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1](2008)在《高铝钢用中间包覆盖剂的研究》文中指出高铝钢中铝含量高且为极活泼元素,连铸生产中若中间包覆盖剂的成分性能控制不当,容易发生4[Al]+3(SiO2)=3[Si]+2(Al2O3)的钢渣反应,降低产品质量。为解决该问题,针对高铝钢的性能和浇注特点,在调研国内外覆盖剂技术状况基础上,对高铝钢用中间包覆盖剂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室理论研究和工业试验,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基于高铝钢对覆盖剂的物化性能的要求,通过热力学计算,结合CaO-Al2O3-SiO2相图,设计采用CaO-Al2O3-SiO2-MgO-CaF2-Na2O渣系;同时为防止反应4[Al]+3(SiO2)=3[Si]+2(Al2O3)的进行,要求控制覆盖渣中SiO2百分含量小于5%。2.在设计渣系范围内,利用二次正交回归设计,设计27组实验渣系,对其熔点和粘度进行了测量,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了覆盖剂单组份和双组份对熔点、粘度的影响趋势及其原因;3.通过物料平衡,计算分析了由中包钢水上浮至覆盖剂中的Al2O3最高含量,在实验室情况下,通过外加3%、6%、10%的Al2O3考察了设计渣系吸收夹杂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了适宜高铝钢浇注的覆盖剂成分范围:CaO/Al2O3=1.01.3 , CaO(%)=4.04.6 , Al2O3(%)=35.0-40.0 , SiO2(%)≤5.0 ,MgO(%)=3.0-6.0,CaF2(%)=4.0-6.0,Na2O(%)=2.5-5.0,熔点=13101380℃,1500℃时粘度=1.55.5dPa·S。4.通过Al2O3圆柱体试样在渣中旋转实验,研究了Al2O3在渣中溶解动力学,实验表明,当CaO/Al2O3=1.11.3,SiO2(%)≤5.0,MgO(%)=5.0-6.0,CaF2(%)=4.0-6.0,Na2O(%)=4.0-5.0时,固态Al2O3圆柱体在液渣中溶解具有较大的速度。5.通过MgO圆柱体在熔渣中溶解实验,研究了覆盖剂组成对MgO的浸蚀程度,在本论文实验条件下,当CaO/Al2O3=1.1、SiO2=5%、MgO=6%、Na2O=CaF2=4%时,覆盖剂对氧化镁试样的浸蚀速度较小。6.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最终确定适宜高铝钢用中间包覆盖剂成分范围和理化性能为:CaO/Al2O3=1.11.2、SiO2(%)≤5、MgO(%)=56、CaF2(%)=56、Na2O(%)=45,熔点=13101380℃,1500℃时粘度=1.55.5dPa·S7.工业试验表明,本文确定的适宜高铝钢用覆盖剂成分范围和理化性能可以有效防止中包钢水的二次氧化,且覆盖剂本身不会对钢水造成污染。
赵刚,赵小燕,马杰[2](2006)在《连铸浸入式水口快速更换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连铸浸入式水口快速更换技术的优越性、工作原理及应用情况。该技术具有延长中间包寿命、提高钢水收得率、减少耐材消耗、稳定生产组织等优点。达到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
王光勇[3](2006)在《安钢小方坯连铸中间包长寿及无塞棒控流保护浇注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炼钢连铸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降低炼钢连铸成本,提高生产率势在必行。成功开发新型中间包工作层材料,多角度应用耐火材料综合砌筑技术,为提高中间包连浇炉数,提高连铸机的作业率,实现高效连铸提供了条件。 本研究在分析安钢小方坯连铸中间包工作层现状、国内外中间包工作层材料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选择并设计了中间包工作层材料,并开发了一种新型连铸浇注工艺——小方坯无塞棒控流保护浇注工艺,实现了碱性干式振动料中间包+定径水口快换技术+保护浇注工艺的成功结合。 中间包内衬采用碱性干式振动料,并在渣线料的配料中,用电熔镁砂取代一部分烧结镁砂,提高了碱性干式振动料的抗渣性能。设计了多功能中间包包衬胎具,采用复合烧成型冲击板,增强了中间包冲击区包底的抗钢水冲击能力,延长了中间包综合使用寿命。结合安钢生产实际情况设计了液压推动式快速更换定径水口装置,有效地降低了生产事故,为稳定生产、维护设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采用新型中间包设计后,中间包平均使用寿命由原来的13炉提高到100炉以上,中间包使用时间由原来的平均6.5小时提高到39小时以上,该指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在此基础上,成功开发了以120mm×120mm小方坯无塞棒控流保护浇注新工艺为核心的多项自有新技术,加快了铸机生产节奏,提高了铸坯质量,成功生产了27SiMn、45#等品种钢,并在安钢二炼2#连铸机上得到了成熟应用。 采用小方坯无塞棒控流保护浇注新工艺,减少了中间包事故和浇注过程不良品,铸机作业率提高7.93%,系统钢水温度降低10~20℃,铸机平均拉速提高到3.5m/min的高效水平,铸机台时产量提高15.38t/h,具备了炉机匹配的基本条件。中间包平均使用寿命由原来的15炉提高到169炉,最高达到236炉,中间包浇注时间突破72小时,中间包钢水消耗和耐火材料消耗分别降低到1000.85kg/t钢和1.6kg/t钢,该指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年创直接经济效益在1000万元以上。
裴恒敏,李崇,陈剑东,李国军[4](2004)在《中间包镁质涂抹料和定径水口快换技术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连铸中间包镁质涂料和定径水口快换技术及快换的原理在长钢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李法兴,孙永喜,马传庆,范斌,刘金玲[5](2003)在《莱钢特钢厂降低中间包耐材消耗的措施》文中指出为了提高中间包使用寿命和连拉炉数、降低耐材消耗,莱钢特钢厂采取了改进中间包砌筑工艺、应用干法振动成型式中间包、应用导流隔墙、改进LF脱氧工艺、提高电炉生产率、改进结晶器密封结构、应用中间包重接技术等多项措施,使吨钢耐材消耗降低7 57元,单包连拉炉数达到35炉。
张胜生,杨君胜,周怀斌,孟宪俭,姚建平[6](2002)在《连铸中间包定径水口快速更换保护浇注技术》文中认为介绍了莱钢炼钢厂开发的第二代定径水口快速更换保护浇注技术的工艺措施以及在莱钢 3 #、4#连铸机的推广应用情况。该快换水口保护浇注工艺克服了塞棒控制工艺的不足 ,使钢水收得率由 95 .72 %提高到 99.60 % ,具有提高钢水收得率、减少耐材消耗、提高铸坯质量、稳定生产组织等优点。
蒋卫东[7](2001)在《中间包水口快换在高效连铸机上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在中间包底部安装一套中间包快换装置,使下水口与中间包分体,在液压缸推动下,快速准确进行中间包更换。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1 前言 |
| 2 文献综述 |
| 2.1 中间包冶金和覆盖剂对钢液质量的影响 |
| 2.1.1 中间包冶金的特点 |
| 2.1.2 中间包冶金的功能 |
| 2.1.3 覆盖剂对钢液质量的影响 |
| 2.2 中间包覆盖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 2.2.1 中间包覆盖剂的类型 |
| 2.2.2 中包覆盖剂的理化性能及其研究方法 |
| 2.2.3 中间包覆盖剂吸收夹杂的动力学 |
| 2.2.4 中间包覆盖剂的保温性能的研究 |
| 2.2.5 关于含铝钢用覆盖剂的研究 |
| 2.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 3 高铝钢用中间包覆盖剂基本渣系的选择 |
| 3.1 基础渣系的选择原则 |
| 3.2 高铝钢用中间包覆盖剂热力学分析 |
| 3.3 小结 |
| 4 高铝钢用中间包覆盖剂组成与理化性能的研究 |
| 4.1 高铝钢用中间包覆盖剂对理化性能的要求 |
| 4.1.1 熔点 |
| 4.1.2 粘度 |
| 4.1.3 吸收夹杂能力 |
| 4.2 覆盖剂熔点和粘度理化性能的研究 |
| 4.2.1 实验内容 |
| 4.2.2 实验方案 |
| 4.2.3 实验步骤 |
| 4.2.4 实验数据处理 |
| 4.2.5 实验结果分析 |
| 4.3 覆盖剂吸收 Al_2O_3 夹杂性能的研究 |
| 4.3.1 研究内容 |
| 4.3.2 外加 Al_2O_3 量的计算 |
| 4.3.3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
| 4.4 吸收Al_2O_3夹杂的动力学研究 |
| 4.4.1 研究内容 |
| 4.4.2 实验原理 |
| 4.4.3 实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
| 4.5 小结 |
| 5 不同覆盖剂组成对中间包内衬浸蚀的研究 |
| 5.1 实验方案 |
|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 5.3 小结 |
| 6 中间包覆盖剂保温性能的研究 |
| 6.1 研究内容 |
| 6.2 实验方案 |
| 6.2.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 6.2.2 能量方程的简化 |
| 6.2.3 一维不定态导热的差分方程 |
| 6.2.4 边界节点的计算 |
| 6.2.5 模型的初始条件 |
| 6.3 结果分析 |
| 6.4 小结 |
| 7 工业试验 |
| 7.1 试验方案 |
| 7.2 试验结果 |
| 8 结论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
| 1 浸入式水口快速更换装置的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
| 1.1 快速更换水口装置系统结构 |
| 1.2 工作原理 |
| 2 快速更换水口装置安装 |
| 3 快速更换技术的应用情况 |
| 3.1 功能水口的改进及使用 |
| 3.2 中间包及快换耐火材料在线烘烤的相关规定 |
| 3.3 拉速的规定 |
| 3.4 快速更换水口操作工艺 |
| 3.5 临钢的试验情况 |
| 3.6 应用效果分析 |
| 3.7 改进 |
| 4 结语 |
| 声明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中间包冶金技术的发展 |
| 1.2 中间包耐火材料 |
| 1.2.1 中间包类型及内衬结构 |
| 1.2.2 中间包耐火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
| 1.3 安钢中间包耐火材料的发展现状 |
|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 1.4.1 安钢炼钢系统简介 |
| 1.4.2 立题背景和课题的目的意义 |
| 1.4.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 第二章 中间包工作层材料改进研究 |
| 2.1 中间包使用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
| 2.2 工作层材料的研究开发 |
| 2.2.1 工作层材料的基础分析 |
| 2.2.2 工作层材料的设计依据 |
| 2.3 工作层材料的应用研究 |
| 2.3.1 材料试用与结构设计 |
| 2.3.2 多功能胎具设计 |
| 2.3.3 复合冲击板设计 |
| 第三章 耐火材料砌筑技术及工艺改进 |
| 3.1 定径水口快速更换技术的创新应用 |
| 3.2 定径水口快速更换技术原理 |
| 3.3 中间包座砖的创新设计 |
| 3.4 液压缸悬挂机构创新设计 |
| 3.5 防溅板的创新设计 |
| 3.6 效果与效益 |
| 第四章 小方坯无塞棒控流保护浇注工艺研究 |
| 4.1 小方坯中间包浇注方式现状 |
| 4.2 二炼2#连铸机的浇注方式 |
| 4.3 研发思路 |
| 4.4 研究方案及实施 |
| 4.4.1 工艺难点 |
| 4.4.2 绝热板包上进行的新工艺初步试验 |
| 4.4.3 长寿命中间包+定径水口快换技术+保护浇注工艺的结合 |
| 4.5 工艺技术规范 |
| 4.5.1 中间包快换机构技术规范 |
| 4.5.2 中间包及耐材烘烤技术规范 |
| 4.5.3 铝碳水口烘烤技术规范 |
| 4.5.4 更换水口无重接坯技术规范 |
| 4.6 工艺研究的经济效益及创新点 |
| 第五章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论文包含图、表、公式及文献 |
| 1 前 言 |
| 2 相关技术措施 |
| 2.1 降低正常消耗的技术措施 |
| 2.1.1 改进中间包砌筑工艺, 制定新的中间包烘烤制度, 试用干法振动成型式中间包 |
| 2.1.2 中间包使用导流隔墙使冲击区的耐材厚度增加, 在优化中间包流场的同时延长冲击区的使用寿命, 使中间包各部侵蚀趋于同步 |
| 2.2 降低中间包耐材非正常损耗的技术措施 |
| 2.2.1 提高电炉生产率, 改进LF脱氧工艺, 在提高钢水产量的同时改进钢水的可浇性 |
| 2.2.2 提高职工的操作水平, 减少过程事故的发生 |
| 2.2.3 改进结晶器法兰密封, 杜绝结晶器漏水, 减少连铸非计划停浇率 |
| 2.2.4 加强钢水的协调, 采取措施稳定并适当降低中包温度 |
| 2.2.5 |
| 2.2.6 应用中间包重接技术 |
| 2.2.7 使用定径水口快换技术 |
| 2.2.8 加强结晶器铜管管理和二冷喷嘴的清理工作, 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
| 3 应用效果 |
| 4 结 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