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艳[1](2019)在《血液透析器与血液灌流器串联治疗尿毒症护理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血液透析器与血液灌流器串联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4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至两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血液透析器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血液透析器和血液灌流器串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并对护理措施进行体会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率(70.00%)和总有效率(90.00%)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35.00%)和总有效率(70.00%)。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血液透析器与血液灌流器串联治疗尿毒症,治疗效果显着,同时采取合理有效地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钟淑燕[2](2016)在《组合型人工肾对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及护理探讨》文中指出目的减轻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使其生活质量提高。方法选取40例尿毒症患者单纯常规透析治疗1年,同时另取40例患者进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1年。分别设为对照组及串联组。对照组就是单纯血液透析,每周23次,时间为4小时/次,持续观察1年;串联组就是先把灌流器连在透析器前进行2.5小时的串联治疗,然后取下灌流器,继续血液透析治疗1.5小时,每周23次,连续进行5次后每月维持1次,持续观察1年,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PTH及血浆BUN、SCR的生化水平及观察临床症状。结果串联组PTH的血清清除率明显较对照组提高,皮肤瘙痒也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能有效减轻尿毒症患者的皮肤瘙痒。同时护理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前给予心理护理;治疗中密切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后指导加强营养。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韦美丹,覃祚莲,凌彩业[3](2013)在《血液灌流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指出血液灌流(HP)是指利用体外循环灌流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清除体内的外源性或内源性物质、药物,以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药物以及代谢产物等,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1]。HP特别是在毒物及药物中毒等方面,是临床抢救危重中毒病人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HP对某些尿毒症的大中分子清除作用,减轻尿毒症症状;近年来随着吸附材料的研究深入,在治疗肝病、降低肝酶、胆红素某,对感染性疾病、脓毒症、免疫疾病
王辉[4](2013)在《血液灌流器滤芯中吸附树脂的体外血液相容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吸附树脂原料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的必要性。方法依据GB/T 16886.4的有关规定,通过凝血试验,血液学试验,体外自发性血小板粘附试验及补体激活试验对吸附树脂原料进行体外血液相容性评价。结果与聚丙烯相比较,吸附树脂原料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极轻微激活剂,对外源性凝血系统有极显着性抑制作用(P<0.01),对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呈现极显着性粘附作用(P<0.01),对血小板有显着性粘附作用(P<0.05),吸附树脂原料同时也是补体系统的极显着性激活剂(P<0.01)。结论体外血液相容性评价表明:吸附树脂原料必需经过特定的工艺(如表面修饰、微囊化技术等)才可用于人体。
段建明[5](2013)在《采用低通量透析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治疗的护理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采用低通量透析器REXEED-15LC血液透析联合HA130血液灌流治疗(HD/HP)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对35例透析后皮肤瘙痒患者采用低通量透析器REXEED-15LC血液透析与HA130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并对患者做好对症护理。结果:患者血液灌流38次后,35例患者中11例重度皮肤瘙痒患者症状已经基本消失,另有1例患者状况得到显着改善,另23例中度患者症状也基本消失。结论:低通量透析器REXEED-15LC血液透析联合HA130血液灌流对治疗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有明显作用,是解决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还要做好对症护理工作。
张静,吕小林,朱亚梅,马逊,王蓉花,王玲,徐玮[6](2013)在《不同连接管路对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卸灌后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时应用不同连接管路连接血液灌流器和透析器,观察灌流结束卸灌后对透析器及血液管路凝血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先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浸泡灌流器,使灌流器中吸附剂充分膨胀肝素化,达到最大吸附面积。灌流器串联于透析器前端,联合治疗2.5h,卸下灌流器再继续透析1.5h。每人10次共100例次,HP串联HD时采用常规管路连接,每人10次共100例次HP串联HD连接管路为带滤网管路连接法。观察透析治疗结束后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情况。[结果]HP串联HD连接管路为带滤网管路卸灌后1例病人的透析器及管路有凝血现象发生,而常规管路生理盐水回血法卸灌后有9例病人的透析器及管路有不同程度的凝血现象发生。[结论]HP串联HD连接管路为带滤网管路连接法优于常规管路连接法。
胡薇[7](2013)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护理》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尿毒症并发皮肤瘙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减轻。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频皮肤瘙痒患者疗效显着。
张建周[8](2013)在《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文中指出目的给予尿毒症患者透析器与血液灌流器串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4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血液透析;观察组患者采取血液灌流器与透析串联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分子物质清除及皮肤瘙痒减轻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及血色素增加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尿毒症患者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治疗,能够使患者的中分子物质得到有效的清除,并且还能够使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得到缓解,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弥补给予尿毒症患者单纯血液透析的不足。
汪金丽,刘铭红[9](2013)在《组合型人工肾临床操作流程改进及护理》文中指出血液灌流是近几年在临床迅速崛起的一门新的血液净化技术,HA130树脂灌流器[1]具有对致病物质相对特异性识别和吸附的能力,可清除患者体内中大分子致病物质,达到净化血液,治疗疾病的目的 ,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尿毒症并发症。我院对组合型人工肾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即血液透析2h后行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本文报道我室采用血液透析
徐吉先,何清莲,符旭红,王元,汤玉梅,吴云霞,伍莉[10](2012)在《三种模式治疗慢性维持性透析慢性并发症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联合灌流(HP+HD)、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HD+HDF)3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治疗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慢性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90例MHD患者,先进行基础治疗,三组的治疗方案相同,然后再随机分为HD、HP+HD、HD+HDF三组,各30例,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入组时及治疗3个月后的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采血检测相关指标:iPTH、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ALB、钙磷乘积、补体C3,血常规等评价3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最后统计治疗期间的费用情况。结果检测指标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但除C反应蛋白外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数据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并发症及营养状态改善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1和实验组2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1>实验组2>对照组;三组的血常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期间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HP+HD与HD+HDF均能缓解MHD的远期并发症,HD+HP较HD+HDF更优越,而且三者都能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尿毒症毒素以及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从而达到内环境的平衡。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2.1 治疗方法: |
| 1.2.2 护理措施: |
| 1.3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2 结果 |
| 2.3 串联组与对照组各治疗1 年以后临床症状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而高血压、皮肤瘙痒明显高于对照组, 见表3。 |
| 3 讨论 |
| 3.4 预防空气栓塞在串联治疗2.5 小时后以空气回血结束灌流治疗, 取下灌流器时精神要集中, 小心空气进入病人体内。 |
| 1 原理 |
| 2 临床应用现状 |
| 2.1 药物及毒物中毒病人应用 |
| 2.2 尿毒症病人应用 |
| 2.3 重症肝炎病人应用 |
| 2.4 免疫相关疾病 |
| 2.5 感染性疾病、多脏器衰竭, 病死率高 |
| 3 应用前景 |
| 0 引言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材料及设备 |
| 1.2 试验方法 |
| 1.2.1 凝血试验 |
| 1.2.2 血液学试验 |
| 1.2.3 体外自发性血小板粘附试验 |
| 1.2.4 补体激活试验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仪器 |
| 1.3 透析方法 |
| 1.4 皮肤瘙痒程度分级 |
| 2 结果 |
| 3 护理 |
| 3.1 心理护理 |
| 3.2 病情观察 |
| 3.3 严格无菌操作 |
| 3.4 加强巡视,防止凝血 |
| 3.5 饮食护理 |
| 4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2.1 抗凝剂 |
| 1.2.2 连接方法 |
| 1.2.2.1常规连接管路法 |
| 1.2.2.2带滤网连接管路法 |
| 1.2.3 生理盐水回血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一、临床资料 |
| 1.一般资料: |
| 2.材料: |
| 3.方法: |
| 二、结果 |
| 三、护理 |
| 1.心理护理: |
| 2.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
| 3.健康教育: |
|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分析两组症状改善情况 |
| 2.2 分析两组MMS、BUN及Cr变化 |
| 3 讨论 |
| 1 临床资料 |
| 1.1 一般资料 |
| 1.2 血液透析抗凝剂应用 |
| 1.3 灌流前的准备及灌流方法 |
| 1.4 灌流后处理 |
| 1.5 结果 |
| 2 护理要点 |
| 3 讨论 |