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艳[1](2019)在《卢芹斋与近代中国文物的外流》文中提出卢芹斋(1881——1957)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最大的跨国古董商、出版人和策展人。在他从业的不到50年中,组织或参与了大量的文物展览,开创性的出版了门类丰富的藏品图录,将数量巨大的中国文物贩运至西方,在中国古代文物外流史上的影响力无人超越。作为20世纪上半叶全世界最负盛名的中国古董商之一,卢芹斋的一生,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艺术收藏活动的一个缩影,他在中国出生、欧洲发展并在美国建立起庞大的古董经营帝国,将数目惊人的中国文物贩运到欧美的收藏家、博物馆和学者手中,造成了我国文物难以估量的损失,是中国文物外流史上无法绕开的一个人。然而,国内学者对于卢芹斋与中国文物外流的研究,还非常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鉴于此,本文选定对卢芹斋经营中国古董四十余年的经历做一个粗浅的介绍,以期使大家一窥中国文物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令人痛心的外流史之一斑。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来对论题进行说明。绪论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一部分笔者试结合所掌握的材料和前人记述对卢芹斋的生平做一个尽可能详细的介绍,分为中国时期、法国时期和美国时期三段。第二部分笔者试通过卢芹斋及其公司所出版文物图录的分析来介绍卢芹斋与中国艺术品的外流。依据所收集到的通信档案和文物信息,梳理卢芹斋是如何经营中国文物,形成中国艺术品庞大的海外公私收藏的。第三部分笔者试概括在卢芹斋去世60余年后的今天,在火热的艺术品市场和越来越多的人对文物回流问题的重视情况下,卢芹斋富有争议的一生以及他所经营的中国艺术品在海外的现状及影响。
董韦[2](2015)在《1916年上海来远公司管复初与《古画留真》交易钩(下)》文中研究表明《古画留真》是1916年来远公司向弗利尔推出的一本中国古代绘画图录。其背后的推手,是20世纪上半叶海外最大的中国古董商卢芹斋。《古画留真》的推出,实质上是一次中国传统文化向西方的传播。本文将对《古画留真》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试图掀开1916年中国古代绘画外流的一段历史,揭示《古画留真》的价值。
董韦[3](2014)在《古画留真 ——美国中国绘画接受史中一段隐没的历史》文中指出《古画留真》是1916年中国上海来远公司面向弗利尔推出的一本中国古代绘画图录,其背后的推手是20世纪上半叶海外最大的中国古董商人卢芹斋(C. T. Loo)。《古画留真》的推出实质上是一次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向西方的传播,但目前并没有在学界引起关注。本文将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从传播者、传播物及传播过程、接受者三个层面对《古画留真》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试图掀开1916年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外流的一段历史,揭示《古画留真》的价值,以期探索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卢芹斋是如何向西方介绍传统的中国绘画赏鉴体系即“纯正的中国趣味”的,西方的接受程度又如何。卢芹斋的“知己不知彼”最终导致《古画留真》交易的失败,因为在当时的美国,以文本和考证为核心的“纯正的中国趣味”还没有市场,《古画留真》画作最终在弗利尔的拒绝之下流散了。
陶喻之[4](2002)在《浑源彝器还椟秘闻(三)》文中研究指明
陶喻之[5](2002)在《浑源彝器还椟秘闻(二)》文中指出
陶喻之[6](2002)在《浑源彝器还椟秘闻》文中提出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绪论 |
| 一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 二 研究思路和设想 |
| 第一章 卢芹斋生平概述 |
| 第一节 篡改的出身 |
| 第二节 在巴黎贩卖中国文物时期 |
| 第三节 在纽约贩卖中国文物时期 |
| 第四节 瑞士离世 |
| 第二章 卢芹斋与中国文物的外流 |
| 第一节 国内的供货网络 |
| 一 国内的两大办事处 |
| 二 来源于皇宫王室的珍藏 |
| 三 来源于收藏大家的珍藏 |
| 四 来源于古董掮客的贩卖 |
| 五 来源于盗墓者 |
| 六 来源于职业寻宝人的搜寻 |
| 第二节 运输 |
| 第三节 海外的经营策略 |
| 一 出版图录 |
| 二 举办展览 |
| 三 宣传推广 |
| 四 销售经营 |
| 五 捐赠 |
| 六 做中间人代销同行物品 |
| 总结 |
| 参考文献 |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 致谢 |
| 三、《古画留真》交易过程 |
| 四、《古画留真》装帧与编撰体例 |
| 五、交易背后 |
| 摘要 |
| ABSTRACT |
| 目录 |
| 引言 |
| 第一章 传播者和接受者 |
| 第一节 传播者 |
| 一 卢芹斋与来远公司 |
| 二 管复初 |
| 三 褚德彝 |
| 第二节 接受者——以弗利尔为代表的美国艺术收藏界 |
| 一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
| 二 弗利尔艺术馆 |
| 三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
| 四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
| 五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 第二章 古画留真——传播物、传播过程与结果 |
| 第一节 《古画留真》交易前后 |
| 第二节 装帧 |
| 第三节 编撰体例 |
| 一 找到现藏地 |
| 二 图像线索 |
| 三 仅文字线索 |
| 四 无线索 |
| 第四节 补充 |
| 一 《岳雪楼宋元名绘册》与《听帆楼宋元画集册》 |
| 二 《式古堂书画汇考》、《墨缘汇观》、《铁网珊瑚》 |
| 三 刘海粟《海粟丛刊·国画苑》 |
|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延展与深入——回到传播者和接受者 |
| 第一节 回到传播者 |
| 第二节 回到接受者 |
| 一 弗利尔 |
| 二 美国早期的中国艺术收藏界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一 《古画留真》无线索画作原文抄录 |
| 二 《古画留真》所录绘画作品信息(中文)及流向线索统计 |
| 三 卢芹斋(C. T. Loo)相关中国文物图录(1915-1957) |
| 致谢 |
| 卫宝 |
| 还宝 |
| 赘言 |
| 竞宝 |
| 藏宝 |
| 追宝 |
| 缘起 |
| 现宝 |
| 卖宝 |
| 悬宝 |
| 窥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