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小儿过敏性紫癜119例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儿童过敏性紫癜119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闻[1](2021)在《探究2018-2020年云南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地域分布的相关性》文中提出目的:对云南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地域分布的相关性进行总结,从地域角度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就诊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光华及滇池两院区)(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共300例,统计云南地区部分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基本信息、发病情况、地域情况等资料,设计并填写调查问卷,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调查300例云南过敏性紫癜儿童中男童164名,女童136名,男女比例为:1.21:1;平均年龄为(8.37±3.09)岁。剖宫产占66.67%;顺产占33.33%。汉族占发病总例数的70.33%,少数民族中彝族占总例数的18.33%。农村地区占总例数的67.33%,城市占总例数的32.67%。无诱因发病占22.33%,感染后发病占53%,过敏后发病占17.66%,其他因素发病占7%。2.云南地区发病与地域:滇中地区发病占57.33%,滇东北地区占25.67%,滇南地区占12%,滇西北地区占5%。3.云南地区发病与季节:滇东北冬季占42.86%、秋季占28.57%、夏季占19.48%、春季占9.09%;滇中冬季占46.51%、秋季占21.51%、夏季占17.44%、春季占14.53%;滇西北冬季占40%、春季、夏季、秋季各占20%;滇南冬季占33.33%、夏季占27.78%、秋季占25%、春季占13.89%。4.云南地区发病与民族:滇东北汉族占70.12%、彝族占12.98%、回族占7.79%、白族占3.89%、哈尼族及苗族各占2.59%;滇中汉族占77.32%、彝族占15.11%、回族占3.48%、哈尼族占2.32%、苗族、傣族及白族各占0.58%;滇西北彝族占53.33%、汉族占26.66%、白族占20%;滇南汉族占55.55%、彝族占30.55%、苗族占8.33%、哈尼族及回族占2.77%。5.云南地区发病与感染:四区域感染因素诱发本病中,滇东北链球菌占32.5%、支原体占30%、副流感病毒及EB病毒各占12.5%、幽门螺旋杆菌占1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5%;滇中支原体占32.22%、链球菌占26.67%、EB病毒占13.33%、幽门螺旋杆菌及副流感病毒各占10%、其他感染占6.67%、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1%;滇西北支原体占33.33%、链球菌占22.22%、副流感病毒及EB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感染各占11.11%;滇南支原体占40%、链球菌占20%、EB病毒占15%、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0%、幽门螺旋杆菌及副流感病毒、其他感染各占5%。6.云南地区发病与过敏:四区域过敏诱发本病中滇东北户尘螨过敏占50%、蛋白质过敏占21.42、其他过敏占21.42%、海鲜过敏占7.14%;滇中户尘螨过敏占50%、蛋白质过敏占20%、其他过敏占26.67%、海鲜过敏占3.33%;滇西北户尘螨占66.67%、蛋白质过敏33.33%;滇南户尘螨占50%、蛋白质过敏占33.33%、海鲜过敏占16.66%。7.云南地区发病与遗传:滇南地区所有患儿均无家族史,滇东北地区5.19%患儿有家族史,滇中地区2.91%患儿有家族史,滇西北地区6.66%患儿有家族史。8.云南地区发病与临床表现:滇东北地区皮疹占63.64%、关节痛占19.48%、腹痛占16.88%;滇中皮疹占58.13%、关节痛占49%、腹痛占23%;滇西北皮疹占46.66%、关节痛占46.66%、腹痛占6.67%;滇南皮疹占61.66%、腹痛占27.78%、关节占11.11%。9.云南地区发病与中医证型:滇东北地区风热伤络型占35.06%、胃肠积热型占27.27%、湿热伤络型为23.38%、脾肾阳虚型为14.29%;滇中地区风热伤络型占40.12%、湿热伤络型为27.91%、胃肠积热型占17.44%、脾肾阳虚型为14.53%;滇西北地区风热伤络占40%、湿热伤络型为26.67%、胃肠积热型占20.0%、脾肾阳虚型为13.33%;滇南地区风热伤络型占47.22%、脾肾阳虚型为27.78%、胃肠积热型占16.67%、湿热伤络型为8.33%。10.实验室检查:尿常规中蛋白情况:滇东北占9.09%、滇中占6.40%、滇西北占6.66%、滇南占13.88%;尿常规中隐血情况:滇东北占19.48%、滇中占13.95%、滇西北占13.33%、滇南占19.44%。尿微量白蛋白情况:滇东北占10.39%、滇中占6.39%、滇西北占20%、滇南占13.89%。结论:云南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全年均有发病,多数地区多发于秋冬两季,滇南地区好发于冬夏两季。男童略多于女童。以学龄期儿童最为多见,农村儿童较城市儿童更易患病。滇中地区患儿最易发病,其次为滇东北、滇南、滇西北地区。汉族比少数民族更好发,少数民族中彝族相较于其他民族好发,其次为回族。滇南地区苗族亦好发。发病多由感染引起,其次为过敏。支原体感染为主要发病诱因。户尘螨为过敏的主要诱因。不排除本病具有遗传倾向。四区域均以皮疹为主要表现,滇东北、滇中、滇西北患儿关节痛比例高于腹痛,滇南地区腹痛比例高于关节痛。四区域患儿中医证型皆以风热伤络型为主。滇东北地区胃肠积热型好发于湿热伤络型及脾肾阳虚型。滇中及滇西北地区湿热伤络型好发于胃肠积热型及脾肾阳虚型。滇南地区脾肾阳虚型好发于胃肠积热及湿热伤络型。本次调查仅纳入起病一月内患儿。四区域均有少部分患儿起病一月内即存在肾脏受损情况,无明显地域差异。因此更应关注本病所造成的肾脏损伤给患儿带来的治疗及生活上的影响。

崔庆科[2](2020)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机理及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理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检索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收集过敏性紫癜作用靶点,随后整合数据获得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通过Cytoscape3.2.1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PPI网络,研究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2.运用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选用安捷伦SB C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3.0 mm×50 mm,1.8μm),采用梯度洗脱,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源,质量分析器为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3.采用基于LC-MS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对HSP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尿液进行分析,通过UPLC-Q-TOF/MS分析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对儿童尿液代谢物变化的影响,寻求过敏性紫癜的生物标志物。4.(1)对171例HSP患儿的相关检验指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调查HSP患儿一般情况、发病月份、发病情况、伴随病症、一般炎症指标、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情况、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水平、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等相关指标。(2)收集HSP患儿晨起空腹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IL-6、IL-8、TNF-α、IgA1、IgA/FcαRI(CD89)数值。(3)用含有HSP患儿血清的F12k培养基培养HUVECs细胞并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进行干预,用ELISA法检测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数值,Western blot检测Syk、p-Syk、PI3K、p-PI3K蛋白表达。结果:1.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包含9个单味药,206个活性化合物,以及40个治病靶点。PPI网络包含39个靶点蛋白,关键蛋白涉及IL6、INS、VEGFA等。基因本体(GO)条目14个,涉及脂多糖的反应、缺氧的反应、药物的反应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4条,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2.结合文献报道和质谱数据,通过串联质谱对小儿紫癜疹消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共鉴定了21个化合物,包括10个黄酮类成分,4个蒽醌类成分,2个萜类成分,2个紫草呋喃类成分,1个甾醇苷类成分,1个多酚类成分,1个木脂素类成分。3.筛选出92个尿液中的代谢物作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共鉴定出其中15个代谢物,可能是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代谢标记物的区别。4.(1)急性期HSP患儿一般炎症指标均有所上升,提示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诱因;HSP患儿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补体C3水平存在紊乱,其血清IgA、补体C3水平HS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SP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以腺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为主。(2)急性期HSP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IL-8、TNF-α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IgA1、IgA/FcαRI(CD89)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SP患儿血清刺激后HUVECs上清液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水平表达升高(P<0.05),运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干预后其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1.通过网络药理学手段初步预测了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UPLC-Q-Orbitrap-MS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地鉴别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化学成分,有助于揭示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物质。3.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存在代谢标记物的区别,可为疾病鉴别、证型诊断、疾病治疗中提供方法。4.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发挥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有关。

聂樱丽[3](2019)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伴胃肠道或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的发病诱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指标和治疗药物使用情况,总结其规律;探讨HSP患儿合并胃肠道或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早期预测、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各科室收治的儿童HSP住院病例,收集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指标、治疗药物和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并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41例HSP患儿,其中147例(约61.0%)伴有胃肠道损害,74例(约30.7%)伴有肾脏损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胃肠道受累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岁、白细胞计数(WBC)>9.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NE%)>60%、D-二聚体(D-D)>1.5 mg/L;此外,年龄≥7岁、补体C3(C3)<0.79 g/L是肾脏受累相关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岁、WBC>9.5×109/L均与HSP患儿的胃肠道损害存在独立关联(P<0.05);年龄≥7岁、C3<0.79 g/L均与HSP患儿的肾脏损害存在独立关联(P<0.05)。在所有患儿中,抗组胺药物使用频率达83.8%,抗生素使用频率达71.8%,糖皮质激素使用频率为58.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药物使用频率为6.6%,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使用频率为34.4%。结论儿童HSP中,伴有胃肠道、肾脏损害的患儿比例较高。年龄≥7岁、WBC>9.5×109/L、NE%>60%、D-D>1.5 mg/L可能是儿童HSP伴胃肠道损害的危险因素,年龄≥7岁、C3<0.79 g/L可能是儿童HSP伴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HSP患儿应加强观察与随访,并给予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以期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此外,ACEI/ARB类药物能改善蛋白尿,延缓肾脏损害的进展,临床医师应合理使用此类药物治疗HSPN患儿。

潘晓凡[4](2019)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为儿童多发病,是一种累及全身小血管的IgA血管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小板非减少性紫癜、腹痛、关节肿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当HSP累及消化道,出现消化道出血,对患儿的短期预后会产生重要影响,治疗上往往需要禁食、胃肠减压、甚至外科手术等治疗,明显延长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的使用。而且近年来,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研究,主要着重点在于紫癜性肾炎的研究,对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方面的研究甚少,因此,是否可以通过一些临床特征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来预测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成为研究的热点,所以,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儿童HSP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预测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以期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减少医疗花费。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消化道出血分为消化道出血组45例,非消化道出血组67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季节、皮疹分布范围、是否有诱因、关节肿痛、腹痛、呕吐、水肿等症状;血WBC、HB、PLT、N、L、MPV、PCT、NLR、PLR、D-二聚体、Fbg等血指标以及24小时尿蛋白,对两组数据分别行单因素的统计学分析,每组数据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资料有HSP患儿112例,男69例(61.6%),女43例(38.4%),男女性别比为1.6:1.0,最小患儿3岁,最大者14岁,平均起病年龄(8.38±3.06)岁。其中,消化道出血患儿有45例,男有28例(62.2%),女有17例(37.8%),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40.2%,起病2周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有36例(80%)。2、临床表现特征:在纳入研究的112例HSP患儿中,都有皮疹紫癜表现(100%);有腹痛表现的有45例(40.2%);有关节症状的有57例(50.9%);有呕吐症状的有47例(42%);有水肿症状的有9例(8.04%)。3、儿童HSP消化道出血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结果显示:皮疹分布范围、呕吐通过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发病季节、诱因、关节肿痛、水肿、腹痛、CRP、24小时尿蛋白、D-二聚体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PLT、NLR、PCT在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淋巴细胞绝对值、PDW、PLR、MPV、Fbg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疹分布范围、NLR、PCT是儿童HSP消化道出血的独立临床危险因素。结论:1、儿童HSP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40.2%,起病2周内为发病高峰,需密切监测;2、有呕吐症状,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升高、血小板升高可能与HSP发生消化道出血相关;3、皮疹分布范围、NLR、PCT可能是儿童HSP发生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因而对于有上述危险因素的HSP患儿应当严密监测,以期早期发现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郝静[5](2016)在《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闫慧敏老师是京城着名中医儿科医家,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四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而且在医、教、研各方面成绩卓着。本文全面整理、总结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以更好的传承闫老师学术经验,为日后更好的发展、创新中医儿科的诊疗方法积累临床研究资料。2.同时,本文依据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思想,重点总结闫老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针对病程大于1月以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先进行了的证候分析及研究,进一步应用老师的“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进行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老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学术价值。方法1.第一部分追溯闫慧敏老师40余年的从医经历,详述师承渊源,总结老师的学术渊源、传承和发扬创新、学术思想成形的经过。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点、古今各家学说等角度总结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整理和总结老师所擅长的临床病种的诊疗验案,全面总结老师的诊疗特色和学术经验。2.第二部分运用老师的学术思想展开临床研究。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患儿(病程>1月以上)进行临床分型研究,并进一步进行应用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等理化指标的影响,以进一步验证闫老师的学术经验在临床的有效性、创新性。结果1.闫老师的学术经验总结:闫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曾经作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拜师刘韵远先生,传承刘韵远先生的学术思想,故刘老学术思想对其影响深远。例如对于外感性疾病,尤其是小儿咳喘以及痰饮病的治疗,受刘韵远先生教诲,多以仲景之法治之,予经方加减化裁,特色鲜明,疗效显着。同时对于内伤杂病,尤其是脾胃病的治疗,则受王鹏飞老先生的影响较多。而王老多以民间验方辨治脾胃病,闫老师汲取王老经验方的精髓,治疗小儿脾系疾病,卓有成效。总之,闫老师揣摩历代前辈医家的学术观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汲取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在临诊时,她重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注重当代小儿的体质特征,审因论治,以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为核心,强调四诊合参,尤重小儿望诊,传承刘韵远先生独创小儿舌诊观察法,并予以继承发扬。强调首先辨病,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以免贻误病情。谨守病机,辨证用药以扶正祛邪为总则,虚实兼顾、标本兼治。无论是对脾系疾病的治疗,还是对于其他外感或内伤杂病的治疗,扶助正气方面无不强调以顾护脾胃为中心,兼顾他脏。强调祛邪为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注重内外之邪兼顾,尤重食积、湿热、痰饮和血瘀之邪。将仲景经方与时方相结合,灵活应用,用药清轻严谨,善于应用药对。体现在治疗小儿脾系疾病时,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醒脾助运;肝脾同治,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补泻兼施;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儿,注意祛除湿热之邪,攻伐有度;久病注重祛除瘀邪。在治疗小儿肺系疾病时,外感咳嗽初起,祛除外邪为要,避免清泻太过;急性咳喘祛除痰阻重在治肺调气,慢性咳喘重在扶正培土生金,对于小儿反复咳喘之证,扶正祛邪各有偏重,分期而治,标本兼顾,以促康复,防止反复。本文还总结了闫老师治疗对于小儿多种疾病的治疗经验,如慢性咳嗽、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厌食、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便秘、滞颐、舔疮、胎黄、腺样体肥大、霰粒肿、麦粒肿等疾病临床经验总结和验案分析。多年来,闫老师努力学习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上不断尝试,收获颇丰。自198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测工作,迄今已进行数千例小儿胃镜的检测。以胃镜检查为基础在探索小儿胃肠黏膜的微观辨证和中医证候的宏观辨证的相关性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观察胃镜下微观病理变化的客观检测指标,探讨脾胃病舌脉宏观辨证和与胃镜下黏膜改变微观辨证的有机结合,提高对小儿脾系疾病的认识,开拓创新,拓宽中西医结合的新思路。同时,临床与科研、教学并重,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以使儿科事业后继有人。2.闫老师诊治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本文重点探讨了闫老师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诊治经验。闫老师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虚实夹杂之证,虚、瘀、湿热共同为患。其治疗周期长,应分期辨治,早期以祛湿解毒、活血化瘀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随着气阴耗伤,虚证逐渐显现,患儿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的症状逐渐显现加重。故后期易出现以阴虚、气虚为主的症状,且仍有挟瘀挟湿之象,应以养阴益气,健脾固精、清利化瘀通络为主。要根据患儿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辨证用药,审因辨证,以中医对于疾病序贯治疗的思维,将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原则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在进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分析时,选择116例病程大于1月以上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分为气阴两虚型、湿热瘀阻型和阴虚内热型三型进行证候分型观察。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采用多组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及分析。结果显示,116例患儿中,以气阴两虚型最多,72例,占62.07%;湿热瘀阻型33例占28.4%;阴虚内热型11例,占9.48%。并进一步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提示患儿血尿与蛋白尿程度与证候分型有一定关联,三型患儿均存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凝血纤溶系统紊乱,T细胞亚类、凝血指标D-二聚体的升高可能与临床证候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其他如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的测定等提示与证侯分型关系不大,但因样本数量有限,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以验证。鉴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的患儿,以气阴两虚证患儿较多,且既往研究相对少见的现状,本研究进一步在气阴两虚证的患儿中纳入了66例患儿(选择轻度血尿蛋白尿型,未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应用闫老师拟定的养阴清瘀汤,与西药福辛普利钠和双嘧达莫对照,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疗程8周,每4周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复查肝肾功以及心电图,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凝血五项,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T细胞亚类等指标,记录中医证候表现及半定量积分,观察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和理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根据数据情况,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对照组。中药组治疗4周总有效率91.18%,8周总有效率97.06%;西药组4周总有效率71.88%,8周总有效率87.5%,说明在改善气阴两虚、挟瘀挟湿的症状上,中药具有较大优势。对于轻度蛋白尿(<25mg/(kg·d))的治疗,单纯的中药治疗和单纯的西药治疗均较为有效,且疗效差别不大。在对血尿的治疗上,中药治疗更具有优势。在免疫相关指标和补体的改善上,对治疗4周和8周后的相关检测数值分别进行组间比较提示,两组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和补体系统紊乱状态,中药治疗组降低IgA值、提高T辅助细胞CD4+值、以及升高补体C3值的作用较西药更为显着。同时,在第一个4周的疗程中,中药组降低D-二聚体值的作用较西药观察组更为显着;提示中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调节机体的凝血机制,改善纤溶系统。结论本文全面总结了闫慧敏老师的学术经验,并运用闫老师的学术经验,以中药养阴益气清热活血化瘀之法,扶正祛邪,治疗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可以有效缓解中医证候,降低血尿、蛋白尿,调节免疫,改善凝血机制。

张克青[6](2016)在《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1.研究目的及意义传统中医药事业要发展要进步,需要每一代中医人的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才能地更好弘扬中华民族的中医药事业。闫慧敏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40多年来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小儿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取得卓越的成绩。尤其在儿科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更为突出。通过电子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研究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宏观辨证与胃镜下胃肠粘膜微观改变的关系。将辨病与辨证和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治疗疾病取得显着的效果。闫老师勤奋好学,研读古籍,躬行实践,博采各家之长,探索治病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及治病经验。全面继承、挖掘整理,传播交流闫慧敏教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主要探寻闫慧敏教授的学术渊源,研究总结其学术思想特色及临床经验。并通过运用闫老师的临床经验对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患儿的进行病例研究,试图找到治疗过敏性紫癜复发的有效治疗方法。2.研究方法通过跟随老师临床诊疗全过程,对诊治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汇总,总结跟师笔记,认真撰写月记,典型及复诊病例进行详细记录并总结。定期老师讲课,并按照老师要求再次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小儿药证直诀》及《幼幼集成》等书籍。检索文献了解现代儿科相关资料,汇集多方面的资料,从学术思想渊源,理论基础,辨证论治及用药特点等方面,对闫慧敏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特色和优势进行初步总结。选取140例确诊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辨证为湿毒内蕴型的患儿,分为西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进行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过敏性紫癜复发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试图找到减少过敏性紫癜复发的有效方法。3.研究成果本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闫慧敏学术思想渊源概述闫慧敏教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再次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一年。在北京儿童医院接触到京城儿科名医“小儿王”王鹏飞老师,跟随王老临诊学习儿科临证经验得到了提升。闫老师成为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幸拜着名中医儿科专家刘韵远主任为师,跟师期间努力学习刘老的临床实践经验及特色,继承并发扬刘老的学术思想。从医40年,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不忘研读中医经典。尤其是《黄帝内经》、《伤寒论》、《小儿药证直诀》及《幼幼集成》对其学术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继承刘韵远、王鹏飞老专家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同时,并注重运用现代手段及科研方法进行中医药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临证经验及用药特色。第二部分闫薏敏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1学术思想及特点进行研究总结《黄帝内经》中整体观的中医基础理论之一。《黄帝内经》提出“治病必求于本”,闫老师谨遵古训,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注重查找病因,不能被疾病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形成了闫老师的“整体观念,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学术思想。闫老师跟随刘韵远主任学习,刘老精于《伤寒论》的研究,认为《伤寒论》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典范。闫老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为我所用,开展胃镜检查,对小儿胃镜特点及胃肠道疾病临床宏观辩证与镜下微观辨证作了深入研究。从而发展并完善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学术思想,增加了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学术思想。从《素问》、《伤寒论》到《小儿药证直诀》无一不体现后天脾胃的重要性。加之王鹏飞老师对于“小儿脾常不足”特点的重视,更时时顾护脾胃。逐渐闫老师形成了“重视脾胃,调中运脾,调畅气机”的学术思想。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将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肌骨嫩怯”、“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及“脏腑柔弱”。病理特点概括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刘韵远老师认为小儿并非成人的缩小版有其自身的特点。闫老师通过对《小儿药证直诀》的研读及长期的实践,逐渐形成了“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学术思想。儿科俗称“哑科”,儿科诊法历来首重望诊。在望诊中刘老尤为重视望舌,具有独到之处。闫老师尤其重视四诊合参,尤重望诊及舌面的望诊,判断疾病的病情病势。小儿“稚阴稚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儿病情多呈寒热并存,虚实夹杂,因此使用药物也根据病情寒热并用。善用对药,对药互相协同,以助药力。2临床经验总结通过跟师三年的诊疗过程中,对于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闫老师都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首先脾系疾病,多由于小儿嗜食肥甘厚腻之品,脾胃失和,日久易酿成湿热,壅塞中焦,阻滞气机,不通则痛。因此小儿胃脘痛多以湿热中阻证为常见证型。治以清热祛湿、理气和中。秋冬季常见病轮状病毒性肠炎辨证为湿热。故治以清热利湿,健脾止泻。功能性便秘辨证以虚实为纲,热秘及气秘属实,虚秘及寒秘属虚。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虚实夹杂症候多见。故治疗以表里同治、肝脾同调、健脾行气为法。其次肺系疾病,哮喘易反复难治,本病以肺、脾、肾三脏气虚为本。夙根伏痰为标。急则治其标,祛除伏痰。缓则治其本。治疗哮喘从肺、脾、肾入手。痰湿咳嗽属于脾阳不振,湿痰不化,阻于肺络,应突出“湿痰”两字。治以健脾化湿,化痰止咳。反复呼吸道感染认为正气不足是复感儿发病的关键,治疗应以扶正固本为主。过敏性紫癜病因病机可归为风、热、湿(毒)、瘀、虚。疾病初期多以邪实为主,“邪去则正安”,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小儿“易虚易实”,注意病情的变化及虚实夹杂的情况。腺样体肥大病机为:肺虚邪扰,脾虚痰聚,痰瘀互结。治则:运脾化瘀通窍散结。反复发作的霰粒肿,也应从养血通络调畅气机论治。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应以开肺通闭为大法。第三部分解毒利湿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的临床研究文献综述部分对过敏性紫癜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西医治疗概况进行综述,并对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及治疗情况进行综述。临床研究报告部分旨在探讨闫慧敏老师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学术经验。本研究选取符合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病人1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西药)及治疗组(西药加中药解毒利湿行气化滞方),分析统计临床疗效及复发率,进一步研究闫老师临床经验。结果:治疗组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近期综合效率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2月过敏性紫癜复发情况,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利湿法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检测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并能较长时间抑制幽门螺杆菌。结论:解毒利湿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减少复发。解毒利湿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值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并能较长时间抑制幽门螺杆菌。4.意义通过三年跟随闫慧敏教授的学习,研读经典古籍及跟师临诊过程,探究老师的学术思想渊源,学习老师学术思想,整理老师临床宝贵经验。对于年轻医生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学习机会。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是中医事业蓬勃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广丽[7](2011)在《消癜汤对儿童过敏性紫癜Toll样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临床回顾性队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与Toll样受体通路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及中药消癜汤可能作用靶点,为临床中医药防治HSP提供科学依据。2.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特征及消癜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1.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消癜汤治疗前后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初诊过敏性紫癜病例20例,为治疗组,并设立健康对照组15例。其中治疗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7.1±2.0)岁;对照组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6.9±1.1)岁。治疗组口服消癜汤(药物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房及制剂室煎煮后提供),每日1剂,病情稳定后可予以隔日1剂,以4周为一疗程;健康对照组未给予药物治疗。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SP患儿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TLR-4、NF-κB、IL-6mRNA表达水平及血沉、CPR、C3、C4值等相关指标的变化。2.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根据3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是否使用中药消癜汤分为消癜汤组(160例)和对照组(200例),其中,对照组根据主要治则治法分为对照1组(口服健脾益气、补肾等温补中药为主,共80例)和对照2组(口服疏风清热等祛邪中药为主,共120例),观察3组患儿一般情况分布(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发病诱因、病程、证型分布等)、肾损害情况(血尿、蛋白尿分布及消退时间)、总疗效、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临床研究一1.HSP患儿治疗前后TLR2mRNA、NF-κBmRNA及IL-6 mRNA的变化HSP患儿治疗前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mRNA、NF-κBmRNA及细胞因子IL-6mRNA表达明显高于与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口服消癜汤治疗一个疗程后,患儿外周血TLR2mRNA、NF-κBmRNA及细胞因子IL-6 mRNA表达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2.HSP患儿治疗前后TLR2mRNA与NF-κBmRNA、IL-6 mRNA、血沉、CRP、C3、C4相关性分析HSP患儿治疗前单核细胞TLR2mRNA表达与NF-κBmRNA、IL-6 mRNA存在显着相关性(P<0.01)。口服消癜汤治疗后TLR2mRNA、NF-κBmRNA及细胞因子IL-6mRNA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消癜汤治疗前后HSP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mRNA表达与血沉、C3、C4之间无相关性(P>0.05),与CRP显着相关(P<0.05或P<0.01)。3.HSP患儿治疗前后TLR4表达变化及相关性分析HSP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 mRNA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口服消癜汤治疗一个疗程后,患儿TLR4 mRNA表达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组单核细胞TLR4 mRNA表达与NF-κB、IL-6及血沉、CRP、C3、C4均无相关性。(二)临床研究二1.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病情况3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性别分布比较,男女比例为1.69: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为学龄期和学龄前期,以4~12岁学龄期儿童发病人数最多,占85.2%。秋冬季节发病患儿总数较春夏季节发病患儿总数多,春季和夏季发病率相近。患儿发病诱因由感染因素引起者占48.1%,以上呼吸道感染者居多,其次为消化道感染;由食物过敏诱发者占15.6%,其中以食用海鲜后发病者居多;由服用药物诱发者占13.1%;其他诱因引起者占23.3%,其他诱因包括接种疫苗、虫蚊叮咬、接触过敏物及外伤等。证型分布、病程方面三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2.临床总疗效和症状改善情况临床总疗效方面,消癜汤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73.8%,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75%。消癜汤明显优于对照组1组及对照2组(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症状改善方面,消癜汤组皮肤紫癜消退时间为(5.42±3.51)天,腹痛消退时间为(4.36±1.61)天,均明显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1组分别为12.23±3.21天;8.13±1.05天,对照2组分别为10.16±3.21天;7.05±3.92天),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关节疼痛缓解时间方面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消癜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1组、对照2组之间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3.消癜汤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防治作用从治疗后出现肾损害情况分析,消癜汤组治疗4周、3个月、1年出现肾损害者比例分别为:5.62%、9.38%和5.63%。对照1组治疗4周、3个月、1年出现肾损害者比例分别为:20.00%、15.00%和18.75%。对照2组治疗4周、3个月、1年出现肾损害者比例分别为:15.83%、13.33%和12.50%。消癜汤组治疗后出现肾损害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组和对照2组(P<0.05),而对照2组出现肾损害情况少于对照1组,二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从改善血尿、蛋白尿有效率比较,消癜汤组总有效率最高,其次为对照2组,对照1组最低。消癜汤组总有效率为81.7%,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60.7%,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77.5%。消癜汤组明显优于对照1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2组优于对照1组(P<0.05)。消癜汤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2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血尿、蛋白尿消退时间比较,消癜汤组血尿、蛋白尿消退时间较对照1组、对照2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2组血尿、蛋白尿消退时间较对照1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从肾损害出现时间比较,消癜汤组肾损害出现的时间平均为(76±15)d,对照1组平均为(35±13)d,对照2组平均为(55±13)d,消癜汤组出现肾损害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1组及对照2组,而对照2组出现肾损害时间迟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4.住院时间和复发次率情况住院时间方面,消癜汤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住院<1周者分别占25.6%,20%和19.2%。住院1~2周者分别占41.3%,26.3%和26.7%。住院2~3周者分别占22%,36.2%和38.3%,住院>3周者分别占11.3%,17.5%和15.8%。消癜汤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1及对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照1组和对照2组住院时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复发率方面,消癜汤组占17%,对照1组占45%,对照2组占31.7%。消癜汤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1)。对照2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1组(P<0.01)。结论:1.本次研究结果提示消癜汤治疗前Toll样受体通路异常活化的有TLR2mRNA、NF-κBmRNA、IL-6mRNA。消癜汤治疗后TLR2mRNA, NF-κBmRNA、IL-6mRNA的高表达均恢复正常水平,且与健康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而消癜汤治疗前后TLR4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TLR2-NF-κB通路可能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发展,TLR2可能通过激活TLRs信号通路和一系列蛋白质级联反应激活转录因子NF-κB表达,释放炎症因子IL-6,参与了HSP的发病进程。消癜汤可能可以使TLR2表达下调,阻断或减弱NF-κB信号传导通路中的某些细胞因子表达,下调炎症因子IL-6,对炎症通路及炎症介质进行有效调控,起到治疗或减轻过敏性紫癜的效果。TLR4表达可能与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无关。2.消癜汤治疗前后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TLR2与CRP水平呈显着正相关,推测TLR2反应了炎症的变化,可作为敏感的炎症指标。3.小儿过敏性紫癜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为学龄期和学龄前期,以4~12岁学龄期儿童发病人数最多。发病季节以秋冬季最为多见。发病诱因由感染因素引起者居多,其它诱因有食物过敏、服用药物、接种疫苗、虫蚊叮咬、接触过敏物及外伤等。4.消癜汤能有效减少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发生率,延缓肾损害出现的时间,治疗血尿、蛋白尿有较好的疗效,能缩短血尿、蛋白尿消退时间。同时,消癜汤能有效减少过敏性紫癜患儿住院时间及降低复发率,提高总疗效和改善皮肤紫癜及腹痛等症状。5.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口服健脾益气、补肾等温补中药为主的患儿,其出现肾损害情况明显高于消癜汤组和口服疏风清热等祛邪中药为主的患儿,同时,其血尿、蛋白尿消退时间明显长于消癜汤组和口服疏风清热等祛邪中药为主的患儿;而且治疗后随访1年内复发率明显增高。因此,儿童过敏性紫癜急性期要慎用温补法。

杨星光[8](2021)在《血液净化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 HS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小血管炎症, 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对于重症HSP, 由于患儿体内存在过多的炎症因子, 机体损伤持续存在, 激素治疗很难在短期内改善症状。近年研究发现丙种球蛋白或血液净化联合激素治疗能更加快速地缓解临床症状, 常用的血液净化模式为血浆置换及血液灌流。该文旨在阐述丙种球蛋白及血液净化治疗重症HSP的现状。

曾慕煌[9](2021)在《紫癜1号方对儿童HSPN外周血EOS及其凋亡因子Fas表达影响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紫癜1号方对深圳市中医院儿科7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患儿的中医症候评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值(EOS#)及其表面Fas蛋白表达情况、实验室观测指标等变化,评价紫癜1号方治疗HSPN患儿的临床疗效,并从细胞分子水平探究紫癜1号方治疗HSPN的机制。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设置对照组、治疗组各35例,两组患儿入组第0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均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尿生化三项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Fas表面抗原表达等检测,此外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有效率,以及相关观察指标变化。观察组予口服中药,基本方为紫癜1号方加减;对照组主要予西医常规治疗。分别记录各时间点患儿一般情况、疗效相关性指标、实验室指标,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得出结果并进行讨论。结果:①基线资料可比性方面: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病程及第0周时中医症候积分(主症及次症积分)与第0周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②中医症候总积分方面:对比对照组,治疗组在第4周时,中医症候总积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第8周、第12周时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多次测定中医症候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1)。③中医主症积分方面:紫癜分布、紫癜形态方面:对比对照组,治疗组在第4周时紫癜分布、紫癜形态积分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第8周、第12周时无显着性差异(P>0.05)。紫癜颜色方面:对比对照组,治疗组在第4周、第8周、第12周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④中医次症积分方面:血尿方面:对比对照组,治疗组在第4周时在血尿评分方面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第8周、第12周时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腹痛、关节痛方面:对比对照组,治疗组在第4周、第8周、第12周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⑤临床疗效方面:对比对照组,治疗组在第4周时疗效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第8周、第12周时,临床疗效无显着性差异(P>0.05)。⑥外周血EOS#方面:对比治疗组,对照组在第4周时,对降低外周血EOS#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比治疗组,对照组在第8周、第12周时,对降低外周血EOS#无显着性差异(P>0.05)⑦外周血EOS表面FAS蛋白表达方面:对比治疗组,对照组在第4周时,对升高外周血EOS表面FAS蛋白表达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比对照组,治疗组在第12周时,对升高外周血EOS表面FAS蛋白表达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比对照组,治疗组在第8周无显着性差异(P>0.05)。⑧早期肾损害指标方面: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方面,对比对照组,治疗组在第4周、第8周、第12周时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①紫癜1号方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在早期能改善HSPN患儿临床症状,特别在改善紫癜分布、形态、血尿方面;相比于西药,紫癜1号方对改善早期肾损害指标方面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②西药对照组在治疗早期(第4周)在降低外周血EOS#、升高其表面Fas抗原表达方面优于中药对照组,但随着治疗延续,在治疗第12周时,紫癜1号方对提高EOS表面Fas抗原表达作用优于西药。③对照组、治疗组对HSPN治疗作用机制均可能通过促进EOS表面Fas抗原表达,促使EOS凋亡,减少免疫对肾组织损伤。但对比对照组,治疗组可能存在其他更多作用机制有待研究。

孙静静[10](2021)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紫癜性肾炎危险因素的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白细胞破裂性血管炎,当HSP血管炎累及到肾脏出现肾损伤时被命名为紫癜性肾炎(HSPN)。肾脏是否受损以及损伤程度决定了HSP的预后情况,并且当HSPN迁延不愈,可逐步进展成慢性肾脏病,影响患儿的身心发展,故对HSPN的早发现、早诊治至关重要。此次研究目的是分析HSP的临床发病特点,研究HSPN的危险因素,以期对HSP、HSPN的诊治及改善预后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设计统一资料信息收集表,收集在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时间段首次诊断HSP,首次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并且符合HSP纳入标准的186例患儿的病例资料。资料内容涵盖HSP患儿的基础信息、临床症状、相关检验结果。据HSP患儿有无肾损害分为非肾炎性紫癜组(HSPWN组,n=131例)和紫癜性肾炎组(HSPN组,n=55例)。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数据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HSPN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186例HSP患儿中男童97例(52.15%),女童89例(47.85%),男女性别比为1.09:1,中位年龄7岁;HSPN的发生率为29.57%,男女性别之比:1.2:1,中位年龄8岁。HSPWN组和HSPN组对年龄、性别、前驱感染及过敏原等因素进行分析:发现HSPN组患儿平均年龄显着大于HSPWN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表现:病程中所有HSP患儿均有皮肤紫癜的表现,44.09%的患儿有腹痛、便血的症状,39.25%的患儿有非损伤性的关节炎、关节痛,29.57%的患儿出现肾损害症状;两组关于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发现皮肤紫癜持续时间,皮肤紫癜反复次数以及有无腹痛、便血等症状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检查:两组患儿外周血WBC、NEU、PLT、RDW、CRP、ALB、CysC、APTT、FIB、D-D、IgA以及C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S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年龄(P=0.040,OR=1.358,95%Cl﹥1)、皮肤紫癜反复次数(P=0.0043,OR=2.838,95%Cl﹥1)、RDW(P=0.004,OR=2.814,95%Cl﹥1)、CRP(P=0.011,OR=1.39,95%Cl﹥1)、D-D(P=0.000,OR=2.589,95%Cl﹥1)、IgA(P=0.009,OR=2.090,95%Cl﹥1)、Cys C(P=0.005,OR=9.227,95%Cl﹥1),以上7个因素考虑为HS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本研究HSP出现HSPN几率为29.57%。2.HSP患儿的发病年龄,皮肤紫癜持续时间,皮肤紫癜反复次数,有无消化道症状,外周血指标WBC、NEU、PLT、RDW、CRP、ALB、CysC、APTT、FIB、D-D、IgA、C4与HSPN的发生相关。3.HSP患儿的发病年龄、皮肤紫癜反复次数、RDW、CRP、D-D、IgA、CysC是儿童HS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儿童过敏性紫癜119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过敏性紫癜119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探究2018-2020年云南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地域分布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研究方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对象标准
        3.1 诊断标准
        3.2 纳入与排除标准
    4 研究内容
    5 研究方法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性别构成
        1.2 年龄
        1.3 体重
        1.4 发病时间
        1.5 地区分布
        1.6 民族
        1.7 城乡分布
        1.8 季节
        1.9 胎次
        1.10 出生方式
        1.11 喂养方式
        1.12 家族史
        1.13 发病原因
        1.14 过敏诱发因素
        1.15 感染诱发因素
        1.16 中医证型
    2 不同区域的一般资料对比
        2.1 性别
        2.2 体重
        2.3 发病时间
        2.4 民族
        2.5 城乡分布
    3 不同地区疾病相关因素分布特点分析
        3.1 一般情况
        3.2 诱发因素
        3.3 实验室检查
        3.4 不同地区患儿症状表现情况
        3.5 不同地区患儿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6 不同地区患儿的发病季节情况
讨论
    1 云南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不同区域的一般资料对比
    2 云南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不同地区疾病相关因素分布特点分析
    3 本课题对于探究云南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对意义
    4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2)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西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
        1 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代谢组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第一节 171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第二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SP患儿IgA/FcαRI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第三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UVECs细胞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本文创新点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儿童过敏性紫癜伴胃肠道或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相关观察指标的定义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方法
结果
    3.1 临床特征
    3.2 实验室检测项目
    3.3 胃肠道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
        3.3.1 胃肠道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3.3.2 胃肠道损害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4 肾脏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
        3.4.1 肾脏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3.4.2 肾脏损害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5 各类治疗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
        3.5.1 各类治疗药物的使用频率
        3.5.2 各类治疗药物的使用在胃肠道损害组间差异的分析
        3.5.3 各类治疗药物的使用在肾脏损害组间差异的分析
        3.5.4 住院天数在各类药物治疗组间差异的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奖项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致谢

(4)儿童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儿童HSP诊断标准
        2.1.2 消化道出血
        2.1.3 胃镜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2 方法
        2.2.1 研究设计
        2.2.2 收集指标
        2.2.3 皮疹分布范围
        2.2.4 分组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临床表现特征
    3.3 儿童HSP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3.4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一般情况
    4.2 HSP消化道出血与皮疹分布范围
    4.3 HSP消化道出血与关节症状
    4.4 HSP消化道出血与感染
    4.5 HSP消化道出血与NLR
    4.6 HSP消化道出血与血小板
    4.7 HSP消化道出血与PCT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5)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一、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
        (一) 传承刘韵远先生学术思想
        (二) 汲取王鹏飞先生脾胃病辨治精髓
        (三) 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
        (四) 注重创新探索 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并重
        1. 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查 突出小儿脾胃病中医特色诊疗
        2. 开发痰喘宁合剂 弥补小儿咳嗽用药不足
        3. 临床与科研并重 拓宽思路 探索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五) 传道授业解惑硕 果累累
    二、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总结
        (一) 先辨病 其次辨证 谨守病机
        (二) 四诊合参 尤重小儿望诊
        (三) 扶正祛邪并重标 本同治
        1. 扶正祛邪之法概述
        2. 扶正为治本之法 以脾为核心 兼顾其他脏腑
        3. 祛邪为关键环节 内外之邪兼顾
        (四) 用药清轻严谨 善用药对
    三、闫慧敏老师临床诊疗经验总结
        (一)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脾系疾病
        1. 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 醒脾助运
        2. 肝脾同治 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
        3. 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 消补兼施
        4. 祛除湿热之邪 攻伐有度
        5. 久病注重祛除瘀邪
        (二) 闫老师治疗小儿脾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1. 厌食
        2. 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3. 胎黄
        4. 滞颐
        5. 便秘
        (三)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肺系疾病
        1. 外感咳嗽初起 祛除外邪为要 避免清泻太过
        2. 急性咳喘祛除痰阻 重在治肺调气
        3. 慢性咳喘重在扶正 培土生金兼以温肾
        4. 反复咳喘 扶正祛邪 分期而治 标本兼顾
        5. 扶正不忘活血逐瘀 阻止咳喘反复发生
        (四) 闫老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1.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2. 痰湿蕴肺型慢性咳嗽
        3. 腺样体肥大
        (五) 闫老师对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
        1. 霰粒肿
        2. 麦粒肿
        3. 舔疮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一、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一、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证候研究
        (一) 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1. 闫慧敏老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
        2.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研究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小结
        (三) 养阴清瘀汤主要方药及立方依据
    二、养阴清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结论
        讨论
        创新点总结
        小结及心得体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主要研究成果

(6)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闫慧敏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渊源概述
    1. 简介
    2. 学术思想渊源
        2.1. 中医经典古籍
        2.2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闫慧敏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1. 学术思想概述
        1.1 整体观念,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1.2 辨病与辨证,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1.3 重视脾胃,调中运脾,调畅气机
        1.4 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1.5 四诊合参,尤重望诊及舌面望诊
        1.6 寒热并用,善用对药
    2. 临床经验总结
        2.1. 闫老师治疗脾系疾病的经验
        2.1.1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小儿胃脘痛)
        2.1.2 功能性便秘
        2.1.3 轮状病毒性肠炎(小儿泄泻)
        2.2 闫老师治疗肺系疾病的经验
        2.2.1 哮喘
        2.2.2 痰湿咳嗽
        2.2.3 反复呼吸道感染
        2.2.4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2.3 闫老师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
        2.4 闫老师治疗腺样体肥大经验
        2.5 闫老师治疗霰粒肿经验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解毒利湿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的临床研究
    符号说明
    综述
        1. 过敏性紫癜中西医研究进展
        1.1 西医研究及治疗概况
        1.1.1 发病机制
        1.1.2 病理改变
        1.1.3 诊断标准
        1.1.4 治疗
        1.2 中医辨证论治
        1.2.1 古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分析
        1.2.2 现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分析
        1.2.3 现代医家的辨证论治
        1.2.4 专方专药
        1.2.5 中成药
        1.2.6 其它治疗
        2 幽门螺杆菌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2.1 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2.1.1 HP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2.1.2 HP感染的西医治疗
        2.1.3 HP与HSP相关性研究进展
        2.2 中医辨证论治
        2.2.1 病因病机
        2.2.2 辨证分型
        2.2.3 辨证论治
        2.2.4 单味中药治疗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案
结果
结论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消癜汤对儿童过敏性紫癜Toll样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临床回顾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过敏性紫癜研究进展
        1 中医对紫癜的认识
        2 西医对于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第二节 Toll样受体研究进展
        1 Toll样受体的转导通路
        2 Toll样受体介导的免疫学意义
        3 中医药免疫调节与TLRs信号通路的研究
    第三节 述评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一 消癜汤对儿童过敏性紫癜Toll样受体表达的影响
        第一节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实验记录
        4 数据统计
        第二节 结果
        1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分布的比较
        2 各组患儿TLR2 mRNA、TLR4 mRNA表达比较
        3 各组患儿细胞因子IL-6 mRNA表达比较
        4 各组单核细胞NF-κ BmRNA表达比较
        5 消癜汤治疗前、治疗后HSP患儿TLR2mRNA表达与NF-κ B、IL-6mRNA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6 消癜汤治疗前、治疗后HSP患儿TLR4 mRNA表达与NF-κB、IL-6的mRNA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7 消癜汤治疗前、治疗后HSP患儿TLR2 mRNA表达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
        8 消癜汤治疗前、治疗后HSP患儿TLR4mRNA表达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
        第三节 讨论
        1 TLRs、NF-κ B与HSP的关系探讨
        2 TLR2、TLR4mRNA表达在HSP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
        3 NF-κ BmRNA表达在HSP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
        4 细胞因子IL-6 mRNA表达在HSP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
        5 TLR2、TLR4 mRNA表达与临床相关指标分析
        6 消癜汤对炎症信号TLR2及TLR4表达的调控作用
        7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优势
        8 小结
    临床研究二 消癜汤治疗过敏性紫癜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
        第一节 对象及方法
        1 病例选择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结果
        1 患儿性别分布比较
        2 患儿年龄分布比较
        3 患儿发病季节比较
        4 患儿发病诱因比较
        5 各组患儿证型分布比较
        6 各组患儿病程比较
        7 各组患儿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8 各组治疗后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9 各组患儿出现肾损害比较
        10 各组治疗后肾损害改善情况比较
        11 各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
        12 各组治疗后随访1年内复发次数、复发率比较
        第三节 讨论
        1 本次研究结果探讨
        2 消癜汤的药性、药理分析
        3 预防与调护意义
        4 小结
结语
    本研究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
    本研究的不足与今后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2 过敏性紫癜西医诊断标准
    附录3 过敏性紫癜中医医诊断标准
    附录4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紫癜1号方对儿童HSPN外周血EOS及其凋亡因子Fas表达影响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HSPN的认识
        1.1.1 HSPN的病因
        1.1.2 HSPN的发病机制
        1.1.3 HSPN的临床分型
        1.1.4 HSPN的治疗
    1.2 祖国医学对HSPN的认识
        1.2.1 HSPN的病名
        1.2.2 HSPN的病因病机
        1.2.3 中医对HSPN的治疗
    1.3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的收集、记录
        2.2.2 病例分组方法
        2.2.3 治疗方法
        2.2.4 观察指标
        2.2.5 采样及检测方法
        2.2.6 疗效评判标准
        2.2.7 统计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资料分析
        2.3.2 治疗前后结果对比
    2.4 脱落病例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3.1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3.2 紫癜1号方治疗HSPN的分析
        3.2.1 中药古代研究
        3.2.2 现代药理研究
    3.3 嗜酸性粒细胞(EOS)与HSPN的关系及其凋亡方式
    3.4 临床资料与结果分析
        3.4.1 一般结果分析
        3.4.2 观察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10)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紫癜性肾炎危险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词缩略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实验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基本情况分析
    2.发病诱因
    3.过敏原分析
    4.临床症状分析
    5.HSPN 组与HSPWN 组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6.HSPN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四、儿童过敏性紫癜119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探究2018-2020年云南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地域分布的相关性[D]. 徐闻.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2]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D]. 崔庆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儿童过敏性紫癜伴胃肠道或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D]. 聂樱丽.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4]儿童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潘晓凡. 南昌大学, 2019(01)
  • [5]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D]. 郝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6]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的临床研究[D]. 张克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7]消癜汤对儿童过敏性紫癜Toll样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临床回顾性队列研究[D]. 张广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9)
  • [8]血液净化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J]. 杨星光.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1(10)
  • [9]紫癜1号方对儿童HSPN外周血EOS及其凋亡因子Fas表达影响临床研究[D]. 曾慕煌.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10]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紫癜性肾炎危险因素的分析[D]. 孙静静. 石河子大学, 2021(02)


过敏性紫癜论文 显著性差异论文 紫癜肾炎论文 中医论文 对照实验论文

上一篇:顾楚军 不一样的并购品味
下一篇: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道德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