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颖,沈彩凤,钱婷,朱靖,刘冬梅,李静,周蓉[1](2020)在《1例ERCP术并发胆心反射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文中研究说明近年,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为侵入性操作,其并发症主要包括急性胰腺炎、胆管炎、脓毒血症、出血和肠穿孔,少见低血压、低氧血症、空气栓塞等[1]。有研究显示心肺副反应发生率为2.1%~5.3%[2],其中除短暂性的低血压和低氧血症,严重
何志权,丁新民,关宇健,陈家华,王国良,李云胜[2](2016)在《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麻醉管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麻醉管理。方法对86例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技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麻醉选择、麻醉效果、麻醉复苏时间和麻醉不良反应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48例应用硬膜外麻醉, 31例应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7例应用麻醉监测管理技术(MAC)复合局部浸润麻醉, 全部患者麻醉效果良好, 均顺利完成手术, 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复苏时间均长于硬膜外及MAC复合局部浸润麻醉患者, 6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延迟和体温降低, 4例硬膜外麻醉和1例MAC复合局部浸润麻醉患者出现胆心反射, 2例硬膜外麻醉患者出现术中呕吐。结论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应结合患者心肺功能合理选择麻醉方式, 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呼吸平稳, 术中注重保温、预防胆心反射、缩短手术时间, 可减少麻醉不良事件, 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王艳书,赵媛[3](2014)在《胆道手术中胆心反射的护理干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胆道手术中全面预防和及时有效处理胆心反射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结合自身的临床护理经验及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果:术前全面的身体评估、麻醉方式的选择、药物的使用、紧张等精神因素的消除;术中注意切口的选择、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良好的术中配合、及时有效的处理胆心反射是预防胆心反射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措施。结论:术前、术中、术后全面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最大限度的预防胆道手术中胆心反射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印洪梅,张芳[4](2012)在《胆囊切除术后试拔腹腔引流管致心跳骤停抢救成功1例》文中认为患者,女,22岁,哺乳期,因"右上腹部疼痛二年余"入院。两年前右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部放散,疼痛难以忍受;伴恶心,食欲差。偶有嗳气、反酸;当地医院诊断"胆囊结石、胆囊炎",反复静点抗炎药物无好转,今来我院,要求行胆囊切除术。查体:体温:36.6℃,巩膜及皮肤无黄疸;腹软,右上腹胆囊区压痛,无反跳痛,莫菲氏征阴性,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肺肝界存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5次/分。常规检验:血常规、凝血常规、尿常规正常,肝功正常,胆红素不高,血糖正常。B超提
王肇瑞,俞宏伟,贾晓峰[5](2012)在《PTCD致胆心反射3例分析》文中指出胆心反射是指胆道手术时牵拉胆囊或探查胆道时所引起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跳骤停等现象[1]。我科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实施91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其中3例患者出现胆心反射,表现为不同程度地心率减慢及血压下降。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7岁。3例患者中胰头癌1例,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1例,胆管癌1例。3例患者共进行介入操作5次:第1例患者先行胆道内外引流术,1周后行胆道支架置入术;第2例患者
刘宗培,张俊,柳兴文,李辉,李涛,李银[6](2012)在《胆道手术中胆心反射诊治体会》文中研究说明胆心反射是指胆道手术时由于牵拉胆囊或探查胆道时所引起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跳骤停等现象,而胆心综合征是指由于胆道疾患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活动失调以及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综合征。
陶海凤[7](2011)在《胆囊切除术中心跳骤停的抢救护理1例》文中研究说明心跳骤停(CA)表现为心率脉搏突然消失,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和紫绀,是极为危险的表现。传统观念认为,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5分钟可遭受不可逆的损伤,故把CA的安全复活时间定为5分钟。2010年发生1例术中心跳骤停成功抢救过来的患者,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谢刚,吴英[8](2010)在《9例术中心跳骤停复苏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术中心跳骤停的原因。方法对9例术中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苏成功6例(66.7%),死亡3例。结论术中心跳骤停与疾病、麻醉和手术有直接和间接关系,为减少其发生,要做到术前认真评估,合理选择麻醉,密切观察病情,麻醉中供氧充分,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调控麻醉,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朱辉琴,季连逸[9](2009)在《老年胆道手术中胆心反射防治365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老年人胆囊切除术中胆心反射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65例老年人胆囊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术中死亡3例,预防有效302例,术中胆心反射得到控制60例,病死率0.82%。结论:术前排除原发性心脏病或对有明确严重胆心综合征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术中监控必要时加以药物干预、手术使用全身麻醉等减少术中胆心反射的发生。
郑雪芬[10](2007)在《肝脏介入手术中胆心反射的防治和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肝脏介入手术中胆心反射的防治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本科室13例肝脏介入手术中出现胆心放射的病人进行抢救,总结出胆心反射的防治及护理对策。结果通过药物、电除颤、气管插管等积极抢救措施,成功挽救病人的生命。结论:在肝脏介入手术中采取周密的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能有效地降低胆心反射地发生率及提高抢救的机率。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临床资料 |
| 2 护理 |
| 2.1 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及护理 |
| 2.2 安全转运护理 |
| 2.3 高级生命支持及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
| 2.3.1 维持有效呼吸循环 |
| 2.3.2 亚低温治疗护理 |
| 2.4 ERCP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
| 2.5 疼痛管理 |
| 2.6 心理护理 |
| 2.7 氧疗护理 |
| 2.8 其它护理要点 |
| 3 小结 |
| 1 术前评估和护理干预 |
| 1.1 术前评估 |
| 1.2 麻醉方式的选择 |
| 1.3术前健康教育 |
| 1.4 急救药物和急救器械的准备 |
| 1.5 术前用药 |
| 2 术中的护理干预 |
| 2.1 切口大小的选择 |
| 2.2 缓解手术患者术中紧张情绪 |
| 2.3 术中配合 |
| 3 术后护理 |
| 4 小结 |
| 1 临床资料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操作方法 |
| 1.3 结果 |
| 2 讨论 |
| 2.1 胆心反射的发病机制 |
| 2.2 胆心反射的高危因素 |
| 2.3 胆心反射的预防 |
| 资料与方法 |
| 结果判定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病历资料 |
| 讨 论 |
| 1 临床资料 |
| 2 结 果 |
| 3 讨 论 |
| 3.1 麻醉方式的正确选择 |
| 3.2 心跳停搏时间与复苏成功率明显相关 |
| 3.3 EPi的合理应用 |
| 3.4 术中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
| 3.5 术中用药应力求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