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延宁,钟成梁,胡思源[1](2020)在《喷雾剂类中成药治疗常见病所致急性咽痛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急性咽痛是门诊常见病,中医药治疗该病临床疗效较好、且方法多样。为了解喷雾剂类中成药在常见病所致急性咽痛中的应用情况,检索了多个数据平台的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总结出喷雾剂类中成药治疗常见病所致急性咽痛具有确切的疗效,且中药喷雾剂具有使用方便、起效快、易携带、不易耐药等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同时,已上市的喷雾剂类中成药也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需进一步提升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强化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研究,并提高临床试验设计的科学性,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为中药喷雾剂的临床应用提供高质量证据。
蔡传羽[2](2019)在《疏风解毒胶囊对急性咽炎大鼠血清T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1)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疏风解毒胶囊对急性咽炎大鼠机体的疗效及作用机理;(2)结合对病理的观察和评估,进一步分析急性咽炎大鼠血清中T细胞亚群、CD4+/CD8+值的表达量与急性咽炎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明确疏风解毒胶囊对治疗急性咽炎的作用机制。2.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作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安慰剂组、克拉霉素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模型组10只采用喉头喷雾器给动物咽部喷15%的氨水,每次喷雾3揿,每日上午、下午各1次,连续3d;空白对照组使用同样方法予以生理盐水喷咽,制备大鼠急性咽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采取同样方法对其余5组大鼠造模。第4天开始给大鼠进行及克拉霉素灌胃治疗。安慰剂组给与等量的蒸馏水。给药时间:每日灌胃2次,连续给药5天。治疗后取大鼠血清,用流式细胞术对大鼠血清中CD3+、CD4+、CD8+、含量进行检测。3.结果通过观察大鼠行为的变化,对照评分标准予以评分,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模型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急性咽炎大鼠造模成功。AP大鼠安慰剂组、疏风解毒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克拉霉素组中CD3+的含量分别是12.3±2.67、18.5±3.46、14.7±2.57、13.8±3.42、14.3±3.61。表明疏风解毒胶囊对AP大鼠机体CD3+的含量有升高作用。AP大鼠安慰剂组、疏风解毒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克拉霉素组中CD4+的含量分别是52.7±7.82、57.4±9.77、47.9±6.84、43.3±7.41、62.1±7.02,高剂量组的治接近克拉霉素组,效果相当。CD4+/CD8+的值分别是1.33±0.37、1.52±0.45、1.04±0.19、0.88±0.29、2.00±0.39,说明疏风解毒胶囊确实能够提升机体CD4+/CD8+水平,影响机体免疫能力。4.结论能够明显改善AP大鼠的咽部症状和体征,并且可以改变AP大鼠外周血中CD3+、CD4+、CD8+的相对表达量,并使外周血中CD4+/CD8+值的表达量升高。由此可知,能有效提升急性咽炎大鼠机体免疫能力。
刘欣宇,李星[3](2017)在《清咽类中药药品应用及功效成分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目的:为清咽类药品的研发和成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分析整理目前市场常见的20种清咽类药品处方,遴选中药的应用情况,并对其主要有效成分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清咽类药品中药集中在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类,其中薄荷、麦冬、甘草、玄参、冰片等药物应用较为普遍,其功效成分主要指标为总黄酮、总皂苷等成分。结论:中药材在清咽类药物中应用前景广阔,系统全面研究该类药物及保健食品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胡超,郑靖,苗佳,舒世清,刘雯,王颖,朱晓红[4](2016)在《变更药用辅料前后的七味清咽气雾剂临床耐受性试验》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健康受试者对七味清咽气雾剂临床常用剂量的耐受性,为制定临床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设计,45例健康受试者分入3组,每组15例,随机分配其中10例接受变更药用辅料后的七味清咽气雾剂,5例接受变更药用辅料前的七味清咽气雾剂。单次给药组给予七味清咽气雾剂3揿,多次给药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七味清咽气雾剂每次3揿和4揿,tid,连续7 d,观察用药前后受试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不良事件。结果:单、多次给药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变更药用辅料前后的七味清咽气雾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喷药部位不适,包括麻木感、异物感、刺痛、咽干、口干,其他常见不良反应有一过性胆红素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轻微增高等。不良反应程度轻微,未给予任何处理均能自行恢复。用药后受试者生命体征平稳。多次给药d 1的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提示,给药后23 h心率在正常值范围内轻度减慢。结论:变更药用辅料前、后的七味清咽气雾剂均安全、耐受性良好。推荐临床给药方案可为每次3掀或4掀,tid,需要关注用药后胆红素的变化。
郑立友,张磊[5](2016)在《内外治结合治疗扁桃体周围炎100例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局部割治法及七味清咽气雾剂喷雾合中药配方颗粒清咽利膈汤内服治疗扁桃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8例扁桃体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采用扁桃体周围割治放血、七味清咽气雾剂喷雾、中药配方颗粒清咽利膈汤口服治疗。对照组98例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硫脒、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退热率与治愈率。结果:退热率与治愈率治疗组均为100%,对照组均为7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割治法及七味清咽气雾剂配合中药配方颗粒清咽利膈汤内服治疗扁桃体周围炎疗效显着。
宋济,谢强[6](2016)在《近三年中西医治疗慢性咽炎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文章综述了三年来(20122014)中西医治疗慢性咽炎的研究进展,显示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西医治疗本病多以改善局部症状为主,中医则不仅能改善咽腔局部症状而且能改善机体整体状况,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效果较好,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孟蕾蕾[7](2015)在《HPLC法同时测定七味清咽气雾剂中苦参碱、射干苷和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七味清咽气雾剂中苦参碱、射干苷和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s Stablebond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组成为乙腈(A)-甲醇(B)-0.1%磷酸水溶液(C),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1nm,柱温为30℃,流速为1m L·min-1。结果苦参碱、射干苷和次野鸢尾黄素分别在0.25125μg·m L-1,0.10101μg·m L-1,0.12234μg·m L-1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与峰面积积分值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5%100.6%之间。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测定七味清咽气雾剂中苦参碱、射干苷和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刘晓菲[8](2014)在《银翘马勃解毒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湿热毒蕴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银翘马勃解毒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符合西医疱疹性咽峡炎和中医湿热毒蕴证诊断标准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银翘马勃解毒颗粒,对照组(30例)给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两组均以5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在疱疹消退时间及热退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未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银翘马勃解毒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湿热毒蕴证安全、有效,能明显缓解患儿发热、咽痛及疱疹等症状体征,值得推广应用。
陈利君[9](2013)在《金灯汤治疗急喉痹(风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课题拟评价拟金灯汤在治疗急喉痹(风热型)中的具体临床疗效,并以蒲地兰消炎口服液作为对照组药物,以观察金灯汤与蒲地兰口服液在疗效上的差别,最终希望能为更多的患者解除或减轻病痛。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病例按随机化方案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以中药金灯汤治疗,水煎服,早晚温服,每日服1剂,连用3天,3天为一疗程。对照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疗程和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评分比较P<0.05,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值的比较在咽部灼热感、下颌角淋巴结情况指标中P<0.05,有显着性差异;在咽干症状检查等指标P<0.01,有高度显着性差异;在咽痛、咽痒感、舌脉、咽部粘膜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侧索充血隆起情况指标中P>0.05,无显着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后的积分差P=0.012<0.05,说明两组的比较有显着差异性。结论:治疗组治愈率为33.3%,显效率为36.6%,总有效率为9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及总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且在咽干、咽部灼热感、下颌角淋巴结等方面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积分差值大于对照组,故在改善症状方面要优于对照组。故可得出结论:金灯汤在治疗急喉痹(风热型)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蒲地兰消炎口服液。
江俊昌[10](2013)在《宽胸气雾剂缓解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文献记载初步理解中药气雾剂在古代及现代的研究进展,在临床上可用于什么疾病。研究中药气雾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并进一步评价宽胸气雾剂对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速效缓解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宽胸气雾剂30组和硝酸甘油片30组,心绞痛发作时,宽胸气雾剂组舌下喷射宽胸气雾剂3次,硝酸甘油片组舌下含1片硝酸甘油,之后计算冠心病心绞痛缓解的时间及心电图改善的全部过程。结果:宽胸气雾剂组在心绞痛缓解的时间和心电图改善情况与硝酸甘油组是具有可比性,况且不良反应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宽胸气雾剂对于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突出、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所致咽痛 |
| 2 疱疹性咽峡炎所致咽痛 |
| 3 流行性感冒所致咽痛 |
| 4 结语 |
| 4.1 中药喷雾剂治疗常见病所致急性咽痛的优势 |
| 4.1.1喷雾剂剂型自身的优势 |
| 4.1.2 中医药的优势 |
| 4.2 不足和展望 |
| 4.2.1 中药喷雾剂剂型的不足之处 |
| 4.2.2 已上市中成药喷雾剂的不足之处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 序言 |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 一、祖国医学对急性咽炎的认识 |
| 1.病因病机 |
| 2.传统中医对急性咽炎的治疗 |
| 二、中医药治疗急性咽炎的现代研究 |
| 1.现代医家对喉痹的辨证论治 |
| 2.经验方治疗喉痹 |
| 3.外治法的研究 |
| 三、现代医学对急性咽炎的认识 |
| 1.急性单纯性咽炎 |
| 2.急性坏死性咽炎 |
| 3.急性水肿性咽炎 |
| 4.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在AP领域的相关研究 |
| 5.急性咽炎伴随疾病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 一、研究方案 |
| 二、技术路线图 |
| 三、实验结果 |
| 第三部分 讨论 |
| 1.疏风解毒胶囊的组方 |
| 2.方中药物的药理作用 |
| 3.疏风解毒胶囊的临床研究 |
| 4.疏风解毒胶囊对急性咽炎大鼠血清中CD3+、CD4+、CD8+含量及CD4+/CD8+的影响 |
| 第四部分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介 |
| 1 咽炎发病概述 |
| 2 咽炎临床治疗 |
| 3 常见清咽类药品种类 |
| 4 清咽类中药药品应用统计 |
| 5 清咽类中药药品功效成分 |
| 5.1 薄荷 |
| 5.2 麦冬 |
| 5.3 甘草 |
| 5.4 玄参 |
| 5.5 冰片 |
| 6 讨论 |
| 材料与方法 |
| 1试验用药物 |
| 2受试者选择 |
| 3剂量选择与给药方法 |
| 4观测指标 |
| 5不良事件观察 |
| 6统计学方法 |
| 7伦理学要求 |
| 结果 |
| 1受试者一般资料 |
| 2用药前观察指标 |
| 3用药后观察及不良事件分析 |
| 3.1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 |
| 3.2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 |
| 3.2.1低剂量组 |
| 3.2.2高剂量组 |
| 讨论 |
| 1七味清咽气雾剂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分析 |
| 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
| 3结论 |
| 1 临床资料 |
| 1.1 一般资料 |
| 1.2 诊断标准 |
| 1.3 纳入标准 |
| 1.4 排除标准 |
| 2 治疗方法 |
| 2.1 治疗组 |
| 2.2 对照组 |
| 3 疗效观察 |
| 3.1 疗效标准 |
| 3.2 统计学方法 |
| 3.3 治疗结果 |
| 3.3.1 两组治疗1~3d的体温正常率比较 |
| 3.3.2 两组治疗1~5d的治愈率比较 |
| 4 讨论 |
| 1 中医治疗 |
| 1.1内治法 |
| 1.2外治法 |
| 1.3针灸治疗 |
| 2 西医治疗 |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4 结语 |
| 1 仪器与试药 |
| 2 方法与结果 |
| 2.1色谱条件 |
| 2.2 混合对照品溶液 |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 2.4 线性关系考察 |
| 2.5 空白试验 |
| 2.6 稳定性试验 |
| 2.7 重复性试验 |
| 2.8 精密度试验 |
| 2.9 耐用性试验 |
| 2.10 回收率试验 |
| 2.11 样品测定 |
| 3 讨论 |
| 提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临床研究 |
| 一、 研究方法 |
| (一) 病例来源 |
| (二) 诊断标准 |
| (三) 纳入及排除病例标准 |
| (四) 中止和撤出临床试验标准 |
| (五) 疾病病情分级的划分 |
| (六) 临床资料 |
| 二、 研究内容 |
| (一) 治疗方法 |
| (二) 观察指标与方法 |
| (三) 疗效判定标准 |
| (四) 统计方法 |
| 三、 研究结果 |
| (一) 疗效比较 |
| (二) 安全性检测 |
| 讨论 |
| 一、 祖国医学对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 |
| (一)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命名 |
| (二) 病因病机归纳 |
| 二、 现代医学对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 |
| (一) 病位及解剖 |
| (二) 病原学 |
| (三) 发病机制 |
| 三、 银翘马勃解毒颗粒分析 |
| (一) 立法依据 |
| (二) 方剂组成配伍分析 |
| (三) 现代药理研究 |
| (四) 煎服方法 |
| (五)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 (六)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发表论文 |
| 详细摘要 |
| 提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临床研究 |
| 一、 研究内容 |
| 二、 研究方法 |
| 1. 研究对象 |
| 2. 诊断标准 |
| 3. 病例选择标准 |
| 4. 治疗方法 |
| 5. 观察指标 |
| 6. 疗效评定标准 |
| 7. 病情分级 |
| 8. 统计方法 |
| 9. 不良反应观察 |
| 三、 一般资料 |
| 四、 研究结果 |
| 五、 结论 |
| 讨论 |
| 一、 祖国医学对喉痹的认识及治疗 |
| (一) 祖国医学对喉痹的认识 |
| (二) 祖国医学对喉痹的治疗 |
| 二、 现代医学对急性咽炎的认识及治疗概括 |
| 三、 急喉痹(风热型)的病因病机分析 |
| 四、 金灯汤方药分析 |
| (一) 主要方药组成 |
| (二) 方药及组方配伍分析 |
| 五、 安全性评价 |
| 六、 问题与展望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发表论文 |
| 详细摘要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部分 综述 |
| 综述一 中药气雾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 1 中药气雾剂的介绍 |
| 2 中药气雾剂的古代研究 |
| 3 中药气雾剂的现代研究 |
| 4 中药气雾剂的基础研究 |
| 4.1 中药气雾剂的制做规定 |
| 4.2 定量阀门和非定量阀门气雾剂的质量 |
| 5 中药气雾剂的临床应用 |
| 5.1 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 |
| 5.2 跌打损伤中的应用 |
| 5.3 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
| 5.4 肛肠科中的应用 |
| 5.5 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
| 5.6 风湿科中的应用 |
| 5.7 烧伤疾病中的应用 |
| 5.8 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 |
| 6 中药气雾剂在动物中实验 |
| 结语 |
| 综述二 中药气雾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
| 1 西医的认识 |
| 2 中医的认识 |
| 2.1 中医病因病机 |
| 2.2 辨证施治 |
| 2.3 临床研究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 前言 |
| 1 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
| 2 病例纳入选择 |
| 3 排除标准 |
| 4 剔除标准 |
| 5 宽胸气雾剂药物组成 |
| 6 样本量估算 |
| 7 治疗方法 |
| 8 观察指标 |
| 9 疗效评价标准 |
| 10 统计学方法 |
| 结果 |
| 结语 |
| 附录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