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秀霞[1](2021)在《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防裂与修复技术分析》文中指出加气混凝土砌块具备较强的保温、隔热与隔音性能,密度小、自重轻,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可以替代粘土实心砖,是一种新型墙体材料。文中从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常见的裂缝问题入手,总结墙体防裂技术与修复技术要点,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以期延长墙体寿命,充分发挥加气混凝土砌块优势。
叶志填[2](2021)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工程施工技术全面发展,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工艺被大量应用到各类工程之中。而裂缝是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比较常见的问题,会对墙体稳定性和耐用性造成不利影响且影响美观。文章通过分析,从材料、设计及施工等方面,明确了导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结合静脉工业园某建筑工程项目为研究案例,对裂缝防治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从业单位提供参考。
史世博[3](2020)在《基于高抗裂要求建筑的墙体裂缝及其防治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墙体裂缝的存在对建筑的使用耐久性、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功能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一些有无缝、无菌、恒温等特殊要求的建筑来说,裂缝的存在会滋生细菌,破坏无菌环境,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因此该类建筑对墙体的抗裂要求比普通建筑更高。裂缝的形成原因中温度荷载是墙体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以长沙市某框架结构细胞制备车间为工程背景,重点研究开洞框架填充墙在室温恒定、室外温度变化的过程中填充墙温度场、应变和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确定洞口的最佳开洞参数。提出更加严格的裂缝防治措施并验证措施的防治效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裂缝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深入了解裂缝现状,总结裂缝的形成原因、分布位置、裂缝形式和大小,并对目前常用的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防治措施进行归纳整理。发现温度荷载是填充墙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裂缝在墙体上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墙体四周;对于带洞口的墙体,裂缝则集中在洞口位置。(2)基于ABAQUS有限元计算软件,以框架结构带洞口填充墙为研究对象,确定相关材料的属性参数,并对有限元分析所涉及的热分析理论中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了解ABAQUS中关于温度应力分析计算的原理,然后按照操作步骤设置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将模型与既有的试验进行拟合,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以及参数设置的合理性。(3)研究开洞填充墙在内侧恒温外侧温度变化的过程中,墙体中温度场、塑性应变量和温度应力的分布情况,并研究随着开洞率的增大和开洞形状(洞口高宽比)变化,填充墙上温度场、塑性应变量以及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发现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墙体内外侧洞口结点的应力值大小随着开洞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开洞形状(高宽比)的改变其应力大小依次是:1/2>1>1/4>2/1>3/1。因此建议针对高抗裂要求建筑的墙体在洞口设计时,建议开洞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取较大值,开洞形状的选择建议选取洞口高宽比为3/1。(4)提出在填充墙外侧设置保温板的方法来防止填充墙体上温度裂缝的产生。通过比选确定合适的保温方法和保温材料,结合长沙市某细胞制备车间实际工程,使用暖通软件计算分析,确定保温板的最高性价比厚度尺寸为70mm,以该尺寸建立模型,对应力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该措施的裂缝防治效果。通过模拟结果对比发现设置保温后,墙体上温度应力值发生明显减小。因此建议在实际高抗裂要求工程中,可以采取墙体外设置保温板的方法来防止裂缝产生,并建议保温板的厚度设置为70mm。(5)提出在填充墙灰缝内水平嵌筋的方法来防止墙体温度裂缝的产生。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结果,对比在嵌入钢筋前后墙体的应变和应力变化情况,验证嵌筋对填充墙裂缝防治的有效性,得到嵌筋后洞口四角的最大应变量由0.4mm减小至0.3mm,Mises应力值由0.916MPa减小至0.8MPa,Y向最大主应力从0.057MPa减小至0.036MPa。然后通过改变嵌入钢筋的直径和改变钢筋之间的间距,分别建立不同的模型来分析不同钢筋直径和钢筋间距对填充墙体裂缝的影响情况。发现使用不同直径的钢筋,同一结点应力值随着钢筋直径的增加而减小;使用相同直径的钢筋,墙体同一位置的应力值随着钢筋间距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因此建议在实际高抗裂要求工程中,可以考虑在墙体灰缝内嵌筋的方式来防止裂缝产生,并建议使用直径较大的钢筋且钢筋间距越小越好。本文的研究工作能为将来同类型高抗裂要求的恒温无菌建筑填充墙裂缝防治技术提供参考,减少由于墙体裂缝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具有深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陈为校[4](2019)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自身特性,如块体大、干燥风干快、体积收缩明显、抗剪切强度低等,工艺操作不当易导致墙体出现裂缝现象。针对此类问题,以实际工程为例,通过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有、无约束条件下的变形监测,提出了蒸压加气混凝土变形裂缝问题的控制措施,消除墙体质量隐患,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倪才兵[5](2019)在《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文中指出文章以招商局合肥分发中心为例分析了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工程实际对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与陈述,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曹永江[6](2018)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施工质量控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建筑项目规模逐渐扩大,人们迫切需要新型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的出现,以加快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降低建筑施工成本以及获得更好的建筑性能。所以出现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施工技术。文章结合蒸压加气混凝土的材质特点,研究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产生裂缝的几点原因,并提出了减少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的几点办法,为我国相关的建设施工工作提供参考。
吕晓刚[7](2018)在《加强新型墙体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裂缝控制方法分析》文中提出在科技的推动下,现代建筑施工所用材料和技术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发展,新时期背景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应用非常普遍,其有着极好的建设优势。框架结构中应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更是能够起到提高墙体价值的目的。不过这种材料易出现裂缝却成为了令人困扰的问题。为做好裂缝控制,提高工程效益。文章将从裂缝产因出发,分析相应的手段和措施用于防治裂缝问题
马莹莹[8](2018)在《竖缝无砂浆砌体受弯性能试验及墙体裂缝模拟》文中提出在大力发展新型墙材的背景下,各类新型砌块层出不穷,其中包括侧表面孔洞率>50%或侧表面是榫卯形式的砌块,这类砌块具有保温、隔热等优点,但用其砌筑而成的墙体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此外温度与干缩应力极易引起墙体开裂。基于此,本文进行了相关试验及模拟研究与分析,分析了有无竖缝对砌体抗弯性能的影响及温度与干缩应力对墙体裂缝的影响,旨在为新型砌块与墙体裂缝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工程应用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砌体抗弯试验所采用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专用砂浆、玄武岩纤维格栅进行相关的力学性能试验。得到了砌块平均抗拉强度、抗劈拉强度及劈压比;得到了砂浆平均抗压强度;得到了玄武岩纤维格栅的断裂伸长率及玄武岩纤维格栅径向与纬向的力学性能。(2)分别以竖向灰缝处有无砂浆、竖向灰缝处砌块截面形式、水平灰缝处有无格栅为变量,进行了砌体沿齿缝截面的弯曲抗拉试验,对比分析各变量尤其是竖向灰缝处有无砂浆对砌体弯曲抗拉强度的影响,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并结合现有规范给出各变量下砌体沿齿缝截面弯曲抗拉强度计算系数与建议公式。(3)分别以竖向灰缝处有无砂浆、竖向灰缝处砌块截面形式、水平灰缝处有无格栅为变量,进行了砌体沿通缝截面的弯曲抗拉试验,对比分析各变量尤其是竖向灰缝处有无砂浆对砌体弯曲抗拉强度的影响,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并结合现有规范给出各变量下砌体沿通缝截面弯曲抗拉强度计算系数与建议公式。(4)基于分离式建模的思想,引入界面接触准则并对其进行模拟验证,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砌体填充墙在温度与干缩应力影响下裂缝的发展状态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温度与干缩应力作用下墙体裂缝的发展状态与规律,并对实际工程中砌体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方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叶敬球[9](2017)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防治措施》文中认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是现阶段建筑物墙体建设施工中比较常用的一类材料,其具备着较为明显的建设优势,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框架结构中,合理运用该类材料更是能够得到较强应用价值效果。但是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操作过程中,其存在的裂缝问题却是威胁性较为突出的一个方面,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就首先分析了加气混凝土砌块裂缝问题的产生原因,然后又探讨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基本手段。
覃曼茹[10](2017)在《加气混凝土砌块裂缝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分析》文中认为加气混凝土砌块是现阶段建筑物墙体建设施工中比较常用的一类材料,其具备着较为明显的建设优势,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框架结构中,合理运用该类材料更是能够得到较强应用价值效果。但是在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操作过程中,其存在的裂缝问题却是威胁性较为突出的一个方面,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就首先分析了加气混凝土砌块裂缝问题的产生原因,然后又探讨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基本手段。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0 引言 |
| 1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问题 |
| 2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防裂技术 |
| 2.1 空鼓裂缝防裂技术 |
| 2.2 干缩裂缝防裂技术 |
| 2.3 塑性裂缝防裂技术 |
| 3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修复技术 |
| 4 结语 |
| 0前言 |
| 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的成因 |
| 1.1 材料方面 |
| 1.2 设计方面 |
| 1.3 施工方面 |
| 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的控制 |
| 2.1 材料控制对策 |
| 2.1.1 材料采购 |
| 2.1.2 现场材料管理 |
| 2.1.3 其他材料质量要求 |
| 2.2 设计控制对策 |
| 2.3 施工控制对策 |
| 3 结束语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 |
| 1.2 填充墙裂缝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 |
| 1.2.1 填充墙裂缝的现状 |
| 1.2.2 国内的填充墙裂缝防治研究现状 |
| 1.2.3 国外的填充墙裂缝防治研究现状 |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 1.4 项目概况 |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 第二章 有限元结构热分析理论与模型建立 |
| 2.1 ABAQUS介绍 |
| 2.2 热分析基本理论 |
| 2.2.1 温度场基本理论 |
| 2.2.2 温度应力基本理论 |
| 2.3 模型建立 |
| 2.3.1 模型几何尺寸 |
| 2.3.2 基本假定 |
| 2.3.3 各材料属性定义和本构关系 |
| 2.3.4 荷载与边界条件 |
| 2.3.5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 2.3.6 ABAQUS数值模拟与参数验证 |
| 2.4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洞口对填充墙体裂缝的影响分析 |
| 3.1 引言 |
| 3.2 不同开洞率对填充墙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 |
| 3.2.1 不同开洞率墙体温度场分析 |
| 3.2.2 不同开洞率墙体塑性应变分析 |
| 3.2.3 不同开洞率墙体温度应力分析 |
| 3.3 不同开洞形状对围护结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的影响 |
| 3.3.1 不同开洞形状墙体温度场分析 |
| 3.3.2 不同开洞形状墙体塑性应变分析 |
| 3.3.3 不同开洞形状墙体温度应力分析 |
| 3.4 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外保温对填充墙体裂缝的影响分析 |
| 4.1 引言 |
| 4.2 外墙保温方式以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
| 4.3 保温层挤塑聚苯板厚度的确定 |
| 4.3.1 模拟软件的选择 |
| 4.3.2 模型建立 |
| 4.3.3 不同厚度挤塑聚苯板组合方案的确定 |
| 4.3.4 不同组合方案冷热负荷分析 |
| 4.3.5 不同围护结构组合方案技术经济性分析 |
| 4.4 设置保温板对墙体温度应力的影响分析 |
| 4.4.1 保温层设置前后温度场对比分析 |
| 4.4.2 保温层设置前后应力对比分析 |
| 4.5 本章小结 |
| 第五章 墙体嵌筋对填充墙体裂缝的影响分析 |
| 5.1 前言 |
| 5.2 有无嵌筋对墙体裂缝的影响分析 |
| 5.3 不同嵌筋直径对墙体裂缝的影响分析 |
| 5.4 不同钢筋间距对墙体裂缝的影响分析 |
| 5.5 本章小结 |
| 结论与展望 |
| 结论 |
| 展望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0 引言 |
| 1 工程概况 |
| 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质量问题及分析 |
| 2.1 无约束条件下变形监测 |
| 2.2 有约束条件下变形监测 |
| 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变形裂缝问题控制措施 |
| 3.1 控制砌块含水率 |
| 3.2 设置钢筋混凝土水平连系梁 |
| 3.3 填充孔洞 |
| 3.4 严格砌筑工艺 |
| 3.5 抹灰工艺改进 |
| 3.6 预留控制缝 |
| 4 结语 |
| 1 项目概述 |
| 2 产生裂缝的原因 |
| 2.1 砌块材质的问题 |
| 2.2 构造设计的问题 |
| 2.3 砌筑抹灰的问题 |
| 2.4 外界环境的问题 |
| 3 裂缝的控制和防治措施 |
| 3.1 控制裂缝的原则 |
| 3.2 砌块质量的控制 |
| 3.3 设计构造的控制 |
| 3.4 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
| 4 结束语 |
| 0 引言 |
| 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材质特点 |
| 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长生原因 |
| 2.1 砌块材料自身原因 |
| 2.2 温差作用的原因 |
| 2.3 地基沉降的原因 |
| 2.4 设计方面的原因 |
| 2.5 施工方面的原因 |
| 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防范措施 |
| 3.1 控制施工原材料 |
| 3.2 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 |
| 3.3 控制温度及地基沉降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
| 3.4 完善图纸的设计规范 |
| 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施工技术经验 |
| 5 结语 |
| 1 加气混凝土砌块特征 |
| 2 裂缝对建筑墙体的危害 |
| 3 加气混凝土砌块裂缝出现原因分析 |
| 3.1 施工操作失误导致的裂缝 |
| 3.2 设计构造不合理导致的裂缝 |
| 3.3 干缩裂缝 |
| 3.4 温度裂缝 |
| 3.5 忽视施工管理 |
| 4 加气混凝土砌块裂缝治理方法 |
| 4.1 做好前期准备 |
| 4.2 优化构造设计 |
| 4.3 加强现场管理重视度 |
| 4.4 严格控制砌筑质量 |
| 5 结束语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 |
| 1.2 无砂浆砌体结构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
| 1.2.1 无砂浆砌体结构国外研究现状 |
| 1.2.2 无砂浆砌体结构国内研究现状 |
| 1.3 砌体抗弯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 1.3.1 砌体抗弯性能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
| 1.3.2 砌体抗弯性能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 1.4 砌体裂缝国内外研究现状 |
| 1.4.1 砌体裂缝国内研究现状 |
| 1.4.2 砌体裂缝国外研究现状 |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 第二章 材料力学性能 |
| 2.1 蒸压加气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
| 2.1.1 试验目的 |
| 2.1.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 2.1.3 试验结果分析 |
| 2.2 蒸压加气混凝土立方体劈拉强度试验 |
| 2.2.1 试验目的 |
| 2.2.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 2.2.3 试验结果分析 |
| 2.2.4 劈裂抗拉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 |
| 2.3 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
| 2.3.1 试验方法及步骤 |
| 2.3.2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
| 2.4 玄武岩纤维格栅力学性能试验 |
| 2.4.1 试样制备 |
| 2.4.2 试验步骤 |
| 2.4.3 试验量测内容 |
| 2.4.4 试验结果 |
| 2.5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竖向灰缝有无砂浆砌体沿齿缝截面抗弯性能试验 |
| 3.1 引言 |
| 3.2 试验准备 |
| 3.2.1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
| 3.2.2 试验装置及加载步骤 |
| 3.3 试验现象及结果 |
| 3.3.1 试验现象 |
| 3.3.2 试验结果 |
| 3.4 砌体沿齿缝截面弯曲抗拉强度影响因素 |
| 3.5 弯曲抗拉强度值计算及公式推导 |
| 3.5.1 砌体沿齿缝截面弯曲抗拉强度计算 |
| 3.5.2 砌体沿齿缝截面弯曲抗拉强度计算公式推导 |
| 3.6 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竖向灰缝有无砂浆砌体沿通缝截面抗弯性能试验 |
| 4.1 引言 |
| 4.2 试验准备 |
| 4.2.1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
| 4.2.2 试验装置及加载步骤 |
| 4.3 试验现象及结果 |
| 4.3.1 试验现象 |
| 4.3.2 试验结果 |
| 4.4 砌体沿通缝截面弯曲抗拉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
| 4.5 弯曲抗拉强度值计算及公式推导 |
| 4.5.1 砌体沿通缝截面弯曲抗拉强度值计算 |
| 4.5.2 砌体沿通缝截面弯曲抗拉强度计算公式推导 |
| 4.5.3 砌体沿通缝截面与沿齿缝截面弯曲抗拉强度对比分析 |
| 4.6 本章小结 |
| 第五章 温度及干缩应力作用下砌体填充墙裂缝有限元分析 |
| 5.1 工程中温度应力及干缩应力对砌体结构裂缝的影响分析 |
| 5.1.1 工程中温度应力对砌体结构裂缝的影响 |
| 5.1.2 工程中干缩应力对砌体结构裂缝的影响 |
| 5.2 模型选择与建立 |
| 5.2.1 模型选择 |
| 5.2.2 模型建立 |
| 5.3 模型参数设计 |
| 5.3.1 砌块的材料参数 |
| 5.3.2 温度参数的取值 |
| 5.3.3 干缩参数的取值 |
| 5.4 界面模型及界面接触准则的选取 |
| 5.5 界面接触准则的数值模拟验证 |
| 5.6 模拟结果分析 |
| 5.6.1 温度应力作用下墙体裂缝分析 |
| 5.6.2 干缩应力作用下墙体裂缝分析 |
| 5.7 本章小结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 6.1 结论 |
| 6.2 展望 |
| 参考文献 |
| 作者简介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项目 |
| 致谢 |
| 1 引言 |
| 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
| 2.1 温度裂缝 |
| 2.2 干缩裂缝 |
| 2.3 设计构造裂缝 |
| 2.4 施工操作裂缝 |
| 3 控制施工工艺防护措施 |
| 3.1 切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
| 3.2 砌筑施工控制 |
| 3.3 抹灰工序控制 |
| 4 结束语 |
| 1 引言 |
| 2 加气混凝土砌块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
| 3 加气混凝土砌块裂缝防治措施 |
| 4 结束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