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造纸用施胶剂ASA及其配套乳化剂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造纸用施胶剂ASA及其配套乳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杰[1](2018)在《增强型表面施胶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烷基烯酮二聚体结构的分析合成了一种改性阳离子淀粉,通过实验探讨了液碱加入量、醚化剂加量、醚化时间、醚化温度、保温时间等对取代度的影响,进而优化得到高取代阳离子淀粉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合成改性淀粉的基础上,摸索了制备高性能高稳定性表面施胶剂的实验工艺,实验考察了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均质机均质次数、蜡粉阳离子淀粉比例等因素对产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得出了高性能高的表面施胶剂的最最佳制备工艺。通过在阳离子淀粉中接枝丙烯酰胺,改进表面施胶剂在施胶过程中表面强度低的缺点。考察了引发剂种类、丙烯酰胺加入量及滴加时间、反应温度等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摸索了丙烯酰胺接枝到阳离子淀粉的最优接枝条件,为制备增强型表面施胶剂奠定基础。该变性阳离子淀粉对烷基烯酮二聚体蜡粉进行乳化,制得的增强型表面施胶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以作为铜版纸等文化用纸的表面施胶剂。在施胶的过程中,增强型表面施胶乳液中的一些功能性基团能与纤维反应,与淀粉上的羟基等基团交联提高整体的表面施胶效果。使用增强型表面施胶剂能够显着降低Cobb值(单位面积的纸和纸板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在规定时间内表面所吸收的水量)、明显提高纸张的表面强度,印刷适性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该增强型表面施胶乳液与荧光增白剂等助剂有良好的相容性。

王慧丽[2](2014)在《丙氨酸改性锂皂石稳定的ASA乳液》文中研究表明十二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的任务之一是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技术水平,重点研发低消耗、少污染、高质量、高效率制浆造纸技术,要发展高效造纸化学品及应用技术。烯基琥珀酸酐(ASA)作为最有前景的造纸施胶剂之一,具有施胶效率高、适应性广、熟化速度快等优点,但由于其乳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淀粉及表面活性剂,使其使用成本增加,表面活性剂会降低施胶效率,在造纸白水中残留会增加水循环系统的复杂性,同时会产生泡沫等一系列影响纸机正常运行的问题。本文以丙氨酸改性锂皂石无机片状纳米颗粒,改变锂皂石表面性能,促进锂皂石在ASA-水界面吸附,在ASA-水界面构筑具有一定强度、结构致密的界面膜,阻隔ASA-水的有效接触从而减少ASA水解,发展了环保、高效、稳定的ASAPickering造纸施胶乳液。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结论总结如下:(1)论文通过zeta电位仪、颗粒表面电荷测定仪等测定丙氨酸改性锂皂石表面电荷变化情况,通过纳米粒度仪、浊度仪表征改性锂皂石水分散液颗粒聚集程度,通过pH计测定丙氨酸改性及未改性锂皂石水分散液pH值变化,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得出丙氨酸改性锂皂石的表面多层吸附机理。(2)通过表界面张力仪测定丙氨酸改性及未改性锂皂石在ASA-水界面吸附引起的界面张力发现,锂皂石在极性油相ASA与水形成的界面具有较强的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锂皂石或改性剂丙氨酸用量的增加都能够有效降低ASA-水界面张力。通过不同条件下丙氨酸改性锂皂石在界面吸附行为的观察,发现锂皂石在ASA-水界面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结合锂皂石水分散液特性,推测吸附到界面的锂皂石能够形成面面结合的层状结构或凝胶层,有效阻隔水与ASA的接触,减少ASA的水解。(3)论文对丙氨酸改性锂皂石稳定ASA乳液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乳液的粘度、电导率、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的表征确定合理的ASA Pickering乳液乳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在油相体积比50%以下的ASA-水体系采用乳化速度12000rpm、乳化时间3min可制得稳定的ASA Pickering乳液。当丙氨酸相对锂皂石用量为1mmol/g、丙氨酸改性锂皂石对ASA-水总体系的用量为0.6%时,能够获得具有良好稳定性的ASAPickering乳液,乳液粘度适中,乳液滴粒径较小、分布均匀,存放24小时乳液不分层。(4)ASA易水解,水解后使乳液的性能发生变化,论文对制取的具有宏观稳定性的ASAPickering乳液的性能随时间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发现,随着ASA乳液存放时间的延长,ASA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解,乳液的粘度、电导率、平均粒径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其中采用1mmol/g丙氨酸改性锂皂石稳定的乳液ASA水解程度最小、乳液聚并少,结合锂皂石在界面吸附及其分散液性能分析,ASA水解程度低的原因在于吸附于ASA-水界面的锂皂石层形成了致密凝胶层,阻隔了ASA与水的接触,同时形成的凝胶层具有较高的强度,不容易被破坏,从而使得乳液滴具有良好的聚并稳定性及较低的ASA水解速度。(5)锂皂石稳定的ASAPickering乳液液滴具有与阳离子淀粉和表面活性剂联合稳定的ASA乳液滴不同的表面电荷,其在纤维表面的留着及铺展的机理有所不同,实验对制备的稳定的ASAPickering乳液的施胶效果进行研究,以期对ASAPickering乳液的施胶应用得出指导性结论。论文通过渗透法检测不同抄纸条件下成纸施胶度,研究了抄纸pH值、硫酸铝、助留体系等因素对ASA Pickering乳液施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SAPickerig乳液在pH值5-10范围内均能发挥良好的施胶作用,硫酸铝的添加及合理的助留体系有助于ASA乳液的施胶。同时,实验对ASAPickering乳液制备时采用的锂皂石用量、改性剂丙氨酸用量对乳液施胶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锂皂石用量的增加有利于ASA乳液的施胶效率的提高;丙氨酸改性锂皂石较未改性锂皂石稳定的乳液具有更优良的施胶性能,1mmol/g丙氨酸改性锂皂石可使乳液施胶效果达到最优化,乳液存放3小时施胶效率降低较小。固含量小于50%的不同油水体积比的ASA Pickering乳液施胶效果没有明显变化,但当固含量超过60%时,乳液施胶性能有所降低。

于得海[3](2013)在《皮克林乳液型ASA的微粒乳化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新型功能性纳米颗粒材料及其稳定的皮克林乳液,在很多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和关注。片状粘土颗粒作为无机固体矿物材料,其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是廉价、环保的矿物资源之一。迄今为止,粘土资源在乳状液的乳化和破乳技术中的潜在价值远没有得到完全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在造纸乳剂类化学品中的应用并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如何有效、高值化利用粘土矿物制备造纸化学品将成为制浆造纸清洁生产及无少污染生产研究的重要课题。微粒乳化技术和皮克林乳液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和研究尚属空白,而乳液型助剂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为开发更有效的乳化与分散体系,促进皮克林乳液型造纸助剂及化学品的研究与应用,本论文对片状粘土纳米颗粒乳化稳定的ASA皮克林乳液的乳化性能、稳定机理及施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些研究的开展不仅为微粒乳化稳定机理提供基础研究,而且为造纸助剂的开发和应用领域开辟了新方向。1.阴离子片状粘土颗粒乳化稳定的ASA皮克林乳液。MMT颗粒浓度影响颗粒界面吸附性能及连续相中3D网络结构的形成,当Cp为1%时即可制备出粒径均一的乳液,Cp为1.5%时可制备出小粒径、高稳定性的ASA乳液。油相体积分数影响乳液的稳定性及乳液类型,Фo在0.8处发生突变转相。调节MMT水分散液的pH值可以控制颗粒润湿性、颗粒—颗粒(油/水界面上)以及颗粒—界面之间的静电作用力,改善颗粒的界面吸附以及乳液稳定性能,在pH=7时可以制备出均一稳定的ASA乳液。电解质的添加降低了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并使颗粒膜变得更致密。不同链长的烷烃对ASA乳液乳化性能及稳定性有明显影响,十二烷与ASA复配的乳化效果最佳。乳液CLSM证明了颗粒在皮克林乳液油/水界面处的吸附,形成的固体颗粒界面膜有效阻止乳滴间的聚结,起到稳定乳液的作用。2.阳离子片状粘土颗粒及与阴离子片状粘土颗粒复配乳化体系乳化稳定ASA皮克林乳液。NaCl的添加对LDHs乳化的ASA乳液稳定性具有促进作用,增大NaCl浓度可以改善LDHs颗粒在油/水界面的吸附,促进致密颗粒膜的形成,从而降低ASA乳液液滴粒径。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大使乳液黏度的迅速提高,有利于乳液的分层稳定性。MMT与LDHs组成的复配固体颗粒乳化体系,在MMT/LDHs质量比为0.11或9时可以制备出均一稳定的ASA乳液,并且复配体系要比颗粒单独使用时乳化稳定作用更好。粘土颗粒卡片房结构由片状颗粒的正电边缘和负电端面通过静电吸引作用搭接而成,其形状为多边网格结构,并且随着三角格和四边格结构通过边—面搭接,可能进一步形成六角形结构单元,这种结构单元将作为卡片房网络结构以及粘土颗粒空间三维网络结构体的基本结构单元。颗粒浓度的提高使乳液储能模量提高,颗粒之间的作用力变强,三维网络结构体更为致密,乳液表现出强弹性行为。这种流变性为可用修复性三维网络结构的形成来解释。而颗粒三维网络结构的恢复和形成具有滞后性,并且复配颗粒的滞后性现象更为明显。复配颗粒乳化的ASA乳液在150min内具有良好的施胶性能。原子力显微镜显示了施胶纸张纤维形貌、排列变化和片状颗粒在纤维表面的留着。3.改性蒙脱石乳化稳定ODSA乳液。利用末端带有反应型三功能基的硅烷偶联剂γ-MPTMS对纳米级钠基蒙脱石固体颗粒进行表面接枝改性,经SEM、表面接触角、FT-IR和TGA等检测表明MPTMS成功接枝到蒙脱石表面。乳化体系的pH值对MPTMS改性蒙脱石制备的ODSA皮克林乳液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pH为7时可以制备出粒径均一稳定的油包水型乳液。油水比会影响ODSA皮克林乳液的乳液类型,1.5%浓度改性颗粒制备的乳液在油水比为3:1时发生转向,由水包油乳液转变为油包水乳液,随着颗粒浓度的提高,转向点随之提高。颗粒浓度Cp对乳液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Cp1.0%时可以将ODSA液滴完全包裹,Cp1.5%时连续相中形成完整致密的颗粒3D网络结构,制备出均一稳定的乳液。所制备的ODSA皮克林乳液为非牛顿流体,具有明显的类固体流变性,随着Cp的增大呈现明显的剪切变稀性。ODSA乳液LRS及FT-IR分析表明改性颗粒对乳液水解稳定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改性蒙脱石乳化的ODSA乳液较未改性颗粒及常规表面活性剂乳化的乳液具有更好的施胶活性。4.改性MMT乳化稳定ASALP乳液及其稳定机理。利用三功能基硅烷偶联剂表面接枝改性的纳米蒙脱石固体颗粒制备均一稳定的ASALP皮克林乳液,液体石蜡添加量在30%~60%时即可制备出小粒径的水包油型乳液。乳液CLSM分析显示了改性蒙脱石固体颗粒在油水界面处的吸附,以及固体颗粒膜对液滴聚并的保护稳定作用。乳液流变性分析表明ASALP乳液为类似固体黏弹性的非牛顿流体,揭示了连续相中固体颗粒网络结构及有机改性颗粒之间相互作用对乳液流变性的影响。乳液制备完成后的5h内具有较高的水解稳定性,10h后水解完全。LP的添加改善了ASA的施胶效果,ASALP皮克林乳液浆内施胶纸张表面具有类荷叶结构,明显改善纸张的表面疏水性能,为复配型施胶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5.磁性纳米颗粒乳化稳定ASA乳液。Fe3O4颗粒浓度、油相体积分数、pH值对ODSA乳液稳定性、乳液的类型以及液滴形态有明显影响,磁性纳米Fe3O4颗粒作为稳定乳化剂可以制备稳定的皮克林型ASA施胶剂乳液。随着固体颗粒用量的增加,乳液稳定性先升高后降低,固体粒子用量在0.10.3wt%时乳液具有较好分层稳定性。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加会引起乳液类型的转变,但乳液稳定性增强,油相体积分数为0.50.66时乳液分层稳定性较好且为O/W型乳液。当pH值为78时,可以制备粒径小、分布均一的乳液。乳液放置时间1h内具有良好的施胶活性,随着放置时间的增长,施胶性能逐渐降低。

俞莉[4](2012)在《造纸及化学品相关专利信息》文中研究表明专利名称:一种粉状两性瓜尔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0910082567.7公开号:CN101871180A申请日:2009-04-27公开日:2009-04-27申请人: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半干法、在同一反应器内同时完成瓜尔胶的阳离子化与阴离子化反应、制备高取代度粉状两性瓜尔胶衍生物

杨蕾[5](2011)在《乳化剂对反应型施胶剂乳化和施胶的影响》文中提出随着纸机车速的提高和助留剂的广泛使用,带有正电荷的施胶剂乳液已不再具有留着上的优势;而利用阴离子聚合物乳化造纸施胶剂不仅可降低乳化剂用量,还可制备高浓度的施胶剂乳液。本论文就功能基、电性不同的几种常见多糖聚合物对反应型施胶剂AKD和ASA的乳化与施胶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与传统的乳化剂阳离子淀粉对ASA的乳化与施胶作用进行了比较;对乳化和施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观察小分子胺等对乳化和施胶作用的影响;探讨尿素与多糖聚合物配合对ASA乳化与施胶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氧化淀粉对ASA的乳化作用效果良好,形成的乳液均一稳定,且在相同的条件下制备的ASA乳液比阳离子淀粉乳化的ASA乳液粒度更小,但施胶效果相似。利用氧化淀粉乳化ASA的最佳条件为:相对ASA用量20%,油水比1:3,乳化时间3min,乳化剪切速度为4000rpm。用含有不同功能基的多糖聚合物乳化ASA时发现:羧甲基纤维素(CMC)的羧基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ASA的乳化并提高ASA的施胶效果,但是超过一定量,大量的羧基会促进ASA的水解而不利于乳化;甲基纤维素(MC)也可将ASA乳化成粒度小而稳定的乳液,但所得乳液的施胶效果较差;含有氨基的壳聚糖则不能将ASA乳化成稳定的乳液。另外,在对乳化影响因素的分析过程中还可以推断Al3+在造纸过程中,除了能够提高ASA的留着而提高施胶效果外,还通过与水解产物的结合提高纸张施胶度。乳化AKD时,在相同加入量和最佳油水比的条件下,取代度为0.9的CMC、黏度为800mpa·s的MC和黏度为1000mpa·s的壳聚糖对AKD的乳化效果较好,所得AKD乳液粒径较小、均匀稳定,并取得较好的施胶度。三者用量在6%(对AKD)和油水比为1:5时对AKD的乳化效果达到最佳。小分子胺的存在不利于MC、CMC对AKD的乳化;而CMC能够促进壳聚糖对AKD的乳化,且取代度0.9的CMC对壳聚糖的用量为15%时效果最佳。就各小分子胺来讲,乙胺和丁胺对ASA的乳化和施胶没有明显的影响,尿素可以提高ASA乳液的稳定性和施胶效果,即使当ASA用量仅为0.4%时,尿素协同CMC乳化的ASA乳液也具有很好的施胶作用,且施胶度随尿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助留体系对这一促进作用有很明显的影响,CPAM/锂皂石比CPAM/膨润土作助留剂时效果要好。

丁鹏翔[6](2011)在《小分子胺改性锂皂石乳化ASA及乳液施胶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微粒乳化由于可制备高固含量乳液,减少或避免表面活性剂的不利影响,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以纳米尺寸的锂皂石颗粒为固体微粒稳定剂,以乙胺、正丙胺、正丁胺等小分子胺作为锂皂石颗粒的改性剂,对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工业ASA、高纯度的试剂ASA和部分水解的ASA进行了乳化与施胶研究。发现,未改性的锂皂石颗粒对试剂级ASA具有较好的乳化作用,但并不适合乳化工业ASA和部分水解的ASA。利用小分子胺改性后,锂皂石对三种类型的ASA的乳化效果均有提高,用相对ASA质量分数为13%的锂皂石颗粒作为稳定剂,就可以制备出具有较高ASA含量并具有较好放置稳定性和较小粒径尺寸的乳液。锂皂石微粒加入量、小分子胺加入量、初始油相体积分数、水相pH值、乳化时的剪切速度、乳化时间和锂皂石颗粒的分散方式都会对ASA的乳化效果、乳液稳定性产生显着影响。适当的提高固体微粒加入量可以提高锂皂石对ASA的乳化效果,但是固体微粒加入量过高又会降低ASA乳液的稳定性,增加乳液粒径。适当增加初始油相体积分数,可提高乳液稳定性,但过大油相体积分数导致乳液发生突变转相,其中锂皂石分散在水中,ASA乳液反而在较低的初始油相体积分数下突变转相。总体来说,锂皂石颗粒加入量为13%、初始油相体积分数为2533%、转速为800010000 r/min、乳化时间为34 min(当锂皂石分散于ASA中)、水相pH值为4(当锂皂石分散于ASA中)或者水相pH为6(当锂皂石分散于水中)的乳化条件对制备良好的ASA乳液最为有利。小分子胺改性后能够增加锂皂石与ASA间的亲合性,改善锂皂石对ASA的乳化效果。但是,由于小分子胺又会引起锂皂石颗粒的聚集,并增加锂皂石分散液的电导率和黏度,因此过量之后又会对ASA的乳化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工业ASA和部分水解ASA,用小分子胺改性锂皂石能够降低ASA乳液的粒径,同时增加乳液的稳定性;对于试剂ASA,小分子胺的改性作用能够减少制备良好乳液所需要的锂皂石加入量,但是会降低乳液的稳定性;对于部分水解的ASA,游离的小分子胺会使其乳液粒度增大、粒度分布均一性变差。利用不同链长的小分子胺改性锂皂石时,分子链越长,对锂皂石的改性作用越强,同时对ASA乳液性质的影响也就越大。相对锂皂石2%质量分数的正丁胺对制备良好的工业ASA乳液最为有利;乙胺、正丙胺、正丁胺相对于锂皂石的加入量分别为78×10-4 mol/g、5×10-4 mol/g、3×10-4 mol/g时最适合乳化试剂ASA;乙胺、正丙胺、正丁胺相对于锂皂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14%、810%、68%时对制备良好的部分水解的ASA乳液最为有利。本实验中所获得的工业ASA乳液能对BCTMP浆产生良好的施胶效果,当ASA相对绝干浆加入量仅为0.3%时就可产生大约150s的施胶度,但是乳液的施胶性能在60分钟内急剧下降。同时部分水解ASA的乳液也能够对BCTMP浆产生良好的施胶效果。研究发现,铝盐的加入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业ASA和部分水解ASA的施胶性能。部分水解ASA乳液与CMC的混合物在干燥后没有发现ASA的存在或与纤维形成酯键,ASA完全以其水解产物以及其水解产物与铝盐形成的复合物形式存在。同时,研究还发现,最终赋予纸页施胶性能的可能是ASA水解产物与铝盐形成的复合物,而小分子胺尤其是游离胺可以促进这种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提高部分水解ASA的施胶性能。

谢芳芳[7](2011)在《ASA中性施胶剂对蔗渣浆施胶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性施胶剂中,ASA(烯基琥珀酸酐)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例如ASA熟化速率快,用量少,施胶效果好等等,但由于ASA的乳化水解问题难以解决,国内大多数纸厂主要使用AKD(烷基烯酮二聚体)、分散松香胶作为施胶剂,而ASA的市场占有率很小,特别是应用于蔗渣浆的还未见报道。本课题主要是通过ZETA电位、接触角的测定等科学的分析方法对ASA乳液的颗粒形态、ASA乳液的水解稳定性、施胶后纸张的抗水性能和物理性能,来探索将ASA应用于蔗渣浆的施胶效果。针对ASA乳液的水解稳定性,本文采用阳离子淀粉乳化ASA,通过研究乳化时间、乳化温度、乳化转速、pH值、淀粉与ASA之比等乳化因素,探讨最佳的ASA乳液的乳化条件。同时,通过分析漂白蔗渣浆的物理化学性能,比如细小纤维含量、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等等,来间接描述浆料对ASA施胶效果的影响。此外,也针对实际工程的应用条件,探索研究在采用ASA施胶后其他助剂,如(淀粉、填料、助留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加入量等等)和pH值、打浆度等对施胶效果的影响。研究得出,阳离子淀粉和酸化淀粉对ASA具有很好的乳化稳定作用;阳离子淀粉与酸性淀粉相比,酸化淀粉的乳化效果好于阳离子淀粉。通过用不同取代度的阳离子淀粉乳化ASA得知,取代度高的阳离子淀粉乳化效果优于取代度小的阳离子淀粉。考察淀粉与ASA比例时发现,当淀粉与ASA比例增加时,ASA粒径会变小;淀粉与ASA之比为3:1时,ASA胶粒的粒径在0.5-2μm之间,粒度比较适宜。实验进一步优化其他乳化条件得出,当乳化温度为30℃,pH值在4-5之间,乳化时间为2min,粒径分布在0.5~2μm之间时,ASA乳液较稳定。在乳化条件为:酸化淀粉与ASA之比为3:1、乳化时间为2min、乳化温度为30℃、乳化转速为6000r/min的情况下制成ASA乳液,ASA加入量为0.2%,打浆度为40°SR,浆料pH值为9,酸化淀粉用量为1.5%,PCC用量为30%,CPAM用量为0.015%时,纸张的接触角高达140.0°,有很好的施胶效果。

谢芳芳,雷艳萍,蒙雪妹,林积圳[8](2011)在《ASA浆内施胶应用研究探索》文中指出介绍了ASA的国内外发展情况,ASA的乳化工艺及乳化设备,施胶工艺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高峰[9](2011)在《AKD乳液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生产AKD(Alkyl Ketene Dimer,烷基烯酮二聚体)中性造纸施胶剂时,所使用的AKD蜡由国外进口产品改为国内生产产品时会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考虑到进口AKD蜡所使用的原料与国内的不同以及国产AKD蜡在纯度、稳定性以及施胶效果较国外的产品稍有不足。通过对AKD乳液的乳化过程进行分析和优化,在AKD蜡的乳化加工过程中通过配方优化以及工艺调整提高AKD乳液的稳定性、活性以及减少沉积物的产生,从而最大化的提高国产AKD乳液的使用价值。通过对进口及国产AKD蜡的分析发现,不同AKD蜡在碳链结构上存在差别,对于碳链较长的国产AKD蜡在加入较多的淀粉乳化剂时有助于提高其乳液粒径分布。即在不使用进口AKD的情况下,使用国内厂家生产的AKD原料,可以通过适当增加乳化剂的用量得到粒径分布较好的乳液,有助于乳液稳定性的提高及纸机应用。在对AKD进行乳化时需要针对不同的AKD蜡通过实验室确定其乳化温度。在使用国内厂家生产的AKD原料,在稳定性稍差时,可以在加工过程中的熔融、预混、均化等阶段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制得粒径分布较好的乳液产品,可以明显提高乳液的稳定性。AKD施胶剂中决定施胶效果好坏的关键指标是AKD施胶剂的活性含量。由于加工工艺以及设备、原料等差别,进口的AKD蜡活性含量较高。而AKD蜡活性的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水解,随着温度升高,AKD蜡的水解程度和水解速率也随之升高。在使用国产AKD蜡时通过对温度的调整以及加工工艺中抑制水解的发生来减少活性损失,通过这些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将温度设定为70℃以及对工艺进行优化后,使用国产AKD蜡生产得到的乳液完全符合要求,施胶效果达到采用进口AKD蜡制作的施胶剂同等水平。在使用国产AKD蜡作为原料生产AKD施胶剂时,通过对配方、工艺的调整,获得粒径分布较小的乳液,从而在纸机应用时减少沉积物的产生。

沈一丁,费贵强[10](2010)在《制浆造纸化学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引言根据中国造纸工业2009年度报告,2009年,全国纸和纸板生产量为8640万t,较上年的7980万t增长8.3%;消费量为8569万t,较上年的7290万t增长7.99%。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纸和纸板生产国。但从纸品结构和档次、制浆造纸化学品应用的品种、质量和数量来看,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

二、造纸用施胶剂ASA及其配套乳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造纸用施胶剂ASA及其配套乳化剂(论文提纲范文)

(1)增强型表面施胶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纸的定义
    1.2 纸张施胶
        1.2.1 施胶剂的定义
        1.2.2 施胶剂的分类
    1.3 表面施胶
        1.3.1 表面施胶的概念和特点
        1.3.2 各类表面施胶剂的介绍
    1.4 烷基烯酮二聚体(AKD)
        1.4.1 AKD的结构与制备方法
        1.4.2 AKD的施胶机理
        1.4.3 AKD施胶的特点
        1.4.4 AKD施胶剂的发展
        1.4.5 AKD乳化剂条件的选择
        1.4.6 阳离子淀粉的制备
    1.5 AKD施胶剂的制备工艺
        1.5.1 AKD施胶剂稳定性理论
        1.5.2 AKD施胶剂稳定性影响因素
        1.5.3 AKD施胶剂稳定性检测方法
        1.5.4 AKD乳液制备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及原因
        1.5.5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及处理
    1.6 本产品创新点
第2章 合成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实验设备
        2.1.1 实验原料及试剂表
        2.1.2 实验设备
    2.2 反应原理
    2.3 实验过程
        2.3.1 阳离子改性淀粉的合成
        2.3.2 阳离子改性淀粉的AM接枝
        2.3.3 增强型表面施胶剂制备
        2.3.4 乳液的稳定性检测
        2.3.5 表面施胶剂粒径检测
        2.3.6 阳离子淀粉N含量检测
        2.3.7 固含量测定
        2.3.8 粘度的测定
        2.3.9 pH的测定
        2.3.10 吸水性的测定
        2.3.11 表面强度的测定
        2.3.12 荧光增白剂相容性实验的测定
    2.4 产品设计指标及对比样品的指标
        2.4.1 增强型表面施胶剂设计物理指标
        2.4.2 对比样品物理指标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阳离子改性淀粉的合成条件的影响
        3.1.1 液碱用量对乳化剂阳离子取代度的影响
        3.1.2 醚化反应温度对乳化剂阳离子取代度的影响
        3.1.3 醚化时间对乳化剂阳离子取代度的影响
    3.2 阳离子改性淀粉接枝反应过程的影响
        3.2.1 引发体系对表面施胶剂的影响
        3.2.2 AM添加量对表面施胶剂的影响
        3.2.3 乳化剂改性温度对表面施胶剂的影响
        3.2.4 滴加时间对表面施胶剂的影响
    3.3 制备过程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3.1 乳化温度对表面施胶剂的影响
        3.3.2 乳化时间对表面施胶剂的影响
        3.3.3 均质次数对表面施胶剂的影响
        3.3.4 PH值对表面施胶剂的影响
        3.3.5 冷却温度高对表面施胶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3.3.6 锆盐加入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3.7 乳化剂的加入量对表面施胶剂的影响
        3.3.8 增强型表面施胶剂的稳定性实验
        3.3.9 与荧光增白剂相容性试验
    3.4 纸厂中试实验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丙氨酸改性锂皂石稳定的ASA乳液(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Pickering 乳液
        1.1.1 Pickering 乳液简介
        1.1.2 Pickering 乳液研究进展
        1.1.3 影响 Pickering 乳液稳定性的因素
    1.2 锂皂石
        1.2.1 锂皂石基本性能
        1.2.2 锂皂石改性
        1.2.3 锂皂石的应用
    1.3 烯基琥珀酸酐(ASA)
        1.3.1 ASA 简介
        1.3.2 ASA 施胶机理
        1.3.3 ASA 的乳化
    1.4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
        1.4.1 研究目的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丙氨酸改性锂皂石性能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所用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丙氨酸对锂皂石分散液性能的影响
        2.3.2 丙氨酸对锂皂石表面电荷的影响
        2.3.3 丙氨酸对锂皂石改性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锂皂石在 ASA/水界面的吸附行为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所用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改性锂皂石对 ASA/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3.3.2 锂皂石在 ASA-水界面吸附
        3.3.3 改性锂皂石在 ASA/水界面吸附
        3.3.4 ASA-水界面锂皂石凝胶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SA Pickering 乳液的制备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所用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乳化速度及乳化时间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4.3.2 锂皂石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4.3.3 丙氨酸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SA 乳液的突变转相及高固含量 ASA 乳液的制备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所用仪器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ASAPickering 乳液的转相
        5.3.2 高固含量 ASA 乳液的制备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改性锂皂石乳化的 ASA Pickering 稳定机理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原料
        6.2.2 实验所用仪器
        6.2.3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ASA 乳液稳定性
        6.3.2 ASA 水解稳定性
        6.3.3 丙氨酸改性锂皂石稳定 ASA 乳液机理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ASA Pickering 乳液施胶性能的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2.1 实验原料
        7.2.2 实验所用仪器
        7.2.3 实验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抄纸条件对 ASAPickering 乳液施胶性能的影响
        7.3.2 锂皂石对 ASAPickering 乳液施胶性能的影响
        7.3.3 乳液存放时间对 ASAPickering 乳液施胶性能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创新点
    8.1 结论
    8.2 论文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8.2.1 主要特色
        8.2.2 创新点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3)皮克林乳液型ASA的微粒乳化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造纸施胶剂
        1.1.1 烯基琥珀酸酐(ASA)
        1.1.2 ASA 的乳化
        1.1.3 施胶工艺
        1.1.4 ASA 生产现状和应用前景
    1.2 粘土
        1.2.1 阴离子粘土蒙脱石(MMT)
        1.2.2 蒙脱石的基本特性
        1.2.3 蒙脱石改性方法
        1.2.4 阳离子粘土氢氧化镁铝(LDHs)
    1.3 皮克林(Pickering)乳液
        1.3.1 固体粒子在 Pickering 乳状液油水界面上吸附与分布
        1.3.2 皮克林乳液固体颗粒乳化技术的优点
        1.3.3 皮克林乳液乳化稳定的基本理论
        1.3.4 影响皮克林乳状液性能的主要因素
        1.3.5 皮克林乳液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阴离子粘土稳定的皮克林乳液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MMT 颗粒稳定 ASA 皮克林乳液
        2.3.2 烷烃对 ASA 皮克林乳液的协同稳定作用
        2.3.3 MMT 颗粒的界面吸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阳离子粘土及其复配乳化体系稳定的皮克林乳液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LDHs 稳定的 ASA 皮克林乳液
        3.3.2 MMT/LDHs 协同乳化 ASA
        3.3.3 稳定机理分析
        3.3.4 浆内施胶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PTMS 改性蒙脱石及其稳定的 ODSA 皮克林乳液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蒙脱石的表面接枝改性及其表征
        4.3.2 改性蒙脱石乳化稳定的 ODSA 皮克林乳液性能
        4.3.3 浆内施胶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性蒙脱石稳定的 ODSA/LP 皮克林乳液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ASALP 乳液性能
        5.3.2 改性 MMT 颗粒在油水界面处的吸附
        5.3.3 ASALP 皮克林乳液流变性分析
        5.3.4 ASALP 皮克林乳液的界面颗粒膜及 3D 网络结构
        5.3.5 ASALP 皮克林乳液的水解稳定性及其施胶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磁性颗粒稳定 ASA 皮克林乳液的初步探索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材料与试剂
        6.2.2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纳米 Fe3O4的 XRD 和 SEM 分析
        6.3.2 固体颗粒浓度对 ODSA 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6.3.3 油相体积分数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6.3.4 pH 值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6.3.5 颗粒的界面吸附
        6.3.6 乳液水解稳定性及施胶性能
    6.4 本章小结
结论
    论文创新之处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乳化剂对反应型施胶剂乳化和施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ASA(烯基琥珀酸酐)
        1.1.1 ASA 化学
        1.1.2 ASA 施胶机理
        1.1.3 ASA 乳化
    1.2 AKD(烷基烯酮二聚体)
        1.2.1 AKD 的结构和施胶机理
        1.2.2 AKD 的乳化及乳液特性
    1.3 用做乳化剂的淀粉
        1.3.1 阳离子淀粉
        1.3.2 氧化淀粉
        1.3.3 淀粉在造纸中的应用
    1.4 几种用于乳化的多糖聚合物
        1.4.1 壳聚糖
        1.4.2 羧甲基纤维素CMC
        1.4.3 甲基纤维素MC
    1.5 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2章 不同电性的淀粉对 ASA 的乳化及施胶作用
    2.1 实验原料与方法
        2.1.1 原料与试剂
        2.1.2 淀粉的糊化
        2.1.3 ASA 乳液的制备
        2.1.4 ASA 乳液的表征
        2.1.5 手抄片的制备及其施胶度测定
    2.2 结果与讨论
        2.2.1 阳离子淀粉对ASA 的乳化
        2.2.2 阳离子淀粉与氧化淀粉对ASA 乳化的对比
        2.2.3 氧化淀粉乳化条件的优化
    2.3 结论
第3章 糖功能基对 ASA 的乳化作用的影响
    3.1 实验原料与方法
        3.1.1 原料与试剂
        3.1.2 酸溶壳聚糖的制备
        3.1.3 ASA 乳液的制备
        3.1.4 纸样抄造及施胶度的测定
        3.1.5 红外样品的制备及测定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取代度的CMC 对ASA 的乳化
        3.2.2 不同粘度的MC 对ASA 的乳化
        3.2.3 阳离子小分子胺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3.2.4 中取代度CMC 乳化工业级ASA 的条件优化
        3.2.5 CMC 与MC 乳化ASA 的对比
        3.2.6 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对ASA 的乳化
        3.2.7 羧基,甲氧基及A13+影响ASA 乳化和施胶的理论模型
    3.3 结论
第4章 糖功能基对 AKD 的乳化及施胶作用
    4.1 实验原料与方法
        4.1.1 原料与试剂
        4.1.2 乳化剂的制备
        4.1.3 AKD 乳液的制备
        4.1.4 AKD 乳液的表征
        4.1.5 手抄片的制备及施胶度测定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羧甲基纤维素乳化AKD
        4.2.2 小分子胺对羧甲基纤维素乳化效果的影响
        4.2.3 甲基纤维素乳化AKD
        4.2.4 小分子胺对甲基纤维素乳化效果的影响
        4.2.5 壳聚糖乳化AKD
        4.2.6 壳聚糖与氨水及与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配合乳化
    4.3 结论
第5章 小分子胺及尿素对 ASA 乳化和施胶的影响
    5.1 实验原料与方法
        5.1.1 原料与试剂
        5.1.2 尿素对乳化剂的改性
        5.1.3 ASA 乳液的制备
        5.1.4 手抄片的抄造
        5.1.5 手抄片施胶度和接触角的测定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小分子胺对氧化淀粉乳化作用的影响
        5.2.2 小分子胺对CMC 乳化作用的影响
        5.2.3 尿素对ASA 乳液的施胶促进作用
    5.3 结论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6.3 需要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其它科研成果

(6)小分子胺改性锂皂石乳化ASA及乳液施胶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烯基琥珀酸酐(ASA)
        1.1.1 ASA 的基本结构、性质
        1.1.2 关于ASA 的施胶机理
        1.1.3 ASA 的乳化工艺
    1.2 Pickering 乳液
        1.2.1 Pickering 乳液的定义及稳定机理
        1.2.2 影响Pickering 乳液稳定性的因素
    1.3 锂皂石
        1.3.1 锂皂石的结构及性质
        1.3.2 锂皂石的应用
        1.3.3 锂皂石的吸附法有机改性
    1.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正丁胺改性锂皂石对工业级 ASA 的微粒乳化
    2.1 实验原料与方法
        2.1.1 原料与试剂
        2.1.2 膨润土的改性
        2.1.3 锂皂石的分散与改性
        2.1.4 ASA 乳液的制备
        2.1.5 ASA 乳液的表征
        2.1.6 纸张的抄造和施胶度的检测
    2.2 结果与讨论
        2.2.1 锂皂石单独乳化ASA
        2.2.2 正丁胺改性锂皂石对ASA 的乳化
        2.2.3 ASA 乳液的施胶性能
    2.3 结论
第3章 小分子胺改性锂皂石对试剂级 ASA 的微粒乳化
    3.1 实验原料与方法
        3.1.1 原料与试剂
        3.1.2 锂皂石的改性
        3.1.3 ASA 乳液的制备
        3.1.4 ASA 乳液的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乳化ASA 时未改性锂皂石分散于油相中
        3.2.2 乳化ASA 时未改性锂皂石分散于水相中
        3.2.3 改性锂皂石乳化ASA
    3.3 结论
第4章 小分子胺改性锂皂石对部分水解 ASA 的微粒乳化
    4.1 实验原料与方法
        4.1.1 原料与试剂
        4.1.2 锂皂石的改性
        4.1.3 部分/完全水解ASA 乳液的制备
        4.1.4 ASA 乳液的表征及其施胶
        4.1.5 改性后锂皂石层间距变化的测定
        4.1.6 ASA 乳液与CMC、MC 混合物红外光谱的测定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完全水解ASA 的制备
        4.2.2 未改性锂皂石对部分/完全水解ASA 的乳化
        4.2.3 小分子胺改性锂皂石对部分/完全水解ASA 的乳化
        4.2.4 二乙胺、三乙胺对锂皂石的改性及对部分水解ASA 的乳化
        4.2.5 游离的小分子胺对部分水解ASA 乳化的影响
        4.2.6 部分水解ASA 乳液的施胶
        4.2.7 放置时间对乳液形态及施胶度的影响
    4.3 结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5.3 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7)ASA中性施胶剂对蔗渣浆施胶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造纸施胶剂的发展状况
    1.2 造纸施胶剂
        1.2.1 松香施胶剂
        1.2.2 石蜡乳液
        1.2.3 烷基烯酮二聚体(AKD)
        1.2.4 烯基琥珀酸酐(ASA)
        1.2.5 ASA与其他施胶剂之间的区别
        1.2.6 ASA的应用前景
        1.2.7 中性施胶的特点
    1.3 论文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论文研究的目的
        1.3.2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ASA施胶应用及其施胶机理
    2.1 ASA的物化特性
    2.2 ASA的施胶机理
    2.3 ASA的乳化工艺
        2.3.1 乳化剂的选择
        2.3.2 ASA的生产和应用情况
    2.4 ASA与其他助剂的协同作用
    2.5 ASA施胶的影响因素
    2.6 ASA应用存在的问题
    2.7 本研究施胶效果的表征
第3章 ASA中性施胶剂的乳化条件的研究
    3.1 ASA乳化条件的确定
    3.2 ASA酸电导率标准曲线的制定
        3.2.1 原料、试剂及设备
        3.2.2 实验方法
        3.2.3 实验结果
    3.3 ASA乳液水解率与粒径的表征
        3.3.1 原料、试剂及设备
        3.3.2 实验方法
        3.3.3 结果与讨论
    3.4 结论
第4章 ASA中性施胶剂对蔗渣浆的施胶效果
    4.1 浆料原料分析
        4.1.1 实验设备
        4.1.2 浆料化学成分分析
        4.1.3 漂白蔗渣浆的筛分
    4.2 施胶实验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2.4 施胶工艺的确定
        4.2.5 正交试验
    4.3 各种填料对施胶效果的纸张物理性能的影响
        4.3.1 PCC加入量对纸张物理强度的影响
        4.3.2 酸化淀粉对纸张物理强度的影响
        4.3.3 CPAM对纸张物理强度的影响
    4.4 结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ASA浆内施胶应用研究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施胶剂的发展状况
2 ASA中性施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2.1 ASA施胶剂的发展状况
    2.2 ASA与松香胶、AKD的比较
3 ASA的应用工艺及影响因素
    3.1 ASA的乳化工艺
    3.2 ASA的乳化设备
    3.3 ASA施胶的工艺
    3.4 ASA与其他助剂的协同作用
    3.5 ASA应用存在的问题
4 ASA的应用前景

(9)AKD乳液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概述
    1.3 论文目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AKD乳液简介及其应用
    2.2 AKD乳液的制备工艺及评价
        2.2.1 制备工艺介绍
        2.2.2 AKD乳液的评价方法
    2.3 AKD乳液稳定性
        2.3.1 AKD乳液稳定性机理
        2.3.2 AKD乳液稳定性问题及表现形式
        2.3.3 AKD乳液配方中各组分作用
    2.4 AKD乳液稳定性评价
    2.5 AKD乳液粒径与应用
    2.6 AKD乳液粒径评价
    2.7 AKD乳液活性与应用
    2.8 AKD乳液活性评价
    2.9 研究内容
第3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设备/仪器
    3.2 试剂
    3.3 制备过程
        3.3.1 使用实验室均质机制作AKD乳液样品步骤
        3.3.2 使用超声混合器制作AKD乳液样品步骤
    3.4 实验内容
    3.5 样品测试
第4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4.1 AKD乳液配方优化与稳定性关系实验结果及讨论
        4.1.1 AKD乳液稳定性实验依据
        4.1.2 AKD乳液稳定性实验方法
        4.1.3 AKD乳液稳定性实验方案
        4.1.4 AKD乳液稳定性实验过程
        4.1.5 结论
    4.2 通过工艺优化提高乳液稳定性实验
        4.2.1 加工工艺中易对乳液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因素
        4.2.2 温度对乳液稳定性影响实验
        4.2.3 均化压力、冷却方式、原料添加顺序以及加工过程中搅拌、储存等对乳液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
    4.3 加工工艺与乳液活性关系实验
        4.3.1 影响AKD蜡水解的因素
        4.3.2 AKD乳化过程中各步骤活性损失分析
        4.3.3 减少活性损失改进方案及实验
        4.3.4 结论
第5章 全文总结
    5.1 通过对AKD乳液配方优化获得粒径分布好、稳定性高得产品
    5.2 通过对加工工艺的调整获得粒径分布好、稳定性高的产品
    5.3 通过改善加工工艺提高乳液活性含量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碘量法测定AKD活性值
附录二 红外光谱法测定AKD活性值
附录三 AKD碳链分布测定
附录四 AKD乳液粒径分布测定
附录五 AKD蜡熔点测定
致谢
附表

四、造纸用施胶剂ASA及其配套乳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 [1]增强型表面施胶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 王海杰. 齐鲁工业大学, 2018(05)
  • [2]丙氨酸改性锂皂石稳定的ASA乳液[D]. 王慧丽. 南京林业大学, 2014(04)
  • [3]皮克林乳液型ASA的微粒乳化及应用研究[D]. 于得海. 华南理工大学, 2013(11)
  • [4]造纸及化学品相关专利信息[J]. 俞莉. 造纸化学品, 2012(03)
  • [5]乳化剂对反应型施胶剂乳化和施胶的影响[D]. 杨蕾.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1(10)
  • [6]小分子胺改性锂皂石乳化ASA及乳液施胶性能的研究[D]. 丁鹏翔.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1(10)
  • [7]ASA中性施胶剂对蔗渣浆施胶效果的研究[D]. 谢芳芳. 广西大学, 2011(07)
  • [8]ASA浆内施胶应用研究探索[J]. 谢芳芳,雷艳萍,蒙雪妹,林积圳. 广西轻工业, 2011(03)
  • [9]AKD乳液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高峰.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7)
  • [10]制浆造纸化学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A]. 沈一丁,费贵强. 2010-2011制浆造纸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 2010


改性淀粉论文 淀粉水解论文 乳化作用论文 造纸原料论文 淀粉糊化论文

上一篇:系统整体护理的质量控制
下一篇:论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