |
| 第三节 田间农事与农具 |
| 1. 排灌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 |
| 2. 培植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 |
| 3. 除害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 |
| 第四节 收获农事与农具 |
| 1. 采割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 |
| 2. 运输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 |
| 3. 仓储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 |
| 第五节 加工农事与农具 |
| 1. 脱粒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 |
| 2. 粉碎类农事与农具设计特点 |
| 3. 大型加工机械农具设计特点 |
| 4. 小型加工手持农具设计特点 |
| 第三章 明代农具设计与手工业 |
| 第一节 明代织造业与农具设计 |
| 1. 桑农生产与农具设计 |
| 2. 麻农生产与农具设计 |
| 3. 棉农生产与农具设计 |
| 4. 毛织生产与农具设计 |
| 5. 农家纺织器具设计 |
| 6. 农家刺绣器具设计 |
| 7. 农家印染器具设计 |
| 第二节 明代烧造业与农具设计 |
| 1. 农家酿造与农具设计 |
| 2. 农家制茶与农具设计 |
| 3. 农家汲水与农具设计 |
| 4. 农家烹饪与农具设计 |
| 5. 农家焙烤与农具设计 |
| 6. 农家储物与农具设计 |
| 7. 农家砖瓦与农具设计 |
| 第三节 明代髹造业与农具设计 |
| 1. 漆农种植与农具设计 |
| 2. 漆农采割与农具设计 |
| 3. 漆农熬制与农具设计 |
| 4. 漆农坯制与农具设计 |
| 第四节 明代木作业与农具设计 |
| 1. 明代建筑大木作与机械农具设计 |
| 2. 明代家具细木作与手持农具设计 |
| 3. 竹农、林农种植与编结农具设计 |
| 第五节 明代皮作业与畜牧业农具设计 |
| 1. 围栏与牧场类农具设计 |
| 2. 畜棚类农具设计 |
| 3. 禽舍类农具设计 |
| 4. 农家皮革硝制类用具设计 |
| 5. 乡村出行类用具设计 |
| 第六节 明代纸作业与农具设计 |
| 1. 原料种植类农具设计 |
| 2. 浸泡类用具设计 |
| 3. 抄纸类用具设计 |
| 第四章 明代农具设计特点与研究价值 |
| 第一节 明代农具设计的创新特点 |
| 1. 明代创新农具是明代大农业的重要动力之一 |
| 2. 明代创新农具是对古代农具体系改良革新的产物 |
| 3. 明代创新农具是明代科技进步的产物 |
| 第二节 明代农具设计的实用性特点 |
| 1. 功能简明 |
| 2. 材料简单 |
| 3. 构造简洁 |
| 4. 制作简易 |
| 5. 使用简便 |
| 第三节 明代农具设计的适人性特点 |
| 1. 劳作负载的体感与农具适人设计 |
| 2. 附着接触的肤感与农具适人设计 |
| 3. 尺度把持的手感与农具适人设计 |
| 4. 操作辨识的视觉与农具适人设计 |
| 第四节 明代农具设计的普惠性特点 |
| 1. 明代农具的“南北分宗”与融合 |
| 2. 明代农具对少数民族与周边外民族的影响 |
| 3. 明代农具是传统农具设计的“巅峰之作” |
| 4. 明代农具对现代设计的启迪价值 |
| 结论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 一.学术论文 |
| 二.编着 |
| 1 立项依据 |
| 2 设计思路 |
| 2.1 脊柱力学稳定性 |
| 2.2 界面固定原理 |
| 2.3 脊柱运动单位的融合固定 |
| 2.4 植入物强度 |
| 2.5 植骨融合率 |
| 2.6 材料来源 |
| 3 加工制备 |
| 4 哲学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