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兰德鹅风土驯化研究介绍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引进风土驯化的研究朗德鹅(论文文献综述)

何国林[1](2014)在《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建设探析》文中指出都市农业是大城市发展农业的崭新理念,受到国内外大都市的普遍重视。作为对传统农业发展的反思,都市农业强调以乡村资源为依托,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内联合二、三产业,发挥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当前,乌鲁木齐市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协调,尤其是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明显滞后,农业生态、社会功能未得到足够重视和充分发挥。结合当前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加快都市农业建设,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变,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采取SWOT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查找出都市农业发展存在“传统低效高耗农业比重过大,区域特色不明显”等问题。结合都市农业发展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提出了都市农业发展定位。通过大量调查研究,规划了近郊、远郊和南部山区三个都市农业发展区域,完善其发展方向。采取实证法,筛选出都市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促进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农业产业体系。在充分借鉴国内外都市农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统筹城乡发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高农业内部竞争力”等六个方面提出加快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与参考。

岳敏[2](2014)在《西藏小型猪生长相关基因的研究》文中指出动物的生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动物的品种及性别、营养水平、生活环境、母体效应等。多种因素最终通过神经内分泌的整合、调控而发挥作用,其中调控关键的是由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构成的神经内分泌生长轴。神经内分泌生长轴主要包括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抑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以及这些激素的受体、结合蛋白。哺乳动物在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下丘脑开始分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同时也释放生长抑素,生长激素的分泌受到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双重控制,即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而生长抑素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生长激素分泌后与生长激素结合蛋白结合经血液循环运输到体内各组织器官,与靶器官上的生长激素受体结合,启动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机制,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主要由肝脏合成后释放到血液中,再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结合运输至动物体内的多种组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细胞增殖,从而促进哺乳动物以骨骼肌为主的生长。生长激素还作用于肝外组织,使之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发挥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生长激素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介导下发挥其促生长作用,一定范围内肝脏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分泌随血液中生长激素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当血液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超过一定浓度,则会反馈抑制垂体中生长激素的表达,促进下丘脑中生长抑素的分泌,在下丘脑和垂体双重水平上抑制生长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小型猪在分类学上与普通家猪相同,同属于哺乳纲,偶蹄目,不反刍目,野猪科,猪属动物。由于猪和人体在解剖、生理学方面很相似,1700年英国人JohnAuther就曾提出可用猪作为人的循环系统等研究的模型。但家猪体型过大(有些品种成年体重在400kg以上),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早在二十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始选育适于实验用的小型猪。育成的小型猪在解剖结构、生理学方面和家猪相同,但体型较小,便于科学实验。目前小型猪在生物医学等领域中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的研究方面,以及异种器官移植、医疗器械的检测、药物动态代谢的方面,小型猪都是很有利用价值的实验动物。猪齿的牙质和齿像的构造也和人相似,可用于牙科医学实验。我国具有独特而又丰富的小型猪资源,它们在原产地均为长期近亲交配形成的封闭群体,具有体型小、遗传稳定等特点,与国外的多品种杂交小型猪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以特有小型猪资源为基础,进行封闭繁育,不仅保存了珍贵的品种资源,而且使品种遗传及表型特征更加稳定,更加符合生命科学研究的要求,达到了保种与选育的双重目的。这是我国具有独特的小型猪资源所带来的无可比拟的优势。我国的小型猪品种有:西藏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版纳微型猪、贵州小香猪、广西巴马小型猪和滇南小耳猪等。其中五指山小型猪、版纳小型猪和广西巴马小型猪的生长相关基因已经有人进行了研究,西藏小型猪与生长相关的基因研究较少。西藏小型猪,来源于青藏高原、海拔2500-4300米的农区和半农牧区,是唯一能够适应高海拔气候和以放牧为主的猪种,封闭的地理环境使西藏小型猪保存了非常纯正的品种资源。本课题组于2004年将西藏小型猪从西藏引进至广州,目前已完成风土驯化及实验动物化研究,并开展了相关动物模型、药物实验及转基因克隆等研究。从免疫学、遗传学研究发现,该品系具有独特的免疫相关指标和遗传特征,加上其独特的外形,是一种优良的实验用小型猪品种。西藏小型猪成年体重仅有25-40kg,是正常肉用猪体重的15-20%。本实验就是对西藏小型猪的生长相关性基因GH、GHR、IGF-1基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西藏小型猪的小体型提供分子理论和实验依据,为进一步“微型化”群体的培育打下基础。本论文研究中:(1)采用了 PCR产物测序的方法进行GH、GHR基因的分型及SNP位点的寻找,并进行不同基因型的部分生长性状比较分析。结果显示:GH基因在检测区域中发现有5个突变位点,分别为A12G、T45C、G84A、G93A、C133T。而GHR基因在检测区域则未发现突变位点。GH基因,T45C突变位点上TC基因型的西藏小型猪的6-8月龄的腹围值较小,G84A突变位点上AA型的西藏小型猪的3-5月龄的体重、体长值较小,G93A突变位点上GG基因型的西藏小型猪的6-8月龄的体长、体高值较小。我们推测在GH基因T45C、G84A、G93A位点突变的TC、AA、GG基因型可能与体型较小有关。(2)克隆得到了西藏小型猪GHR、IGF-1基因的cDNA序列。结果发现:西藏小型猪GHR基因的片段长1912bp,包含编码区1721bp,该编码区编码了572个氨基酸,与版纳微型猪(JF276446.1)、五指山小型猪(DQ422962.1)的GHR基因高度同源达99%。将西藏小型猪GHR基因的编码区与GenBank中搜索到猪的GHR基因(NM214254.2)的c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在1225pb处发生了T→G的突变,该位点的突变引起相应编码氨基酸的变化,由丝氨酸变成了丙氨酸;与五指山猪GHR基因的c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在1248bp、1287bp处分别发生了G→A的突变,但该位点的突变并未引起相应编码氨基酸的改变;与版纳微型猪相比,在1656bp处发生了T→C的突变,该位点的突变也未引起相应编码氨基酸的变化。所获得的西藏小型猪IGF-1基因的片段包含编码区567bp,该编码区编码了186个氨基酸,与猪(NM214256.1)的IGF-1基因高度同源达99%。将西藏小型猪IGF-1基因的编码区与GenBank中搜索到猪的IGF-1基因的c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在440bp、455pb处发生了G→A、C→T的突变,该位点的突变引起相应编码氨基酸的变化,分别由组氨酸变成了精氨酸、亮氨酸转变成了丝氨酸。具体该位点的突变是否导致蛋白质功能的改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3)通过实时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西藏小型猪0岁(1日龄)、0.1岁(36日龄)、0.25岁(90日龄)、0.5岁(180日龄)、1岁(360日龄)、2岁(720日龄)、3岁(1080日龄)的心、肝、脾、肺、肾、肌肉、皮肤组织的GH、GHR和IGF-1基因进行相对表达量的测定分析,从而明确GH、GHR和IGF-1基因在西藏小型猪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脏器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不同脏器的表达中,GH基因在0岁、0.25岁、0.5岁、1岁表达量最低都是肌肉,在0岁、0.5岁时在皮肤中的表达量最高,在0.25岁、1岁时在肺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0.1岁、3岁时表达量最高的是肝脏。GHR基因在0.25、0.5、1、2、3岁的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低,在0、0.1岁时心脏组织的表达量最低,在1、2岁时表达量最高的是肺,在0、0.25岁的肾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IGF-1基因在0、0.25、0.5、1、2岁时肌肉组织的表达量最低,在0、0.25、0.5岁时皮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0.1、2、3岁时肝脏组织的表达量最高。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达中,GH和GHR基因在0.1岁时达到峰值,而IGF-1基因在0.25岁时达到峰值。所以西藏小型猪的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呈现出明显的时空特异性。(4)构建了西藏小型猪GHR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GHR-pIRES2-EGFP转染到西藏小型猪胚胎成纤维细胞中,采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检测IGF-1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转染了西藏小型猪生长激素受体的西藏小型猪的胚胎成纤维细胞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出现了表达上调的现象。

赵金艳,魏红芳,赵金红[3](2011)在《引种不同世代法国莱茵鹅繁殖性能对比分析》文中认为为了解莱茵鹅引入河南省后的生产性能,试验对引种的不同世代法国莱茵鹅繁殖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引种后莱茵鹅的开产日龄高于原产地平均开产日龄;祖代、父母代莱茵鹅的产蛋性能低于法国克里莫公司提供的产蛋标准;祖代、父母代莱茵鹅的蛋重、蛋形指数与法国克里莫公司提供的标准一致;莱茵鹅的种蛋受精率比我国四川白鹅受精率低,种公鹅阴茎发育不良的个体比例较高。

杜文兴[4](2011)在《中国地方鹅种遗传资源多样性与分类地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地方鹅品种资源丰富,品种间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及遗传特性差异较大。为全面了解中国家鹅遗传资源现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关系,本研究通过原产地调查并采集了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11个中国家鹅品种及7个江苏省内品种(类群),2个引进的欧洲家鹅品种和来自2个动物园的灰雁、鸿雁,利用双重抑制PCR技术获得的10对鹅微卫星引物对437个鹅个体基因组DNA进行分析。分析了等位基因频率、群体杂合度(H)、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群体间的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和DA遗传距离,采用UPGMA法、主成分分析(FCA)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等方法,对11个中国家鹅品种及7个江苏省内地方品种的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基于线粒体DNA COI基因序列中的681bp片段对13个品种79个个体和GenBank中相关序列的分析进行了中国鹅品种分类地位探讨。其研究结果如下:1.经双重抑制PCR技术分离得到鹅的微卫星引物12对,其中仅一对不能完全扩增出微卫星片段,其余均能扩出,且退火温度变化范围较大,很容易进行PCR扩增反应。有一对引物扩增后在所有品种上都呈单态,其余10对引物均具多态性。从微卫星引物扩增出的片段中选择两个相对较小且清晰的等位基因片段A和B,A等位基因为11个(CA/TG)重复,B为14个重复。结果显示,在鹅的基因组中可能存在大量的(TG)n重复序列。2.从上述获得的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10对具有较好多态性的引物,对13个国内外的鹅种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型判断;由Fstat软件计算结果显示,13个品种中共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4~11个。61个等位基因中仅有7个在13个鹅品种中出现;有12个在11个中国鹅群体中出现,中国鹅中共有等位基因数占总等位基因数的19.56%。但有些特有的等位基因仅在某一群体中出现,如溆浦鹅、豁眼鹅、太湖鹅、狮头鹅分别在四个不同位点出现稀有的等位基因。除G08的143 bp位点在狮头鹅中出现较高的等位基因频率外(0.868),其余三个稀有等位基因均只有较低的频率。同时还发现,个别品种存在个别位点等位基因缺失现象,如伊犁鹅中在G01的143bp位点上出现等位基因缺失。3.10个微卫星在13个中外鹅品种中的平均群体杂合度(H)为0.545;除G04、G09和G12位点平均杂合度低于0.5外,其余7个位点的平均杂合度都超过0.5。我国11个地方鹅品种的群体杂合度较高,最高的长乐鹅(0.605),最低的东北籽鹅(0.488),两个外来品种莱茵鹅和朗德鹅的群体杂合度较低,分别为0.470和0.421;表明我国地方鹅品种的遗传变异相对较大;外来鹅种遗传变异相对较小、品种比较纯、选育程度较高。13个品种所有基因座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85,仍以中国鹅种较高,外来鹅种较低;表明我国地方鹅品种内的遗传基因丰富,外来鹅种遗传基因相对较纯。10个微卫星在13个品种的平均等位基因观察数为3.5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539;中国鹅种普遍高于外来鹅种。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分析表明:10个微卫星在13个鹅种的FST(群体分化系数即遗传分化系数)为21.39%(p<0.001),所有位点都出现极显着分化(p<0.001)。13个鹅品种的F(>)(总近交系数)值为23.7%,达到极显着水平(p<0.001);其中G04、G06、G08、G09、G10和G12位点的Frr值偏离Hardy-Weinberg期望,达极显着水平(p<0.001)。13个鹅品种的FIs(鹅种间的近交系数)值为2.98%,达到显着水平(p<0.05);其中G04、G08、G09、G10的FIs值偏离Hardy-Weinberg期望,达极显着水平(p<0.001)。Nm(基因流值)变化范围从G04的0.3863到G10的1.7854,平均值为0.8890。从FST和Nm值可知,FST值越大、Nm值越小,也即群体(品种间)分化程度越大、基因流值越小。通过分子方差分析得出我国新疆伊犁鹅与我国其它10个地方鹅品种间的FST值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欧洲的莱茵鹅、朗德鹅与我国地方10个鹅品种(伊犁鹅除外)间的FST值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我国地方大型鹅品种与中、小型鹅之间的FST值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从基因流值来看,皖西白鹅和雁鹅之间基因流值最大(Nm=9.554);四川白鹅和雁鹅之间次之(Nm=7.947);而朗德鹅和东北籽鹅之间基因流值最小(Nm=0.325)。莱茵鹅和朗德鹅两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较小(FST=0.072);皖西白鹅和雁鹅间遗传分化程度最小(FST=0.026)。但总体来说,中国地方鹅品种间(除伊犁鹅外)群体遗传分化系数较小,说明中国家鹅的起源均受到了同一祖先的影响;中国鹅品种间的基因流值大于与外来鹅种间的基因流值,说明中国鹅种间相互迁移率更高。4.UPGMA和NJ法聚类均能把13个鹅群体在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中国鹅种(伊犁鹅除外)聚为一类,外来2个鹅种先聚后再与伊犁鹅聚为第二类。用Structure程序对13个鹅种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当K=2时,13个鹅种分成二类,其中伊犁鹅和欧洲鹅聚在一类;当K=3时,伊犁鹅仍和欧洲鹅聚在一类;中国其他鹅种中的浙东白鹅、长乐鹅、太湖鹅、皖西白鹅聚为一类,其除中国鹅聚为一类;当K=4、5时,浙东白鹅、长乐鹅、太湖鹅聚为一类,豁眼鹅、东北籽鹅、皖西白鹅聚为一类,四川鹅、雁鹅、溆浦鹅聚为一类,狮头鹅单独一类;当K=6时,伊犁鹅从欧洲鹅中分离出来,其除中国鹅种间聚类基本不变。此结果与UPGMA和NJ法聚类结果基本一致。5.选择11个品种79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COI基因序列中的681bp片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群体的Hd(单培型多样度)为0.6219±0.036;Pi(核苷酸多样度)为0.00120±0.00011;11个群体共有6种单倍型,且以H2和H3为主体单倍型,两者频率分别为51.9%和31.65%;而H4、H5和H6单倍型仅为一个个体的少数单倍型。采用Mega4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后发现,其中保守位点677个,可变位点4个,简约信息位点4个,单信息位点2个。群体内单倍型多样度(Hd)以莱茵鹅最高(0.8100±0.0169),其次为灰雁(0.7140±0.0151),伊犁鹅品种Hd为0。将中国地方家鹅品种间的Hd进行比较,皖西白鹅明显高于其它鹅品种。群体内核苷酸多样度(Dx/Dy)以菜茵鹅最高(0.00168),伊犁鹅最低为0。群体间核苷酸分歧度(Dxy)以鸿雁与中国鹅(伊犁鹅除外)间、灰雁与欧洲鹅及伊犁鹅间较小。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GST),以中国伊犁鹅与鸿雁的GsT遗传分化大于与灰雁的遗传分化程度;除伊犁鹅之外,中国地方鹅种群体间的GST相对较小,表明除伊犁鹅外的中国鹅间遗传关系更一致。6.对雁亚科32条COI基因序列的统计分析发现,4种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8%、34.6%、24.9%、16.7%,嘌呤平均含量与嘧啶平均含量相近,说明序列碱基不存在明显的偏向性。31条雁亚科mtDNACoI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到24种单倍型,作为外群的鹊雁亚科(Anseranatinae)的鹊鹅(magpie goose)形成一个独立的单倍型,所有物种Hd为0.9819;其中中国家鹅、鸿雁与下载鸿雁序列共享同一单倍型,伊犁鹅、欧洲鹅与灰雁共享同一单倍型。7.基于10对鹅微卫星引物分析结果显示:鸿雁与莱茵鹅的遗传分化程度最高,为0.386;莱茵鹅与朗德鹅、伊犁鹅的遗传距离较近,分别为0.1484和0.2099,还与灰雁的距离相对较近,分别为0.2850和0.3031;中国家鹅(除伊犁鹅外)与鸿雁的遗传距离较近,为0.1768。鸿雁、中国家鹅与朗德鹅间的遗传距离最大,分别为0.855和0.854;相应地,它们之间的品种分化时间也最早,达到了777.2年和776.1年。中国家鹅(除伊犁鹅外)与上述集合中的所有群体的遗传距离均较远,伊犁鹅与欧洲鹅的分化时间较晚于与中国家鹅的分化时间。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鸿雁与中国家鹅聚为一类,莱茵鹅与朗德鹅先聚,再分别与伊犁鹅、灰雁聚为一类。每个分枝上都获得较高的支持率。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家鹅(除伊犁鹅外)起源于鸿雁,欧洲鹅(包括伊犁鹅)起源于灰雁。8.基于10对鹅微卫星引物对江苏省鹅种遗传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内鹅品种资源可以分为四大类型。一类是太湖鹅:包括苏州种鹅场的太湖鹅、南农大种鹅场的太湖鹅、以及盐城建湖的太湖鹅。第二类是四季鹅:包括句容和溧水二地的四季鹅,以及含有浙东白鹅和皖西白鹅血缘的洪泽鹅。第三类是四川鹅:主要是引进饲养推广的四川白鹅,实际上常熟饲养的不是太湖鹅,而是引入的四川白鹅。第四类是扬州鹅:由于扬州鹅是通过引入四川白鹅等品种与太湖鹅杂交后选育的鹅种,所以遗传基因丰富,可以自成一体进行继续选育和推广。而豁眼鹅和狮头鹅至今仍游离于江苏养鹅业外。

王丹[5](2011)在《维生素A对朗德鹅肥肝抗氧化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新疆石河子朗德鹅生产实验基地选取130只朗德鹅,进行7天预饲,然后进行填饲试验。采购维生素A后对朗德鹅进行分组,共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2、3、4、5、6组)在超饲养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A(0、2000、5000、8000、15000、30000IU/kg),研究维生素A对朗德鹅一系列指标的影响。通过一个月的饲养试验表明,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升高,对朗德鹅的生长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体增重最大的是第5组,比对照组高26.07%,差异显着(P<0.05)。试验2、3、4、5、6组填饲后体重分别比对照组升高10.1%、11.38%、13.2%、15.46%、9.8%,但试验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但是对朗德鹅的屠宰性能影响不大,可以提高试验各组的腹脂重、腹脂率,降低皮脂厚、肌间脂肪宽。通过实验表明朗德鹅的肥肝重还是受到维生素A的影响,添加维生素A多的产生的肥肝分量较重,而消耗的料也减少。说明维生素A对朗德鹅产肝性能还是有一定的影响。试验2、3、4、5组肥肝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6.33%、34.52%、45.16%、38%,料肝比下降20.56%、24.43%、34.52%、25.81%,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试验结果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醋(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等指标受到维生素A水平的影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高于对照组,除第6组的甘油三酷(TG)、第3组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外,其它试验各组的血脂代谢指标均差异不显着(P>0.05)。由于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提高,试验4、5组肝脏维生素A含量与其它各组差异显着(P<0.05),第2、3组肝脏维生素A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中维生素A的含量呈递增的趋势。在饲粮中添加的维生素A促使抗抗氧化性能均显着的提高。第2、3、4组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醛(GSH-Px)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65%、9.98%、33.52%,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第4、5组肝脏总抗氧化力(T-AOC)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3.52%、49.88%,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试验各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总蛋白中,对照组、第6组与第3组差异显着(P<0.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球蛋白成先升后降的趋势,第2与第3组差异不显着(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白蛋白中第2组与对照组、第4组差异显着(P<0.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维生素A添加增多,反而使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添加维生素A的试验组与不添加的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在肥肝营养价值测定中,水分含量和脂肪含量不相同,添加8000-15000IU/kg维生素A组低于其他组,第2、3、4、5组的肝脏蛋白质比对照组低0.4%、1.15%、1.8%、3.9%,但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适当的添加量为8000-15000IU/kg维生素A,可以显着的提高超饲养期朗德鹅的体增重、产肝性能血清和肝脏的维生素A的沉积和肥肝抗氧化性能,改善生长性能、血脂代谢、血清生化指标。

张晓鹰[6](2009)在《浅谈辽宁鹅业发展概况》文中认为1市场情况及前景21世纪人类食品科学的主旋律是绿色、营养、保健、安全。鹅是主要以青粗饲料为主的大型草食家禽,其特点是: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只要防疫及时,管理精心,饲养科学,鹅很少得病。因用药少,排泄快,所以鹅肉基本上无药物残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

于世浩,王宝维,范永存,张倩,王巧莉,荆丽珍,岳斌[7](2007)在《朗德鹅肥肝重与体型指标相关及聚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研究朗德鹅肥肝重与体型指标、体重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朗德鹅的肥肝重与胸宽、盆骨宽、颈长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566、0.479、0.508,其中肥肝重与胸宽相关性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与颈长、盆骨宽达到显着水平(P<0.05)。体型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颈长、胸宽、盆骨宽、体重、肥肝重分为第一类,颈围、喙宽、龙骨长、胫长、胫围分为第二类,体斜长分为第三类。朗德鹅的颈长、胸宽、盆骨宽、体重等性状指标与产肝性能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肥肝鹅早期选育过程中肥肝性状首选的相关体型指标。

李齐发,辜自荣,刘振山,黄治国,苏胜彦,狄雷,吴松青[8](2005)在《不同开填体重朗德鹅产肝性能的比较试验》文中提出对不同开填体重的朗德鹅产肝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4.2 kg体重组的平均肝重最大,为827.50 g,极显着高于3.8 kg、3.0 kg体重组(P<0.01);4.7 kg体重组的肝重明显低于4.2 kg体重组,但没有达到显着水平(P=0.20);相关分析发现开填体重与肝重之间呈极显着的正相关;通过建立回归曲线得出国内朗德鹅12周龄的最佳开填体重为4.5 kg。对肥肝重与腹脂重、皮脂厚等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肝重与腹脂重呈正相关且达到显着水平(P<0.05),说明脂肪组织的脂肪沉积与肝脏的脂肪沉积有密切的关系。

孙云子[9](2004)在《不同能量饲料对朗德鹅产肝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主要研究了三种不同能量饲料玉米、糙米、小麦和添加不同比例的油脂对朗德鹅产肝性能的影响。旨在为开发朗德鹅系列产品和新型超饲原料,为朗德鹅肥肝生产的超饲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动物为日龄相同,体重相近,健康的朗德鹅,采用因子实验设计,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共60只,入试日龄为14周龄,正试期为21天。各组饲粮为:第1组玉米96%;第2组玉米93%+3%植物油;第3组糙米96%;第4组糙米93%+3%植物油;第5组小麦96%;第6组小麦93%+3%植物油,其他原料相同,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管理。21天后,禁食18小时屠宰,测定其产肝性能、屠宰性能、肝脏和肌肉营养指标。结果表明: 本实验条件下1—6组朗德鹅肥肝重量分别为554.68g、553.60g、754.00g、738.67g、246.67g、274.33g,第3和第4组肥肝重显着高于其它各组(P<0.05)。相同的能量饲料组间肝重差异不显着(P>0.05);第3、4组肝活比和肝屠比均大于10%,显着高于第1、2、5、6组(P<0.05);第3组的料肝比仅为17.01:1显着低于第1、2、5、6组(P<0.05)。 玉米、小麦、糙米对末重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添加油脂虽然提高了饲料中的能量水平,但对末重没有显着的影响:不同能量饲料对体增重有显着的影响(p<0.05)。第3组平均体增重2.32kg,在各组中最高,且与各组间(第4组除外)差异显着(p<0.05)。 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率、腹脂率、胸肌率、腿肌率等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全净膛率第5、6组与其它各组差异显着(p<0.05)。试验期脂肪主要在鹅的肝脏、腹部、皮下和肠系膜等部位沉积。 用糙米肥育的鹅肥肝水分和蛋白质含量显着低于玉米和小麦(p<0.05),总脂含量显着高于玉米和小麦组(p<0.05)。超饲后各组肌肉粗蛋白、水分含量没有显着差异。第3、第4组肌肉中粗脂肪显着高于其他组,多重比较差异显着(p<0.05),但这两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 朗德鹅肥肝重与体增重、末重、皮脂率、腹脂率呈现显着的正线性相关关系。与料肝比呈现显着的负线性相关关系(p<0.05)。 试验结果表明,从体增重、饲料转化和屠宰性能及经济效益考虑,糙米和玉米作为超饲原料优于小麦。糙米产肝性能相当或优于玉米,可以替代玉米作为生产鹅肥肝的能量饲料。以糙米作为能量饲料生产鹅肥肝时,96%糙米+4%预混料的配比适宜,营养水平以8.2%的蛋白、13.52MJ/kg的代谢能为佳。

王继文[10](2003)在《中国主要家鹅品种分子系统进化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测定了15个中国家鹅品种、2个欧洲家鹅品种96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1042bp)和44个个体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143bp)。17个家鹅品种96条控制区序列和GenBank中相关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检测到94个多态位点,核苷酸多样度为0.015490,20种单倍型,H6是鸿雁家鹅的共享单倍型,鸿雁和灰雁家鹅没有共享单倍型,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母系起源(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分析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支持灰雁和鸿雁家鹅为两种不同起源的结论。中国的伊犁鹅和欧洲的朗德鹅、莱茵鹅起源于灰雁,其他中国家鹅起源于鸿雁,不支持灰雁家鹅和鸿雁家鹅来源于灰雁西方亚种和灰雁东方亚种的观点。 不同家鹅品种的核苷酸多样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0~0.135),灰雁鹅种的核苷酸多样度(1.179)明显高于鸿雁鹅种(0.088)。豁眼鹅与其它中国鸿雁品种间的核苷酸分歧度(0.211~0.272)明显高于其它鸿雁鹅品种间的核苷酸分歧度(0.000~0.094)。较低的核苷酸多态度表明,同一起源的家鹅mtDNA群体分化程度较低,它们拥有较近的共同祖先,且可能是在不同的时间多个中心由鸿雁野生种驯化而成。推测广东的汕头地区(狮头鹅)、四川(四川白鹅)、江苏(太湖鹅)、湖南(溆浦鹅)、安徽的六安地区(雁鹅)、山东的莱阳地区(豁眼鹅)等是中国鸿雁鹅的主要驯养驯化地。 在中国鸿雁家鹅品种的形成过程中,家鹅的遗传分化式样与品种的地理分布型式有很大的相关性,表现为地理分化的物种形成模型。豁眼鹅的遗传分化程度高于中国其它鸿雁家鹅,其他鸿雁家鹅品种间的遗传分化不明显。 家鹅控制区部分序列(1042bp)的保守元件F-box(265~293)、D-box(371~395)和C-box(419~445)位于控制区Ⅱ,CSB-1(719~745)位于控制区Ⅲ。灰雁和鸿雁家鹅控制区序列的F-box、D-box、C-box和CSB-1四个序列保守元件在雁属鹅种间或种内品种间均表现出了高度的保守性。控制区Ⅰ和控制区Ⅲ是家鹅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高变区,尽管控制区Ⅰ只测定了246bp,但控制区Ⅰ的转换值(S)、颠换值(V)和分歧百分比(P)均明显高于控制区Ⅲ,控制区Ⅱ最为保守。灰雁和鸿雁mtDNA控制区序列转换数远大于颠换数,表明家鹅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在种间、控制区区域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异模式。用控制区序列研究近缘鹅种的系统进化关系比细胞色素b基因更适合。 用最大似然法(ML)、最大简约法(MP)和最小进化法(ME)基于鹅线粒体DNA控制区1042bP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拓扑结构相似,雁属鹅种聚积在一起形成雁属鹅种进化枝,黑雁属的黑雁、红胸黑雁、加拿大黑雁、白颊黑雁和天鹅属的黑天鹅以及埃及雁、斑胁草雁、扁嘴天鹅及澳洲灰雁聚积在一个进化分枝上,形成两大进化分枝,且ML、MP和ME分析的支持率均为100%。在雁属鹅种的系统进化关系中,形成了4个进化枝,即:(l)细嘴雁、雪雁、帝雁和斑头雁,(2)小白额雁、豆雁、白额雁以及粉脚雁,(3)14个中国鸿雁家鹅品种,(4)灰雁东方亚种、灰雁西方亚种和灰雁家鹅(朗德鹅、莱茵鹅和伊犁鹅)。中国鸿雁家鹅形成一单源进化枝,豁眼鹅与其他家鹅品种形成两个分枝,MP、ML和ME分析的BP值均为100%。豁眼鹅与其他家鹅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均为0.0029,除豁眼鹅外的中国家鹅品种间的距离值均为0,表明豁眼鹅的分化时间早于其他家鹅品种,其它中国鹅品种亲缘关系极近,在进化分枝上的支序和分组不明显,BootstraP检验的BP值较低(ML为55%,MP为53%,ME为51%)。 豁眼鹅与其它13个鸿雁家鹅品种间的基因流很小(Nm=0 .020.54),遗传漂变是豁眼鹅与其他鸿雁家鹅间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另外13个鸿雁家鹅品种的地理分布是邻域或同域分布,品种间存在较强的基因交流(Nm=12.0一“.33),因此,基因流是这13个鸿雁鹅品种遗传分化程度低的主要因素。

二、引进风土驯化的研究朗德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引进风土驯化的研究朗德鹅(论文提纲范文)

(1)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建设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案
第2章 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发展 SWOT 分析
    2.1 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基本情况
    2.2 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发展优势
    2.3 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劣势
    2.4 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机会
    2.5 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威胁
第3章 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低效高耗农业比重过大,区域特色不明显
    3.2 农业经营规模小,园区农业发展滞后,产业化水平不高
    3.3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3.4 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3.5 都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第4章 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功能定位和空间发展结构
    4.1 都市农业功能定位
    4.2 扩展都市农业的功能
    4.3 都市农业空间结构
第5章 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结构调整
    5.1 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小区的建设发展
    5.2 着力提升蔬菜瓜果产业
    5.3 巩固发展水产养殖业
    5.4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5.5 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产业
    5.6 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
    5.7 积极建设种源农业,大力发展集中育苗
第6章 国内外发展都市农业经验与借鉴
    6.1 国外都市农业发展情况
    6.2 国内都市农业发展情况
第7章 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7.1 统筹城乡发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高农业内部竞争力
    7.2 聚集生产要素,创建现代农业园区
    7.3 培育新型主体,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方式
    7.4 加快科技创新,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7.5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资金保障机制
    7.6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西藏小型猪生长相关基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科学意义
        1.1 小型猪研究的现状及其进展
        1.2 国内、外小型猪的介绍
        1.3 小型猪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生长相关基因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1 神经内分泌生长轴
        2.2 与生长相关基因的研究
        2.3 本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 研究内容
    第一节 西藏小型猪GH、GH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前言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第二节 西藏小型猪GHR、IGF-1基因的克隆测序分析
        前言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节 西藏小型猪GH、GHR、IGF-1基因在不同年龄阶段和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
        前言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四节 西藏小型猪GHR基因的真核表达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英文缩写词表
致谢
附件

(4)中国地方鹅种遗传资源多样性与分类地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鸟类的起源、进化与鹅的起源、驯化
        1 鸟类的起源与进化
        1.1 鸟类的起源
        1.2 鸟类的进化
        1.3 鸟类的系统分类
        2 鹅的起源和驯化
        2.1 国外对鹅起源的研究
        2.2 鹅的驯化历史
        2.3 中国对鹅起源的研究
        2.4 中国的养鹅技艺变迁
        3 鹅的品种及生产特性
        3.1 鹅品种分类和分布
        3.2 世界标准鹅品种简介
        3.3 中国鹅品种资源
    第二章 鹅的生物学特性
        1 鹅的生物学特性
        1.1 喜水喜干习性
        1.2 耐寒怕热习性
        1.3 食性广,耐粗饲
        1.4 生长速度快,成熟周期短
        2 鹅的营养和经济价值
        2.1 肉质好,营养价值高
        2.2 副产品利用价值高
        2.3 其他方面
    第三章 鹅种选育研究进展与应用
        1 常规选育
        1.1 地方良种世代选育
        1.2 不同地方品种杂交
        1.3 引进外来品种杂交
        1.4 品系(种)配套发展
        2 鹅遗传特性的研究与应用
        2.1 血液生化指标选育
        2.2 DNA分子标记选育
        3 常用的DNA分子标记及应用
        3.1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RFLP)
        3.2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标记(RAPD)
        3.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3.4 微卫星DNA标记(Microsatellite)
        3.5 SNPs标记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四章 双重抑制PCR技术分离鹅微卫星标记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主要试剂
        1.4 溶液配制
        1.5 实验方法
        1.6 双重抑制PCR技术分离鹅微卫星引物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
        2.2 筛选部分微卫星引物PCR扩增结果
        2.3 微卫星位点测序结果
        3 讨论
        3.1 双重抑制PCR技术筛选微卫星标记的优缺点
        3.2 鹅基因组DNA重复序列分析及双重抑制PCR技术的可行性
        3.3 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原则
    第五章 中国地方鹅种遗传多样陛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基因组DNA制备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主要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微卫星引物
        1.5 PCR扩增
        1.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7 银染
        1.8 基因型分型
        1.9 数据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卫星DNA多态性检测
        2.2 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分析
        2.3 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分析
        2.4 品种间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
        3 讨论
        3.1 鹅微卫星标记在鹅品种中应用条件
        3.2 中国在地方鹅种微卫星遗传多样性
        3.3 群体遗传结构与遗传分化
        3.4 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第六章 基于微卫星标记和DNA条形码推断中国鹅种群分化及系统发育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来源
        1.2 实验方法
        1.3 目的基因测序
        1.4 数据处理与系统发生分析
        2 结果
        2.1 中国家鹅线粒体DNA COⅠ基因序列变异位点分析
        2.2 中国家鹅群体内单倍型多样度及中性检验
        2.3 中国家鹅群体内核苷酸多样度(Dx/Dy)、群体间核苷酸分歧度(Dxy)、遗传分化指数(GST)和净遗传距离(Da)
        2.4 鹅种群发育关系研究
        2.5 微卫星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中国家鹅线粒体DNA COⅠ基因序列分析
        3.2 COⅠ基因在系统发育中的适用性
        3.3 基于线粒体DNA研究家鹅的遗传分化
        3.4 家鹅的系统发生分析
    第七章 江苏地方鹅品种(类群)的系统发育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微卫星座位的部分扩增结果
        2.2 等位基因及基因频率分布
        2.3 各群体微卫星基因座的多态性
        2.4 群体间遗传变异分析
        2.5 品种间遗传距离
        2.6 品种间的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江苏地方鹅品种等位基因数和等位基因频率
        3.2 江苏地方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3.3 群体系统发生关系分析
        3.4 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和品种保护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创新之处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维生素A对朗德鹅肥肝抗氧化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语列表
文献综述
    1.1 鹅肥肝
        1.1.1 肥肝发展概况
        1.1.2 肥肝形成机理
        1.1.3 肥肝的营养价值
    1.2 朗德鹅
    1.3 维生素A
        1.3.1 维生素A的研究进展
        1.3.2 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1.3.3 抗氧化功能
        1.3.4 维生素A免疫功能
        1.3.5 维生素A的缺乏与中毒
    1.4 维生素A对肥肝生产的作用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及分组
    2.2 试验日粮
        2.2.1 预饲期
        2.2.2 超饲期日粮
    2.3 饲养管理
        2.3.1 预饲期
        2.3.2 填饲期
    2.4 样品的采集和屠宰测定
    2.5 屠宰试验需要测的数据
        2.5.1 生长性能指标测定
        2.5.2 屠宰性能测定
        2.5.3 肥肝性能测定
        2.5.4 抗氧化性能指标测定
        2.5.5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超饲养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朗德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3.1.1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填饲后体重的影响
        3.1.2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体增重的影响
    3.2 超饲养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朗德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3.3 超饲养日粮中添加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屠体重的影响
    3.4 超饲养日粮中添加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体脂沉积的影响
    3.5 超饲养日粮中添加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产肝性能的影响
        3.5.1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肥肝重的影响
        3.5.2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肝活比的影响
        3.5.3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料肝比的影响
    3.6 不同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朗德鹅肥肝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
    3.7 超饲养日粮中添加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肥肝营养价值的影响
        3.7.1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肝脏水分含量的影响
        3.7.2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
        3.7.3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肝脏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8 超饲养日粮中添加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8.1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8.2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肝脏SOD的影响
        3.8.3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肝脏GSH-Px的影响
        3.8.4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肝脏MDA值的影响
    3.9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血脂代谢的影响
        3.9.1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总胆固醇的影响
        3.9.2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甘油三酯的影响
        3.9.3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
        3.9.4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3.9.5 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朗德鹅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3.10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10.1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血清总蛋白的影响
        3.10.2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血清白蛋白的影响
        3.10.3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血清球蛋白的影响
        3.10.4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谷丙转氨酶的影响
        3.10.5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谷草转氨酶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不同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屠宰性能的影响
    4.3 不同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朗德鹅产肝性能的影响
    4.4 不同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朗德鹅肥肝中VA含量的影响
    4.5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朗德鹅肝脏营养指标的影响
    4.6 不同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朗德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4.7 不同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朗德鹅血脂代谢指标的影响
    4.8 不同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朗德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自我简介
导师评阅表

(9)不同能量饲料对朗德鹅产肝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1 前言
    1.1 文献综述
        1.1.1 国内外鹅肥肝生产的概况
        1.1.2 我国肥肝生产存在的问题
        1.1.3 我国肥肝生产的发展前景
        1.1.4 朗德鹅的生活习性和生产性能
        1.1.5 鹅肥肝和脂肪肝的区别
        1.1.6 鹅肥肝的营养价值
        1.1.7 鹅肥肝的超饲原料
    1.2 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设计
        2.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2.1.2 试验时间、实验场地
        2.1.3 预饲期的饲养管理
        2.1.4 超饲养期的饲养管理
    2.2 试验材料
    2.3 动物生长性能的测定
    2.4 动物屠宰性能和产肝性能指标的测定
        2.4.1 屠宰试验
        2.4.2 肝脏、肌肉样品中营养指标测定
        2.4.3 计算指标
    2.5 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朗德鹅产肝性能
    3.2 朗德鹅末重、体增重
    3.3 朗德鹅屠宰性能
        3.3.1 朗德鹅试验屠体重及屠体率
        3.3.2 朗德鹅试验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
        3.3.3 朗德鹅胸肌率和腿肌率
        3.3.4 朗德鹅脂肪沉积
    3.4 朗德鹅肝脏,肌肉营养成分
        3.4.1 朗德鹅肝脏营养指标
        3.4.2 朗德鹅腿肌营养指标
        3.4.3 朗德鹅胸肌营养指标
    3.5 朗德鹅肥肝增重与生长性状、屠宰性状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玉米、糙米、小麦对朗德鹅产肝性能的影响
    4.2 玉米、糙米、小麦对朗德鹅体增重、末重屠宰性能的影响
    4.3 玉米、糙米、小麦对朗德鹅鹅肥肝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4.4 朗德鹅鹅肥肝重和脂肪沉积相关性
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主要家鹅品种分子系统进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鸟类线粒体DNA与分子进化
        一、 鸟类线粒体DNA
        (一) 结构特点
        (二) 细胞色素b基因
        (三) mtDNA控制区
        二、 线粒体DNA的遗传特点
        三、 分子进化动力
        四、 分子标记和中性理论
        (一) 分子钟
        (二) 群体遗传结构、生物地理学和基因流
        (三) 有效群体大小
        (四) 群体增长或下降
        (五) 鸟类种系发生研究
    第二节 线粒体DNA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
        一、 保护生物学和遗传
        二、 鹅种资源保护事例
    第三节 中国家鹅的起源与分子进化研究
        一、 中国家鹅的起源
        二、 中国家鹅品种的形成与分布
        三、 鹅分子系统进化研究
        四、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来源
    二、 所用仪器和试剂
        三、 实验方法
        (一) mtDNA的提取与纯化
        (二) 目的DNA片段的扩增
        (三) PCR产物的回收纯化
        (四) 测序反应及DNA序列测定
        四、 数据分析
        (一) 序列分析
        (二) MP、ML和ME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三) 分子系统树准确性分析
第三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家鹅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一、 家鹅线粒体DNA高变区序列变异位点分析
        二、 家鹅群体内单倍型多样度及中性检验
        三、 家鹅群体间核苷酸分歧度、群体内核苷酸多样度和净遗传距离
        四、 分子方差分析
        五、 群体历史动态分析
    第二节 家鹅控制区序列变异模式
        一、 家鹅控制区结构
        二、 家鹅控制区序列变异
        (一) 不同区域序列变异模式
        (二) 家鹅群体间碱基对距离及转换与颠换分析
    第三节 鹅的系统发育关系
        一、 MP、ML和ME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二、 MP树、ML树和ME树比较
        三、 鹅的系统发育关系
    第四节 讨论
        一、 家鹅的遗传分化
        二、 家鹅群体遗传结构
        三、 家鹅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变异
        四、 鹅的系统发育关系
        (一) 中国家鹅与欧洲家鹅间的关系
        (二) 家鹅与野生鹅种间的关系
        (三) 鹅的起源与分类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论着及取得的成果
致谢

四、引进风土驯化的研究朗德鹅(论文参考文献)

  • [1]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建设探析[D]. 何国林. 新疆农业大学, 2014(05)
  • [2]西藏小型猪生长相关基因的研究[D]. 岳敏. 南方医科大学, 2014(05)
  • [3]引种不同世代法国莱茵鹅繁殖性能对比分析[J]. 赵金艳,魏红芳,赵金红.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09)
  • [4]中国地方鹅种遗传资源多样性与分类地位的研究[D]. 杜文兴.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6)
  • [5]维生素A对朗德鹅肥肝抗氧化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D]. 王丹. 石河子大学, 2011(03)
  • [6]浅谈辽宁鹅业发展概况[A]. 张晓鹰. 第三届中国水禽发展大会会刊, 2009(总第24期)
  • [7]朗德鹅肥肝重与体型指标相关及聚类分析[A]. 于世浩,王宝维,范永存,张倩,王巧莉,荆丽珍,岳斌. 中国家禽业——机遇与挑战——第十三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7
  • [8]不同开填体重朗德鹅产肝性能的比较试验[J]. 李齐发,辜自荣,刘振山,黄治国,苏胜彦,狄雷,吴松青. 畜牧与兽医, 2005(12)
  • [9]不同能量饲料对朗德鹅产肝性能影响的研究[D]. 孙云子. 华中农业大学, 2004(01)
  • [10]中国主要家鹅品种分子系统进化研究[D]. 王继文. 四川农业大学, 2003(01)


朗德鹅论文 家鹅论文 肥肝论文 基因合成论文 基因位点论文

上一篇:发动机仿真计算系统模型的建立
下一篇:蒸汽压缩制冷设备稳态模拟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