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民富省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全面建设小康 实现富民强省(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生[1](2012)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支点建设和富民强省步伐》文中认为今天上午,李鸿忠书记所作的辅导报告很深刻、很重要。我们要紧密结合全省和各地实际,认真领会,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开得非常成功,成功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我们充满信任、无比信赖。二是通过了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全党在高度共识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思想统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亮点很多,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是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把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我们

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2](2012)在《关于“五个湖北”的深度解读》文中研究指明论"富强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指出,"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富强湖北’"。富强湖北是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未来湖北发展的"钢结构"。推进"富强湖北"建设,是"五个湖北"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深刻把握"富强湖北"建设的时代背景省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建设"繁荣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小康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富强湖北",从繁荣到小康,从小康到富

严翅君[3](2012)在《从强省富民到民生幸福的跨越》文中指出实现民生幸福,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也是江苏"两个率先"的本质要求。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至今,是江苏"两个率先"不断推进的十年。江苏始终把以人为本、实现民生幸福贯穿于推进"两个率先"全过程,增强"贯穿"意识,提高"贯穿"能力,丰富"贯穿"实践,使民生幸福随着"两个率先"的发展进程不断得到增进。

陆立军[4](2012)在《富民强省的“浙江模式”——在甘肃省全省领导干部“富民兴陇”系列讲座上的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浙江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本文对浙江省情做了详细介绍,着重论述了富民强省是浙江模式的灵魂和主线,并论述了浙江模式值得借鉴的五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指导作用调控能力,确立并坚持正确的发展战略;二是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三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四是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五是注重城乡区域协调,走非均衡协同发展之路。

王佳宁,罗重谱[5](2012)在《中部6省经济发展战略比较及其或然取向》文中提出中部6省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具体操作方略,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实践给予重要启示,即在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中要坚持公平与效益相结合、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体制创新与法制创新相结合。中部6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定位是"承东启西、南联北进、整体联动、分工创新、跨越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健全组织机构,使联系常态化;搭建金融支持平台、人才保障平台、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城市群整合发展;构建新型地方政府间互助合作关系;寻求与其他区域的经济合作;培育内部自生增长机制。

赵凌云[6](2012)在《构筑支点、富民强省的行动纲领——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的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省第十次党代会,是在全省上下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李鸿忠书记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未来五到十年湖北面临的机遇、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肩负的时代使命,系统描绘了今后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是加快支点建设的动员令,推进富民强省的宣言书。当前,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全面落实《报告》的部署,是全省上下重要的政治任务,关键要把握下述几个方面:

苏庆伟[7](2012)在《深入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做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坚定实践者》文中认为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是在我省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党代会报告是指导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报告实事求是、符合实际,重点突出、全面兼顾,布局合理,文风朴实,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是一个系统总结过去、科学规划

陆立军[8](2012)在《“两创”到“两富”:浙江“富民强省”发展战略进入新阶段》文中指出中共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而努力奋斗。本文作者结合长期参与浙江省和一些市、县发展战略研究、咨询的体会,指出浙江省第十二次和十三次党代会相继提出"两创"和"两富",是浙江.省长期实施"富民强省"发展战略的一个新阶段;本文并着重分析了"两富"的理论意义及其与"两创"的内在联系,并就如何落实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从发展方式转型、社会管理创新、科教文卫提速、人才强省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陆立军[9](2012)在《从“两创”到“两富”:新目标、新要求》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善于把党中央的战略方针与当时、当地的实际相结合,确定正确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各市、县、区也勇于探索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全国中等偏下水平迈入了全国前列。当前,在全省干部中日益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共识:必须不断丰富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的以"富民强省"为目标取向的发展战略。中共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

赵洪祝[10](2012)在《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文中研究表明最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根据中央"三步走"战略部署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要求,适应浙江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顺应浙江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确立了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奋斗目标。这是新一届省委在历届省委工作基础上,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观在浙江具体实践的庄严承诺,是"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深化和发展,是浙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社会

二、全面建设小康 实现富民强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面建设小康 实现富民强省(论文提纲范文)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支点建设和富民强省步伐(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步到位, 是湖北发展的价值追求和战略选择
    (一) 从发展进程来看, 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步到位, 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二) 从发展条件来看, 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步到位, 才能充分发挥湖北的综合优势。
    (三) 从发展阶段来看, 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步到位, 才能推动转型发展。
    (四) 从发展目标来看, 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步到位, 才能在跨越赶超中实现富民强省。
三、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 努力开创湖北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 推进科学发展, 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二) 推进科学发展, 必须以四化同步发展为方向。
    (三) 推进科学发展, 必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
    (四) 推进科学发展, 必须以创新驱动为核心。
    (五) 推进科学发展, 必须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
    (六) 推进科学发展, 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着力点。
    (七) 推进科学发展, 必须以提升能力为保障。

(2)关于“五个湖北”的深度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论“富强湖北”
    一、深刻把握“富强湖北”建设的时代背景
        (一) 建设“富强湖北”是湖北发展由大变强的根本要求
        (二) 建设“富强湖北”是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要举措
        (三) 建设“富强湖北”是顺应湖北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需要
        (四) 建设“富强湖北”是把握“黄金十年”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
    二、充分把握“富强湖北”的丰富内涵
        (一) “富强湖北”的本质要求
        (二) “富强湖北”的基本特点
    三、凝神聚力, 加快推进富强湖北建设
    (四) 促协调, 强化经济耦合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是一种互动耦合关系,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自我循环演进又良性互动。没有工业化, 城镇化就缺乏产业支撑;没有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就缺乏先进的物质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 也是产业链条延伸、用工业化理念改变传统生产方式的过程, 农产品加工业既是工业支柱产业, 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筋骨”;而没有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工业化就缺乏有效载体和厚实的基础。当前, 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 是我省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以“三化”协调发展为总抓手, 推进“富强湖北”建设, 体现了对湖北省情、阶段性特征以及现代化规律的准确认识和深刻把握。就是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努力建设工业强省, 做大湖北工业的规模, 提高产业竞争力, 发挥工业化在“三化”中的龙头和先导作用。就是要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 努力建设农业强省,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发挥农业现代化在“三化”中的基础作用。就是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提高城镇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提升城镇对工业化和农村人口转移的承载力, 发挥城镇化在“三化”中的枢纽作用。就是要把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 统筹解决, 协调发展。既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 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 又要发挥农村对城市、农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 形成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三化”协调的同时, 还要以“支点”建设为统领, 推动区域协调, 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局面。“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必须大力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 通过“一主两副”辐射带动, 一“红”一“绿”奋起追赶, “中国农谷”、“壮腰工程”、“香城泉都”、“谒祖圣地”以及转型发展、统筹城乡等一批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城市加快发展, 在湖北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带动、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加快推进“富强湖北”建设。
论“创新湖北”
    一、建设“创新湖北”是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选择
    二、准确把握“创新湖北”的本质内涵
    三、全面推进“创新湖北”建设
    (四) 深入推进自主创新, 打造有利于创新的强大引擎。自主创新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命运的关键之举。在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 必须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加快湖北发展的主攻方向, 突出“四抓”。一是抓体系。大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使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协调统一, 形成集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整体合力。二是抓产业。强化创新驱动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制高点, 推动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注重把自主创新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地紧密结合起来, 把握发展方向, 明确主攻重点, 加强基础研究, 突破核心技术, 完善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 鼓励创新要素向高新技术产业流动, 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三是抓转化。把湖北的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引导科研人员更新观念, 强化市场意识, 积极投身科研成果转化;引导各高校、科研院所强化服务意识, 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制度性平台和要素平台。四是抓环境。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科教兴鄂”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 大力培养创新人才,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氛围。
论“法治湖北”
    一、建设“法治湖北”是时代的呼唤
    二、准确把握“法治湖北”的内涵与目标
    三、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法治湖北”建设
论“文明湖北”
    一、建设文明湖北是引领时代发展的科学抉择
        (一)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文明发展新时代
        (二) 文明湖北建设是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
        (三) 人民群众对文明湖北建设寄予新期待
        (四) 推进文明湖北建设具有良好基础
    二、深刻把握建设文明湖北的内涵和目标
        (一) 明确界定建设文明湖北的内涵
        (二) 科学确定建设文明湖北的目标
    三、以正确路径推进文明湖北建设
        (一)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 努力提升精神驱动力
        (二) 坚持把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标志, 努力提升文化影响力
        (三) 坚持把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 努力提升生态承载力
        (四) 坚持把人民群众素质的提升作为文明湖北建设的关键, 培育文明湖北人
论“幸福湖北”
    一、建设幸福湖北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二、幸福湖北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三、幸福湖北重在共建共享

(3)从强省富民到民生幸福的跨越(论文提纲范文)

“两个率先”三次跨越
民生为大三个转变
民生幸福三大提升
关于幸福指数的研究

(5)中部6省经济发展战略比较及其或然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 国外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状况
    (二) 国内关于中部经济发展战略的相关研究
    (三) 简要评述
二、中部崛起战略及其他相关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演进轨迹
    (一)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与政策演进
    (二) 中部地区其他经济发展战略的相关政策
三、中部6省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及操作方略
    (一) 中部6省总体发展战略定位
    (二) 中部6省经济发展总体战略
    (三) 中部6省经济发展操作性方略
四、中部6省经济发展战略比较
    (一) 中部6省总体发展战略定位比较
    (二) 中部6省经济发展总体战略比较
    (三) 中部6省经济发展操作性方略比较
五、美、德、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特点及其启示
    (一) 美、德、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
    (二) 美、德、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启示
六、中部6省经济发展战略取向评估
    (一) 中部6省经济发展战略的主体内容
    (二) 中部6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定位及走向评估
        1. 中部6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定位
        2. 中部6省经济发展战略的走向评估

(6)构筑支点、富民强省的行动纲领——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黄金十年”:新的历史方位
    (一) 湖北现代化迈上了新台阶, 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必须乘势而上
    (二) 湖北科学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同时面临着诸多制约, 必须逆势而进
    (三) 中央对湖北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必须更有作为, 承担全局使命
    (四) 全省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有了新期待, 需要将富民放在突出重要地位
    (五) 湖北发展已开启新世纪又一个“黄金十年”, 具备了可以大有作为的时空环境和主客观条件
二、“一元多层次”:新的发展战略
    (一) “一元多层次”战略引领
        1、“一元多层次”战略是省九次党代会以来省委战略谋划与布局的集大成。
        2、“一元多层次”战略是历届省委、省政府战略谋划与布局的继承与创新。
        3、“一元多层次”战略是引领未来五年湖北加快构建支点和富民强省进程的总体战略。
    (二) 五大奋斗目标
        1、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2、改革开放创新实现新突破。
        3、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
        4、和谐社会迈出新步伐。
        5、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
    (三) 战略目标新的内涵与要求
        1、明确了“重要战略支点”的新要求。
        2、明确了富民强省的目标与要求。
三、“五个湖北”:新的行动框架
    (一) 以“三化”同步为总抓手加快“富强湖北”建设, 夯实湖北“黄金十年”的产业之基
    (二) 以改革开放创新推进“创新湖北”建设, 构筑湖北“黄金十年”的动力体系
    (三) 以民主法制为总抓手推进“法治湖北”建设, 构建湖北“黄金十年”的社会良序
    (四) 以先进文化引领“文明湖北”建设, 打造湖北“黄金十年”的精神家园
    (五) 以民生为纲统筹“幸福湖北”建设, 共享湖北“黄金十年”的发展成果
四、“多力并发”:新的推进体系
    (一) 以五大举措加强党的建设, 为推进富民强省进程提供组织保障
    (二) 以“五千四进”精神, 提升精神区位, 为推进富民强省进程凝聚精神力量
    (三) 以“五破五立”继续解放思想, 为推进富民强省进程开掘动力源泉
    (四) 以文化创新与环境优化并举培育发展文化, 为推进富民强省进程营造良好环境
    (五) 争做新的湖北人, 为推进富民强省进程提供人力支持
    (六) 进一步营造发展气场, 形成倍增动力
    (七) 狠抓工作落实, 为推进富民强省进程提供执行保证

(7)深入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做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坚定实践者(论文提纲范文)

一、必须深刻认识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就
二、必须深刻认识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这个主题
    一是符合中央要求。
    二是符合山东实际。
    三是符合历届省委一贯的发展思路。
    四是符合群众的期待和要求。
三、必须深刻认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四、必须深刻认识今后五年工作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五、必须深刻认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部署
六、必须深刻认识今后五年我省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8)“两创”到“两富”:浙江“富民强省”发展战略进入新阶段(论文提纲范文)

一、“富民强省”战略的形成、实施和拓展
    1、1978-1998年,以富民强县(强镇、强村、强企、强户)为特征的全民创业格局在探索和争论中逐步形成,夯实了“富民强省”的微观基础
    2、1998-2002年,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新型城市化为突破口,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富民强省”
    3、2002-2007年,提出了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的“八八战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2007年至今,提出和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确立“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这一更高的发展目标
二、“两富”是实施“富民强省”战略的新目标
    1、确立“两富”目标的理论意义
    2、“两创”和“两富”的内在联系
三、“两富”目标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1、发展方式转型,为“两富”提供物质基础
    2、社会管理创新,为“两富”提供制度保障
    3、科教文卫提速,为“两富”提供丰富内容
    4、人才强省建设,为“两富”提供智力支持

(9)从“两创”到“两富”:新目标、新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两富”是实施“富民强省”战略的新目标
    (一) 确立“两富”目标的理论意义
    (二) “两创”和“两富”的内在联系
“两富”目标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一) 发展方式转型, 为“两富”提供物质基础
    (二) 社会管理创新, 为“两富”提供制度保障
    (三) 科教文卫提速, 为“两富”提供丰富内容
    (四) 人才强省建设, 为“两富”提供智力支持

(10)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论文提纲范文)

一、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二、建设现代化浙江的核心要义是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三、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具有坚实的基础
四、在深化“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实践中促进“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四、全面建设小康 实现富民强省(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支点建设和富民强省步伐[J]. 王国生. 政策, 2012(12)
  • [2]关于“五个湖北”的深度解读[J]. 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 政策, 2012(10)
  • [3]从强省富民到民生幸福的跨越[J]. 严翅君. 群众, 2012(10)
  • [4]富民强省的“浙江模式”——在甘肃省全省领导干部“富民兴陇”系列讲座上的报告[J]. 陆立军. 开发研究, 2012(04)
  • [5]中部6省经济发展战略比较及其或然取向[J]. 王佳宁,罗重谱. 改革, 2012(08)
  • [6]构筑支点、富民强省的行动纲领——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的体会[J]. 赵凌云. 政策, 2012(08)
  • [7]深入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做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坚定实践者[J]. 苏庆伟.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2(07)
  • [8]“两创”到“两富”:浙江“富民强省”发展战略进入新阶段[J]. 陆立军.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2(04)
  • [9]从“两创”到“两富”:新目标、新要求[J]. 陆立军. 浙江经济, 2012(13)
  • [10]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J]. 赵洪祝. 今日浙江, 2012(12)


党代会报告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浙江精神论文 小康水平论文

上一篇:塔式起重机投入工程使用的条件
下一篇:浙江柑桔园农药使用现状及减药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