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泰兴市1982-2000年食管癌死亡动态及生命损失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泰兴市1982~2000年食管癌死亡动态及减寿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秀兰,娄东华,姚根红,胡小奎,常洁平[1](2014)在《2005—2013年泰兴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泰兴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征,以便调整防治策略,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将历年病毒性肝炎疫情报告资料导出成excel格式文件,经订正修改后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频率、构成比等指标进行描述统计。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市2005—2013年共报告5类病毒性肝炎3 415例,年均发病率为31.06/10万,甲型肝炎388例,乙型肝炎1 582例,丙型肝炎321例,戊型肝炎275例,未分型肝炎849例;各型肝炎总的分布曲线呈单峰分布,发病率最高的月份为3月份;农村总发病率高于城市,城乡总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P<0.05);男性总的发病率及各型肝炎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率最高的年龄为3039岁,发病率最低的年龄为09岁;发病率居前5位的职业是农民、工人,学生,离退人员和干部。结论乙型肝炎仍是该市需主要防治的肝炎。今后我市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面既要注重个人预防措施,倡导接种疫苗,又要针对其传播途径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同时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

陈兴栋[2](2012)在《基于TZL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食管癌及动脉粥样硬化》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病患病、死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其中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由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的科学家发起和参与的“泰州人群健康跟踪调查”项目(TZL)是以泰州市全市城镇居民为目标人群进行中国人群慢性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该研究通过建立泰州20万人的健康队列,进行长期跟踪调查,期望探索中国经济转型期重大慢性疾病(各种常见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分子流行病学队列研究需要解决的共性关键问题,阐明若干环境和遗传因素与重大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关系,为国人慢性病防治工作做出贡献。本论文在TZL建设的基础上,整合现有队列资源和医院资源,分两部分就慢性病中两大主要疾病——恶性肿瘤(食管癌为代表)和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为代表)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食管癌的环境病因学研究,此部分在一个严格、科学设计的人群为基础病例对照研究基础上,系统的评价各种行为相关因素和环境微生物(主要为口腔菌群)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第二部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表型的遗传易感性研究,此部分在泰州队列的基础上结合医院收集的丰富病例资源,运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手段,探索遗传易感性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贡献。第一部分中,我们首先分析了泰州市下辖泰兴市近年的食管癌发病情况,发现2003~2010年食管癌的发病粗率为60.67/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4.62%;8年中新发病例数5810例,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高于女性,每年发病的绝对人数基本保持平稳;发病趋势分析发现女性发病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3.07%,男性和男女合并未见显着的变化趋势。其次,通过对583例食管鳞癌病例和774例对照人群的生活方式评估中也鉴定出一些食管癌的危险因素,我们证实了饮酒可能是食管鳞癌的独立风险因子,OR值为2.21(1.68~2.90),随着饮酒年限和饮酒频率的增加,患食管鳞癌的风险也在增加。另外,自来水饮用年限的增加,对食管鳞癌的发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当饮用年限超过5年时OR值为0.56(0.35-0.88)。我们还分析了食物保存方式对食管癌的影响,不使用冰箱和不使用密闭容器均与高的食管癌危险度有关,OR值分别为2.33(1.72~3.14)和2.99(2.10~4.25)。每天刷牙少于一次或者不刷牙者,OR值为2.02(1.56~2.62)。最后本部分还应用barcoded454测序技术在中国人群的食管鳞癌样本中,首次进行了口腔菌群的宏基因组学研究,共获得451,187条高质量序列,展现了该人群中特有的口腔菌群多样性组成。发现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该人群中优势的细菌门。在门的水平上并未鉴定出年龄组和性别之间的明显差异。p多样性分析显示在100例食管鳞癌病例中存在明显的亚组,但并未找到这种亚组分组的原因。综上所述,我们通过一项严格设计的人群为基础病例对照研究,系统的分析了食管癌的环境病因学,鉴定出一些同泰兴市食管癌高发有关的环境危险因素,包括饮酒、饮水、口腔卫生状况和口腔菌群等。第二部分中,我们选取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表型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遗传易感性。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如冠心病、脑卒中等,此类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致死和致残的原因。近期,已有多个GWAS对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紧密相关的一些性状如血脂浓度的相关基因和位点进行了研究和报道。但在这些不同研究中,尽管每个研究小组尽量采用相同的研究策略和类似的技术手段,却仅有少量的基因和位点是能够在不同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项目中得以相互的重复验证。由此,我们认为在西方人群中发现的一些GWAS阳性位点,有必要在中国人群中进行验证。首先,我们进行了一项两阶段的关联研究。第一阶段包括451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和462例正常对照,在这些样本中验证92个GWAS发现的阳性位点是否同中国人群的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相关,其中79个是脂代谢相关GWAS-SNP,13个是冠心病相关GWAS-SNP。第二阶段包括一组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对照(779病例和836对照)和一组心肌梗死病例对照(824病例和737对照)。研究中我们发现:位于KLF14基因上游的rs4731702-T等位基因可显着的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性(OR=0.72,P<3.85×10-3); rs4731702-T等位基因也可显着降低ASCVD发病的风险(OR=0.78,P<5.43×10-4);我们还发现位于KLF14基因外显子上的非同义突变rs111400400(Ser58Pro)同心肌梗死相关。本部分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发现是KCNQ1基因上的基因多态性首次被发现同血脂水平相关,而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最为紧密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的GWAS研究曾多次报道KCNQ1基因与二型糖尿病及胰岛素代谢相关,本部分中我们在一组小样本维吾尔族人群中(N=478)和一组TZL汉族人群中(N=2485)研究KCNQ1基因的基因多态性是否同包括脂类指标在内的代谢性表型相关。我们发现:rs2237892-T等位基因可以显着的降低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P=0.001); rs12720449的G等位基因也可以显着降低血浆TG水平,而且此等位基因的频率在高加索人群和东亚人群差异很大(分别为0.2%和14%);此外,rs1057128-A等位基因也显着的降低血浆TG水平。综上所述,我们发现KLF14基因内和附近的遗传变异和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而且我们也首次报道了KCNQ1基因上的非同义突变rs12720449和血浆甘油三酯水平相关。TZL队列平台作为一个基于中国人群健康研究的大型队列,已经逐渐显示其在病因学研究中的作用。我们通过队列基础上的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初步探索重大慢性疾病(如食管癌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论文结合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方法对食管癌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表型的分子流行病学做了探索尝试并发现了一些研究结果,期望可以为后续的研究和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有用的线索。

黄仲庆[3](2012)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漳州地区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对存活患者进行生存质量分析,探讨影响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为制订闽南地区食管癌的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通过收集漳州地区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病例随访研究,分析漳州地区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2.本研究采用EORTC QLQ-C30量表和食管癌专用评价量表EORTC-OES18对漳州地区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1.(1)全组患者总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40%、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原发病变部位、肿瘤长度、淋巴结转移和术后感染对患者预后有显着影响(Log-rank P<0.05)。(2)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长度、分化程度、外侵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术后感染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度和淋巴结转移区域数三个因素对患者预后均有显着影响(Log-rank 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淋巴结转移数目、转移区域数和转移度的增加,患者的死亡危险HR有上升的趋势(Ptrend P<0.001)。2.(1)漳州地区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生存质量领域得分为65.84±19.84,得分比常模低,而功能领域中认知功能得分最高(86.75±24.95),得分与常模接近,其它依次为情绪功能(77.15±10.17)、躯体功能(67.16±12.06)、社会功能(66.37±35.63)、角色功能(58.19±21.26)。在症状领域中得分情况分别为疲乏(18.73±16.41)、疼痛(12.49±20.99)和恶心呕吐(7.89±14.20)。特异性条目中,经济困难得分最高(39.69±19.42)其次为失眠(11.31±24.43)、食欲(10.13±20.99)、腹泻(8.48±21.16)、便秘(5.30±14.83)、呼吸困难(3.65±10.80)。在食管癌疾病特异性量表中吞咽困难得分最高(63.80±17.33),疼痛最低(8.56±16.56)。(2)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着差异(P>0.05)。而肿瘤长度≤3cm的患者的躯体功能得分高于肿瘤长度3cm以上的患者,且肿瘤长度越长,躯体功能领域得分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患者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角色功能得分高于出现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而在不同生存时间方面,患者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状况间都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 P=0.018; P=0.000);单纯手术组总体健康状况得分高于手术综合治疗组(P=0.000),而在角色功能领域,手术综合组患者高于单纯手术组患者(P=0.002);无术后并发症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得分高于出现并发症患者(P=0.039)。(3)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躯体功能的影响因素为治疗方式;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为肿瘤长度;角色功能的影响因素为人均月收入;情绪功能的影响因素为肿瘤长度、病理分期及生存时间;而量表总分的影响因素为性别、文化程度和生存时间。结论1.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和肿瘤病变部位、肿瘤长度、分化程度、外侵程度、术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术后感染有关,淋巴结转移情况与食管癌预后密切相关,结合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度及转移区域可以更好的评价患者的预后。2.漳州地区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偏低,其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均明显下降,患者均感到经济困难和出现吞咽困难。躯体功能的影响因素为治疗方式;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为肿瘤长度;角色功能的影响因素为人均月收入;情绪功能的影响因素为肿瘤长度、病理分期及生存时间;而量表总分的影响因素为性别、文化程度和生存时间。

商宗宪[4](2007)在《食管癌病人术后生存因素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食管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近20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下降,但高发区的发病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本文对食管癌手术病人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验证和评价某些临床、病理、病人个体因素的预后意义;通过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分析,探讨影响食管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评估食管癌预后的个体危险度评估模型,以期提高食管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最终为临床治疗决策的选择,三级预防措施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和帮助。材料和方法:本文病例来源于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泰安市东平县人民医院,病人主要分布于东平县和泰安市其他县;病例住院时间在1998年6月到2005年12月,病人在上述两医院接受外科手术切除。研究因素为选择29个,可划归成临床、病理、病人个体三方面。本次课题调查共回访收集到病人213例,样本含量为研究因素7.2倍,符合多因素生存分析样本量为研究因素5—20倍的要求。所有资料编码后建立Excel数据库,校对后用SAS和SPSS统计分析。单因素的分析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生存分析,选择逐步回归法;此外对有统计意义的多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回访收集到病人213例,其中食管癌病人已死亡139例,存活病例为74例,存活率为34.7%。其中男性病人156例,占73.2%;女性病人57例,占26.7%。病人总体的3生存率年为39%,5年生存率为19%。1.单因素生存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病程、瘤体的长径、肿瘤邻近组织器官受累、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细胞转移扩散、手术切缘的肿瘤细胞残留、肿瘤细胞经淋巴节发生转移、病人出院后治疗、病人接种免疫制剂、术后肿瘤复发、病人年龄、性别、职业、精神状况、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病人体质情况。2.多因素Cox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病程、术前病人体质情况、病人家庭成员间关系、出院后病人精神状况、病人手术时年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出院后治疗。3.因子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9个因子为:肿瘤浸润因子(f1)、术后治疗因子(f2)、病人个体特征因子(f3)、病程因子(f4)、家庭因子(f5)、肿瘤残留因子(f6)、肿瘤细胞分化因子(f7)、肿瘤复发因子(f8)、免疫接种因子(f9)。结论:1.病人年龄因素将病人每5岁归为同一年龄段,各年龄段间病人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小于40岁组除与70岁组病人生存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其他年龄段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低年龄段食管癌病人的肿瘤恶性程度相对高,70岁组病人死因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2.病程病人出现症状到手术治疗的时间长短影响手术后的生存时间,病程小于3个月病人手术后存活时间长,大于6个月生存率较低,早期就诊治疗对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意义较大。3.病人精神状态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良好的精神状况和家庭关系,可增强病人对抗疾病能力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延长手术后病人的生存时间。4.术后积极治疗,中医药和化疗都将延长病人手术的生存时间。5.术前病人体质良好则手术后存活的时间长。6肿瘤细胞分化越低,其恶性程度越高

卞正平[5](2004)在《安徽省马鞍山市1987~2001年市区居民死亡原因分析研究》文中认为死因统计资料揭示了疾病与死亡的静态特征、动态趋势、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迁,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卫生信息资源,它客观地反映了社区居民整体的健康状况,为卫生决策、疾病预防控制及医学科研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次死亡原因分析研究是根据安徽省马鞍山市1987—2001年上报的《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及相关背景资料,从人口数量、构成及变动特征、人口死亡特征、人口死因谱的变迁、主要死因的死亡构成与死亡率的变化以及人口期望寿命的变化等方面将十五年的死因统计资料进一步地开发利用,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市居民死亡原因特征。资料显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及损伤与中毒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我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期望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给予高度重视。根据分析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人口出生与死亡登记报告制度,严格质量控制;2.加强重点慢病如: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与中毒等的监测工作,探索病因和主要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实施近期、远期效果评价,调整卫生政策;3.重视健康教育这一现代疾病预防的重要手段,将健康教育视为一种健康投资行为;4.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拓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功能;5.做好充分思想和物质准备,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

樊冬梅,黄玲,王飞霞,蒋锋,常军[6](2003)在《泰兴市1982~2000年肝癌死亡动态及减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常军[7](2002)在《泰兴市1982~2000年食管癌死亡动态及减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二、泰兴市1982~2000年食管癌死亡动态及减寿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泰兴市1982~2000年食管癌死亡动态及减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05—2013年泰兴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2 病原分型
    2.3 流行特征
        2.3.1 时间分布
        2.3.2 地区分布
        2.3.3 人群分布
        2.3.3. 1 性别分布
        2.3.3. 2 年龄分布
        2.3.3. 3 职业分布
3 讨论

(2)基于TZL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食管癌及动脉粥样硬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汇
前言
第一部分 食管癌的环境病因学研究
    引言
    第一章 食管癌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研究现状
        第一节 食管癌的流行趋势
        第二节 食管癌的环境病因学
        第三节 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
        第四节 第一部分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2003~2010泰兴市食管癌发病趋势分析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泰兴市食管鳞癌环境危险因素研究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泰兴市食管鳞癌病例口腔菌群分析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表型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第一章 复杂疾病遗传易感性探索
        第一节 复杂疾病易感基因(染色体区段)定位研究
        第二节 关联分析涉及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阳性位点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关联分析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KCNQ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血脂水平的关联分析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束语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附录一 大型队列研究调研报告
附录三 QIIME命令
附录四 Taqman MGB基因分型
发表的学术文章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3)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目录
第一部分 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因素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食管癌患者预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食管癌病人术后生存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文摘要
二、英文摘要
三、符号说明
四、前言
五、研究方法与对象
六、结果
七、讨论
八、结论
九、附表
十、参考文献
十一、综述
    参考文献
十二、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十三、致谢

(5)安徽省马鞍山市1987~2001年市区居民死亡原因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地方基本情况
3 资料的来源与方法
    3.1 资料的来源
    3.2 工作程序与方法
    3.3 质量评价
4 结果
    4.1 人口数量、构成与变动特征
        4.1.1 人口总量的变迁
        4.1.2 人口年龄构成的动态变化
        4.1.3 人口负担系数
        4.1.4 人口自然变动
        4.1.5 小结
    4.2 人口死亡特征
        4.2.1 死亡水平与动态特征
        4.2.2 死亡率的年龄分布
        4.2.3 不同年龄段死亡分布特征
        4.2.4 小结
    4.3 儿童年龄段的死亡特征
        4.3.1 儿童年龄段的死亡率与死亡构成
        4.3.2 婴儿寿命表
        4.3.3 小结
    4.4 人口死因谱的变迁
        4.4.1 前十位死因顺位与构成
        4.4.2 前十位死因死亡率变化
        4.4.3 主要死因死亡率的性别比
        4.4.4 主要死因与传染病死亡的比值
        4.4.5 年龄段的主要死因特征
        4.4.6 小结
    4.5 主要死因的死亡构成与死亡率变化
        4.5.1 恶性肿瘤
        4.5.2 心脏病
        4.5.3 损伤与中毒
        4.5.4 传染病
        4.5.5 小结
    4.6 人口期望寿命的变化
        4.6.1 人口期望寿命
        4.6.2 死亡概率
        4.6.3 生存人数
        4.6.4 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4.6.5 小结
5 讨论与建议
    5.1 居民整体健康状况的变化
    5.2 居民健康面临的新挑战
    5.3 建议
6 参考文献
7 附件
    7.1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7.2 出生报告卡
    7.3 死亡年报表
    7.4 个人简介
8 致谢
9 综述:我国居民死亡原因与趋势
10 参考文献

(6)泰兴市1982~2000年肝癌死亡动态及减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性别分布
    2.3 肝癌占恶性肿瘤总死亡的构成比
    2.4 年龄别死亡率及其分布
    2.5 肝癌平均死亡年龄及减寿分析
3 讨论

四、泰兴市1982~2000年食管癌死亡动态及减寿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05—2013年泰兴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J]. 陈秀兰,娄东华,姚根红,胡小奎,常洁平. 职业与健康, 2014(21)
  • [2]基于TZL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食管癌及动脉粥样硬化[D]. 陈兴栋. 复旦大学, 2012(02)
  • [3]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D]. 黄仲庆. 福建医科大学, 2012(01)
  • [4]食管癌病人术后生存因素的研究[D]. 商宗宪. 泰山医学院, 2007(03)
  • [5]安徽省马鞍山市1987~2001年市区居民死亡原因分析研究[D]. 卞正平. 安徽医科大学, 2004(04)
  • [6]泰兴市1982~2000年肝癌死亡动态及减寿分析[J]. 樊冬梅,黄玲,王飞霞,蒋锋,常军. 职业与健康, 2003(10)
  • [7]泰兴市1982~2000年食管癌死亡动态及减寿分析[J]. 常军.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02(06)


食管癌论文 淋巴结转移论文 肝炎症状论文 流行病学论文 癌症论文

上一篇:发展创汇农业是满洲里农业的基础
下一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 X 射线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