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祖燕,林金香,王晓珍[1](2008)在《异长春花碱治疗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应用异长春花碱化疗过程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方法]观察8例病人应用异长春花碱化疗出现的心理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对其实施个体化护理。[结果]8例病人中未发生静脉炎,出现白细胞减少4例,血小板减少2例,贫血2例,便秘3例,手足麻木2例,脱发6例,胃肠道反应3例,肝功能改变2例,经过个体化护理,7例病人治愈出院,1例病人化疗效果不明显自动出院。[结论]实施严格的药物保管与配制,严格的输液方法,重视心理护理,注重健康教育,注意观察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可提高恶性肿瘤病人应用异长春花碱联合化疗的用药安全性。
何丽和,谢丽芬,赵美红,余更生[2](2007)在《京万红烫伤膏对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防治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有效途径和化疗后血管保护的方法。方法将2003年10月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肿瘤患者53例,随机分为预防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预防组静脉穿刺成功后,推注异长春花碱前,在穿刺静脉两侧46cm,沿静脉走向长810cm均匀涂一层京万红烫伤膏,持续23d。对照组不予处置。结果预防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7·29%,对照组为32·8%,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疗前后应用京万红烫伤膏,不仅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且可减轻静脉炎的程度。
龚珍珠,王霞,熊建萍,谭美莲,娄朝霞[3](2006)在《异长春花碱致静脉反应预防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预防研究抗肿瘤药物异长春花碱致静脉反应的护理经验。方法使用抗肿瘤药物异长春花碱治疗的病人,对照组:采用经外周穿刺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预防组:复方黄连油湿纱布外敷局部。结果126例确诊恶性肿瘤病人静脉使用异长春花碱对照组和预防组无差异。结论两组方法均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而复方黄连油剂外敷成本低,减轻了病人的医疗负担,且无禁忌症,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苏涛锋[4](2006)在《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97例经过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疗效的观察,总结其规律,为氩氦刀联合中药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为肺癌尤其是中晚期的治疗探索一种更成熟的治疗方案,以丰富中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手段,提高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通过总结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优势所在,为中晚期肺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在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行肺癌(包括肺转移癌)氩氦刀手术病人97例,分析氩氦刀联合中药对肺癌患者行为状况、生活质量、临床症状、生存期等疗效的影响。 结果: 1、影像学评价: 1)术中CT影像监测结果 97例病人,冷冻消融瘤灶共计135个,冷冻后病灶毁损区CT值均见明显降低,冰球彻底覆盖瘤灶达其边缘外1cm者46个,占34.07%;冰球覆盖瘤灶范围85%~95%者60个,占44.44%;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85%者20个,占14.81%;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以下者9例占6.67%。总有效率达93.33%。 2)氩氦刀消融病灶的术后追访CT评价 术后3月为83.67%;术后6月的有效率为84.71%;术后12月的有效率为59.70%;术后18月的有效率为58.97%;术后24月的有效率为47.06%。 2、行为状况(卡氏评分)变化 术后3个月共追访到病例71例,(提高+稳定)62例,占87.32%;术后6个月共追访到病例51例,(提高+稳定)41例,占80.39%;术后12个月共追访到病例27例,(提高+稳定)21例,占77.78%;术后18个月共追访到病例11例,(提高+稳定)5例,占45.46%;术后24个月共追访到病例4例,(提高+稳定)2例,占50.00%。 3、生活质量(QOL)评价 氩氦刀术后1~6月良好率较术前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明显的改善,而术后12月以后随着存活时间的延长,其良好率较术前有所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术前亦有所下降。 4、术后症状变化 术后7天,各种症状较术前均有所增加。术后14天、1月,各种症状较术前均有所减轻。术后3月,除咯痰外均有所减轻。术后6月,除咳血外,其余
赵锐祎[5](2004)在《盖诺致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新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化疗药物仍是当今抗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而盖诺又名诺维苯,属于新一代长春碱类抗癌药,其化学名为异长春花碱/去甲长春碱。主要对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乳腺癌、淋巴瘤等疾病疗效显着。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盖诺具有很强的刺激性严重的毒性,静脉给药后引起较高的静脉炎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局部组织的严重损伤,甚至功能障碍。据各种文献报导,常规静脉给药
赵锐祎[6](2004)在《盖诺致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新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化疗药物仍是当今抗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而盖诺又名诺维苯,属于新一代长春碱类抗癌药,其化学名为异长春花碱/去甲长春碱。主要对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乳腺癌、淋巴瘤等疾病疗效显着。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盖诺具有很强的
李军,陶重燕[7](2003)在《1例异长春花碱误注皮下引起局部组织严重损伤的处理》文中指出1例因异长春花碱 (NVB)误注皮下引起的局部软组织严重化疗药毒性损伤的直肠癌术后患者 ,在化疗药急性炎症早期采用了 2 %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局部环形封闭、稀释、冰敷、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等处理 ,而后用 2 5 %硫酸镁 2 0ml与维生素B12 10 0ug加地塞米松 5mg交替湿敷 5~ 10min ,经处理 10天后 ,局部红、肿、热、痛逐渐减轻而消失 ,局部注射皮肤暗红色变浅 ,并有痒感 ,提示炎症好转迹象 ,随访 1个月患者局部病灶渐恢复痊愈 ,手臂活动自如 ,患者及亲属均十分满意 ,情绪稳定 ,并继续接受化疗
张金凤[8](2016)在《腹主动脉置换术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本论文旨在探讨累及腹主动脉的腹膜后恶性肿瘤行人工血管置换术后进行移植对血管移植物的影响;2.对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SLL/CLL)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分析,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1.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1例成功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腹膜后)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2.对以腹膜后肿块为首发症状的SLL/CL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以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3.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化疗对血管移植物的影响。[结果]1.患者诊断为“(腹膜后)小淋巴细胞淋巴瘤Ⅲ期A组IPI1分低危组”行2周期R-CHOP方案,1周期CHOP方案化疗;2.行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至2015年7月20日期间定期返院复查血常规、CT、MRI、B超、血管B超及骨穿提示无新发病灶及转移病灶。随访至今,患者病情稳定,无复发征象,血管B超提示人工血管通畅,无附壁血栓形成,吻合口无破溃及出血。[结论]1.本例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至今1年3月余,定期复查,未见复发转移征象,需长期随访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2.本病例尚未观察到化疗后人工血管移植物有附壁血栓形成,吻合口破裂,血管闭塞。
何丽和,谢丽芬,赵美红,余更生[9](2012)在《京万红烫伤膏对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异长春花碱是目前用于许多实体瘤的有效抗肿瘤药,常用于联合化疗方案中,该药对人体细胞毒性强,局部刺激性大,静脉注射后87%的患者会发生静脉反应,成为临床上十分棘手的问题。为此,2003年10月~2005
王彤光[10](2011)在《60例犬乳腺肿瘤病理组织学、手术及预后的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犬乳腺肿瘤是小动物临床常见的一种母犬肿瘤病,对犬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本调查收集了2006~2010年期间上海地区60例犬乳腺肿瘤临床病例,经病史调查、临床症状检查获取个体资料,探讨其发病率与品种、年龄的相关性;通过手术治疗,探讨手术技术及预后效果;通过显微、超微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病理组织诊断与分类,鉴别其良性与恶性,并提出治疗和预后建议。本试验获得以下结果:1调查上海几所宠物医院60例犬乳腺肿瘤病例,结果显示:犬乳腺肿瘤多发于京巴犬和西施犬(30.00%和26.67%),杂种犬也有较高的发病率(15.00%);发病年龄多数为8-10岁,中老年犬发生乳腺肿瘤的危险性较高;一生未怀孕、未绝育、假孕及子宫蓄脓病史多发;多发于日粮以饭菜加肉类的饲喂方式(38.33%),而饲喂犬粮的发病率较低(13.33%);发生部位主要为单个乳腺发病,多发于后腹对及腹股沟对乳腺(68.57%),由前胸对到腹股沟对,乳腺肿瘤的发生成递增趋势。2外科手术摘除乳腺肿瘤样本31例,获取肿瘤组织样本,通过显微和超微观察,对其肿瘤组织、细胞及细胞器病理形态、病变类型及其严重程度加以分析。结果显示:31例乳腺肿瘤中良性肿瘤12例(38.7%),恶性肿瘤19例(61.8%);良性中以乳腺纤维腺瘤为多发(16.13%),恶性中则以浸润性癌为多发(29.03%)。犬恶性乳腺肿瘤的超微结构主要表现为:细胞浆内细胞器增多特别是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多。核分裂相明显,形态不规则,严重畸形,核固缩明显,核膜不平滑。3主要实施肿瘤手术疗法。对手术摘除技术予以改进。并对犬乳腺肿瘤性质(良性和恶性)、瘤体大小术后预后以及不同手术摘除方法(简单肿块摘除、单个乳腺摘除、区域乳腺摘除、一侧乳腺摘除)的术后预后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肿瘤质量的增加,患犬术后不良的比例增大:25%(<50 g)、37.5%(50~100 g)、50%(100~200g)、57.1%(>200 g)。实施单侧乳腺切除术1例,术后康复;实施单个乳腺切除3例,康复2例(66.67%),实施区域乳腺肿瘤摘除术27例,康复12例(48.0%)。表明,实施单个乳腺切除术或单侧乳腺切除术对预后有一定影响。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临床资料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疗效观察: |
| 1.4 判断标准: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中晚期肺癌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 一、肺癌的流行病学 |
| 二、中晚期肺癌的西医治疗 |
| 1、中晚期肺癌的手术治疗 |
| 1.1 肺癌外科术式研究 |
| 1.2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手术治疗 |
| 1.3 残肺癌的手术治疗 |
| 1.4 周围型小肺癌的手术治疗 |
| 1.5 肺癌侵犯上腔静脉的手术治疗 |
| 1.6 多原发性肺癌的手术治疗 |
| 2、中晚期肺癌的放射治疗 |
| 2.1 单纯放疗 |
| 2.2 综合治疗 |
| 3、中晚期肺癌的化学治疗 |
| 4、中晚期肺癌的生物治疗 |
| 5、中晚期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
| 6、中晚期肺癌的微创治疗 |
| 7、中晚期肺癌的基因疗法 |
| 三、中晚期肺癌的中医治疗 |
| 1、肺癌的中医辨证治疗 |
| 1.1 肺癌的病因病机 |
| 1.2 肺癌的辨证分型 |
| 1.3 有效单方、验方 |
| 2、肺癌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
| 2.1 癌性咳嗽 |
| 2.2 癌性发热 |
| 2.3 癌性咳血 |
| 2.4 胸腔积液 |
| 2.5 癌性疼痛 |
| 2.6 肺癌合并感染 |
| 四、中晚期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 1、手术与中医药相结合 |
| 2、放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 3、化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 4、免疫治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 中晚期肺癌的微创治疗进展 |
| 一、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研究 |
| 1、氩氦刀的基础性研究 |
| 1.1 疗效学研究 |
| 1.2 病理学研究 |
| 1.3 影像学研究 |
| 1.4 治疗机理研究 |
| 2、氩氦刀的临床研究 |
| 2.1 氩氦刀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
| 2.2 氩氦刀冷冻治疗的优势 |
| 2.3 氩氦刀治疗的局限性 |
| 2.4 氩氦刀术后副反应及处理 |
| 2.5 氩氦刀治疗的评价标准 |
| 3、氩氦刀的临床应用 |
| 3.1 氩氦刀的单独使用治疗肺癌 |
| 3.2 氩氦刀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 |
| 3.3 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 |
| 二、其它微创治疗中晚期肺癌 |
| (一) 热疗 |
| 1、激光治疗 |
| 2、微波治疗 |
| 2.1 内镜微波治疗 |
| 2.2 经皮穿刺微波治疗 |
| 2.3 微波透热治疗 |
| 3、射频消融治疗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
| 3.1 RFA单独应用治疗中晚期肺癌 |
| 3.2 RFA与放化疗结合治疗中晚期肺癌 |
| 4、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 |
| (二) 光动力治疗 |
| 1、光动力治疗的一般研究 |
| 2、光动力治疗的实验研究 |
| 3、光动力治疗的临床应用 |
| (三) 支架治疗术 |
| (四) 介入治疗 |
| 1、肺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
| 1.1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BAI) |
| 1.2 肺动脉灌注化疗(PAI) |
| 1.3 支气管动脉栓塞(BAE) |
| 1.4 支气管动脉加肺动脉双重灌注化疗(BAI+PAI) |
| 1.5 血管内介入与其他疗法结合 |
| 2、肿块内直接介入治疗 |
| 2.1 肿块内微泵植入 |
| 2.2 术中药物微粒植入 |
| 2.3 瘤体内同位素微粒植入 |
| 2.4 支气管腔内介入治疗 |
| 2.5 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 |
| 3、肺癌的腔内介入治疗 |
| (五) 电化学治疗 |
| 临床研究 |
| 一、前言 |
| 二、病例选择标准 |
| 1、肺癌诊断标准 |
| 1.1 西医诊断标准 |
| 1.2 肺癌TNM分期(UICC,2002)标准 |
| 2、病例纳入标准 |
| 3、病例排除标准 |
|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
| 1、研究方法 |
| 2、研究内容 |
| 3、计分标准与统计方法 |
| 4、疗效评价标准 |
| 4.1 术中CT影像监测评价标准 |
| 4.2 氩氦刀消融病灶的术后追访CT评价标准 |
| 4.3 行为状况评价标准 |
| 4.4 生活质量(QOL)评价标准 |
| 4.5 症状变化评价标准 |
| 4.6 WHO实体瘤疗效评定 |
| 4.7 生存期 |
| 5、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
| 5.1 临床资料 |
| 5.2 治疗方法 |
| 6、研究结果 |
| 6.1 疗效评价 |
| 6.2 中药应用情况 |
| 6.3 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处理 |
| 7、讨论 |
| 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 7.2 本研究的特点 |
| 7.3 研究结果分析 |
| 7.4 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 7.5 氩氦靶向冷冻技术治疗肺癌的特点 |
| 7.6 中药在联合治疗中的作用初探 |
| 7.7 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特点 |
| 8、问题和展望 |
| 结语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附图 |
| 缩略词表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前言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与相关文献复习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 致谢 |
| 资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词 |
| 前言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 第一章 犬乳腺肿瘤病因、发病机理及诊断研究进展 |
| 1 犬乳腺肿瘤的病因与形成机理 |
| 2 犬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 |
| 2.1 病史调查 |
| 2.2 临床症状检查 |
| 2.3 病理学检查及分类 |
| 2.4 针吸细胞学和活组织切片检查 |
| 2.5 钼靶X射线检查 |
| 2.6 超声检查 |
| 2.7 CT扫描技术 |
| 3 乳腺肿瘤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 3.1 p53基因 |
| 3.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 3.3 PTEN基因 |
| 3.4 CD44基因 |
| 3.5 环氧化酶2(COX-2) |
| 3.6 雌激素、孕激素及其受体 |
| 4 犬乳腺肿瘤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
| 4.1 手术治疗 |
| 4.2 化学疗法 |
| 4.3 激素疗法 |
| 4.4 中医药疗法 |
| 4.5 放射疗法 |
| 参考文献 |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 第二章 60例犬乳腺肿瘤病例的临床调查与分析 |
| 1 材料 |
| 1.1 临床病例 |
| 1.2 主要耗材与仪器 |
| 1.3 主要试剂 |
| 1.4 主要药物 |
| 2 方法 |
| 2.1 临床资料统计 |
| 2.2 组织初步处理 |
| 2.3 血液及血清样本采集 |
| 3 结果与分析 |
| 3.1 犬乳腺肿瘤临床表现与检查 |
| 3.2 不同品种犬乳腺肿瘤发生率 |
| 3.3 不同年龄犬的乳腺肿瘤发生率 |
| 3.4 配种、假孕、绝育等对犬乳腺肿瘤发生的影响 |
| 3.5 日常饮食乳腺肿瘤发生率 |
| 3.6 不同部位乳腺肿瘤发生率 |
| 3.7 不同性别乳腺肿瘤的发生率 |
| 4 讨论 |
| 4.1 动物遗传、年龄、品种对犬乳腺肿瘤的影响 |
| 4.2 饮食及环境对犬乳腺肿瘤发生的影响 |
| 4.3 犬肿瘤病的转移 |
| 5 小结 |
| 参考文献 |
| 第三章 犬乳腺肿瘤手术治疗及其预后的调查 |
| 1 材料 |
| 1.1 临床病例 |
| 1.2 主要耗材与仪器 |
| 2 方法 |
| 2.1 临床资料统计 |
| 2.2 外科手术摘除(切除) |
| 2.3 组织初步处理 |
| 3 结果与分析 |
| 3.1 不同手术方法的应用 |
| 3.2 术后预后调查 |
| 4 讨论 |
| 4.1 不同部位乳腺肿瘤的摘除对预后的影响 |
| 4.2 卵巢切除术对预后的影响 |
| 4.3 良性、恶性肿瘤手术摘除对预后的影响 |
| 4.4 乳腺肿瘤质量及体积对预后的影响 |
| 5 小结 |
| 参考文献 |
| 第四章 犬乳腺肿瘤病例显微及超微病理组织学研究 |
| 1 材料 |
| 1.1 乳腺肿瘤材料 |
| 1.2 主要试剂 |
| 1.3 主要仪器与耗材 |
| 1.4 主要试剂配制 |
| 2 方法 |
| 2.1 病理组织学观察 |
| 2.2 超微结构观察 |
| 3 结果 |
| 3.1 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 |
| 3.2 病理解剖学观察 |
| 3.3 显微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 |
| 3.4 电镜观察结果 |
| 4 讨论 |
| 4.1 犬乳腺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类 |
| 4.2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
| 4.3 良性乳腺肿瘤 |
| 4.4 恶性乳腺肿瘤 |
| 4.5 超微镜检观察 |
| 5 小结 |
| 参考文献 |
| 全文总结 |
| 论文创新之处 |
| 致谢 |
| 在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