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凡,尹宗羽,杨文凯[1](2021)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一例》文中研究说明病人,男,69岁。2020年7月16日因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半月余入院,诊断为梗阻性黄疸查因。入院后上腹部增强CT及MRCP检查提示:胆总管下段管壁不均匀增厚,动脉期明显强化,其上段胆总管、肝内胆管、胆囊明显扩张,胰管扩张。超声内镜检查可见胆总管下段闭塞,似乎可见异常回声病灶,病灶上方胆管及胰管扩张,但病灶回声不典型、边界不清。
徐太军,常友成[2](2021)在《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15例病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Dieulafoy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效果,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扬子医院消化内科首诊确诊的15例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性别、年龄、诱因,首诊时收缩压、心率、血红蛋白,内镜下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1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2.73±13.49)岁,男性占80.00%;有8例(53.33%)既往体健;无明显诱因发病10例(66.67%);15例患者首诊时平均收缩压为(93.67±15.95) mmHg,平均心率为(113.80±11.52)次·min-1,平均血红蛋白(72.40±13.27) g·L-1;发病部位胃底小弯6例(40.00%),胃体小弯4例(26.66%);主要表现裸露血管8例,搏动性出血7例;15例均行内镜下治疗,其中钛夹缝合9例,局部注射6例;局部注射后有3例复发行手术治疗。结论:Dieulafoy病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重要病因,急诊胃镜有利于及时诊断治疗,降低死亡率。
柏莹莹[3](2017)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Dieulafoy病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Dieulafoy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01月01日—2016年03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下确诊的42例Dieulafoy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首次止血成功率,再发出血率和转手术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20例均仅行1次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止血成功,首次止血成功率100%,无术后再发出血,住院日10-14天,没有发生与治疗相关的副反应。对照组22例行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的首次止血成功率为90.9%,再出血发生率18.2%,有2例经第二次行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后出血停止。但有2例再次行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后仍有再发出血,最终行外科手术止血成功,住院日10-22天,没有发生与治疗相关的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首次止血成功率与转手术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再发出血的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Dieulafoy病具有较高的首次止血成功率,较低的再发出血率和转手术率,是Dieulafoy病止血治疗的理想治疗方案。
郭丽,卞秋桂[4](2014)在《胃镜引导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治疗胃Dieulafoy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胃Dieulafoy病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动脉出血,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病因之一,发病率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0.2%3.0%,多见于4060岁男性。其病变隐匿,发病突然,出血量大,易反复出血,一般药物治疗无效,如不及时处理,常危及患者的生命[1]。胃Dieulafoy病患者的成功救治在于及早明确诊断并准确定位出血部位,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我科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4例胃Dieulafoy病患者采用胃镜引导腹腔镜胃楔形切
王忱,王娟,侯学忠,关斌[5](2013)在《胃黏膜下恒径小动脉破裂大出血的诊断治疗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总结胃黏膜下恒径小动脉破裂大出血的急诊诊断与救治的经验教训。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2年2月急诊收治的19例经胃镜检查确诊的胃黏膜下恒径小动脉破裂大出血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内镜下诊断治疗、外科治疗等方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急诊首次胃镜检查诊断率为68.4%,镜下止血成功率为84.2%,中转手术率为15.8%。全部病例无镜检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原因不明和无症状的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应考虑到胃黏膜下恒径小动脉破裂出血的可能性,急诊胃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治疗失败时,在胃镜诊断和钛夹定位下及时行胃楔形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陈利娜,许幼明[6](2011)在《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急诊胃镜下诊治的护理配合》文中研究表明总结9例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急诊胃镜下诊治的护理配合。护理配合重点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完善物品准备,做好进镜前、进镜时、止血时的护理配合,重视呼吸道护理及输液管理,加强病情观察,使胃镜诊治顺利进行。8例首次检查明确出血灶位置,其中6例镜下止血、2例送外科手术治疗;1例因血压太低未能检出出血灶。
罗永祥,彭燕,谭婷婷[7](2010)在《Dieulafoy病21例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Dieulafoy病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其出血量较大,是临床上少见的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本院2000年1月~2008年9月经内镜及手术后共诊断本病21例,现报告如下。
盛国才[8](2010)在《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1例》文中提出
孙威,王强[9](2010)在《Dieulafoy病诊治进展》文中研究指明Dieulafoy病又称恒径动脉畸形,是一种胃壁血管的畸形。胃供血动脉进入胃黏膜下后,不是逐渐变细形成毛细血管,而是一直保持管径不变,凸出于胃腔,在食物和胃液的作用下破裂出血[1]。位置特殊及病变微小是Dieulafoy病的两大特点。该病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由于病灶
杨卓[10](2008)在《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说明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临床资料 |
| 1.1 研究对象 |
| 1.2 发病诱因 |
| 1.3 临床表现 |
| 1.4 责任病灶及镜下表现 |
| 1.5 诊断与鉴别诊断 |
| 1.6 治疗结果 |
| 2 讨论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分组方法 |
| 1.3 器械材料 |
| 1.4 术前准备 |
| 1.5 内镜下止血治疗操作方法 |
| 1.6 术后治疗 |
| 1.7 观察指标 |
| 1.8 并发症 |
| 1.9 统计学处理 |
| 2. 结果 |
| 2.1 内镜下发病部位及出血情况 |
|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Dieulafoy病出血首次止血成功率、再出血发生率及转手术率的比较 |
| 3.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图 |
| 综述 Dieulafoy病变的临床诊治进展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 攻读学位期间临床轮转科室和参加相关考试情况 |
| 致谢 |
| 1资料与方法 |
| 1.1临床资料 |
| 1.2 方法 |
| 2 结果 |
| 3 护理 |
| 3.1 术前护理 |
| 3.2 术后护理 |
| 3.3 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预防 |
| 3.4 出院指导 |
| 4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临床表现 |
| 1.3 胃镜检查 |
| 1.4 治疗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3.1 DD的发病和临床特点 |
| 3.2 DD的诊断 |
| 3.3 DD的治疗 |
| 1 病例简介 |
| 2 讨论 |
| 1 病理学 |
| 1.1 大体形态 |
| 1.2 镜下所见 |
| 2 发病机制 |
| 3 临床表现 |
| 4 诊断 |
| 4.1 内镜 |
| 4.2 超声内镜 |
| 4.3 血管造影 |
| 4.4 同位素扫描检查 |
| 4.5 术中诊断 |
| 4.6 常见误诊原因 |
| 5 治疗 |
| 5.1 内镜治疗 |
| 5.1.1 喷洒疗法 |
| 5.1.2 注射疗法 |
| 5.1.3 热凝固疗法 |
| 5.1.4 微波凝固疗法 |
| 5.1.5 激光疗法 |
| 5.1.6 止血夹治疗 |
| 5.1.7 套扎治疗 |
| 5.1.8 氩离子血浆凝固术 (APC) |
| 5.2 栓塞治疗 |
| 5.3 手术治疗 |
| 1 临床资料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急诊胃镜检查结果: |
| 1.3 治疗方法和结果: |
| 1.4 误诊、误治: |
| 2 讨论 |
| 2.1 疾病命名: |
| 2.2 发病机制: |
| 2.3 临床表现: |
| 2.4 诊断要点: |
| 2.5 治疗原则 |
| 2.5.1 内镜下止血: |
| 2.5.2 手术治疗: |
| 2.5.3 血管造影栓塞: |
| 2.5.4 我院4例病案提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