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咳嗽变异性哮喘18例误诊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咳嗽变异性哮喘18例误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柏金秀,刘梦茵,郑一博,王淑玉[1](2020)在《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62例误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UACS)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62例儿童UACS临床资料,总结儿童UACS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结果 62例患儿均以慢性湿性咳嗽为主要症状就诊,初诊伴白色泡沫样黏液痰34例,黄绿色脓痰28例。误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26例,支气管炎22例,感染后咳嗽10例,百日咳及心因性咳嗽各2例。误诊时间1~12(3.54±2.78)个月。经认真询问病史、综合分析临床症状及体征并行鼻咽喉镜等检查,找到上气道原发病,确诊为UACS。确诊后给予针对上气道原发病的规范性治疗并随访3个月,48例咳嗽症状消失,14例咳嗽症状减轻。结论儿童UACS临床发病率较高,病因在上气道,但上气道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医师接诊慢性咳嗽尤其是慢性湿性咳嗽患儿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关注咳嗽发作的时相和伴随症状,拓宽诊断思维并及时行必要的上气道病因检查,以避免误诊误治。

韩雪梅,叶正蔚,李亚婷,张成俊[2](2020)在《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八例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中曾误诊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16.67%,年龄3~8(4.26±1.02)岁。8例中3例以慢性咳嗽1~3个月,加重3~5 d入院;2例因反复慢性咳嗽1和2年,再发20 d加重2 d入院;2例以阵发性干咳12和15 d,加重2和3 d入院;1例因反复咳嗽3个月,加重2 d入院。本组误诊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3例,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支原体肺炎各2例,慢性咽炎1例。误诊时间2~10(5.02±1.08)d。8例均按误诊疾病治疗效果不佳,后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确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予相应治疗1~6个月余后病情稳定;随访1年均未见复发。结论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缺乏典型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易误诊。接诊医生应提高对其认识,遇及类似本文患儿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发散诊断思维,并及时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减少或避免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误诊误治

滕瑞红,付丽,柳俊芳,吕思珍,张勇,刘晓丽,刘建军[3](2020)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误诊的相关原因,以降低误诊率,提高儿童CVA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CVA患儿中8例误诊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9.30%。8例中3例因咳嗽38~52 d入院,2例因慢性反复发作性咳嗽3、6个月入院,2例因反复刺激性咳嗽3~5个月、加重5~7 d入院,1例因反复咳嗽1月余入院,误诊为支原体肺炎3例,支气管炎及慢性咽炎各2例,百日咳1例,误诊时间为2~6(3.46±0.42)d。本组经支气管舒张及激发试验、肺功能检查、皮肤变应原试验,并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确诊为CVA。确诊后予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均随访半年,均未再发。结论 CVA临床表现不典型,接诊医生诊断思维狭隘,易引起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CVA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综合分析病情,及时行针对性医技检查,可减少或避免误诊的发生。

徐宁宁[4](2020)在《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分析与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患者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胸部影像学正常的慢性咳嗽由于病因众多,往往导致临床上治疗困难,而不同咳嗽指南对于慢性咳嗽的病因排序却不一致,我国2009年和2015年的咳嗽指南将咳嗽变异性哮喘(以下缩写为CVA)列为最常见的原因,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以下缩写为UACS)为第二大慢性咳嗽病因,而美国ACCP指南以及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以及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的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均以UACS是最常见的慢性咳嗽病因。针对上述矛盾的流调结果,本研究对2019.6.1至2020.1.31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成年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分析慢性咳嗽的病因。研究方法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首先根据纳入标准,收集符合要求的慢性咳嗽患者,根据诊断流程及诊断方法进行病因分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差异;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表示,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组间均数差异;计数资料以构成比n(%)来描述,采用卡方检验。以双侧P值<0.05定义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1.共180例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慢性咳嗽患者,男90例,女90例,平均年龄(47.5±16.3),病程中位数4(2-240)月。180例患者中,有吸烟史者23(12.8%)人;约三分之一的病例胸片放射科报告提示支气管炎,106例(58.9%)患者既往诊断为支气管炎,26例(14.4%)患者既往诊断为咽喉炎,且既往大多数患者使用抗生素及止咳药治疗,分别占82.8%和90%。经统计分析后发现,不同性别在吸烟史上存在显着的差异,X2=14.406,P<0.001,并且男性的吸烟率高于女性。2.180例患者中,可确定病因者163例,UACS 55例(30.6%),CVA 38例(21.1%),EB 18例(10.0%),焦虑性咳嗽15例(8.3%),ACEI相关性咳嗽8例(4.4%),变应性咳嗽6例(3.3%)、反流性咳嗽6例(3.3%),慢性支气管炎17例。另17例因辅助检查未完善且治疗效果不佳无法确定病因。3.不同病因在平均年龄、肺功能(FEV1pred%、FEV 1/FVC%)、既往不同诊断比例(支气管炎、咽喉炎、咳嗽查因)上均存在显着的差异,P均<0.05,经过事后两两比较可见,平均年龄方面,CVA高于UACS,EB,焦虑性咳嗽,变应性咳嗽;ACEI相关性咳嗽高于焦虑性咳嗽、变应性咳嗽。CVA的FEV1pred%、FEV 1/FVC%的平均值低于其他病因。既往诊断方面,诊断为支气管炎的比例,UACS高于CVA;诊断为咽喉炎的比例,UACS低于反流性咳嗽。研究结论180例慢性咳嗽患者中,最常见病因为UACS,其次为CVA、EB,焦虑相关性咳嗽亦是慢性咳嗽的病因之一,占有相当的比例。研究背景UACS作为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之一,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诊断率不高,许多UACS患者长期误诊误治,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对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也加重了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在我国,对UACS的诊治情况研究相对较少,所以,有关UACS的误诊分析对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以及减轻患者经济和生活质量的负担有实践意义。因此,我们针对UACS进行了一项分析,以期调查误诊原因。研究方法1.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单臂、开放性的前瞻性试验。首先根据入排标准,收集拟诊UACS的成人慢性咳嗽患者40例。2.1进行临床资料整理与误诊分析。2.2予全部患者鼻吸入激素(糠酸莫米松50ug或者丙酸氟替卡松50ug或布地奈德鼻喷雾剂64ug 1吸bid)、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及减充血剂复合制剂(复方伪麻黄碱胶囊1粒bid)、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10mg qn)联合治疗1月,好转后鼻吸入激素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维持治疗3月。记录其治疗前治疗后的咳嗽症状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共40名符合标准的UACS病例入选,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7.1±17.0岁。病程中位数12(2-216)月。自觉有鼻炎病25例;有吸烟史者4例,无吸烟史者36例;有特应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家族史1例。2.40患者中,存在鼻部症状者32例(80%),无自觉鼻部症状者8例(20%);鼻咽部体征中,单侧下鼻甲肥厚充血14例(35%),双侧鼻甲下肥厚充血24例(60%),咽部充血及滤泡增生1例(2.5%),未见异常2例(5%);鼻窦CT结果示单侧鼻甲肥厚15例(37.5%),双侧下鼻甲肥厚24例(60%),副鼻窦炎症6例(15%),存在鼻息肉1例(2.5%);完成Fe No检查者23例,大于32ppb者4例;完成诱导痰检查者5例,Eos%>=2.5%者4例(3.5%-25.7%)。3.40例患者的基础病因分布,单一慢性鼻炎占多数,34例(85%),单一慢性鼻窦炎仅1例(2%),5例(13%)两者共存。误诊疾病分布:误诊为支气管炎22例(55.0%),慢性支气管炎8例(20%),慢性咽喉炎5例(12.5%),EB 4例(10%),GERC 1例(2.5%)。35例(87.5%)患者使用止咳药物,29例(82.9%)使用抗生素,18例(45%)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24例(60%)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无一例使用鼻吸入激素和减充血剂。4.40例患者既往就诊诊疗数据中,就诊地点于三级医院者16例(40%),二级及以下医院者24例(60%)。问及鼻部症状者15例(37.5%),未问及者25例(62.5%)。问及鼻炎病史者7例(17.5%),未闻及者33例(82.5%)。进行鼻腔视诊检查者0例,未进行者40例(100%),行鼻窦CT检查者5例(12.5%),未行鼻窦检查者35例(87.5%)。行诱导痰检查者4例,诱导痰Eos%均>=2.5%。5..38例患者用药前后咳嗽积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治疗前VS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分别为:4.28±0.91 VS 1.58±0.87 t=16.77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用药后咳嗽症状积分明显低于用药前;全部患者在试验的不同阶段咳嗽症状达到了临床控制。结论1.慢性咳嗽中的UACS患者经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以支气管炎为最常见,其次是慢性支气管炎,少部分误诊为慢性咽喉炎、EB。2.临床医生未重视问询鼻炎相关症状及鼻炎病史、未重视鼻部体征、鼻窦CT检查是就诊过程中容易导致误诊的因素。3.由于无自觉鼻部症状患者的存在,鼻部体格检查及鼻部辅助检查应受到重视。

范荣荣[5](2019)在《温肺疏风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高,病情容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CVA与典型支气管哮喘有相似的病理生理特征,目前指南推荐吸入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ICS/LABA)作为CVA首选治疗。但由于治疗周期长,部分患者对吸入激素存在抵触心理,治疗依从性不佳,导致咳嗽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也有研究证实,即使规范吸入ICS/LABA后症状能得到有效控制,但一旦停药,咳嗽症状、肺功能、气道炎症可出现再次加重,故停药或中断用药被认为是不明智的选择。因此,CVA的治疗在有效缓解症状的同时,如何减少吸入用药的使用,减少停药导致的咳嗽症状、肺功能、气道炎症再次加重,是研究更应关注的问题。中医诊治咳嗽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多数医家将其归于“风咳”范畴,采用疏风宣肺治法。我们在临证中的发现,CVA临床表现除明显的“风”性特点外,还具有“虚”“寒”的特征,因此,提出在疏风宣肺的同时,宜配合温肺之法,并拟定了温肺疏风方。前期临床观察发现,在吸入ICS/LABA的基础上联合温肺疏风方治疗,很多CVA患者症状可以得到长期改善,咳嗽症状复发率减少,从而减少了 ICS/LABA的使用。由此,我们认为温肺疏风方联合ICS/LABA治疗CVA的优势可能体现在减少复发,持续改善症状、肺功能及气道炎症反应等方面。为证之,本研究将通过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价温肺疏风方的临床疗效,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筛选温肺疏风治疗CVA的可能通路,并开展实验研究,探讨温肺疏风方治疗CVA的分子作用机制。目的:1.通过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客观评价温肺疏风方治疗CV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明确其在CVA治疗中的优势。2.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温肺疏风方治疗CVA可能的途径,为开展相关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以网络药理学筛选通路为切入点,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温肺疏风方治疗CVA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以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及甄氏流派门诊诊断为CV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试验组(口服温肺疏风方颗粒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与对照组(口服温肺疏风方颗粒剂安慰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治疗后4周、8周、12周、停药后12周、24周各时点咳嗽视觉模拟评分、莱塞斯特咳嗽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12周、停药后12周、24周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两组停药后12周、24周咳嗽症状累积复发率、复发患者重新抗炎治疗率,并对温肺疏风方进行安全性评价。2.通过TCMSP数据库查询温肺疏风方有效化学成分及其对应靶点,通过Disgenet、OMIM、Drugbank、KEGG数据库查询哮喘相关靶点,将温肺疏风方作用靶点与哮喘靶点进行映射,得出温肺疏风方可能作用于哮喘的靶点,将映射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温肺疏风方作用于哮喘的体内反应网络图,根据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评分进行筛选,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获得温肺疏风方作用哮喘的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映射所得的靶点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获得温肺疏风方作用于哮喘的可能通路。综合分析温肺疏风方作用于哮喘的关键靶点及通路富集结果,选取与哮喘相关性大的信号通路进行动物实验验证。3.采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激发的方式构建小鼠哮喘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温肺疏风方组,每组8只。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温肺疏风方组在实验第0、6、12天分别给予OVA和氢氧化铝混合液腹腔注射致敏,正常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腹腔注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温肺疏风方组在实验第18-31天给予OVA雾化激发,每次激发40min。正常组给予PBS雾化激发40min。温肺疏风方组每次激发前1h用温肺疏风方颗粒剂按2.55g/kg灌胃;地塞米松组每次激发前1h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按2.5mg/kg腹腔注射;正常组及模型组每次激发前1h用生理盐水0.5ml灌胃。观察雾化激发时各组小鼠表现,治疗结束后48小时内各组小鼠行有创肺功能检测气道阻力;收集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离心后上清液用于ELISA检测,细胞沉淀重悬后涂片行炎症细胞分类计数;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PAS染色观察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情况;采用ELISA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的含量;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中TLR4-NF-κ B/MAPK信号通路上关键靶点TLR4、NF-κBp65、p38MAPK、Erk1/2、JNK mRNA 表达水平,采用 Western Blot 检测TLR4、p-NF-K Bp65、p-p38MAPK、p-Erk1/2、p-JNK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试验共纳入受试者80例,剔除4例,意图治疗(ITT)分析纳入76例,依从方案受试者(PPS)分析纳入57例。ITT分析和PPS分析结果一致,(1)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停药后12周、24周咳嗽视觉模拟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咳嗽症状累积复发率分析:两组停药后24周、12周咳嗽症状累积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降低停药后24周复发率的趋势(试验组:36.0%,对照组:59.4%)。(3)复发患者需重新抗炎治疗率分析:两组停药后24周、12周咳嗽症状复发患者需重新抗炎治疗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肺功能分析:两组治疗后12周、停药后12周、24周肺功能FVC、FEV1、MEF75、PEF50、PEF25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各时点MEF7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生活质量分析:两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停药后12周、24周莱塞斯特咳嗽生活质量总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影响试验观察的合并用药情况分析:两组均有合并使用影响试验观察的药物,但两组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评价:两组治疗后出现实验室指标异常变化的情况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可疑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2.通过TCMSP数据库查询共得到OB≥30%,DL≥0.18温肺疏风方人源靶点蛋白239个,哮喘相关的人源基因1413个,映射得到110个温肺疏风方作用于哮喘的靶点。通过拓扑分析得到温肺疏风方作用于哮喘的关键靶点有17个,包括JUN、STAT3、QBHIJ4、TNF、EDN1、MAPK等。通路富集分析得到温肺疏风方作用哮喘的KEGG信号通路11条,其中富集程度较高的通路包括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综合分析温肺疏风方作用于哮喘的关键靶点及通路富集结果,结合查阅文献,选取与哮喘相关性大的炎症信号通路TLR4-NF-K B/MAPK 展开研究。3.动物实验结果:(1)气道阻力:与模型组相比,温肺疏风方组小鼠气道阻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炎症细胞计数分类:与模型组相比,温肺疏风方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组织病理:与模型组相比,温肺疏风方组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减轻,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减少。(4)ELISA炎症因子检测:与模型组相比,温肺疏风方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IL-1β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Real-time PCR检测:与模型组相比,温肺疏风方组小鼠肺组织TLR4、NF-κ Bp65、p38MAPK、Erk1/2、JNK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Western Blot检测:与模型组相比,温肺疏风方组小鼠肺组织TLR4、p-NF-κ Bp65、p-p38MAPK、p-Erk1/2、p-J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相比,本研究未发现温肺疏风方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在用药中及停药后24周内对CVA患者咳嗽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优势。2.与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相比,温肺疏风方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有降低咳嗽症状复发率的趋势,能降低CVA复发患者的重新抗炎治疗率。3.与治疗前比较,温肺疏风方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有助于改善CVA患者的小气道功能(MEF75)。4.温肺疏风方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 B/MAPK信号通路对CVA发挥抗炎作用。

罗小蓉[6](2019)在《肃肺消风润燥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燥伤肺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与西医常规治疗组比较,探讨肃肺消风润燥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风燥伤肺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8-65岁之间辨证为风燥伤肺型的CVA患者60例,按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160ug/4.5ug/吸,早晚各一吸)的治疗方案,观察组使用肃肺消风润燥方治疗,两组观察周期均为4周并随访2月。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资料,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咳嗽评分量表、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量表)、中医症候积分等指标,最后进行统计分析,探究肃肺消风润燥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燥伤肺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均大于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咳嗽症状积分: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均大于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LCQ评分: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都小于治疗前;组间比较,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4)中医症候积分疗效性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前后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5)短期复发率比较:随访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复发比率显着高于实验组。(6)本次研究复发原因调查后显示受凉、过敏原接触(花粉、动物毛屑等)、房屋装修等是患者CVA反复发作的一些重要诱因,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防范,加强管理。结论:(1)肃肺消风润燥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燥伤肺型)的临床疗效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160ug/4.5ug/吸)早晚各吸入一次的治疗效果相当。(2)在改善生命质量方面,肃肺消风润燥方组较对照组更有优势。(3)在短期随访中,肃肺消风润燥方能更好地控制短期复发率。

王豪[7](2016)在《祛风润燥敛肺止咳法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伏肺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祛风润燥、敛肺止咳为立法依据,观察干咳解痉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伏肺证)的临床疗效,评价该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均符合咳嗽变异性哮喘西医诊断标准、中医风邪伏肺证证候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予干咳解痉方颗粒剂口服治疗,对照组予肺力咳合剂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治疗,观察治疗两周,记录患儿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并进行评分,治疗结束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评价干咳解痉方治疗儿童CV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中医症候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33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88%,愈显率为33.33%;治疗组32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愈显率为59.38%。两组间愈显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疗效评价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后两组患儿在总有效率方面比较无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两组在愈显率方面比较有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两组疗效有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干咳解痉方治疗儿童CVA风邪伏肺证的总有效率同肺力咳合剂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的总有效率相当,但在愈显率和总体疗效上更有优势。2、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主症单项积分、主症总积分、次症单项积分、次症总积分及兼症总积分均有改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干咳解痉方和肺力咳合剂联合孟鲁司特钠片对CVA患儿咳嗽的频率、程度和性质均有显着的改善作用,对咽干或咽痒、咽红、气急、咯痰等次症以及兼症(喷嚏、鼻塞、流涕、纳差、大便、小便、舌象)均有改善作用。比较两组对咳嗽的频率和程度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干咳解痉方对改善CVA患儿咳嗽的频率和程度优于肺力咳合剂联合孟鲁司特钠片。两组单项次症改善情况比较,干咳解痉方在改善咽干或咽痒症状方面优于肺力咳合剂联合孟鲁司特钠片。3、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干咳解痉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伏肺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减少咳嗽发作的频率,减轻咳嗽的程度和咳嗽的性质,并能显着改善咽干或咽痒、气急、咯痰、咽红等临床表现,临床应用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2、与肺力咳合剂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比较,干咳解痉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伏肺证在总体疗效以及改善咳嗽频率和程度、咽干或咽痒症状方面更有优势。3、祛风润燥、敛肺止咳法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伏肺证的有效法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贺红兵[8](2015)在《孟鲁司特钠与酮替酚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应用酮替芬和孟鲁司特钠两种药物对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酮替芬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孟鲁司特钠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哮喘药物治疗总时间、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药物治疗效果、用药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用药前后肺部功能指标的改善幅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哮喘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肺部功能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孟鲁司特钠对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王旭良,雷罗春,郑炜,杨万春[9](2014)在《咳嗽变异性哮喘128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疾病误诊因素和早期诊断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选取128例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其误诊率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选取的128例患者,其误诊率高达38.28%,通过治疗,81例咳嗽症状在3 d内消失,32例咳嗽症状在1周内消失,15例咳嗽症状在2周内消失。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疾病缺乏特异性临床特点和误诊率较高,及时准确的早期诊断具有显着效果。

胡晓雷[10](2014)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原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原因。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11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及按支气管哮喘规范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误诊时间在1-15个月,其中45例误诊为支气管炎,27例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13例误诊为扁桃体炎,5例误诊为支原体肺炎,余者分别误诊为百日咳、原发性肺结核及支气管异物各1例。所有患者采用支气管哮喘规范治疗措施,1-8周止咳。结论:导致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的原因有多种,医生要详细了解患儿的慢性咳嗽病史,掌握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要点,最大程度上防止误诊。

二、咳嗽变异性哮喘18例误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咳嗽变异性哮喘18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62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误诊误治情况
2 结果
    2.1 诊断标准
    2.2 确诊经过
    2.3 治疗及预后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3.2 诊断及鉴别诊断
    3.3 误诊原因分析
    3.4 防范误诊措施

(2)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八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2 结果
    2.1 误诊情况
    2.2 确诊及治疗
3 讨论
    3.1 疾病概述
    3.2 诊断及鉴别诊断
    3.3 误诊原因分析
    3.4 防范误诊措施

(3)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2 结果
    2.1 误诊情况
    2.2 诊断依据
    2.3 确诊及治疗
3 讨论
    3.1 疾病概述
    3.2 诊断及鉴别诊断
    3.3 CVA误诊原因分析
    3.4 防范误诊措施

(4)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分析与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患者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常用缩略词
第一部分 180例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分析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40例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患者误诊分析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温肺疏风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西医研究进展
        1.1.1 定义
        1.1.2 流行病学
        1.1.3 病因
        1.1.4 治疗
    1.2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进展
        1.2.1 中医病因病机
        1.2.2 中医辨证施治
        1.2.3 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网络药理学研究概述
        1.3.1 网络药理学的概念
        1.3.2 网络药理学的数据来源
        1.3.3 网络的构建及可视化
        1.3.4 网络分析方法
        1.3.5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研究进展
        1.3.6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 温肺疏风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设计
        2.2.2 研究对象
        2.2.3 干预措施
        2.2.4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
        2.2.5 样本量估算
        2.2.6 随机化分组及盲法
        2.2.7 安全性观察与评价
        2.2.8 依从性
        2.2.9 质量控制
    2.3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2.3.1 数据管理
        2.3.2 统计分析
    2.4 研究结果
        2.4.1 一般情况分析
        2.4.2 CVAS分析
        2.4.3 咳嗽症状累积复发率分析
        2.4.4 咳嗽症状复发患者重新抗炎治疗率分析
        2.4.5 肺功能情况分析
        2.4.6 生活质量分析
        2.4.7 住院及急诊就诊、合并用药情况分析
        2.4.8 安全性评价
    2.5 结论
    2.6 讨论
        2.6.1 温肺疏风方对CVA患者咳嗽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6.2 温肺疏风方对CVA咳嗽症状复发率及再抗炎治疗率的影响
        2.6.3 温肺疏风方对CVA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温肺疏风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作用靶点及通路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温肺疏风方化学成分及靶点挖掘
        3.1.2 哮喘相关靶点获取
        3.1.3 网络构建及分析
        3.1.4 靶点通路富集分析
    3.2 结果
        3.2.1 候选化合物及其靶点的筛选
        3.2.2 疾病靶点获取结果
        3.2.3 化合物靶点和哮喘靶点映射
        3.2.4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
        3.2.5 DAVID通路富集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温肺疏风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抗炎机制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 实验动物
    4.3 实验药物
    4.4 实验流程及方案
        4.4.1 实验流程图
        4.4.2 实验分组
        4.4.3 致敏方法
        4.4.4 哮喘模型激发
        4.4.5 干预措施
    4.5 气道阻力测定
    4.6 取材与检测
        4.6.1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收集及离心
        4.6.2 肺组织取材
        4.6.3 肺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
        4.6.4 肺组织过碘酸雪夫(PAS)染色
        4.6.5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4.6.6 RNA提取及Real-time PCR检测
        4.6.7 Western Blot检测
    4.7 统计分析
    4.8 结果
        4.8.1 一般现象观察
        4.8.2 气道阻力测定
        4.8.3 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计数分类
        4.8.4 肺组织病理结果
        4.8.5 ELISA检测结果
        4.8.6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
        4.8.7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4.9 小结
    4.10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6)肃肺消风润燥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燥伤肺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疗效评估方法及标准
        1.3.1 西医评估标准
        1.3.2 中医评估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剔除标准
        1.7 病例脱落标准
        (1) 患者个人原因退出研究
        (2) 实验人员客观评估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数估算
        2.2 随机对照分组方案
        2.3 一般资料
        2.4 治疗方法
    3. 临床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及分析
    6 安全性评价
    7 不良反应
    8 小结
第二部分 讨论与结论
    1 肃肺消风润燥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1.1 西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
        1.2 中医对CVA的认识
    2 肃肺消风润燥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立题依据
        2.1 CVA误诊率高
        2.2 常规西医吸入剂剂治疗的不良反应
        2.3 发展趋势
        2.4 风燥伤肺是重要证型
    3 肃肺消风润燥方的方义分析
        3.1 组方
        3.2 方药来源及组成
        3.3 组方分析
        3.4 方药疗效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疗效及相关指标分析
    5 结论
第三部分 问题及展望
    3.1 问题
    3.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现代医学研究近况
    1. 定义
    2. 病名来源
    3. 流行病学
    4. 发病机制
    5. 诊断标准
    6. 治疗方案
    7. 西医治疗的短板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咳嗽变性哮喘的认识概况
    1 咳嗽异性哮喘的中医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附件

(7)祛风润燥敛肺止咳法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伏肺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
前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统计方法
结果
    1 一般情况分析
    2 临床疗效分析
    3 依从性评价
    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立法依据
    2 方剂分析
    3 临床研究结果讨论
    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孟鲁司特钠与酮替酚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药物治疗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儿用药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比较
    2.4 两组患儿用药前后肺部功能指标的改善幅度比较
3 讨论

(9)咳嗽变异性哮喘12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辅助检查:
    1.3 诊断标准:
    1.4 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误诊率:
    2.2 临床治疗效果:
3 讨论

(10)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误诊情况:
    1.3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咳嗽变异性哮喘18例误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62例误诊分析[J]. 柏金秀,刘梦茵,郑一博,王淑玉. 临床误诊误治, 2020(12)
  • [2]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八例误诊分析[J]. 韩雪梅,叶正蔚,李亚婷,张成俊. 临床误诊误治, 2020(08)
  • [3]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原因分析[J]. 滕瑞红,付丽,柳俊芳,吕思珍,张勇,刘晓丽,刘建军. 临床误诊误治, 2020(07)
  • [4]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分析与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患者误诊分析[D]. 徐宁宁.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5]温肺疏风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分子机制研究[D]. 范荣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肃肺消风润燥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燥伤肺型)的临床观察[D]. 罗小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祛风润燥敛肺止咳法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伏肺证的临床研究[D]. 王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孟鲁司特钠与酮替酚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对比[J]. 贺红兵.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19)
  • [9]咳嗽变异性哮喘128例临床分析[J]. 王旭良,雷罗春,郑炜,杨万春.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04)
  • [10]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原因分析[J]. 胡晓雷.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09)


哮喘论文 cva论文 变异性哮喘论文 变异性哮喘的症状论文 儿童咳嗽论文

上一篇:关于妥善处理村级不良债务问题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