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贻月,吴淑梅[1](2021)在《池塘养殖生产中藻类中毒问题浅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品种的密度和产量在不断提高。伴随着颗粒饲料的大量使用,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也日益加剧。近年来,水生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大规模死亡事件不断增加,除传统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重金属盐类、化学鱼药等之外,由藻类毒素引起的鱼虾病害和损失呈上升趋势。由于由藻类毒素引起的鱼虾中毒方面的研究不充分,同时当前水质检测项目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一些藻类毒素引起的中毒也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目前,
张双红[2](2018)在《毒素及病虫害环境水产养殖系统的最优捕获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控制理论进入多样化发展时期,在广度和深度上进入新的阶段,并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生物控制、环境保护等方面.生物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复杂系统,其控制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污染环境下生态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以水产养殖为研究背景,建立养殖种群数学模型,研究了在藻类毒素污染环境下,水产养殖的最优捕获问题.并根据养殖业的实际情况,研究了种群生态系统在有限时间内的稳定性及有界性.在有限养殖时间内清除环境毒素并且实现最优捕获.全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一类单种群有限空间增长模型的最优控制问题.以鲢鱼和鳙鱼的养殖为背景,考虑到三毛金藻毒素的特性,建立了毒素污染环境下单种群的捕获模型.研究了系统在养殖周期内的稳定性,并针对三毛金藻毒素特有性质,有效清除养殖环境中的毒素,并实施最优捕获策略.(2)研究了一类广义经济生物模型的最优控制问题.以银鱼养殖为背景,对养殖环境中藻华发生的情形进行建模,建立了藻类环境下广义生物经济模型,研究了微分代数系统的有限时间有界性,应用模糊方法,将广义生物经济模型转化为一类模糊广义系统,并以税收等经济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给出了系统在有限时间内具有成本上界的控制器设计方案.研究了一类偏生种群模型的最优控制问题.(3)研究了一类具有年龄结构的种群增长模型的保成本最优控制问题.以对虾的养殖为背景,对幼年对虾及成年对虾在养殖环境中含有藻类毒素的情形进行建模,建立了具有年龄结构特征的非线性时滞种群捕获模型.研究了系统的有限时间有界性,通过对系统的模糊转化,利用模糊控制,依据理论和现实的两种不同情形,给出了有限时间内保成本控制器设计方案.(4)研究了一类偏生种群模型的最优控制问题.共生关系作为一种几个种群共同生存、互惠互利的关系,被广泛的应用到养殖业,以达到改善水质、提高产量等目的.以莲藕和龙虾的混合养殖为背景,考虑到养殖环境中蚜虫病虫害随生长繁殖密度不断变化的情形,建立了病虫害污染环境下偏生种群的捕获模型.研究了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给出了在清除环境毒素的情况下的最优捕获策略.
张轶芳[3](2016)在《北方养殖池塘3种常见单一藻类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文中指出对北方养殖池塘3种常见的单一藻类小三毛金藻、裸甲藻、膝口藻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
周宁[4](2015)在《越冬鱼池小三毛金藻的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小三毛金藻概况小三毛金藻是一种半咸水有害藻,自从1920年在荷兰沿海首次发现该藻以来,在世界许多地区都发现了它的存在和危害。小三毛金藻细胞呈椭圆形或球形。前端有三根鞭毛,鞭毛基部附近有一个伸缩泡,两侧有2个金黄色叶状色素,白糖素位于后端。在细胞的中部有许多微粒状小粒。细胞的个体很小,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内部结构。小三毛金藻在我国
孙国庆,申小苒,郑永利[5](2013)在《小三毛金藻的危害及防治》文中研究指明小三毛金藻又称土栖藻,是金藻门、金藻纲、金胞藻目的一个常见种类,是一种柔软、易变性的冷水性单细胞藻类。三毛金藻对鱼类的危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发生于初春、深秋和冬季,由于此时水温较低,其他藻类受低温影响,繁殖缓慢,数量较少。小三毛金藻耐低温,易形成优势种群,引起危害。夏季一般发生较少。因为此时水体中蓝藻、绿藻等藻类种群能够大量繁殖,从而抑制了小三毛金藻的繁殖。
宋萍[6](2012)在《小三毛金藻的防治》文中认为小三毛金藻为一种单细胞藻类,细胞呈椭圆形、卵形、球形等,易变形,两条游泳鞭毛,中间一条短的类似鞭毛的固着丝体,具有附着作用。这是一种有害藻,能分泌毒素。在我国分布广泛,大连、银川、乌梁素海、山西南部的咸水湖中、天津的塘沽及陕西皆有报道。
石伟[7](2011)在《盐碱地区三毛金藻病的防治技术》文中指出三毛金藻大量繁殖时,向水中分泌细胞毒素、溶血毒素和鱼毒素等,可使鱼类和水生动物中毒死亡。养殖鱼类中鲢、鳙鱼对其最为敏感,其次是草、鲂、鲤、鲫、梭鱼等。宁夏地区是盐碱地带,水质碱性大,pH值高,是小三毛金藻高发地区,小三毛金藻中毒常给水产养殖单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做好防治工作。一、发病病因三毛金藻病"病原"是舞三毛金藻和小三毛金藻。
刘权,吴敬森,孙甲水,徐宗刚,郑淑英[8](2004)在《精养池塘由藻类引起的中毒及防治方法》文中认为
岳城,宋文会,樊江[9](2002)在《小三毛金藻中毒及防治》文中研究说明当水体环境适合时 ,小三毛金藻可成为优势种 ,其发育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毒素 ,造成大批鱼类中毒死亡。该藻广泛流行于北方地区 ,新疆也是常发地区之一。近几年给池塘养殖 ,特别是给养殖条件较好的高密度养殖的池塘 ,造成较大的损失。报道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等。
赵红雪[10](2002)在《小三毛金藻及其防治措施》文中指出 小三毛金藻(Prymnesium parvum Carter)是一种半咸水害藻,其代谢物中含有几种毒素,可使鱼类中毒死亡。自从1920年中荷兰沿海首次发现该藻以来,在世界许多地区都发现了它的存在和危害。我国于1963年在大连市南关岭首次发现这种害藻,其后又在全国许多地区先后出现并造成鱼类死亡,危害十分严重。 一、小三毛金藻的分布与生态 小三毛金藻在我国的分布极度为广泛,孳生水体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沿海受海水影响的氯化物类半咸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引发中毒的几种有害藻 |
| 2 引发藻毒素中毒的藻类 |
| 3 藻类中毒的判断 |
| 3.1 蓝藻中毒 |
| 3.2 裸藻中毒 |
| 3.3 隐藻中毒 |
| 3.4 甲藻、金藻中毒 |
| 4 对不同藻类中毒的判断、解毒、治疗方案 |
| 4.1 小三毛金藻 |
| 4.2 裸藻、甲藻 |
| 4.3 蓝藻 |
| 4.4 其他藻类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 1.2 最优控制的研究现状 |
| 1.3 预备知识 |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 第二章 三毛金藻毒素环境下单种群养殖系统的最优捕获 |
| 2.1 引言 |
| 2.2 有限空间单种群增长捕获系统 |
| 2.3 主要结果 |
| 2.3.1 养殖周期内系统的稳定性 |
| 2.3.2 利润最大捕获策略 |
| 2.4 仿真算例 |
| 2.5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藻类毒素环境下广义生物经济模型的最优保成本控制 |
| 3.1 引言 |
| 3.2 广义生物经济捕获系统 |
| 3.3 主要结果 |
| 3.3.1 广义经济生物系统的稳定性 |
| 3.3.2 模糊广义生物经济系统 |
| 3.3.3 具有成本上界的控制器设计方案 |
| 3.4 仿真算例 |
| 3.5 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蓝藻毒素环境下具有年龄阶段结构种群系统的最优保成本控制 |
| 4.1 引言 |
| 4.2 具有年龄结构特征的捕获系统 |
| 4.3 主要结果 |
| 4.3.1 微量毒素控制系统与无毒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
| 4.3.2 微量毒素及无毒素模糊系统 |
| 4.3.3 最优保成本控制器设计 |
| 4.4 仿真算例 |
| 4.5 本章小结 |
| 第五章 蚜虫病虫害环境下偏生种群的最优捕获 |
| 5.1 引言 |
| 5.2 偏生种群捕获系统 |
| 5.3 主要结果 |
| 5.3.1 有限时间稳定性 |
| 5.3.2 最优捕获策略 |
| 5.4 仿真算例 |
| 5.5 结论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做的主要工作 |
| 1 小三毛金藻 |
| 1.1 形成及危害 |
| 1.2 小三毛金藻的防治 |
| 2 裸甲藻 |
| 2.1 形成及危害 |
| 2.2 防治措施 |
| 3 膝口藻 |
| 3.1 形成及危害 |
| 3.2 防治方法 |
| 4 养殖池塘形成单一藻类的另一观点 |
| 一、小三毛金藻概况 |
| 二、小三毛金藻毒素的毒性 |
| 三、发病症状 |
| 四、防治措施 |
| 五、注意事项 |
| 一、生物学特性 |
| 二、小三毛金藻的毒性 |
| 三、鱼中毒的症状 |
| 四、毒性的影响因素 |
| 1. 三毛金藻分泌的毒素必须在某些辅助因子的作 |
| 2. pH值对小三毛金藻的毒性有一定的影响, pH值升高可引起毒性的增大。 |
| 3. 温度从10℃升高到30℃时毒性增大, 但在高温下毒性易于减退。 |
| 五、防治方法 |
| 1. 当水中总氨的含量超过0. |
| 2. 中毒初期, 换水, 上午全池泼洒环琓酸酮, 下 |
| 3. 中毒中期, 上午使用解毒净水宁、高效复合芽孢杆菌制剂、EM菌全池泼洒; |
| 一、发病病因 |
| 二、发病症状 |
| 三、正确诊断 |
| 四、防治方法 |
| 1. 预防方法 |
| 2. 治疗方法 |
| 一、由蓝藻引起的中毒 |
| 1、病因由于池塘中大量微囊藻产生有毒物质而引起鱼类中毒。 |
| 2、防治方法 |
| 二、由甲藻引起的中毒 |
| 1.病因池中甲藻大量繁殖,死亡后产生毒素(甲藻素),引起鱼类中毒死亡。 |
| 2.防治方法 |
| 三、由金藻引起的中毒 |
| 1、病因 |
| 2、症状 |
| 3、发病季节和地区 |
| 4、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