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临床观察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彭晓鹏[1](2020)在《四参汤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观察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四参汤治疗慢性心衰(气阴两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提供选方、用药依据;同时观察四参汤对慢性心衰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以研究其在治疗慢性心衰时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从中医药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甚至内分泌代谢方面达到治疗慢性心衰的目的,提供新思路。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云南省中医医院,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的73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37例、治疗组36例,对照组予慢性心衰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四参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8天。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中医主症及次症、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疗效、BNP水平、NYHA心功能分级、Lee氏心衰积分及疗效、6分钟步行实验及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甲状腺激素水平(TSH、T3、FT3、T4、FT4)等进行治疗前后的组内、组间对比分析。结果:1.因剔除、脱落、中止等因素,本次临床研究中实际研究病例共计68例,对照组、治疗组各34例;本次临床研究用药前,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中医主症及次症单项积分、中医证候积分、BNP、NYHA心功能分级、Lee氏心衰积分、6MWD、甲状腺激素水平(TSH、T3、FT3、T4、FT4)及安全性指标(ALT、AST、Cr、UREA、Na、K、Cl)等进行记录,经相应统计学分析,均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2.在中医疗效方面:(1)分别对两组患者中医主症、次症单项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均显示:P<0.05,表明: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两组患者的中医主症、次症均能得到明显改善,且无论是四参汤还是常规西药均能明显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2)治疗后两组患者主、次症单项积分行组间比较,主症、次症中除心悸、咽干、手足心热外,均显示:P<0.05,说明:在改善主症(气短、喘息、乏力)、次症(口渴、自汗、盗汗、面色/口唇紫暗)方面,加用四参汤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两组在改善主症(心悸)、次症(咽干、手足心热)方面无明显差异,疗效相当。(3)本临床研究中,两组患者经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根据临床所得数据,对中医证候积分及其疗效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示:P<0.05,表明: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方面,加用中药四参汤的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3.在西医疗效指标方面:(1)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NP、Lee氏心衰积分、6分钟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组内比较,结果均显示:P<0.05,表明:两组(即常规西药组和加用四参汤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案,均能明显降低患者BNP水平及Lee氏心衰积分、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和LVEF;(2)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BNP、NYHA心功能疗效、Lee氏心衰积分疗效、6分钟步行实验疗效、LVEF进行组间比较,均显示:P<0.05,表明:两组(即常规西药组和加用四参汤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中,加用四参汤的治疗组在降低BNP水平、提高NYHA心功能疗效、提高Lee氏心衰积分疗效、提高6分钟步行实验疗效、增加LVEF方面,效果均较对照组更明显。4.甲状腺激素水平方面:(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分别行组内比较,均显示P>0.05,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所使用的药物,均不会对TSH、T4、FT4产生影响。(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分别进行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T3、FT3分别行组间比较,均显示P<0.05,表明:两组均能明显升高T3、FT3,且加用四参汤的治疗组升高T3、FT3作用较对照组更明显。5.安全性指标方面: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ALT、AST、Cr、UREA、Na、K、Cl)根据数据类型选用匹配的检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均显示:P>0.05,说明:本次临床研究中,对照组、治疗组所采用的两种治疗方案,均对患者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影响,也证实本次临床研究所使用的药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四参汤具有改善慢性心衰(气阴两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BNP水平,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提高6分钟步行实验疗效,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降低Lee氏心衰积分,提高Lee氏心衰积分疗效,最终改善患者整体症状。且四参汤能参与患者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过程,具有明显升高T3、FT3水平的作用。其对患者生命体征、肝功、肾功、电解质、尿常规、血常规、粪便常规等安全指标均无明显影响,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王红兰[2](2018)在《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学校教职工健康体检,了解教职工健康状况,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采集2017年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种,分析原因,为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甲状腺结节为体检诊断第一位;幽门螺杆菌阳性为体检阳性体征第一位。结论职工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赵金芳,田艳珍[3](2020)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对病情、预后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ture, CHF)患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对病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8月收治的116例老年CHF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且身体健康的老年人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NT-proBNP、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心功能分级,将观察组分为Ⅱ级亚组、Ⅲ级亚组和Ⅳ级亚组,比较3组NT-proBNP、甲状腺激素水平;随访1年,根据有无心源性猝死或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情况,将观察组分为预后良好亚组和预后不良亚组,比较两组NT-proBNP、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老年CHF患者NT-proBNP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T-proBNP水平升高,T3、FT3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的老年CHF患者NT-proBNP、T3、FT3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预后不良亚组比较,预后良好亚组NT-proBNP水平下降,T3、FT3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T3、FT3水平呈负相关,与T4、FT4、TSH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老年CHF患者NT-proBNP水平升高,T3、FT3水平降低,且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加重,NT-proBNP水平越高,T3、FT3水平越低,临床可将NT-proBNP、T3、FT3作为判断老年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周莹[4](2020)在《老年低T3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三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保健科(老年医学科)就医的老年低T3综合征患者383例,分析其年龄、性别、中医证型、生活习惯以及实验室数据,选取同时间段226例老年住院患者(未患老年低T3综合征)作为对照,探寻老年低T3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其中医证型特点。方法:研究设计:描述流行病学的横断面调查。选取患者病历资料,建立数据库,将相关资料录入数据表,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GraphPad Prism8进行绘图。探寻老年低T3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其中医证型特点。结果:1.低T3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性通过对照研究发现老年低T3组与对照组在年龄(P=0.001)、性别(P=0.005)生活习惯(吞咽障碍、便秘、睡眠障碍、合并症个数)及众多实验室数据中都具有统计学差异。2.老年低T3综合征的危险因素2.1通过对实验室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得出,T3受铁蛋白、锌、BNP水平影响,回归方程为:T3=0.986-8.68*BNP+0.02*锌+0.00*铁蛋白;FT3受钠、前白蛋白、胱抑素C、白蛋白、铁蛋白水平影响,回归方程为:FT3=白蛋白*0.03+0.03*钠-0.21*胱抑素C+0.002*前白蛋白+铁蛋白*0.00。2.2对老年低T3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构建回归模型得出回归方程为:LogitP=-0.144*年龄+0.137*性别+0.024*血红蛋白+0.023*铁。3.老年低T3综合征中医证型分析在所纳入的383例老年低T3综合征患者中,脾肾阳虚证及气虚血瘀证人数最多均为100人(26.1%),热毒炽盛证患者43人(11.2%)所占比例最低。在各证型中皆为男性患者人数大于女性患者人数。两组间年龄比较在脾肾阳虚证、热毒炽盛证、气虚血瘀证中具有统计学差异。实验室数据中,除前白蛋白与证型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前白蛋白在气阴两虚证中水平最低,在各证型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他实验室指标在证型中均无统计学意义。3.1脾肾阳虚证低T3组脾肾阳虚证中肾病合并症人数最多为24人(24.00%),在与对照组比较在血红蛋白(P<0.01)、白蛋白(P<0.01)、铁(P=0.02)、胱抑素 C(P<0.01)、尿微量白蛋白(P=0.01)、BNP(P=0.04)中具有统计学意义。3.2热毒炽盛证低T3组热毒炽盛证中T3水平(1.04+0.31)最低,通便药使用人数最多为25人(58.13%),在与对照组比较中血红蛋白(P=0.01)、尿微量白蛋白(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3.3气虚血瘀证低T3组气虚血瘀证中年龄(86.51±6.80)及疾病个数(10.37±4.03)水平皆为最高,合并症(心病、脑病、癌病、骨病)在各证型中所占比例也最高,T4(83.7+21.7)水平最低,钙水平最低,D-二聚体、BNP水平最高,且在两组比较中具有统计学差异。在与对照组比较中白细胞(P<0.01)血红蛋白(P=0.02)、白蛋白(P<0.01)、前白蛋白(P<0.01)、锌(P<0.01)、钠(P<0.01)、胱抑素C(P=0.04)具有统计学差异。3.4痰瘀阻络证痰瘀阻络证在与对照组比较中白细胞(P=0.02)、白蛋白(P<0.01)、前白蛋白(P<0.01)、锌(P<0.01)、钠(P<0.01)、胱抑素 C(P<0.01)、尿微量白蛋白(P<0.01)、D-二聚体(P<0.01)、BNP(P<0.01)具有统计学差义。3.5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证中男性比例最高为38人(69.09%),吞咽障碍比例最高为18人(32.73%),合并症肺病、情志病比例最高,FT3(2.80+0.72)、FT4(16.5+3.24)水平最低,白细胞在气阴两虚证中水平最高,且白细胞与T3、FT3呈负相关,血红蛋白、前白蛋白、锌、铁、钠皆是在气阴两虚证中水平最低,血红蛋白(P<0.01)、白蛋白(P<0.01)、前白蛋白(P<0.01)、锌(P<0.01)、铁(P<0.01)、钠(P<0.01)、胱抑素 C(P<0.02)、尿微量白蛋白(P<0.02)、D-二聚体(P<0.01)、BNP(P<0.01)在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老年低T3综合征是一多危险因素造成的疾病,影响机体诸多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室数据差异明显,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2.T3受铁蛋白、锌、BNP水平影响,回归方程为:T3=0.986-8.68*BNP+0.02*锌+0.00*铁蛋白;FT3受钠、前白蛋白、胱抑素C、白蛋白、铁蛋白水平影响,回归方程为:FT3=白蛋白*0.03+0.03*钠-0.21*胱抑素C+0.002*前白蛋白+铁蛋白*0.00。3.老年低T3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血清铁,回归方程为:LogitP=-0.144*年龄+0.137*性别+0.024*血红蛋白+0.023*铁,说明老年低T3综合征与缺铁性贫血关系密切。4.在证型比例中,脾肾阳虚证及气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多,且脾肾阳虚证与肾功能及缺铁性贫血关系密切;在证型对机体影响程度中,气阴两虚证影响的实验室指标最多。与T3、FT3具有显着相关的指标在气阴两虚证型中均突出表达(正相关数据水平最高,负相关数据水平最低),说明气阴两虚证是影响老年低T3综合征的重要证型。

二、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四参汤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观察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说明
引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2 研究设计
    3 临床观察指标
    4 观察记录方法
    5 疗效评定标准
    6 安全性指标评估方法
    7 疗效分析
    8 统计学分析
    9 临床研究质量控制标准
研究结果
    1 临床基线资料
    2 慢性心衰中医疗效观察
    3 慢性心衰西医疗效观察
    4 临床研究开始用药前及治疗方案结束安全性指标评价情况
    5 不良反应观察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
    3 四参汤的药物组成及作用机理
    4 课题研究结果的讨论
    5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2
附录
致谢

(2)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体检对象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对病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与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老年CHF患者和体检健康者NT-proBNP、甲状腺激素比较
    2.2 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老年CHF患者NT-proBNP、甲状腺激素比较
    2.3 不同预后老年CHF患者NT-proBNP、甲状腺激素比较
    2.4 老年CHF患者NT-proBNP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老年低T3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略缩词
引言
临床研究
    研究一 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性分析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临床资料整理
        3.2 数据处理
        结果
        1 一般资料差异性
        1.1 年龄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2 性别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3 饮食习惯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4 睡眠习惯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5 排便习惯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6 合并症个数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7 营养相关指标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8 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指标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9 肾功能指标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10 内分泌代谢组指标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11 其他实验室指标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研究二 老年低T_3综合征危险因素研究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与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结果
        1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F4、FT_4的关系
        2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实验室指标关系
        2.1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营养组指标关系
        2.2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组指标关系
        2.3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肾功能组指标关系
        2.4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内分泌代谢组指标关系
        2.5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其他实验室指标关系
        3 不同组别显着性实验室指标相关系数热图
        4 老年低T_3综合征患者T_3与FT_3水平与显着指标的多元回归分析
        5 老年低T_3综合征危险因素与显着指标的多元回归分析
    研究三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及西医诊断标准
        2 中医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结果
        1 中医证型分布及构成比
        2 性别与中医证型关系
        3. 年龄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3.1 年龄在低T_3组描述统计
        3.2 年龄在低T_3组及对照组差异性分析
        4 中医证型与合并症描述统计
        5 中医证型与甲状腺激素描述统计
        6 显着实验室指标在中医证型中描述性统计
        7 显着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关系
        7.1 白细胞与中医证型关系
        7.2 白蛋白与中医证型关系
        7.3 血红蛋白与中医证型关系
        7.4 前白蛋白与中医证型关系
        7.5 血清锌与中医证型关系
        7.6 血清铁与中医证型关系
        7.7 血清钠与中医证型关系
        7.8 胱抑素与中医证型关系
        7.9 尿微量白蛋白与中医证型关系
        7.10 D-二聚体与中医证型关系
        7.11 BNP与中医证型关系
讨论
    1 老年低T3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性
        1.1 年龄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1.2 性别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1.3 生活状态与老年低T3综合征关系
    2 老年低T3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2.1 显着相关指标与T3、FT3的关系
        2.2 老年低T3综合征与缺铁性贫血关系
    3 老年低T3综合征与中医证型分析
        3.1 老年低T3综合征中医证型概述
        3.2 脾肾阳虚证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3.3 热毒炽盛证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3.4 气虚血瘀证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3.5 痰瘀阻络证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3.6 气阴两虚证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老年低T_3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参汤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观察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D]. 彭晓鹏.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J]. 王红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18(35)
  • [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对病情、预后的影响[J]. 赵金芳,田艳珍. 临床误诊误治, 2020(09)
  • [4]老年低T3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D]. 周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甲状腺激素论文 nt-probnp论文 对照组论文 慢性心力衰竭论文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论文

上一篇:北京为何提前实施欧II标准?
下一篇:山东玉米新品种“鲁单984”、“鲁单661”、“鲁单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