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孙蕾[1](2019)在《浅谈口腔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数据资源利用》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口腔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的特点和方法,并举例说明设备维修数据资源的分析方法和应对措施。通过对故障型维修的数据资源进行有效科学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预防性维修措施和计划提出重点和指明方向,可以有效提高预防性维修管理的效率。这将大幅提高口腔设备维修管理的质量,对医院的管理也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李伟[2](2013)在《牙科综合治疗机在检验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牙科综合治疗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广泛用于医疗机构的牙科诊室以及牙科诊所,主要用于口腔疾病的诊治,在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和医师人身安全的防护上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我们现行的《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器械上市前必须通过产品全性能的注册检验,检验合格才有资格获准上市,产后必须通过周期检验、日常监督、不良反应上报等措施促进其持续改进,以保证其产品质量。本文以医疗器械检验和牙科综合治疗机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图表和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式,对近年来牙科综合治疗机在注册检验、监督抽验和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检验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牙科综合治疗机的制造厂商进一步提升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品质,与国际技术接轨,保证该产品的安全有效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以国内外的医疗器械的注册/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为切入点,作为整篇论文的理论基础。医疗器械是关系到人体健康与安全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问题,就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和伤害。这类产品必须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能被允许进入市场,允许为人类医疗服务,各国政府对其做了明确的规定,这个规定就是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基本要求。本文运用了列举的方法,让读者对医疗器械这个行业的法律法规有清晰的认识。然后对牙科综合治疗机在日常检验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制造企业、医疗机构、检测机构、监管部门提供指导,还对牙科综合治疗机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了风险分析。本文还阐述了牙科综合治疗机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行业标准《牙科学病人椅》和《牙科学牙科治疗机第1部分:基本性能和测试方法》最新修订情况,并对其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标准解读,分析其主要技术指标的作用和要求,最后简述了该行业在国内的现状,对缩小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了看法。
董新明[3](2000)在《S2301—ⅢB型牙科综合治疗机故障维修一例》文中指出
戴大平[4](1996)在《综合牙科治疗机气源气路的改进》文中指出综合牙科治疗机气源气路的改进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设备科戴大平(222300)综合牙科治疗机是口腔科诊断、治疗最主要的设备。其高速涡轮手机是在高压空气作用下,由涡轮带动微型轴承使车针产生高速旋转(转速为3~5×105r/min),用途广泛。国产机较多厂...
苏湘文[5](2012)在《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监管仍需加强》文中认为严格依法监管医疗器械,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是我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实践中,我们执法人员对医疗器械的监管,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无庸讳言,相对于医疗器械生产、流通这两大环节来说,我们对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的监管工作还远远做得不够,甚至有时感觉力不从心。对在用医疗器械的监管,思想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执法依据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执法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相关部门的协调规范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目录 |
| 图表清单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
| 1.1.1 研究的背景 |
| 1.1.2 研究的目的 |
| 1.1.3 研究的意义 |
| 1.2 文献综述 |
| 1.2.1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
| 1.2.2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 1.3.1 研究的内容 |
| 1.3.2 研究分析的方法 |
|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
| 1.5 本章小结 |
| 第二章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制度及监管体系 |
| 2.1 国内医疗器械的注册制度 |
| 2.1.1 医疗器械注册的相关法律法规 |
| 2.1.2 医疗器械的注册流程 |
| 2.1.3 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 |
| 2.2 国外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 |
| 2.2.1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 |
| 2.2.2 国外医疗器械的认证流程 |
| 2.2.3 国外第三方认证机构 |
| 2.3 国内外医疗器械上市之后的监管 |
| 2.3.1 国内的现状 |
| 2.3.2 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的现状 |
| 2.4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牙科综合治疗机在检验中常见问题分析 |
| 3.1 牙科综合治疗机简介 |
| 3.1.1 牙科综合治疗机的分类 |
| 3.1.2 牙科综合治疗机的原理产品 |
| 3.1.3 牙科综合治疗机的结构与组成 |
| 3.2 口腔解剖学知识 |
| 3.2.1 概述 |
| 3.2.2 颌面部解剖 |
| 3.2.3 牙齿解剖生理 |
| 3.3 牙科综合治疗机的相关标准 |
| 3.3.1 标准的作用与意义 |
| 3.3.2 牙科综合治疗机所涉及到的标准 |
| 3.4 牙科综合治疗机在检验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 3.4.1 检验类型 |
| 3.4.2 牙科综合治疗机在检验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分析 |
| 3.4.3 在日常检验中发现的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
| 3.5 牙科综合治疗机的风险分析 |
| 3.6 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牙科综合治疗机最新研究进展 |
| 4.1 国外的最近研究进展 |
| 4.1.1 ISO 的有关牙科学标准体系 |
| 4.1.2 牙科综合治疗机最新研究进展及趋势 |
| 4.2 国内外的行业现状 |
| 4.2.1 行业现状 |
| 4.2.2 缩短差距的建议 |
| 4.3 本章小结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 致谢 |
| 附件 |
| 1 故障现象 |
| 2 分析检修 |
| 软肋:医疗器械使用监管 |
| 把脉:医疗器械使用监管缘何薄弱 |
| (一)监管依据不足,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
| (二)医疗器械采购档案普遍空白或者档案不完整。 |
| (三)医疗器械监管技术支持亟须加强。 |
| (四)医疗器械软件监管成为新的难点。 |
| (五)多头监管模式下监管效率低下。 |
| 问诊:多管齐下根治顽疾 |
| (一)加快医疗器械监管立法。 |
| (二)提高医疗器械监管水平。 |
| (三)确保对医疗设备的检测及时到位。 |
| (四)加强部门沟通与协作,齐抓共管,互相配合。 |
| (五)营造良好的医疗器械使用和监管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