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1](202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488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经我部考核合格,孙国强等902名同志取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资格(名单见附件),有效期5年。特此公告。
刘保伟,史凌君,田伟,丛苍松,王晓玲,孙星星,宋捷,张洪敏[2](2020)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药用植物利用现状与蒙药产业发展建议》文中研究说明蒙药是四大民族医药之一,在维护边疆少数民族人民身体健康、继承挖掘蒙医文化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锡林郭勒盟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万亩,但从锡盟蒙药用植物利用现状分析,蒙药种植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健全机构、建立驯化繁育与生产基地、完善营销体系、加强品质监控、强化服务指导、落实草原保护条例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确保蒙药植物可持续性合理利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3](2018)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农业部关于表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文中认为人社部发[2017]9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厅(局、委、办):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亿万农民群众和全国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聚焦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
白云龙,李晓龙,张胜,包丽华,刘莉平,林利龙,郑海春[4](2015)在《内蒙古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及残膜回收利用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地膜覆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约束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2011年以后全区地膜覆盖总面积达到133万hm2以上,农用地膜年使用量超过了4.9万t,并且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次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全区使用的地膜厚度一般在0.0060.008 mm之间,回收率仅为60%左右,全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84 kg/hm2,回收率较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数据低20%左右,而地膜残留量较公报数据高40.5%。地膜残留主要分布在020 cm耕层土壤中,并且近年刚开始实行地膜覆盖的地块年平均地膜残留量增长速度显着高于覆膜年限较长的地块。针对内蒙古地区地膜污染现状,从地膜的标准化生产、节约使用、高效回收以及未来需要研发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政策等机制体制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途径,达到地膜覆盖技术大面积推广和农作物增产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丁雪华,张雨,赵延安,郭文瑞[5](2015)在《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类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学术型学位论文类型主要以研究型论文为主,而专业学位则不同,面向行业和技术应用领域,论文的类型呈多样化。以农业技术部门职能、农业类职称评审条件、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的实证分析为依据,对学位论文类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类型的建议。
庞琢,张建玲,庞云,张莉,刘林贵,胡丽英,王培荣,任永红,侯艳,郭艳霞,聂培峰[6](2012)在《硼肥在玉米栽培中的肥效试验》文中研究说明通过硼肥在呼和浩特市玉米主栽区进行肥效试验,了解其对玉米长势及产量的影响.田间及产量调查结果表明:施用硼肥后,玉米长势优于常规施肥,两个试点每公顷产量分别增加6.3%、5.6%,增产显着,增收分别为607元、503元,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张建玲,庞琢,庞云,张莉,丁莽,刘林贵,胡丽英,王培荣,任永红,侯艳,郭艳霞,聂培峰[7](2011)在《稼乐硼肥在小麦上的肥效试验》文中研究指明通过稼乐硼肥在呼和浩特市小麦主栽区肥效试验,了解其对小麦长势及产量的影响。田间调查及产量结果表明:施用稼乐硼肥后,小麦长势优于常规施肥,667m2产量分别增加8.5%、7.8%,增产显着,增收分别为46.8元、42.2元,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值得在缺硼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
庞琢,张建玲,庞云,张莉,刘林贵,胡丽英,王培荣,任永红,侯艳,郭艳霞,聂培峰[8](2010)在《稼乐硼肥在马铃薯生长中的肥效试验》文中提出通过稼乐硼肥在呼和浩特市两个马铃薯主栽区的肥效试验,了解其对马铃薯长势及产量的影响.田间调查及产量结果表明:施用稼乐硼肥后,马铃薯长势优于常规施肥,两个试验区的产量分别增加5.6%、4.2%,增产显着,亩增收分别为44元、21.4元,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值得在缺硼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9](2009)在《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通报表扬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知》文中指出国土资发〔2009〕1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农业(农牧)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农业局:从1988年3月湖北省荆州市划定第
肖良[10](2008)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理论分析了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构成及其功能,对构成该体系的农产品质检机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政策及技术标准等4个子系统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国外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方式及其经验,并应用供给和需求分析原理分析了我国检验检测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状况。主要的研究结论及创新如下: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主要由质检机构子系统、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政策及技术标准等4个子系统构成,质检机构子系统为该体系的核心;该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改革探索、建设发展、完善提高几个阶段。从承担行政执法、研究咨询、农产品认证、仲裁检测鉴定、委托检验和技术推广等六个方面对该体系的主要功能进行阐述。2、系统调查了853家农业系统检验检测实验室,从实验室人员、固定资产、实验室面积和检测能力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实验室资源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已初具规模,各省市农产品质检机构检测规模和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基本适应,目前农产品质检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不足和业务收入不足,生存和发展有较大困难。3、系统分析了我国直接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14部法律、18部法规及相关的行政管理政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已形成了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政策体系,但现行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存在明显缺陷,亟需完善。4、系统收集和分析了现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相关行业标准。我国初步建立了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地方标准相配套的标准体系,现行的检验检测方法标准基本上能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但存在部分标准制修不及时、部分标准质量不高、数量和种类不足和宣贯力度不够等问题。5、对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荷兰、德国、英国和丹麦等国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设置和运作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加拿大食品检验署、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农业市场局和动植物检疫局的实验室基本概况和管理经验。这些国家在实验室建设、资源共享、资质管理、利用社会资源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作用。6、首次提出了实验室标准单位和实验室能力系数的概念,依据这两个概念和实验室调查数据评估了各地区实验室的供给能力水平,同时分别依据农林牧渔总产值、主要农产品总产量以及生产投入品的总量估计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需求,深入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市场的供求状况。7、针对我国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并参考国外实验室管理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完善相关标准、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重点建设核心实验室、增加实验室运行经费和检验检测费用等技术建议。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一、锡林郭勒盟蒙药用植物利用现状 |
| 1、锡盟药用植物资源 |
| 2、蒙医用药与草原保护之间存在矛盾 |
| 3、药用植物品种减少 |
| 4、加强引种驯化,发展药材种植产业 |
| 二、锡林郭勒盟蒙药用植物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 1、缺乏强有力的蒙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研发机构 |
| 2、药材种植品种存在盲目性 |
| 3、蒙药的种植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及技术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
| 三、锡林郭勒盟蒙药用植物产业发展思路及措施 |
| 1、发展思路 |
| 2、主要措施 |
| (1)健全机构、强化服务 |
| (2)建立野生蒙药用植物驯化繁育三大基地 |
| (3)加快商品药材生产基地建设 |
| (4)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
| (5)完善蒙药材营销体系,强化市场培育 |
| (6)加强产品质量监控,完善蒙药规范化生产 |
| (7)认真落实草原保护条例 |
| 1材料与方法 |
| 2结果与分析 |
| 2. 1内蒙古地区地膜使用量和面积的变化 |
| 2. 2内蒙古地区覆膜区域与作物种类的变化 |
| 2. 3内蒙古地区地膜种类及覆膜方式的发展 |
| 2. 4内蒙古地区地膜残留现状 |
| 2. 4. 1地膜残留及回收现状 |
| 2. 4. 2不同地区地膜残留量比较 |
| 2. 4. 3不同覆膜年限地膜残留量比较 |
| 2. 4. 4不同土层地膜残留量分布 |
| 3讨论与结论 |
| 3. 1残留地膜在土壤中分布的特征 |
| 3. 2地膜残留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
| 3. 3地膜残留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 4残膜污染防治的技术与途径 |
| 4. 1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地膜质量 |
| 4. 2健全回收机制,加大财政补贴 |
| 4. 3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地膜回收率 |
| 一、研究背景 |
| 二、农业技术部门职能分析 |
| (一)农业技术部门分类 |
| (二)种植业技术部门职能分析 |
| 1.土壤肥料工作站 |
| 2.种子站 |
| 3.作物工作站 |
| 三、农业类职称评审条件研究 |
| (一)高级农艺师 |
| (二)土地利用与土壤肥料 |
| 四、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样本分析 |
| 五、结论 |
| 1 材料和方法 |
| 1.1 供试作物 |
| 1.2 供试肥料 |
| 1.3 试验土壤养分状况 |
| 1.4 试验设计 |
| 1.5 田间管理 |
| 1.6 调查和计算方法 |
| 1.7 实验数据处理 |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 2.1 生育期调查 |
| 2.2 考种调查结果 |
| 2.3 硼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 2.4 经济效益分析 |
| 3 结论 |
| 1 材料和方法 |
| 1.1 供试作物及品种 |
| 1.2 供试肥料 |
| 1.3 试验土壤养分状况 |
| 1.4 试验设计与方法 |
| 1.4.1 试验设计 |
| 1.4.2 试验调查方法 |
| 1.5 实验数据处理 |
| 1.6 试验田间管理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稼乐硼肥对马铃薯长势的影响 |
| 2.2 稼乐硼肥对马铃薯施种薯商品率及产量的影响 |
| 2.2.1 稼乐硼肥对马铃薯种薯商品率的影响 |
| 2.2.2 稼乐硼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
| 2.3 经济效益分析 |
| 3 结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
| 1.1.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重要作用 |
| 1.1.2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及问题 |
| 1.1.3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研究的意义 |
| 1.2 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目标、思路和内容 |
| 1.2.1 研究目标 |
| 1.2.2 研究思路 |
| 1.2.3 研究内容 |
| 1.3 研究方法 |
| 1.3.1 资料信息收集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
| 1.3.2 资源系统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 |
| 1.3.3 需求分析与体系规划建议相结合 |
| 第二章 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构成要素及其发展历史研究 |
|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概念 |
| 2.1.1 农产品 |
| 2.1.2 农产品质量安全 |
| 2.1.3 检验和检测 |
| 2.1.4 实验室 |
| 2.1.5 体系(系统) |
|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构成要素和功能 |
| 2.2.1 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构成要素 |
| 2.2.2 实验室构成要素 |
| 2.2.3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主要功能 |
| 2.3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历史 |
| 2.4 小结 |
| 第三章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资源研究 |
| 3.1 研究方法 |
| 3.1.1 实验室资源调查 |
| 3.1.2 文献和互联网信息收集 |
| 3.1.3 实地调查和电话调查 |
| 3.2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概况分析 |
| 3.2.1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统计分析 |
| 3.2.2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人员数量统计分析 |
| 3.2.3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固定资产统计分析 |
| 3.2.4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面积统计分析 |
| 3.2.5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检测项目统计分析 |
| 3.2.6 其他统计数据分析 |
| 3.3 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概况分析 |
| 3.3.1 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质检机构类别 |
| 3.3.2 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质检机构地区分布 |
| 3.4 各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概况分析 |
| 3.4.1 北京 |
| 3.4.2 天津 |
| 3.4.3 河北 |
| 3.4.4 山西 |
| 3.4.5 内蒙 |
| 3.4.6 辽宁 |
| 3.4.7 吉林 |
| 3.4.8 黑龙江 |
| 3.4.9 上海 |
| 3.4.10 江苏 |
| 3.4.11 浙江 |
| 3.4.12 安徽 |
| 3.4.13 福建 |
| 3.4.14 江西 |
| 3.4.15 山东 |
| 3.4.16 河南 |
| 3.4.17 湖北 |
| 3.4.18 湖南 |
| 3.4.19 广东 |
| 3.4.20 海南 |
| 3.4.21 广西 |
| 3.4.22 重庆 |
| 3.4.23 四川 |
| 3.4.24 贵州 |
| 3.4.25 云南 |
| 3.4.26 西藏 |
| 3.4.27 陕西 |
| 3.4.28 甘肃 |
| 3.4.29 青海 |
| 3.4.30 宁夏 |
| 3.4.31 新疆 |
| 3.5 中国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现状 |
| 3.5.1 中国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概况 |
| 3.5.2 食品检测机构的地区分布 |
| 3.5.3 国家食品和农产品质检中心概况 |
| 3.6 农产品认证检验检测机构概况 |
| 3.6.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检验检测机构 |
| 3.6.2 绿色食品认证检验检测机构 |
| 3.6.3 有机农产品认证检验检测机构 |
| 3.7 小结 |
| 第四章 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政策及技术标准子系统研究 |
| 4.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法律法规子系统 |
| 4.1.1 有关法律法规概况 |
| 4.1.2 法律法规对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影响分析 |
| 4.1.3 现行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 |
| 4.2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行政管理政策子系统研究 |
| 4.2.1 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
| 4.2.2 相关政策现状分析 |
| 4.2.3 行政管理政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影响分析 |
| 4.2.4 行政管理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 4.3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标准子系统研究 |
| 4.3.1 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现状 |
| 4.3.2 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检验检测标准现状 |
| 4.3.3 技术标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影响分析 |
| 4.3.4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
| 4.4 小结 |
| 第五章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管理经验及其启示 |
| 5.1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概况 |
| 5.1.1 加拿大实验室管理概况 |
| 5.1.2 美国实验室管理概况 |
| 5.1.3 澳大利亚实验室管理概况 |
| 5.1.4 日本实验室管理概况 |
| 5.1.5 韩国实验室管理概况 |
| 5.1.6 荷兰实验室管理概况 |
| 5.1.7 德国实验室管理概况 |
| 5.1.8 英国实验室管理概况 |
| 5.1.9 丹麦实验室管理概况 |
| 5.1.10 世界着名跨国检验认证机构概况 |
| 5.2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管理经验 |
| 5.2.1 政府投资建立国家核心实验室 |
| 5.2.2 整合实验室资源 |
| 5.2.3 利用社会实验室资源 |
| 5.2.4 强化实验室质量和安全 |
| 5.2.5 重视实验室能力验证和人员培训 |
| 5.2.6 开展实验室实用技术的研发 |
| 5.3 国外实验室管理经验的启示 |
| 5.3.1 重视核心实验室规划和建设 |
| 5.3.2 利用社会检测资源和整合现有资源并重 |
| 5.3.3 加强实验室质量安全管理 |
| 5.3.4 重视实验室能力验证和人员培训 |
| 5.3.5 加大实验室实用检测技术的研究力度 |
| 5.3.6 着力保障实验室运行经费 |
| 第六章 检验检测需求供给分析和对体系建设建议 |
| 6.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需求分析 |
| 6.1.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业务需求与供给模式 |
| 6.1.2 现有实验室检验检测供给能力 |
| 6.1.3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需求估计 |
| 6.1.4 实验室标准单位检验检测供给分析 |
| 6.2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建议 |
| 6.2.1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原则 |
| 6.2.2 对规划建设内容和标准的建议 |
| 6.3 小结 |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
| 7.1 关于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
| 7.1.1 检验检测机构规模与布局 |
| 7.1.2 检验检测能力 |
| 7.1.3 检验检测体系发展规划 |
| 7.1.4 检验检测业务 |
| 7.2 关于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法律法规 |
| 7.2.1 检验检测立法 |
| 7.2.2 检验检测执法 |
| 7.3 关于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行政管理政策 |
| 7.3.1 检验检测的行政管理部门设置 |
| 7.3.2 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 |
| 7.3.3 改善行政管理的政策建议 |
| 7.4 关于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标准 |
| 7.4.1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
| 7.4.2 完善检验检测标准建议 |
| 7.5 关于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队伍 |
| 7.5.1 检验检测人员素质 |
| 7.5.2 检验检测技术培训 |
| 7.5.3 检验检测人力资质 |
| 7.6 主要结论 |
| 7.7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 7.8 今后主要研究方向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附表3-1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概况表 |
| 附表4-1 农产品检验检测及检疫方法国家标准 |
| 附表4-2 食品卫生检验国家标准 |
| 附表4-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国家标准 |
| 附表4-4 质检总局主管相关农产品检验检测及检疫方法国家标准 |
| 致谢 |
| 作者简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