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合成与性能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合成及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刘鹏,陈子豪,陈绍崴,万晔[1](2022)在《环保型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工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制一种环保型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解决传统防水涂料存在的潜在环境污染风险。方法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环保植物酯等主要原料,通过优化涂料配方工艺制备出一种环保型聚氨酯防水涂料,并分析预聚体反应时间、聚醚组合配比、增塑剂用量、环保植物脂质量分数等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干燥时间、环保性等性能。结果在(80±5)℃,涂料预聚体合成反应时间以3.5 h为宜。以环保植物酯与邻苯二甲酸二辛(DOP)组合为液体填料可以明显提高防水涂料的力学性能。聚醚2 000和聚醚330 N的质量比应控制在3∶1~2∶1,增塑剂DOP的最佳掺量控制在10%左右。随着环保植物质量分数从15%逐渐升高到35%,涂料实干时间从15 h延长到27 h。结论开发的新型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较好的环保性和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冯筱倩[2](2021)在《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氨酯防水涂料固化后的涂膜具有优良的弹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在建筑防水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由于我国基建设施发展迅速,铁路建设发达,道路总长加长,铁路道桥工程领域防水对聚氨酯防水涂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聚氨酯防水涂料也不断向绿色环保、施工便利方向发展。本文采用较为环保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部分替代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制备了能满足铁路道桥工程领域防水要求的高强度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同时对施工更为便利的潜固化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采用MDI、TDI制备了较环保的高强度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采用化学分析法对聚氨酯预聚合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异氰酸酯单体及加料方式、异氰酸酯指数(R值)、聚醚二元醇和三元醇的配比、滑石粉的用量,以及消泡剂种类与用量等对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预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显示,聚合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而提高,该温度范围内的活化能为Ea=204.748 k J/mol;随着MDI用量增加,涂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下降,而热稳定性有所提升。随着A组份中R值的增大,涂膜拉伸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当R值为3.5时,涂膜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达到5.15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432%;当聚醚二元醇与三元醇的摩尔比为2∶1,滑石粉用量为质量百分比45%时,涂膜均显示较好的力学性能;非有机硅类消泡剂(BYK-054、DF831)具有更好消泡作用,涂膜表现出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在优化后的实验配方基础上制备的防水涂膜的各项性能指标基本达到《聚氨酯防水涂料》(GB/T 19250-2013)标准中铁路桥梁非通行部位用Ⅱ型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相关标准要求。论文也以TDI为单体,采用亚胺型和恶唑烷型潜固化剂、环保溶剂,制备了潜固化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分析了涂膜潜固化机理,研究了聚醚三元醇用量、R值、潜固化剂种类与用量对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R值的增大,涂膜拉伸强度增加;增加聚醚三元醇的用量,涂膜拉伸强度提高,在聚醚二、三元醇质量比为3:7时具备了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采用亚胺型潜固化剂制备的涂膜更致密、表面针孔较少,其用量为1%~1.5%时能得到较好的综合性能。

胡娟,李文强,张晓莲,张爱霞,陈莉,曾向宏[3](2021)在《2020年国内有机硅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公开发表的文献和资料,综述了我国有机硅行业在2020年的发展概况(包括有机硅甲基单体的产能与产量、初级形状聚硅氧烷的进出口情况、有机硅上市企业的营收情况、新增项目投资情况、标准及政策制订情况)与有机硅产品的研发概况(包括企业研发投入、企业自研项目及国内有机硅的研发重点)。

曾国屏,王玲玲,戴国太,王刚,张军,夏俊[4](2022)在《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安全、环保、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低气味等优点,其涂膜有良好的柔韧性、粘附性和耐化学性。综述了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分类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发展方向。

闫瑾,张连振,惠嘉,石艳,吴君,刘宇[5](2022)在《适用于低温环境的聚氨酯防水粘结材料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最低温度可达-40℃以下,传统防水材料存在低温性能较差,易开裂且无法低温施工,聚氨酯防水材料具有高耐候性、固化后可形成完整涂膜防水层,提高了工程抗渗防水能力。主要概述了聚氨酯材料化学反应机理的影响因素、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可低温使用的聚氨酯防水粘结材料微观和宏观试验方法及结论、施工及适用情况,通过对国内外聚氨酯防水粘结材料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对适用于低温环境的聚氨酯防水粘结材料的展望。

祁元春,袁文娟,邱梦玲,汤学成,邝玉枫[6](2021)在《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因其具有较多的优异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介绍了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成膜机理,总结了二异氰酸酯、二元醇、固化剂、催化剂、填料和助剂等对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概述了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应用领域,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高博洋,林涛,林宏伟,彭方灵[7](2020)在《聚氨酯防水涂料用胎体增强材料的选用与效果评价》文中指出聚氨酯防水涂料胎体增强材料的选用既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又要兼顾胎体增强材料对防水涂膜性能的影响。设计了聚氨酯防水涂料与胎体增强材料复合后性能的检测方法,系统地测试了聚氨酯防水涂料与8种胎体增强材料的施工复合性、复合后力学性能、抵抗基层开裂性能、阴角施工外观、复合后的粘结性能。综合评价认为缝织聚酯布与涂料复合性能最佳,适合作为聚氨酯防水涂料的胎体增强材料使用,PP无纺布次之。

唐波[8](2020)在《阻燃型丙烯酸防水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丙烯酸防水涂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柔韧性,形成的丙烯酸涂膜具有强度高、对基层收缩和变形开裂适应性强、良好的低温弯折性能等特点。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功能单一的涂料已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在防水涂料中加入阻燃剂来赋予涂料阻燃的功能。现在一般的阻燃剂容易吸水,不适用于防水材料中,因此需要对阻燃剂进行改性,在保障阻燃性的同时提高耐水性。本研究以丙烯酸乳液为成膜基体,采用了三聚氰胺磷酸盐(MPP),三嗪成炭剂(CFA)和季戊四醇磷酸酯(PEPA)等多种阻燃剂制备阻燃型水性丙烯酸防水涂料,主要工作如下:(1)选择三聚氰胺磷酸盐(MPP)和三嗪成炭剂(CFA)阻燃体系,并将它们加入到涂料体系中,研究MPP/CFA体系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PP和CFA具有协同阻燃作用,不添加阻燃剂的涂料是易燃物,极限氧指数是22%,当MPP和CFA在涂料中的加入量分别为1 wt.%和4 wt.%时,涂料的极限氧指数提高到25%,燃烧测试中火焰高度达到150 mm的时间从46 s延长到150 s。并且在水中浸泡168 h后,涂料的拉伸强度保持率>80%,断裂伸长率>140%,吸水率<20%,涂料具有优异的耐水性。通过XPS分析残炭的组成及元素含量发现,引入MPP/CFA体系的阻燃型防水涂料含有更多的P和N元素,通过分析说明阻燃剂在气相和固相中同时起到阻燃作用。另外,在MPP/CFA体系中加入GO作为炭源,锥形量热测试表明,当MPP、CFA和GO的加入量分别为1wt.%,4 wt.%和 0.005 wt.%时,涂料的 pHRR 从 343.54 kW/m2 下降到了 292.43 kW/m2,tHRR从35 s延后到了 50 s。在水中浸泡168 h后涂料的吸水率从11.3%下降到9.1%。(2)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季戊四醇磷酸酯进行化学改性得到KH550-PEPA,将KH550-PEPA加入到丙烯酸涂料中,结果表明:加入5 wt.%KH550-PEPA的阻燃型防水涂料的拉伸强度由改性前的0.3 MPa提高至1.1 MPa,在水中浸泡168 h后,涂料的吸水率从8.8%下降至7%。质量变化率从8.8%下降至6.8%,涂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提高。将KH550-PEPA和MPP复配加入到涂料中,当KH550-PEPA和MPP的加入量分别为4wt.%和1wt.%时,涂料的吸水率下降至6%。(3)利用离子交换反应,将三聚磷酸钠(STTP)和三聚氰胺(MEL)合成一种新型的磷氮系阻燃剂三聚氰胺三聚磷酸盐(STTP-MEL),将其加入到丙烯酸涂料中,结果表明:10%STTP-MEL提高丙烯酸涂料的LOI从22%到27%,涂料的总热释放量下降38.4%,总烟释放量下降27.7%,并且改善了涂料残炭形貌,提高了残炭量;对涂料的阻燃机理分析表明STTP-MEL同时从气相和固相起阻燃作用。并且涂料具有优异的耐水性,10%STTP-MEL使涂料的吸水率从11.8%下降到了 7.4%,质量变化率为3%。

王娜[9](2020)在《潜固化型单组分聚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聚脲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良好的防渗效果、较低的吸水率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在建筑和水利工程的防水方面应用广泛。由于传统的单组分聚脲为湿固化原理,固化时易产生气泡,影响聚脲材料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研制出一种潜固化型单组分聚脲材料。本文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PG)、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恶唑烷类潜固化剂(BHD-808)为主要原料,采用预聚体法合成出符合实际需要的高强度、耐水解性能和耐热性能优异的聚脲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固化时间、交联密度、常温吸水率、力学性能、耐水解性能、耐热性能等表征方法,研究了组合聚醚多元醇比例、异氰酸酯种类、R值、NCO含量对潜固化型单组分聚脲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合成了 NaYF4/聚脲复合材料。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筛选多元醇、异氰酸酯、潜固化剂种类及调节聚脲参数(R值和NCO含量),制备了一系列单组分聚脲。最终确定以PTMPG、TDI和BHD-808为主要原料,当R值为0.95,NCO含量为7%时,潜固化型单组分聚脲材料的性能最优成的单组分聚脲材料的性能较优。此时,潜固化型单组分聚脲的交联密度为1.7×10-3mol·cm-3,吸水率为3.98%,拉伸强度为32.1MPa,断裂伸长率为210%,硬度为80邵A,粘结强度为7.3MPa,在70℃水中浸泡28 d后拉伸强度保持率为52.63%,在70℃ 0.1 mol/L的NaOH溶液中浸泡28 d后拉伸强度保持率为61.71%。(2)与纯聚脲材料相比,NaYF4/聚脲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疏水性能和耐热性能提高,且具有了纯聚脲材料没有的荧光性能。且随着复合材料中NaYF4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接触角、荧光强度和耐热性能增加。当NaYF4的含量为0.8%时,NaYF4/聚脲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 99.3%,断裂伸长率提高了 25.3%,接触角达到90°。

朱炜健[10](2020)在《碳酸丙烯酯开环聚合的研究及聚氨酯水性乳液的制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碳酸丙烯酯多元醇是一种绿色环保性能优异的材料。目前以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聚碳酸丙烯酯多元醇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以碳酸丙烯酯(PC)为单体,二乙二醇为起始剂,在锡酸钠催化下开环聚合制备了聚碳酸丙烯酯二醇(PPC),为聚碳酸丙烯酯多元醇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本文以聚碳酸丙烯酯多元醇、TDI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水性聚氨酯乳液(PUD),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不同需求制备了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和水性聚氨酯木器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对碳酸丙烯酯开环聚合的研究表明:(1)随着单体/起始剂的比例增大,产物的分子量越高,分子量分布越窄。(2)开环聚合催化剂用量在0.3%-0.5%为宜。(3)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优化反应条件:反应温度210℃,反应时间14h,锡酸钠用量0.3wt%,碳酸丙烯酯与二乙二醇摩尔比为100:1。对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研究表明:(1)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胶膜的拉伸强度、粘接强度随HDI的含量先增大后减小,HDI的加入增加了胶膜的耐水性。(2)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胶膜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加,而断裂伸长率下降(3)在本章实验选取的几种填料中,以纳米二氧化硅作为填料制备的防水涂料性能最好。(4)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优化的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配方,得到配方性能均能达到国家标准。对水性聚氨酯木器漆的研究表明:(1)随着IPDI含量增大,乳液粒径越来越小,乳液外观更透,乳液稳定性更高,没添加IPDI木器漆漆膜硬度很低,但是IPDI含量大于15%后耐水性和耐醇性下降。(2)加入扩链剂使其内交联可提高涂膜的光泽、硬度和耐水性耐醇性,其中BDO和TMP复配使用效果最好;探讨了扩链工艺,优化了扩链反应条件。(3)与本实验选取的其他类型多元醇相比,以聚碳酸丙烯酯为软段的水性木器漆硬度更高使。(4)通过正交实验对木器漆配方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水性聚氨酯木器漆光泽度高、附着力好,耐水性佳,综合性能优良。

二、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合成及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合成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环保型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试 验
    1.1 主要试剂
    1.2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合成工艺
    1.3 聚氨酯防水涂料制备与涂膜制样
    1.4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性能测试
2 结果与分析
    2.1 预聚体反应终点的确定
    2.2 聚醚组合对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
    2.3 增塑剂用量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2.4 环保植物脂用量对黏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5 环保植物脂质量分数对产品干燥时间及环保性的影响
3 结 论

(2)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氨酯概述
        1.1.1 异氰酸酯
        1.1.2 多元醇
        1.1.3 聚氨酯合成化学
    1.2 聚氨酯防水涂料分类及应用
        1.2.1 不同有机填料的聚氨酯防水涂料
        1.2.2 不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
    1.3 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研究进展
        1.3.1 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理论基础研究
        1.3.2 高强度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研究
        1.3.3 环保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研究
    1.4 潜固化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高强度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高强度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制备
        2.2.4 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涂膜制备
        2.2.5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聚氨酯预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2.3.2 聚氨酯预聚体红外光谱分析
        2.3.3 MDI单体对PU涂膜性能的影响
        2.3.4 异氰酸酯指数对聚氨酯涂膜性能的影响
        2.3.5 预聚合反应三元醇用量对聚氨酯涂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2.3.6 滑石粉用量对PU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2.3.7 消泡剂类型和用量对PU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2.3.8 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综合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潜固化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主要原料
        3.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3.2.3 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制备
        3.2.4 涂膜制备
        3.2.5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异氰酸酯指数对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3.3.2 聚醚二元醇/三元醇比例对涂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3.3.3 环保溶剂对PU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3.3.4 潜固化剂对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3.3.5 单组份PU防水涂料综合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2020年国内有机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行业发展概况
2 产品研发进展
    2.1 硅橡胶
        2.1.1 室温硫化硅橡胶
        2.1.2 热硫化硅橡胶
        2.1.3 加成型硅橡胶
    2.2 硅油
    2.3 硅树脂
    2.4 硅烷
    2.5 其它有机硅材料
    2.6 有机硅改性有机材料
        2.6.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2.6.2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2.6.3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2.6.4 有机硅改性其它材料

(4)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
2 单组分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研究
    2.1 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
    2.2 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
    2.3 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
    2.4 丙烯酸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
    2.5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
    2.6 有机氟改性水性聚氨酯
    2.7 交联改性
3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研究
4 结语

(5)适用于低温环境的聚氨酯防水粘结材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聚氨酯的化学反应机理及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1.1 聚氨酯的化学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2 聚氨酯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
2 可低温使用的聚氨酯防水粘结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聚氨酯防水粘结材料的微观试验方法及性能研究
    2.2 聚氨酯防水粘结材料的宏观试验方法及性能研究
3 可低温使用的聚氨酯防水粘结材料施工及应用研究
4 展望

(6)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成膜机理
2 影响因素
    2.1 二异氰酸酯
    2.2 二元醇
    2.3 固化剂
    2.4 催化剂
    2.5 填料
    2.6 其他助剂
3 应用
4 结束语

(7)聚氨酯防水涂料用胎体增强材料的选用与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验材料
    1.2 性能测试
        1.2.1 施工复合性能
        1.2.2 复合成膜后力学性能
        1.2.3 抗基层开裂性能
        1.2.4 阴角施工外观
        1.2.5 复合成膜后粘结性能
2 结果与讨论
    2.1 施工复合性能
    2.2 复合成膜后力学性能
    2.3 抗基层开裂性能
    2.4 阴角施工外观
    2.5 复合成膜后粘结性能
3 结论

(8)阻燃型丙烯酸防水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防水涂料
        1.2.1 防水涂料概述
        1.2.2 防水涂料的成膜机理
        1.2.3 丙烯酸防水涂料
    1.3 丙烯酸涂料概述
        1.3.1 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
        1.3.2 聚氨酯改性丙烯酸树脂
        1.3.3 硅氟改性丙烯酸树脂
    1.4 防火涂料
        1.4.1 防火涂料概述
        1.4.2 防火涂料的分类和防火机理
        1.4.3 膨胀型防火涂料
        1.4.4 膨胀型防火涂料的成膜物质
        1.4.5 膨胀型防火涂料的分散体系
        1.4.6 膨胀型防火涂料的膨胀体系
        1.4.7 膨胀型防火涂料的填料和助剂
    1.5 阻燃剂及其阻燃机理
        1.5.1 卤系阻燃剂
        1.5.2 磷系阻燃剂
        1.5.3 氮系阻燃剂
        1.5.4 膨胀型阻燃剂
        1.5.5 生物基阻燃剂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2.3 材料结构和性能表征
        2.3.1 极限氧指数测试
        2.3.2 垂直燃烧测试
        2.3.3 热失重分析
        2.3.4 力学性能测试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
        2.3.6 锥形量热分析
        2.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
        2.3.8 耐水性测试
第三章 三聚氰胺磷酸盐和三嗪成炭剂复配在阻燃型防水涂料中的应用
    3.1 MPP/CFA阻燃型防水涂料的制备
    3.2 MPP/CFA阻燃型防水涂料的阻燃性能分析
    3.3 MPP/CFA阻燃型防水涂料热稳定性分析
    3.4 MPP/CFA阻燃型防水涂料力学性能及耐水性分析
    3.5 MPP/CFA阻燃型防水涂料残炭组成分析
    3.6 MPP/CFA阻燃型防水涂料阻燃机理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聚氰胺磷酸盐、三嗪成炭剂和氧化石墨烯复配在阻燃型防水涂料中的应用
    4.1 MPP/CFA/GO阻燃型防水涂料的制备
    4.2 MPP/CFA/GO阻燃型防水涂料阻燃性能分析
    4.3 MPP/CFA/GO阻燃型防水涂料热稳定性分析
    4.4 MPP/CFA/GO阻燃型防水涂料锥形量热测试分析
    4.5 MPP/CFA/GO阻燃型防水涂料残炭形貌分析
    4.6 MPP/CFA/GO阻燃型防水涂料力学性能和耐水性分析
    4.7 MPP/CFA/GO阻燃型防水涂料耐水机理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硅烷偶联剂改性季戊四醇磷酸酯及其在阻燃型防水涂料中的应用
    5.1 PEPA阻燃型防水涂料的制备
    5.2 PEPA阻燃型防水涂料阻燃性能分析
    5.3 PEPA阻燃型防水涂料力学性能和耐水性分析
    5.4 KH550-PEPA的制备与表征
        5.4.1 KH550-PEPA的制备
        5.4.2 KH550-PEPA的红外光谱分析
        5.4.3 KH550-PEPA的热稳定性分析
    5.5 KH550-PEPA阻燃型防水涂料阻燃性能分析
    5.6 KH550-PEPA阻燃型防水涂料热失重分析
    5.7 KH550-PEPA阻燃型防水涂料残炭组成及形貌分析
    5.8 KH550-PEPA阻燃型防水涂料力学性能和耐水性分析
    5.9 KH550-PEPA/MPP阻燃型防水涂料阻燃性能分析
    5.10 KH550-PEPA/MPP阻燃型防水涂料力学性能分析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聚氰胺三聚磷酸盐的合成及在阻燃型防水涂料中的应用
    6.1 STTP-MEL的制备及表征
        6.1.1 STTP-MEL的合成方法
        6.1.2 STTP-MEL的FTIR分析
        6.1.3 STTP-MEL的XPS分析
        6.1.4 STTP-MEL的热失重分析
    6.2 STTP-MEL阻燃型防水涂料的制备及表征
        6.2.1 STTP-MEL阻燃型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
        6.2.2 STTP-MEL阻燃型防水涂料热稳定分析
        6.2.3 STTP-MEL阻燃型防水涂料阻燃性能分析
        6.2.4 STTP-MEL阻燃型防水涂料锥形量热分析
        6.2.5 STTP-MEL阻燃型防水涂料残炭形貌分析
        6.2.6 STTP-MEL阻燃型防水涂料残炭组成分析
        6.2.7 STTP-MEL阻燃型防水涂料阻燃机理分析
        6.2.8 STTP-MEL阻燃型防水涂料耐水性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不足和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
导师及作者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9)潜固化型单组分聚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单组分聚脲概述
    1.2 单组分聚脲的合成机理
        1.2.1 湿固化型单组分聚脲的固化机理
        1.2.2 潜固化型单组分聚脲的固化机理
        1.2.2.1 亚胺类潜固化剂
        1.2.2.2 恶唑烷类潜固化剂
        1.2.3 合成聚脲过程中发生的其它反应
    1.3 潜固化型单组分聚脲合成所用原料
        1.3.1 异氰酸酯
        1.3.2 多元醇
        1.3.3 潜固化剂
        1.3.4 催化剂
        1.3.5 其它助剂
    1.4 聚脲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1.4.1 微相分离结构
        1.4.2 聚脲材料的氢键作用
        1.4.3 聚脲材料的耐水解性能研究
        1.4.4 聚脲材料的热分解性能研究
    1.5 纳米材料改性聚脲材料的研究
        1.5.1 二氧化硅改性聚脲材料
        1.5.2 碳纳米管改性聚脲材料
        1.5.3 蒙脱土改性聚脲材料
        1.5.4 NaYF_4纳米粒子
    1.6 聚脲的应用领域
        1.6.1 防水防渗方面
        1.6.2 防腐方面
        1.6.3 机械耐磨保护方面
    1.7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8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原料与实验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制备工艺
    2.3 分析与测试
        2.3.1 水含量测试
        2.3.2 NCO含量测试
        2.3.3 红外光谱测试
        2.3.4 表干时间和实干时间测试
        2.3.5 力学性能测试
        2.3.6 硬度测试
        2.3.7 粘结强度测试
        2.3.8 吸水率测试
        2.3.9 接触角测试
        2.3.10 热失重测试
        2.3.11 差示量热扫描测试
        2.3.12 耐水解性能测试
        2.3.13 溶胀性能测试
        2.3.13.1 溶胀度测试
        2.3.13.2 溶度参数的测定
        2.3.13.3 交联密度的计算
        2.3.14 扫描电镜
        2.3.15 X射线衍射测试
        2.3.16 荧光光谱测试
第三章 潜固化型单组分聚脲的制备
    3.1 PPG/PTMPG组合聚醚多元醇配比对单组分聚脲的性能影响
        3.1.1 红外光谱
        3.1.2 固化时间
        3.1.3 玻璃化转变温度
        3.1.4 耐水性能
        3.1.5 力学性能
        3.1.6 拉伸强度保持率
        3.1.7 小结
    3.2 异氰酸酯种类对单组分聚脲的影响
        3.2.1 红外光谱
        3.2.2 固化时间
        3.2.3 耐水性能
        3.2.4 力学性能
        3.2.5 拉伸强度保持率
        3.2.6 耐热性能
        3.2.7 小结
    3.3 潜固化剂种类及R值对单组分聚脲的影响
        3.3.1 R值对BHD-505型单组分聚脲的影响
        3.3.1.1 红外光谱
        3.3.1.2 固化时间
        3.3.1.3 耐水性能
        3.3.1.4 力学性能
        3.3.2 R值对BHD-808型单组分聚脲的影响
        3.3.2.1 红外光谱
        3.3.2.2 固化时间
        3.3.2.3 交联密度
        3.3.2.4 耐水性能
        3.3.2.5 力学性能
        3.3.2.6 拉伸强度保持率
        3.3.2.7 耐热性能
        3.3.3 小结
    3.4 NCO含量对单组分聚脲的影响
        3.4.1 红外光谱
        3.4.2 固化时间
        3.4.3 交联密度
        3.4.4 耐水性能
        3.4.5 力学性能
        3.4.6 拉伸强度保持率
        3.4.7 耐热性能
        3.4.8 小结
第四章 NaYF_4/单组分聚脲复合材料的研究
    4.1 红外光谱
    4.2 微观结构
    4.3 结晶性能
    4.4 力学性能
    4.5 疏水性能
    4.6 荧光性能
    4.7 耐热性能
    4.8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10)碳酸丙烯酯开环聚合的研究及聚氨酯水性乳液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碳酸酯多元醇合成方法
    1.3 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
    1.4 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
    1.5 水性聚氨酯木器漆
    1.6 课题主要内容及特色创新
        1.6.1 课题主要内容
        1.6.2 课题的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碳酸丙烯酯开环聚合反应的研究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设备仪器
    2.3 实验方案
        2.3.1 原料的预处理
        2.3.2 碳酸丙烯酯的开环聚合
        2.3.3 碳酸丙烯酯开环聚反应合路线图
    2.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2.4.2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
        2.4.3 红外光谱分析(T-IR)
        2.4.4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反应温度对开环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2.5.2 单体与起始剂摩尔比对开环聚合反应的影响
        2.5.3 催化剂含量对开环聚合反应的影响
        2.5.4 反应条件对产品转化率的影响
        2.5.5 红外光谱分析
        2.5.6 核磁氢谱测试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DI-HDI型水性防水涂料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
    3.3 实验方案
        3.3.1 原料处理
        3.3.2 TDI-HDI型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
        3.3.3 TDI-HDI型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路线
        3.3.4 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
        3.3.5 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胶膜的制备
    3.4 防水涂料的性能测试
        3.4.1 防水涂料胶膜的拉伸性能测定
        3.4.2 防水涂料的固体含量测定
        3.4.3 防水涂料胶膜吸水率测试
        3.4.4 防水涂料胶膜的不透水性测试
        3.4.5 防水涂料粘接性能测试
        3.4.6 红外光谱分析(T-IR)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1 红外谱图分析
        3.5.2 HDI含量对防水涂料性能影响
        3.5.3 硬段含量对防水涂料乳液胶膜性能的影响
        3.5.4 填料对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3.5.5 软段对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3.6 配方优化后的防水涂料性能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DI-IPDI型水性木器漆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
    4.3 实验方案
        4.3.1 TDI-IPDI型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
        4.3.2 木器漆的制备
        4.3.3 样板的制作
    4.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4.4.1 红外光谱分析(T-IR)
        4.4.2 木器漆性能测试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红外图谱分析
        4.5.2 IPDI含量对木器漆性能的影响
        4.5.3 扩链剂对木器漆性能的影响
        4.5.3.1 扩链温度木器漆性能的影响
        4.5.3.2 扩链剂种类对木器漆性能的影响
        4.5.3.3 扩链剂加入方式对木器漆性能的影响
        4.5.4 干燥温度对木器漆漆膜性能的影响
        4.5.5 软段对木器漆性能的影响
    4.6 配方优化
        4.6.1 消泡剂的选择
        4.6.2 成膜助剂的选择
        4.6.3 配方优化后的木器漆性能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致谢

四、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合成及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 [1]环保型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工艺[J]. 刘鹏,陈子豪,陈绍崴,万晔.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01)
  • [2]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冯筱倩.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3]2020年国内有机硅进展[J]. 胡娟,李文强,张晓莲,张爱霞,陈莉,曾向宏. 有机硅材料, 2021(03)
  • [4]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研究进展[J]. 曾国屏,王玲玲,戴国太,王刚,张军,夏俊. 化工新型材料, 2022(01)
  • [5]适用于低温环境的聚氨酯防水粘结材料研究进展[J]. 闫瑾,张连振,惠嘉,石艳,吴君,刘宇. 化工新型材料, 2022(02)
  • [6]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J]. 祁元春,袁文娟,邱梦玲,汤学成,邝玉枫.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21(02)
  • [7]聚氨酯防水涂料用胎体增强材料的选用与效果评价[J]. 高博洋,林涛,林宏伟,彭方灵. 中国建筑防水, 2020(10)
  • [8]阻燃型丙烯酸防水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唐波.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9]潜固化型单组分聚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王娜.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10]碳酸丙烯酯开环聚合的研究及聚氨酯水性乳液的制备[D]. 朱炜健.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聚氨酯防水涂料论文 聚脲论文 渗透结晶防水涂料论文 聚氨酯预聚体论文 聚氨酯材料论文

上一篇: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系统
下一篇:政策决定今年股市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