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利[1](2020)在《辽宁北票市晚秋蜜桃种植的效益及品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晚秋蜜桃在北票市种植抗寒性、经济效益及品质的比较,结果表明,晚秋蜜桃的抗寒能力强,在极端气温-27℃的条件下产量仍不受影响,上市时正处于市场鲜桃空档期,经济效益明显,且晚秋蜜桃的耐储性强,常温下可放置10 d,成熟后可挂在树上长达15 d,营养成本含量更高,优质果率达到90%,全部达到了绿色食品的标准要求。由此可知,晚秋蜜桃适合在北票市大面积推广种植。
甘文汉[2](2019)在《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加快实现小康社会步伐,我国各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研究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能积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促进特色农业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建设,丰富市场的农业产品,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但是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导致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慢、底子差,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地区怎样将自己的特色农产品转化为市场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发展的优势,因此如何推进一个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成为了当前比较紧迫的课题。作为都市农业区域的代表,龙泉驿区坚持以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发展目标,扎实稳步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都市特色优势农业。进入新世纪,随着各种髙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也面临着多元化、多方向的发展。这就要求农业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切实进行农业的特色化和规模化发展。综上所述,本文以现阶段龙泉驿区农业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发展特色的农业经济的背景下,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辅以实证研究。按照龙泉驿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龙泉驿区作为成都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的七个卫星城之一,根据“一城多市”、“独立成市”要求,将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因此,今后10年是龙泉驿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把握这一历史机遇,科学筹划发展,对龙泉驿区发展一三产业融合的现代都市型农业至关重要。本文将龙泉驿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如何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从特色农业产业的概念、特征,以及理论入手,来简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为基础,结合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仔细研究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有利因素,分析得出存在基础硬条件不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差、农业生产条件有限,科学规划布局推进缓慢、农业生产科学化管理薄弱,科技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有限,市场供应不稳定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本文从提高特色农业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强化农业科学管理,加强农业科技的应用、构建完善的农业市场供应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这些研究能够为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龙蔷宇[3](2019)在《台湾早熟蜜桃优质芽变单株‘五月红’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分子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台湾早熟蜜桃、台湾早熟蜜桃芽变单株’B2’为对照品种,研究台湾早熟蜜桃优质芽变单株’五月红’的生物学特性;同时以台湾早熟蜜桃为对照,对’五月红’进行SRAP分子标记,鉴定其基因组是否存在DNA水平上的突变,为新品种登记、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五月红’植株树势强,树型为直立型,树干灰褐色,表面粗糙,有裂纹,叶为长椭圆披针形,花呈蔷薇型单瓣,粉红色,为完全花,雌雄蕊发育正常,可自花结果。2、’五月红’初花期在3月2日左右,谢花期在3月11日左右,果实在4月24日左右开始转色,在5月5日左右成熟。’五月红’始花期比台湾早熟蜜桃晚5天,比其芽变单株’B2’晚21天,但果实成熟期比台湾早熟蜜桃提早9天,比其芽变单株’B2’提早16天,果实发育期为59天,表现为特早熟。3、’五月红’单果重约为66.18 g,比台湾早熟蜜桃增加16.75g,但较台湾早熟蜜桃芽变单株’B2’减少17.65g。果面为鲜红色,果肉多汁,可食率高达95.4%,比台湾早熟蜜桃及其芽变单株’B2’分别增加2.1%和1.0%。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62%,较对照增加4.01%和1.44%,可滴定酸含量为0.31%,较对照分别下降0.22%和0.34%。’五月红’是品质优良的早熟品种,适合在南方地区推广种植。4、’五月红’树体N含量较台湾早熟蜜桃下降,比台湾早熟蜜桃芽变单株’B2’高;’五月红’与对照P含量基本一致;’五月红’K和Mg含量比对照高;Ca含量与台湾早熟蜜桃基本一致,比芽变单株’B2’高。5、在’五月红’DNA样品中,以特异性引物me9/em5扩增出1200 bp特异性条带,表明’五月红’基因组在DNA序列上发生了改变,由此可以判定台湾早熟蜜桃优质芽变单株’五月红’属于新的特早熟桃种质资源。综上所述,台湾早熟蜜桃优质芽变单株’五月红’为新的特早熟桃种质资源,果实品质优良,适宜在南方地区推广种植。
潘介春,龙蔷宇,丁峰,徐石兰,黄幸,黄思婕,杨亚涵,李峰,张树伟[4](2019)在《台湾早熟蜜桃优良芽变新种质‘五月红’的鉴定》文中提出桃是我国重要的果树种类,分布十分广泛,在水果生产中排第四位,但适合南方栽培的品种却稀少。该研究通过资源调查在广西大学标本园内的一棵台湾早熟蜜桃大枝上发现一个芽变新种质,命名为‘五月红’,并进一步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植物学性状以及果实经济性状等进行观测分析,同时还通过SRAP分子标记检测与母株台湾早熟蜜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五月红’芽变新种质成熟期比台湾早熟蜜桃提前20 d左右,5月上中旬成熟,果变大,核变小,可食率提高,且颜色均匀,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着提高,保持了台湾早熟蜜桃需冷量低、品质优良和风味极佳的优点,属于特早熟优质种质资源;通过琼脂糖电泳检测SRAP扩增组合引物me9/em5在‘五月红’DNA样品中能够扩增到1 200 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表明‘五月红’在DNA遗传水平上与母株台湾早熟蜜桃发生了变异,属于新的特早熟种质资源。‘五月红’芽变新种质的发现将为选育适合南方栽培的特早熟桃品种提供重要材料,有助于优化不同熟期品种的栽培结构,进而促进南方桃种植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李云涛,张天胜[5](2012)在《冀西北地区水蜜桃设施栽培速生丰产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总结了水蜜桃在冀西北日光温室条件下主栽品种的选择和配套的速生丰产技术措施,包括树形选择、肥水及修剪技术、温湿度指标、光照及调控方法等。
本刊编辑部[6](2012)在《未来农业新特点: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文中认为以近20个版面报道一次展会,是因为展会中商机无数,更是因为这些商机给予投资者全新的投资机遇和视角。展会所见,让我们这些自认为见多识广的记者也大开眼界——农业项目已经一改"面朝黄土背朝天、赚钱多少天成全"的旧貌,而是呈现出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的特点,在产、供、销、深加工各个环节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流程化管理、科技手段保障风险可控,这使得农业项目突破区域限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复制性,给投资者带来了全新的选择。我们采访的经营者,不乏身价亿万的老板、跻身人大的红顶商人。最可贵的是,他们身上丝毫没有精英阶层的桀骜,而是让人温暖的质朴和低姿态。我们亦因此庆幸,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仍有"大海不拒涓涓细流"精神的企业,对中小投资者敞开了诚信合作的大门。考虑到尽可能让读者领略产业全貌,本期报道注重信息量,而关于创富经历等稿件,我们会在本刊和《园艺天地》杂志中做后续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雷正菊,刘跃进[7](2004)在《湖南省社会林业工程技术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社会林业工程技术体系是在前人长期科学研究和广大林农的具体实践中,将先进的、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的技术,分析、筛选和组装配套而建立起来的科学体系。我省在长期的林业实践中,摸索出许多适应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技术和方法,从而形成了一定的技术模式。本文根据湖南省社会林业工程多年的实践,对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围绕工程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可供推广的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
胡志安[8](2001)在《脆蜜桃丰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 脆蜜桃速生丰产,栽后2年挂果,3—4年丰产。该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高温、耐低寒,即使盛花期遇上大风低温等恶劣气候亦能结果。现将其栽培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1、园地选择脆蜜桃对土质要求不严,只要土层深厚、疏松,PH值5.2~6.8即可栽植,在粘重或过于肥沃的土壤建园,必须先进行土壤改良,否则易徒长、结果差、流胶病严重。
刘建成[9](2000)在《脆蜜桃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蔡周良[10](2000)在《脆蜜桃速生丰产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脆蜜桃是从水蜜桃的芽变品种选育而成,它具有果大质优、早果丰产、晚熟耐贮及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一般单果重200克,定植当年试花挂果,3年丰产,无大小年。在我国中部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均可栽培。 1.园地选择。最好选在缓坡向南面、土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坡地栽植,且应避免重茬。 2.定植密度。每667米2栽80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栽植地情况 |
| 1.2 试验设计 |
| 1.3 试验种植方法 |
|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北票市种植晚秋蜜桃抗寒能力及效益比较 |
| 2.2 北票市种植晚秋蜜桃的品质比较 |
| 3 结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1 导论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 1.1.1 研究背景 |
| 1.1.2 研究意义 |
| 1.2 国内外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
| 1.2.1 国外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
| 1.2.2 国内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 2 都市特色农业产业概念及理论依据 |
| 2.1 特色农业产业概念及特征 |
| 2.1.1 相关概念 |
| 2.1.2 特色农业产业特点 |
| 2.2 都市农业 |
| 2.2.1 基本概念 |
| 2.2.2 特征 |
| 2.3 理论依据 |
| 2.3.1 比较优势理论 |
| 2.3.2 竞争优势理论 |
| 2.3.3 技术创新理论 |
| 3 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资源概况与重要性分析 |
| 3.1 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发展的资源与基本情况 |
| 3.1.1 龙泉驿区概况 |
| 3.1.2 自然资源条件 |
| 3.1.3 社会经济情况 |
| 3.1.4 基础设施情况 |
| 3.2 龙泉驿区发展都市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性 |
| 3.2.1 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 |
| 3.2.2 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 |
| 3.2.3 有利于推动农民就业和农村劳动力的有效就业 |
| 4 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
| 4.1 龙泉驿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
| 4.2 特色水果产业发展情况 |
| 4.2.1 水果产业区域布局情况 |
| 4.2.2 技术保障现状 |
| 4.2.3 组织管理现状 |
| 4.3 特色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
| 4.3.1 蔬菜产业区域布局状况 |
| 4.3.2 技术保障状况 |
| 4.3.3 组织管理状况 |
| 4.4 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总体功能分区 |
| 4.4.1 优质水蜜桃优势产业区 |
| 4.4.2 其他精品水果标准化产业区 |
| 4.4.3 有机蔬菜生产区 |
| 4.4.4 高科技示范带动功能区 |
| 4.4.5 水产养殖功能区 |
| 4.4.6 都市观光农业产业区 |
| 4.4.7 现代林业产业建设区 |
| 5 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机遇 |
| 5.1 有利因素 |
| 5.1.1 政府高度重视 |
| 5.1.2 规模化经营程度较好 |
| 5.1.3 突出的区位优势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
| 5.1.4 独特的自然条件有利于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的种植 |
| 5.1.5 外销、深加工企业优势显着 |
| 5.1.6 技术支撑强劲 |
| 5.2 发展机遇 |
| 5.2.1 区位重构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
| 5.2.2 产业变革创造产业新的增长点 |
| 5.2.3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
| 5.2.4 特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加 |
| 6 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 6.1 基础硬条件不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差 |
| 6.2 农业生产条件有限,科学规划布局有待推进 |
| 6.3 农业科学化管理薄弱,科技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
| 6.4 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有限,市场供应不稳定 |
| 7 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的对策建议 |
| 7.1 提高特色农业产业综合生产能力 |
| 7.2 有效推进科学规划特色农业产业布局 |
| 7.3 强化农业科学管理,加强农业科技的应用 |
| 7.4 构建完善的农业供应市场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 |
| 8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作者简历 |
| 摘要 |
| ABSTRACT |
| 1 前言 |
| 1.1 桃简介及产业现状 |
| 1.2 桃生物学性状 |
| 1.2.1 桃植物学特性 |
| 1.2.2 桃物候期观察 |
| 1.2.3 桃树生长结果习性 |
| 1.2.4 果实品质研究 |
| 1.3 树体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研究 |
| 1.4 桃树芽变及芽变育种 |
| 1.4.1 果树芽变的概念及意义 |
| 1.4.2 桃芽变育种研究进展 |
| 1.5 桃DNA分子鉴定 |
|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 1.7 主要研究内容 |
| 2 材料与方法 |
| 2.1 试验材料与时间、地点 |
| 2.2 DNA分子鉴定 |
| 2.2.1 样品采集与材料 |
| 2.2.2 基因组DNA提取 |
| 2.2.3 SRAP分子标记技术 |
| 2.3 生物学特性研究内容与方法 |
| 2.3.1 植物学特性研究 |
| 2.3.2 开花结果生长动态比较研究 |
| 2.3.3 果实品质 |
| 2.3.4 树体营养变化研究 |
| 2.4 数据分析方法 |
| 3 结果与分析 |
| 3.1 '五月红'分子标记鉴定 |
| 3.2 '五月红'植物学特性研究 |
| 3.3 '五月红'开花结果生长动态研究 |
| 3.3.1 花器官特性观察 |
| 3.3.2 物候期观察 |
| 3.3.3 果实生长发育观察 |
| 3.4 果实品质比较 |
| 3.4.1 果实外在品质比较 |
| 3.4.2 果实内在品质比较 |
| 3.5 树体营养变化研究 |
| 3.5.1 桃树体全氮含量变化 |
| 3.5.2 桃树体全磷含量变化 |
| 3.5.3 桃树体全钾含量变化 |
| 3.5.4 桃树体全钙含量变化 |
| 3.5.5 桃树体全镁含量变化 |
| 4 讨论与结论 |
| 4.1 SRAP分子标记鉴定分析 |
| 4.2 '五月红'生物学特性分析 |
| 4.3 '五月红'生长结果动态分析 |
| 4.4 '五月红'树体营养元素变化 |
| 4.5 总结 |
| 5 问题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材料 |
| 1.2 样品采集和处理 |
| 1.3 方法 |
| 1.3.1 选育过程 |
| 1.3.2 果实品质的测定 |
| 1.3.3‘五月红’和台湾早熟蜜桃基因组DNA的提取 |
| 1.3.4 SRAP分析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生物学特性 |
| 2.2 植物学性状 |
| 2.3 主要果实经济性状 |
| 2.4 SRAP分子标记鉴定 |
| 3 讨论与结论 |
| 一、果树类 |
| 1.特色桃树成主流 |
| 2.葡萄, 无核、高产、甜度、成熟期是关注热点 |
| 3.核桃 |
| 4.苹果 |
| 5.樱桃 |
| 6.枣 |
| 7.李 |
| 9.梨 |
| 10.杏 |
| 11.枸杞 |
| 12.猕猴桃 |
| 13.其他 |
| 二、绿化苗木 |
| 1.绿化造林苗 |
| 2.乔木苗 |
| 3.花灌木 |
| 4.彩叶树 |
| 5.花卉 |
| 6.种子 |
| 7.新品种 |
| 8.其他 |
| 三、农作物及深加工产品 |
| 1.蔬果作物 |
| 2.农副深加工产品 |
| 四、农资农药 |
| 1.农药化肥 |
| 2.农用材料 |
| 五、工艺品中, 陕西妇女手工艺品集中亮相。陕西省已初步形成了关中、陕北、陕南有地域特色的手织布、剪纸、刺绣编织、布艺等十多类妇女手工艺品生产销售基地, 有各级各类妇女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组织600多个, 产品远销日本、加拿大、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
| 1.手工艺品专业化生产, 小手艺大规模。 |
| 2.陶艺工艺品讲究形、色、声。 |
| 3.传承民间艺术, 打造标志性工艺品。 |
| 1 湖南省社会林业工程技术水平与状况 |
| 1.1 为提高重点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
| (1) 大力推广GGR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 |
| (2) 楠竹实生苗造林推广。 |
| (3) 积极引进和选育速生林木新品种。 |
| (4) 组织培养技术、大棚工厂化容器育苗配套技术示范推广。 |
| 1.2 围绕重点工程, 搞好示范推广 |
| (1) 退耕还林示范基地建设。 |
| (2) 杨树优良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 |
| (3) 耐寒桉树示范基地建设。 |
| (4) 楠竹实生苗快速繁育及造林技术示范基地建设。 |
| 2 湖南省社会林业工程技术体系 |
| 2.1 森林培育技术体系 |
| (1) 主要树种育苗技术。 |
| (2) 森林培育技术体系。 |
| 2.2 实用技术推广模式 |
| 2.2.1 退耕还林工程实用推广模式 |
| (1) 桑植县石灰岩山地生态防护林营造模式。 |
| (2) 永顺县一坡多带经济林模式。 |
| (3) 绥宁县“马尾松+阔叶树+牧草”复层造林结构模 |
| (4) 隆回县金银花林药栽植模式。 |
| (5) 保靖县一坡三带生态经济模式。 |
| (6) 凤凰县针阔混交林模式。 |
| 2.2.2 长防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实用技术推广模式 |
| (1) 低中山区山脊源头水源涵养林建设模式。 |
| (2) 低中山区复层水土保持林建设模式。 |
| (3) “一坡三带”治理模式。 |
| (4) 退耕封育自然恢复模式。 |
| (5) 经济林复合经营模式。 |
| (6) 南方集体林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类型。 |
| 3 湖南省社会林业工程技术体系的创新及存在问题 |
| 3.1 技术体系的创新点 |
| (1) 注重工程创新。 |
| (2) 注重后续产业的培育。 |
| (3) 注重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 |
| (4) 依靠科学技术, 实现重点突破。 |
| 3.2 存在的问题 |
| (1) 种苗准备不足, 抚育管理跟不上。 |
| (2) 树种结构调整力度仍需加大。 |
| (3) 各重点工程组装配套技术需加强。 |
| 4 湖南省社会林业工程技术体系的发展前景 |
| 4.1 林木良种推广 |
| (1) 山丘区速生丰产林良种。 |
| (2) 洞庭湖区杨树新品种。 |
| (3) 造林困难立地适生树种。 |
| (4) 湘西石灰岩地区适生树种。 |
| (5) 优良经济林良种。 |
| 4.2 名特优园林绿化与花卉良种推广 |
| (1) 红花■木新品种。 |
| (2) 湖南珍稀绿化植物。 |
| (3) 引进花卉、绿化树种。 |
| 4.3 造林新技术推广 |
| (1) 苗木繁育新技术。 |
| (2) 营造林技术。 |
| 4.4 林业高新技术产品推广 |
| (1) GGR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 |
| (2) 抗旱节水、保水新产品。 |
| (3) Pt菌根。 |
| (4) 板栗保鲜剂。 |
| (5) 林业专用肥。 |
| (6) 松树增脂剂。 |
| 4.5 主要森林病虫害防治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技术 |
| 4.6 木材加工及林化产品深加工技术 |
| 1 选好园地 |
| 2 栽植方法 |
| 3 土肥水管理 |
| 4 疏果 |
| 5 合理整形、修剪 |
| 6 病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