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良[1](2020)在《对烟草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众所周知,烟草是我国比较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种植的区域大多分布在云南境内,并且很多种植区域的面积规模都比较大,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同时助力种植户的增收加产。在此基础上,要让烟草产量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就需要加强对优质烟草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
黄鹤鸣,叶庄钦,詹仁锋[2](2020)在《优质烟草栽培技术》文中提出烟草在我国农业领域拥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在优质烟草栽培过程中,相关技术决定着烟草质量,因此,应使用优质栽培技术促使烟草质量得到提升。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烟草栽培技术展开分析,进一步对优质烟草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烟草产量与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参考。
童铸[3](2020)在《水肥一体化对植烟土壤环境及烟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指出水肥一体化是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农业新技术。目前作物栽培中运用较多,其在减肥控水的同时,通过改善植烟土壤环境,进而影响烟株的生长以及发育,最终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为探究水肥一体化对烟株的影响机理,本次通过大田试验测定和取样,对比水肥一体化与对照组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与综合效益,最终明晰了水肥一体化的优势,其主要结论如下:水肥一体对植烟土壤环境影响:(1)水肥一体处理可以提高植烟土壤水储量和含水量。不同时期水储量比常规水肥分别提高了15.5%、3.3%和7.8%;土壤(10-30 cm)含水量比常规水肥分别提高20.1%、9.0%和12.4%。(2)水肥一体处理可以降低土壤部分微生物数量。在不同时期,水肥一体处理土壤真菌比常规水肥分别降低了11.1%、45.1%和29.0%;解钾菌比常规水肥分别降低了30.8%、64.1%和42.9%;细菌比常规水肥分别降低了-3.4%、11.9%和30.5%;放线菌上的差异不大。(3)水肥一体处理显着提高部分植烟土壤酶活。在不同生育期,水肥一体处理FDA水解酶比常规水肥处理提高了22.8%、34.7%和15.0%;脲酶活性比常规水肥处理提高了20.0%、5.5%和2.6%;乙酰-β-葡萄糖苷酶活性比常规水肥提高了-11.1%、6.8%和10.5%。(4)不同生育期,水肥一体处理深层土壤NO3--N含量逐渐减少,使养分集中在根部土层,减少NO3--N向土壤深处的淋溶,从而减少深层土壤NO3--N的积累。水肥一体处理对NH4+的影响较小。水肥一体能显着提高部分肥力指标,如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比常规水肥分别提高33.3%、38.9%和117.5%。水肥一体对烤烟生理特性的影响:(1)水肥一体对农艺性状有明显促进作用。水肥一体对团棵期、打顶期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数和叶面积都有明显提高,除了打顶期的节距略小于常规水肥处理。(2)水肥一体处理显着提高叶片、茎秆和根部的氮磷钾的积累量和生物量。在叶片、茎秆和根部,水肥一体吸氮量分别比常规水肥提高12.8%、23.5%和28.8%,吸磷量分别提高8.1%、12.9%和9.7%,吸钾量分别提高4.1%、20.2%和24.5%,生物量分别提高8.1%、20.6%和23.4%。(3)水肥一体可以显着提高或者降低部分烟叶酶活。在不同生育期,水肥一体可溶性蛋白比常规水肥提高29.0%和19.3%,蛋白酶提高了8.4%和46.7%;丙二醛比常规水肥降低了3.1%和16.1%,淀粉合成酶降低了18.2%和12.1%。水肥一体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较小,水肥一体对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物酶无显着影响。水肥一体对烤烟综合效益的影响:(1)水肥一体可以提高产量产值和品质。水肥一体产量比常规水肥提高9.3%,产值比常规水肥提高9.8%,均价无显着差异。提高烤后烟叶上等烟比例,比常规水肥提高了4.2%;中等烟和低次等烟上与常规水肥差异不显着。水肥一体钾含量比常规水肥平均提高4.7%,总氮量平均提高20.0%,两处理在总糖、还原糖和烟碱上的差异较小。感官质量评吸上,水肥一体比常规水肥香气质提高6.5%,杂气降低8.3%,其余评吸指标两者无显着差异。(2)水肥一体明显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常规水肥的水分利用效率为4.8 kg/hm2mm,水肥一体处理提高了3.7%;常规水肥的氮肥、磷肥、钾肥的偏生产力分别是14.03 kg/kg、18.70 kg/kg、7.48 kg/kg,水肥一体分别提高了103.6%、23.6%、44.2%;常规水肥的氮、磷、钾的肥料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7.86%、5.92%、10.42%,水肥一体分别提高了161.9%、36.7%、68.7%。在水分利用率上,常规水肥为4.81 kg/hm2mm,水肥一体仅提高了3.7%。
刘永来,李淮源,梁志雄,王寒,文国宇,陈建军[4](2020)在《东南烟区烟叶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讨烟叶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东南烟区应用适应性,为发挥坡地烟叶质量潜势提供策略参考。概述了水肥一体化的原理及其应用于作物生产历程,在分析烤烟精准水肥管理主要研究进展基础上,探讨基于精准水肥管理技术在烤烟生产上应用可行性及其难点,提出4个方面发展策略:一是加强政府与烟草行业协同创新,充分利用"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惠农扶农政策,将适用丘陵山地改造平整为基本烟地;二是大力选育水肥高效利用的新型烟草品种;三是深入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四是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产品的研发。
刘鹍鹏[5](2019)在《水肥一体化管理对烤烟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烤烟生产基地。烤烟生长过程中,合理的肥料运筹对烤烟品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云南省烤烟生产过程中,施肥方式主要以人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灌溉方式以自然降水为主,导致烤烟产量低、品质不稳定,肥料利用率很低,烤烟种植效益潜力未得到释放。【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水肥一体化技术,以K326和红花大金元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移栽和提前移栽两个不同移栽时期,根据烤烟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肥的需求不同,设置不同施肥量浓度梯度及运筹模式。考虑引入精准施肥技术至烤烟生产中。【研究目的】探索在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施肥量及其在烤烟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施用配比,达到烟株高效利用肥料和稳产优质的目的。其研究结果旨在为云南烤烟稳产优质规模化生产体系的建设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水肥综合管理田间验证试验产量达到3244.2 kg/hm2。较试验对照和农户自种处理产量分别增加34.1%、31.3%;田间验证试验产值达76238.7元/hm2,较试验对照和农户自种处理产值分别增加39.4%、35.3%。2.与传统施肥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多次追肥(13次)管理下烤烟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表现较好。K326品种运筹模式为30%基肥+70%追肥施肥量为360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达1831.95 kg/hm2,产值达42082.65元/hm2,较K326品种传统施肥管理(CK1)每公顷产量和产值增加238.2 kg和9036.3元。红花大金元品种运筹模式为30%基肥+70%追肥施肥量为180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770 kg/hm2,产值达到40325.6元/hm2。与红花大金元传统施肥管理(CK2)相比,每公顷产量和产值增加400.5kg和9438.35元。3.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相同施肥量条件,运筹模式为100%追施时,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表现较30%基肥+70%追肥处理进一步增加,K326品种360 kg/hm2施肥量100%追肥管理处理的产量达1906.5 kg/hm2,产值达43785.3元/hm2,较K326品种运筹模式为30%基肥+70%追肥处理产量和产值增加74.55kg/hm2和1702.65元/hm2。红花大金元品种180 kg/hm2施肥量100%追肥管理处理的产量达1878.73 kg/hm2,产值达41835.05元/hm2,较红花大金元品种30%基肥+70%追肥处理每公顷产量和产值增加16.73 kg/hm2和1509.45元/hm2。4.移栽期和施肥量对有效叶片数、茎围、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叶面积系数、产量和产值有不同程度影响。T1移栽较T2移栽对以上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供试红花大金元品种的移栽期和施肥量对最大叶宽、产值具有显着影响(p<0.05),且二者具有交互作用。T2移栽不施基肥,红花大金元品种180kg/hm2施肥量全部追施处理情况下烤烟的最大叶宽达到最大,产值达到最高。K326品种的移栽期和施肥量对叶面积指数具有显着影响(p<0.05),且二者具有交互作用。T2移栽不施基肥,K326品种360kg/hm2施肥量全部追施处理情况下烤烟的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5.经过小区控制实验结果发现,与传统施肥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管理显着提高了烤烟烟叶的总氮、烟碱、钾离子含量。不同品种烟叶的化学成分不同。在常规移栽期间(T2)移植的烟叶的化学成分高于提前移栽(T1)的烤烟叶,且增长不显着。施肥运筹模式为100%追施下,与30%基施+70%追施的施肥运筹模式相比,总氮和尼古丁含量略有增加。其中K326品种常规移栽(T2)下100%追施运筹模式下C3F级总氮含量达2.19%,烟碱含量达2.71%,还原糖达26.1%,氧化钾含量达2.24%,水溶性氯0.07%,糖碱比9.63。B2F级总氮含量为2.27%,尼古丁含量为3.74%,还原糖为24.1%,氧化钾含量达2.29%、水溶性氯0.05%,糖碱比10.62,烟叶整理协调性表现较优。6.常规移栽期(T2)的红花大金元、K326品种在株高、有效叶片数、茎围、叶面积指数上均显着优于提前移栽期(T1)处理。T2移栽期的红花大金元、K326品种在产量和产值等经济性状表现上叶不同程度的优于T1移栽期处理。【研究结论】通过100%追肥和30%基肥+70%追肥两种运筹模式与传统施肥方式在提前移栽和常规期移栽的比较,在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以及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常规期移栽100%追肥运筹模式下,K326品种360 kg/hm2施肥量处理表现最佳,产量达1906.5 kg/hm2,产值达43785.3元/hm2;红花大金元品种180 kg/hm2施肥量100%追肥管理处理表现最佳,产量达1878.73 kg/hm2,产值达41835.05元/hm2。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技术显着提高了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进而提高了烟叶品质,减少田间劳动作业量,显着增加了经济效益。通过田间验证试验,提高了水肥综合管理技术在烤烟种植中应用的可能性。
蒋宇仙[6](2019)在《永州市烟草公司烟叶线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的深入推进,国家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国家局)对烟叶工作提出“守住一条红线、提高三个水平、夯实两个基础”的工作目标,为全面落实国家局工作要求,有效的考核体系是基础保障。然而,当前永州市烟草公司烟叶线考核体系存在诸多弊端,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以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提升烟叶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本文以永州市烟草公司烟叶线考核体系为研究对象,以激发烟叶线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为目标,结合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对该公司烟叶线当前绩效考核情况进行调研,综合应用目标管理、平衡计分卡和关键绩效指标法等绩效考核工具,从绩效考核分组、绩效考核内容改进及依据绩效考评结果科学应用三个方面,指出永州市烟草公司烟叶线考核体系主要存在考核内容过于繁琐、考核指标不科学、考核过程流于形式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分析原有考核体系深层次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员工考核意识不强、员工队伍素质偏低、过于强调和谐、考核力量薄弱等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运用担烟工资制法从考核设计总体思路、考核内容、考核流程、考核运用等四个方面对原有考核体系进行改进,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简化考核流程,保障考核体系的有效运行,着力破解原有考核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动永州市烟草公司烟叶线绩效考核工作再上新的台阶。通过对永州市烟草公司烟叶线绩效考核体系改进,有效激发烟叶线工作人员积极性,全面提升烟叶工作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为烟草企业其他业务线绩效考核体系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王晓磊[7](2019)在《对烟草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烟草优质高效栽培过程中,对关键技术的选择和把控十分重要,应切实通过应用烟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升其产品及质量。文章首先对烟草优质高效栽培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探讨烟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选择依据,进而对其关键技术要点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技术创新和生产活动提供参考。
肖桂丰[8](2019)在《烟草种植技术与实施要点解读》文中提出在众多的农作物中,烟草的经济效益要高于其他作物,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在烟草种植工作中,需要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并把握种植技术的实施要点,保证烟草的优质高产,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将对烟草种植技术进行分析,探讨烟草种植技术的实施要点,提高烟草种植经济效益。
伍仁军,杨民烽,杜卫民,卞建锋,刘杨,郭仕平,李斌,刘刚才[9](2019)在《四川烟田水肥一体化发展途径展望》文中研究表明为在四川烟田上更好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检索和分析了中国知网(CNKI)和科学网(Web ofScience)文献库中关于"水肥一体化"的研究文献。研究发现(:1)水肥一体化相关研究报道年增量明显,特别是在国内的年增量达50%,并得到了自然和社会等学科的广泛关注,但涉及到烟田的相关研究很少。(2)水肥一体化硬件技术目前比较成熟可靠,但低成本以及适用于山区环境、缺水缺电地块和中国家庭承包制的技术还明显缺乏。(3)水肥一体化的实施在不同区域和不同作物上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应,但适用于不同区域或不同作物特点的水肥一体化相关的调控参数和水溶性肥料的研究还明显不足。针对这些认识和四川烟田的特点,作者提出了四川烟田水肥一体化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3个方面的具体思路和途径。
晋琦琳[10](2018)在《烟草种植技术与实施要点解读》文中研究表明烟草是一种经济作物,烟草种植技术直接决定烟草的种植和采摘质量,也关系到烤烟的质量。如果烟草种植中,未能有效地对烟草种植技术进行利用与控制,必然会对烤烟造成影响,甚至降低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基于此,结合烟草的基本特征,对具体的烟草种植技术展开分析,详细阐述其实施要点,旨在综合提升烟草的种植效果,推动烟草的质量和产量提升,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优质烟草生长的条件 |
| 1.1 温度条件 |
| 1.2 光照强度 |
| 1.3 土壤条件 |
| 1.4 气候条件 |
| 2 烟草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选择的依据 |
| 2.1 技术适用性 |
| 2.2 技术灵活性 |
| 2.3 技术稳定性 |
| 3 对烟草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的分析 |
| 3.1 移栽技术 |
| 3.2 施肥技术 |
| 3.3 病虫害防治技术 |
| 3.4 采收技术 |
| 4 结束语 |
| 一、优质烟草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 |
| 二、烟草适宜的生长环境 |
| (一)温度条件 |
| (二)水分条件 |
| (三)日照条件 |
| 三、优质烟草栽培技术要点 |
| (一)优质育苗阶段栽培技术要点 |
| (二)优质施肥技术要点 |
| (三)优质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
| 四、结语 |
| 摘要 |
| ABSTRACT |
| 1 引言 |
| 1.1 研究背景 |
| 1.2 文献综述 |
| 1.2.1 烤烟生产现状 |
| 1.2.2 烤烟施肥的发展 |
| 1.2.2.1 传统施肥方法的研究 |
| 1.2.2.2 现代施肥技术的研究 |
| 1.2.3 烤烟与水分关系的研究 |
| 1.2.3.1 水分对烤烟根系发育的影响 |
| 1.2.3.2 水分对烤烟茎、叶生长的影响 |
| 1.2.3.3 水分对烤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 1.2.3.4 水分对烤烟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
| 1.2.3.5 水分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 1.2.4 烤烟与肥料研究进展 |
| 1.2.4.1 烤烟对氮素钾素的吸收 |
| 1.2.4.2 氮素钾素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
| 1.2.4.3 氮素钾素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 1.2.5 烤烟水肥一体化的研究现状 |
| 1.2.5.1 水肥一体化的概念 |
| 1.2.5.2 水肥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
| 1.2.5.3 水肥一体化的研究现状 |
| 1.3 研究目的意义 |
| 2 材料与方法 |
| 2.1 试验地概况 |
| 2.2 试验设计 |
| 2.3 样品采集 |
| 2.3.1 土壤样品测定项目和测定方法 |
| 2.3.2 烟叶样品测定项目和测定方法 |
| 2.4 统计分析 |
| 3 结果与分析 |
| 3.1 水肥一体对植烟土壤环境的影响 |
| 3.1.1 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
| 3.1.1.1 土壤含水量时间变化 |
| 3.1.1.2 土壤含水量剖面变化 |
| 3.1.1.3 农田土壤储水量变化 |
| 3.1.2 土壤微生物菌群变化特征 |
| 3.1.3 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 |
| 3.1.4 土壤肥力变化特征 |
| 3.1.4.1 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化 |
| 3.1.4.2 土壤铵态氮时空变化 |
| 3.1.4.3 土壤矿质氮变化 |
| 3.1.4.4 土壤肥力变化 |
| 3.2 水肥一体对烤烟生理特性的影响 |
| 3.2.1 烟株生长发育特征 |
| 3.2.2 烟株养分吸收特征 |
| 3.2.3 烟叶质体色素变化 |
| 3.2.4 烟叶抗性及酶活性变化 |
| 3.2.4.1 可溶性蛋白 |
| 3.2.4.2 丙二醛 |
| 3.2.4.3 超氧化物歧化酶 |
| 3.2.4.4 过氧化物酶 |
| 3.2.4.5 硝酸还原酶 |
| 3.2.4.6 淀粉合成酶 |
| 3.2.4.7 蛋白酶 |
| 3.3 水肥一体对烤烟综合效益的影响 |
| 3.3.1 烟叶质量分析 |
| 3.3.1.1 烟叶等级比例变化 |
| 3.3.1.2 烟叶化学成分变化 |
| 3.3.1.3 烟叶感官质量评吸 |
| 3.3.2 烟叶经济效益分析 |
| 3.3.2.1 烟叶均价变化 |
| 3.3.2.2 烟叶产量与产值变化 |
| 3.3.3 肥料和水分利用率变化 |
| 3.3.3.1 肥料利用率变化 |
| 3.3.3.2 水分利用率变化 |
| 4 讨论与结论 |
| 4.1 讨论 |
| 4.1.1 水肥一体对植烟土壤环境的影响 |
| 4.1.1.1 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
| 4.1.1.2 土壤微生物菌群变化特征 |
| 4.1.1.3 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 |
| 4.1.1.4 矿质氮变化特征 |
| 4.1.2 烤烟生理特性的影响 |
| 4.1.2.1 烟株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特征影响 |
| 4.1.2.2 烟叶质体色素的影响 |
| 4.1.2.3 烟叶抗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
| 4.1.3 烤烟综合效益的影响 |
| 4.1.3.1 烟叶等级比例的影响 |
| 4.1.3.2 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 |
| 4.1.3.3 烤后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
| 4.1.3.4 烟叶经济效益的影响 |
| 4.1.3.5 肥料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
| 4.2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作者简历 |
| 1 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回顾 |
| 1.1 作物水肥一体化和精准水肥管理技术的含义 |
| 1.2 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
| 2 烤烟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 |
| 2.1 烤烟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势 |
| 2.2 烤烟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面临的问题 |
| 2.2.1 不同生态区烤烟精准水肥管理体系尚未形成 |
| 2.2.2 基于优质烤烟生长发育模型的水肥管理系统有待开发 |
| 2.2.3 农民的接受程度仍需要提高 |
| 2.2.4 前期投入大,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
| 2.3 基于水肥一体化的烤烟精准水肥管理的发展条件 |
| 3 烤烟精准水肥管理发展策略 |
| 4 展望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 1.2.1 氮素对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
| 1.2.2 磷对烤烟植株生化代谢的影响 |
| 1.2.3 钾对烤烟烟叶品质的影响 |
| 1.2.4 肥料运筹对烤烟烟株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
| 1.2.5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 2.1 研究区概况 |
| 2.1.1小区控制实验 |
| 2.1.2 田间验证试验 |
| 2.2 研究思路 |
| 2.2.1 研究内容 |
| 2.2.2 研究方法 |
| 2.2.3 技术路线 |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 2.3.1 经济性状的测定 |
| 2.3.2 农艺性状的测定 |
| 2.3.3 烟叶化学成分分析 |
| 2.3.4 土壤成分分析 |
| 2.4 数据分析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 3.1 水肥一体化管理烤烟经济性状特征 |
| 3.1.1 不同追肥方式下各处理烤烟产量、产值对比 |
| 3.1.2 两品种不同移栽期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
| 3.1.3 水肥一体化管理下大田验证试验经济性状 |
| 3.1.4 小结 |
| 3.2 农艺性状 |
| 3.2.1 水肥一体化管理下农艺性状 |
| 3.2.2 水肥一体化管理下0%基肥+100%追肥与30%基肥+70%追肥处理农艺性状 |
| 3.2.3 水肥一体化管理下大田验证试验农艺性状 |
| 3.2.4 小结 |
| 3.3 相关性分析 |
| 3.4 化学成分 |
| 3.4.1 水肥一体化管理下不同运筹模式化学成分 |
| 3.4.2 水肥一体化管理下大田验证试验化学成分 |
| 3.4.3 小结 |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 4.1 讨论 |
| 4.1.1 水肥一体化管理下施肥量对烤烟生长过程中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
| 4.1.2 水肥综合管理下无基肥烤烟生长过程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
| 4.2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1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 1.1.1 研究背景 |
| 1.1.2 研究意义 |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 1.2.1 理论基础 |
| 1.2.2 文献综述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 1.3.1 研究内容 |
| 1.3.2 研究方法 |
| 1.3.3 技术路线 |
| 第2章 永州市烟草公司烟叶线考核体系现状分析 |
| 2.1 永州市烟草公司及烟叶线概况 |
| 2.1.1 永州市烟草公司概况 |
| 2.1.2 永州市烟草公司烟叶生产基本情况 |
| 2.1.3 永州市烟草公司烟叶线组织机构及人员素质情况 |
| 2.2 永州市烟草公司烟叶线考核体系简介 |
| 2.2.1 绩效考核分组 |
| 2.2.2 绩效考核内容及依据 |
| 2.2.3 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 |
| 2.3 烟叶线考核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 2.3.1 考核内容过于繁琐 |
| 2.3.2 考核指标难以量化 |
| 2.3.3 考核过程不够严格 |
| 2.3.4 考核反馈流于形式 |
| 2.3.5 考核保障不够到位 |
| 2.4 烟叶线考核体系问题的原因探析 |
| 2.4.1 员工考核意识不强 |
| 2.4.2 员工队伍素质偏低 |
| 2.4.3 过于强调和谐 |
| 2.4.4 考核力量薄弱 |
| 第3章 永州市烟草公司烟叶线考核体系改进设计 |
| 3.1 总体思路 |
| 3.1.1 设计总体思路 |
| 3.1.2 设计原则 |
| 3.2 改进考核内容 |
| 3.2.1 改进考核的主要内容 |
| 3.2.2 改进考核的具体指标 |
| 3.3 改进考核流程 |
| 3.4 改进考核运用 |
| 3.4.1 改进考核结果的计算 |
| 3.4.2 改进考核结果的应用 |
| 第4章 永州市烟草公司烟叶线考核体系实施与保障 |
| 4.1 实施步骤 |
| 4.1.1 实施准备 |
| 4.1.2 制定方案 |
| 4.1.3 实施方案 |
| 4.2 保障措施 |
| 4.2.1 组织保障 |
| 4.2.2 制度保障 |
| 4.2.3 人员保障 |
| 4.2.4 文化保障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永州市烟草公司烟叶线绩效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
| 致谢 |
| 1 烟草优质高效栽培的主要内容 |
| 2 烟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选择依据 |
| 2.1 技术适用性 |
| 2.2 技术稳定性 |
| 2.3 技术灵活性 |
| 3 烟草优质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要点分析 |
| 3.1 烟草移栽技术要点 |
| 3.2 烟草施肥技术要点 |
| 3.3 烟草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
| 4 结语 |
| 1 引言 |
| 2 烟草种植技术分析 |
| 2.1 土地的深耕 |
| 2.2 起垄施肥 |
| 2.3 种植与移栽 |
| 3 烟草种植技术实施要点 |
| 3.1 育苗技术实施要点 |
| 3.2 施肥技术实施要点 |
| 3.3 浇水技术实施要点 |
| 3.4 病虫害防治技术实施要点 |
| 4 结束语 |
| 0 引言 |
| 1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
| 2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 2.1 总体状况 |
| 2.2 技术研发 |
| 2.3 技术效益研究 |
| 2.3.1 大田作物上的应用 |
| 2.3.2 果园上的应用 |
| 2.3.3 烟田上的应用 |
| 2.3.4 综合应用 |
| 3 水肥一体化技术还存在的主要不足 |
| 4 四川烟田的水肥特点 |
| 5 四川烟田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思路和主要途径 |
| 5.1 开展烟田水肥一体化相关调控参数的研究 |
| 5.1.1 表征植烟土壤养分总量和有效量的易测指标 |
| 5.1.2 植烟土壤水肥供需的动态平衡规律 |
| 5.1.3 不同植烟土壤类型的水肥阈值 |
| 5.2 开展适宜于山地的水肥一体化新技术研究 |
| 5.3 开展典型烟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试验和示范研究 |
| 1 烟草种植技术 |
| 1.1 整地技术 |
| 1.2 烟草育苗及移栽技术 |
| 1.3 施肥技术 |
| 1.4 病虫害防治技术 |
| 1.5 成熟期采收技术 |
| 2 烟草种植技术的实施要点 |
| 2.1 育苗及移栽实施要点 |
| 2.1.1 育苗技术实施要点 |
| 2.1.2 移栽技术实施要点 |
| 2.2 整地实施要点 |
| 2.3 田间管理技术实施要点 |
| 2.3.1 施肥技术实施要点 |
| 2.3.2 病虫害防治技术实施要点 |
| 2.4 烟草采收技术实施要点 |
| 3 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