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急救穴位采血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观察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急救穴刺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唐慧,白雪[1](2020)在《中医治疗急性脑梗死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脑梗死为临床的常见病、急重病,其发病率、致死率越来越不容受到忽视。近年来,学者们一致认为中医治疗急性脑梗死发挥着不可逾越的优势。本文对急性脑梗死的中医治法、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康复训练及其他治疗作一综述并就存在问题提出思考。

肖淑娟[2](2020)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ICU谵妄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重症谵妄患者的临床疗效。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客观地评价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在谵妄中的疗效观察及在临床观察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期大大减少重症患者的住院费用,提高重症患者生存率。并将希望能更深一步探索针灸在中国重症临床医学的方向。方法对2018年06月至2020年03月期间收治于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重症医学科被诊断为谵妄的患者,按照是否使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分为试验组(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西医规范化治疗)和对照组(西医规范化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原发疾病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咪达唑仑注射液(生产商为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三棱针(固始公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YY0104-93)针刺手十二井穴放血。观察治疗DRS-R-98评分、谵妄累计时间、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仅发生1次谵妄人数、经治疗观察后的转归以及实验室安全观察指标检查。并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临床数据观察分析,比较两组病例之间的数据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自2018年06月至2020年03月期间入住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并发生谵妄的病例40例。按照随机对照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临床试验组和随机对照组,其中患者均为男性21人,女性18人,试验组1人因自身存在慢性精神疾病被剔除。其中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试验组共有男性10人,女性9人,平均年龄在70.70±10.64岁,其中与肺部感染相关疾病9人,心血管疾病4人,外科术后4人,消化道相关疾病1人,其中休克占2人,19人中其中16人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常规治疗组男性11人,女性9人,平均年龄67.60±13.69岁,肺部感染相关疾病11人,心血管疾病4人,外科术后5人,其中休克有3人,20人当中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每位患者早晚各评估1次,观察至少1天,最多观察5天结束。2.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年龄、性别、体重、APACHEⅡ评分均P>0.05,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观察治疗5天后ICU治疗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谵妄持续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DRS-R-98谵妄严重程度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治疗后均能改善谵妄严重程度;治疗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尼莫地平计算DRS疗效分析,试验组有效率为57.89%,对照组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疗效率无差异;经过治疗后观察两组的转归情况,其中仅发生1次谵妄的试验组有7例37%,对照组2例(9%),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完全转阴例数,试验组5例(26%),对照组13例(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出科室时存在亚谵妄试验组2例(10%),对照组2例(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观察期后仍存在阳性者试验组3例(16%),对照组3例(1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结束后出现昏迷者试验组2例(11%),对照组2例(1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安全性指标相比较: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指标肝功能(AST、ALT)、肾功能(Cr、BUN)(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观察期间内对照组中有2例(10%)患者出现嗜睡不良反应,经减少药物剂量后症状好转,试验组未出现嗜睡,期间两组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能减少重症患者谵妄发生次数,降低谵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和常规治疗组均能降低DRS评分,都能改善谵妄的严重程度。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能减轻治疗谵妄药物的副作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谵妄累计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疗效期间结束转归无显着影响。

张玉国,张为民,张欣[3](2019)在《刺血疗法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作用综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风病以其发病急、易死亡、易致残、易复发及合并症多为特点,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其后遗症伴有严重功能障碍,给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对中风病及后遗症的认识和治疗上,中医学记载有较为丰富的治疗经验,刺血疗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传统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也被广泛应用,且疗效确切,现对刺血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治疗作用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

王鹰[4](2018)在《手部井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整理手部六井穴在古代文献中的临床应用条文,探究其适宜病症和配伍应用规律,为阐释手部井穴理论内容及临床适宜病症和配穴应用提供文献学依据;归纳手部各井穴临床应用配伍规律,为临床和科研探究和使用手部井穴提供指导。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手部六井穴的适宜病证和配伍应用规律特点。结果:古代文献条文共2205条,其中少商适宜病症及与其他穴位配伍治疗临床病证条文达469条,商阳274条,中冲226条,关冲373条,少冲449条,少泽414条。治疗病症类型包括内科、耳鼻喉科、妇科、儿科、眼科、外科等。结论:1.手部井穴治疗特点共性中带有个性,与脑关系密切,都能清热开窍以治疗五官病证,少商开咽喉窍、商阳通耳窍、中冲泻热开心窍、关冲泻热存津养口窍、少冲温补养心窍、少泽泻热开五官之窍。2.手部井穴既可主所在经脉所属的脏腑病证,又可主所属经脉循行所过之脏腑的病证,或所属经脉表里经络所属脏腑之病证,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用穴规律。3.文献显示各手部井穴有特殊治疗疾病的病种。少商治疗雀目,商阳治疗下齿痛和青盲,中冲治疗惊风、夜啼,关冲治疗面黑、小眦痛,少冲治疗少气痰冷、乍寒乍热、口热咽酸、咽喉酸辛、目黄、悲惊,少泽治疗攀睛、妒乳、乳痈等。4.手部井穴单独使用主要应用于清热开窍的急症,在与其他穴位配伍治疗疾病时,通过井穴主脏、激发疏通经气、调和脏腑寒热阴阳,可用于更广泛的慢性病证。

黄劲柏,曾红科,甄享凡,孙诚,李辉[5](2014)在《刺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近期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急救穴刺血疗法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5例病程在48h以内的患者随机分为刺血组20例,药物组15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有明显恢复(P<0.01)。刺血组恢复7.4±2.3分,药物组恢复4.5±1.8分,刺血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急救穴刺血疗法对脑梗塞急性期具有治疗作用。

李秀军[6](2013)在《近10年井穴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概况》文中提出本文通过查阅近十年对井穴刺络放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来简述井穴放血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中风病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将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介绍井穴放血的研究概况。井穴刺络放血是中医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之一,它是以三棱针等针具刺破手十二井穴,放出少量血液以防治疾病的方法。井穴放血作为中医传统的

陈兵,赵庆波[7](2013)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近10年为国内有关针灸治疗急性卒中临床研究的部分文献进行整理,探讨脑卒中急性期介入针灸治疗的意义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从头针、体针、其他腧穴、综合疗法、机理等进行综述。结论 :在急性期介入针灸康复训练治疗是安全积极有效的。

龙丹[8](2012)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用三棱针点刺太阳穴为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三棱针点刺太阳穴及常规针刺疗法。主穴取太阳穴(患侧)、风池穴(患侧)、率谷穴(患侧)、太冲穴(双侧)、百会穴。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取穴同治疗组的穴位。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一个疗程为1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次/月)、程度、持续时间(小时/次)、伴随症状的改变,根据头痛综合积分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前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综合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综合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头痛综合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三棱针点刺太阳穴放血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可以减少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常规针刺治疗。在进行本次临床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偏头痛患者的一般资料对于采用刺络放血的方法无影响。刺络放血疗法操作简单、疗效显着、费用低廉,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同时可以避免患者服用西药产生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史中亚[9](2011)在《刺血疗法临床应用分类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刺血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它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往往立起沉疴、顿消痼疾,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近年来刺血疗法发展较快,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笔者收集近10 a来有关刺血的临床报道,按刺血作用将临床应用分类归纳。

奚小土[10](2010)在《大椎穴刺血治疗外感发热的效应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观察大椎穴刺络放血后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刺络放血与疗效的效应规律。研究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留观及发热门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病人就诊时间顺序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把患者按3: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依据刺血后拔罐放血量的多少分为小剂量组(<2ml)、中等剂量组(2-5ml)和大剂量组(>5ml),每组各30例。四组均接受基础治疗5%葡萄糖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Vit C 2. Og+Vit B6 100mg静滴4小时,每日1次,共治疗3天。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大椎点刺放血治疗。方法:取大椎穴,局部常规消毒后,右手持注射针头在大椎穴上及其周围散在地点刺数针(一般3-5针),用投火法拨罐,留罐时间15分钟,用消毒干棉球擦去血迹即可,每日1次,共治疗3天。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若体温大于37.0℃时肌注柴胡注射液2ml,每天1次,共3天,4组患者每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0.5h、1h、2h、4h记录腋下体温值,并记录起效时间、解热时间、痊愈时间,同时在每次治疗结束时进行中医症候学积分评分。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比较各时点体温变化、起效时间、解热及痊愈时间,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评分值,对刺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时效关系进行评价。根据不同治疗组的出血量的多少与起效时间、解热及痊愈时间及有效率对刺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量效关系进行评价。同时记录试验的不良反应和脱落情况,并分析原因。结果:1.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共纳入12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67例。分为治疗组(小于2ml为小剂量组、2-5ml为中剂量组、大于5ml为大剂量组)和对照组(柴胡注射液组)。治疗前四组基线资料(年龄、病程、性别、体温、中医症候积分、白细胞计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组间基线条件一致,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2.1四组治疗前后各时点体温比较为观察刺血疗法的即时效应和延时效应,通过比较患者在治疗前体温,和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治疗后各四个不同时点(0.5h、1h、2h、4h)的腋下体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次治疗后体温疗效比较,大剂量组起效最快,中剂量组治疗后1h体温下降明显,总体疗效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相似,中剂量组疗效明显优于小剂量组,小剂量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但第二次治疗前四组体温无明显,说明虽经第一次治疗后体温下降明显,但病情未达稳定,体温有所反复。第二次治疗后体温疗效评价,大、中剂量组退热作用明显,大剂量组平均体温已降至正常。两次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大剂量组优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小剂量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第三次治疗前四组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中剂量组体温较小剂量组、对照组发热低,说明经过两次治疗后,大、中剂量组的延时疗效已较明显。总体疗效评价,大剂量组疗效与中剂量组相似,明显优于优于小剂量组和对照组,后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2.2四组起效、解热、痊愈时间比较:四组起效时间比较:大剂量组的起效时间最快,明显短于中、小剂量组,而中剂量组短于小剂量组,小剂量组与对照组起效时间相似。四组解热时间比较:大剂量组优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小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四组痊愈时间比较: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痊愈时间相似,明显短于小剂量组,而小剂量组痊愈时间与对照组相似。2.3体温变化疗效评定:以腋下体温测量为观察指标的结果显示,治疗三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大、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大、中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疗效相似、小剂量组和对照组疗效相似,大、中剂量组疗效明显比小剂量组和对照组好。2.4四组疗程一疗效相关性比较:四组自身前后有效率疗效比较,各组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有效率逐渐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中剂量组总体疗效在三次治疗后达到最高疗效,说明经3个疗程的治疗后疗效达到最佳。2.5证候疗效评定2.5.1四组证候积分比较:2.5.1.1同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大、中剂量组在第1天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大、中剂量组的显效时间快。小剂量组和对照组的近期疗效不明显。2.5.1.2组间比较:治疗前四组症候积分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治疗第1天、第2天、第3天后组间比较,大、中剂量组在改善患者中医症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小剂量组从第2次治疗起,显示出比对照组改善外感发热病人的中医症候方面治疗效果好。2.6四组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对照组,说明针刺在改善患者中医症候方面疗效比对照组好,而且放血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从痊愈率比较来看,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2.7四组中医证候各症状痊愈情况比较:两组在改善症状学方面比较,对外感发热的发热、恶寒、鼻塞、身痛、咽痛、流涕、汗出、头痛、咳嗽、口渴的改善四组比较均P>0.05,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改善发热,恶寒、咽痛、头痛、口渴等症状方面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2.8四组病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情况比较:四组患者经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风热两型,组间比较,风热证、风寒证分型各组治疗疗效相当,无明显差异。从组内两两比较来看,风热证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风寒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不足有关。3.本研究共有2例病例脱落,中剂量组1例因不能坚持针灸而退出,对照组1人因工作繁忙不能坚持治疗,最后收集完整病例118例,其中治疗组89例,对照组29例,此2例按治疗无效统计。4.不良反应观察: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中有2例出针后出现局部皮下肿胀,予以2-3天热敷后瘀血症状消失,考虑原因为针刺拔罐后皮下淤血。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出现头晕乏力,经休息后缓解,余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大椎穴点刺放血治疗外感发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点刺后拔罐放血量的增大,退热的起效时间越快,解热、痊愈时间越短,中医症候学积分改善也越快,在治疗3次后总有效率可达96%,较对照组显着升高,退热的即时作用、远期疗效均较佳,时效、量效关系均呈现正相关性,故本研究认为大椎穴点刺后拔罐放血治疗外感发热的治疗疗程为每日1次,共3次,放血量以2ml以上为佳。大椎穴点刺后拔罐放血临床操作简单,患者的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急救穴刺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近期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救穴刺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治疗急性脑梗死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治法
    1.1 治风法
    1.2 治火法
    1.3 治痰法
    1.4 治瘀法
    1.5 治虚法
2 中药治疗
    2.1 中药注射剂
    2.2 中药方剂
3 针灸疗法
4 康复训练
5 其他疗法
6 目前存在问题思考

(2)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ICU谵妄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表对照
前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中止病例标准
    3 治疗方法
        3.1 基础治疗
        3.2 药物治疗
    4 操作方法
    5 疗程观察
        5.1 盲法
        5.2 临床观察
        5.3 不良事件观察
        5.4 样本量估计
    6 伦理原则
    7 统计学处理
    8 技术路线图(附录D)
    9 结果
        9.1 基线资料
        9.2 疗效观察指标
讨论
    1.谵妄的病理生理
    2.传统医学对谵妄的认识
    3 关于十二井穴的实验研究
结果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谵妄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一、现代医学对谵妄的认识
    二、传统医学对谵妄的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刺血疗法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作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刺血疗法的应用阶段
    1.1 中风急性期
2 刺血疗法的应用病症
    2.1 中风后吞咽障碍
    2.2 中风后失语症
    2.3 中风后肢体痉挛
    2.4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2.5 中风后肩痛
    2.6 中风后运动障碍
    2.7 中风后感觉障碍
3 刺血疗法的出血量
    3.1《黄帝内经》对出血量的论述
    3.2 现代医家对出血量的论述
4问题与展望

(4)手部井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一节 井穴概述
    第二节 手部井穴概述
        一、手部井穴的分布及特点
        二、五行配属
        三、手部井穴的主治特点
        四、手部井穴的刺激方法
第二章 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设计
        一、源文献的选择
        二、条文的分类
        三、频次的统计
        (一)病名及条文的统计
        (二)腧穴频次的统计
        四、筛选配伍腧穴
第三章 研究内容分析
    第一节 单个手部六井穴统计结果分析
        一、少商穴
        (一)少商穴的命名
        (二)少商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三)少商穴及少商配合其他穴位应用适宜病症统计结果和分析
        二、商阳穴
        (一)商阳穴的命名
        (二)商阳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三)商阳穴及商阳配合其他穴位应用适宜病症统计结果和分析
        三、中冲穴
        (一)中冲穴的命名
        (二)中冲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三)中冲穴及中冲配合其他穴位应用适宜病症统计结果和分析
        四、关冲穴
        (一)关冲穴的命名
        (二)关冲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三)关冲穴及关冲配合其他穴位应用适宜病症统计结果和分析
        五、少冲穴
        (一)少冲穴的命名
        (二)少冲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三)少冲穴及少冲配合其他穴位应用适宜病症统计结果和分析
        六、少泽穴
        (一)少泽穴的命名
        (二)少泽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三)少泽穴及少泽配合其他穴位应用适宜病症统计结果和分析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近10年井穴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研究
2 实验研究
    2.1 对脑血流量的研究
    2.2 对脑氧分压及脑生化的研究
    2.3 对脑内蛋白的研究
    2.4 对神经再生的研究
    2.5 对脑水肿影响的研究
3 小结

(7)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头部腧穴及头针为主治疗
2 体针治疗
3 其他腧穴治疗
4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
5 机理
6 小结

(8)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资料与方法
2 治疗方法
3 疗效判定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刺血疗法临床应用分类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应用
    1.1 清热
    1.2 解毒
    1.3 泻火
    1.4 活血通络
    1.5 消肿止痛
    1.6 醒脑开窍
2讨论

(10)大椎穴刺血治疗外感发热的效应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刺血疗法的文献研究
        1 刺血疗法的渊源
        2 刺血络的原则和作用机理
        3 刺络放血疗法的现代研究
    第二节 针灸大椎穴退热的文献研究
        1 大椎穴的穴性及功用
        2 针灸大椎穴退热的临床研究
        3 针灸大椎穴退热的实验研究
        4 针灸大椎穴对人体免疫功能作用的研究
    第三节 针刺作用效应规律研究的文献研究
        1 针刺作用的时效关系研究
        2 针刺作用的量效关系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
        2.5 病人依从性保证
        2.6 统计学处理
    3 观察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结果
        3.3 病例脱落情况
        3.4 不良反应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1 针刺作用时效规律的理论探讨
    2 针刺作用时效规律的临床研究
    3 大椎穴刺络放血治疗外感发热临床研究结论及分析
    4 大椎穴刺络放血治疗外感发热的效应规律研究的临床意义及应用前景
    5 研究安全性评价
    6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7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8 设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急救穴刺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近期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治疗急性脑梗死述评[J]. 唐慧,白雪. 光明中医, 2020(12)
  • [2]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ICU谵妄的疗效观察[D]. 肖淑娟.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刺血疗法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作用综述[J]. 张玉国,张为民,张欣.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19)
  • [4]手部井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D]. 王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8(07)
  • [5]刺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近期疗效观察[A]. 黄劲柏,曾红科,甄享凡,孙诚,李辉.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外治学术会议贵州省针灸学会2014年学会年会论文集, 2014
  • [6]近10年井穴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概况[J]. 李秀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20)
  • [7]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临床研究进展[J]. 陈兵,赵庆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6)
  • [8]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D]. 龙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6)
  • [9]刺血疗法临床应用分类概述[J]. 史中亚. 中医外治杂志, 2011(06)
  • [10]大椎穴刺血治疗外感发热的效应规律研究[D]. 奚小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对照组论文 刺血疗法论文 刺血论文 神经头痛论文 中医论文

上一篇:上海银行将提供3亿元授信额度
下一篇:供热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办法制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