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陈妙珠,欧红桃,黄敏,许丽芳[1](2019)在《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接种中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接种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计划免疫接种的300例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观察组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儿童的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预防接种目的、疫苗预防何种相应传染病、儿童何时接种何种疫苗、接种疫苗禁忌证、疫苗接种前后注意事项、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等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发热、皮疹、局部红肿硬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显着,能有效提升家长及儿童对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王安玲[2](2019)在《儿童计划免疫应用妈妈课堂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妈妈课堂在儿童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248例门诊计划免疫儿童及其家长,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妈妈课堂健康教育)与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对比2组干预后家长健康知识掌握度及儿童疫苗接种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家长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疫苗接种率为95.16%,高于对照组的8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中妈妈课堂应用效果更为理想,能改善家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提升儿童疫苗接种率,值得推广应用。
张娟[3](2019)在《细致健康宣教对计划免疫儿童接种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究细致健康宣教对计划免疫儿童接种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接收的172例计划免疫儿童纳入实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将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儿童及家长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儿童及家长进行细致健康宣教,观察两组儿童接种依从性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细致健康宣教的观察组儿童接种依从性为91.86%,进行常规健康宣教的对照组儿童接种依从性为74.42%,组间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细致健康宣教的观察组儿童家长护理满意度为87.21%,进行常规健康宣教的对照组儿童家长护理满意度为68.60%,组间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计划免疫儿童及其家长进行细致健康宣教能够明显提高儿童接种依从性及家长护理满意度。
张磊[4](2018)在《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工作中的促进作用及体会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工作中的促进作用及体会。方法选取本社区于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计划免疫中心的免疫工作资料、疫情报表资料进行分析。将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家长及新生婴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的发病率分别为2.03%、0%、0%、0%。据统计,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1周岁儿童的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麻疹免疫接种率分别为82.51%、82.61%、88.32%、83.61%;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2年间1周岁儿童的"四苗"的免疫接种率均为100%。结论对流动人口儿童的家长、新生婴儿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社区群众的健康意识及自我保健能力,明显降低计划免疫传染的发病率。
杨春琼[5](2018)在《临床护理路径在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婴幼儿4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婴幼儿家长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婴幼儿家长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婴幼儿疫苗及时接种比例及家长对疫苗接种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免疫接种及时率和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于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
郑晓艳[6](2017)在《探讨免疫规划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实施及其效果》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在免疫规划工作过程中使用健康教育的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本市在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的情况,比较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免疫规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结果相比健康教育实施前,疫苗接种合格率、儿童建卡率和计划外疫苗接种率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改善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效果,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徐海燕[7](2017)在《健康教育入社区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健康教育入社区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社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计划接种疫苗的100例儿童家长进行入社区的宣传教育,将100例儿童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人,对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免疫接种前教育,对观察组在一般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系统专业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接种率。结果观察组儿童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比例为96%,而对照组为82%,且观察组儿童的相关项目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儿童(P<0.05)。结论对于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只有入社区的系统健康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其接种质量,也才使得家长更加满意接种服务。
曹兆群[8](2017)在《健康教育在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接种门诊行预防接种的儿童24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儿童120例,观察组给予儿童及家长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教育,对两组预防接种率、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免疫接种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健康教育观察组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率达96.7%,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免疫接种服务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4.2%,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帮助,能够显着提升免疫接种率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魏琳萍[9](2017)在《临床护理路径在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于本社区计划免疫接种的9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5例儿童,对对照组儿童家长给予传统健康教育,对观察组儿童家长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给予健康教育,对比并分析两组儿童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儿童的及时免疫接种率(95.56%)与对照组儿童(75.56%)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家长的满意度(95.56%)与对照组儿童家长(77.78%)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计划免疫的儿童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给予健康教育的效果较好。
哈尔了哈西·卡开西[10](2017)在《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中的护理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中的护理措施及方法,以做好儿童的接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方法将本院近两年进行预防接种建档的180例儿童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接种时间将所有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宣教方法,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分析对比两组儿童及时接种率及家长的满意度。结果无论是在儿童接种率上,还是在家长满意度上,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在计划免疫中,加强护理指导,做好接种儿童家长的工作,从而有利于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儿童接种率与接种质量,增强儿童自身的免疫能力。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
| 2.2 两组儿童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2组家长健康知识掌握度对比 |
| 2.2 2组儿童疫苗接种率对比 |
| 3 讨论 |
| 0 引言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护理措施 |
| 1.3 观察指标 |
| 1.4 数据处理 |
| 2 结果 |
| 2.1 两组儿童接种依从性比较 |
| 2.2 两组儿童家长满意度比较 |
| 3 讨论 |
| 0 引言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各时间段的相应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对比 |
| 2.2 1周岁儿童的“四苗”的免疫接种情况分析 |
| 3 讨论 |
| 资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0 引言 |
| 1 对象和方法 |
| 1.1 对象 |
| 1.2 方法 |
| 1.2.1 面对面教育 |
| 1.2.2 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 |
| 1.2.3 突出健康教育重点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0 引言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2.1 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
| 1.2.2 对妊娠阶段和产后的妇女进行教育 |
| 1.3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3 结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测指标 |
| 1.4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1 资料及方法 |
| 1.1 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计划免疫接种儿童的及时免疫接种情况比较 |
| 2.2 两组计划免疫接种儿童家长的满意度比较 |
| 3 讨论 |
| 0 引言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项目及相关评定标准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及时接种率比较 |
| 2.2 两组满意情况比较 |
| 3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